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首次病程记录--肛瘘

病程记录 姓名:仲崇波住院病案号:1811 2011-09-05 14:50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仲崇波男59岁因“肛门旁条索状硬结2周余”为主诉收入院。 病历特点: 1、中老年男性,生活自理,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 2、现病史:该患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旁一肿块,伴轻度疼痛,无分泌物溢出,肛门外出现一外口,影响正常生活及休息,今日为进一步治疗,故来我院就诊,门诊经检查以“高位肛瘘”收入院。患者一般状态佳,二便正常,睡眠欠佳。 3、查体:T:36.3℃P:78次/分R:18 次/分Bp:140/100mmHg。一般状态可,神清语明,查体合作。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发绀,咽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正常,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腹软,肝、胆、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正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查体:取截石位1)视诊:肛门发育正常,5时位距肛门2cm见一外口,外口封闭无分泌物流出;2)触诊: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5点位各触及一条索状硬物向肛门内延伸,5点位齿线上2.5cm可触及一凹陷,触之较硬,应为内口,3)肛门镜未做。 4、辅助检查: WBC:8.8*109/L RBC:4.9*1012/L HGB:182g/l PLT:29*109/L 临床诊断:高位肛瘘 诊断依据: 1、病史:肛门旁条索状硬结2周余。 2、专科检查:查体:取截石位1)视诊:肛门发育正常,5时位距肛门2cm见一外口,外口封闭无分泌物流出;2)触诊: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5点位各触及一条索状硬物向肛门内延伸,5点位齿线上2.5cm可触及一凹陷,触之较硬,应为内口,3)肛门镜未做。 鉴别诊断: 1、直肠癌:直肠癌大便时可出血,有肿物脱出与混合痔相似,但直肠癌指诊时有结节不平感,并伴有身体消瘦,而混合痔有肛周肿物脱出、便血,但指诊时无结节不平感,必要时作病理检查可确诊。

肛瘘患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肛瘘患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肛瘘一般有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史。脓肿自破或经手术切开排脓,从肛门皮肤外口或肛门内流脓,这些都是诊断肛瘘的主要标志。 1、触诊 低位肛瘘之瘘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绳状硬条,由外口行向肛门,用指按压,有脓液由外口流出。 2、望诊 可见外口常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周围皮肤因脓液刺激,常有脱皮发红,有时有肉芽组织由外口内突出。周围皮肤红紫色,多为结核性瘘管。 3、直肠指检 常在肛管后侧、齿线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结,有轻微压痛,即是原发内口。 4、确定内口位置 因内口是肛瘘的原发病灶,必须准确定位其内口部位和弄清其数量,如检查不清或定位错误,必然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瘘检查中正确判断内口的位置及数量,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定肛痿的内口位置时,可以采用病理检查和细菌培养、从病史上判断内口的位置、碘油造影、肛门镜检查、根据外口与肛门的距离来判断内口的部位、染色检查、通过探针检查及通过触诊可以帮助了解内口的位置等方法。 5、确定瘘管的深度与括约肌的关系 由于肛瘘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管道在内括约肌之间走行,手术中切开管道,必然要切开有关的括约肌。特别是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切开肛门直肠环,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因此在检查中必须弄清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6、确定瘘道主体与支体的变化 在肛瘘检查中,不能单纯从内口的数目,或瘘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从病变的一个平面上了解病变的全貌;有时从肛门外部看,仅一个外口,症状也不明显,但可能是瘘管很深,内口寻求比较困难的复杂性肛瘘;有时瘘外口较多,肛门皮肤病变较大,但其主管很低,属于容易处理的简单肛瘘。因此对肛痿的诊断要具体细致。 7、全身检查 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对复杂性肛瘘更应注意全身检查,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并注意血沉、血象变化。或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测定。对某些可疑病例,还应作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肛瘘的性质,并要特别观察有无癌变。 8、鉴别诊断 对其进行治疗时,应与骶骨部瘘、骶髂骨结核、肛门周围化脓性疾病、会阴部尿道瘘及先天瘘等病症鉴别开来。 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377374.html,/gl/2012/1129/38331.html

_肛瘘

肛瘘 肛瘘(anal fistula)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外口、瘘管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为原发性,多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大部分位于直肠与肛管交界齿线处的肛窦内,多为一个,大部分内口是原发的。而外口大部分是继发的,多位于肛周皮肤出,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肛瘘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急性期过后破溃形成的后遗症,其临床主要见:肛门局部反复流脓、疼痛、潮湿瘙痒为特点,其往往病势绵长、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古人依据本病发病则脓血污水,不时淋漓而下,如破顶之屋,雨水时漏,因而形象地命名为“肛漏”,民间把这种从肛门周围皮肤上的外口流出脓血及粪便的则称为“老鼠偸粪”。 一、病因 “肛漏”之名首见于清·《外科医案汇编》,中医认为肛痈遗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漏;亦有虚劳久咳,肺、脾、肾亏虚,以致湿热,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脓,溃后成漏。《奇效良方》载“至于失治而成漏者,成漏而穿臀者,有穿肠成孔,粪从孔中出者,则是肛瘘。” 西医认为肛门直肠脓肿有两大类:一类与肛腺及肛瘘有关,称为“原发性急性肛腺肌间瘘管性脓肿”,简称“瘘管性脓肿”,较多见;一类与肛腺及肛瘘无关,称为“急性非肛腺性非瘘管性脓肿”,简称“非瘘管性脓肿”,较少见。 肛瘘多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致,少数为特异性感染所致,如结核、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所引起的肛瘘。直肠肛管外伤继发感染也可形成肛瘘,直肠恶性肿瘤溃破也可形成瘘管。但都少见,与一般化脓性肛瘘有明显区别。 二、病理 一般单纯性肛瘘有一个内口和一个外口组成。如果外口暂时封闭,引流不畅,则又发生红肿,再次形成脓肿,封闭的外口再次穿破或在他处形成另一外口。如此反复发作,病变范围扩大或有时造成几个外口,与内口相通,即形成复杂性肛瘘,即有一个内口与多个外口。但是有的学者认为复杂性肛瘘不应以外口的多少来划分,而应以主要管道是否累及肛门直肠环或环以上者。这种肛瘘虽有一个外口和内口,但是位置较高、治疗比较复杂,所以应称为复杂性肛瘘 三、分类,肛瘘的分类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现行的肛瘘分法多达20余种,而临床主要依以下两种。 1.管位置高低分类(1975年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标准)①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低位肛瘘又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和低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管及瘘口).②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高位肛瘘又分为高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 2.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①肛管括约肌间型:约占肛瘘的70%,多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瘘管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线附近,外口多在肛缘附近,为低位肛瘘。②经肛管括约肌型:约占25%,多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可为低位或高位肛瘘。瘘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开口于肛周皮肤上。③肛管括约肌上型:为高位肛瘘,较为少见,约占4%,瘘管在括约肌间向上延伸,越过耻骨直肠肌,向下经坐骨直肠间隙穿透肛周皮肤。④肛管括约肌外型:最少见。仅占1%。多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后果。瘘管会自阴部皮肤向上经坐骨直肠间隙和肛提肌,然后穿入骨盆或直肠。这类肛瘘多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Crohn病引起,治疗较为困难。 此外,除以上分法外,按瘘管的形态分为直瘘、弯瘘及蹄鉄型肛瘘直瘘常为低位肛瘘,蹄铁型肛瘘常为高位,弯瘘可以是低位,也可以是高位。从病理变化上,又可分为化脓性肛瘘及特异性感染所致肛瘘。化脓性肛瘘一般多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25%~80%的成人CD患者合并肛周病变,其中CD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的患病率最高,约占17%~43%[1,2]。为规范我国pfCD的诊治,《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组织内外科专家,在借鉴国外pfCD诊治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3,4,5,6]。 本共识采用Delphi程序制定。先由专家分别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评价,讨论确定需阐明的问题及推荐方案。再由专家分部分撰写,交总负责人汇总成共识初稿。初稿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投票并由第三方计票。投票专家推荐的等级标准分为a完全赞同(必不可少);b部分赞同,推荐(应该做到,但未达到必不可少的高度);c部分赞同,但不推荐;d不赞同(删去,不合理、不必要、不合国情、不可操作、不可评估、不必放在本共识意见中)。本共识中的推荐等级根据专家投票总结果分为A级(强烈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赞同(a);B级(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或部分赞同(a+b);C级(建议),即a、b和c得票数相加为3/4及以上;未达C级指标则删去不放入本共识。最终由专家审阅定稿形成本共识意见。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及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本共识意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推荐意见15条,以下分别阐述。

一、pfCD的诊断 1. pfCD具有与普通肛瘘不同的临床特点,这有助于CD的早期诊断。等级判定:强烈推荐 普通肛瘘是指常见的肛隐窝腺源性非特异性感染性肛瘘。pfCD与普通肛瘘不同,外口与内口的关系常不遵循Goodsall规则,瘘管情况更复杂。pfCD和普通肛瘘的特点比较见表1。约10% CD患者以肛瘘为首发表现[7,8,9,10]。pfCD的特点有助于CD的早期诊断。 表1 克罗恩病肛瘘和普通肛瘘的特点比较 2.对有症状和体征的pfCD应常规进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可结合麻醉下探查(examination under anaesthesia,EUA)和腔内超声检查(endoanal ultrasound,EUS)。等级判定:强烈推荐 盆腔MRI无创、快速、准确,被推荐为pfCD诊断及分型的首选方法[11]。国外文献指出,EUA联合EUS、MRI两种检查中的任何一种可使pfCD诊断的准确率达到100%[12]。EUS可在部分患者选择使用,其优点是能较好地识别内口和显示括约肌间瘘管,缺点是不能明确区分炎性和纤维性病变,对超出外括约肌范围的瘘管显像不佳[13]。

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称为“肛漏”。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 (1)国内分类: A.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 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二、鉴别诊断 肛瘘需与结核性肛瘘、炎症性肠病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皮下囊肿感染、会阴部尿道瘘、骶尾部囊肿或畸胎瘤合并感染脓肿、藏毛窦感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巴氏腺囊肿感染等鉴别。另外,不常见的结核或放线菌等感染亦可表现为特异性肛瘘,临床详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辨证】 1.湿毒内蕴 肛周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红肿灼热,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正虚邪恋

肛瘘的诊断与治疗

肛瘘的诊断与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张书信 一、概论 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又称肛管直肠瘘,中医称之为肛漏。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的仅具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的,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有时不止一个。 我国肛瘘患者约占肛肠疾病发病人数的 1.67 ~ 3.6% ,国外约占 8% ~ 25% ,多见于 25 ~ 45 岁的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 5 ~ 6 : 1 。新生儿和老年人也可发病。 我国是认识“瘘”最早的国家,《山海经》就有记载“食者不痈,可以为瘘”。《神农本草经》首次提出“痔瘘”,《疮疡经验全书》首称“漏疮”,《外科医案汇编》始名“肛漏”,《诸病源候论》提出“痔而不愈,变而为瘘”,《医学入门》对肛瘘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分类,“瘘有穿肠、穿臀、穿阴”。 古代也有一些治疗瘘的有效方法,如《太平圣惠方》提出将砒霜溶于黄蜡中,捻为条,纳于痔瘘疮窍中治疗肛漏。《医学入门》、《外科正宗》都有“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永类钤方》中首次提出用挂线法治疗肛瘘,肛瘘的挂线的方法现在还在沿用。古代也有一些关于肛瘘诊治方面特有的诊治器械,《外科图说》就记载有弯刀、钩刀、柳叶刀、银丝、过肛针、探肛筒等,银丝相当于现在使用的探针,探肛筒相当于现在使用的肛门镜。 二、肛瘘的病因及病理机制 (一)中医肛瘘的病因病机 关于肛瘘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肛瘘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脏毒痈肿破溃,湿热余毒未尽,即湿热下注。所谓脏毒是指肛周的感染,相当于肛线炎和肛周的脓肿等,中医归为脏毒的范畴。破溃以后湿热余毒留恋不去,下注而形成肛瘘。第二,痔疮

-肛瘘的中医护理常规

肛漏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久不收口,或因虚劳久嗽、脾肺两虚、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以局部反复流出脓水或粪汁,伴疼痛、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直肠、肛周,涉及肺、脾。 一、常见证型 1.湿热下注: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2.正虚邪恋: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瘘道潜行,,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见于结核性肛漏。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坠胀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内分泌、枕等穴。 5.遵医嘱中药熏洗。 6.遵医嘱中药硬膏热贴敷。 7.遵医嘱中药口服 (二)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防止便秘或腹泻 1.观察排便的频次及大便形状。 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便秘或腹泻,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3.饮食宜清淡,禁食辛辣刺激之品。

(四) 出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五)排尿困难 1.调节心境情志,减轻焦虑,创造良好的排尿环境,先行诱导排尿。 2.湿毛巾热敷小腹部,保持毛巾温度50℃左右。 3.中药穴位贴敷:取神阙、关元、中极及双侧足三里等穴位于术前贴敷。 4.中药封包热敷小腹部。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外用中药:洗剂、栓剂、膏剂等(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2.中药封包(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5.中药硬膏热贴敷(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肛门清洁,便后温水或中药液坐浴。 2.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便秘或腹泻。 3.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 4.忌久坐、久立或久蹲,防止过度疲劳,进行适当锻炼。可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对于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5.指导患者做提肛运动。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1遍,每遍做20~30次。

肛漏病中医诊疗方案

漏肛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要点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 (1)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2)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二、中医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3)保持肛门清洁。 2、内治法:主要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 辨证分型论治: (1)湿热下注证(肛瘘急性期) 证候: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肛瘘临床诊治指南

肛瘘临床诊治指南 (2006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在参考《肛瘘的诊断标准(2002年,试行草案)》等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制订《肛瘘临床诊治指南》,供中国临床医师参照试行。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称为“肛漏”。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邓革强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 (1)国内分类: A.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 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二、鉴别诊断 肛瘘需与结核性肛瘘、炎症性肠病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皮下囊肿感染、会阴部尿道瘘、骶尾部囊肿或畸胎瘤合并感染脓肿、藏毛窦感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巴氏腺囊肿感染等鉴别。另外,不常见的结核或放线菌等感染亦可表现为特异性肛瘘,临床详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辨证」 1.湿毒内蕴 肛周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红肿灼热,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正虚邪恋 肛周间断流脓水,脓水稀薄,外口皮色暗淡,瘘口时溃时愈,肛门隐隐疼痛,可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 3.火毒蕴结 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恶寒、发热,便秘、小便短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疗」 一、治疗原则 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基本原则是: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减少肛管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由于肛瘘的复杂性和一些特殊的病理背景,肛瘘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鉴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特殊病理和生理环境及肛门功能的重要性,“带瘘生存”,亦可作为一个原则加以选择,不应为盲目追求手术根治而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中药治

肛瘘诊治指南

肛瘘诊治指南 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2009年09月30日【大中小】 标签:肛瘘诊治指南寻医问药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在参考《肛瘘的诊断标准(2002年,试行草案)》等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制订《肛瘘临床诊治指南》,供中国临床医师参照试行。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称为“肛漏”。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 (1)国内分类: A.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 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二、鉴别诊断 肛瘘需与结核性肛瘘、炎症性肠病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皮下囊肿感染、会阴部尿道瘘、骶尾部囊肿或畸胎瘤合并感染脓肿、藏毛窦感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巴氏腺囊肿感染等鉴别。另外,不常见的结核 或放线菌等感染亦可表现为特异性肛瘘,临床详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辨证」 1.湿毒内蕴

肛瘘早期出出现的5个症状表现

肛瘘早期出出现的5个症状表现 肛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那么你知道肛瘘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吗?如果你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南昌东大肛肠医生表明:肛瘘是很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症状是反复自外口流出少量脓液,污染内裤;有时脓液刺激肛周皮肤,有瘙痒感。肛瘘早期的症状主要是脓肿、疼痛、瘙痒。 肛瘘早期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一、流脓 脓液的多少,因瘘管的长短、大小而不同。新生成的肛瘘流脓较多,脓稠,味臭,色黄,以后逐渐减少,时有时无,呈白色,质稀淡。如忽然脓液增多,表示有新瘘管生成。有时外口暂时封闭,流脓停止,体温上升,局部肿胀,再度形成脓肿。封闭的外口再穿破或形成另一新外口,又有脓液流出。内外瘘粗大者,有时粪便和气体由外口流出。 二、疼痛 如瘘管引流通畅,一般不感疼痛,仅感觉在外口部位发胀不适,行走时加重。 三、搔痒 南昌东大肛肠医院专家介绍,肛门周围皮肤因分泌物经常刺激,感觉潮湿搔痒,可出现皮肤变色,表皮脱落。 四、排便不畅 多见于蹄铁形肛瘘,因瘘管围绕肛管,形成半环状纤维索环,因而影响肛门舒张,可出现排便不畅。 五、全身症状 一般肛瘘常无全身症状,但复杂性肛瘘和结核性肛瘘,因病期长,有的带病数十年,常出现身体消瘦、贫血、便秘和排便困难等症状;如继发感染,再发脓肿时,则出现脓肿的症状。 南昌东大医生解答:肛瘘手术应严格遵循处理原则,在手术中,括约肌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如下: 1、瘘管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者,一期切断或切除瘘管累及的外括约肌皮下部纤维,不会发生肛门失禁。 2、瘘管通过外括约肌浅部或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之间的,可按肌纤维的垂直方向将外括约肌浅部切断,但不能斜行切断,亦不能切除瘘管周围的括约肌组织。 3、括约肌只可切开,而不可切除一段。

肛瘘

肛瘘 1.概述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发病率在肛肠疾病中国内约占1.67%~3.6%,国外约占8%~25%,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婴幼儿发病也常见。 2..病因 肛瘘基本病因,是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形成不能愈合的慢性迁延性瘘道或窦道,其大体感染来源分为: 2.1.腺源性肛瘘:肛管齿线位肛隐窝内肛腺感染,沿肛管直肠肌肉及软组织间隙 蔓延扩散,形成开口瘘道或不开口的窦道,向下形成低位肛瘘,向上超过肛直环(或瘘管在肛直环内)形成高位肛瘘。腹泻、便秘、疲劳、抵抗力下降是常见诱因,90%肛瘘由此发生,治疗较为容易,手术多能一次性治愈。2.2.囊源性肛瘘:由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内(或盆底)囊性肿物生长体积增大及排 便肠蠕动挤压,囊壁移行至肛管直肠交界薄弱处(肛隐窝),在抵抗力下降时诱发感染,形成囊性窦道或瘘道,顶端位置往往较高,有光滑、宽旷、分隔状囊性内壁,常见于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畸胎瘤等,占高位肛瘘30%左右,因内壁有上皮组织不易完全祛除及囊壁较硬不易关闭愈合,难于一次性手术治愈,临床上称为“复发性复杂性肛瘘”。 2.3.裂源性肛瘘:由于肛裂继发感染蔓延形成瘘管,因肛裂位置较低,多形成皮 下瘘,是陈旧性肛裂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肛门前后正中位,前方发生复杂性肛瘘的较多,女性常见。 2.4.痔源性肛瘘:因血栓痔感染形成瘘管,多为皮下瘘,或向上形成粘膜下瘘, 混合痔血栓形成感染形成的肛瘘内口多在齿线位痔体两侧,右前方母痔区发生较多,且易行成较为复杂的肛瘘。 2.5.肠源性肛瘘:由于慢性炎性肠病,如溃疡性直肠炎、克隆氏病,溃疡感染波及直肠壁向下形成瘘道至肛周,一般以原发病表现为主,肛瘘治愈较为困难。2.6.医源性肛瘘:因肛门直肠检查、手术治疗引起感染蔓延扩散形成肛瘘。主要

肛瘘病人的护理

肛瘘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肛瘘为多发病,占我国肛门直肠疾病主要。肛瘘多是肛痈溃后或切开引流排脓后,脓腔得以修复,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填充,但由于原发内口的存在,感染物不断由内口进入瘘管,使管腔不能完全闭合而形成的由致密结缔组织包绕的慢性病理性管道。肛瘘是肛管和直肠下部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肛瘘多为肛周脓肿的后遗症。 二、分类 1、按瘘管位置高低:①低位肛瘘;②高位肛瘘。 2、按瘘管多少:①单纯性瘘;②复杂性瘘。 3、按肛瘘外口所在位置:①外瘘;②内瘘。 三、临床表现 一般由内口、瘘管、外口三个部分组成,多与肛腺感染有关。其典型症状是肛周外口反复有少量脓血性分泌物甚至有气体、粪便排出和皮肤刺痒,有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病期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发作时,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 1、症状:主要症状是反复自外口溢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污染内裤;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高位肛瘘可有气体或粪便从外口溢出。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时,瘘管中脓液积存,可伴有明显疼痛或形成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 2、体征:肛周皮肤可见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或肉芽组织突起,压之有少量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若瘘管位置较浅,可在皮下触及自外口通向肛管的条索状瘘管。直肠指检时内口处轻压痛,可触及硬结样内口及条索状瘘管。辅助检查: 1、肛门镜检查:有时可发现内口。 2、X线:经外口注入碘剂造影,可明确瘘管走向。 四治疗原则 根据症状和体征可明确诊断,关于肛瘘的治疗,多数肛瘘不能自愈,保守疗法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只有手术切开或切

肛瘘及其治疗的认识概况

肛瘘及其治疗的认识概况 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肛肠疾病的发病又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对肛肠 疾病的不断研究的深入,现在将对肛瘘及其治疗的认识概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肛瘘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综述文献 我国是认识“瘘”病最早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对肛瘘的记载。公元前476年,《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有“合水,多鳝鱼,食之不痈,可以为瘘。”明 确提出了瘘的病名,并记载了治疗方法。西医称瘘为“Fistula”来源于拉丁文,意 为芦管、水管或箫管。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在《论瘘》中论述了肛瘘的病因及 诊治方法。现将对肛瘘的认识分述如下: 1 肛瘘的病因、病机 1.1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肛瘘的形成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溃后,湿热余毒不尽,蕴结不散, 血行不畅,创口不合,日久所至成漏。 (1)多与外感风、湿、燥、火(热)之邪。饮食醇酒厚味、劳伤忧思、便秘、房 劳过度等有关,《河间六书》云:“盖以风热不散,谷气流溢,传于下部,故令肛 门胀满,结如梅李核,甚至乃变而为瘘也。”湿性趋下,积于肛门,湿性粘滞,故病久缠绵难愈,四气中以湿气为首要。 (2)《千金异方》具体指出瘘是痈疽的后遗疾患,有:“痈之后脓汁不止, 得冷即使鼠瘘。”《医宗金鉴·外科新法要诀》云:“漏,大多由肛门痈发展而来。患部溃破,流脓血、黄水,日久患部形成孔窍,转而结成漏管,不易痊愈。” (3)痔久不愈则为瘘这是历代医家所共识。((诸病源候论·诸痔候》、《太平圣 惠方》、《疡科心得集》、《红炉点雪》中均有“夫痔瘘者,由诸痔毒气,结聚肛门……穿穴之后,疮口不合,时有脓血,肠头肿痛,经久不差,故名痔瘘也。”的 论述,说明有痔疾应早治,否则,易变为瘘。 (4)其它可因肛裂损伤感染而生;或因脾、肺、肾三阴亏损,局部气血不足, 局部损伤,饮食不洁,房劳过度,情志失调等;如《外科正宗》有:“夫脏毒者,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毒流注肛门结成肿块。” 清代于听鸿的《外症医案汇编》记载有“肛瘘者,皆属肺、脾、肾阴气血不足,始因醇酒厚味,醉饱入房,疾奔久坐,筋脉横结,脏腑受伤。”《本草纲目》亦有“漏属虚与湿热”的论述。 1.2西医病因、病理 1.2.1病因 国外学者如GOLigher等指出肛腺隐窝感染虽然已经在肛门直肠脓肿和肛瘘形 成中目前比较公认的发病学说,占有重要地位。但决不是唯一的也有些学者认为 肛腺隐窝感染尚不能完全阐明肛瘘的发病过程。众多学者不仅从解剖学角度研究 肛瘘的病因,还从免疫学、胚胎学、细菌学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形成肛瘘的最主要原因。 (1)肛门周围脓肿。是形成肛瘘的最主要原因,系由污染粪便滞留肛隐窝产生肛腺炎引起,95%以上的肛瘘皆有此引起。 (2)肛门直肠损伤。各种肛内灌肠、外伤、吞咽骨头、金属、肛门体温计、肛 门镜检查、排硬便等损伤肛门直肠,细菌侵入伤口而引起。 (3)肛裂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 (4)会阴部手术。内痔注射误注入肌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感染,前

肛瘘中医诊疗方案分析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及优化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又称痔漏。有肛痈病史。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 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硬条索状物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

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

肛瘘大病历

入院病历 姓名: 性别: 男年龄: 46岁 民族: 汉婚况: 已婚职业: 农民 出生地: 常住地址: 发病节气:霜降单位: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入院时间:2010 年11月01日10时00分 可靠程度:可靠病史采集时间:2010年11月01日10时30分主诉: 反复右侧肛门部流脓、瘙痒不适1月余。 现病史: 患者平素喜食辛辣之物,临厕久蹲努挣。1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肛门部出现一包块,色红,肤温高,疼痛明显,行走坐卧不便,无畏寒发热,无粘液脓血便,后包块破溃见脓液溢出,脓液溢出后疼痛减轻,自用“马应龙痔疮膏”外用后疼痛未见缓解,偶见肛周有脓性分泌物。1月来上症反复发作,未行系统检查及治疗。今日为求彻底治疗到我科求治而收住。入院时症见:肛门右侧隐痛不适,偶见肛周有脓性分泌物,行走坐卧不便,无畏寒发热,无粘液脓血便,大便每日一行,质干,小便黄赤,饮食可,眠差。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及中毒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其它情况:出生于原籍,现居住在,近期未到过疫区。无特殊不良生活嗜好。24岁结婚,育有2女1子,配偶及子女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6℃ P:78次/分 R:18次 /分 Bp:105/70mmHg 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及调节反射存在,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正常,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肺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界正常,心率78次/分,节律整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左右对称,无胃肠蠕动波,无皮疹、色素、

肛瘘入院病历(仅供参考)

凤庆县中医院 肛肠科入院记录 姓名:凌翔性别:男年龄:28岁民族:汉族职业:工人婚姻状况: 未婚 出生地:云南凤庆住址:凤山镇凤山社区茶厂三组3附2号床位号:04-02住院 号:00011814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节气:立冬后6 天 入院日期:2012-11-13 08:29病史采集日期:2012-11-13 09:00 主诉: 反复肛旁肿痛流脓1月。 现病史: 患者于1月前开始出现肛旁肿痛,继之流出黄緑色脓液,无便血,无发热、粘液脓血便。自行在家用马应龙痔疮膏外用,症状无明显减轻,生活极为不便,为进一步诊治来诊收住。自 发病以来精神可,二便通畅,体重无明显减轻。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既往史: 5年前因外伤致左上肢前臂骨折,予手术治疗并输血,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 个人史:出生于本地,未到过疫区,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姻史: 未婚未育。 月经史:无 家族史: 否认传染病及遗传病病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 体格检查: T: 36.8 ℃,P:82 次/分,R:20 次/分,BP: 120/80 mmhg步入病房,表情痛苦,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中等,神清语晰,查体合格,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 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 鼻道未见异常分泌物,舌伸出居中,咽不红,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 肿大,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 大,心率82次/分,律齐,个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 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正常,约3-5次/分,移 动性浊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外生殖器未 查,肛门见专科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专科情况: 视诊:双臀对称,肛门居中,肛旁7点位距肛缘约2cm处可见一溃口。 指诊:自7点位溃口可触及一条索状物直通向肛内相应肛窦处,肛管内齿线上下3、7、11点位触及柔软团块,肛内未触及硬性肿物,指套无血染。

原创肛瘘手术寻找内口的方法和个人经验

原创肛瘘手术寻找内口的方法和个人经验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注入染色剂找内口的方法不好 1 瘘道多数已经纤维化闭塞内口没有染色 2 染色的地方可能不是原发病灶(被沾染) 3 瘘道弯曲被挤压闭塞 提些意见: 补充3点:(1)瘘管碘油造影的准确性很差,平面片不直观,加之碘过敏等原因,目前渐趋淘汰。MRI和腔内B超是发现肛瘘走向、位置、内口所在的很好方法,较精确。 (2)手术前或手术时的肛门镜检查也很重要。通常内口部肛窦凹陷加深,充血,或有分泌物流出。结合指诊、探针检查的话意义更大。 (3)内口未必都是贯通的,封闭者较多。多种方法互参确认内口,可提高准确性。 商讨2点: (1)我认为肛瘘没有必要待瘘管全部形成后再作根治手术,可以在急性脓肿期或切开排脓后任何时间进行,前提是内口明确并且有把握处理好。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主要与技术和对治疗原则的把握有关,与瘘管壁是否形成无关。 (2)“内口切除后,还要向上适当延长切口0.5--1.0厘米,深度与瘘道适应为宜。”本人觉得没有必须延长这么多,那样做损伤大且容易出血。我通常采用的是结扎内口处两边缘粘膜(连同两侧的肛窦)的方法。 说一下我不成熟的见解,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指教 对于内口的寻找我的体会是以下几点 1 对于简单的瘘管一般用肛诊时可以用手摸清,多在齿线附近摸到硬的粘膜(和周围粘膜有明显区别)或有凹陷,在术中从外口用探针探进去,手指在内口附近摸下,当在粘膜下摸到探针,内口就在那了,可以放心处理。 2 内口的处理如果较小就可以直接切了,若较大,两边粘膜也有感染可以用双线结扎,两边挂线,让它自己脱。 3 对于复杂肛瘘先坐下瘘管照影初步确定下瘘管范围,最主要的还是在术中用美蓝从外口打入,在肛门内填塞纱布条,外口出也用纱条压紧防止美篮到处都是。一般看纱布肛内纱条就可以基本找到内口。而且还有个十分有用的好处时在剖开瘘管时可以清晰的看见瘘管的走向,每一个染色较重的地方都不要放过,要拿探针探下,看下是否存在其他没发现的瘘管,一并处理。这样就不会遗漏了. 肛瘘手术寻找内口的方法和个人经验 本贴收到9朵鲜花 肛瘘手术从临床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从诊断、治疗和预后都需要找到可靠的瘘管内口,用来判断内口和外口之间的关系,及瘘管侵犯的组织部位等。若手术时,内口的位置查不清楚,就很容易造成瘘管的残留、内口的遗留或新的感染灶行成,使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