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投资学(打印稿)

国际投资学(打印稿)

国际投资学(打印稿)
国际投资学(打印稿)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一.国际直接投资FDI: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权、控制权的投资方式。

国际间接投资FII: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区别:①有效控制——有效控制标准由国际投资主体所拥有外国公司股权比例确定。

②持久利益原则IMF对FDI的定义——为了在一个国外企业获得持久利益而进行的投资,在国外企业的管理中拥有实际的控制权。

③FDI的投资对象为实物资产FII的投资方向为金融领域

波动性比较:FDI

原因:1.FDI关注长期利益FII关注快速金融收益

2.从客体的流动性上看

3.FDI投资动机多样化FII只追求快速金融收益

二.2001年以来——调量整理阶段

1.投资规模

2000年——2006年(发达国家FDI流入量减少,发展中国家FDI流入平稳渐升)

中国香港

发展中国家吸引投资90%以上集中在东南亚、东亚、南亚,50%集中在中国,其它吸收FDI较多的国家还有印度、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

3.投资业绩

外向外国直接投资业绩指数——一国占全世界外向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比例与其占全世界GDP比例之比位居榜首者包括比利时和卢森堡、巴拿马和新加坡,此外荷兰、瑞典、瑞士和英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也名列前茅。

4.投资行业

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已转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和金融领域,两者2002年仍占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内流存量的47%和流量的35%。供电、供水、电信和企业活动(包括IT带动的商业服务)正在占据越来越显要的地位。例如,从1990—2002年,发电和电力配送方面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值增长了14倍;电信、仓储和运输增长了16倍;企业服务增长了9倍。

第一产业(初级产品在FDI中地位明显降低,矿业、石油业、采掘业占主导地位)

第二产业(投资流向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形式出现了低股权安排、非股权安排、跨国企业间的战略联盟等跨国公司内部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公司网络)

第三产业(在FDI中地位显著提高,增长快于其他部门金融业吸收FDI最多)

5.投资方式

国际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分化

进入21世纪来,部分资金开始撤离股票市场,国际债券总体增长幅度十分可观,从其构成看,政府债券市场的发展更为迅速。欧元启动后迅速走向一体化的欧洲政府债券市场开始引起国际资本的关注。

6.8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迅猛发展的原因:

科技进步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导致的国际投资大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大发展引起的FII大发展

国际政策环境自由化

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

7、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FDI中的作用在增强?(尤其是作为东道国):

经济因素(经济增长率市场规模投资利润劳动力素质)

政治因素(改革加快,鼓励私营部门发展,允许外国资本介入提高开放化的程度,服务业、金融市场自由化参加了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跨国公司战略因素(跨国公司一体化战略)

三.国际投资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一)就业和收入水平

对母国影响

对外投资相当于“工作出口”,减少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海外子公司和母国的业务往来,也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外投资产业重构,生产率增加,收入水平增加;另一方面,工作出口导致国内对劳动力需求下降,收入减少。

对东道国影响

就业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会带动1~2个相关就业,无论从就业数量还是质量上,对发展中东道国的影响最大。

原因:1.发展中国家吸引新建投资较多

2.发展中国家吸引劳动密集型投资较多

(二)进出口及国际收支水平

对东道国影响(以我国为例) 见教材24页表1-7

我国吸引生产出口型FDI较多,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额的70%。在短期内,引进外资除直接增加外汇外,还通过加工贸易出口获取外汇。但从长期看,外资企业会将投资利润汇回母国,也会通过转移定价避税,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对母国影响

短期内:对外投资,输出资金;对外投资代替对外出口减少创汇

长期内:海外子公司将利润汇回,对国际收支产生有利影响

(三)示范和竞争效应

跨国公司的优势: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组织、研发、规模经济。

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对东道国同类企业有示范作用,同时也加大了东道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压力,刺激其进行技术创新,服务改善等。

如果东道国企业的生产效率不足以与跨国企业形成竞争,则可能被逐出市场或被购并,市场形成垄断或寡头的格局。

(四)技术进步水平

技术外溢作用,推动东道国技术、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1.FDI多采用成熟的标准化技术,东道国可以通过模仿和应用成熟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成功经验直接获得技术外溢效应。

2.外商带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

3.在华的FDI创造了就业机会并培养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4.FDI通过增大外部竞争压力刺激国内企业参与竞争

5.社会责任趋势外商传递技术到其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跨国蜜蜂:传播社会责任,和谐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产业结构水平

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FDI对东道国和母国均有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对东道国而言(发展中东道国):直接带动资源进入制造业,通过技术外溢促进技术进步

对母国而言:转移衰退产业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问题——“产业空心化”(母国)——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是:1.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将大部分物质生产部门都转移到了欠发达的国家和城市。2. 物质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明显减少,进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出口,以致出现国内物质需求依赖外部进口的供求结构,造成贸易收支(主要是工业品贸易收支)恶化甚至转向逆差。

典型国家:美国

(六)资本形成效应

对东道国影响:两缺口理论

两缺口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H·B钱纳里等提出的,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率,就必须处理好投资与储蓄、进口与出口的关系。

AS=C+S+T+M AD=C+I+G+X 设T=G 则S+M=I+X 有S-I=X-M

如果储蓄小于投资,就会出现“储蓄缺口”;如果出口小于进口,就会出现“外汇缺口”。其解决办法是引进外资,以刺激出口,提高储蓄水平,达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目的。

FDI增加东道国资本存量且绿地投资效果大于跨国购并

FDI会带来后续性追加投资

FDI会带动母国相关企业追加辅助性投资

FDI会增加东道国投资机会,刺激更多来自世界各国或者本国投资

对母国影响: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巨额利润也可以加速母国资本积累,但如果跨国公司外向程度太高,对外发展脱离母国,则会对母国国内资本积累产生不利影响。

(七)产业安全效应

产业安全:

宏观含义——一国制度安排能保证产业结构合理,各产业能有活力地持续发展

中观含义——行业内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有一定规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西方主流优势理论

一、厂商垄断优势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斯蒂芬·海默S.Hymer在1960年《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开始》中提出。

1、理论的前提条件——市场的不完全性

传统假设多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

A. 什么叫市场完全?

市场具有效率、信息不产生费用、没有贸易障碍、公平竞争

B.市场不完全的表现:

政府政策的不完全性

关税、进口限额等

政府其他管制,如价格管制、利润管制等

自然的不完全性:产品与要素市场、规模经济

2、理论解析

(1)美国对外投资在于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

(2)市场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3)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运行是完全有效的,则对外投资就不可能发生;

(4) 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技术优势,先进管理,资金,信息,国际声望,销售,规模经济等);

(5)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具有人文,地域,制度等优势,但跨国公司仍具有净优势。

3、理论核心内容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垄断优势,通过FDI,其垄断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打败东道国同类企业成为寡头垄断厂商。

简而言之,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更可能是出于寡占竞争的需要。

4、评价

积极方面:

(1)垄断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代替完全竞争来解释国际资本流动;

(2)把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区别开来;

(3)可以很好的解释跨国公司的横向与纵向投资。

消极方面:

(1)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无法解释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

(2)没有涉及区位选择的问题。

理论发展:将垄断或者寡占优势的解释从物质资产优势转移到技术、管理等无形资产上。

“世界经济将变得越来越像美国经济,即大公司遍布整个大陆,渗透几乎每个角落”。

二.内部化理论

1、理论的思想渊源

1937年科斯《企业的性质》

企业在市场机制下交易、活动,会产生交易成本,而企业内部组织是一种低成本有效的生产联系方式。

交易成本——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

事前成本——签合约、搜寻信息、协商条件

事后成本——保证合同履行的监督成本

2、理论的发展

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中对企业内部化从交易成本方面做了进一步阐述: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成本,较高的利润;因此,传统的小公司会被多部门的大企业所取代。即:交易活动的内部化。该阐述对现代工商业的起源做出了解释。

3、内部化理论的假设

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经营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出于节约交易成本的考虑,企业会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

内部化跨越国界便产生了跨国公司

4、市场内部化的收益与成本比较

市场内部化的收益:

用内部行政命令取代市场交易,大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交易时滞。

对内部流转的中间产品制定转移价格,提高整个公司的整体利润。

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比如,绕过贸易壁垒进行投资、充分利用东道国优惠政策等。

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知识产品的市场机制失效。(针对垄断优势理论提出)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

资源成本——整体市场被分割,不能利用规模经济优势。

通信联络成本——子公司保护公司技术与财务秘密,与母公司联络成本增加。

国家风险成本——面临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战乱外汇转移国有化)

管理成本——跨国公司管理全球子公司,管理监督成本增加。

对两者进行比较:

当:市场内部化收益>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内部化成本时

跨国企业才会进行跨国市场内部化。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背景: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Raymond V ernon) (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提出。用产品周期的概念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2.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指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分为导入期(Introduction)增长期(Growth)成熟期(Mature)衰退期(Decline)

导入期:新产品刚进入市场,在创新企业所在国家及其它工业发达国家里产生逐渐增加的需求;创新企业占据技术垄断地位。

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资金

增长期:产品销售量上升,利润迅速增加,次发达国家开始仿制这种新产品,技术垄断被打破,但未完全扩散。

重要的生产要素:资金、技术

成熟期:技术开始定型,其它厂商可以较容易获得产品技术知识,原有创新国失去垄断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逐渐升温,并开始仿制。

重要的生产要素:资金

衰退期:新产品成为标准化产品,更多厂商进入产品市场,大批量生产,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占主要地位,厂商间展开激烈竞争,最初的创新企业的优势完全丧失。

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原材料

3.理论分析

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产品生命周期四阶段更迭的必然结果。

假设世界上存在着三类国家:

新产品的创新国(发达国家)

新产品的模仿国1 (次发达国家)

产品的模仿国2 (发展中国家)

产品的生产将依次在三类国家间转移。

转移过程:

导入期——产品主要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只有少量产品出口到次发达国家。创新企业具有技术垄断优势,生产未转移,国际直接投资未发生。

增长期——次发达国家开始仿制,并为了维持市场份额采取限制进口政策,创新国跨国企业绕过贸易壁垒向海外扩张。

发达国家向次发达国家FDI原因:①绕过贸易壁垒FDI②防止技术外溢(技术产品的市场机制失效)而内部化

成熟期——次发达国家越来越多仿制,发展中国家经历增长期内次发达国家的经历过程。发达创新国和次发达国家均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

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FDI原因同增长期

衰退期——技术垄断优势完全丧失,降低劳动成本成为第一要旨,产品生产完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评价

优点:从产品技术的角度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去投资和为什么能到国外去直接投资,也回答了到什么地方投资的问题。

局限性:①只能用于解释一般正常产品

②不能量化地描述事件之间的时间差,对实际决策帮助不大

③不能很好地解释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FDI

④该理论认为母国丧失垄断优势才对外投资,事实上,许多跨国在保有垄断优势的同时还对外

FDI,或凭借垄断优势对外投资

⑤产品生命周期不一定最终走向衰退,日本的汽车和电子工业不断创新,改造,避免了产品的标

准化和老化

5.该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产品的创新要不间断要迅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新产品,迅速利用其有限的时间段,出口创汇适时建立子公司,不能因为贸易壁垒而放弃对方市场

四.厂商增长理论

1.理论发展(经过两个阶段)

1956年彭罗斯《对外投资与厂商增长》

指出:任何一种企业都具有FDI的倾向,这是经营规模扩张的表现,这种扩张取决于厂商特有优势(管理优势、技术诀窍、知识产权等)。

1960年后,该理论得以完善,建立起厂商的行为模式。

2.理论内容

假设前提:公司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厂商经理可以在相当独立程度上做出决策,厂商规模与经理报酬之间的关系比与厂商利润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理论内容:厂商经理偏好扩大规模,而非增长利润,FDI是厂商经理追求增长最大化的自然结果。

3.理论分析

厂商经理的扩张战略是以降低股东红利来实现的。

4.比较经理控制下和股东控制下的FDI

①经理控制②股东控制遇到好机会才扩张(出现折线的原因)

A在任何时间下①销售量大于②

B①早作出海外扩张决策A点

C②有弯折为股东等待契机才进行海外扩张

五.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产生的背景

微观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基本都可以得出结论:只有拥有雄厚资本和高技术的大企业才能拥有独占市场的优势,才能有能力从事对外投资。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学界开始对垄断优势理论提出异议。从日本的情况分析,对外投资的主体大都是中小企业,所拥有的是易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优势。至70年代以来,日本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教授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又称作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不仅在日本,而且在欧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被认为是“小岛设想”,“小岛主张”,“小岛方案”,“小岛清模型”。

2.理论内容

国际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者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或者潜在优势的产业。这种投资可以使东道国因资本、技术的限制而未显现出来的比较优势表现出来,扩大两国间的比较优势差距,实现更多、获益更大的贸易。

3.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

国际投资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从比较成本上统一,都应以最大限度发挥本国比较优势为目的。

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的日本对外投资属于贸易创造型。

判断比较优势应从成本比率出发,而并非基于“绝对成本”。

转移边际产业时,应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开始,可以产生更大的比较优势。

4.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所分析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技术转移

所研究的对象是日本跨国公司,反映了日本在国际生产领域寻求最佳发展途径的愿望,该理论比较符合60—70年代日本对外投资实践,是贸易促进型的投资。

该理论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也无法解释80年代之后日本对外的直接投资实践(此时日本的对外投资是贸易替代型而非投资与贸易互补型)

该理论无法解释美国跨国公司对外贸易替代性的投资,即美国对外投资的大多为具有垄断优势的制造业部门,投资利益为高额垄断利润而非贸易利益

六.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该理论的代表人物—J·H·Dunning是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著名学者。他在1977年《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理论内容

邓宁折衷理论(OIL理论)从厂商资产所有权(O)内部化(I)国家区位(L)

三个方面综合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形成的原因

理论认为——只有当厂商资产所有权优势、内部化条件、东道国区位优势均满足时,投资厂商才愿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O——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特殊垄断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

技术优势企业规模经济优势组织管理优势金融与货币优势原材料垄断优势

I——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跨国公司能够且愿意建立公司内部市场来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优势。

内部化的条件:

企业通过其它方式发挥其垄断优势,会有较高成本和风险。

其它方式:出口、技术转让、出售特许经营权

成本、风险:签订、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技术转让价格的不确定性

需要控制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L——东道国区位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

要素成本因素(特别是难以流动的生产要素)

市场特征(市场规模、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阶段、消费水平、竞争程度)

贸易壁垒因素(是跨国公司选择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依据)

政府政策因素(关税、市场准入、行业开放、税收、外汇管理)

一般的投资环境因素(经济体制、政局稳定性、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状况、经济增长率)

3.对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

优点:“集大成者”,吸收了过去20多年中出现的新理论,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利用OIL模式对跨国公司国际经营的三种方式作出了进一步解释

缺陷:强调O、I、L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的关系。但是如果企业垄断优势太强,东道国区位优势弱,或者中小企业在区位优势强的国家的投资均不能解释。

三者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折衷,其中,内部化起到核心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资本相对过度累积论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资本短缺,为什么会有对外投资的现象呢?

发展中国家有“二元经济”状况

二元差异体现在: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经济组织形式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

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有限,发达国家跨国企业规模经济的优势因市场容量限制无法发挥,发展中母国却因为有小规模的技术优势(比如劳动密集型)可以对这类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

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海外生产上具有优势,可以服务与海外同一团体。

控制产品营销成本,获得有竞争性的价格优势。

该理论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证了发展中东道国企业,中小企业对外进行FDI的可能性。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表现为:规模小,劳动密集型,标准化等特点。但如果对其引进的发达国家技术加以改造,使其适合发展中国家市场,往往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该理论强调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改造和创新,而并非被动地接受“降级技术”。

解释了发展中国家资本投向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现象。

证券组合理论

一.证券组合的含义

投资者对各种证券资产选择而形成的投资组合。

二.证券组合的方式

投资工具组合

需要考虑:投资者资金规模、偏好、管理能力

不同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相互间的关系

投资期限组合

需要考虑:投资者预期的现金支付的需求,时间、数量

不同资产的约定期限及流动性

投资区域组合

需要考虑:各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性

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

汇率

三、证券组合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

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使用资金的机会成本投资可得到的税收优惠

证券期限长短货币的升值与贬值

四.证券组合理论

1.理论观点

①选择资产时不应仅凭预期收益,还应考虑风险

②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应选择一组不同数量的不同证券来降低风险

③选择有效证券组合的依据:既定收益水平下风险最低;既定风险水平下,收益最高

④证券组合的两个关键参数:

总的预期收益率——各种证券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

证券组合的风险——方差或者标准差表示

2.马柯威茨的均值方差模型

(1)基本假设

假设一:投资者以期望收益率(亦称收益率均值)来衡量未来实际收益率的总体水平,以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收益率的不确定(风险),因而投资者在决策中只关心投资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证券之间的相关性是指证券组合中不同证券之间运动方向的变动关系。用计量的方法来衡量证券间的相关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指标:协方差、相关系数)

假设二:投资者是不知足的和厌恶风险的,即投资者总是期望收益率越高越好,而方差越小越好。

证券投资风险

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sk)(市场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

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市场上所有证券价格的下跌。系统风险的诱因发生在企业外部,上市公司本身无法控制它,其带来的影响面一般都比较大。

由共同因素引起——经济方面:利率、现行汇率、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能源危机、经济周期循环等。政治方面的如政权更迭、战争冲突等。社会方面的如体制变革、所有制改造等。

它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加以消除。

非系统风险(非市场风险或可分散风险)

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动无关的风险,是指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单个股票价格下跌,从而给股票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由特殊因素引起的,如企业的管理问题、上市公司的劳资问题等。是某一企业或行业特有的那部分风险。如房地产业股票,遇到房地产业不景气时就会出现下跌。

它可通过分散投资(投资多样化)来加以消除。

(2)模型的内容:

投资者的共同偏好

投资者个人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利用无差异曲线确定最佳证券组合

证券组合的可行域及其有效域

可行集——在投资者资金许可范围内所有的可能的证券组合方式的集合。

有效集(或称有效边界)——是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一组证券组合: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率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小风险。

有效集定理:一个投资者能够从各种风险水平下或者各种预期收益率下的各种证券组合中选择到他所期望的最佳证券组合。

最佳证劵组合(在有效边界上的哪一点投资?)

●引入无差异曲线(投资者的偏好)

●具有正斜率(当风险增加时,为了维持相同偏好水平,要求收益更高。)

●靠近原点,效用越大(相同收益下,靠近原点,风险更小。)

投资者最好证券组合——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切点。

第三章国际投资环境

一.国际投资环境分类

▲根据影响国际投资外部条件形成和FDI波及范围角度分类:

国际环境(所处经济区域、国际政治地位、与其他国家关系)

国内环境(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政治、法律、文化、技术)

▲按投资环境包含因素的多寡分

狭义的投资环境——经济环境

广义的投资环境——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对投资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

▲从各种影响因素的稳定性角度划分,可以把国际投资环境分为三类: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通常认为,人为自然因素对国际投资的影响最为关键。

▲根据投资环境表现形态分类:

硬环境——与投资直接相关的物质条件。

软环境——非物质形态、社会人文条件。

软环境:

社会服务(通信业务、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条件、文娱设施、信息咨询业发展水平……)

市场条件(产品国际国内、外汇调剂、房地产、资金融通、技术、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职工受教育水平、人员培训条件)

行政管理等(领导威信、办事效率、管理体制)

二.自然环境因素

1.含义:自然或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与投资有关的自然、人口及地理等条件。它由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与人口等子因素组成。

2.特点:不可控制性相对稳定性行业差异性

3、主要分类

气候(影响生产、仓储存货成本)

自然资源(对资源导向型的FDI作用大)

地理条件(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交通、运输、通讯等)

人口状况(总人口、人口密度、年龄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

三.经济环境因素

1.经济发展阶段

纵向划分:

传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收入水平低、自然经济占主体)

起飞前夕(基础设施建立,工业农业开始发展)

起飞阶段(经济稳定发展,拥有发达的产业部门,新兴部门不断涌现)

趋向成熟(现代化高科技运用于各种经济活动,收入增长快)

高度消费时期(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社会设施、福利完善,整个经济呈现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状态)

五个阶段中,起飞阶段最重要——在起飞阶段,国家克服了以往对经济发展的种种障碍与阻力,创造了经济进步得以维持的力量。

迈进起飞阶段的条件:投资率或资本形成率超过10% 某些制造部门有快速发展

有良好的政治、社会结构配合经济发展

横向划分

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高度工业化国家

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

收入水平决定了购买力,对投资规模、经营收益有很大影响。

衡量指标:

GDP(衡量一国经济实力与购买力,工业品的投资与其紧密联系)

人均GDP/GNP(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商品需求的构成)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税—非税性负担(可用于消费或者储蓄的部分))

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维持个人和家庭生存不可缺费用)

家庭收入(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产品生产投资)还需要区分“货币收入”与“实际收入”

3.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经济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的方式、工具完备、效率高,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机会,降低运输成本

▲通讯设备

邮政、电话、无线电、电视、互联网

经济发达国家通讯网络覆盖面大,普及程度大

影响到:企业掌握信息的程度和速度;企业商务交易的便利程度

▲商业基础设施

仓库冷冻;批发商、零售商网点设置;广告机构;金融保险机构;管理咨询机构

4.经济政策

外资政策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保护毛衣)

工业化政策(幼稚产业保护——汽车工业)

地区开发政策

外汇管理政策(严格管制部分管制无管制)

5.贸易及国际收支状况

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

决定了该国的经济外向度和开放度,FDI总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而发展的

考察一国的贸易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进出口额、进出口产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对外贸易依存度

国际收支水平

经常项目——该国在对外贸易等方面所处的地位

资本项目——反映一国FDI和FPEI的状况及国际储备资产情况

通过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外商可以预测东道国贸易政策、汇率、利率的调整趋势。

思考题: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该国的贸易政策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汇率和利率的走势呢?(限制性贸易政策调低汇率货币贬值提高利率以刺激资本流入)

6.经济制度及市场体系

商品价格是否能反映价值;政府是否过度干预、操纵经济;国有经济是否行政化、效率低下;生产要素的流通是否畅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促进我国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7.市场竞争状况

从竞争者角度

东道国同类企业本国同类企业外国同类企业

从产品角度

革新性产品竞争:竞争产品在技术上有了革新

竞争性产品竞争:同档次,但各有特征差异的竞争

次进产品竞争:质量更好,包装更有特点的产品的竞争

四.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

使用最多的是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

不能单独使用的是冷热比较法

不能作为最后下结论的依据的是抽样评价法

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分类

(一)横向型、垂直型、混合型

横向型(水平型)

母公司将国内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生产经营扩展到国外子公司进行。

垂直型(纵向型)

企业到国外建立与国内产品生产相关联的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实行专业化协作。

混合型

某一企业到国外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完全不同,生产不同产品的子公司。

(二)绿地投资、跨国购并

§绿地投资

◆含义: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法律设置的部分或者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也称作新建投资。

◆两种形式:国际独资企业、国际合资企业

1、绿地投资—条件

拥有最先进技术和其他垄断性资源。(采取绿地投资策略可以使跨国公司最大限度地保持垄断优势,充分占领目标市场);

东道国经济欠发达,工业化程度较低。(创建新企业意味着生产力的增加和就业人员的增多,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而并购东道国现有企业只是实现资产产权的转移,并不增加东道国的资产总量。因而,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会采取各种有利的政策措施,吸引跨国公司在本国创建新企业,这些有利的政策有助于跨国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2、绿地投资-优点

有利于选择符合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生产规模和投资区位。(海尔集团选择在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的汉姆顿建立生产基地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势。汉姆顿生产基地是海尔独资企业,电冰箱厂设计能力为年产20万台,以后逐渐扩大到年产40万至50万台。)

投资者在较大程度上把握风险。(绿地投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主动性强。例如在利润分配上、营销策略上等母公司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内部调整。)

创建新的企业不易受东道国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新建企业可以为当地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并且增加税收,受到东道国政府的欢迎。海尔在南卡罗莱纳州的总投资额达到1.26亿美元,创建了1250个工作岗位。)

3、绿地投资—缺点

投资金额大(租土地、修建厂房、引进机器设备、招募工人……)

建设周期长(考察—申办—报批—基建—设备安装—工人培训)

投资风险高(不易克服东道国社会人文环境差异市场需求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投产时已滞销的风险)

§跨国购并(Mergers & Acquisition)

◆含义:一国跨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直至整个资产收买下来。

兼并(Merge):指公司的吸收合并,即一公司将其他一个或数个公司并入本公司,使其失去法人资格的行为。收购(Acquisition):意为获取,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权,从而实现对该公司企业的实际控制的行为。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经济意义是一致的,即都使市场份额和市场竟争结构发生了变化,企业产权的经营管理权最终都控制在一个法人手中。

◆动机原始动机:1.追求利润2.购并提高经济规模、增加产量、增加利润

3.竞争压力驱使

4.海外扩张以保持竞争力

多元化动机:多角化经营地区多元化保证原材料供应获取特定无形资产

◆类型

(1)按双方所处的行业关系

横向购并

含义: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似产品企业之间的购并

目的: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竞争力,垄断寡占实力

特点:风险较小,容易整合

容易限制竞争,形成垄断,许多国家密切关注并限制

纵向购并(领域加强型购并)

含义:两个以上国家,处于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但不同阶段的企

业之间的购并

目的:低价扩大原材料供应、扩大产品的销路、专业化分工协作

特点:购并对象一般是原材料的供应者或产成品的购买者,对彼此生产状况熟悉,较易融合

混合购并

含义:两个以上国家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购并

目的:实现全球发展战略,多角化经营,减少单一经营的

风险,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特点:购并的目的隐蔽,不易被发现

(2)按购并双方是否在互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

善意收购(直接收购)

购并公司向目标公司提出拥有其所有权的要求,双方共同磋商,共同商定条件,根据协议完成所有权的转移。

恶意收购(间接收购)

在证券市场上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和流通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从而掌握目标公司控制权。成功概率较小,受到法律制约

熊抱

介于善意收购和恶意收购之间,收购方先向目标公司提出收购协议,如果目标公司接受,并购方以优惠条件收购;否则,收购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大举购入目标方股票,以敌意条件完成收购。

(3)按照购并所采取的方法分类:

现金收购

不涉及到发行新股票的公司并购,购买方支付了议定的现金后即取得目标公司的所有权

股票收购

并购公司重新发行本公司股票,以新的股票替换目标公司原有股票

杠杆收购

收购公司向银行贷款,或向市场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进行收购

1、跨国购并—优点

迅速进入他国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

一国企业进入他国市场,第一种是直接出口。由于跨国运输的高昂运费和他国关税壁垒的阻碍,使得企业产品的价格变得非常高,从而在他国市场丧失了价格竞争力;第二种绿地投资,但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并购可以使一国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他国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

有效利用目标企业的各种现有资源

目标企业在东道国一般都有比较成熟和丰富的资源,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内容:

(1)成熟完善的销售网络;

(2)既有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

(3)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体系;

(4)成型的管理制度和既有的人力资源;

(5)成熟的客户关系网。

这些资源的存在可以使并购方绕开初入他国市场的困难,迅速投入生产,完善和开拓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压力。这些都是其他跨国投资方式难以获得的。

充分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

一国企业向他国投资常常需要融资。与“绿地投资”相比,并购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融资。并购完成后,并购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资金:

(1)用目标企业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

(2)用目标企业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直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3)并购方通过与被并购方互相交换股票的方式控制目标企业,从而避免现金支付的压力。

可以廉价购买资产或股权

跨国并购常常能够用比较低的价格获得他国企业的资产或股权。有三种情况:

1、目标企业低估了自己某项资产的价值,而并购方对该项资产却有真实地认识。这样,并购方就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他国企业的资产;

2、并购方利用对方的困境,低价收购亏损或不景气的企业;

3、利用目标企业股票暴跌的时候收购其股票。

便于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多角化经营

多角化经营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通过企业内部成长而达到的多角化经营需要较长时间,通过收购方式进入新领域迅速且风险低。

其他优势

跨国并购还可以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壁垒,大幅度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充分利用经验曲线效应,获得科学技术上的竞争优势等等。

经验曲线(The experience curve):当生产的累积数量增加后,相对应的平均成本下降。形成经验曲线的原因有:

学习效果:由于重复工作所带来的学习效果。

科技进步:从事一项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进行生产制程改善。

产品改善:生产产品一段时间后可以清楚了解顾客偏好,经过设计改善,可以在不影响功能下,使零件减少。

2、跨国并购—缺点:

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困难

所处行业环境、竞争状况、公司资产负债、市场份额、前景、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用途、价格、替代品、客户分布、需求量、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传统关系、契约上的束缚

同原有职工、客户、供货商的契约合同安置和解约上的困难

与自己的期望不符

比绿地投资易失败

购并后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整合困难

第五章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

一.国际化经营程度的衡量——跨国经营指数——TNI

TNI=(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总销售+国外雇员/总雇员)÷3

二.企业规模极限

企业越大越有效率吗?企业通过组织扩展节约交易成本获得内部化收益的同时,也需要支付组织成本。(一)组织成本

1.激励弱化或者扭曲

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有较强动机去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服务;而企业内部协调相对无效率:雇员的工作效率评价不是由市场做出而是由上级做出;下级部门间有“免费搭便车”现象;失去竞争压力,雇员不会像企业所有者一样长期追求最大效率。

2.信息损失或失真

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递时会导致客观的损失或者主观的扭曲失真

3.官僚失灵

泛指大企业运转中因科层组织而导致的各种低效现象

影响力成本

各部门追求小目标

企业规模的临界点:组织成本=市场交易成本

(二)企业最大有效规模可变(降低组织成本)

1、技术因素(2)

2、企业家素质(1、3)

三.非股权安排

?许可证模式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外某企业转让其工业产权,以此获得使用费或其它补偿的方式。

核心: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移

?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方授予被特许方在特定地域、特定时间内使用特许方的商标、专利、包装、技术、配方,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的经营模式。

与许可证经营的区别:

特许方还要给予被特许方生产系统、经营方法、管理服务、营销战略方面的服务,并强调对整个经营过程的控制,作为交换,收取特许使用费和其它费用。

具体形式:服务业特许(麦当劳)、制造业特许(可口可乐)、零售业特许(7-11便利店)

?合同制造模式

企业向国外企业提供零部件、技术标准,国外企业按合同要求生产出成品。母国企业自己负责销售。

?管理合同模式

管理资源较丰富的企业,以合同形式承担国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管理任务,以提取管理费或一部分利润,或以低价购买该公司的股票作为报酬来参与经营的方式。

四.绿地投资与跨国购并两种方式的选择

内在因素(从企业本身考虑)

▲成熟大型的跨国企业

拥有最新的技术资源、高价值的商标,为了防止技术垄断优势的丧失,一般选择内部化的绿地投资方式

▲新兴成长中的跨国企业

一般选择跨国购并的方式,原因有三:获得目标企业经验积累;满足迅速发展的需要,克服人力资源短缺;抗风险能力较弱,选择风险较小的进入方式

▲采取混合多元化战略的跨国企业

一般采取跨国购并的方式,原因有二:迅速进入目标市场,占领市场;降低进入新行业的风险

外在因素

▲东道国欢迎绿地投资,而对购并行为管制较严格

问题:请简单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绿地投资能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

▲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

问题:东道国为工业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则投资方倾向于采取何种方式进入其市场?若东道国为发展中国家呢?

发达国家——跨国购并发展中国家——绿地投资

▲目标市场、母国增长率

目标市场增长快,购并的方式便于快速抢占市场;母国市场增长快,则购并的方式比较节省资源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大部分是以新建独资的方式

原因:

?政策优惠

?工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体系、技术水平不符合跨国公司的需要

?国内私企不够发达,企业规模、体制等难以成为目标公司

?绿地投资政府受控制较少,而政府对合资的法律规定较多

?新建投资更容易保守企业秘密

?对中国的投资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更适合独资

?跨国企业熟悉中国法律法规、投资环境,东道国企业作为投资桥梁的作用在下降

五.风险投资

(一)含义

广义: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

狭义: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投资

定义: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向刚刚成立或快速成长的未上市新兴公司(高科技公司),在承担很大风险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增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二)基本特征

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为什么是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联系紧密?

高新技术企业失败率高,据美国经验,成功率在20%到30%,且科技发展速度快,公司为了取得领先,必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个领域,初期无法分身进行多角化经营,正是风险厌恶者忌讳的“将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但一旦成功,有极高的投资收益率。

企业创始人与提供资本的风险投资家的矛盾非常普遍,在公司成长起来以后,风险投资家倾向于将投资套现,让公司上市或者将其卖掉,创始人则对自己开创的事业非常依恋,不愿出售手中股权。

2、投资期限至少为3~5年,平均为5~7年;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持有风险企业约30%的股份

为什么必须进行中长期投资?

新产品形成后,为了培育新产品市场,让消费者接触、了解、认可其产品,需要资金进行宣传促销。新产品技术领先只是暂时的情况,很快会被模仿,一般最初几年账面赤字,短期融资起不到高回报的效果。 风险投资家所采取的资本运作方式一般分三种:直接投资提供贷款或者贷款担保两种方式共同使用风险投资家一般都带有增值服务

风险投资家需要具备两类素质:筛选出有成功希望的新兴公司的能力

对公司的经营进行辅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程序化的基础上

初审

风险投资家之间交流

面谈

责任审查(审查企业技术、市场潜力、市场规模、管理部门评估)

条款清单(包括项目涉及的内容,投资的形式等)

签合同(合同包括退出程序,退出决策即利润分配决策,何时退出、以何种方式推出使风险投资收益最大化。三种退出方式:IPO;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破产清算)

投资生效后的监管(投资生效后,风险投资家便有了企业的股份,在董事会占有席位,会为改造经营机制以获取更多利润提出建议;审查财务分析报告)

4、风险投资人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

5、风险投资人一般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资,实现增值

(三)较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最早引入中国的VC,也是迄今国内投资案例最多的VC,成功投资过腾讯,搜狐等公司)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日本孙正义资本,投资过阿里巴巴,盛大等公司)

凯雷投资集团(美国著名PE,投资太平洋保险集团,徐工集团)

高盛亚洲(著名券商,引领世界IPO潮流,投资双汇集团等)

摩根士丹利(世界著名财团,投资蒙牛等)

第六章跨国金融机构

一.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主要形式

?代表处:层次最低的分支机构,不直接经营银行业务

目的:代表母行与东道国联系,为母行招来业务,收集当地经济、政治情况

适用性:跨国银行进入某个完全陌生的市场,或自身的资金力量有限

特点:工作人员少,成本较小,手续简便,受管制松

?经理处:跨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可以兑付支票、发放贷款,但不能吸收居民存款并办理信托业务

比较代理行和经理处:代理行——与母行是平行委托关系

经理处——与母行是隶属关系

?分行:依据东道国法律设立的跨国银行的分支机构,是母行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可以提供全面的银行业务,与当地商业银行展开全面竞争

?附属行与联属行:由跨国银行与东道国有关机构共同出资设立或对当地银行兼并、收购而成立的,跨国银行因持股关系而承担有限责任,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可以经营的业务种类比分行多。

区别:附属行——大部分股权归跨国银行所有

联属行——大部分股权归东道国所有

?爱治法公司(Edge Act Corporation):美国跨国银行根据1919年修订的联邦储备法允许设立的最为重要的、经营国际银行业务的海外分支机构形式,是银行持股的附属企业,不属于跨国银行的分行。业务范围包括:国际投资、对外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国际业务结算

?财团银行

二.跨国银行跨国信用扩展业务

1、直接贷款

欧洲货币贷款(分支机构所在东道国以外的贷款发放)

贷款对象:跨国公司、外国政府

特点:贷款金额巨大、中长期贷款、商业贷款、由银行家银行进行贷款

2、银行同业放款

为批发业务,借方解决了资金暂时短缺的问题,贷方有效处理了闲置资金

特点:交易频繁、短期贷款、金额巨大、毛利微薄

3、东道国市场当地放款

当东道国利率大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时,跨国公司从国际金融市场取得低成本资金,然后在东道国市场以较高利率放款,涉及到外汇的即期交易,有汇率风险。具有套利的性质,为批发业务

4、国际贸易融资

短期国际贸易融资:为进出口商提供短期融资服务

长期国际贸易融资:出口信贷(是官方支持的中长期信贷,政策性贷款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对出口所需的贷款提供利息补贴,提供信贷担保)

5、项目融资

东道国大型的资本密集型项目的建设,通过世界银行、政府贷款等获得融资

跨国银行的作用:政府通过跨国银行进行贷款,政府支付利息补贴、提供担保

特点:金额巨大,中长期贷款

6、国际证券投资

80年代以来,跨国银行以债券形式持有资产的比重明显增多

三.投资银行的业务

传统核心业务: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经纪

1、证券承销:借助自己的渠道销售证券

承销的职权范围广: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

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

外国政府和公司在本国发行的证券

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

通常承销方式有两种:代销和包销

代销:证券发行人委托投行向投资者销售证券,投行不承担风险,代销佣金低

包销:发行人与投行签订合同,投行买下证券,承担全部销售风险,发行人无风险且筹集资金迅速,佣金高。

2、证券经纪交易

投行受客户委托买卖有价证券,获取佣金,作为中介,为双方牵线搭桥,并为双方提供信息和建议,使以合理价格成交,并帮助双方资金和证券顺利清算交割

3、兼并与收购

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的并购活动

寻找兼并收购对象

向双方提供有关买卖价格,或非价格条款的咨询

帮助收购公司制定收购计划,安排资金融通

帮目标公司制定反收购计划

如:通过重新评估资产、公布技术秘密等提高公司股价,提高收购价格,引入竞争性出价或通过法律手段起诉收购方的收购手续不齐全、违反反垄断法等

4、项目融资

并不像商业银行一样直接提供贷款,而是:

对项目进行评估,可行性研究

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拍卖等形式提供融资服务

5、公司理财

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顾问提供咨询、策划或操作,如,当公司经营遇到困难时,帮企业出谋划策;出售转让子公司,制定发展战略等

6、基金管理

基金是重要的投资工具,由基金发起人组织,吸收大量投资者的零散资金,聘请有专门知识和投资经验的专家进行投资并取得收益。投资银行可以作为基金的发起人,并管理基金

7、财务顾问和投资咨询

财务顾问——针对投行所承担的上市公司的一些证券市场业务的策划和咨询

比如,上市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出售资产,兼并收购时提供专业性财务建议

投资咨询——针对投资者而言,是连结一级二级证券市场,是投资者和证券发行者沟通的桥梁

8、资产证券化

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

发行人将各种流动性差的金融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应收款等)分类整理为一批资产组合,出售给投行,投行以买下的金融资产做担保,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收回购买资金

9、金融创新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

投行作为经纪商代理客户买卖金融工具并收取佣金

投行本身利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控制(与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合,竞争激烈)

10、风险投资

对有技术但缺乏资金的新兴公司在创业期提供融资,投行通过三种方式给其资金支持:

采取私募方式为其筹集资本(不公开上市)

对潜力巨大的新兴公司进行直接投资,成为其股东

设立“风险基金”或者“创业基金”

四.共同基金与对冲基金

(一)共同基金

1、定义(Mutual Fund):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公开发行基金证券(如“受益凭证”、“基金单位”、“基金股份”等)将众多的、零散的社会闲置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由专业人员进行投资操作,并按出资比例分担损益的投资机构。

2、共同基金的特点:汇集小额投资人的资金专业投资机构操作

可分散投资风险投资标的多元组合

3、共同基金的风险

市场风险

投资基金净值或价格因投资标的市场价格波动而起伏

财务风险

风险因投资标的的不同而不同,投资股票基金,必须考量公司是否会因经营不善而股价下跌;投资债券基金,必须对债信进行评估

利率风险

利率的变化对债券或货币市场投资带来亏损的风险

购买力风险

共同基金获益程度与通胀的对比

汇率风险

投资海外基金,东道国货币的汇率波动带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二)对冲基金

1、含义:对冲基金(Hedge Fund),又称套头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险基金,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20世纪5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就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2、特点:

?私募性质

股东人数较少,为有限合伙人制。一般不超过100名,且均为高收入者。最低入股要求为35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

?受管制较少

公开信息披露较少,操作灵活性很强,约束主要来自于自身的风险管理

?高杠杆运作

市场影响力大,短期聚集大量资金操纵市场,与国家官方对抗,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具有高破坏性?收益分配机制更具激励性

除管理费用外,还有投资收益提成

第七章国际间接投资

一.国际股票分类

1.直接海外上市的股票

在外国发行的直接以当地货币为面值并在当地上市交易的股票。如我国在香港发行上市交易的H股,在新加坡发行的S股,在纽约发行上市的N股。

2.存托凭证(Depository Receipts,简称DR)

又称存券收据或存股证,是指在一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存托凭证一般代表公司股票,但有时也代表债券。

3.欧洲股权:指在股票面值货币所在国以外的国家发行上市交易的股票。

二.经济分析

?先于证券价格变化的超前性指标:利率水平、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等;

?与证券价格变化基本趋于同步的吻合性指标:GDP、社会商品销售额等;

?滞后于证券价格变化的滞后性指标:失业率、库存量等

?主要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

1.GDP

持续、稳定、高速的GNP/GDP增长

高通胀下的GNP增长

宏观调控下的GNP减速增长

经济政策刺激下的经济复苏

2.经济周期

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密切的股票:如建材行业、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基础原材料行业

与经济周期关系不太密切,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大的行业,如日常生活用品行业、公共事业

增长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如高科技、新兴产业

3.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胀

对证券市场价格影响较小,若经济形势好,则证券市场价格上升

严重的通胀

一方面,严重通胀使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人们实际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抑制通胀,均会使证券市场价格下降

通胀下有的企业股价上涨

通胀表现为物价上涨,由于存在价格粘性,物价上涨幅度不一致,商品相对价格发生改变,价格指导的产

量、资源配置发生扭曲,有的企业从中获益

通胀对债券价格的影响

通胀会使债券原先的收益率下降,投资风险增加,对债券的需求下降,债券价格下降。通胀严重的话,投资者保值的方式会转向购买实物资产而非金融资产

4.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内需使企业利润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对证券投资需求增加,证券价格上扬

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企业筹资成本下降,利润升高;利率下降使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对证券投资需求增加,证券价格上扬

产业政策

对主导产业优点重点发展、对幼稚产业给予保护、对衰退产业调整转移政策

第八章国际投资方式的新发展

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组织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性目的而达成的一种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关系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经营的一种方式,政府和私人部门达成协议,政府特许私人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建设并经营管理某一基础设施,特许期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部门经营管理。

第九章国际投资风险管理

国际投资汇率风险及防范

一、汇率风险

1、含义: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未能预期到的汇率的变动而给跨国经营可能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

2、分类

交易风险

交易中的经营业务,因汇率变动而可能发生损益的风险。

三种常见情况:

?已签订合同,且货物已装运或劳务已提供,但货款还未收到的这段时间内,汇率发生变动。

问:买方用人民币购买,人民币升值后,那一方遭遇到损失风险?买方

?企业对外借款,汇率波动,导致还债时受损。

问:货币贬值后,是借款人还是贷款人受益?借款人

?签订履行外汇合同时,汇率波动导致拿出更多货币去换取另一种货币

例子:日本J公司进口美国A公司货物,3个月后付5万美元。J公司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购进5万美元。合同汇率1美元=130日元,3个月后交割。

问:如果3个月后即期汇率分别为:1美元=129日元,1美元=131日元时,哪种情况下J公司遭受到汇率风险?

1USD=129JPY已签合同时,遭受风险1USD=131JPY 未签订合同时,遭受风险

折算风险

海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外币计价,当合并到母公司财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资产和收益的价值随汇率变动而变动。

折算风险只是会计概念,并不表示跨国公司实际的或已经发生的收益或损失。

比如,中国在美国的子公司,按人民币计算资产价值,一年后,人民币升值了,美元换成了更少的人民币,但不代表子公司经营不善,亏损了。

经济风险

1、含义

汇率变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产品价格、销售数量、融资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收益发生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

2、分析

汇率变动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假设子公司所在地B国货币相对母国A国货币贬值

?子公司产品在B国销售,B国没有进口替代品,对母公司的销售收入有何影响?

B币贬值,P不变,销售收入以A币计价收入下降,导致母公司业务现金流减少。

?子公司产品在B国销售,B国有激烈进口替代品竞争,对母公司的销售收入有何影响?

B国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B币去购买进口商品,子公司获得价格优势,相对价格下降,销量上升。收益是否上升取决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子公司在B国生产后全部出口,以B币计价出口,对母公司的销售收入有何影响?

B币贬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上升,收益是否上升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程度。

汇率变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假设子公司所在地B国货币相对母国A国货币贬值

?子公司在B国国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

B币贬值,成本上升。

?子公司进口投入品

成本上升较大,用B国货币购买需要付出更多货币。

?成本上升导致公司管理费用增加,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增加

综上所述,汇率预测非常重要,可以使公司对生产、销售决策做出及时调整

二、汇率预测

汇率预测的内容

汇率变动的方向

汇率变动的幅度

汇率变动的时间

影响汇率的因素

汇率作为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汇率预测重点把握五项:?国际收支

?相对通胀率

?相对利率

?国际储备

?宏观经济政策

三、汇率风险的防范

(一)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的防范

1、货币保值

(1)选择计价货币——软硬币搭配

硬币:汇率坚挺且有上升趋势

软币:汇率疲软且有贬值趋势

坚持使用“收硬付软”原则:进口时争取用软币结算,出口时争取用硬币结算

同时还应考虑利率的波动,利率趋升时,借入固定利率,利率趋降时,借入浮动利率。

(2)利用外汇交易抵补保值

针对每一笔应收或者应付账款,根据收付的时间或金额,在货币市场上通过借贷,创造出相同币种,相同期限,相同金额的应付和应收账款,避免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即期——现汇交易

含义:买卖双方以当时的外汇市场价格成交,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

分类:即日交割翌日交割第二个工作日交割

目的:向客户提供国际汇兑业务、满足自身资金调整

远期

含义:买卖双方达成合约,在成交后的第二个营业日之后的任何一天办理交割。

功能:套期保值、调整银行外汇头寸、外汇投机

案例:日本J企业向法国F企业购买设备,价值1万欧元,当天汇率为:1欧元=130.04日元,30天后交付。预计日元贬值,设30天后即期汇率为:1欧元=145.23日元。

为了规避外汇风险,J企业在外汇市场上签订购买欧元的远期合同。

合同内容包括:

货币交易种类:日元买欧元

远期汇率:1欧元=130.98日元

数量:买进1万欧元

期限:30天

问题:J企业通过外汇市场的远期交易避免的损失有多少?

掉期

含义:外汇交易者在买进或者卖出一种期限、一定数额的某种货币时,卖出或者买进另一种期限,相同数额的同种货币。

例子:瑞士银行有一笔1000万瑞士法郎资金闲置3个月,此时美国市场有较好的获利机会——美元年利率8%。即期汇率:1美元=2瑞士法郎。但三个月后美元贬值为1美元=1.8瑞士法郎。

问:在美国市场上的投资最终获利还是亏损?用掉期交易怎样规避风险?

掉期交易(即期对远期)

即期:用1000万瑞士法郎买500万美元

远期:用500万美元买1000万瑞士法郎

合同远期汇率:1美元=2瑞士法郎

3个月后,即收回1000万瑞士法郎,又赚了10万美元(或18万瑞士法郎)

2、互换

平行贷款

(1)含义

在不同国家的两个子公司分别在国内向对方公司在本国境内的子公司提供金额相当的本币贷款,并承诺在指定到期日,各自归还所借货币。

(2)特点

?是两个独立的贷款协议,分别具有法律效力

?期限一般为5到10年

?多采用固定利息,每半年或者一年互付一次利息

?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仍须照合同执行,不得自行抵消(具有一定风险,为了降低风险,产生了“背对背贷款”)

(3)背对背贷款(Back-to-Back Loan)

在不同国家的两个企业之间签订的直接贷款协议,两笔贷款,只签订一个贷款协议。

(4)平行贷款的优点

?是一个可供选择的资金来源

?企业有时可以用低于市场利率的水平互相贷款,从而降低公司借款成本

?到期偿还所借贷的为同种货币,避免了汇率变动造成的亏损

货币互换

(1)含义

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调换,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到期支付利息差)

(2)优点

降低筹资成本

避免汇率风险——互换通过远期合同,将汇率固定下来

(3)与平行贷款比较

平行贷款属于贷款行为,在资产负债表上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货币互换属于资产负债表外的业务

(4)案例

公司有一笔日元贷款10亿日元,期限为7年,利率(固定)为3.25%。付息日为每年6月20日,12月20日。

提款日:1996年12月20日

归还日:2003年12月20日

公司提款后,要换成美元买美国设备,若2003年,美元贬值,遭遇到风险,需要用更多美元买日元还款。公司为了控制汇率风险,与中国银行进行货币互换。

与中国银行的合同:

1996年12月20日生效

2003年12月30日到期

汇率为USD1=JPY113

步骤:

?1996年12月20日,公司与中行互换本金。公司从贷款行提取本金日元,支付给中国银行,中国银行按照即期汇率支付相应美元。

?在付息日,公司与中行互换利息,中行按照日元利率支付公司日元利息,公司将日元利息支付给贷款行,公司支付给中国银行美元利率

?到期日,公司与中行再次互换本金,中行向公司支付日元本金,公司将本金支付给贷款行,公司按照合同利率JPY113=USD1向中行支付美元

案例

2009年4月6日,美联储与四大央行货币互换,英国央行提供300亿GBP,欧洲央行提供800亿EUR,日本央行提供10万亿JPY,瑞士央行提供400亿CHF

这样一来,美国金融机构有欧元、日元、英镑等需要,就能直接从美联储获得,在这个协议签订之前,美联储中其他货币数量非常小。

这次货币互换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满足美国金融机构对其他货币的需求。

案例

从2008年底到2009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阿根廷央行签署了6500亿人民币的6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次货币互换为各国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资金来源。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启程。

货币国际化分三步走

?成为区域、国际结算货币(作为贸易结算手段被国际社会接受)

?成为投资货币(逐步衍生出金融交易需求)

?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3、其他规避交易风险的措施

提前或者推迟支付

债务人:结算货币升值,尽早支付

贬值,推迟支付

债权人:结算货币升值,推迟收汇

贬值,提前收汇

此方法建立在对汇率正确预测的基础上,且容易遭到对方抵制。

建立再开票公司

(二)经济风险的防范

经济风险——汇率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通过影响产品生产成本、价格、生产数量影响到企业的收益。

通过三种方式防范汇率波动的经济风险:

多样化经营战略

1、依据:一种货币升值的收益可以抵消掉另一种货币贬值的损失。

2、分类

?分散经营(原材料来源分散、生产分散、销售分散)

?融资多样化(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多样化)

营销管理战略(价格策略)

当子公司所在东道国货币贬值,母公司的业务现金流会有减少的风险,另一方面,东道国货币贬值,会使商品相对价格下降,变得更加有价格竞争力。但实际收入增加或减少还要依据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了保证销售收入,应适当调整价格策略。

a.阶段价格战略

导入期:撇脂价格渗透价格满意价格

增长期:目标价格策略略有提高定价

成熟期:竞争价格战略

衰退期:维持价格策略驱逐价格策略

b.折扣价格策略——在基本价格上打折优惠

鼓励大量购买——数量折扣(累计数量折扣非累计数量折扣)

消费淡季优惠——集结折扣(淡季商品价格优惠注意折扣和淡季的确定)

鼓励尽早支付——现金折扣(1/20,0.5/30,Net60 1/30,Net60)

中间商提成——功能折扣(给予中间商的价格优惠)

c.心理价格策略

整数和非整数单价声望价格策略招徕价格策略习惯价格策略安全价格策略

地理价格策略(市场开发的地理价格策略)

运费补偿的地理价格策略:统一送货价格分区定价运费补贴,远距离折扣

d.组合商品价格策略

产品线价格策略互补品价格策略连带使用商品价格策略

生产管理战略

?当公司所在东道国货币贬值,购买进口投入品成品上升,应尽量在东道国寻找进口替代品。

?当公司所在东道国货币升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应提升产品质量、性能、技术,即提高别方面的竞争力,维持市场份额。

国际投资学教程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一阴历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国际公共(官方)投资: 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一般带有国际援助的性质。 国际私人投资:是指私人或私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 短期投资:按国际收支统计分类,一年以内的债权被称为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一年以上的债权、股票以及实物资产被称为长期投资。 产业安全:可以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制度安排能够导致较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经济保持活力,在开放竞争中本国重要产业具有竞争力,多数产业能够沈村冰持续发展。中观层次上的产业安全,是指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资本形成规模: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一)投资规模,国际投资这这一阶段蓬勃发展,成为世纪经济舞台最为活跃的角色。国际直接投资成为了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 (二)投资格局,1.“大三角”国家对外投资集聚化 2.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 3.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投资的舞台 (三)投资方式,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四)投资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重点进一步转向第二产业。 3.如何看待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基本理念 麦克杜格尔模型是麦克杜格尔在1960年提出来,后经肯普发展,用于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模型,其分析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及整个世界生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国际间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流向资本要素短缺的国家。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前者的资本价格低于后者。资本国际流动的结果将通过资本存量的调整使各国资本价格趋于均等,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世界各国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 虽然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假设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多,且与显示生活有很大的反差,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确实是值得称道的,既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出输入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章 三优势范式 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指一国企业拥有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本、规模、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等方面的优势。邓宁认为的所有权特定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资产性所有权优势。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大公司常常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

(完整word版)国际投资学第三章国际投资环境课后习题答案(个人总结)

第三章国际投资环境 1. 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环境: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法律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的矛盾统一体。 硬环境:能影响投资的外部物质条件。 软环境:能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各种非物质形态的因素。 冷热比较分析法:从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与成就、文化一元化等“热”因素和法令障碍、实质障碍、地理与文化差异等冷因素共7各方面对各国投资环境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2.简述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决定因素 重要性: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国对外资吸引力的大小。 决定因素:经济环境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 3.试总结各种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共性 基本思路和共性是将总投资环境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然后再综合评判。 4. 案例分析 分别运用等级尺度法和要素评价分类法对英国的投资环境进行计分和评价 等级尺度法:1.货币稳定性(4-20分)2.近五年通货膨胀率(2-14分)3.资本外调(0-12分)4.外商股权(0-12分)5.外国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的差别待遇和控制(0-12分)6.政治稳定性(0-12分)7.当地资本供应能力(0-10分)8.给予关税保护的态度(2-8分)要素评价法:I=AE/CF(B+D+G+H)+x 投资环境激励系数(A)城市规划完善度因子(B)利税因子(C)劳动生产率因子(D)地区基础因子(E)效率因子(F)市场因子(G)管理权因子(H) 5. 试结合本章专栏3-1和专栏3-3,分析我国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和具体措施。 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是改善软环境和社会因素中的价值观念、教育水平、社会心理与习惯。 具体措施是降低贸易壁垒、提高私有财产保护程度、降低企业运行障碍、提高政府清廉程度、提高经济自由程度和提高法律完善程度。 本章小结 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矛盾统一体,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国对外资吸引力的大小。 投资者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必然要对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尽管所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思路是大致相同的,即将总投资环境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然后再综合评判。

国际投资学习题10及答案

《国际投资学》课程模拟试卷十 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国际投资客体主要包括、、等三类资产。 2.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和等三种形式。 3.国际投资资产取得方式主要有两种:和。 4.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主要方式有、和三类。 5.我国政府在《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中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 、、等四类。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区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的根本原则是()。 A 股权比例 B 有效控制 C 持久利益 D 战略关系 2.被誉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先驱的是()。 A 纳克斯 B 海默 C 邓宁 D 小岛清 3.在证券市场线上,市场组合的β系数为()。 A 0 B 0.5 C 1.0 D 1.5 4.对于绿地投资,下面描述中不属于跨国购并特点的是()。 A 快速进入东道国市场 B 风险低,成功率高 C 减少竞争 D 便于取得战略资产 5.下面描述不属于国际合作经营的特点是()。 A 股权式合营 B 契约式合营 C 注册费用较低 D 合作双分共担风险 6.以下对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独特的做市商制度 B高度全球化的市场 C上市标准严格 D技术先进 7.以下不属于外国债券的是()。 A 扬基债券 B 欧洲债券 C 武士债券 D 龙债券 8.以下不属于国际投资环境特点的是()。 A综合性 B稳定性 C先在行 D差异性 9.以下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直接效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起始阶段,无疑是资本流入,是将国外储蓄国内化,一般会促进东道国的资本形成,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 B绿地投资能够直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有显在的正效应,而购并投资只是改变了存量资本的所有权,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没有直接的效应 C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融资也会扩大东道国投资规模,从而对资本形成产生积极的效应D如果外国投资进入的是东道国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外国投资的进入会强化竞争性的市场格局,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国内投资的增长,对资本形成会产生正效应 10.目前我国对外借款最主要的方式为:()。 A、外国政府贷款 B.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C.国际商业贷款 D.对外发行债券 三、是非题(每题2分,共10分) 1.凡是在2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拥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就是跨国公司。() 2.规模越大的跨国公司其国际化经营程度就越高。() 3.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数量急遽增长,跨国公司的集中化程度也随着降低。() 4.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的宗旨是鼓励生产性的外国私人直接投资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以及资本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流动,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以此补充世界银行集团其他成员的活动。() 5.国际租赁既是非股权参与直接投资方式,同时也是国际融资的重要途径。()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偿债率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3.QFII 4.跨国经营指数 5.赠与成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波动性差异。 2.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 3.简述资本市场线的主要特征。 4.共同基金发展的原因。 5.简述半官方机构的资金来源。 六、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国际投资学重点章节复习介绍

国际投资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 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 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3.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的股票、公司债券、 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第二章 1.内部化:是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 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

期变化过程。 3.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K=C/I,这里K为资本化率, 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 4.有效边界:是马科维茨证券组合可行集左上方边界的曲线,又称为效集或者有效组合, 位于该边界上的证券组合与可行集内部的证券组合相比,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风险。 5.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以无风险对冲概念为基础,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 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它已经成为金融研究成果中对金融市场实践最有影响的理论,不仅应用于金融交易实践,还广泛用于企业债务定价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第三章 1.跨国公司:是具有全球性经营机构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至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2.价值链:是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联结总和。 3.职能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 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国际投资学重点归纳

国际投资学复习重点 一、概论 1、国际投资的概念、特点;与国内投资的区别 概念:指一国政府、企业、个人所进行的超出本国边界的投资活动,以求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特点:国际投资具有多元的直接目标;国际投资使用的货币多元化;国际投资的环境呈现差异性;国际投资的风险大;体现民族性 对比: 2、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概念,区别 概念: 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FDI):投资者以拥有或控制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投资,主要方式有股权和非股权等方式。 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通过国际信贷和购买外国有价证券所进行的投资。包括政府贷款、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债券和国际股票等 区别: 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经营性投资,无论投资者在哪一行业进行投资,都以取得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前提条件 国际间接投资是以取得一定的收益为目的持有国外有价证券投资行为,一般不存在对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取得。 3、国际投资的类型以及相关的概念 ①按投资期限划分 长期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 短期投资(Short-term Investment):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投资 ②按投资的来源和用途划分 公共投资(Public Investment):一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或用于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一般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以友好关系为前提且带有援助性 私人投资(Private Investment):一国的个人或经济单位以盈利为目的而对他国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投资 ③按投资筹集和运行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FDI):投资者以拥有或控制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投资,主要方式有股权和非股权等方式。 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通过国际信贷和购买外国有价证券所进行的投资。包括政府贷款、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债券和国际股票等 4、国际投资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起步阶段(1914年以前) 主要投资国是英、法、德,其中英占统治地位;国际间接投资占主要地位 发展阶段 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投资)美取代英的地位;官方投资规模超过私人投资规模,但私人投资仍占主导地位;直接投资增长很快,仍以间接投资为主 恢复增长阶段(1946-1979,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国际投资)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投资) 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增

国际投资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投资是以( )为主。 A(证券投资 B.实业投资 C.直接投资 D.私人投资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视为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股权比例一般是( )。A(10, B.25, C.35, D.50, 3、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发展对外投资的目的(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 B(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资金 C(有利于扩大出口,加快国际化进程 D(有利于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4、下面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效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直接转移发挥的 B(跨国公司将技术转让给东道国的全资子公司的方式效应最低 C(合资方式下技术转移效应较高,但转移的技术等级一般较低 D(跨国公司通过与东道国当地企业或机构合作研发将有助于推进东道国技术进步 5、以下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方法属于动态方法的是( )。 A.道氏评估法 B.罗氏评估法 C.闽氏评估法 D.冷热评估法 6、以下不属于国际投资环境特点的是( )。 A.综合性 B.稳定性 C.先在行 D.差异性 7、被誉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先驱的是( )。 A.纳克斯 B.海默 C.邓宁 D.小岛清 8、以下不属于国际储备管理原则的是(a ) A.多样性 B.安全性 C.流动性 D.盈利性

9.一个子公司主要服务于一国的东道国市场,而跨国公司母公司则在不同的市场控制几 个子公司的经营战略是(a )。 A.独立子公司战略 B.多国战略 C.区域战略 D.全球战略 10、对外国政府贷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外国政府贷款常与出口信贷混合使用 B(外国政府贷款利率低,期限长,有时还伴有部分赠款 C. 使用外国政府贷款要支付少量管理费 D(外国政府贷款可用于购置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设备或原料 11、在证券市场线上,市场组合的β系数为( c )。 A.0 B.0.5 C.1.0 D.1.5 12(以下不属于国际投资环境评价形式的是(b )。 A.专家实地考察 B.问卷调查 C.东道国政府评估 D.咨询机构评估 13、弗农提出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 a )。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垄断优势理论 C.折衷理论 D.厂商增长理论 14(以下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直接效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起始阶段,无疑是资本流入,是将国外储蓄国内化,一般会促进东道国的资本形成, 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 B.绿地投资能够直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有显在的正效应,而 购并投资只是改变了存量资本的所有权,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没有直接的效应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 (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所有权优势: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而他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资产性所有权优势、交易性所有权优势~无形资产、规模经济优势) 内部化优势: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包括结构型市场不完全~政府干预和自然性市场不完全) 区位优势:东道国投资环境和政策方面的相对优势对投资国所产生的吸引力。(包括要素禀赋性优势和制度政策性优势) 三个基本因素对企业选择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 所有权优势=许可证贸易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商品出口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投资》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国际投资》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阐述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概括了国际投资的内涵、方法、形式和手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的主要经营业务的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国际投资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现实社会经济中资本运作的方式运用,能使用一些基本的投资技术分析工具。 2、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掌握国际投资的概念、基本理论、目的和作用,学科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投资的特点和方式;了解发达国家对华投资的发展及特点,以及投资的政策,掌握国际投资环境分析、经济分析和适度规模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习进行国际投资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在开放经济下分析与解决国际投融资问题的能力和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学生对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与深刻的认识,对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投资环境、跨国公司、跨国并购、国际融资、国际风险投资、国际投资管理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问题的现状,学会观察与分析国际投资问题的,培养解决国际投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国际投资方面的实践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实际,供学生思考。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国际投资》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投资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为《国际金融》等国际经济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四、主要教学方法 课堂上采用教学方式=课堂授课+自学+课外作业 具体作法: 1、采用“渗透法”和“图钉式”教学方法。即每章知识点讲解透彻,并将各章知识点有机地融会

(完整word版)杨大楷《国际投资学》重点整理(课后题)

国际投资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名词解释 1.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殖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3.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简答题 1.简述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波动性差异。 (1)国际直接投资者预期收益的视界要长于国际证券投资者; (2)国际直接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更加趋于多样性; (3)国际直接投资客体具有更强的非流动性。 2.简述国际投资的性质。 (1)国际投资是社会分工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2)国际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配置的优化; (3)国际投资是一把影响世界经济的“双刃剑”; (4)国际投资是生产关系国际间运动的客观载体; (5)国际投资具有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3.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 (1)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 (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迟缓,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3)恢复增长阶段(1945-1979):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 (4)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 4.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 (1)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经济衰退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 b.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战略因素; c.区域一体化政策因素。 (2)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跨国公司战略因素。 5.简述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 (1)它们的联系在于:首先,两者的研究领域中都包括货币资本的国际间转移;其次,由于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投资活动相互影响,因而在学科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对方因素。

最新国际投资学教程部分课后习题复习

1.名词解释 (1)国际投资(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是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所拥有的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三优势范式(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 指一国企业拥有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本、规模、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等方面的优势。邓宁认为的所有权特定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资产性所有权优势。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大公司常常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款,并且具有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②交易性所有权优势。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包括生产诀窍、营销技能、信息、专利、管理、品牌、商誉等。大公司拥有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和大批各种专业的人才,形成管理方面的优势。③规模经济优势。规模经济带来的研发、创新优势以及低成本优势。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向海外扩张,成为国际企业。寡头企业多利用直接投资来扩大化规模经济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善而把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所获得的优势。由于外部市场的不完美及市场失灵,企业必须具有把所有权优势内部化的能力。只有通过内部化在一个共同所有的企业内部实行供给和需求的交换关系,用企业自己的程序来配置资源,才能使企业的垄断优势发挥最大的效用。 所有权优势指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而内部化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与形式。但是,一个企业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并将之内部化,还不能准确地解释直接投资活动,因为出口也能发挥这两种优势。因此,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只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比另一国家或地区能为外国厂商在本国或本地区投资设厂提供更有利的条件的优势,也即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环境。 区位特定优势决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生产布局的地点选择。 具体的区位因素包括:①劳动成本和自然资源。对外直接投资在选择区位时,优先考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尤其是标准化以后的产品。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合适的气候条件②市场潜力。多数情况下,国际企业只有当其产品能够进入或部分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条件下,才会作出直接投资的决定。③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贸易壁垒会影响国际企业在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进行选择。④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情况和投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投资的国家风险,包括有关的金融贸易政策、法律完善程度、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运输通讯等情况。 (3)冷热比较分析法(第三章.国际投资环境) 美国经济学家艾西亚·伊利待法克(Isiah A. Litvak)和彼得·班廷(Peter M. Barting)于1968年,根据美国加拿大等国投资者在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在选择投资场所时所考虑的因素的调查,发表的《国际经营安排的理论结构》论文里介绍的方法,该方法别出心裁地以热冷表示环境的优劣,并归纳出了东道国投资环境“冷热”优劣的七大因素。这七大因素内容及解释如下:“热”因素:1.政治稳定性2.市场机会。东道国具有实际购买力,市场机会较大,“热”因素越大。3.经济发展和成就。4.文化一元化。东道国国内各阶层民众的相互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习惯、价值观念。宗教等方面的差异程度越小,其文化一体化程度

《国际投资学》教学大纲

北京工业大学 《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oreignDirectInvestment 课程编号:0000420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学时:32学分:2 适用对象:国际经贸专业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 使用教材:《国际直接投资》桑百川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参考书:《世界投资报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 《国际经济合作》商务部研究院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商务部网站 《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信评估中心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展开,加快实施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而开设的。本课程在培养海外投资、跨国经营的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目标:本课程主要要求是:能够理解和运用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及其方法;能够正确制定国际投资战略和策略;能够准确评估投资环境和风险;能够熟悉和掌握与国际投资方式相关的业务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参与国际投资的策划和决策能力;具备对于国际投资风险的调节与控制能力;具备灵活运用主要投资方式的运作及实施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第一节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2] 第二节国际投资的发展概况[2] 第三节我国对外投资的概况[3] 本章重点:1、国际投资主要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2、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特点及其动因。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第一节国际资本移动理论[2] 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的优势理论[1] 第三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态理论[1] 第四节国际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1] 本章重点:1、垄断优势理论 2、产品周期理论 3、内部化理论 4、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本章难点:1、国际资本移动一般模型 2、贺希模型 第三章国际投资战略及相关政策 第一节国际投资战略的基本内容[2] 第二节国际投资的相关政策及法规[2] 第三节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1] 第四节我国对外投资的策略[1] 第五节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审批及管理[3] 本章重点:1、国际投资战略的基本内容 2、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及策略第四章国际投资环境 第一节国际投资环境的特征及分类[2] 第二节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方法[1] 第三节各国利用外资的政策及法规[2] 第四节国际投资的自由化趋势[3] 本章重点: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方法 国际投资的自由化趋势 第五章国际投资风险 第一节国际投资风险的识别[2] 第二节国际投资风险的评估[1] 第三节国际投资风险的控制[1] 本章重点1、国际投资风险的评估方法

专升本《国际投资学》模拟试题试卷答案

网络教育专升本《国际投资学》模拟试题 一、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视为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股权比例一般是()?(2分) A.10% B.25% C.35% D.50% .标准答案:B 2. 弗农提出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2分)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垄断优势理论 C.折衷理论 D.厂商增长理论 .标准答案:A 3. 最保守的观点认为,在()个国家或地区以上拥有从事生产和经营的分支机构才算是跨国公司。(2分)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标准答案:D 4. 下面不属于跨国银行功能的是()。(2分) A.跨国公司融资中介 B.为跨国公司提供信息服务 C.证券承销 D.支付中介 .标准答案:C 5. 以下不属于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投资管理的原则是()。(2分) A.催化原则 B.商业原则 C.流动原则 D.特殊贡献原则 .标准答案:C 6. 子公司完全复制母公司价值链的战略是()。(2分) A.独立子公司战略 B.多国战略 C.简单一体化战略 D.复合一体化战略 .标准答案:A

7. 一个子公司主要服务于一国的东道国市场,而跨国公司母公司则在不同的市场控制几个子公司的经营战略是()。(2分) A.独立子公司战略 B.多国战略 C.区域战略 D.全球战略 .标准答案:C 8. 下面不属于跨国投资银行功能的是()。(2分) A.证券承销 B.证券经纪 C..跨国购并策划与融资 D.为跨国公司提供授信服务 .标准答案:B 9. 下面不属于对冲基金特点的是()。(2分) A.私募 B.受严格管制 C.高杠杠性 D.分配机制更灵活和更富激励性 .标准答案:D 10. 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投资是以()为主。(2分) A.证券投资 B.实业投资 C.直接投资 D.私人投资.标准答案:A 11. 被誉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先驱的是()。(2分) A.纳克斯 B.海默 C.邓宁 D.小岛清.标准答案:B 12.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折衷理论的三大优势之一()。(2分) A.厂商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垄断优势 D.区位优势 .标准答案:C

国际投资学教程 綦建红 第3版 课后题答案(完整精排版)

国际投资学教程綦建红第3版课后题答案(完整精排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国际公共(官方)投资: 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一般带有国际援助的性质。 国际私人投资:是指私人或私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 短期投资:按国际收支统计分类,一年以内的债权被称为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一年以上的债权、股票以及实物资产被称为长期投资。 产业安全:可以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制度安排能够导致较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经济保持活力,在开放竞争中本国重要产业具有竞争力,多数产业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中观层次上的产业安全,是指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资本形成规模: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一)投资规模,国际投资在这一阶段蓬勃发展,成为世纪经济舞台最为活跃的角色。国际直接投资成为了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 (二)投资格局,1.“大三角”国家对外投资集聚化 2.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 3.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投资的舞台 (三)投资方式,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四)投资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重点进一步转向第二产业。 3.如何看待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基本理念? 麦克杜格尔模型是麦克杜格尔在1960年提出来,后经肯普发展,用于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模型,其分析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及整个世界生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国际间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流向资本要素短缺的国家。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前者的资本价格低于后者。资本国际流动的结果将通过资本存量的调整使各国资本价格趋于均等,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世界各国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 虽然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假设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多,且与显示生活有很大的反差,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确实是值得称道的,既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出输入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章 1、三优势范式 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指一国企业拥有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本、规模、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等方面的优势。邓宁认为的所有权特定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资产性所有权优势。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大公司常常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款,并且具有广泛的资

国际投资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投资是以()为主。 A.证券投资 B.实业投资 C.直接投资 D.私人投资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视为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股权比例一般是()。 A.10% B.25% C.35% D.50% 3、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发展对外投资的目的()。 A.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 B.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资金 C.有利于扩大出口,加快国际化进程 D.有利于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4、下面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效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直接转移发挥的 B.跨国公司将技术转让给东道国的全资子公司的方式效应最低 C.合资方式下技术转移效应较高,但转移的技术等级一般较低 D.跨国公司通过与东道国当地企业或机构合作研发将有助于推进东道国技术进步 5、以下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方法属于动态方法的是()。 A.道氏评估法 B.罗氏评估法 C.闽氏评估法 D.冷热评估法 6、以下不属于国际投资环境特点的是()。 A.综合性 B.稳定性 C.先在行 D.差异性 7、被誉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先驱的是()。 A.纳克斯 B.海默 C.邓宁 D.小岛清 8、以下不属于国际储备管理原则的是(a ) A.多样性 B.安全性 C.流动性 D.盈利性 9.一个子公司主要服务于一国的东道国市场,而跨国公司母公司则在不同的市场控制几个子公司的经营战略是(a )。 A.独立子公司战略 B.多国战略 C.区域战略 D.全球战略 10、对外国政府贷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外国政府贷款常与出口信贷混合使用 B.外国政府贷款利率低,期限长,有时还伴有部分赠款 C. 使用外国政府贷款要支付少量管理费 D.外国政府贷款可用于购置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设备或原料 11、在证券市场线上,市场组合的β系数为( c )。 A.0 B.0.5 C.1.0 D.1.5 12.以下不属于国际投资环境评价形式的是(b )。 A.专家实地考察 B.问卷调查 C.东道国政府评估 D.咨询机构评估 13、弗农提出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 a )。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垄断优势理论 C.折衷理论 D.厂商增长理论 14.以下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直接效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起始阶段,无疑是资本流入,是将国外储蓄国内化,一般会促进东道国的资本形成,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 B.绿地投资能够直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有显在的正效应,而

(完整word版)国际投资学课后作业(形成性考核)题目及答案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国际投资学作业 2013级秋金融本科 姓名:郑安琪 学号:1333101250016 时间:2013年11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是各国官方机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等投资主题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流动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经营得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 是投资者跨越国界,通过创立、收购等手段,以掌握和控制国外企业经营活动从而谋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活动 3、“持久利益”原则 IMF认为FDI是指“为在一个外国企业获得持久利益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为了在该企业的管理中拥有实际发言权”。 OECD的定义:FDI是一国的居民在其所在国之外的另一国家的居民进行的以获得持久利益为目的的活动。持久利益的含义是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关系,直接投资者对企业有重大的影响。 二、简答题 1、投资与投机的联系与区别 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在我们投资者眼中,投资不说赢取暴利,最起码获得的利益会翻倍,如果单凭自己薪资存钱那会是很长远而不现实的感觉,做生意,找银行贷款,私募股权投资,都是投资比较好的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转的更多的钞票,但要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投资,必须稳健进行,有一定经验的积累,为什么大多投资者都是经过工薪组的经验锻炼,最后才成为企业家和成功投资人的,这个就是积累投资经验的过程。 投机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投机可分为三类:长线投机者、短线交易者、逐小利者。投资家和投机者的区别在于:投资家看好有潜质的股票,作为长线投资,既可以趁高抛出,又可以享受每年的分红,股息虽不会高但稳定持久,而投机者热衷短线,借暴涨暴跌之势,通过炒作谋求暴利,少数人一夜暴富,许多人一朝破产。 2、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 国际投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 (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迟缓,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3)恢复增长阶段(1945-1979):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4)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 3、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生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两位教授刘易斯威尔士和雷蒙德弗农提出的。主要内

国际投资学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课本精炼知识点总结(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1.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公用投资:一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 私人投资:私人或私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主导地位) 长期投资:一年以上的债权、股票以及实物资产被称为长期投资。 短期投资:一年以内的债权被称为短期投资。 产业安全:(宏观)一国制度安排能够导致较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经济保持活力,在开放竞争中本国重要产业具有竞争力,多数产业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 (中观)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资本形成规模: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并达到一定规模。 国际直接投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国际间接投资:以购买外国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劵为内容,以实现货币增值为目标而进行的投资活动。 国际灵活投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双方就某一共同参加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务达成协议,采取一些灵活方式进行的投资活动。 替代效应:本可以在母国本土进行的海外生产活动相联系的就业机会的丧失。 刺激效应:国际投资所导致的国内就业机会的增加。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生产国际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 投资格局上形成了美国、日本和西欧三足鼎立的“大三角”投资格局,并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成为了国际投资的主体; 在投资方式上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而国际投资的行业分布转向了第三产业——服务业。 3.如何看待麦克杜格尔模式的基本理念? 该模型认为国际间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流向资本要素短缺的国家。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前者的资本价格低于后者。资本国际流动的结果将通过资本存量的调整使各国资本价格趋于均等,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世界各国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 麦克杜格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规律,说明了资本流动能增加总产量,并使有关国家分享其利益,同时还产生了国内收入的再分配。 该模型的理念是值得称道的,即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出输入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4.案例分析 试分析韩国吸引外资对其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什么作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5.试述国际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分别产生什么经济影响? (1)就业和收入水平 对投资国来说,当替代效应大于刺激效应时,国际投资将导致投资母国就业机会的减少,反之则导致就业机会的增加。

国际投资学习题4及答案

《国际投资学》课程模拟试卷四 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从影响投资的外部条件本身的性质角度,国际投资环境可以划分为和。 2.经济地理位置的具体内涵包括:、、和与市场的距离等。 3.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指该国一定时期内的、以及,是决定该国对国际资本吸纳能力的基本制约因素。 4. 制度和制度是资本管制条件下,双向地有限度开放证券市场投资的过渡性制度安排。 5.金融衍生工具兼具和两大功能。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证券市场线上,市场组合的β系数为()。 A 0 B 0.5 C 1.0 D 1.5 2.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折衷理论的三大优势之一()。 A 厂商所有权优势 B 内部化优势 C 垄断优势 D 区位优势 3.一个子公司主要服务于一国的东道国市场,而跨国公司母公司则在不同的市场控制几个子公司的经营战略是()。 A 独立子公司战略 B 多国战略 C 区域战略 D 全球战略 4.下面不属于跨国投资银行功能的是()。 A 证券承销 B 证券经纪 C 跨国购并策划与融资 D 为跨国公司提供授信服务 5.下面不属于共同基金特点的是()。 A 公募 B 专家理财 C 规模优势 D 信息披露管制较少 6.以下对官方国际投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深刻的政治内涵 B 追求货币盈利 C 中长期性 D 具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双重性 7.以下不属于国际储备管理原则的是()。 A 多样性 B安全性 C流动性 D盈利性 8.以下对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独特的做市商制度

B高度全球化的市场 C上市标准严格 D技术先进 9.以下对存托凭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存托凭证是由本国银行开出的外国公司股票的保管凭证 B美国是存托凭证发行交易规模最大的市场 C目前存托凭证发行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以亚洲为主 D可以分为参与型(Sponsored)存托凭证和非参与型(Unsponsored)存托凭证两种 1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作为中国直接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不具有的特征有:()。 A.是中国企业与外国投资方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企业 B.其法律地位为中国法人 C.合资经营各方需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共担风险 D.其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三、是非题(每题2分,共10分) 1.官方国际投资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政治内涵。() 2.国际储备营运以稳健和安全为其首要原则。() 3.凡不涉及发行新股票的收购兼并都可以被认为是现金收购。() 4.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出现了显著的全球化的趋势。() 5.欧洲债券作为逃避官方政策管制的产物,其发行不受各国金融法规的限制,发行手 续简便,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混合购并 2.国际租赁 3.红筹股 4.绿地投资 5.国际间接投资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2.非股权参与方式和股权参与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