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 以:________

日中:________ 及:________

盘盂:________

沧沧凉凉:________

孰:________ 汝: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

(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

②方:________

③欲:________

④还: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

(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4)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实。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

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报偿

D.时人畏服之如是:同乡

6.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注释]①昔:以前,从前。②君:对对方的尊称。③抔(póu):量词,把,捧。

(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

(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

7.古文阅读。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④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③贾人:商人。④学宫:学含。

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①其舍近墓舍:________。

②遂居焉居:________。

③遂迁居市旁迁:________。

④此可以处吾子矣处: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8.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矛与盾

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鬻(yu):出售。②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③坚:坚硬。④陷:这里有“刺穿”的意思。⑤利:锋利。⑥或:有人。⑦以:用。

⑧子:你。⑨弗:不。⑩应:

回答。

(1)翻译画线的句子。

(2)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9.课文理解。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一个小孩认为:________

他的理由是:________

(2)另一个小孩认为:________

他的理由是: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对你有什么启发?

10.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戏:玩耍,嬉戏。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③譬如:好比,就好像。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1.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下面练习。

郑①人有欲买履者②,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⑤,乃曰:“吾忘持度⑥。”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市。②者:(怎么样)的人。③度(duó):量长短,动词。④坐:通假字,同“座”,座位。⑤履:鞋子。⑥度(dù):量好的尺码。

(1)为文言文中的“度”字选择解释正确的选项。

度:A.尺码;B程度,限度;C.计算,测量;D.气度。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________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底。”________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

(2)下列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宁信度,无自信也。

A.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办事情应该严谨谨慎,不能粗心马虎、丢三落四。

B.办事情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规律,搞教条主义。

12.文言文阅读。

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⑿有司:官吏。

(1)解释词语:

①仕________ ②濒________ ③具________

④悯________ ⑤邑________ ⑥祀________

(2)选择题: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句子:

①岁罹水患________

②死者相踵________

③遂自经于鼓下________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13.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

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②之:到,去。③女:通“汝”,你。④顾:回来。⑤彘:猪。⑥适:往,到。⑦特:只不过。⑧待:依赖。⑨子:你。⑩遂: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注】①宋:宋国。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③筑:修补。④盗:小偷。⑤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⑥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⑦暮:晚上。⑧亡:丢失。⑨家:指这家人。⑩甚:很,非常。⑩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

15.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________

②虎亦寻卒去。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1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表述两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①观点:________

依据:________

②观点:________

依据:________

(3)你从“孰为汝多知乎"中体会到了什么?

17.文言文阅读

怀素写字①

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③,名④其庵⑤曰:

“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挥洒】挥毫写字。④【名】命名,起名。⑤【庵】住所。

(1)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何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

(2)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

(3)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18.小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锺子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19.文言文阅读。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由俭.入奢易:________

②可办.粗饭几日:________

(2)翻译。

①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②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吗?说说你的看法。

20.阅读拓展。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盘盂 ________(yú yù)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shú shū)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及:________ ②沧沧凉凉:________

③探汤:________ ④决:________

⑤孰:________ ⑥汝: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2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辩斗:________ 日中:________

决:________ 孰:________

(3)文中两小儿是因为________问题而辩日。两小儿各自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4)“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待知识持有________的态度,同时也能从中悟出________的道理,由此还可使我们联想到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

(5)你能判断两个孩子谁对准错吗?用你掌握的科学知识说说其中的道理。

2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本文选自()

A.《战国策》

B.《韩非子》

C.《山海经》

(2)成语________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

B.冰释前嫌。

C.手不释卷。

(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23.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一心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日:。(1)把小古文补充完整。

(2)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形容学弈的两个人: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什么道理?

(5)为是其智弗若与?

①句中“为”的意思是________,“智”的意思是________。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是________。

③这句话的断句为:________。(用“/”标出)

24.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所宝.以百数(宝贝)

B.拊掌

..大笑(拍手)

C.今乃掉尾

..而斗(翘起尾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和()。

A.艺术电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凶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2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令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好书画”中“好”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杜处士最爱的是________,从文中的“________”的表现可以看出来。

(2)杜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评价,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评价的依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杜处士:________ 依据:________

(3)结合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黄筌①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②。乃知观物不审③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④?君子是以务⑤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西蜀著名画家。②信然:确实如此。③审:细密。④况其大者乎:何况做大事的人呢?⑤务:致力。

①《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筌画雀》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相同不同)的。

②黄筌画雀出现错误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③“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中的“问,,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________。

26.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伯牙/破琴绝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4)请写出两个形容伯牙琴技高超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

诗句:________

名言:________

27.文言文阅读

(一)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兔走.,触株走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_______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________ ④冀.复得兔冀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

B.其父名/在军书

C.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D.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29.文言文

《终不知车》方孝孺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

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________ ②以为车固若是。________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________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________

②及寇兵侵其境。________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________

30.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自若:神情不紧张。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寻:副词,随即,不久。⑤去:离开。⑥被:施加,给……加上。(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________

②虎亦寻卒去。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1)争辩,争论;认为;正午;略;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寒凉;谁;你

(2)孔子不能做出判断;谁说你智慧多呢?

(3)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解析:(1)争辩,争论;认为;正午;略;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寒凉;谁;你

(2)孔子不能做出判断;谁说你智慧多呢?

(3)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应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我们要学习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1、争辩,争论2、认为3、正午4、略5、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6、寒凉 7、谁 8、你

(2)①孔子不能做出判断。②谁说你智慧多呢?

(3)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应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我们要学习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1)离开;正;想要;回去

(2)mò;磨盘;mó;磨刀;hái;还有;huán;归还

(3)正确

(4)①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功课,就出去玩了。②李白被老夫

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解析:(1)离开;正;想要;回去

(2)mò;磨盘;mó;磨刀;hái;还有;huán;归还

(3)正确

(4)①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功课,就出去玩了。②李白被老夫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5)坚持不懈。万事功到自然成。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2)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3)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4)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5)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离开、正、想要、回去

(2)mò、磨盘、mó、磨刀、hái、还有、huán、归还

(3)正确

(4)①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功课,就出去玩了。②李白被老夫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5)坚持不懈。万事功到自然成。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5)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谈启示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形状;温度

(3)孔子: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两小儿: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

解析:(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形状;温度

(3)孔子: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两小儿: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是:这不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正确划分节奏应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形状、温度

(3)孔子: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两小儿: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4)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4.(1)同“现”,显现。

;怎么。

(2)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3)①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托物寓意

;封建统治者(

解析:(1)同“现”,显现。

;怎么。

(2)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3)①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托物寓意

;封建统治者(封建社会)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统治者愚妄无知(浅薄无能);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考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词语,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①才美不外见: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见:同“现”,显现。②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安:古义:怎么。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与把握.通过平时对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积累,经常进行课外文言文训练,重视国学积累.

故答案为:(1)同“现”,显现;怎么

(2)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3)①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托物寓意;封建统治者(封建社会)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统治者愚妄无知(浅薄无能);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即可。

(4)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和主旨的理解能力。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

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5.(1)凿壁偷光

(2)D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

解析:(1)凿壁偷光

(2)D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A、B、C正确。D:时人畏服之如是: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时人:听他讲解诗经的人。

故答案为:(1)凿壁偷光;(2)D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6.(1)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理解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

解析:(1)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理解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2)谈自己的感受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点评】(1)要求学生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7.(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

(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

(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解析】【分析】(

解析:(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

(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

(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

(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

(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1)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2)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夸大其词往往会难以自圆其说,

【解析】【分析】(1)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

解析:(1)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2)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夸大其词往往会难以自圆其说,

【解析】【分析】(1)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常用来讽刺那些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人(或现象)。《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故答案为:(1)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2)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夸大其词往往会难以自圆其说。

【点评】(1)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9.(1)早上的太阳离人比较近,到了中午太阳离人比较远。;早上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大,而中午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小。

(2)早上的太阳离人比较远,到了中午太阳离人比较近;早上的时候很凉爽,中午比较热。

(3)

解析:(1)早上的太阳离人比较近,到了中午太阳离人比较远。;早上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大,而中午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小。

(2)早上的太阳离人比较远,到了中午太阳离人比较近;早上的时候很凉爽,中午比较热。

(3)我要学习古人努力认识自然、探求客现事理,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参见译文)(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参见译文)(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故答案为:(1)1、早上的太阳离人比较近,到了中午太阳离人比较远。2、早上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大,面中午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小。(2)1、早上的太阳离人比较远,到了中午太阳离人比较近2、早上的时候很凉爽,中午比较热。(3)我要学习古人努力认识自然、探求客现事理,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译文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10.(1)徐家的儿子九岁,有一-次在月亮下玩耍。

(2)C

(3)徐孺子是一个善于用脑思考、观察、实践的人。

【解析】【分析】(1)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

解析:(1)徐家的儿子九岁,有一-次在月亮下玩耍。

(2)C

(3)徐孺子是一个善于用脑思考、观察、实践的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大全

九下文言文译文 17.公输 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这种器械)攻打宋国。墨子听说这件事,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楚国的都城,拜见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公输盘很不高兴。墨子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墨子站起,拜了两次,说:“请允许我解说(你善良坚持道义一定不杀人)这件事情。我在北方听说你制造云梯,将要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土地有很多可是人民不足,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不可以算是明智。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友爱;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不能说是忠诚;劝阻却没有成功,不能说是尽力了;你崇尚仁义不肯杀死一个人,而杀死很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公输盘被说服了。墨子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下来呢?”公输盘说:“不可以,我已经向楚王说这件事了。”墨子说:“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公输盘说:“好吧。”墨子拜见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家有破车却想要偷窃;舍弃自己的美丽的衣服,邻居有粗布短衣却想去偷窃;舍弃自家的好饭好菜,邻居有粗劣的食物却想去偷窃。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有偷窃的疾病啊。”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大泽,动物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爬行动物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好饭好菜同粗劣的食物相比。楚国有优良的乔木,而宋国没有多余的木材。这好像华丽的衣服同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所派攻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一样。"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一定能攻下宋国。”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模拟城墙,用木札当作攻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住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抵御的办法还绰绰有余。公输盘屈服了,但说:“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我不说。”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我也不说。”楚王问他其中的原因。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能守卫了,就可以攻打。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守卫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楚王说:“好吧。我就不攻打宋国了。”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的原因。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mǎo)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āng)。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yā)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29 *满井游记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陶渊明21 桃花源记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21 陈涉世家 22 短文两篇咏雪司马迁 22 陋室铭(刘禹锡)唐雎不辱使命陈太丘与友期《战国策》爱莲说(周敦颐)10 《论语》十二则 23 *隆中对 20 虽有嘉肴《礼记》(魏学洢)陈寿23 *核舟记24 *出师表大道之行也(《礼记》)25 河中石兽诸葛亮24 *三峡(郦道元)26 30 *寓言四则(选二).短文两篇27九年级下册智子疑邻 《墨子》17 公输塞翁失马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孟子》两章18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七年级下册 (28 *观潮周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9 *湖心亭看雪(张岱)王安石伤仲永 《孟子》木兰诗八年级下册19 鱼我所欲也孙权劝学《庄子》故事两则20 *吴均与朱元思书21 陶渊明林嗣环口技惠子相梁 22 *五柳先生传23 *短文两篇韩愈马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4 送东阳马生序夸父逐日《左传》曹刿论战宋濂21 《战共工怒触不周山柳宗元小石潭记26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狼岳 阳楼记范仲淹蒲松龄国策》27 《列子》愚公移山*23 欧阳修醉翁亭记28 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逐句翻译全解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逐句翻译全解 8课《世说新语》两则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不久,雪下得紧了 公欣然曰——太傅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中不至——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 太丘舍去——陈太丘不再等候友人离开了 去后乃至——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元方时年七岁——陈元方那年七岁 门外戏——在家门外嬉戏 客问元方——客人问他 尊君在不——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陈元方回答说 待君久不至——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

已去——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曰——客人便发怒说道 非人哉——不是人啊! 与人期行——和人家相约同行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元方曰——陈元方说 君与家君期日中——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不至——中午了您却没有到 则是无信——就是没有信用 对子骂父——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 则是无礼——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客人很惭愧 下车引之——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11课《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所喜欢的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不去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手段,有哪一桩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它就能活命,不吃它就会死亡。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饥民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面对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原本的本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的原因。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及古诗练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及古诗词练习 (附答案) 一.童趣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怡.然称.快:庞.然大物: 癞.虾蟆: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 (3)为之.怡然称快()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7. 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 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二.《〈论语〉十则》 (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 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1.把这则语录译为现代汉语。 2.解释下列词语。 何以:是以:下问: 3.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初中人教版1-6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文言文翻译练习,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一、翻译的方式,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如:原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译: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可以改变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如: 原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译句: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圆,月映水上如金光闪耀,月影象一块圆圆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这个例句的译文,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这就是意译。 二、用“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译: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如: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译: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 三峡 【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 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野望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七年级上 1、《论语》六则《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 - 古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 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20、虽有嘉肴《礼记》---------------------------------------第五单元25、河中石兽纪昀---------------------------------------第六单元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10、木兰诗---------------------------------------------------- 第三单元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第六单元30、狼(蒲松龄)-----------------------------------------------

人教版2020年最全--语文文言文翻译

①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④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⑤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⑥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⑦孔子说:“多人行走,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⑧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⑨孔子说:"一年到了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⑩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童趣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云端鸣叫,我为这景观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安闲地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 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口技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帷幕,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而坐。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帷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听到深巷中有一阵狗叫声,就有一妇女惊醒后打着呵欠和伸着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说梦话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醒了,连续不断地说话。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乳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默默地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声)也慢慢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帷幕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

文言文 整理 通假字 >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性活用 句式 ~ ?

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 ]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伤仲永》 ] 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 — 18、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 22、选贤与能“与”(jǔ) 通“举”《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矜”(guāng)通“鳏”《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望岳》 25、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三峡》 (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通“啭”《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反”(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马说》 29、才美不外见“见”(xiàn)通“现”《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马说》 31、其真无马邪“邪”(yé)通“耶”《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初中七、八、九年级语文古诗、古文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mǎo)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āng)。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yā)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总复习用)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