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带一路”战略相关政策汇总

“一带一路”战略相关政策汇总

“一带一路”战略相关政策汇总
“一带一路”战略相关政策汇总

一、国家层面政策汇总与解读

(一)政策汇总

(二)重点政策解读

1、《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

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

《通知》明确,凡依法可使用外汇结算的跨境交易,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支持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导向,按照现有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满足市场主体真实、合规的人民币跨境业务需求。

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满足个人项下雇员报酬、社会福利、赡家款等人民币跨境结算需要,《通知》明确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为个人办理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便利境内个人将境外合法收入汇回境内使用,以及境外个人将境内合法人民币收入汇出境外。

便利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通知》进一步优化了业务办理流程,取消了相关账户开立和资金使用等有关方面的限制,明确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办理相关业务。《通知》要求银行应确保境外投资者的人民币利润、股息等投资收益依法自由汇出。

另外,《通知》还明确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债券、股票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可按实际需要调回境内使用,进一步简化管理流程,便利企业日常运营。

点评:

自2009年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银行根据市场主体需要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便利市场主体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帮助市场主体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通知》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有利于我国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从银行视角来看,《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走出去”企业及出口导向型企业的跨境金融需求,给银行的跨境金融业务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关于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意见》

2018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优化募资方式方面,《意见》重点对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支持国内各类机构参与出资、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其中,《意见》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对主权财富基金、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出资参与对外投融资基金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导国内各类机构依法合规通过对外投融资基金开展境外投融资业务;同时,《意见》提出不得以信贷资金等方式违规出资、地方各级政府不得以财政性资金在境外出资设立对外投融资基金,旨在厘清对外投融资基金的募资来源,加强对地方财政性资金使用投向的引导,提升各类资本参与对外投融资基金的规范化程度。

提升运行效率方面,《意见》重点对推动基金业务创新、鼓励按政策导向开展业务、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其中,《意见》提出鼓励对外投融资基金开展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国内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输出,提升我国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弥补我国能源资源短缺,推动我国相关产业提质升级的业务;严格限制对外投融资基金开展与国家外交方针、发展战略以及宏观调控政策不尽相符的业务;禁止对外投融资基金开展危害或可能危害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等的业务。

完善监管体系方面,《意见》重点对加强统筹管理、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惩戒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其中,《意见》明确要统筹做好对外投融资基金管理工作,提出境内投资者赴境外设立对外投融资基金,境内设立的对外投融资基金开展对外投融资,应按有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有关职能部门通过事前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及时掌握境外设立的对外投融资基金运作情况。

点评:

对外投融资基金是创新对外投融资方式的重要载体,既能拓宽募资渠道,通过灵活多样的运作模式为境外合作项目投融资注入新鲜血液;又能盘活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中长期财务可持续和合理投资回报。近年来,我国各类主体在境内外募资设立了一批对外投融资基金,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深化我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互利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对外投融资基金也出现了资金来源不落实、经营管理不规范、业务方向不清晰等问题。《意见》的发布,有利于促进对外投融资基金合理有序开展业务,引导各类对外投融资基金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资金来源。从银行的视角来看,《意见》的发布,有利于商业银行通过产业基金的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地区内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依托自身的资金营运能力,积极拓展国际资金营运能力,增强自己的境外资产管理能力,探索境外资产的风险管理模式,将基金以及子基金都纳入道风险管理框架中,有效保证对外投融资基金保持良性发展。

3、《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投资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投资促进、投资保护、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这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推动措施。

在投资自由化方面,《通知》提出了要修订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扩大服务业开放方面,稳步扩大金融业的开放,持续推进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以及制造业对外开放,特别是要取消或者放宽汽车、船舶、飞机等投资者高度关注的制造业领域开放。要加大自贸试验区的压力测试力度,拓展电信、文化、旅游等领域开放试点。

在投资便利化方面,《通知》提出要大幅下放审批权限,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内投资总额10亿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改为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放宽企业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的备案条件,支持跨国企业集团办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提高外商投资企业资金使用的便利度。提升外国人才来华工作、出入境便利度,积极推进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的试点,简化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的程序,中国境内注册企业如果选聘外国人才,可以在2个工作日之内获发签证。

在投资促进方面,《通知》提出要优化外商投资导向,进一步落实外国投资者以境内利润直接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方面的税收政策。鼓励外资并购投资。通过支持提升集约化用地水平、支持依法灵活用工等措施,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在

中国的经营成本。鼓励各地采取措施加大投资促进工作力度,包括提供投资促进资金支持,在法定权限内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外商投资企业和高层次人才。

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方面,《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企业的融资渠道,允许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银行机构持有的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向境外银行转让,通过建设陆空联合开放口岸和多式联运枢纽,增加国际国内航线和班次,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领域收费行为监管,进一步降低西部地区物流成本。加快沿边引资重点地区建设,特别是鼓励地方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支持边合区、跨合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国际合作园区。

点评:

《通知》参照借鉴了国际通行的投资方面的政策框架体系,包括投资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投资促进以及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另外,《通知》进一步深化了外资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赋予各省级人民政府更多的自主权。从政策导向来看,未来我国金融、汽车、飞机、船舶、能源、资源、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领域内的开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家级开发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相关概念也将同时受益,商业银行可适度加大这些领域内的信贷支持力度。

4、《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

2018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境外机构债券发行。

《办法》提出,境外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应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等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相关债券以及境外非金融企业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应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

《办法》规定,境外金融机构法人应按照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规定在债券发行定价前,将当期发行的更新募集说明书、信用评级报告(若有)、承销协议和承销团协议、法律意见书以及其他最终相关文件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办法》要求,境外机构债券发行人应当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委托独立于发行人的境内机构在债券存续期内维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相关独立机构应当勤勉尽责、独立公正履职,督促发行人落实重大事项信息披露、债券持有人会议召开等投资者保护机制。

点评:

自2005年国际开发机构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以来,境外机构的境内债券融资渠道不断扩宽,主体类型日益丰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境

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所应具备的条件、申请注册程序,并同时就信息披露、发行登记、托管结算以及人民币资金账户开立、资金汇兑、投资者保护等事项进行了规范。结合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的大环境,未来直接融资市场中将有更多的境外机构参与,商业银行投行部门、公司部及资管部门可积极开发相关业务,为境外机构及国内涉外机构提供债券承销等直接融资服务和相关融资咨询服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2019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确立外商投资管理所必需的相应制度。

为积极促进外商投资,《外商投资法》规定国家鼓励外国投资者依法在中国境内投资;国家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同时,设“投资促进”专章,规定了具体的投资促进制度。

《外商投资法》在总则中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同时设“投资保护”专章,主要规定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出资、利润、资本收益等可以依法以人民币或者外汇自由汇入、汇出;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规定了促使地方政府守约践诺的具体制度。

为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法》规定负面清单规定禁止投资的领域,外国投资者不得投资;限制投资的领域,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应当符合负面清单规定的条件;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的规定,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税收、会计、外汇等事宜。国家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为维护国家安全,对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作了原则规定,并明确安全审查决定为最终决定。

点评:

《外商投资法》取代了原有的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即原有的“外资三法”,包括《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成为我国促进、保护、管理外商投资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将为在外国投资者提供保障,帮助他们平等获得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中国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经济稳定增长,并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提升投资者信心。从银行的视角来看,《外商投资法》的发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有利于促进外国投资者的长期经营,对于外商参股、控股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银行可

积极利用这一机遇,为相关企业提供包括融资、投资、结算、现金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扩大市场影响力。

二、地方政府层面汇总及解读

(一)政策汇总

(二)重点政策解读

1、《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

2018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下称《规划》),力争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监管高效便捷、金融服务完善、营商环境规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

《规划》提出,要以集群化、智能化发展为基本路径,壮大现有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心,重点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交通装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等产业。

《规划》强调,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及投资贸易便利,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推进以跨境交易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集聚,促进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结算、离岸结算等业务。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推动金融机构不断优化、完善、创新跨境结算金融服务。推动券商、保险、期货经营机构按照规定开展跨境证券、保险、再保险及离岸期货业务。

《规划》要求,要推动信息化与新兴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以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软件服务基地为核心,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模式新业态,拓展大数据增值业务产业链条,形成服务全球的云计算全产业链。

《规划》同时提出,要发挥重庆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作用,与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联动发展。构建覆盖铁、公、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提高国际中转物流能力。推进物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重点发展港口综合物流、

全程物流、专业物流、绿色仓储等服务业,推进物流产业向技术先进、便捷高效、成本可控的方向发展。

点评:

目前,重庆自贸区已形成以贸易、物流、金融、高端制造为主的产业和企业群体。按照《规划》的部署,重庆自贸区将引进培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高端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重庆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重要区域,对于银行而言,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信息优势,加大对重庆市贸易、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金融支持,同时积极开发结算、保险、期货等跨境金融产品,为重庆市内涉外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2、《福建省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实施方案》

2018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福建省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致力于把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成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区、创新引领示范区、开放合作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协同创新先行区。

《实施方案》提出,要培育发展一批新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生物和医药、海洋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现代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引导各地明确主攻方向,培育发展一批新产业。大力推进质量强省和福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带动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质量水平一流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

《实施方案》要求,要攻克转化一批新技术。围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技术需求,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重点突破核心装备、关键材料和核心器件等“卡脖子”环节,形成支撑产业跨越发展创新源。聚焦新一轮技术变革,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基因工程等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项目,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实施方案》强调,要融合催生一批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鼓励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在传统产品中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健康、体验等新元素,发展智慧化、绿色化、健康化、社交化的新业态,并推动转化为新产业。

《实施方案》同时提出,要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实施高新区创新提升计划,加快建立分类创新发展评价体系,促进各类资源向园区集聚,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策源地。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实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计划,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实施重大研究、示范、推广项目。持续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点评:

福建是“一带一路”战略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点,随着区域发展和差异动态变化,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加快向内地和“海丝”沿线国家地区转移,可以为福建省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金融保险和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提供新的机遇,有利于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转型升级。而从《实施方案》中体现出的政策导向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产业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福建省经济发展和支持的主流方向,商业银行可适当加大对这些领域内优势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3、《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2018年9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布《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开启了以“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面开放、推动全面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总体方案》提出,要畅通“陆上丝路”欧亚陆桥大通道。着力推动辽宁港口群至俄罗斯及欧洲的“辽满欧”跨境铁路通道提质增效。稳步推进“辽蒙欧”铁路新通道建设,畅通锦州港、绥中港经沈山、大郑、通霍、珠珠线至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既有铁路通道,推进建设锦州港、盘锦港经巴新铁路至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铁路通道。积极参与建设蒙古毕其格图至霍特至乔巴山铁路。开辟盘锦、沈阳至新疆阿拉山口出境中亚国家的“辽新欧”跨境铁路通道。谋划丹东港经珲春口岸连通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辽珲俄”铁路新通道。构建中俄国际道路运输TIR(大连-新西伯利亚)大通道。协调丹东至朝鲜新义州至平壤公路新通道建设。加快构建“沈阳国际陆港”公铁海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沈阳国际陆港-营口港”物流集散中转枢纽。做好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辽宁段建设和中俄原油管线运营服务保障工作,提高跨境油气资源利用水平。

《总体方案》强调,要构建现代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加强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协调商业金融资源,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外贸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利用金融机构境外机制和信息优势,对接企业需求,争取长周期、跨周期、逆周期等信贷支持,创新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机制。与著名金融机构开展务实合作,为辽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融资、并购策划、咨询、资产管理等优质

服务。依法组建辽宁省国际产能合作基金。积极搭建政策创新、信息共享、风险咨询、融资融智为一体的走出去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引导辽宁企业借助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南南基金、澜湄基金、中非发展基金等开展项目合作。加强与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合作,稳妥推进境外机构和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吸引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支持企业使用人民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支持走出去企业探索以境外股权、矿权为抵押等方式获得融资。对辽宁企业与信保等金融机构开展专项咨询、境外政治风险统保、走出去项目融资等依法给予鼓励政策。

《总体方案》同时提出,要扩大境外金融合作及海外融资。加强与日本、韩国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动设立中日韩产业投资基金,强化对中日韩企业投资合作的金融服务保障。联合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金融机构,广泛吸纳国内外社会资本,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共同出资组建东北亚银行。推动与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金融机构合作,吸纳中东国家金融资本参与辽宁国际合作项目投资。大力引进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金融机构入驻辽宁开设分支机构。鼓励有条件的辽宁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支持企业按规定在境外发行债券,放宽资金回流和结汇限制,大力拓宽海外融资渠道。高水平建设辽宁金融产业集聚区,推动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培育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多层次、多样化、广覆盖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点评:

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与朝鲜、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京津冀相近,与内蒙相连,根据“一带一路”的走向来看,在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的中心城市为支撑,打造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来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通道,加强与俄蒙韩日朝的经济,开放向北的窗口,辽宁在其中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从海上来看,我国是以重要港口为结点,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在这个过程中,辽宁大连六个海港可以作为依托,在加强与俄远东地区的陆海联运合作当中,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体方案》的发布,将极大地推动辽宁“一带一路”综合实验区在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发展,银行可重点关注综合试验区内核电、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优势企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生产线条布局提供信贷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聚焦路桥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聚焦路桥建设 随着我国政府提出和推进“一带一路”的号召,我国的交通公路,桥梁建设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原有的单一的交通格局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但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均匀,许多地区的交通建设依旧落后,这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南北差异,东西差距的加大。本文就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提出一些关于路桥建设的看法。 标签:一带一路;路桥建设;战略规划 1、“一带一路”规划下交通发展新的格局 在我国一带一路的交通政策下,交通运输不断发展,路与桥的建设在中国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路桥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必要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对于加强各地的政治意识、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带一路”的大潮流下,交通运输部门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大公路桥梁建设,加快一体化建设力度,对交通沿线加强产业布局,通过集聚效应使产业群形成,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1]。 2、在一带一路规划中路桥建设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加大了公路桥梁的修建,我国的经济建设离不开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离不开路桥的基本建设,路桥的基本建设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出行的便利,提高区域之间的联系,交通上带来经济的刺激不仅要注意衡量经济利润,同时注意交通建设带来的社会性的评价,引导中国交通在未来的几十年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在近些年来,我国加快了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梁桥的建设加强了在一带一路上各个区域交通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城乡差距,使得南北、东西的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与邻国之间的經济,物资,资源的交流,加快我国偏远地区经矿场资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的开发[2],梁桥建设有助于推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开发农村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 3、连续箱梁桥在路桥建设中的技术研究 连续箱梁桥技术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熟。在连续箱梁施工前,需要进行支架施工,完成原地表的检测,支架的受力计算和安装,而后对支架进行预压,完成模板的安装,钢筋、波纹管、钢绞线安装,继而进行连续箱梁混凝土的施工。智能张拉、压浆,最后进行支架移除,完成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施工工艺。[3]现在国内已经采取了顶推法工艺建成曲线连续箱梁桥,大跨度连续组合箱梁桥的发展,开始了超大跨径单向预应力UHPC连续箱梁桥概念设,基于ANSYS的等截面连续箱梁桥腹板裂缝分析等。在未来的路上,连续箱梁桥逐步成熟并会得到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 思想起源 2013年9月7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人开创的以洛阳、长安为起点,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西汉时期,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中国丝绸,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 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他到达了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这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也是在东汉,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洛阳,将佛教传入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 唐代,洛阳人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9年到印度求取真经,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写下了《大唐西域记》。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课程标准】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的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建设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简要分析其地理背景及其分类。 2.结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简要分析其地理背景,拓展蓝色海洋空间,维护海洋权益,说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意义。 3.通过读图、填图和贴图,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域的划分,能够分辨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以及各海域的法律地位和相关国家在其中的权利和义务,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4.通过案例研究和相关实践活动,具体说明我国海洋权益包括的内容,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5.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意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案例,简要分析“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及其分类。 2.通过案例研究和相关实践活动,了解我国的海洋国情,并能够具体说明我国海洋权益包括的内容,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及案例了解我国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从网络新闻了解到的国家发展战略展开回答。

2017“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参考答案

2017“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参考答案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 共 3 大题,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一、单选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 1、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 A、重要手段 B、重要内容 C、重要方式 D、重要保障 2、边境地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依托。 A、标准 B、唯一 C、重要 D、不填 3、“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战略抓手,即()。 A、民心相通 B、政策互通 C、海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D、贸易畅通 4、()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外商投资管理办法,是一个国家禁止外资进入或限定外资比例的行业清单。 A、货物贸易开放 B、服务贸易开放 C、投资领域的自由准入 D、负面清单

5、要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需要深化( )。 A 、投融资体制改革 B 、投资结构 C 、有效投资比例 D 、融资机制 6、以下是基于新能源的新兴产业的是( )。 A 、生态农业 B 、生态旅游 C 、文化产业 D 、太阳能、风能 7、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此正确的对策应为( )。 A 、把握机遇,回避挑战 B 、面对挑战,我们应视而不见 C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D 、与发达国家步调一致,寻求发达国家的援助与指导 8、TPP 是( )的简称。 A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B 、《东盟自由贸易协议》 C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D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9、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 )。

论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及发展战略

论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及发展战略 二十一世纪刚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政治,军事风云变幻,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缓慢衰落和新兴国家的强势崛起又一次强力的冲击了已经激荡的世界格局,实力依旧雄厚的大国正在极力维持着现有的世界格局,新兴国家在极力摆脱这种旧有的格局体系,这样的大变革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但其中又深蕴着巨大的危机和阻力。 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强势崛起,虽然这样的崛起一直很低调并且掩人耳目,但是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进一步实施,原本老牌帝国的地位和实际利益遭到挑战因此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和部分诸如印度、越南等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渴望在大国角逐中谋求更多的国家利益和提高地区影响力,中国一直奉行的希望偏安一方的韬光养晦政策是时候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提出这个战略时,中国领导人就时时注意避免被置于镁光灯下,在国力还未达到世界一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与他国的利益摩擦,一心一意集中力量谋发展。但是在东面与日本因钓鱼岛问题存在擦枪走火的情况,在南面诸多南亚小国拉帮结舍,依附大国在搅浑南海问题,蚕食中国南海的利益,西南部野心勃勃的印度大象蠢蠢欲动,一直将中国视为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北部俄罗斯虽说是中国的传统盟友但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防中国,何况300年来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就是这只北极熊。朝鲜那只喂不饱的白眼狼不仅经常不听老大哥的话还引狼入室,朝核问题成为了美日在亚太部署军事力量限制中国的一个借口,中国西部随着一批政治强人的倒台,阿拉伯之春的多米诺骨牌逐渐向东蔓延。中国的周围国家安全形势已经达到了空前严峻的状态。 管中国领导人一直强调中国坚定不移的奉行和平崛起的政策,但是笔者认为在1500年地理大发现后没有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崛起,无一不是在夹缝中发展,后通过战争战胜原先的霸主终成世界一极。想要崛起的新兴国家与既得利益的国家必然存在利益、意识形态等冲突,一旦这样的矛盾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诉诸武力,纵观世界历史,美欧强国无一例外,因此当历史又一次轮回到中国头上时,这些国家必然会极力阻扰和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情况也类似,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结合的情况下,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利益需求和日益渴求的地区影响力必然会挤压到他国的国家利益,由此带来的国家利益摩擦不可能能够有意的去避免,只会愈演愈烈。随着美国的核心战略东移,一位美军高级将领说:“你们(中国)的好日子结束了,我们回来了。”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在经济、军事上步步为营,企图在中国周围形成包围圈,其毫不掩饰的险恶用心就是想极力阻遏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国想用嘴皮子劝服他国相信中国的和平政策,无异于痴人说梦。笔者认为在大政策及战略方针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加大国防建设,强化军事力量甚至准备好战争的准备,比如虽然中国与美日等国的经济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密,短期内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存在,但在将来尤其是美国的地位和利益进一步受到威胁时爆发局部冲突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因此笔者认为在美国还未完全从中东乱局中回过神来,日本还在极力摆脱限制其军力发展的体系,印度、南亚各国的实力与中国还有较大差距的时候,中国应该牢牢把握住这可能是最后的黄金十几年,狠抓发展,尤其是军事实力的发展。中国不能像北宋那样明明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却不注重军事的发展以致成为一个经常被异族侵扰的国家。一旦美国从中东乱局的阴影走出来,将其主要的军事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日本在其日益强大的右翼势力挟持下重新武装成军国主义,印度等南亚各国在飞速发展过程中缩短了与中国的差距,积累了进一步与中国叫板的资本,那么恐怕地区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了。中国应该效仿西汉,大汉王朝在建国初期积贫积弱的时候注重国内发展,实行修生养息的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等到开国将近100年的时候武帝依仗几十年积累的雄厚资本开始对匈奴进行军事回击。虽然中国目前看上去是四周受敌而且没有可靠的盟友,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但是这是一个新兴大国所必经的孤独历程。若中国领导人在外界压力和外国胁迫下减缓了军事力量的发展,被其他大国限制甚至被牵着鼻子走,幻想着仅以外交和经济手段去调和一系列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节点城市合肥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节点城市合肥经济发展规划研 究 摘要:近几年来合肥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且2015年国 家将合肥规划为一带一路战略下重要的节点城市,合肥经济发展迎来的新机遇。经过考察与研究,本文总结出合肥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以及现状,讨论了合肥市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合肥市;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经济发展 合肥自从被设立为安徽省的省会,经济一直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中部崛起”的战略的实施,合肥市在慢慢成长为中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领军城市。2015年3月 28日,外交部、国家发展委员会、共同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新疆、福建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合肥与武汉、南昌、长沙等10个城市被定位为“节点城市”,在安徽省内引起强烈反响。着眼于合肥市的优劣势,研究合肥如何履行好重要“节点城市”的使命,并如何利用好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具有极大的理论与经济意义。 一、合肥市经济发展的优势 1.地域优势

首先合肥位于安徽中部,是安徽省省会,市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2万元,坐拥800平方公里的璀璨明珠--巢湖。合肥名人辈出,历史上出现出现过比如宋朝著名的清廉的官员包拯,包拯孤立就是坐落在合肥。其次在合肥方圆500公里范围内,包括了中国东中部地区7省1市102万平方公里疆域、5亿多人口,占据中国50%的GDP和40%的消费市场。等到合肥到南京,合肥到武汉的高速铁路建设完成后,南京到合肥只需要45分钟左右,而从合肥到上海和武汉只需要大约两个小时。最后水上运输通道途中经过安徽巢湖连接至海上,正在处于启动阶段的江淮运河项目也在紧张建设中,这一系列的规划将会让合肥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重要水运枢纽。另外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还在紧张的规划建设之中,建成之后的新桥国际机场将会达到国际4E级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合肥极为有利的地域优势将为合肥市的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潜力。 2.政策支持 在交通建设规划方面,2014年9月,在国务院交通规划发展计划中,首次明确了合肥作为中部重要省会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2015年1月,合肥市城市交通规划经过了国务院的评审,并最终获得批准。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支出:合肥将成为联接东西、承南启北、覆盖长江、淮河流域的国家级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以合肥为中心,努力打造60分钟生活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一节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支持汶川等灾区发展。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节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债转股”资产处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着力保护好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推进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 第三节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 第四节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域等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

2020年(发展战略)新中国年的发展成就

(发展战略)新中国年的发展成就

新中国60年的发展成就 壹、回首见历史 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连年战争留下满目疮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失业现象严重,广大劳动人民于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1949年,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当时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维持于最低的生存水平上。面对这样的局面,党和国家采取了壹系列措施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安排就业,以安定人民生活。广大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这于发展生产稳定民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充满了热爱和感激,对自己当家做主充满了自豪和热情。“壹五”时期被称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第壹个“黄金时代”。可是,由于已知的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的经济建设中去,人民生活几起几落,于温饱线上徘徊20年之久。生活于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会忘记,人民生活虽有改善,由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供应匮乏,消费品供应不足,绝大多数商品均需要凭票证购买。正是于这个时期,整个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及人民生活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35倍 如今,以党的十壹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已30年,我省也同全国壹样,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和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主体分配向个人倾斜,使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到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9.45元,

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和1981年相比,增长了35倍,26年间平均增速14.1%。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断增加的,经历了“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 壹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非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仍占60%之上,是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达到8677.27元,比1981年增加了8313.56元,增长了23倍。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36.2%。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增长及比例变化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非工资性收入发展时期。1981年至1985年,由于经济体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减少,收入仍以工资为主,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壹直保持于90%—94%之间,变化甚微。随着其他收入渠道的拓展,家庭收入的多元化渐渐表现出来,非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非工资性收入全面增长时期。1986年至199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城镇职工从事个体运营、第二职业、停薪留职的人数逐渐增多,是非工资性收入增加和收入来源多样化的重要因素,这壹时期非工资性收入仍存于壹定的不稳定性。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由15.27%,上升到1998年的26.46%,增加了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到1998年为4223.88元,比1986年的764.76元增加了3459.12元,增长了4.5倍。家庭总收入增加带动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同步上升,由1986年的648.01元,116.75元,上升到1998年的3106.32元和1117.56元,分别增长了3.8倍和8.6倍。 非工资性收入高速增长时期。1999年至2008年,非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占家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公需课参考答案精修订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公需 课参考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单选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 1、( )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 A 、政策 B 、策略 C 、政策和策略 D 、战略 2、边境地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 )依托。 A 、标准 B 、唯一 C 、重要 D 、不填 3、比较鉴别下列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正确的是( )。 A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实现了经济融合 B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 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C 、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来控制世界经济的行为 D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不受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 4、美国两洋战略版是以( )为依托,为冷战战略服务的。 A 、经济力量 B 、政治力量 C 、军事力量 D 、制度力量 5、( )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外商投资管理办法,是一个国家禁止外资进入或限定外资比例的行业清单。 A 、货物贸易开放 B 、服务贸易开放 C 、投资领域的自由准入 D 、负面清单 6、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 A 、使中国和西欧直接交流 B 、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片 C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7、以下是基于新能源的新兴产业的是( )。 A 、生态农业 B 、生态旅游 C 、文化产业 D 、太阳能、风能 8、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此正确的对策应为( )。 A 、把握机遇,回避挑战 B 、面对挑战,我们应视而不见 C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D 、与发达国家步调一致,寻求发达国家的援助与指导 9、TPP 是( )的简称。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 简述了东部地区要素禀赋的现状,认为现今的要素禀赋已不适合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东部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创造的有利条件,同时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将现期中国产业转移与同时期日本和之后美国相比较,提出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最后提出政府应完善经济制度,扩大社会创新投入、完善创新保护机制及改进和完善教育制度以使得经济能够顺利转型升级,同时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标签:要素禀赋;一带一路;转型升级;制度约束;教育创新 1 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现状 近年来东部地区GDP增长率逐渐减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活力明显下降,其原因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一,东部地区的要素禀赋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东部地区本地新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2)东部地区生活水平的上升并没有改善由中西部地区前来务工的劳工的生活状况,反而由于生活费用的提高加重了前来务工的人员的生活负担,导致了东部地区外来劳动力数量的迅速下降;(3)东部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存量的大幅提高。由于东部地区要素禀赋的变化,导致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逐渐丧失了禀赋优势。其二,企业不注重创新。(1)我国开放初期制定的进口替代战略很多地方并没有获得实际的成功。国外企业垄断生产的关键技术,国内企业不注重自身的研发创新,对于高技术的中间核心部件直接进行进口,进口之后并没有对其内部技术吃透进,而是一直循环着“引进—生产—落后—再引进—生产—落后”的循环中。(2)我国制造业大都进行产品制造环节,位于“微笑曲线”价值的最低端,产品设计、品牌经营、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生产活动缺少,企业不具有自身开发设计的异质性产品,竞争力低下。随着生产制造成本上升,大量国际资本涌向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低端制造业面临巨大压力。其三,生产方式效率低下。之前制造业发展走的是“一低两高”的发展路线,产出低、投入高、污染高,随着资源的枯竭和污染的加重,发展动力逐渐丧失,企业的生存能力逐渐丧失,这也促使企业向“一高两低”的生产方式进行转型升级,然而转型所需要的大量资本、技术、管理和文化支撑却极度缺乏。其四,生产的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竞争力低下。 2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东部地区制造业带来的影响 2.1 产业效应 东部地区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会带来两部分的产业效应:(1)“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带来更为低廉的交通运输成本以及更为广阔的国外市场,这为劳动密集型制产业的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沿途共65个国家,为我国低端制造业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转移基地的同时为我国其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市场。(2)“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的发展策略 摘要: 文化反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演进。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的积累,认识的模式,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许多方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它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 关键词:文化,民族精神,战略,中国特色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的祖祖辈辈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文明的足迹,我们接受的是儒家文化的熏陶。自古中国重视文化的发展,每个时代的统治者都对文化很是重视,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被各个大国重视,并制定相关策略发张自己国家的软实力。 据我们所知,文化是人类后天的创造。文化反映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演进。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的积累,认识的模式,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风俗习惯、哲学美学等许多方面。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它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 今天,文化的相当部分还直接表现为生产力,出现了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往往体现在它的影响上。即文化的发达程度和先进程度所产生的魅力,包括对本国和本民族所产生的凝聚力与对它国它民族所产生的吸引力。文化越发达越先进,它作为软实力的影响就越大越广泛!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大,不独表现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强大上,还需要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强大。因而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发展文化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发展文化不仅需要战略的眼光,还需要审时度势地制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以求扬长避短,升优汰劣,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当今世界的总格局中实

由“一带一路”与亚投行浅析中国的战略规划

由“一带一路”与亚投行浅析中国的战略规划 摘要:“一带一路”被称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如今面临着的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问题迫在眉睫,这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解决的。国家目前只能从货币,财政政策上定向宏观调控来支持乏软的经济;其他则只能靠企业自己互相竞争,自己升级修复。国家干预不了微观的创面,只能从大方向上带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规划与建立亚投行,到底在做怎样的战略规划。 关键词:一带一路亚投行中国战略规划 09年四万亿投资带来的产能严重过剩;2014年来消费低迷,内需不足;庞大的外汇储备;世界压抑经济大环境。在这个背景下,“一带一路”仿效古代丝绸之路,对沿线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各国提供各自有利资源,达到取长补短,互惠互利的效果。而亚投行则可以作为融资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帮助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做出的是怎样的战略规划呢? 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 如何让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首先该货币本身得是贸易结算货币,这个从09年开始做了,目前效果还可以,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其次,得有充足的以该货币计价的金融工具——09年开始香港开始发点心债,到现在整体发行规模还行,但是对于中国那么大的经济体量来说是不足为道。因此近期开始推行沪港通,把存量金融市场开放给世界,并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其三其实是对外投资。不管最后的结算货币为何,中国企业在外资产占国内总财富的比例过低。而且中国的双顺差仍然存在,这其实不是一件好事——名义上你是赚到了美金,但事实上你是美国人扩军备、肆意消费的最后借款人。 那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在货币端的作用是什么呢?很明显中国会注资亚投行并做主要的话事人。其次一带一路还有其他项目,可以通过国企和私企搭建银团投资,这在现在的中国已经司空见惯了。综其实质,要加强中国资本输出,增加人民币对外信贷比例,以及中国在多边国际组织框架内的影响力。 维护国内生活水平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不断高展,基础建设的兴起也带动了一批企业的诞生,特别是基建、钢铁等工业。现在国内基建基本完善,这些企业很好的出路就是去国外发展,但是国外又没那么多钱怎么办?刚开始的时候有以物换物的交易,但是物品总没有现金实在,而直接垫资又可能有去无回。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则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如果想建设基础设施,就可以来贷款。众所周知,亚洲基建最好的企业还是中国(整体上),这样国内产能过剩的企业就成功走出去了。 为中国带来更多合作伙伴甚至盟友 金融危机后,特别是近几年,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就以与中国相关联的周边国家来看,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也已提出了很多战略设想,如美国提出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定(TPP)与希拉里2011年9月提出的绕开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跨欧亚发展带"、与"北方海上之路";蒙古国提出"草原丝绸之路"等等。另外,亚太地区的自贸区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都在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观看视频问答答案(2017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2017年公需课全员培训)观看视频问答答案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一) 1、丝绸之路总长度达()公里。 ?A、6000 ?B、7000 ?C、8000 ()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将削弱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使美计划破产。 A、俄罗斯学者 B、印度学者 C、美国学者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二) 3、“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提出的国际背景不包括()。 ?A、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B、大国博弈使我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环境日趋复杂 ?C、顺应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趋势与要求 “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战略提出的国内背景包括()。 ?A、实施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B、外交战略调整,周边外交战略地位凸显 ?C、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三) 5、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丝绸之路计划的()。 ?A、近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长期目标

6、合作共赢的理念()。 ?A、共商 ?B、共建 ?C、共享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挑战不包括()。 ?A、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放缓 ?B、大国博弈日趋激烈 ?C、地区安全形势异常简单 经济社会繁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 ?A、基本动因 ?B、客观要求 ?C、必要前提 ()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前提。 ?A、经济社会繁荣 ?B、和平稳定 ?C、开放包容 开放包容是“一带一路”繁荣发展的()。 ?A、基本动因 ?B、客观要求 ?C、必要前提 11、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将()分别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 ?A、新疆、福建 ?B、辽宁、广东 ?C、海南、天津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广西壮族自治区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广西壮族自治区 摘要:“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广西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广西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 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自治区 一、“一路一带”的基础概念 “一带一路”简称OBAO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任共同体。 (二)广西经济发展的优势 对外,毗邻东南亚使其能够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平台实

现与东盟国家的良好合作,。广西还构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这三大平台,并承办了一 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深化了与东盟的合作;对内,广 西处于东、中、西部交汇区,是连接华南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向东可以承接来自粤港澳的资金、技术,向西可以引借云贵川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二)广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4年,广西全区GDP仅为1.6万亿元,排 全国第18位,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4,全区还有接近1/5的人口尚未脱贫,扶贫任务艰巨。 2.教育及科研基础较薄弱,2014年,广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为 307.14万人,占总人口的6.53%,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1. 1、“一带一路”战略及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战略带来的机遇。现今国家推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对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作出全面部署,广西的定位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新高地,并且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这些都为广西带来新的机遇 2、。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其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其所依托的宏观环境,对于广西而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就是其

(发展战略)中国企业发展八大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企业发展 八大战略

为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发展信托基金于近期共同主办了第壹期中国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资委及中远集团等15户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剑桥大学为主的著名教授和近40位世界商界领袖围绕全球商业革命对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挑战、全球化和X公司治理、且购重组和产业发展新趋势、科技进步和企业研发、企业管理新趋势、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环境和平以及全球化和风险管理、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学员们在进行了50多次认真研讨后,初步形成了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几点战略思考。 树立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当前全球化已渗透到各个方面,不仅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更加全球化,而且制度、规则、环境和观念等也越来越全球化。和戴克、西门子、BP、英美资源、米其林、西班牙电信等国际知名的大X公司相比,我们的企业在战略规划、运营规模、X公司治理、开发创新、企业管理、社会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新形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国内俩个市场上主动参和国际竞争和合作,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都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当下世界非常关注“中国因素”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各个方面的作用,再加上印度、巴西、俄罗斯几个国家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格局和发展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平和发展虽然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但矛盾冲突会不断,欧美模式不断遇到挑战,国际社会将处在壹个十字路口,中国改革发展也处在壹个新的十字路口。 对于中国仍有壹个更为严峻的现实,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以廉价劳动力保持长久竞争优势,中国更不例外。以西班牙的发展为例,25年前它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达国家实行了产业转移,但随着加入欧盟和全球化日益深入,这种优势逐渐失去,迫使他们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中国发展进程中如果不解决这壹问题,今天繁荣明天就可能是衰落。 面对这种新形势,要缩小和发达国家及其跨国X公司的差距,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学会且善于用世界眼光观察现实,用全球意识思考问题,用战略思维谋划未来。 加快国内产业升级 当今全球化源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转型国家的改革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从上世纪80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公修试题及答案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 共 3 大题,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1 、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 )。 A 、重要手段 B 、重要内容 C 、重要方式 D 、重要保障 2 、要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需要深化( )。 A 、投融资体制改革 B 、投资结构 C 、有效投资比例 D 、融资机制 3、TPP 是( )的简称。 A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B 、《东盟自由贸易协议》 C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D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4、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 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 A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5、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A、使中国和西欧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片 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6、美国两洋战略1.0版是以()为依托,为冷战战略服务的。 A、经济力量 B、政治力量 C、军事力量 D、制度力量 7、“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战略抓手,即()。 A、民心相通 B、政策互通 C、海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D、贸易畅通 8、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此正确的对策应为()。 A、把握机遇,回避挑战 B、面对挑战,我们应视而不见 C、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D、与发达国家步调一致,寻求发达国家的援助与指导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的教学设计 作者: 学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 章节:第五章第三节 一、课程标准: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的专项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教学目标: 1.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2. 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我国从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3.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 4. 维护海洋主权。 二、教学重点: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2)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3)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消除贫困 2.发展绿色经济 3.提倡可持续消费 《导入新课》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图5.17)。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包括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城协调发展、拓展海洋蓝色空间等。 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的定义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一个区城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例如,有的区域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有的区域是提供工业品;有的区域是提供清洁水源、清新空气等生态产品。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主体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