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锂离子电池原理

锂离子电池原理

本文由艾克博士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应用
陈硕冰 徐林楠 傅虹桥 李为真 卢云杨
摘要: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简明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单元,分析了锂 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晶体结构, 简单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和前景以及正确使用锂 离子电池的方法。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原理;结构;应用 1 引言 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迫切需要重量轻、体积小、性能高的电源系统,当前各种化学 电源的研制、 开发和投入使用正在不断地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电源的电动 + 势 E=φ —φ ,从这个式子中可以看出要获得高的电池电动势就必须使正极的相对电极电 势很正而负极的相对电极电势很负,从周期表上看,则应尽量选用活泼金属为负极,活泼非 金属为正极,正是基于这一点,锂电池的研制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锂离子电池是在锂金 属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锂金属电池在充放电时出现锂枝晶,刺破隔膜造成短路, 出现爆炸等现象,其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而锂离子电池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锂离子 电池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91 年首先由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批量民用产品。锂离子 电池目前有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B)两类。其中液态锂离子电 池按正极材料又可分为 LiCoO2、LiNiO2、LiMn2O4 等种类。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 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高、基本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等优点, 受到市场欢迎并迅速占领市场,广泛用于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移动 DVD、摄像机、数 码相机、蓝牙耳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它 将成为 21 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 广泛应用。 2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表达式为: (-)Cn|LiClO4-EC+DEC|LiMO2(+) 正极反应:LiMO2 Li1-xMO2+xLi++xe-

Li1+yMn2O4
Li1+y-xMn2O4+xLi++xe-
负极反应:nC+xLi++xe-
LixCn
电池反应:LiMO2+nC
Li1-xMO2+LixCn

Li1+yMn2O4+nC
Li1+y-xMn2O4+LixCn
式中,M 为 Co,Ni,Fe,W 等;正极化合物有 LiCoO2,LiNiO2,LiMn2O4,LiFeO2,LiWO2 等; 负极化合物有 LixC6,TiS2,WO3,NbS2,V2O5 等。 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锂离子浓差电池, 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 + 成。充电时,Li 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 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

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Li+ 从负 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在正常充放电的情况下,锂离子在层状结 构的碳材料和层状结构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 一般只引起层面间距变化, 不破坏晶体结 构,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的化学结构基本不变。因此,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看,锂 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与构成电极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和锂离子浓度有关。 目前, 用作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过渡金属和锰离子嵌入化合物,负极材料是锂离子嵌入碳化合物, 常用的碳材料有石油焦和石墨等。
图1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
目前已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是 LiCoO2,负极是层状石墨,电池的电化学表达式为 -1 (-)C6|1mol·L LiPF6-EC+DEC|LiCoO2(+) 电池的充放电反应为 LiCoO2+6C Li1-xCoO2+LixC6
正极材料 LiCoO2,LiNiO2,LiMn2O4 和负极材料碳的理论容量见表 1
表1 电池体系 电池反应 U/V 锂离子电池电压和比能量 W0/(Wh·㎏
-1
电极反应
+ -
-1 C’0/(mAh·g )
) Li0.5CoO2+0.5Li +0.5e =LiCoO2
+ -
C6(g)LiCoO2 C6(g)LiNiO2 C6(g)LiMn2O4
0.5LiC6+Li0.5CoO2= 0.5C6+LiCoO2 0.7LiC6+Li0.3NiO2= 0.7C6+LiNiO2
3.6
360
137
3.6
444
Li0.3NiO2+0.7Li +0.7e =LiNiO2 2λ-MnO2+Li++e-= LiMn2O4
193
148
LiC6+Mn2O4=C6+LiMn2O4
3.6
403
C6+Li++e-=LiC6 (焦炭) (石墨) 186 372
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为:正极片、负极片、正负极集流体、隔膜纸、外壳及密封圈、 盖板等。 3.1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必须有能接纳锂离子的位置和扩散的路径。具有高插入点位层 状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LiCoO2、LiNiO2 和尖晶石结构的 LiMn2O4 是目前已应用的性能较 好的正极材料。这些正极的插锂电位都可达 4V 以上。 LiCoO2、LiNiO2 为层状晶体,六方晶胞,其结构如图 2 所示,晶体中,Li 离子处于 O 构成的八面体空隙中。LiMn2O4 晶体为尖晶石型,其结构如图 3 所示。为了扩展扩展锂离子 脱嵌通道和稳定骨架结构,往往向晶体中掺入一定量的离子半径较大的金属离子,由于 掺杂离子的离子半径较 Co、Ni 离子大,因此掺杂材料的晶胞参数比未掺杂材料的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锂离子迁移的三维通道,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嵌,有效提 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循环可逆性及循环稳定性。
图2 LiCoO2、LiNiO2 的晶体结构和锂离子的嵌入/脱嵌过程示意图
图3
LiMn2O4 的尖晶石结构示意图
3.2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将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

材料、 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 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负极材料一般都是碳 素材料,如石墨、软碳、硬碳等。正在探索的负极材料有氮化物、PAS、锡基氧化物、锡合 金,以及纳米负极材料等。 碳负极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常用正负极材料组合见表 2,从提高电池性能 出发,选用的碳负极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锂贮存量高;2.锂在碳中的嵌入-脱嵌反应快; 3.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存在状态稳定; 4.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中, 碳负极材料体积变化小; 表 2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组合情况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LiCoO2 焦炭 LiCoO2 石墨 LiCoO2 锡无定形 氧化物 LiNiO2 石墨 LiMn2O4 石墨
5.电子导电性高;6.碳材料在电解液中不溶解。以石墨为例,锂离子在石墨中的存在状态如 图 4,锂离子位于石墨层与层的间隙之中。
图4 锂离子在石墨晶体中位置的水平投影
3.3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电池的电解液对电池性能有重大影响, 传统电池中, 电解液均采用以水为溶剂的电解液 体系,但是,由于水的理论分解电压只有 1.23V,即使考虑到氢和氧的超电势,以水为溶剂 的电解液体系的电池的电压最高也只有 2V 左右。锂离子电池电压高达 3~4V,传统的水溶 液体系显然已不再适应电池的需要,而必须采用非水电解液体系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分为液体、固体和熔盐电解质三类,以有机点解液为主。常见的 有机点解液有环状碳酸酯,环状醚,链状醚,链状碳酸酯等。 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解质盐有多种, 一般阴离子半径大的锂盐最好, 目前开发的无机阴 离子导电盐有 LiBF4,LiPF6,LiAsF6 等。 3.4 锂离子电池的隔膜 隔膜的主要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级接触而短路,此外还具有能使 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隔膜材质是不导电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电池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对于锂离子电池,由于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因而需要耐有机溶剂的隔膜材料,一般采用 高强度薄膜化的聚烯烃多孔膜。 4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随着 21 世纪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化 学电源随之进入了大规模应用阶段。目前应用的可充电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 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理想也是技术最高的可充电化学电池, 与其他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具有极大的优势。锂离子电池目前主要用于手机、 手提电脑、摄像机、PDA 产品,未来将运用于电动自行车、航天航空、军事移动通信

工具和
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其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预计 5 年内,随着全球笔记本电脑、移 动通信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将会有上百亿只左右的市场。 目前作为锂离子电池主要负极材料 的石墨性能已经接近极限, 新一代以锡系合金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在开发之中, 若开 发成功,则其中可充加的锂离子量将达到石墨的 10 倍以上,届时,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将跃 上一个新的台阶,锂离子电源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利用。
图5 目前应用的各种可充电电池能量密度比较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 怎样正确使用锂离子电池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全新的锂离子 电池或久未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需要对其进行激活, 由于锂离子电池本身的特性, 决定了它几 乎没有记忆效应,只要经过 3~5 次正常的充放电循环就可激活电池,恢复正常容量。锂离子 电池不应当过度放电和过度充电, LiCoO2 本是一种层结构很稳定的晶型,但当从 LiCoO2 拿 走 xLi 后,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 X 的大小。通过研究发现当 X>0.5 时 Li1-XCoO2 的结构表现为极其不稳定,会发生晶型瘫塌,其外部表现为电芯的压倒终结。所 以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应通过限制充电电压来控制 Li1-XCoO2 中的 X 值,一般充电电压不大于 4.2V 那么 X 小于 0.5 ,这时 Li1-XCoO2 的晶型仍是稳定的。负极 C6 其本身有自己的特点,当 第一次化成后,正极 LiCoO2 中的 Li 被充到负极 C6 中,当放电时 Li 回到正极 LiCoO2 中,但 化成之后必须有一部分 Li 留在负极 C6 中,心以保证下次充放电 Li 的正常嵌入,否则电芯 的压倒很短,为了保证有一部分 Li 留在负极 C6 中,一般通过限制放电下限电压来实现。所 以锂电芯的安全充电上限电压≤4 .2V,放电下限电压≥2.5V。当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提示电 池电量过低时就应当及时充电, 充电最好按照标准时间和标准方法充电, 特别是不要进行超 过 12 小时的超长充电, 目前流传的 “前三次充电要超过 12 小时, 最好用到自动关机再充电” 等说法其实只是镍氢电池等电池上的做法,并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 5 结语 锂离子电池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以各种方式应用 着锂离子电池,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投入使用,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会更大,循环次数会更多,体积会更小,应用会更广泛,锂离子电池必将 成为 21 世纪的重要能源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炳焜,徐徽,王先友,肖立新, 《锂离子电池》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顾登平,童汝亭, 《化学电源》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4】 【5】 【6】 【7】
吕明祥等, 《化学电源》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管从胜,杜爱玲,杨玉国, 《高能化学电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陈军, 陶占良, 苟兴龙, 《化学电源--原理技术与应用》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吴宇平,万春荣,姜长印, 《锂离子二次电池》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李景虹, 《现金电池材料》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1本文由艾克博士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应用
陈硕冰 徐林楠 傅虹桥 李为真 卢云杨
摘要: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简明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单元,分析了锂 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晶体结构, 简单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和前景以及正确使用锂 离子电池的方法。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原理;结构;应用 1 引言 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迫切需要重量轻、体积小、性能高的电源系统,当前各种化学 电源的研制、 开发和投入使用正在不断地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电源的电动 + 势 E=φ —φ ,从这个式子中可以看出要获得高的电池电动势就必须使正极的相对电极电 势很正而负极的相对电极电势很负,从周期表上看,则应尽量选用活泼金属为负极,活泼非 金属为正极,正是基于这一点,锂电池的研制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锂离子电池是在锂金 属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锂金属电池在充放电时出现锂枝晶,刺破隔膜造成短路, 出现爆炸等现象,其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而锂离子电池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锂离子 电池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1991 年首先由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批量民用产品。锂离子 电池目前有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B)两类。其中液态锂离子电 池按正极材料又可分为 LiCoO2、LiNiO2、LiMn2O4 等种类。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 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高、基本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等优点, 受到市场欢迎并迅速占领市场,广泛用于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移动 DVD、摄像机、数 码相机、蓝牙耳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它 将成为 21 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 广泛应用。 2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表达式为: (-)Cn|LiClO4-EC+DEC|LiMO2(+) 正极反应:LiMO2 Li1-xMO2+xLi++xe-

Li1+yMn2O4
Li1+y-xMn2O4+x

Li++xe-
负极反应:nC+xLi++xe-
LixCn
电池反应:LiMO2+nC
Li1-xMO2+LixCn

Li1+yMn2O4+nC
Li1+y-xMn2O4+LixCn
式中,M 为 Co,Ni,Fe,W 等;正极化合物有 LiCoO2,LiNiO2,LiMn2O4,LiFeO2,LiWO2 等; 负极化合物有 LixC6,TiS2,WO3,NbS2,V2O5 等。 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锂离子浓差电池, 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 + 成。充电时,Li 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 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Li+ 从负 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在正常充放电的情况下,锂离子在层状结 构的碳材料和层状结构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 一般只引起层面间距变化, 不破坏晶体结 构,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的化学结构基本不变。因此,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看,锂 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与构成电极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和锂离子浓度有关。 目前, 用作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过渡金属和锰离子嵌入化合物,负极材料是锂离子嵌入碳化合物, 常用的碳材料有石油焦和石墨等。
图1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
目前已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是 LiCoO2,负极是层状石墨,电池的电化学表达式为 -1 (-)C6|1mol·L LiPF6-EC+DEC|LiCoO2(+) 电池的充放电反应为 LiCoO2+6C Li1-xCoO2+LixC6
正极材料 LiCoO2,LiNiO2,LiMn2O4 和负极材料碳的理论容量见表 1
表1 电池体系 电池反应 U/V 锂离子电池电压和比能量 W0/(Wh·㎏
-1
电极反应
+ -
-1 C’0/(mAh·g )
) Li0.5CoO2+0.5Li +0.5e =LiCoO2
+ -
C6(g)LiCoO2 C6(g)LiNiO2 C6(g)LiMn2O4
0.5LiC6+Li0.5CoO2= 0.5C6+LiCoO2 0.7LiC6+Li0.3NiO2= 0.7C6+LiNiO2
3.6
360
137
3.6
444
Li0.3NiO2+0.7Li +0.7e =LiNiO2 2λ-MnO2+Li++e-= LiMn2O4
193
148
LiC6+Mn2O4=C6+LiMn2O4
3.6
403
C6+Li++e-=LiC6 (焦炭) (石墨) 186 372
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为:正极片、负极片、正负极集流体、隔膜纸、外壳及密封圈、 盖板等。 3.1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必须有能接纳锂离子的位置和扩散的路径。具有高插入点位层 状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LiCoO2、LiNiO2 和尖晶石结构的 LiMn2O4 是目前已应用的性能较 好的正极材料。这些正极的插锂电位都可达 4V 以上。 LiCoO2、LiNiO2 为层状晶体,六方晶胞,其结构如图 2 所示,晶体中,Li 离子处于 O 构成的八面体空隙中。LiMn2O4 晶体为尖晶石型,其结构如图 3 所示。为了扩展扩展锂离子 脱嵌通道和稳定骨架结构,往往向晶体中掺入一定量的离子半径

较大的金属离子,由于 掺杂离子的离子半径较 Co、Ni 离子大,因此掺杂材料的晶胞参数比未掺杂材料的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锂离子迁移的三维通道,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嵌,有效提 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循环可逆性及循环稳定性。
图2 LiCoO2、LiNiO2 的晶体结构和锂离子的嵌入/脱嵌过程示意图
图3
LiMn2O4 的尖晶石结构示意图
3.2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将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 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 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负极材料一般都是碳 素材料,如石墨、软碳、硬碳等。正在探索的负极材料有氮化物、PAS、锡基氧化物、锡合 金,以及纳米负极材料等。 碳负极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常用正负极材料组合见表 2,从提高电池性能 出发,选用的碳负极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锂贮存量高;2.锂在碳中的嵌入-脱嵌反应快; 3.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存在状态稳定; 4.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中, 碳负极材料体积变化小; 表 2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组合情况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LiCoO2 焦炭 LiCoO2 石墨 LiCoO2 锡无定形 氧化物 LiNiO2 石墨 LiMn2O4 石墨
5.电子导电性高;6.碳材料在电解液中不溶解。以石墨为例,锂离子在石墨中的存在状态如 图 4,锂离子位于石墨层与层的间隙之中。
图4 锂离子在石墨晶体中位置的水平投影
3.3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电池的电解液对电池性能有重大影响, 传统电池中, 电解液均采用以水为溶剂的电解液 体系,但是,由于水的理论分解电压只有 1.23V,即使考虑到氢和氧的超电势,以水为溶剂 的电解液体系的电池的电压最高也只有 2V 左右。锂离子电池电压高达 3~4V,传统的水溶 液体系显然已不再适应电池的需要,而必须采用非水电解液体系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分为液体、固体和熔盐电解质三类,以有机点解液为主。常见的 有机点解液有环状碳酸酯,环状醚,链状醚,链状碳酸酯等。 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解质盐有多种, 一般阴离子半径大的锂盐最好, 目前开发的无机阴 离子导电盐有 LiBF4,LiPF6,LiAsF6 等。 3.4 锂离子电池的隔膜 隔膜的主要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级接触而短路,此外还具有能使 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隔膜材质是不导电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电池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对于锂离子电池,由于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因而需要耐有机溶剂的隔膜材料,一般采用 高强度薄膜化的聚烯烃多孔膜。 4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随着 21 世纪微

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化 学电源随之进入了大规模应用阶段。目前应用的可充电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 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理想也是技术最高的可充电化学电池, 与其他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具有极大的优势。锂离子电池目前主要用于手机、 手提电脑、摄像机、PDA 产品,未来将运用于电动自行车、航天航空、军事移动通信工具和
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其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预计 5 年内,随着全球笔记本电脑、移 动通信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将会有上百亿只左右的市场。 目前作为锂离子电池主要负极材料 的石墨性能已经接近极限, 新一代以锡系合金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在开发之中, 若开 发成功,则其中可充加的锂离子量将达到石墨的 10 倍以上,届时,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将跃 上一个新的台阶,锂离子电源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利用。
图5 目前应用的各种可充电电池能量密度比较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 怎样正确使用锂离子电池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全新的锂离子 电池或久未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需要对其进行激活, 由于锂离子电池本身的特性, 决定了它几 乎没有记忆效应,只要经过 3~5 次正常的充放电循环就可激活电池,恢复正常容量。锂离子 电池不应当过度放电和过度充电, LiCoO2 本是一种层结构很稳定的晶型,但当从 LiCoO2 拿 走 xLi 后,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 X 的大小。通过研究发现当 X>0.5 时 Li1-XCoO2 的结构表现为极其不稳定,会发生晶型瘫塌,其外部表现为电芯的压倒终结。所 以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应通过限制充电电压来控制 Li1-XCoO2 中的 X 值,一般充电电压不大于 4.2V 那么 X 小于 0.5 ,这时 Li1-XCoO2 的晶型仍是稳定的。负极 C6 其本身有自己的特点,当 第一次化成后,正极 LiCoO2 中的 Li 被充到负极 C6 中,当放电时 Li 回到正极 LiCoO2 中,但 化成之后必须有一部分 Li 留在负极 C6 中,心以保证下次充放电 Li 的正常嵌入,否则电芯 的压倒很短,为了保证有一部分 Li 留在负极 C6 中,一般通过限制放电下限电压来实现。所 以锂电芯的安全充电上限电压≤4 .2V,放电下限电压≥2.5V。当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提示电 池电量过低时就应当及时充电, 充电最好按照标准时间和标准方法充电, 特别是不要进行超 过 12 小时的超长充电, 目前流传的 “前三次充电要超过 12 小时, 最好用到自动关机再充电” 等说法其实只是镍氢电池等电池上的做法,并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 5 结语 锂离子电池的发明和大

规模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以各种方式应用 着锂离子电池,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投入使用,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会更大,循环次数会更多,体积会更小,应用会更广泛,锂离子电池必将 成为 21 世纪的重要能源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炳焜,徐徽,王先友,肖立新, 《锂离子电池》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顾登平,童汝亭, 《化学电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4】 【5】 【6】 【7】
吕明祥等, 《化学电源》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管从胜,杜爱玲,杨玉国, 《高能化学电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陈军, 陶占良, 苟兴龙, 《化学电源--原理技术与应用》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吴宇平,万春荣,姜长印, 《锂离子二次电池》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李景虹, 《现金电池材料》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