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教师的学生观--李坤

现代教师的学生观--李坤

现代教师的学生观--李坤
现代教师的学生观--李坤

现代教师的学生观

禄丰职中—李坤

摘要: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等一系列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建立全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教师、全新、学生观、理念、转变、

新时期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训育。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等一系列观念上的呈进化性态的创新。面临诸多困境的职业学校,欲想摆脱困境,跳出低谷,首要问题就是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建立全新教育教学理念。

一、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弄清学生在学校的地位。

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根本看法,是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观念的核心问题,因为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方法选择。而正确的学生观又来源于我们对学生的客观分析和学生在学校的地位、作用的正确认识。

1、职校学生现状的分析:

⑴学生群体的构成及其文化基础状况:

 至我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是未参加中考,中考、高考、升学无望的学生。这种情况并非我校仅有,而是所有职业学校在招生政策失去保护,社会对职教又缺乏足够认识的情态下,共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到这所学校就读的起因和较普遍的心理状态。

到我校就读的起因分析有三:其一,无奈的选择。凭着他们的那点考分,他们深深地感到没有比我们这所学校更好一点的可供他们选择。

(他们手中那张打了折的旧船票也只能登上我们职教的客船)这部分学生较普遍的存在一种较为强烈的失落感,看着自己的同学们考上了好高中,考上了重点大学上了本科,而自己却被考分无情的推向了另类,进了职业学校,心向久之的美好憧憬,一时间的突然断路,使他们产生了较强烈的挫折心理,于是乎,看这也不顺眼,看那也不顺眼,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怨天怨地,(抱怨这所破学校、破专业、破老师……),对职业教育这条成才之路缺乏认识,个别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破罐破摔,来个人穷不做,马瘦不吃。其二,急功近利。部分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放弃了学习目标的追求,只想学点实用技术,拿个毕业证书,以便将来在社会上求职就业糊口谋生。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没有将来继续求学深造的愿望,也没有一个比较长远的打算,学习全凭自己的好恶,学多少算多少,千万别累着。其三,心无所定,无所事事,家长强迫来校读书,这种学生数量不多,但确有之,他们对学习没兴趣,不是学不会,就是不想学,在学校一天天的消磨时间,养个个儿。学生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孩子年岁尚小不学习干啥去?学好学赖的在于他自己,反正我们做家长的尽了义务了。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们仍然抱有很大希望,盼子成材的心情丝毫不减。

⑶品格特征。在我们的学生身上仍然存在一种本质属性——“向师性”,即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共同心理:不论学习哪门课程,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钦佩、尊重、崇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自然倾向和基本心理特征。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无条件的服从老师指挥,听老师话儿。横竖不搁的,混不讲理的毕竟是极少数。

上述种种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校学生的现状,应该这样来看:文化基础差不可怕,只要他们理想还在,信念还在,信心还在,且为之而

努力奋斗;学不好学不会不可怕,只要他们真学,敢吃苦,听老师话。

2、学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学校没了学生也就是自然没了学校,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无需论证,关键是真的会没学生了吗?这就得作客观的分析了。

⑴社会对中职的认识问题

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很高,导致社会对职教认识的偏差,再有就是用人单位,要么用高学历的科研人员,要么用无学历的廉价劳动力,而对中、高级技术操作型人才用之甚少,这样就导致学生和学生家长盲目的追求高学历,形成高中热,本科热,而且仍在继续升温。

⑵招生政策的问题

招生政策的逐渐放宽、放活,允许学生无条件的择校,学校与学生之间实行完全平等的双向选择,表明九年义务后的教育逐步走向市场化,而现在的职业教育所面对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卖方市场,(一个学生同时接到几个职校录取通知书时很平常的事儿)

基于上述分析,在某一所职业学校出现生源短缺,甚至断了生源的现象很有可能发生,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所以说当前学生成了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学生群体数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速度和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学生是学校植根的土壤,学校欲想做大做强,首先必须肥沃、湿润学生这片土壤。清醒地认识这一点,是我们建立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石。

二、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

传统的教育思想把学生当成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容纳知识的容器,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领域里见物不见人。历史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看

到,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生命力,生命色彩最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空段。在此期间,教师把学生视为僵化的工具,还是把学生当成充满生命活力的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生观,必将对学生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教师的学生观从"工具性"向"生命性"转变,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大转折和革新,是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深切呼唤。

2、学生是具有发展意义的人

学校教育必须树立终身发展的学生观,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智能结构,培养其开拓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进而培养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潜能发展观。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并不是说他们的智商低,应该看到,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肥沃的智能土地,他们存在着极大的“可开发性”、“不完善性”和“未确定性”。教师应把这一切视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培育和扶植他们身上的"生长点",把他们存在着的多种潜在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把所谓的差生"一棍子打死"定型。要坚信,即使是最差的学生,只要我们为之创造条件,其潜能终将会被开发,其素质也将得以完善。

(2)动态发展观。我们的学生今天不行,不等于说永远不行,今天的学习后进生,明天就可能突飞猛进成为学习优等生。所以,教师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对其动态成长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对他每一种可

能发展的素质作出有效培育。

(3)全面发展观。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某一方面不行,并不意味着各方面都不行,汽修班的学生,学习数学、英语力不从心,不尽人意,但他们上实践技能课,动手卸车轱辘却显得得心应手,很有天赋。确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教师要从多方位,多维度的看待学生的发展,发展扩大他们的优势,填补他们的相对劣势,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全面素质。

3、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同处在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中,都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都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分子,既作用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教师在变,学生在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 其一,社会已发展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体系,由于社会的变化和知识的更新,迫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个人都要不断更新知识,重新社会化,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具有了相同之处——都是社会的学习者。

其二,由于学生的思想解放,精力充沛,记忆力好,接受新事物快,所以在许多方面学生所掌握的信息量和接受新事物、新方法的速度往往超过我们作教师的,如果我们不是总拿自己之长比学生之短,就不难发现在许多方面学生与我们有了同等的地位,甚至高于我们。

其三,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打破了同一文化的标准,青少年也开始形成自己的亚文化。社会多元文化的形成,使得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发展,而不必一定要认同成人的文化标准。

今天的学生远不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孩子,他们观念之新,信息之灵,个性之飞扬,都为今天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对现代学生的发展和变化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是涉及评价观念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主体教育最根本的一点。

4、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不是包括家长、老师、同学在内的任何一个人的依附。学生的独立意义具体表现为:

⑴能动性。老师并非学生的拐仗,要坚信甩掉拐仗,学生也一定能走路。脱离了老师过多、过细的指导,学生同样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从而体现出较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差异性。纵向而言,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学生个体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此时与彼时不会相同;横向而言,不同姓名、不同性别、不同成长经历的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迥然各异,此生与彼生绝不雷同。正是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才使我校的分层教学、分类施教,全面实施成功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⑶创造性。创造是人类的本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否定、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意义,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就是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一定是有价值的人,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高度发展学生个性、培养有价值的人的教育。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培养个性,发展个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措施和策略,分类分层施以教育,从而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多种类型的创造性人才。

教师要有一个全新的学生观。我们处在一个激烈变化,崇尚创新的

时代里。社会在变革,人的观念在变,处在变化时代的青少年是最易接受新事物的,他们追赶时代潮流的脚步有时远远超过成人,表现出更多的激进、叛逆。追星族的出现曾经让我们感到茫然,游戏厅的喧闹又让我们感到心忧。在某些方面也许我们教师是对的,但在许多方面学生观念和行为也未必就是错的。师生之间关键是一种理解和尊重。在新时代里我们倡导教师要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点理解,少点挑剔;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多看优点,少看缺点。注重更新我们的评价观念。坚信在学校里,永远没有最差的学生,只有不用心的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倡导教师要用多视角看待充满活力的个性化的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的阳光和温暖。正如一位教师所说的:“教师心中不仅要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这样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

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育现代化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教育现代化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得一点学习体会以便更好得与各位老师交流、切磋,共同促进我们得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育现代化与现代化教师素质 从国家教育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来瞧,实施素质教育已经被作为一项教育得国策。这个“行动计划”得第一、二项分别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就意味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现上述得教育国策得重要依托。因此,教育现代化得关键就是教师素质得现代化。 衡量一所学校就是否现代化,人们往往从现代化得大楼、现代化得教学设备这些硬件来衡量,其实,软件得现代化、即教师队伍得现代化更为重要。假如:一所校舍华美、设备齐全得学校,如果它没有一支高素质得教师队伍,如果它得教育思想滞后、保守,如果它缺乏现代教育科学精神得支持,那么它就象一个识字不多得暴发户,就是个扭曲文明得滑稽形象,谈不上什么现代化。而像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与她得优秀教师群体所办得帕夫雷什中学,尽管只就是一所设备近乎简陋得农村中学,却依然就是教育现代化得世界性得楷模。 帕夫雷什中学就是前苏联得一所世界模范实验学校。它得物质条件仅相当于我国农村中等水平得学校,而它培养得人才却就是适应现代化发展得出类拔萃得。这并不就是说现代化得教育设备不重要恰悟,相反,很重要,而现代化得教师素质更重要。因此, 教育现代化呼唤现代化得教师素质。当一些专家教授给我们做这些内容报告得时候,我就想,我们得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培训回来后,我在城关小学做报告得时候……发挥设备就是现代化得,就是一流得,教师素质能不能跟上去,达到现代化所要求得水准呢?昨天我到这来一趟与该校得张校长聊了一会儿,谈到设备更新校园建设问题,特别就是这里得两个小班化教育实验班,教室布置。其实,对于我们每所学校来说都就是如此。资金得投入越来越多,现代化得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就对我们得教师提出了严峻得挑战,我们得教师素质能不能达到现代化?那么,可能有得老师会问:现代化得教师素质到底包括哪些素质呢?我理解无外乎就就是职业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这两个方面。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学生教师的尊敬、对学习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这比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更新和经验的总结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将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二、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的“传道”本质上就是培养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这样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实际上,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育工作者本身,都应该放下功利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每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回报社会。我认为:成才比成绩重要,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等观 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平等、民主,就没有现代教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还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益友,是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的角度是水平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在国外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视角能和学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直接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有时他们会跪在地上,由此也可以看到平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其实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或者说是在某一领域比别人先知而已。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科技日益发达、信息手段不断进步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在很多领域也许我们真的还没有学生知道的多。因此互相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也是今天新课标理念的基本要求。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2245129.html,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作者:严隽琪 来源:《中国教师》2017年第20期 长期以来,民进一直坚持将促进教师的发展作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领域,隆重庆祝教师节已成民进的传统。回想1981年,在全国政协大会期间,民进前辈率先以党派的名义提出恢复设立“教师节”的建议;民进又是以教育为主界别的民主党派,全国15万余会员中,有三分之二工作在各级各类的教育岗位上。民进中央发起、主办的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今年已是第十届了,该论坛为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教育行政官员、一线校长教师们搭起了一个交流讨论、启发思辨、凝聚改革共识的平台。十年来,在这个平台上大家探讨教师发展的战略方向、改革路径、推进办法,一起为教师队伍建设贡献智慧,也曾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落实建言献策。现在,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在教育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由论坛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有的已对国家的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创办此论坛的初心就是希望在庆祝教师节的时候,吸引更多的目光聚焦到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上,促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给予教师发展更多的理解和 支持。 今年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的主题是“教师队伍建设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选这个议题有着立足当前、瞻望未来的深意。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科技进步将极大地影响甚至改变教育的形态;未来的中国经济将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多层次、高素质的劳动者作为人才支撑;未来的中国社会将经历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利益诉求更加多样,迫切需要教育更好地发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进步的作用;未来的中国将更深地融入世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际话语权等重大历史任务需要更高水平、更为开放、更加多元的教育,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的、堪当民族复兴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任的人才。同时,教育发展的现实也很矛盾,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别大,教育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现状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追求之间矛盾突出,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等因素将进一步影响国民教育体系,这其中不乏一些加剧教育不公平的力量。总之,我国教育发展要同时实现中高端的多样和低端的全覆盖保障。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必须有国际竞争力,办出世界水平;立足现实的中国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以最大的制度优势来包容和消化发展中的不充分和不均衡,实现最大程度的教育公平,并以此推进社会 公平。 距离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目标,还有13年时间,这期间以及更远的未来会发生什么,需要今天的我们深入思考、观察谋划。我们的讨论基于一个共识,即适应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主动思考和实行教育变革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2030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和新课改理论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 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角色观: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 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 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观: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某门学科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依据和基础)、教材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本理念: 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 内容联系观,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 校本课程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具体目标:

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乃民族振兴的基石,国家的现代化必先是教育的现代化。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就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党中央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胡锦涛同志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温家宝同志也指出:“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的好坏在于教师”。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它决定教育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育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习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教师要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充当主宰者、传授者、呈现者的角色。一堂课学什么,怎么学;讲什么,什么时候讲;练什么,练多少,都由教师决定。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待灌的瓶。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能被动接受。新课程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仅仅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不再仅仅 1

是为了适应就业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为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必须由主宰者、传授者、呈现者转为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并就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当好组织者、引导和激发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根据学生需要,变换教学策略,主要是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起来,互动起来,主动起来,使学生的认知领域(知识和事实),情感领域(态度、兴趣、情绪)和心理领域(调节、推动)得到整体发展。 2.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引导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共同梳理问题,再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3.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激发者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外部因素激发的,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就必须当好激发者,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激发者,就应该做到:首先,对学生充满激励。激励性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是人前进的外在动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界的刺激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 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 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 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教育现代化与教师素质课观摩心得文档

教育现代化与教师素质课观摩心得文档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and teachers' Quality Cours e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育现代化与教师素质课观摩心得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 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 及打印。 听廖xx教授教育现代化与教师素质课,收获很多。其中 廖教授讲座中的一节微课深深的触动和启发了我。 这节微课时间很短,也就10分钟左右。说的是xx师范 毕业了20年的学生聚首来看看母校,来看看前班主任廖老师。先是开着小汽车来接廖教授去吃饭,饭后相约到20年前的 510教室坐几分钟。来到教室看到的是脏乱的教室,抽屉里塞 满了果壳,走廊满地纸屑,黑板上满是涂鸦。。。廖教授和这群中年的学生花了两个多小时把教室打扫整理得干净整齐,在黑板上留言:1994届毕业生欢迎你们! 这个行动是无声的教育,是以行动为榜样告诉现在的学生:“我们来了,我们看到了!我们这样做了。”最简单的行动胜过最华丽的说教。你的行动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分

析判断其真伪。现在的学生其实聪明的很,你是不是认真、是不是真爱他们、是不是有水平他们心里有一本帐。有时你一开口他们就知道你的目的,甚至于怎么应付你也是胸有成竹。我们要做的还真就是加大投入劳动、情感、自我学习、交流等。以行动带动行动,情感唤醒情感,人格影响人格。如果你热爱教育,这一切都是幸福的。如果你不热爱教育,那你容易疲惫甚至于觉得是煎熬。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在从事教育能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的今天,教育给我们的精神满足远远大于绝大多数其他行业。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有了多年的积累。爱与不爱你选择什么? 微课短短的10分钟展示了教育的最好方法,短短的10分钟让人感动。更重要的是微课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让更多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受益。从爱开始,从今天开始,幸福将围绕着你。你也将是幸福的使者,把幸福的火炬不断传递!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这是有关师生在教学中关系的最简单的表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 1.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意义上看,在知识上,教师是较多者,学生是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是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之于学生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项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不能想象,消极被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主动发展的人出来。另一方面,个体身心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由外在因素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是教师、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寒意义上的教学存在。 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的手。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标准、道德的标准、价值的取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我们不可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生。我们不仅要认可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所以,有关"授受关系"的提法是有局限性的,只是最初级的表述。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不同的素质要求。 1.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推演到师生关系上就是师为生纲。在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观,今天影响仍在。不彻底消除这种影响,不充分认识到学生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

教师资格证 学生观 教师观

教师职业规范 一.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1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2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3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1 对工作高度负责 2 认真备课上课 3 认真批改作业 4 不得敷衍赛色 三.关爱学生(灵魂) 1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 2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天职) 1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 循序善尽,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3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希望 五.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1 坚守高尚情操 2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3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4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和同事 5 作风正派,奉公廉洁 6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发展动力) 1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2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因材施教个体差异

教师论文-谈教育现代化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谈教育现代化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近年来,许多幼儿园都已意识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但在真正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时候,却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些误区,致使现代化教育难以正常进行。到底有哪些误区?应如何正确认识? 误区1: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现在,许多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往往能考虑到现代化手段的使用,但许多人对现代化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现代化手段的使用上,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育过程的现代化考虑得则比较少。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一节语言活动时,想到了运用先进的电教设备──投影仪、投影片,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故事内容。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忽略了“让幼儿主动学”“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师教一句,幼儿学一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本没有发挥出来。手段是先进了,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有现代化的手段,更要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 误区2:教育手段现代化就是加强硬件建设 一提到教育手段现代化,许多幼儿园马上想到的是硬件设施──电脑、视频展示台、录像机、VCD等等。在进行硬件建设时却忽略了软件的建设。一个幼儿园虽然有了好的设备,可教师不会使用,投影仪、多媒体没有相应的教学软件,教师也不会设计制作,如果是这样,再好的设备也形同虚设。因此,幼儿园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软件建设。教师要学会操作硬件,还应学会制作简单的软件,如: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剪辑录像带等。 误区3: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就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现在,许多人认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直观性、趣味性与交互性,大大丰富了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活动,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但作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不要盲目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而舍弃现存的投影、录像等,以免造成时间、财力的浪费。为此,教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各课程内容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而不要盲目求新。 误区4: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许多教师认为,一堂课如使用了先进的教育手段,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好的教学质量是不能划等的。影响一节课教学质量、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教育观念、活动过程的设计、教育手段的运用等,先进的教育手段只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之一,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是万能的,幼教工作者对此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一、教育观 新课程在价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 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二、学生观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叶澜 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做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叶澜 潜在性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 差异性 教育者应该承认差异、关注差异,看到差异在一定的意义上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教育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三、教师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构成与建构的参与者、创造者和批判者,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与火热的时代生活之间建立起血肉的联系,要求教师育人的工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极为专业化的要求下教师势必自觉地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 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从“教书匠”转化为—— ◆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 一、教育观 新课程在价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 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所耳熟目详的“四有”思想就包含了这样的价值追求。 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论述: 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黄克剑(华东师大) ◆ 这就是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把教育的价值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 教育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援之于人,赋予他做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及而步履轻捷的力量。——何塞·马蒂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 ◆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 ◆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 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二、学生观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叶澜 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做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叶澜 学生的主动性是怎样从课堂中消失的? ◆ 缺乏理智的挑战 ◆ 打击和挫折 ◆ 群体压力 潜在性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 差异性 教育者应该承认差异、关注差异,看到差异在一定的意义上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教育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乃民族振兴的基石,国家的现代化必先是教育的现代化。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就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党中央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胡锦涛同志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温家宝同志也指出:“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的好坏在于教师”。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它决定教育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育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习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教师要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充当主宰者、传授者、呈现者的角色。一堂课学什么,怎么学;讲什么,什么时候讲;练什么,练多少,都由教师决定。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待灌的瓶。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能被动接受。新课程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仅

风,是人前进的外在动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界的刺激 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积极的情绪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育中我们不能吝啬赞美的语言,要及时地、恰倒好处地表扬我们的学生。“你真棒!”、“你真行!”、“你的比喻太形象了!”等等。一句简单的表扬语言,都能使学生激动不已,都能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其次,对学生充满赏识。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美国高中数学教师埃瓦德在教学中就是对学生充满赏识,他说在学生进入教师的时候,他通常是站在门口欢迎每一位学生,努力对他们作出肯定而积极的评价,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特别的。如“你的衣服好漂亮啊!”、“今天你表演了一个精彩的游戏”、“祝愿你度过快乐的一天”,都能使学生感到他人在关心自己。因此,在学习中他们经常表现出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有时他们产生动机是因为这些评价是他们需要听到的。 二.积极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教育工作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手段和过程,也是教师完善自我的手段和过程。教师个体只有在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达到师德修养的较高境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才能丰富情感、磨练意志。实践也是检验师德修养的标准。它检验教师个体的师德修养的目标是否符合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检验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一定

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定义: 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二、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有:1.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2.指导者。指导者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 3.促进者。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伙伴。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有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另外,教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 (一)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表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经营管理 06-07 1032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 观[]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作为一位教育工,结合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析我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并重才能当好教师,教师要教好书,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成为“人师”。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任何教育都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我们的教学直接面对生命,生命是认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需要的整合体,一只蚂蚁一条腿的进化需要经过上万年的时间,何况人乎!因此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提高效率。面对生命,教师教学要有激情,要融氛围之美、学科之美、探索之美、发现之美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苦役、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二、教学观 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学习能力是最基本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 为的先导,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析我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并重才能当好教师,教师要教好书,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成为“人师”。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任何教育都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我们的教学直接面对生命,生命是认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需要的整合体,一只蚂蚁一条腿的进化需要经过上万年的时间,何况人乎!因此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提高效率。面对生命,教师教学要有激情,要融氛围之美、学科之美、探索之美、发现之美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苦役、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二、教学观 ? 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同时积极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师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

教育现代化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教育现代化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以便更好的和各位老师交流、切磋,共同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育现代化与现代化教师素质 从国家教育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来看,实施素质教育已经被作为一项教育的国策。这个“行动计划”的第一、二项分别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就意味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现上述的教育国策的重要依托。因此,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衡量一所学校是否现代化,人们往往从现代化的大楼、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些硬件来衡量,其实,软件的现代化、即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更为重要。假如:一所校舍华美、设备齐全的学校,如果它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果它的教育思想滞后、保守,如果它缺乏现代教育科学精神的支持,那么它就象一个识字不多的暴发户,是个扭曲文明的滑稽形象,谈不上什么现代化。而像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优秀教师群体所办的帕夫雷什中学,尽管只是一所设备近乎简陋的农村中学,却依然是教育现代化的世界性的楷模。 帕夫雷什中学是前苏联的一所世界模范实验学校。它的物质条件仅相当于我国农村中等水平的学校,而它培养的人才却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出类拔萃的。这并不是说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不重要恰悟,相反,很重要,而现代化的教师素质更重要。因此,教育现代化呼唤现代化的教师素质。当一些专家教授给我们做这些内容报告的时候,我就想,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培训回来后,我在城关小学做报告的时候……发挥设备是现代化的,是一流的,教师素质能不能跟上去,达到现代化所要求的水准呢?昨天我到这来一趟和该校的张校长聊了一会儿,谈到设备更新校园建设问题,特别是这里的两个小班化教育实验班,教室布置。其实,对于我们每所学校来说都是如此。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