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疫便潜血试验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疾病的重要意义-文档资料

免疫便潜血试验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疾病的重要意义-文档资料

免疫便潜血试验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疾病的重要意义-文档资料
免疫便潜血试验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疾病的重要意义-文档资料

免疫便潜血试验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疾病的重要意义

【】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value of immunochemical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IFOBT) in th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diseases.Method:Two hundred and ninety-three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IFOBT and chemical fecal occult blood test(CFOBT)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y were definitely diagnosed by total colonoscopy combined with pathology.Result:The positive accuracy rates of IFOBT in th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colorectal polyp and normal colorecta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FOB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FOBT is better than CFOBT in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colorectal polyp,the positive accuracy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First-author’s add ress:Nang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Harbin City,Harbin 150000,China doi:10.14033/jki.cfmr.2016.15.024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便潜血试验(FOBT)检查消化道类出血性疾病,主要用于检验出血量细微、肉眼难以观察的极少量出血,是诊断消化道类出血性疾病的常规检查,也是临床筛查结肠、直

肠癌症的有效依据和手段[1-4]。临床常采用的便潜血试验主要有免疫法和化学法两种。过去常规上一直应用化学法(CFOBT)检测便潜血,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采用邻甲苯胺法检测,但容易出现假阳性。自从采用了免疫法后,其中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方法与传统的化学方法相比,灵敏性及特异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不受相关食物及药物的影响,采用免疫便潜血试验(IFOBT)进行结肠、直肠癌症的检测与筛查能够使结肠、直肠癌的死亡率降低2.9%~14.7%。通过便潜血实验筛查发现的结肠、直肠病变多为Dukes A期或Dukes B期,这部分患者癌变局限于黏膜组织或病变侵及浆膜等组织,但尚可一并切除,经治疗后预后较好,这是及早发现和治疗可明显降低结肠、直肠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连续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进行胃镜及结肠、直肠镜检查的患者293例,其中男181例,女112例,平均年龄(54.2±15.9)岁,入选标准:经病理诊断明确且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1)存在牙衄、便血、月经期、柏油便、痔疮等影响便潜血实验检测结果的患者;(2)化学便潜血检验前不愿接受控制饮食的患者;(3)不愿意接受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肿瘤的患者;(4)不愿意按照要求提交粪便检测样本的患者;(5)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

1.2 检测方法

293例患者均进行免疫便潜法和化学便潜法检查,并进行结、直肠镜检查结合病理确诊。(1)IFBOT光学检测法:采用日本荣研化学株式会制造的台式全自动便血分析仪,设定检测时间为7 min,每次分析10个待测样本,波长为650 nm,测量范围为60~1000 ?g/L,检测阈值设定为110 ?g/L。(2)邻甲苯胺CFOBT 检测法:本实验为定性实验,加入试剂3 min后不显示颜色为阴性,加入试剂30 s后,由浅蓝色逐渐变成蓝色为1个“+”号,加入试剂后初显浅蓝褐色,逐步变成呈明显蓝褐色为2个“+”号,加入试剂后立即变成明显的蓝褐色为3个“+”号,加入试剂后立即变成蓝黑褐色为4个“+”号。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AS 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见表1。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的惟一有效途径。早期结直肠癌症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4年生存率可以提高到92%以上,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则不足10%,可见早期诊断及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筛选和普查结直肠癌是早期发现的有效途径,其检查方法上既要考虑特异性、敏感性,又要考虑依从性。目前比较实用、简单和经济的检查方法,首选FOBT。主要有免

疫便潜血法和化学便潜血法。

免疫便潜血法(IFBOT)是一种利用自动分析仪和乳胶凝聚反应进行的光学检测方法,OC-乳胶试剂

(OC-Auto3LatexReagent)是一种含聚苯乙烯乳胶颗粒的被致敏性溶液,其特性是能够与人类的粪便中血红蛋白发生特异性凝聚反应,而不会与人体摄入含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食物或者动物的血红蛋白发生凝聚反应,检测结果也不会因Vitamin C或非甾体抗炎类药物等抗氧化剂而受影响,因此,受检者不需要限制饮食,这也是该方法的优点之一,自动分析仪通过测量光学密度的变化进行分析,首先对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制定标准区间,通过试样标本血红蛋白浓度比例变化,光学密度也随之变化的特点,测量出相对于标准试剂的待测样本中人血红蛋白的含量。

化学便潜血法(CFOBT)临床常用邻甲苯胺法,是一种化学检测法,它利用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部分有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特征,催化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的氧,通过氧化检测样本中各种色原物质而呈色,通过深浅颜色,反映出血红蛋白的含量,即出血量的多少,可以看出,它不仅对人体自身出血能够检测到,人体摄入的含有血红蛋白等含氧化物酶的食物,也可以检测到,使实验显色,因此,受食物影响比较大,需要控制检测对象饮食,方法准确性相对降低。

FOBT可检测混在粪便里面的肉眼难以观察的微量血液,是集体大规模普查结肠、直肠癌较简便易行的筛选方法[5-7]。其

他方法,如粪便CEA检查方法灵敏度不高,不能作为普遍筛选的依据;高度可疑者可采用冲洗法、拉网法或内镜擦拭法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便于发现早期患者;粪便基因检测的阳性率低;结直肠镜检查虽可直观发现病变部位,但因检查过程中痛苦较大,检查前需要控制饮食及结直肠肠道清洁准备,依从性较差。美国癌症学会癌症指南中提出建议将便潜血检查作为中老年人群筛查

肠癌的首选方法[8-11]。临床研究表明,FBOT阳性是早期结直肠癌唯一可以相对准确查出的异常现象,因此,粪便中微量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对诊断结直肠癌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也有研究表明,为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发现率,建议对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和诊断采用粪便CEA检测以提高其阳性率,如采用联合免疫法检测便潜血则阳性率将进一步提高。对于便潜血阳性的患者,如果通过便脱落细胞学检查找到可疑细胞或癌细胞,基本能够判定患者结直肠肠道有肿瘤性病变,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可大大提高大肠癌检出准确率。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IFOBT相对于CFOBT有更高的阳性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炎症性疾病均为出血性疾病,表现特征相似,通过临床分析,考虑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出血量相对较多,因此,采用CFOBT实验阳性率也相对较高,而IFOBT阳性准确率与结直肠息肉最大长径、数目呈明显正相关,而且随腺瘤绒毛成分递增而增大,提示IFOBT实验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具有癌症病变前性

质的绒毛成分或含绒毛样的结直肠息肉,进而有望降低肠癌的病死率和发病率[12]。因此,IFOBT对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结直肠炎症性肠病的阳性准确率明显高于CFOBT。

研究43例正常结直肠患者中有1例IFOBT阳性,对诊断结直肠出血性疾病的假阳性率为2.3%,由于该方法有较高敏感性,故分析假阳性的原因可能为该例患者小肠出血性疾病的可能,与CFOBT比较,假阳性率明显降低。本研究IFOBT在结直肠息肉与CFOBT比较中有2例假阴性结果,分析原因,可能一是没有按照严格要求采集标本粪便。二是病变部位出血为间歇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患者严格按照粪表面采样、切勿沾水等采样要求留取标本,并连续2 d留标本检查。

综上所述,IFOBT是临床诊断和检测消化道类出血性疾病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也是普查和筛选消化道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采用IFOBT既可避免CFOBT的假阳性问题,又可筛出血红蛋白被消化和胶体金试纸条由于后带反应而出现的假阴性反应,能够大幅提高对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可作为筛检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理想的检测方法。在筛查结直肠癌时可将联合免疫法与粪便脱落细胞检测相结合,粪便CEA、粪便DNA检测可提高早期大肠癌检测的阳性率。

内科常见疾病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内科常见疾病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呼吸系统 (一)过敏性鼻炎 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多由过敏因素如瞒虫、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引起。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至小时内症状即消失。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二)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引起,可为散发,时有小规模流行,病毒发生变异时可大规模暴发。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近来已有快速血清方法检查病毒,可供鉴别。 (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线胸片常可见肺纹理增强。 (四)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前期表现类似,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心肌炎等病。患病初期可有鼻塞,头痛等类似症状,应予重视。如果在上呼吸道症状一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出现新的症状,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肺部无异常体征。胸部线正常。 (六)肺炎 确定肺炎诊断 首先必须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呼吸道感染虽然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但各有其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胸部线检查可鉴别。其次,应把肺炎与其他类似肺炎的疾病区别开来。肺炎常须与下列疾病鉴别:.肺结核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等。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丝。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裕疗后炎症消退,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若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消散,或暂时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现肺炎,应密切随访,对有吸烟史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必要时进一步作、、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以免贻误诊断。 .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线显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鉴别。 .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二聚体、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非感染性肺部浸润还需排除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肺血管炎等。 (二)评估严重程度 如果肺炎的诊断成立,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决定在门诊或人院治疗甚或治疗至关重要。肺炎严重性决定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重症肺炎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同的诊断标准,如果肺炎患者需要通气支持(急性呼吸衰竭、气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紫外光激发荧光物质放射荧光示意图 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细胞片制备(通俗的说法是细胞爬片)是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细胞片的质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一步关键的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的处理以及细胞的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固定和通透步骤最重要的是根据所研究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免疫荧光中的封闭和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Western Blot)中的相同步骤是类似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的选择可能更加关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好荧光的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的实验对照。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的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基本实验步骤: (1) 细胞准备。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 (2) 固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固定细胞。固定完毕后的细胞可置于含叠氮纳的PBS中4?保存3个月。PBS洗涤3×5 min. (3) 通透。使用交联剂(如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细胞,一般需要在加入抗体孵育前,对细胞进行通透处理,以保证抗体能够到达抗原部位。选择通透剂应充分考虑抗原蛋白的性质。通透的时间一般在5-15min.通透后用PBS洗涤3×5 min. (4) 封闭。使用封闭液对细胞进行封闭,时间一般为30min. (5) 一抗结合。室温孵育1h或者4?过夜。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 (6) 二抗结合。间接免疫荧光需要使用二抗。室温避光孵育1h.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后,再用蒸馏水漂洗一次。 (7) 封片及检测。滴加封片剂一滴,封片,荧光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准备 用于免疫荧光实验的细胞可以是直接生长在盖玻片上的贴壁细胞,也可以是经过离心后涂片的悬浮细胞或者是将取自体内的组织细胞悬液离心后涂片。贴壁良好

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局灶性癫痫: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老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常为症状性,脑内常可查到器质性病灶。过去有癫痫病史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如癫痫波等),有助鉴别。 2、有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期易与TIA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见。每次发作时间可能较长。 3、内耳眩晕症:常有眩晕、耳鸣、呕吐。除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外,很少有其他神经功能损害的体征和症状。反复发作后常有持久的听力下降,一般起病年龄较轻(如梅尼埃症)。内耳眩晕症还见于良性位置性眩晕。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1、脑出血:脑出血常起病于活动时,有高血压病史,起病发展较快,可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头颅CT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检查不难鉴别。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鉴别。 4、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免疫比浊法工艺模板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试剂盒(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研究合适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生产工艺和最佳反应体系。二、实验设计思想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试剂盒(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原理是样本中的FDP抗原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吸光度变化,胶乳试剂可特异性的增大该吸光度的变化,增大试剂的灵敏度。该吸光度变化的高低与样本中的FDP的含量成正比,测定该吸光度,采用与校准品比较,即能得出样本FDP的含量。 三、主要仪器及试剂材料 1.D2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雷杜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生产商: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校准品 FDP含量:84μg/mL 生产商: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公司 批号:S2814-1 四、实验内容及程序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试剂盒主要生产工艺过程的研制及试剂盒反应体系的建立分为三个部分:生产工艺的研制、试剂盒组成的研制、试剂盒反应体系的建立。 产品拟定标准: 线性范围:在拟定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 准确度:测定已知溯源的FDP质控品,相对偏差(Bias%)≤±25%; 灵敏度:测定已知溯源的FDP质控品12次,结果CV≤20%; 精密度:测定已知溯源的FDP质控品20次,结果CV≤15%。 1.主要工艺描述

1.1原液的准备 购进商品化的高效价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抗体致敏胶乳,将其稀释成合适的倍数,作为试剂2备用。选择合适的缓冲体系,加入一定量的增浊剂和稳定剂作为试剂1备用。 1.2原液的验证 购进有溯源的定值校准品,在生化分析仪上,将适量的校准品加入试剂1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和试剂2反应,根据校准品浓度和吸光度做剂量/响应曲线,得出一条持续上升的平滑曲线,即得到合格的原液。 2.反应体系的组成及其研究 2.1购进有溯源并标示有定值的校准品; FDP含量:84μg/ml 生产商: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批号:? 2.2致敏胶乳的准备 抗体致敏胶乳: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提供 用实验室PBS缓冲液(0.1mol/L,PH=7.4)将其倍半稀释,分别稀释成:3.5倍、3倍2.5倍、2倍、1.5倍。用上述已准备好的不同稀释倍数FDP抗体致敏胶乳和稀释好的校准品在生化仪上进行操作。 2.2.1实验方法 2.2.2实验结果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精华版

第二十八章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大纲】 1.直肠肛管解剖生理(1)解剖(2)生理功能 2.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治疗要点 3.护理(1)护理措施 第一节直肠肛管解剖生理 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 长约12~15cm。 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 下段位于腹膜外。 极其重要!——【齿状线】TANG

直肠与肛管交界处,由肛柱和肛瓣形成的一个齿状环。 【齿状线的临床意义】 上皮组织神经支配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齿状线以上粘膜自主神经直肠上下动脉门静脉分支腹主动脉旁齿状线以下皮肤躯体神经肛管动脉下腔静脉腹股沟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易发生感染。 肛提肌以上:骨盆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间隙和肛门周围间隙。 第二节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1.痔 2.肛裂 3.肛周脓肿 4.肛瘘

一、痔 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瘀血、扩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一)病因、病理 ①肛垫下移学说; ②静脉曲学说。直肠上静脉属于门静脉系统,因无静脉瓣使血液不易回流,加上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易出现血液淤积和静脉曲。 长期坐位、便秘等。 肛周感染——静脉周围炎,使静脉壁组织纤维化,失去弹性——回流障碍和静脉扩。 病理——痔、外痔、混合痔。 (二)临床表现 1.痔 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覆盖直肠黏膜。 好发于:直肠下端左侧、右前或右后方(截石位3、7、11点)。 痔的好发部位:截石位3、7、11点。

主要表现——排便时无痛性出血和痔块脱出。 【小结】痔的分期TANG 便血脱出 Ⅰ期便血无 Ⅱ期加重,严重时呈喷射状排便时有,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期便血量减少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 Ⅳ期偶有长期脱出于肛门外,或回纳后又脱出。 直肠指检:常不能触及; 肛门镜检查:可见暗红色、质软的半球形肿物。 2.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表面覆盖肛管皮肤。 在肛缘呈局限性隆起,常无明显症状。 当肛缘皮下静脉丛形成血栓时,出现肛门剧痛,肛管皮下可见暗紫色肿物,边界清楚,触痛明显——血栓性外痔。 3.混合痔 因直肠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致齿状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而形成。 临床上兼有、外痔的特征。

心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心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令狐采学 一、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与主动脉夹层极易混淆,都表现为剧烈胸背痛伴大汗。二者仅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很难鉴别。如患者疼痛剧烈,且一般状况极差,而客观检查又无明确心肌梗死证据,则应及时考虑到主动脉夹层可能。心电图常可发现ST-T的动态变化,心肌标志物升高。 2、急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胸闷、憋喘,也可以剧烈胸痛为首发症状,患者多有紫绀、憋喘,查体P2亢进。心电图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或“SIQIIITIII”,取血检查可见D-Dimer升高,超声心动图可见肺动脉压升高,肺动脉CT可明确诊断。 3、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剧烈上腹痛,常有大量饮酒或暴饮暴食史,查体上腹部正中有明显压痛。血尿淀粉酶升高,腹部B超常可发现胰腺肿大。 4、主动脉瘤:单纯的主动脉瘤如不伴夹层破裂,很少会出现胸痛。影像学同样可发现增宽的主动脉影。但真性主动脉瘤表现为单个显影和扩张的管腔被一层薄的主动脉壁所环绕,加上沿主动脉壁的周围性钙化。而主动脉夹层则表现为两个显影的腔被一层薄的内膜片隔开或两腔的显影时间和速度不同。 二、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诊断:

1、高血压心脏病:多数有高血压病史,年龄偏大UCG示室壁肥厚多为向心性对称性,也可呈轻度非对称性,但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3;增厚的心肌内部回声较均匀,没有左室流出道狭窄,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不增快。 2、冠心病:常无特征性杂音,服用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物后胸痛症状消失或缓解;心电图,异常Q波多增宽>O.04s,UCG 示室间隔不增厚;冠脉造影或多排螺旋CT等特定检查有助于确诊。 3、风湿性心脏病:杂音多为全收缩期;血管收缩药或下蹲等使杂音加强,UCG不显示室间隔增厚,而可清楚显示瓣膜的直接或间接受损的征象。 三、急性心衰鉴别诊断: 1、急性肺炎: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肺实变的体征明显:触觉语颤和支气管呼吸音,血常规WBC明显升高,血培养可有阳性表现,胸部X线可见肺实变表现。 2、支气管哮喘:主要与哮喘发作和哮喘持续状态进行鉴别,患者有明确的病史,发作时呈典型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及明显的哮鸣音,发作时肺功能检查异常(FEV1、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等均减少)。 3、肺栓塞:可有相关危险因素(血栓栓塞史、家族史、长期制动、吸烟等),以呼吸困难、咯血、胸痛为典型表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大块肺栓塞的诊断,CT 肺动脉造影是最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一、实验目的 利用免疫比浊法绘制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本小组检测的为IgG样品) 二、实验原理 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抗原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反应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敏感性。影响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2.免疫比浊法:合适比例的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PEG作用下形成微粒,使样品浊度发生变化。当一束光线通过溶液受到光散射和光吸收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的强度减弱,根据光的强度改变可测得微粒浓度。 分类:①透射比浊法(Transmission tubidimetry)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当抗体浓度固定(过量),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特点)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不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检测的时间较长。②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光线通过检测溶液时,被其中所含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折射而部分偏转,产生散射光,其强度与复合物的数量和散射夹角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特点)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速。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本实验采用透射法。 3.聚乙二醇PEG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3~4%的聚乙二醇,可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靠近反应,但如浓度不适合,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三、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PEG],试剂2[羊抗人IgA, IgG])(1管/每组) 免疫球蛋白A, G(IgA,IgG)校准品,蒸馏水,血清样本(1管)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四、实验步骤 1.在7个EP管中各加250μL IgG试剂1(PEG)。 2.7管分别加入蒸馏水、校准品原液、1:2校准品、1:4校准品、1:8校准品、1:16校准品、样本各2μL。 3.混匀后37℃水浴5min。 4.7管各加入85μL IgG试剂2(羊抗人IgG)。 5.混匀后37℃水浴10min。 6.分别吸取200μL至96孔酶标板中,用酶标仪在700nm处读取OD值。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2.标准曲线

内科常见病中医鉴别诊断

内三科常见病的中医鉴别诊断 心悸 1.胸痹心痛(真心痛)胸痹心痛患者也可伴见心悸的症状,如表现为心慌不安,脉结或代,但以胸闷心痛为主症,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胸痹心痛(真心痛)常可与心悸合并出现,而与以心悸为主症的心悸病证有所不同。 2.奔豚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胸痹心痛 1.胃痛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并多伴有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纳呆、泄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2.胸痛疼痛部位在胸,疼痛随呼吸、运动、转侧而加剧,常合并咳嗽、咯痰、喘息等呼吸系症状。胸部X线检查等可助鉴别。 3.真心痛真心痛为心痛重症,由于心脉闭阻,猝然大痛,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芳香类药不能缓解,疼痛时间由几小时到几天不等。 真心痛 1、胸痹心痛真心痛为胸痹心痛重症,由于心脉闭阻,猝然大痛,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芳香类药不能缓解,疼痛时间由几小时到几天不等。胸痹心痛是由于心脉挛急则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协助鉴别。 2、胃痛真心痛之不典型者亦可表现为胃脘部的剧痛,但胃痛多伴有嗳气、呃逆、呕吐、泛酸、腹胀得胃系症状。而真心痛多伴有心悸、气短、胸部憋闷,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检查加以鉴别,对胃脘部突发的绞痛,必须首先考虑真心痛,行心电图加以鉴别。 心衰病 喘证因肺系疾病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心衰病主要因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导致肺主治节的功能失调,宗气不舒,肺气失宣,故也可表现为气促症状,常伴有下肢浮肿、两者在部位的侧重点不同。 水。

免疫透射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一、原理 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这一方法早于1959年Schultre和Schuick 等报道应用于血浆蛋白与其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导致浊度的改变,再进行透射比浊测定,一般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形成量的多少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的方法。在介质溶液中,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复合物,一定的条件包括:①对抗体的要求,作为体液或组织中蛋白质种类很多,若要快速特异检测,要求有单价特异抗体才能与抗原形成复合物。某一种蛋白质,有其特异抗体才能与该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行定量,若抗体不纯混杂有另一种或两种少量的抗体,这种免疫复合物就不是单一复合物而是大杂烩,结果偏高;②抗原抗体比例适当,因免疫复合物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合物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阶段是复合物交联成大的网格状结构;第三阶段是复合物聚合产生絮状沉淀。只有在抗原与抗体等价时即无过剩抗体,此时,复合物的结合与解离处于平衡状态,其混浊程度达高峰。在抗体过量时,随抗原量的增加而复合物形成也增加,其测定只能在反应曲线的左侧进行(见图18-4);③一般要求溶液中有非离子性亲水多聚体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如聚二乙醇6000等。溶液pH为6.5~8.0之间为宜。载脂蛋白有形成两性螺旋片(amphipathic helix)的特性,对脂质(特别是磷脂)有高度亲和力,与脂质结合后有时会掩盖抗原位点或构象改变,可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抗血清的特异反应。为此,载脂蛋白检测过程中有必要先暴露抗原位点,所用试剂有表面活性剂,尿素,盐酸胍和吐温等解离蛋白剂,或用四甲基脲脱脂或有机溶剂脱脂等暴露抗原决定簇等方法,血清脂蛋白颗粒中的载脂蛋白,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量;④抗原不能过量,因为抗原过量,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不但不增加,反而会减少,光散射或光吸收减少,检测结果反而偏低。

免疫荧光检测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ANA)的实验方案) 荧光免疫技术是以荧光物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作为标准试剂,用于相应抗原或抗体的分析鉴定和定量测定。荧光免疫技术包括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和荧光免疫测定两大类。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是用荧光抗体对细胞、组织切片或其他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鉴定和定位检测,可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结果,称为荧光免疫显微技术,或是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自动分析检测,称为流式荧光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测定主要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等。本次实验以荧光免疫显微技术检测抗核抗体(ANA)为例进行实习。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能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 抗核抗体实验原理 以小鼠肝细胞或某些培养细胞(如Hep-2)作抗原片,将病人血清加到抗原片上。如果血清中含有ANA,就会与细胞核成分特异性结合。加入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抗体又可与ANA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部位呈现荧光。 试剂与器材 1.抗原片现多用商品试剂。如需自行制备,方法如下: (1)肝印片制备:取4-8周龄小鼠,断颈杀死后,剖腹取肝。将肝脏剪成平面块,用生理盐水洗去血细胞,用滤纸吸干渗出的浆液。将切面轻压于载玻片上,使其在载玻片上留下薄层肝细胞。冷风吹干,乙醇固定,冰箱可保存1周。

(2)Hep-2细胞抗原片制备:Hep-2细胞是建株的人喉癌上皮细胞。经适宜培养在载玻片上形成单层细胞抗原片,用洗涤洗去培养基。干燥后,用无水乙醇固定。 (3)肝切片制备:取小鼠肝组织作冰冻切片,厚4μl。-30℃保存备用。 2.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人IgG抗体(FITC-抗人IgG抗体)有商品供应,临用时按效价稀释。 3.L PBS 4.缓冲甘油取甘油9份加PBS 1份。 5.待测血清、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临床标本筛选获得。 6.器材荧光显微镜、孵箱、有盖湿盒、染色缸、吸管、试管等 操作方法 1.准备:检查加样板,生物载片恢复室温,标记。 2.稀释:PBS-Tween缓冲液稀释血清,设阴阳性对照。 3.加样:加样板放于泡沫塑料板上,加25μl稀释后血清,至加样板的每一反应区,避免气泡。加完所有标本后开始温育。 4.温育:将生物薄片盖于加样板的凹槽里,反应开始,室温温育30分钟。 5.冲洗:用烧杯盛PBS-Tween缓冲液流水冲洗生物薄片,然后立即将其浸入盛有PBS-Tween缓冲液的小杯中至少1分钟。不必混摇。 6.加样:滴加20μl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结合物)至一洁净加样板的反应区,完全加完方可继续温育。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用前需混匀并以PBS-Tween缓冲液稀释。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的区别

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 一、两者都是蛋白定位的检测(也就是确定蛋白是表达在细胞核/浆/膜)。 二、区别是: 1、概念和基本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的现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并可在原位显示相应的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现已有: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亲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及铁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是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测待测组织、细胞标本中的靶抗原(或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带有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由于受高压汞灯光源的紫外光照射,荧光素发出明亮的荧光,这样就可以分辨出抗原(或抗体)的所在位置及其性质,并可利用荧光定量技术计算抗原的含量。以达到对抗原物质定位、定性、定量测定的目的。 2、标本制作: 免疫荧光一般用冰冻切片,减少杂质干扰;而酶免疫组化一般用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均可以。 3、实验步骤:免疫荧光染色步骤简单,而酶免疫组化方法较为复杂,多了DAB显色过程。 4、染色后的标本保存:免疫荧光染色后的标本一般短时间拍照,时间长了荧光衰退;而酶免疫组化染色标本可以长期保存。 5、免疫组化结果除了知道蛋白是在细胞浆还是细胞膜表达高些,还可以用软件做相对定量分析。 6、免疫荧光得到的图片是彩色的,漂亮些,可以发高档次文章。 免疫学三大工具:免疫组化、Western、ELISA,分别用于定位,定性和定量。

内科疾病的鉴别诊断全集

内科疾病的鉴别诊断大全 1、消化系溃疡:患者有反复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查体: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行胃镜检查可予以确证. 2、急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片发现气液平面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腹痛伴发热等临床表现.查体可见腹肌揉面感,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弱甚至消失.化验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4、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痛,查体可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状不支持. 5、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复合性溃疡病史,此次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但查体全腹无鸣音正常反跳痛、肌紧张,肠.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为胆管结石、大量饮酒、进食,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辅助检查:腹部B超及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炎性渗出,查血淀粉酶急性升高可辅助诊断. 7、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病因多为输尿管结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对应测腰痛、腹痛、胀痛或绞痛,高热,行腹部CT或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8、尿路感染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为首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细胞,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声可鉴别,本例不支持. 9、泌尿系结石: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可有双肾区叩击痛及双输尿管行经处压痛.泌尿系彩超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10、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分析白细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见于进食辛辣等刺激食物、着凉等,突发上腹痛,主要为剑突下,可隐痛、绞痛、胀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查胃镜可发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变红等改变. 12、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部及胸部烧灼样疼痛,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食道可见局部粘膜红. 13、食管癌:中老年多见,进行性吞咽困难,慢性起病,食管吞钡、胃镜可发现肿物,病理活检可确诊. 14、慢性肠炎:病史较长, 病因可为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腹痛、腹泻、给予药物治疗,病情可稍缓解,行肠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1 一、A I 1、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最常见的类型是 A、肛门周围脓肿 B、坐竹肛管间隙脓肿 C、秤盆直肠间隙脓肿 D、坐讨直肠间隙脓肿 E、混合脓肿 2、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排便 B、吸收少量钠离子及排便 C、吸收大量液体及排便 D、吸收少量钾离子及排便 E、吸收葡荀糖 3、肛裂“三联征”是指 A、内痔、外痔、肛裂 B、前哨痔、外痔、肛裂 C、内痔、外痔、前哨痔 D、肛裂、前哨痔、肥大乳头 E、前哨痔、内痔、肛裂 4、直肠与肛管周围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 A、排便器官,易污染 B、血运丰富,营养充分 C、周用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正常肠道菌群 D、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 E、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淋巴血管与脂肪组织 5、对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首选的简便又十分重要的检査是 A、直肠指诊 B、乙状结肠镜检 C、纤维结肠镜检 D、领剂灌肠透视 E、超声波检査 二、A2 1、男性,30岁,因肛周剧痛伴发热3天来诊。査体:肛门旁右侧红肿、触痛明显、有波动感。正确的处理是 A、痔切除 B、肛裂切除 C、切开引流 D、结肠造口 E、局部温水坐浴 2、男性,24岁,2天前肛门周围持续性跳痛,皮肤硬结红肿,并有局部压痛,可能出现了

A、肛裂 B、内痔 C、外痔 D、直肠脱垂 E、肛门周围脓肿 答案部分 一、A I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肛门周用脓肿最常见。主要表现持续性跳痛,局部红肿、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直肠肛管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慢性溃疡,常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裂口上端的肛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肥大乳头,下端皮肤因水肿形成袋状皮垂,称为前哨痔。肛裂、肥大乳头和前哨痔三者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直肠肛管周囤有数个间隙,如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计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位于肛提肌以下的坐骨肛管间隙、肛门周国间隙,间隙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在肛腺感染或肛管直肠损伤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感染。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直肠肛管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的人首选的简便又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是直肠指诊。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复旦大学免疫实验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时间:地点:实验人: 1基本原理: 样本中的IgA、IgG与试剂中的抗IgA和抗IgG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产生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得反应溶液产生浊度。溶液浊度与样本中IgA、IgG的浓度成正比。在合适的nm处(700nm)测吸光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到IgA、IgG的浓度。 2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试剂2)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校准品 蒸馏水、血清样本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3实验方法步骤 在酶标管内反应。 从左到右共做6管试剂: 1:IgG试剂1(125μl)+蒸馏水1μl 2:IgG试剂1(125μl)+校准品1μl 3:IgG试剂1(125μl)+样本1μl 4:IgA试剂1(150μl)+蒸馏水3μl 5:IgA试剂1(150μl)+校准品3μl 6:IgA试剂1(150μl)+样本3μl 混匀,37度水浴五分钟。 继续添加试剂,从左到右: 1、2、3:IgG试剂2(42.5μl) 4、5、6:IgA试剂2(50μl) 混匀,37度水浴五分钟。 在OD700nm测取吸光度,记录数据。 4.实验结果: 4.1 IgG蛋白: 空白管吸光度0.051 校准管吸光度1.155 样本管吸光度0.699 IgG校准浓度31.3g/L 待测血清样本中免疫球蛋白含量IgG浓度(g/L)= 0.699-0.051/1.155-0.051 ×31.3=18.4g/L 实验结果偏高,且误差为(18.4-16.0)/16.0 ×100% =15.0% 4.2 IgA蛋白: 空白管吸光度0.049 校准管吸光度0.372 样本管吸光度0.212 IgA校准浓度4.15g/L 待测血清样本中免疫球蛋白含量IgA浓度(g/L)=0.212-0.049/0.372-0.049

直肠肛管疾病的手术后疼痛护理-文档

直肠肛管疾病的手术后疼痛护理 直肠肛管疾病包括痔、肛裂、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直 肠脱垂、肛门失禁等。肛裂、混合痔等炎症侵袭周围组织;便秘 加重疼痛;肛管手术后因括约肌痉挛或肛管内有敷料填压而引起 剧烈疼痛[1]。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直肠肛管 疾病患者 50 例,手术后疼痛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般资料 : 本组收治的直肠肛管疾病患者 50例,其中 混合痔 20例,肛瘘 13例,肛裂 5例,直肠息肉 12例。 1.2 结果:手术时间30min ? 2.5h ,平均45min 。术后换药 10?30d ,住院时间12?50d 。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对直肠肛管疾 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疼痛明显减轻 36 例,疼痛可态忍 受 12 例,效果不明显 2 例,总有效率达 96%。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常用的疼痛程度评估方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疼 痛程度定量方法, 其中数字视觉模拟评分法即在纸上画一条 10cm 的长线,两端分别标明 "0" 和"10"的字样, "0" 代表无痛, 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2] 。让患者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 直线上标记出相应的位置,然后用尺量出起点至标记点的距离 (用cm 表示),即为评分值。评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脸 谱视觉模拟评分法即根据面部表情从全无疼痛的笑脸为 0分到 最剧烈疼痛的苦脸为 5 分见。 2.1.2 对疼痛进行综合评估: 性别、年龄、职业、疼痛诱 发因素与起病情况、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心理社 会因素如恐惧、抑郁、焦虑和绝望等情绪。 2.1.3 止痛效果评估:( 1 )疼痛程度评估: 疼痛控制在 1.1 "10"

消化内科鉴别诊断

1.胰头癌:出现临床症状多为晚期。上腹饱胀不适和上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亦可出现黄疸、消瘦、乏力。进行性黄疸为本病的特点。少数病人伴有糖尿病,可能是胰管梗阻或胰岛破坏所致。化验检查示血胆红素升高,以直胆升高为主,肿瘤标记物CEA、CA199 可升高。B超可检出直径在2cm以上的胰腺癌,内镜超声检查(EUS)检查能发现直径在1cm以下的小胰癌。CT检查能较清晰地显示胰腺的形态、肿瘤的位置。MRCP能显示胰胆管梗阻的部位和扩张的程度。 2.壶腹部癌:壶腹部癌是指胆总管末端、Vater壶腹部和十二指肠乳头的恶性肿瘤。早期即可出现黄疸,黄疸深浅呈波浪式变化是本病的特点。亦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食欲减退、腰背部疼痛、体重减轻、周身乏力、陶土色粪便、恶心、呕吐等症状。化验检查示血胆红素升高,以直胆升高为主,肿瘤标记物CEA、CA199 可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胆总管扩张。B 超及腹部CT提示胆道高位梗阻,考虑胆管癌。患者冠脉搭桥术后,不能行MRCP,可行腹部CT+胰胆成像明确诊断。必要时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 3. 贲门类癌:类癌于胃、十二指肠、食道发生率低,可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及皮肤潮红、肠鸣音活跃;里急后重等胃肠症状,也可出现小气管痉挛等呼吸道症状、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症状等。该患者无以上不适,病理不支持该诊断。 4. 贲门癌:病变较早时症状可不明显,随着病变的进展,可有上腹隐痛不适、吞咽困难或进食梗阻或上消化道出血;X线钡餐检查示贲门部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等改变;胃镜检查加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贲门癌。 5. 肠易激综合征:常有反复发作的左下腹痛病史,痉挛性便秘型以便秘、腹胀表现为主,常合并其他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嗳气、恶心、心慌、气短、胸闷、面红和手足多汗等自主神经不平衡的表现;体征不明显,疼痛时可在左下腹触及痉挛的肠襻。该患者无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仅有腹胀症状,胃镜明确为贲门隆起性病变。不考虑此诊断。 6.食管癌:患者早期无自觉症状,或有咽下梗噎感、食物滞留感和异物感、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胸骨后闷胀不适、喛气,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初时呈间歇性,晚期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中期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可有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和吐黏液样痰。晚期症状逐渐加重,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亦不能咽下;可有嘶哑、呃逆或膈神经麻痹、气急和呛咳、致命性出血及颈交感神经麻痹征群、消瘦、贫血、脱水、黄疸、腹水、营养不良、恶病质等体征。当癌肿转移时,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入院后可行胃镜检查以明确。 6(2).食管癌:患者老年男性,进食后哽噎感,应考虑食管癌可能。食管癌症状可表现为进食异物感、胸骨后不适,病程中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要特点,钡剂食管造影可见管腔充盈缺损或狭窄,管壁僵硬,钡剂滞留,上方食管扩张等。此患者虽有进食后哽噎感,但进食流食与固体食物无差别,入院后完善肿瘤标志物、上消化道造影,必要时行食管镜检查以明确。 7.反流性食管炎:一般表现较轻,除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外,可有烧心、胸痛、上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等。表现为上腹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痛、刺痛或酷似心绞痛,胸痛可发生在任何造成反流动作、嗳气后及餐后,缓解疼痛发作可用饮水或以牛奶冲洗食管,或服制酸剂中和胃酸,或含一块糖以刺激唾液及初级蠕动,常很快能得到缓解。吞咽困难常为间歇性、非进行性加重,不仅仅固体食物,进流食也有吞咽困难。食管镜检查见黏膜炎症、糜烂或溃疡,但无肿瘤征象。入院后行胃镜检查以明确。 8.食管良性狭窄:多由腐蚀剂或反流性食管炎所致,也可由长期留置胃管、食管损伤或食管胃手术引起。由瘢痕狭窄所致的吞咽困难病程较长。X线吞钡可见食管狭窄、黏膜消失、管

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投射比浊法(修改版)

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投射比浊法 1.定义: (1)免疫比浊法:在一定量的抗体中分别加入递增量的抗原,经一定时间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用浊度计测量反应液体的浊度,并由此推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 (2)免疫投射比浊法: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 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一般 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2.原理 (1)免疫比浊法是抗原抗体结合动态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当抗原与抗体在特殊稀释系统中反应而且比例合适(一般规 定抗体过量)时,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的促 聚剂(聚乙二醇等)的作用下,自液相析出,形成微粒,使 反应液出现浊度。当抗体浓度固定时,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 量随着检样中抗原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也随之增 加。通过测定反应液的浊度与一系列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 出检样中抗原的含量。 (2)免疫透射比浊法是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时间内复合物聚合出现浊度。当光线通过溶液时,可被免 疫复合物吸收。免疫复合物量越多,光线吸收越多。光线被 吸收的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免疫复合物的量成正比。利用比浊

计测定光密度值,复合物的含量与光密度值成正比,同样当抗体量一定时,光密度值也与抗原含量成正比。本法较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和火箭电泳等一般免疫化学定量方法敏感、快速简便,但要求免疫复合物的数量和分子量达到一定高度,否则就难以测出。 3.关系 4.免疫比浊法适用的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全自动生化仪 全自动生化仪常见的检测方法 终点法 连续检测法 比浊法 均相酶免疫分析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汇总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汇总 1、消化系溃疡:患者有反复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查体: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行胃镜检查可予以确证。 2、急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片发现气液平面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腹痛伴发热等临床表现。查体可见腹肌揉面感,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弱甚至消失。化验及X 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4、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痛,查体可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状不支持。 5、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复合性溃疡病史,此次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但查体全腹无鸣音正常反跳痛、肌紧张,肠。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为胆管结石、大量饮酒、进食,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辅助检查:腹部B 超及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炎性渗出,查血淀粉酶急性升高可辅助诊断。 7、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病因多为输尿管结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对应测腰痛、腹痛、胀痛或绞痛,高热,行腹部CT或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8、??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为首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

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细胞,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声可鉴别,本例不支持。 9、: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可有双肾区叩击痛及双输尿管行经处压痛。泌尿系彩超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10、急性胃: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分析白细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见于进食辛辣等刺激食物、着凉等,突发上腹痛,主要为剑突下,可隐痛、绞痛、胀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查胃镜可发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变红等改变。 12、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部及胸部烧灼样疼痛,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食道可见局部粘膜红。 13、食管癌:中老年多见,进行性吞咽困难,慢性起病,食管吞钡、胃镜可发现肿物,病理活检可确诊。 14、慢性肠炎:病史较长,病因可为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腹痛、腹泻、给予药物治疗,病情可稍缓解,行肠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 15、肠道肿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如伴肠道梗阻可出现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查体:病灶处可触及肿块,查腹部CT、肠镜等可辅助明确诊断。 16、胃癌:多见于老年患者,可有隐痛、绞痛、胀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表现,胃镜检查可资鉴别 17、肝性脑病:一般有肝病病史,出现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