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肢骨折的损伤名称临床表现及康复措施

上肢骨折的损伤名称临床表现及康复措施

上肢骨折的损伤名称临床表现及康复措施
上肢骨折的损伤名称临床表现及康复措施

上肢骨折的损伤名称、临床表现及康复措施

一、肱骨干骨折

1、概述及损伤名称

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髁上为肱骨干。骨折发病率占全身骨折3~5%,多发于30岁以下成年人。按发生部位可分上、中、下1/3。肱骨干中段后方有桡神经沟,其内桡神经紧贴骨面行走。肱骨中下段骨折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

(1)骨折原因与类型

1、直接暴力常见于中1/3,多为粉碎或横型骨折。

2、间接暴力多见于下1/3,骨折线为斜型或螺旋型。

3、旋转暴力新兵训练中,少数新战士投手榴弹突然间前臂及肱骨远端向前及内旋,而肩部及肱骨近端未能前旋,不协调应力作用于肱骨中段,导致投掷的扭转螺旋骨折。骨折线为螺旋型。(2)移位原理

肱骨干上部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之上,骨折近段因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园肌牵拉向前内移位,骨折远端受三角肌牵拉向上外移位(图1)。肱骨干中部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收缩向外前移位,骨折远段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收缩向上移位(图2)。肱骨干下部骨折,骨折远段移位随前臂及肘关节位置而异。骨折后病人常将前臂贴胸前,引起骨折远段内旋。

(3)临床表现

桡神经在肱骨中段及中下段后外侧桡神经沟内经过,该处闭合性或开放性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拇指不能外展、掌指关节不能自主伸直等。伤后上臂立刻出现疼痛、肿胀、皮肤瘀血斑、积血、畸形、上肢活动障碍的等。

二、肘部骨折与脱位

1、概述及损伤名称

肘部骨折最常见的是肱骨髁上骨折,即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全身骨折中占3%-26%,其发生率在所有儿童肘部骨折中达到50% -80%。其常常由于出血、组织肿胀或外固定包扎过紧、屈肘角度过大使间室内压力过大,直接阻断组织微循环或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反射性血管挛缩而出现肌肉神经缺血症状,造成其难以复位且不稳定。该类骨折还可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尺神经的损伤时有发生。国外学者有报道医源性神经损伤占总病例的3.6%,其中尺神经损伤(81%)属较严重的一种损伤。它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肘内翻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不全及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和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2、临床表现

常有局部外伤或或患儿跌倒外伤病史,肘部疼痛、肿胀、皮肤瘀斑或张力性水泡,肘部向突出半屈位,局部压痛明显,手触之有摩擦音及骨折端严重的屈曲型骨折,折断可能穿透皮肤,外磨形成开放性骨折。

三、上肢骨折的康复措施

1、早期康复

早期阶段为骨折后1 2 周。此阶段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肿止痛,防止肌萎缩。由于此时患肢肿痛明显、骨折断端容易发生再移位,所以应该以患肢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部位邻近的近端、远端关节暂不活

动,但身体其他各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具体采取如下康复措施:

1. 保证营养供给;

2. 使用促进骨折愈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治疗;

3. 指导患者尽早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即不引起关节活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通俗点说就是用力绷紧和放松,以此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

4. 进行主动或(和)被动活动应远离骨折部位的关节;

5. 进行卧位保健体操,如使用骨科床的吊环等进行心肺功能训练;

6. 纠正不良体位,防止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

2.中期康复

中期阶段指骨折2 周至骨折临床愈合。此时患肢肿胀渐消退,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日趋稳定。除了继续进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外,应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健肢的帮助下,逐渐开始进行骨折部位邻近的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活动,防止肌萎缩及关节僵硬,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如病情允许,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当骨折处有足够的骨痂形成后,可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并由1 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累计关节面的骨折,常遗留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所以最好于固定2 周左右就开始关节面不负重的主动运动,防止关节内粘连。具体采取如下康复措施:

1. 继续临床治疗及护理。

2. 运动疗法:应用CPM(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进行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加强健肢的活动,尽早下床活动,患肢由不负重到部分轻度负重,逐渐加强患肢关节活动度、肌耐力等训练。

3. 作业疗法:为恢复肢体使用功能的训练,上肢着重于完成各种精细动作的训练,下肢着重于负重和行走的训练。

4. 理疗:促进骨痂生长,消除局部水肿,改善循环,缓解疼痛、粘连。具体治疗有电疗、光疗、热疗等。

5. 中医:针灸、中药洗剂外洗等,可起到通络、活血化瘀等效果。

6. 水疗:伤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可在减少患肢负重量情况下行走,以缓解肿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7. 矫形器及支具的应用:可起到固定、保护、改善关节挛缩等作用,日常生活自理困难时可借助各种自助具。

3、晚期康复

晚期阶段指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骨痂已经形成,在X 线片上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多存在临近关节活动范围下降,肌萎缩肌力减弱等功能障碍。因此,特别对于早期、中期功能锻炼不足的患者,此时是功能锻炼的关键时期,通过康复治疗尽早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肢体正常功能。主要锻炼形式是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同时配合理疗、外用药物熏洗等,并注意全身锻炼。

具体采取如下康复措施:

1. 运动疗法:如早期活动不足,关节功能障碍明显,需通过关节松动等训练改善活动度,继续加强全身肌耐力训练,可增加抗阻练习,弃拐患肢逐渐负重步行,并纠正不良步态。

2. 作业疗法:继续恢复肢体的使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理疗、中医:基本同中期阶段的方法。

4. 职业康复:电脑技能培训、工作模拟训练、工作强化训练等,训

练患者的原有职业能力或者获得新的工作技能,为重返工作岗位准备。

四、上肢骨折的功能锻炼

一般骨折后的2~3周开始进行功能训练,此时不宜做大强度的功能训练,适宜做小幅度的抗阻训练或主动训练。早期患肢上臂肌肉应用力作主动舒缩活动,加强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还应作伸屈指、掌,腕关节的活动,但禁忌上臂作旋转活动,以免再发生移位。在伤后2-3周,除继续早期的功能锻炼,应逐渐作肩、肘关节活动,伸屈肩肘关节,旋转肩关节即划圆圈动作,双臂上举。骨折临床愈合后,可增加肩外展外旋活动,双臂轮转等锻炼全身的动作。前臂尺桡骨骨折在复位固定2周内,可作前臂及上臂舒缩、握拳等动作,消肿后,作肩、肘关节活动,但不作旋转活动。4周后,加作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使上下骨折端产生纵轴挤压力。

(1)早期病程小于3周

采用关节松动技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肘关节活动度,同时帮助患者增强上肢、前臂肌肉力量,以被动活动和主动运动形式并举,以达到患者屈肘、伸肘时能抗重力,避免过度牵拉和剧烈被动活动,强调少量多次。

(2)中期病程3~6周

用关节松动技术,进行牵拉,松动关节力量可逐渐增强,便避免暴力。做肌力训练时,以患者的主动运动和抗主力运动为主,同时配合上肢关节活动器、肘关节活动器、腕关节活动器和使用哑铃锻炼等。

(3)后期病程大于6周

采用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工作能力训练,尽可能加大运动量,增强重复次数,锻炼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重点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和职业技能。

颅底骨折的 临床表现(1)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位置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 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上自脐平线,下至大腿上三分至一内测,两侧至后腋线,包括会阴部,剔除阴 毛 上自乳头平线,下至耻骨联合,前后均过正中线 上自髂前上棘 ,下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包括会阴部及臀部,剔除阴毛 以切口为中心包括上,下方和20cm 以上,一般超过远,近端关节或为整个肢体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位置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 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腹部手术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下腹部手术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腹股沟手术 上自脐平线,下至大腿上三分至一内测,两侧至后腋线,包括会阴部,剔除阴毛 肾手术 上自乳头平线,下至耻骨联合,前后均过正中线 会阴部手术 上自髂前上棘 ,下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包括会阴部及臀部,剔除阴毛 四肢手术 以切口为中心包括上,下方和20cm 以上,一般超过远,近端关节或为整个肢体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低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 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腹部手术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下腹部手术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腹股沟手术 上自脐平线,下至大腿上三分至一内测,两侧至后腋线,包括会阴部,剔除阴毛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位置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锁骨骨折的康复锻炼方法

康复锻炼一一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不仅会引起骨折部位疼痛,也会导致相应上肢活动障碍,影响工作生活。锁骨骨折 该怎么锻炼,详细介绍如下:功能锻炼方法 局部固定后应保持挺胸姿势、腕、肘关节各种活动,练习肩关节外展、后伸,如挺胸、双手叉腰动作,此期禁做肩前屈、内收动作。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 前臂内外旋(图1、2. 3)等主动练习,幅度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 6)等。

2、解除外固定后,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如肩前屈,各方向动作综合练习,如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肩做划船动作等。 肩胛挤压 站立位,挤压肩胛骨,保持肩部不上抬,坚持6面,每天重复8-12次。 靠墙伸展 靠墙站立,双手高过头顶,手臂紧贴墙壁,肘关节弯曲,缓慢向下滑动,并挤压肩胛骨。每天重复8-12次。

如图躺下,手握一长棍(比肩宽750px左右)掌面朝下,保持肘部伸直,缓慢上举过头,直到感觉肩部、 胸部被拉伸,坚持15-30秒,每天重复2-4次。 此动作与靠墙伸直类似,坚持15-30秒。每天重复8-12次。 锁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 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胸腰段记脊柱骨折多见。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育脊髓或末尾马尾神经损伤,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者,据报告最高可达70%,能严重致残甚至丧失生命。 临床表现检查诊断 1、有严重外伤病史,如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塌方事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2、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腹膜后血肿刺激了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受伤方式,受伤时姿势,伤后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 4、注意多发伤,多发伤病例往往合并有颅脑、胸、腹脏器的损伤,要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生命。 5、检查脊柱时暴露面应足够, 必须用手指从上至下逐个按压棘突,如发现位于中线部位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提示后柱已有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摸到后突畸形。检查有无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的表现, 如有神经损伤表现,应机制告诉家属或陪伴者,并及时记载在病史卡上。6、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缺点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X线摄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老年人感觉迟钝,胸腰段脊柱骨折往往主诉为下腰痛,单纯腰椎摄片会遗漏下胸椎骨折,因此必须注明摄片部位包括下胸椎(T10—12)在内,通常要拍摄正侧位两张片子,必要时加拍斜位片,在斜位片上则可以看到有无椎弓峡部骨折。由于颈椎前方半头尾是一种隐匿性损伤,没有明显的骨折,普通的X线摄片检查时很容易疏忽掉而难以诊断。如果仔细读片,仍可发现有四种特征性X线表现:(1)棘突间间隙增宽。(2)脊椎间半脱位。(3)脊椎旁肌痉挛使颈椎丧失了正常的前凸弧,上述各种表现在屈曲位摄片时更为明显。(4)下一节椎体前上方有微小突起表示有轻微的脊椎压缩性骨折。X线检查有其局限性,它不能显示出椎管内受压情况,凡有中柱损伤或有神经症状者均须作CT检查。CT检查可以显示出椎体的骨折情况,还可显示出有无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并可计算出椎管的前后径与横径损失了多少,CT片不能显示出脊髓损伤情况,为此必要时应作MRI检查,在MRI片上

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的防治及康复

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的防治及康复 佛山市中医院骨八科郑宝林主治中医师 一、认识骨折 1、骨折: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 ?⑴早期X光片显示骨折——骨折诊断明确; ?⑵早期X光片未显示骨折——骨折待排除。 2、骨折的病因: ?⑴主因:外部暴力及肌肉收缩力; ?⑵诱因:①全身及局部疾病:脆骨症、骨质疏松、骨髓炎、骨肿瘤等(病理性骨折);②积劳性劳损:如长途行走致第2、3跖骨骨折;胫骨或腓骨下1/3骨折(疲劳性骨折)。3、骨折的自我发现 ?⑴功能障碍:上肢骨折:不敢提东西;下肢骨折:不能站立或行走。 ?⑵轴冲痛:在远离受伤部位叩击:伤处疼痛,则骨折可能性极大。 4、骨折的治疗原则 ?⑴复位: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接骨(闭合复位;切开复位)。 ?⑵固定: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内固定;外固定)。 ?⑶功能锻炼: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尽快恢复肌肉、关节囊的收缩活动(有益运动; 有害运动) 二、老年人常见四肢骨折 1、肩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 ⑴解剖特点:肩关节组成部分;活动范围大;关节不稳;肩袖。 ⑵治疗(治疗不当会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 ?①复位固定: ?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疗效好; ?切开复位内固定—宜慎用。 ?②药物治疗: ?早期:活血祛瘀(骨八方); ?中后期:接筋续骨、舒筋通络(四物汤、骨六方)。 ?③康复锻炼:早期;中期;后期 ⑶预后: ?①后遗不同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②后遗肩关节周围炎。 2、腕部骨折:桡骨下端骨折 ?⑴解剖特点:骨性腱沟;伸屈肌腱;腕管; ?⑵治疗(治疗不当严重影响腕关节伸屈、前臂旋转活动) ?①复位: ?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好; ?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骨折不稳定时采用,宜慎用。 ?②药物治疗: ?早期:活血祛瘀(骨八方); ?中后期:接筋续骨、舒筋通络(四物汤、骨六方)。

骨折的专有体征

骨折的专有体征 (1)畸形长骨骨折,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并可出现特有畸形,如 Colles骨折的“餐叉”畸形。 (2)反常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接触及互相磨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摸到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有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如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可以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项体征只能在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摇动患肢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若,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及其它软组织,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 移位。 骨折的其它体征 (1)疼痛与压痛骨折处均感疼痛,在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骨折处有直接压痛及间接 叩击痛。 (2)肿胀及瘀斑因骨折发生后局部有出血,创伤性炎症和水肿改变,受伤一、二日后更为明显的肿胀,皮肤可发亮,产生张力性水疱。浅表的骨折及骨盆骨折皮下可见瘀血。 (3)功能障碍由于骨折失去了骨骼的支架和杠杆作用,活动时引起骨折部位的疼,使 肢体活动受限。 以上三项可见于新鲜骨折,也可见于脱位、软组织损伤和炎症。有些骨折,如嵌插、不完全骨折,可仅有这些临床表现,此时需X线照片检查才能确诊。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 2)一) 局部畸形骨折移位时,受伤局部的形状发生畸形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种畸形:1.成角畸形:骨折远端偏离原来纵轴者。2.短缩畸形:骨折在纵轴方向缩短者。3.旋转畸形: 骨折远端向内或向外旋转者。4.内外翻畸形:指关节部骨折端向内或向外成角变位者。 除上述畸形之外,不同部位尚可出现特定的畸形,典型体征或强迫性特殊体征。例如肩关节前脱位时的Dugas征;髋关节后脱位时的屈曲、内收、内旋征;Colles骨折时的银叉样畸形征

骨折的家庭康复治疗

骨折的家庭康复治疗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突然的意外事故,使外部力量作用于骨骼,使骨质的正常结构发生破坏,称为外伤性骨折。骨折后,使骨骼的支撑、固定、保护软组织的作用丧失或部分丧失,进而影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本章不包括因某些疾病所造成的病理性骨折。 一、骨折的临床表现 外伤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伤(暴力)。又可分为直接、传达、牵拉和积累四种外伤作用力。枪弹伤、弹片伤、挤压伤、撞击伤等原因为直接外伤;当人跌倒时伸手触地引起的手腕、上肢各部位的骨折及摔倒所致的股骨胫骨折,就是一种传达外伤性骨折;急剧而不协调的肌肉收缩或韧带的突然紧张所引起的髌骨、尺骨鹰嘴、胫骨结节、肱骨大结节、第五跖骨基底及韧带附着点的撕脱骨折等,属牵拉外伤性骨折;长途行走,连续跑步,偶尔可引起第二跖骨颈或腓骨下端骨折,操纵机器连续震动过久引起的尺骨下端骨折,不习惯的持续过度负重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或股骨颈骨折,是由于多次或长期积累性外伤所造成(亦称疲劳性骨折)。 根据外伤史、局部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及X线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二、骨折的家庭康复 骨折后必须要在医院,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整复、固定和治疗。在医院进行处理或基本康复后,根据医生的医嘱,大部分时间要在家庭中疗养、康复、巩固疗效,直至彻底痊愈。 (一)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 1.接送病人 动作要轻,注意患肢始终保持功能位(据医生嘱咐)。由于患肢失去控制能力,要防止因肢体重力而造成骨折断端再移位。例如,上肢骨折采取悬吊式掌心向内固定,腰椎骨折平躺在硬板床上等。 2.抬高患肢

骨折后,由于局部肿胀和固定的限制,可影响患肢的血液循环。家中疗养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使患肢保持相对高位,以利于血液回流。 3.调整布带 固定初期(4天内),由于复位的继发性损伤及固定的压力,血液回流受阻,肿胀可能有加重趋势,可每天将缠绕的布带放松一点。4天后肿胀逐渐消退,固定夹板或石膏内压力日渐下降,布带会变松,应每日紧缩一点。两周后肿胀消退到相对稳定程度,布带松紧调整时间可适当长一些。 4.适度活动 掌握尽早活动的原则。骨折的初期,要注意断端两侧关节的适度活动。治疗中期,视骨折愈合的进度,可逐渐加大周围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幅度及强度,以减少关节的强直和防止肌肉萎缩的机会,但要强调活动以不影响骨折部位的固定为准则。治疗后期,断端愈合较牢固,可加大活动量,有意负重,刺激骨折愈合进度,加速损伤处骨与软组织的修复过程,为患肢功能的早日恢复创造条件。5.定期复查 有特殊情况,如意外再伤、疼痛加剧、表皮溃烂、肢端循环不良等,要及时到医院复查。一般情况下,2周后复查一次,用X线观察骨折断端的对位是否有变化,45天以后可复查骨痂已开始形成的情况。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确定复查日期。如行夹板、石膏外固定或钢板、髓内针内固定,要遵照医嘱复查或确定解除固定的时间。 (二)功能康复锻炼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骨折部位及患肢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所以,从骨折的整复治疗开始到彻底痊愈的全部过程,就应该注意患肢的功能锻炼,这是骨折后在医院或在家庭中康复的重点。不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方式。 1、功能锻炼的步骤 (1)第一阶段(外伤性炎症恢复期),骨折后1~2周。 其特点是: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端不稳定,活动受限。 练功的目的:促进肿胀消退,增加血液回流,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粘连,强直。 练功的形式:肌肉收缩锻炼。

上肢骨折的损伤名称临床表现及康复措施

上肢骨折的损伤名称、临床表现及康复措施 一、肱骨干骨折 1、概述及损伤名称 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髁上为肱骨干。骨折发病率占全身骨折3~5%,多发于30岁以下成年人。按发生部位可分上、中、下1/3。肱骨干中段后方有桡神经沟,其内桡神经紧贴骨面行走。肱骨中下段骨折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 (1)骨折原因与类型 1、直接暴力常见于中1/3,多为粉碎或横型骨折。 2、间接暴力多见于下1/3,骨折线为斜型或螺旋型。 3、旋转暴力新兵训练中,少数新战士投手榴弹突然间前臂及肱骨远端向前及内旋,而肩部及肱骨近端未能前旋,不协调应力作用于肱骨中段,导致投掷的扭转螺旋骨折。骨折线为螺旋型。(2)移位原理 肱骨干上部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之上,骨折近段因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园肌牵拉向前内移位,骨折远端受三角肌牵拉向上外移位(图1)。肱骨干中部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收缩向外前移位,骨折远段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收缩向上移位(图2)。肱骨干下部骨折,骨折远段移位随前臂及肘关节位置而异。骨折后病人常将前臂贴胸前,引起骨折远段内旋。 (3)临床表现 桡神经在肱骨中段及中下段后外侧桡神经沟内经过,该处闭合性或开放性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拇指不能外展、掌指关节不能自主伸直等。伤后上臂立刻出现疼痛、肿胀、皮肤瘀血斑、积血、畸形、上肢活动障碍的等。 二、肘部骨折与脱位 1、概述及损伤名称

肘部骨折最常见的是肱骨髁上骨折,即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全身骨折中占3%-26%,其发生率在所有儿童肘部骨折中达到50% -80%。其常常由于出血、组织肿胀或外固定包扎过紧、屈肘角度过大使间室内压力过大,直接阻断组织微循环或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反射性血管挛缩而出现肌肉神经缺血症状,造成其难以复位且不稳定。该类骨折还可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尺神经的损伤时有发生。国外学者有报道医源性神经损伤占总病例的3.6%,其中尺神经损伤(81%)属较严重的一种损伤。它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肘内翻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不全及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和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2、临床表现 常有局部外伤或或患儿跌倒外伤病史,肘部疼痛、肿胀、皮肤瘀斑或张力性水泡,肘部向突出半屈位,局部压痛明显,手触之有摩擦音及骨折端严重的屈曲型骨折,折断可能穿透皮肤,外磨形成开放性骨折。 三、上肢骨折的康复措施 1、早期康复 早期阶段为骨折后1 2 周。此阶段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肿止痛,防止肌萎缩。由于此时患肢肿痛明显、骨折断端容易发生再移位,所以应该以患肢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部位邻近的近端、远端关节暂不活 动,但身体其他各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具体采取如下康复措施: 1. 保证营养供给; 2. 使用促进骨折愈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治疗; 3. 指导患者尽早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即不引起关节活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通俗点说就是用力绷紧和放松,以此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 4. 进行主动或(和)被动活动应远离骨折部位的关节; 5. 进行卧位保健体操,如使用骨科床的吊环等进行心肺功能训练;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准确的诊断是正确处理的基础。骨折患者,肢体畸形往往十分明显,如果医生只根据一两处显眼的畸形就下结论,或只凭借X线片就作出诊断,就很可能漏诊、误诊。因此首先要判断有无骨折存在,再进一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在诊断骨折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多发伤与合并伤,从而做出全面的诊断与切合实际的处理。 诊断骨折主要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照片检查,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判断。 一、外伤史 询问病史涉及的方面虽然很多,但为了能及时而较明显地作出诊断,应该主要抓住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受伤情况(时间、地点、部位、姿势、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②疼痛(什么部位疼痛)。③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排尿障碍等)。 二、症状和体征 (一)全身表现 1.休克:多见于多发性骨折、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和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病人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引起休克。 2.体温增高:一般骨折后体温正常,只有在严重损伤如股骨骨折、骨盆骨折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通常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伤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 (二)局部表现 1.骨折的专有体征 (1)畸形:长骨骨折,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并可出现特有畸形,如Colles骨折的"餐叉"畸形。 (2)反常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接触及互相磨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摸到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有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如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可以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项体征只能在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摇动患肢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若,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及其它软组织,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移位。 2.骨折的其它体征 (1)疼痛与压痛:骨折处均感疼痛,在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骨折处有直接压痛及间接叩击痛。 (2)肿胀及瘀斑:因骨折发生后局部有出血,创伤性炎症和水肿改变,受伤一、二日后更为明显的肿胀:皮肤可发亮,产生张力性水疱。浅表的骨折及骨盆骨折皮下可见瘀血。 (3)功能障碍:由于骨折失去了骨骼的支架和杠杆作用,活动时引起骨折部位的疼,使肢体活动受限。 以上三项可见于新鲜骨折,也可见于脱位、软组织损伤和炎症。有些骨折,如嵌插、不完全骨折,可仅有这些临床表现,此时需X线照片检查才能确诊。 三、骨折的X线检查 诊断骨折主要依据病史和体征、X线照片检查进行诊断。用X线照片或透视来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为骨折诊断提供依据,另一些骨折必须拍X线才能确诊。对于骨折一般要求是拍正、侧位片,同时包括一个临近的关节,有些骨折还需加拍特殊的投照位置,如腕舟骨的45°角位拍片。

骨折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骨折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骨或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的损伤,叫做骨折。骨折可闭合性与开放性两种,前者皮肤完整;后者皮肤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运动中发生的骨折多为闭合性骨折,它是运动创伤中严重的损伤之一。骨折如治疗不及时将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对患者的病情是很不利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出现骨折的症状时还需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一、局部骨折的症状: 1.疼痛和压痛:骨折后因局部组织损伤,或部分肌肉痉挛,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和纵轴叩击痛.常是判断有无骨折的症状的依据之一。 2.局部肿胀、筷斑和皮肤擦伤:骨折后局部血脉损伤,阻塞络道,可出现肿胀。若骨折处出血较多,溢于皮下,即成察斑。若骨折处肌筋膜完整而使出血不能外溢,或因折端压迫,循环受阻,可使肌筋膜问区内压力持续增高,影响动脉血的灌注,从而造成肌肉的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肌肉坏死和缺血性。 二、全身骨折的症状: 若体温持续升高长时间不退,超过38度以上,伴有头痛恶寒,周身不适,局部肿痛掀热,白细胞分类计数升高者,应考虑感染。骨折后,由于血换气滞,骨折的症状会伴有口渴、口苦、小便短赤、夜寐不安等症,脉多浮数而紧,舌苔黄腻或白腻。 三、骨折的自我诊断要点: 1、碎骨声:骨折时伤员偶可听到碎骨互相摩擦发出的声音。 2、疼痛:由于骨膜破裂,骨的断端对软组织的刺激和局部肌肉痉挛所致。这种疼痛一般剧烈,活动时加剧,严重时可发生休克。 3、肿胀及皮下淤血:骨折由于附近软组织损伤和血管破裂,可出现肿胀及皮下淤血。 4、功能丧失:骨完全折端后,失去了杠杆和支持作用,加上疼痛,功能因而丧失。 5、畸形:由于外力及肌肉痉挛,使断端发生重叠、移位或旋转,造成成角畸形和肢体变短现象。 6、压痛和震痛:骨折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在远离骨折处轻轻震动或捶击,骨折处也出现疼痛。 7、假关节活动及骨摩擦音:完全骨折时,局部可出现类似关节的活动,移动时可产生骨摩擦音。这是骨折特有的征象。 8、X线检查:必要时做X线检查,可确定是否骨折及骨折的性质。 温馨提示: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益处,还可能有害。

骨折的康复治疗可分为骨折愈合期和骨折恢复期两个阶段

骨折的康复治疗可分为骨折愈合期和骨折恢复期两个阶段。 一、骨折愈合期早期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增强全身抵抗力,防止全身并发症发生。 1.主动运动:是消除水肿的最有效、最可行和花费最少的方法。主动运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伤肢近端和远端被固定关节的各个运动轴位上的主动运动。必要时给予助力。 上肢应注意肩关节外展、外旋与手掌指关节屈伸运动;下肢应注意踝关节背屈运动,老年患者更应防止肩关节粘连和僵硬发生。骨折固定部位进行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练习,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并使骨折端挤压而有利于骨折愈合。 关节面骨折常遗留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为减轻障碍程度,在固定2~3周后,如有可能应每日短时取下外固定装置,在保护下进行受损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并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后继续维持固定。这样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利用相应关节面的研磨塑形并减 少关节内的粘连。 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关节面骨折后康复方法也有了发展。术后立即做持续被动运动 (CPM)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康复治疗。 对健肢与躯干应尽可能维持其正常活动,可能时应尽早起床。必须卧床的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做床上保健操,以改善全身情况,防止褥疮、呼吸系统疾患等并发症。2.患肢抬高:有助于肿胀消退,为了有效抬高肢体,肢体的远端必须高于近端,近端要高 于心脏平面。 3.其他物理因子治疗:温热疗法、超短波疗法或低频频电或超声波治疗:可减少瘫痕巧粘连。磁疗可使成骨再生区代谢过程加强。温热疗法:传导热疗(如蜡疗、中药敷)、辐射热 疗(如红外线、光浴)均可应用。 对软组织较薄部位的骨折(如手、足部骨折)更适合用低频磁场治疗,而深部骨折适用于超短波治疗。此法可在石膏外进行,但有金属板内固定时禁用。 二、骨折恢复期主要是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牵伸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 重新训练肌肉的协调性和灵巧性,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a.主动运动:受累关节进行各运动轴万向的主动运动,轻柔牵伸挛缩、粘连的组织。运动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幅度逐渐增大。每个动作重复多遍,每日数次。b.助力运动与被动运动:刚去除外固定的患者可先采用主动助力运动,以后随着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助力。对组织挛缩、粘连严重者可使用被动运动,如手法被动运动和关节持续被动牵引等,但被动运动方向和范围应符合解剖及生理功能。动作应平稳、缓和、有节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及肌肉痉挛为宜。辅以一些其他物理因子的治疗,如局部紫外线照射,可促进钙质沉积与镇痛,红外线、蜡疗可作为手法治疗前的辅助治疗,可促迸血液循环柔软纤维瘫痕组织。音频电、超声波疗法可软化瘫痕、松解粘连。 关节松动术:对僵硬的关节,可配合热疗进行手法松动。 2.恢复肌力:逐步增加肌肉训练强度,以肌肉的适度疲劳为度。开始可采用水疗、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动运动等,然后以主动运动为主,亦可进行助力运动,再进行抗阻练习。 关节活动应以等长收缩练习为主,以免加重关节损伤性反应。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运动系统考点精讲骨折的临床表现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运动系统考点精讲:骨折的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 1.休克——出血导致,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 2.发热——出血量较大的骨折,血肿吸收可出现低热,不超过 38C。若出现高热,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二、局部表现 1.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特有体征——具有下述3 种之一: (1)畸形——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等。 (2)异常活动——无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注意】 有的骨折不出现特有体征( 如裂缝骨折和嵌插骨折); ?须经X 线拍片确诊。 三、影像学检查 1.普通X线一一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3个细节: (1)应拍摄正侧位片,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内。 (2)对侧——以便对比。 (3)临床表现严重但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线者,应于伤后2周复查X线。 2.CT 和MRI

CT:髋关节、骨盆、脊柱骨折。 MRI: 了解脊髓或神经受压情况。 CT在复杂骨折或深在部位的损伤,如髋关节、骨盆、脊柱的骨折、脱位,判断骨折破坏程度、移位状态等诊断中有优势。 MRI可显示软组织、椎体、神经损伤情况,对明确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情况、膝关节半月板及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损伤、X线及CT 未能发现的隐匿性骨折等有独特优势。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运动系统考点精讲: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肩周炎、五十肩、冻结肩) 一、临床特点中老年,女多于男,左多于右,亦可两侧先后发病。 1.症状:肩部某一处疼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 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 2.体格检查:压痛。肩关节各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均不同程度受 限,以外展、外旋和 内旋、后伸最重。 3.辅助检查: (1)M RI : 对鉴别诊断意义较大——关节囊增厚,肩部滑囊可有渗 出。 (2)X线平片:肩部结构正常,可有骨质疏松。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浅谈骨折康复治疗

骨折康复的开始时间应尽可能的早。一般是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 而具体的骨折复位固定是指: ①石膏固定已经干了; ②牵引已经安装好; ③已经施行了内固定术; ④病情稳定者。 凡是未固定的肢体和关节都要每天定时、定量的进行主动充分的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康复医疗介入的原则: ①康复功能训练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 ②功能训练内容应因人,因骨折治疗过程不同而不同. 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也由弱到强。 ④活动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度。 ⑤活动应以恢复肢体有生具来的生理功能为中心。如上肢应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应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训练。 ⑥注意功能训练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⑦进入骨折恢复期要针对有障碍的关节进行运动,不能用邻近的关节替代。要首先恢复关节运动的范围、幅度及关节活动时的顺利程度,达到关节活动无障碍。 ⑧要进一步恢复关节运动的质量和准确性。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为辅. ⑨期间如有理疗配合,应在理疗后进行功能训练。 康复训练如何做? 一般分为三期进行: (1) 功能锻炼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肿胀和稳定骨折。功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基础上,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既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 (2) 功能锻炼的中期: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伤肢肿胀逐渐消失,疼痛缓解,骨折断端出现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稳定。此期除继续进行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医护人员和健肢的帮助指导下,逐渐恢复骨折的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功能活动和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减少功能障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3)功能锻炼的后期:也就是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多数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功能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正常力量,注意全身功能训练的协调性以及步态训练。同时结合训练目的和病情变化配合理疗方法。

(完整word版)第二章 上肢骨折的康复

第二章上肢骨折的康复 一、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了上肢骨折的原因、发病机制及相关的解剖特点,骨折后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原则等。对上肢骨折的评定方法作了具体的介绍。 (一)了解上肢各部位骨折的原因、发生机制、解剖及生理特点。 (二)熟悉上肢各部位骨折的不同临床特点和康复评定的具体方法。 (三)重点掌握上肢骨折后不同时期的康复方法和治疗原则,熟练掌握关节松 动技术。 二、内容精要 (一)锁骨骨折 1.概述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好发于青少年,多以外伤所致,严重的移位骨折可造成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损伤。 肩锁关节脱位可通过暴力等致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破裂或撕脱,依损伤程度分三型。 肩关节脱位临床最为常见,分为前脱位、肩胛盂下脱位、喙突下和锁骨下脱位。 2.临床特点 骨折或脱位均可出现明显的上肢肩关节功能障碍、局部肿胀、压痛,明显的骨擦音和畸形,通常用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3.康复评定 可通过一般性检查、局部情况功能及功能及运动障碍的程度,应用手法及物理的手段进行功能的测量,必要时需与健侧进行比较测量及检查。 4.康复治疗 锁骨骨折伤后3周内应以以肘、腕、手的屈伸及前臂的内外旋转功能练习为主,辅以物理因子的治疗,有印发固定物应慎用电疗法治疗。4~6周可进行抗阻力训练,8周后应用关节松动术辅助物理治疗。 肩关节及肩锁关节脱位,经复位后早期以制动为主,局部可行物理因子治疗,4周内可做肘、腕、手的功能训练,4周后行肩关节的功能康复训练。

辅以物理因子治疗和关节松动术的应用。 (二)肱骨大结节骨折 1.概述 肱骨大结节骨折常为外伤暴力所致。临床上常见有4种骨折类型,即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粉碎性骨折但无移位;折脱骨折并且有移位;合并肩关节脱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2.临床特点 肩部疼痛、明显肿胀、不能活动。局部有骨擦感,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3.康复评定 早期可通过局部体征及X线检查及关节活动的测量确定功能障碍的程度,注意有否神经损伤的体征特点。 4.康复治疗 复位或手术后应制动休息,3周后行肩关节以外的?关节功能练习,5周后行上臂的功能训练,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三)肱骨颈骨折 1.概述 肱骨颈骨折以中、老年人多见,骨质疏松可致高发病。骨分离型可致肱骨头坏死。 2.临床特点 肩部剧烈疼痛、活动可加剧,局部肿胀,皮肤瘀斑,可有骨擦音,X线片可见有骨折征。 3.康复评定 早期临床体征明显。后期检查局部及肌萎缩,肌力情况结合X线片,物理检查判定功能障碍的程度。 4.康复治疗 无移位骨折可行三角巾悬吊固定或支具固定,早期休息制动。辅助物理因子治疗。 手术后或晚期病人,可系统地进行康复治疗。 (四)肱骨干骨折

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处理

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一、临床表现 1.患者有严重外伤史,尤其是骨盆受挤压的外伤史。 2.疼痛广泛,活动下肢或坐位时加重。局部肿胀,在会阴部、耻骨联合处可见皮下瘀斑,压痛明显。从两侧髂嵴部位向内挤压或向外分离骨盆环,骨折处均因受到牵扯或挤压而产生疼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3.患侧肢体缩短,从脐至内踝长度患侧缩短。但从髂前上棘至内踝长度患侧常不缩短股骨头中心脱位的例外。在骶髂关节有脱位时,患侧髂后上棘较健侧明显凸起,与棘突间距离也较健侧缩短。表示髂后上棘向后、向上、向中线移位。 二、诊断 患者有严重外伤史,尤其是骨盆受挤压的外伤史。X线检查可确诊。 三、常见并发症 1.肤膜后血肿: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又有许多动脉丛和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盆腔与后肤膜的间隙又系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巨大空隙可容纳出血,因此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巨大肤膜后血肿可蔓延到肾区、膈下或肠系膜。病人常有休克,并可有腹痛、腹胀、肠鸣减弱及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的症状。为了与腹腔内出血鉴别,可进行腹腔诊断性穿刺,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进入腹膜后血肿内,误认为是腹腔内出血。故必需严密细致观察,反复检查。 2.神经损伤:多在骶骨骨折时发生,组成腰骶神经干的骶1及骶2最易受损伤,可出现臀肌、腘绳肌和小腿腓肠肌群的肌力减弱,小腿后方及足外侧部分感觉丧失。骶神经损伤严重时可出现跟腱反射消失,但很少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予后与神经损伤程度有关,轻度损伤予后好,一般一年内可望恢复。 3.直肠损伤:除非骨盆骨折伴有阴部开放性损伤时,直肠损伤并不是常见的合并症,直肠破裂如发生在腹膜反折以上,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如发生在反折以下,则可发生直肠周围感染,常为厌氧菌感染。 4、尿道或膀胱损伤:对骨盆骨折的病人应经常考虑下尿路损伤的可能性,尿道损伤远较膀胱损伤为多见。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道口溢血现象。双侧耻骨支骨折及耻骨联合分离时,尿道膜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四、治疗 应根据全身情况,首先对休克及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进行处理。

上肢骨折病人健康指导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您好,感谢您选择到我院就诊,我们会尽力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并请您对我们的服务随时提出宝贵的意见。 病友会内容 【上肢骨折病人健康指导】 上肢骨折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不同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外固定及康复指导】 1.避免感冒,预防感染,卧床时将患肢用上肢垫垫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离床时 用前臂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2.当肢端皮肤发青、发紫、发冷、肿胀、麻木及剧烈疼痛,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请您立 即告诉医务人员。 3.防止石膏污染。勿让食物等污染石膏,如石膏外面有污物,可用肥皂及清水毛巾洗干净, 擦洗时拧干毛巾,以及石膏软化变形。 4.锁骨骨折患者,用“8”字绷带固定时,如果出现皮肤颜色发青、苍白、肢体冰凉、感觉麻 木等情况时,可双手叉腰,保持挺胸,提肩姿势。如症状仍不缓解,请您及时告诉医务人员,我们将为您调整绷带。 5.肱骨外科颈骨用外展支架固定者,如果出现明显不适,伴有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时 需及时告诉医务人员做进一步处理。 6.饮食加强营养,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 7.疼痛一般手术后24小时内疼痛明显,3日后逐渐减轻至消失。在肢体肿胀、疼痛、麻 木厉害时应告诉医务人员,经医务人员分析疼痛原因后,予以适当处理。

8.体位卧床时将患肢用上肢垫垫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离床时用前臂吊带将患肢 悬吊于胸前。如锁骨骨折患者卧位时枕部去枕,在肩胛区垫枕使两肩后伸,同时在患侧胸壁侧方垫枕,防止患侧上肢下坠。 如果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行修复手术后,可能出现血管痉挛,应注意(1)严格卧床休息,石膏固定患肢2周,禁止下地活动,洗漱、进食、大小便均应在床上进行; (2)患肢保暖;(3)疼痛时及时采取止痛措施;(4)禁止吸烟。 9.功能锻炼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轻微地进行患肢未固定部位的活动,如握拳、伸指;然后 逐渐加大活动强度。功能锻炼贵在坚持,但不能操之过急。如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4周内禁做肩关节内收的锻炼;外展型骨折4周内禁做肩关节外展的锻炼。

骨科康复学习知识重点归纳

骨科康复 1、骨科康复定义:是一门在骨伤科领域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评 定及治疗的学科。既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科,也是骨科学的一个分支。 2、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1)功能康复;2)整体康复;3)重返社 会;4)提高生存质量。 3、骨科医师的康复理念:1)不仅要救死扶伤,而且要防残治疗; 2)不仅重治疗,而且也重康复;3)不仅重视手术过程,而且 重视其功能结果;4)不仅从治疗的观点出发设计手术术式,而 且也从防残的观点出发设计手术术式;5)不单靠手术者个人的 技术和贡献,而且依靠康复团队的协作促进功能恢复。 4、康复医师的观念更新:1)康复要从临床早期开始,强化临床康 复意识;2)不仅要掌握康复治疗专业本身的技术,也要熟悉相 关疾患的临床处理;3)不仅要强调“科内团队”,还要组成“跨 科团队;4)不仅要重视非手术康复疗法,而且要重视必要的骨 科手术对功能康复的价值和作用。 5、骨科康复的服务对象:所有因骨骼、肌肉、肌腱、关节、韧带、 关节软骨等运动系统病损而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都是骨科康复 的服务对象:主要收治病种包括四肢骨折、关节脱位、脊柱脊 髓损伤、截肢、手外伤、运动创伤以及颈椎病、下腰痛等。6、骨创伤患者最常遇到的问题:1)肢体肿胀、疼痛;2)关节挛 缩、活动受限;3)肌肉萎缩、肌力下降;4)承重及平衡功能

下降;5)步态异常;6)骨质疏松;7)心肺功能下降;8)生 活自理能力低下。 7、骨科康复的主要任务:1)消除肿胀和疼痛,加速创伤愈合;2) 维持/增加ROM,预防挛缩畸形;3)增强肌力,预防肌肉萎缩; 改善承重及平衡功能,矫正异常步态;4)预防骨质疏松;5) 增强心肺功能;6)提高ADL及职业劳动能力;7)提高生活质 量(QOL)。 8、骨科康复常用治疗技术:1)持续被动运动(CPM),主要用于防 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肌腱和韧带的修复, 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肿胀疼痛等症状的消除,配合其 他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 ROM训练,主要用于改善关节 功能,预防粘连,防治关节挛缩,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 提高肢体活动能力。3)关节松动术,在出现关节活动障碍时用 于减轻疼痛,松解粘连,增加关节活动范围。4)肌力与耐力训 练,主要作用为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心肺功能等。5)平衡与步态训练,主要用于改善肢体活动 能力和步行能力,增强步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6)水疗;7)假肢的装配;8)矫形器的应用。 9、骨科康复治疗(1):第一阶段:骨折端未愈、复位固定或牵引 3天后、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与疼痛减轻。开始治疗。治 疗方法:1).未固定关节的主动运动;2).稳定性骨折的等长运 动;3).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固定2-3周后可进行CPM或不负

骨折病人的康复治疗

骨折病人的康复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病人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16例骨折病人经骨折内固定及外固定治疗后,开始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及健康指导。结果11例下肢骨折病人拆除外固定时有轻度关节僵直、水肿,经温泉泡浴结合锻炼理疗后水肿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范围;1例漂浮膝骨折经手术内固定治疗后,下床负重锻炼时膝关节僵直,经锻炼理疗2周后好转;其他病人均正常愈合,无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健挛缩及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骨折病人经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及功能恢复,减少病残。 【关键词】骨折病人;康复治疗;功能恢复 为了探讨骨折病人的康复治疗,我们对2007~2008年在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附属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116例骨折病人进行了骨折内固定及外固定治疗后的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及健康指导等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78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 2.05∶1;年龄2~89岁,平均年龄37.4岁。股骨干骨折36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25例,内外踝骨折23例,肱骨骨折18例,漂浮膝(又称连枷膝,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骼端骨折而导致整个膝关节漂浮不稳[1])骨折1例,均有外伤史。根据病情,分3个阶段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及健康指导。 1.2方法 1.2.1第一阶段骨折早期,血肿炎症机化期,约在伤后1~2周。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肢局部肿胀、疼痛,肌肉痉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软组织处于修复阶段。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其要点为:①抬高患肢制动,以利于消除肿胀。②患肢肌肉做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病人可做握拳及手指屈伸活动,使上肢肌肉舒缩。如股骨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指导患者每日多次锻炼,每次约15 min左右。③身体其他关节每日均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另外此期因创伤刺激,机体应激反应,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在骨折的这一阶段应走出“多喝骨头汤骨折长得快”的误区,因为此期骨的愈合并不需要钙、磷质的参与,而是需要有机质的参与。骨头汤主要补充磷、钙质,此期食用油腻的骨头汤,不但会伤胃口,而且大量钙、磷会使骨内的无机成分增高,钙、磷代谢失调,使骨质内有机骨胶原生成受阻,阻碍骨折的早期愈合。所以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以营养全面的软食为主。对下肢骨折不能下床的病人,还应指导其进行床上排便练习,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的发生。 1.2.2第二阶段骨折中期,原始骨痂形成期,约在伤后3~10周。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创伤已基本愈合,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纤维连接并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除继续锻炼患肢肌肉舒缩外,要逐渐加大锻炼强度,恢复肌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