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金石开封

---2012历史复习讲座

?一2011中招命题思路。

?二解读4月底将发放的2012《考试说明》和2012秋季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新课标,对中招的影响。

?三复习中的误区和有效复习方法的实施

?四十年课改成果与反思。

?五2012年中招命题理念和切入点的预测与分析

?一2011中招命题思路。

某同学对拿破仑和他的帝国做了如下图示展

示,请根据所学习内容,将史实填写完整。(4分)

初露政变建立巩固对外帝国

锋芒夺权帝国政权征战覆亡

土伦1814年,反法同盟

战役打败拿破仑

[2011中考题]第14题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

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

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A 拿破仑的赫赫战功

B 《拿破仑法典》

C 《人权宣言》

D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分析数据,得出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下表1921年--1925年

苏联(苏俄)粮食产量的变化,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土地法令》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C 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成就显著

D 斯大林模式显示巨大的生命力

[2011中考题] 第17题斯大林指出某一政策的特征是“在于利用市场,

通过市场,而不是直接的产品交换,不要市场,在市场以外来战胜

资本主义成分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五年计划

C 工业化政策

D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河南省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①②③④

如下图: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包括①塔林——国内最大的塔林。

②观星台③嵩阳书院④中岳庙

钟启泉教授《静悄悄的课堂革命》

胡惠敏教授《有效教学是什么?》

崔允漷教授《基础教育的上升与瓶颈》

王斌华教授《学生的火花+教师的突破=教育家》

?一初中教学的导向作用是什么?

?概括来说八个字:爱国、民主、科学、求知。

?春秋晚期大教育家孔子有一名弟子叫冉牛,名耕,字伯牛。从此人的名字你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古人的名字很有趣

?B.春秋时期我国开始饲养牛了

?C.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D.我国至迟在春秋末期已经使用牛耕

?河南滑县出土的北宋沉船

?上述考古发现证明()

? A 滑县曾是古代大运河的中心

? B 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 C 河南曾是大运河的重要中转站

? D 大运河开通于北宋年间

?二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延续性、创新性。

?三体现历史教育的价值

?四考试为课程改革服务的指导思想不变

二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延续性、创新性。

?1.近几年考点分值结构统计

三年来选择题考查领域统计表

?命题延续性体现在

?一:试题覆盖全面。

?二:中国史历来强调近代史,世界史基本两分法,各占50%,?,非选择题考查内容分布规律:

?第21题:中外古代文化和文化交流。

?第22题:中国近代史。

?第23题:中国现代史。

?第24题:中外近代史,一般命题特点是给出情景或一定的信息量,属于解答式列举题。

?第25题:中外近现代史,侧重世界现代史内容,以图文材料形式考查解析能力。

?材料一: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只不过是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

?材料二:那件轰轰烈烈的洋务事件,暂不说其结果如何,但毕竟使国人呼吸到一丝新鲜的空气。

?1、上述两则材料论述的事件是什么?(基础目标)

?2、两则材料分别站在什么立场看待该问题?(能力目标)

第二部分课改十年

2012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新课标,对中招影响

?历史学科的整体修订思路

?一明确历史与地理知识来支撑基本内容

?二以历史发展线索为指导

?三新教材内容呈现形式采用层次结构式展示

?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科学合理安排容量与难度,

?五进一步强化对历史教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

?六具体要求

?初一年级,主要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初二年级初步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能力和阅读基本史料能力。

?初三年级,能绘制简单的历史结构示意图,能够对同类的历史事务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

第三部分

复习中的误区和有效复习方法的实施

?一毕业生心理状态:分析与调试。

?二有方法(1)生动化,

?(2)简单化,浓缩化(3)格式化、角度化(4)线索化、体系化

?(5)背诵重要前提:感悟历史

?三处理好答题问题

?四教与学、学与习的关系。

?总体成绩==教20%+学30%+习50%

?个体成绩==教10%+学20%+习50%+20%心理调适

?五对课标第三个层次的分析运用

?六构建知识框架

?七用专题史的复习来活化历史

?八学会知识迁移

?九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分类归纳历史知识。

第四部分

2012年命题趋势和热点分析

?我国的大势:文化立国,经济大国、科技强国、民主建国

?命题切入点

?一正确认知历史、反映历史主线,体现历史新课改,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命题理念。

?二以文明史观为考查主线

?三更注重历史情景创设。

?四试题更具时代特征。

?热点角度的选择

? 1 河南地方史

?打造华夏文明传承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重点之一。

?《行走大运河活动》,全国沿河8省35个城市,正联合备战中国大运河申遗,力争在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二科技史

1中国发布第一张完美的月面图。

?2美国航天飞机完美谢幕。

?3中国公布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4科技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三侵略与抗争

?1该知识点是近代史主干,是中考必考点。

?2又恰逢《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和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两个节点性事件周年。

? 3 突出时代特征,用新角度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历史教学。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认识党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属中考必考内容。

?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东北人民深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

?五社会主义建设史和发展史

?热点概述

?1、三农是考试的重要切入点,土地改革完成60周年。

?2、对社会主义曲折发展道路的认识,坚定自己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认识坚持党领导的重要性。

?3、中国关系正常化40周年,对世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中日建交40周年,对中

日经济发展的影响。2012年日本名古屋市长称“南京大屠杀”不存在。

?4、198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确立,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改革开放成绩斐然。

?5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六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热点概述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史是命题重要切入点。

? 2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败。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七国际关系史

1 重视中俄关系及历史上的工人运动

?1922年,苏联成立,中俄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地位

? 2 中美关系

?从主线角度、从中美发展历程角度

?从习近平副主席访问,提到的“中美关系,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 3 德国

?4非洲与中非问题民族解放运动

?八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 1 地区动荡、战争与经济全球化、欧元危机

? 2 注意要肯定欧元的历史作用,目前欧元出现的问题,仅仅是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专题九战争与国际关系

?热点概述

? 1 战争影响了历史进程,改变了世界格局,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命题角度。

? 2 地区冲突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障碍。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教学设计 科目:政治 年级:高二 内容:《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校:广东省汕尾市城区 田家炳中学 作者:胡燕巧 文化创新的途径 (胡燕巧广东省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广东省汕尾市 516600) 【教学依据】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也不断深入,这就要求中华文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创新。而且,最为以后文化的主力军的学生,有必要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另外,新形势给中华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所以,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总之,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为共同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而努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并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注意坚持正确方向,克服

错误方向。 2.能力目标 结合实例理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理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尝试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为铸造中华的新辉煌做贡献。 [教学方式] 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走近生活、体验践行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思考,在老师的带领下层层推进,完成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周杰伦和宋祖英合唱的《本草纲目》 众所周知,《本草纲目》是我国中医里的著名典籍,是李时珍毕生的心血,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医学上取得的成就;宋祖英作为新一代的民歌歌唱家,歌声十分动听,艺术造诣也颇深,她的作品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繁荣景象;周杰伦作为流行乐坛的一颗巨星,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作曲的实力也很强,深受青少年,特别是同学们的喜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三者代表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当代文化。当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周杰伦和宋祖英合唱的《本草纲目》,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配搭到一起,使传统文化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其形式更具动感。 思考:周杰伦和宋祖英的演唱方式有什么区别吗?周杰伦和宋祖英合唱的《本草纲目》是怎样实现创新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14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教案

第十四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开篇对中国现代美术予以界定,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其后,课文分别介绍中国现代绘画和中国现代雕塑两大美术门类的概况、代表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1.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第1自然段:介绍中国现代绘画概况。 第2-4自然段,介绍中国画在20世纪形成两种类型,分别介绍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及其代表画家与代表作品。 第5-6自然段,介绍油画的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7自然段,介绍“创作版画”的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8自然段,介绍“中西结合”的新品种新样式的绘画及其代表画家、作品。 第9自然段,简略介绍近年来绘画的新探索。 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第1自然段:指出中国现代雕塑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介绍20世纪50年代雕塑成就及代表作品。 第2-3自然段,介绍20世纪80年代至今雕塑快速发展,并列举一些有影响的作品。 二、学情分析 美术欣赏不是简单的看画,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每个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不同,高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但在能力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艺术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需要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而这些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认知和欣赏难度,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美术作品内涵,这样,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通过作品的比较,了解中国现代美术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感受中国现代美术的时代精神。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教案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教案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 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也步入了新时代,成 就辉煌 掌 握 两个文学艺术创作高峰期里出现的代表性作品,体育事业 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重大赛事中的夺冠人物)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 料获取 信息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历史资源,收集整理自己 所喜爱的文学艺术作品、体育明星等相关资料,形成准确 的历史概念 讨论探 索 文艺作品与社会与人民大众的关系,体育事业与综合国力 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 感 体育事业摆脱“东亚病夫”地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新 中国历程的缩影和代表,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值 得大力颂扬和学习 溯源固 本立志 奉献 文艺作品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这 是文艺作家获得成功的历史经验,我们也要为将来事业的 成功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文艺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事业的成长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 教学难点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前奏板-----温故而知新: 1、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法律。 2、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发展战略,明确提出。 3、邓小平说过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 4、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 二、启动版—创境激趣:你有自己喜欢的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吗?能否向大家作些简单的介绍?(可以通过这样的联系,利用“追星效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真理的内在需求。但要注意从讨论时间、思维理念等方面予以调控。)承上启下,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介绍的事例都很生动感人,说明这些优秀作家、文艺明星和体育健儿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留下了走向成功的轨迹,谱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我们怎样进一步从他们的成功体会到新中国的崛起呢?怎样为自己的将来也铺设出锦绣前程呢? 三、核心板—自主探究 1、新中国成立之处,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的局面,原因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 2、文革后,文艺创作又迎来一个春天,其类别有短篇小说()、报告文学(),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有优秀长篇小说()和()。 3、新中国影视艺术发展迅速,请你举出五部优秀作品()、()、()、()、()、()。 4、新中国诞生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________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_______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________制 度,大力开展______运动。 5、新中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请举出几项重大体育成就,说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A、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获得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冠军。这是中国()金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课题: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教材内容分析: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迎来了两个创作的高峰期,出现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文革以后,出现一些反思“文革”的作品,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方兴未艾,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屡获金牌。中国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再到“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代表了中国崛起的新形象,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是民族素质提高的体现,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再度翻开中国体育事业的新篇章。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2011年》没有要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知道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向世界体育强国”一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成长的一个缩影,今天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明天向世人展示的将是中华民族综合国力的辉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我国在世界体育赛事上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文学艺术的成就,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 难点:对所涉及的文艺作品的了解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阅读导言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同学们,1956年3月,贺敬之陪同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一起,回延安参加西北5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贺敬之答应大家,表示将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很快,这个稿子给了《延河》杂志,就在《延河》杂志发表了,这就是著名的《回延安》: 展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过程 导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讲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的繁荣。 2.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艺术的发展。 3.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历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讲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文艺作品的内容,加深对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创作主旋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繁荣概况的讲述,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体育运动水平和我国人民体质迅速提高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新中国成立以后,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貌,是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 2.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在五六十年代和粉碎“四人帮”以后,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体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是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和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 ●教学重点 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学生对新中国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主要成就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 1.概述法。先对课本上列出的内容作一简单的概括,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典型例子分析法。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使学生从内容上理解文艺成就。 3.音像辅助法。通过音像辅助,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本课内容。 4.比较分析法。通过建国前后体育发展状况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音像制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同学们,投影中显示的照片是1962年周恩来于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成功演出百场时,在舞台上和郭沫若及导演、演员合影的留念。在这部历史剧中,郭沫若在史学研究的

2017年新作文 繁简之争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随着近年传统文化主见回归,关于汉字是否恢复繁体字教育的争论再起波澜。支持方的主要理由是:汉字是工具,更是文化,汉字的简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和扭曲了传统文化,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反方则认为:汉字简化是历史必然,简体字并不会构成文明内涵的损害与削减;简体字更容易识记与运用,从而能更好地传承与普及华夏文明。 对于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教育,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成都市2014级语文零诊优秀作文选 1. 回归亦是传承之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难道不应担起这份文化传承的使命吗? 近年来,关于汉字是否回归繁体字的争论再掀波澜,不少人认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汉字应当适应现代化要求。试问,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难道就是让我们不断地抛弃传承已久的文化吗?回归繁体字是传承古国文明更好的道路。

回溯古代,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以来,汉字就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从篆到隶,到行、楷、草,汉字的字体发生了不断的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各代帝王始终传承并发扬了繁体。无论是昌平盛世,还是民不聊生,繁体字在一代代人的世辈相传中保留了下来,熔炼在中华民族的坚韧气节中。古代众多帝王都未曾废止繁体字,那为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要让繁体字的生命停止呢? 若说简化字更易识记与运用,更能符合时代潮流,推动国家、社会进步,那么在以往的几千年中,中华民族都在原地踏步,停歇不前吗?从古代奴隶社会到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建国初的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亦或是社会制度上,中华民族都在不停地前进与发展。这些难道是得益于汉字简化吗?由此观之,汉字简化推动现代化发展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回归亦是传承之道,亦是国家兴盛之道。 反观现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少落后、污秽的文化侵蚀身心健康,如前几年大火的“火星文”,引得无数中小学生追捧,将“我”写作“莪”、将“你”写“”的“潮流”逐渐扩散开来,难道这就是汉字简化的结果吗?难道这样的汉字简化能承载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吗?简化不过是荒谬之说,回归才是传承之道。 文化的发展,不应只局限于时代潮流的牵引,最重要的是抓住文化发展的主脉,不移根基,勿失本色,回归亦是传承之道。 2. 化繁为简,留韵于心 中华文明,自远方海洋深处伴随着远方的呼唤款款而来,承载了开天辟地,与日辉的传说;承载了“我自横刀向吴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教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齐鸣”文艺方针、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知道中国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 2.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归纳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明确文学作品在社会生活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3.结合中国竞技体育取得的重大成绩,学习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精神;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明确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是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可靠保证。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文学艺术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 理由:文学艺术作品,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富有创意的力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理由: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在体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②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以此作为一个突破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难点 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理由: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带着历史发展的印迹。 四、教学策略 表格归纳法、讨论分析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资料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初读课文,简要了解本课的内容;搜集有关我国双百方针以后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游戏:猜一猜 教师播放幻灯片图片: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易中天、王立群、于丹、纪连海、郭晶晶、刘翔、姚明、张怡宁)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人物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人物的名字。 教师:图片上这些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蓬勃发展起来的?让我们走进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共同探寻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文学的繁荣 师:文学的繁荣源于什么政策的提出? 生: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幻灯片展示表格。 师:新中国诞生以后和改革开放以后,分别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其发展原因有哪些?请在课本中找出来填写在表格内。(学生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会促使大量文学作品诞生?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1: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给了广大文学工作者极大的创作热情。 生2:新旧社会的对比鲜明,给作家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 生3:双百方针的提出,给了作家们更加广阔的创作环境。

2016高考政治知识点:文化创新

高考政治知识点: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例题】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 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39题) 201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第39题) 1.2012年浙江卷(第31题) 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案 课题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型课时 1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学难点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参、图片 学生准备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主案个性化修改导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 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 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 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 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

2 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 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 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1、背景:“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 线。邓小平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 2、内容:出现以“文革”为主题“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改 革”为主题;社会生活为主题。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3、结果:中国文艺再次繁荣,走向世界 四、“历史的经验教训”。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教师可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板书设计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文学的繁荣 二、艺术的发展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毛泽东的两段话导入。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课件1---12) 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在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3)1956年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首先要明确“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 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使学生明确,“双百”方针的针对性。 3、“双百”方针的影响【合作探究】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纵横”了解这次争论产生的过程,老师讲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3.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难点: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感体验法、合作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 2、观察身边生活,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 教师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2、收集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的实例制作课件。 3、收集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影响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重大影响。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影

响文化传承的因素,以及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情境导入:文化发展的过程,即文化传承,包括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两个方面。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里,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交融;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固鼎新。【来自生活的报告】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流行音乐教父周杰伦他对自己音乐的评价---“我的音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元素,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要受到欧美国家的注意,其实中国文化是一个起点。” 图片二:李玉刚(演唱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引导提问: 1、你如何看待流行乐坛的“中国风”思潮? 2、周杰伦、李玉刚的歌曲创造性地引用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总结:继承:——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艺的继承 发展:——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用现代技术演绎古典的爱情等 说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引出今天新课内容) 活动探究一:自学导读本课主干内容 1.什么是文化继承? 2.什么是文化发展? 3.二者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 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回答归纳答案 教师:讲解新课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的含义: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文化发展的含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①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③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了解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 列举反映“双百”方针贯彻下硕果累累的典型事例。 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促进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运用:通过讨论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会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 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 通过对“双百”方针的了解,增强我们中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XX年9月中旬,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大连举办,揭晓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情况。 百花奖的设立始于1962年,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时间:2019-10-23 11:14:42 | 作者:吕一丹 无论是“老味道”的坚守传承,还是“梦里时光”的推陈出新,都赢得了兴隆的生意。究其本质,这两家店都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取舍与平衡做得极好。 两家餐厅的经营方式看似有参商之阔,其实,它们都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老味道”的成功固然有其传统秘方的功劳,可倘若它没有在经营方式与烹饪方式中引入现代的模式,想必也无法像今日一般傲立群雄;而“梦里时光”的不断创新也掩盖不了它汉良的本质,没有“陈”又何来“新”呢?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诚哉斯言!成功的背后大多少不了继往开来,博采众长。书圣王羲之在对历代书法佳作泛览博识之后才形成了“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的独特风格;牛顿立于伽利略、笛卡尔等多位“巨人”的肩膀上才最终得出了前老古人的物理学定律,成为近代物理学奠基者。 当然,继往开来的过程也离不开非凡的创造力。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说过:“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胆量。”一味守旧只会导致故步自封,因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个时代的独特性要求所有得此延续的文化拥有延续传统的坚守和革故鼎新的勇力,二者缺一不可。而所有于时代洪流中熠熠闪光的文化也因其传承与创新兼收并蓄的特点而显得无可代替。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博物馆将藏品中的传统元素融入网店里的现代产品中,使高高在上的藏品与普罗大众的生活相关联,这不正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一大例证吗? 每个个体的生命中需要继往开来,在前人经验的扶持下走出自己的风景来;每个国家的发展中也需要继往开来,以史为鉴而砥砺前行;每种文明的进程中更需要继往开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完成文明自身的新陈代谢。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文明火种,生生不息。

最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导课: 播放《五朵金花》“蝴蝶泉边”视频。 师:多么美好的生活,多么美好的作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五朵金花》自当年播放以来,先后输往46个国家公映,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1960年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五朵金花》获得巨大殊荣。杨丽坤获得最佳女主角银鹰奖,埃及总统纳赛尔点名请杨丽坤必修前往埃及领奖。《五朵金花》只是五六十年代众多优秀文艺作品中的一个代表,在这个时期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艺阵线出现了春风送暖、碧草青青花初放的景象。而花初放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双百方针的提出。 师:那么,你知道“双百方针”具体是哪一年提出的?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他说 出示幻灯中毛泽东的话: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结合材料和教材回答 它的含义是什么?提出的当时又赋予了这个方针怎样特点的地位?下面请同学们看书来解答这几个问题: 师:出示课件中提示的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问题的解答。 师:在这个早春里,杨丽坤在《五朵金花》后,又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 师:出示幻灯《阿诗玛》剧照。 师: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是创造的季节,是展示生命魅力的季节。在这个春天里,《五朵金花》《阿诗玛》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纷纷涌现。新中国的文艺阵地出现了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的花初开的景象。 师:板书(或出示幻灯中该要点): 2.花初开——文学艺术硕果累累 师:那下面我们在教材中找一下,看看这个时期,还有哪些文学艺术的累累硕果? 生:看书,阅读,总结。 师生:或列表,或一起归纳。 过度: 师:春天的来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短暂的春日暖阳之后,又过来一股寒流,使刚刚绽放的蓓蕾又遭遇了春寒的袭击,出现东风无力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梳理】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完成后。 2.提出: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提出的正确性:“双百“方针的提出。是为了摆脱苏联模式,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化事业的道路。贯彻之后科学化事业繁荣的事实也说明了“双百”的正确性。 4 地位和意义: (1)“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领导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2)符合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 (3)在艺界和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学术化各部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现象。 二、“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1.原因: (1)毛泽东错误的将“双百”方针作为阶级斗争的手段。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2)受“对立统一”思想支配,将“双百”方针的意义狭隘化。认为艺上的“香花”与“毒草”对立统一,学术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统

一。 2.表现: (1)19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2)表现在:观点的错判和对知识分子的错误批判,“革”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对“双百”的窜改和歪曲,使艺界出现“ ”的局面,而且科学研究几乎停止。 三、学艺术的春天 1.到的原因:后,“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化事业的指导方针。2.主要成就 (1)学上: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各个领域争奇斗艳,流光异彩。 (2)学术和科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上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出现了许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明建设的新的见解。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日益繁荣。 【思维拓展】 1 “双百”方针的含义、实质和意义 含义:在科学化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是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学艺术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化的多层和多样割据,不是一“花”一

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②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2)过程与方法: ①中心问题讨论法:“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或探究变化的原因; ②历史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较; ③情境再现和影视赏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峨嵋文化、峨嵋月考收集整理) ★模块链接: 必修Ⅰ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修Ⅱ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几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繁荣科学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方针的提出过程、内涵;方针的贯彻情况和成果;经验教训。“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由于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较丰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并采取多种形式,如讨论、辩论、文艺作品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是给人们带来生机与希望的季节。1956年我们的新中国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艺、科学领域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由此导入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引导学生看书后归纳)三大改造完成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党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20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四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20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四 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优秀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它们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形式是( ) A、影视艺术 B、戏剧艺术 C、音乐艺术 D、舞蹈艺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 ) A、悉尼 B、雅典 C、北京 D、巴黎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2年伦敦奥运会召开,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骄人成绩。使新中国运动员开始走出国门,赢得世界瞩目的运动项目是( ) A、排球 B、体操 C、乒乓球 D、羽毛球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哪个领域出现崭新的局面:( ) A、体育事业 B、文学艺术 C、科学技术 D、教育事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__________”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推陈出新,百家争鸣 D、繁荣文学艺术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以下题词哪一个是毛泽东为文化工作的题词(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为人民服务 C、努力学习,保卫国防 D、向雷锋同志学习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文革”后,我国的文艺作品反映的主要内容有(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