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知识树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知识树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知识树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知识树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知识树

单元教材简析:

本章之前学生学习了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矿物并对溶液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具备了一些化学技能。在此基础上,第七章仍延续了前几章的特点,从与生活相关的、大家熟悉的物质出发,教学内容分“活动与探究”和“交流和讨论”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弹性处理,让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把握教学分寸,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从知识体系角度看,本章是全书中内容较系统化的一章,它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归纳,又是化学知识的延续、发展、深化。要求学生对单质、化合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大致了解,理解掌握典型的酸、碱、盐的性质及运用,使学生在基本实验技能,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观念上要有两大转变(1)是定义要淡化。(2)是要注意社会中心与学科中心的整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4.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了解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用途;

5.知道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6.认识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

7.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

8.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

9.认识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

10.了解食盐、硫酸、烧碱、纯碱、氨水的主要用途;

11.知道一些常用的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2.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

13.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反应条件。

能力目标:

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

3.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酸碱性变化及热量变化;

4.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根据此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5.了解并能正确使用酸、碱、盐

6.初步了解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归纳、总结等科学手段。

情感目标: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对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3.逐步树立合理、安全使用酸、碱、盐的科学意识

重点与难点:

1.第一节

重点:溶液酸碱性、酸碱度的判断和测定。

难点: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第二节

重点:常见酸(硫酸、盐酸)、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难点:从溶液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酸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碱的水溶液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难点: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第四节

重点: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难点:铵态氮肥的检验。

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l:酸碱指示剂

像石蕊和酚酞这类能跟酸或碱的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遇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不变色;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据此可以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也可用红色或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点2: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1)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只是较为粗略地测定)。

(2)酸碱度;是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可用pH来表示。

①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5℃时)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pH>7,溶液呈碱性。

②测定pH的最简便方法:使用pH试纸,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只能测得pH的整数值。

③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意义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测定酸雨;d.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知识点3:常见酸的性质

(1)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性质比较

(2)酸的通性

由于酸在水溶液里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以盐酸、稀硫酸、硝酸为例,它们的化学性质如下表:

知识点4:常见碱的性质

知识点5: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定义:酸跟碱起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3)应用:a治疗胃酸过多、b改良土壤、c.中和工业废液。

(4)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即

H++OH-=H

O

2

知识点6:盐的性质

(1)盐的溶解性的记忆和理解

①盐的溶解性可按下面口诀记忆

钾、钠、铵、硝盐都溶,盐酸(盐)除去银、亚汞,硫酸(盐)不溶硫酸钡.碳、磷酸盐多不溶。

②理解口诀内容:a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溶于水,即含K+、Na+、NH4、N0

3

-的物质均溶于水。b.在盐酸盐中,只有AgCl和HgCl不溶于水.其他的均溶于水。c.硫酸盐中,

只有BaS0

4不溶于水.其他的均溶(CaSO

4

和Ag

2

SO

4

为微溶)。d.在磷酸盐、碳酸盐中,只有K

3

P0

4

K 2C0

3

、Na

2

P0

4

、Na

2

C0

3

、 (NH

4

)

3

P0

4

、(NH

4

)

2

C0

3

六种物质溶于水(即钾、钠、铵盐溶),其他的均

不溶于水。

③应用:a.判断盐的化学性质;b.判断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共存。

(2)盐的化学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新盐 Zn+CuS0

4=ZnSO

4

+Cu

②跟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BaCl

2+H

2

S0

4

=BaS0

4

↓+2HCl

③跟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Na

2C0

3

+Ca(OH)

2

=CaCO

3

↓+2NaOH

④跟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NaCl+AgN0

3=AgCl↓+NaN0

3

知识点7: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越位于前面的金属,越容易失电子,越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位于氢以前的金属能够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浓硫酸、硝酸除外,因氧化性太强,不产生氢气而生成水)。

(3)位于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因能与水反应)。

知识点8: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台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2)特点:互交换,价不变。

(3)发生条件:反应物溶于水或酸(强酸),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4)用强酸可以制取弱酸,用强碱可以制取弱碱,用难挥发性酸可制挥发性酸,用可溶性盐制难溶性盐(可溶、难溶是在水中的溶解性)。

知识点9:化学肥料

(1)氮肥:

①种类:氨水、铵盐和尿素。

②作用,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③铵盐的检验:取少量的固体试样或试样溶液放在试管里,加入NaOH溶液(或加入熟石灰),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含NH

4

+,此固体是铵盐。

注意:铵盐勿与碱性物质共用。

(2)磷肥磷酸盐,如Ca(H

2P

4

)

2

、CaHPO

4

等。它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

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典例剖析: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使酸碱指示剂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在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灰水变蓝色

C.将酚酞试液加到某无色溶液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为中性溶液

D.人们通常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分析:A.不正确,酸碱指示剂中,如果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不是酸性溶液,而是碱性溶液;B.不正确,应该是石蕊试液变为蓝色,而不能说是石灰水变蓝色C.不正确,因为酚酞试液遇到酸性也不变色。故选D。

【例2】下列各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硝酸

C.浓硫酸

D.石灰水

分析: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HCl、HNO

3

气体,从而使其质量减少;浓

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质量增加,石灰水中的Ca(OH)

2能吸收空气中CO

2

生成CaCO

3

沉淀,使其质量增加。故答案为:C、D

【例3】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食盐、生石灰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

2CO

3

和水等物质,制作时只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这个过程中能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相互混合后Na

2CO

3

、NaCl、CaO、K

2

CO

3

和H

2

O,可能发生反应如下:CaO + H

2

O == Ca(OH)

2

Na

2CO

3

+Ca(OH)

2

==CaCO

3

↓+2NaOH;K

2

CO

3

+Ca(OH)

2

==CaCO

3

↓+2KOH;共3个反应,其中后两个

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

【例4】某钡盐具有不易被X射线透过的性质,医疗上常把它作为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剂,俗称“钡餐”,已知Ba2+有很强的毒性,那么你认为下列物质中最适宜用作“钡餐”的是()

A.BaCO

3 B.BaSO

4

C.BaCl

2

D.Ba(NO

3

)

2

分析:C 、D 溶于水后可电离出Ba 2+

,造成中毒,A 不溶于水,但是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反应生成BaCl 2,BaCl 2溶于水电离出Ba 2+,造成中毒;而BaSO 4既不溶于水,也不能溶于盐酸,不能电离出Ba 2+,不会中毒。故答案为B 。

【例5】 下列各组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 )

A.H +、Na +、CO 32-

B.Cu 2+、Cl -、SO 42-

C.Fe 3+、SO 42-、OH -

D.Ca 2+、NO 3-、CO 32-

分析:要使复分解反应发生,必须要有水、沉淀或者气体生成。换句话说,若溶液中的离子既不结合成水,也不结合成沉淀或气体,则相互间能共存,否则不能共存。A 中H +、CO 32-可结合成H 2CO 3,易分解生成H 2O 、CO 2,故不能共存。C 、D 中Fe 3+与OH -、Ca 2+与CO 32-都可结合成沉淀,故也不能共存。而B 中,Cu 2+、Cl -、SO 42-彼此之间既不能组合成水,也不能结合成气体或沉淀,可大量共存,故答案为B 。

注意:有关于此类离子共存的习题,一般考虑如下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H+:OH -、CO 32-; OH -:H +、Mg 2+、Fe 3+、Cu 2+、Zn 2+、NH 4+等; CO 32-:OH -、Ca 2+、Cu 2+、Ba 2+; Cl -:Ag + SO 42-:Ba 2+;

【例6】 现有4种白色固体:①氯化铵;②氯化钡;③无水硫酸铜;④硫酸钠。不使用其他试剂(可以用水)就可以把他们区分开来,区分出来的先后顺序为( )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分析:此类鉴别习题,一般先将固体溶于水,观察颜色,四种固体均能溶解,并且只有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蓝色,然后将硫酸铜溶液分别倒入剩余的3瓶试剂中,发现硫酸铜仅能与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发现有白色沉淀的试剂即为氯化钡溶液,将这刚鉴别出的氯化钡溶液,再次取样倒入剩余的两个试剂中,只有硫酸钠溶液才能与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有白色沉淀的溶液就是硫酸钠溶液,剩余没有明显现象的溶液中就是氯化钠溶液。故答案为D 。 酸碱盐参考资料:

侯德榜——中国近代化学史上的第一颗明星

凡是学过化学的人,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质制备和形形色色的化学反应都被冠以外国的名字,这时你有没有在心中问过,有没有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化学反应或方法呢?有,他就是发明侯氏制碱法的侯德榜,说出“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就办不到吗?”的中国近代化工专家侯德榜。

侯德榜一生功绩卓越,为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是中国近代化工工业的奠基人,世界制碱权威。他一生共获20多项荣誉。撰写过《manufacture of soda 》、

《从化学家观点谈原子能》、《制碱工学》等10余部著作,发表过60多篇论文,被范旭东称为“国宝”,其塑像立于北京化工大学院内,为后人共仰。

二、制碱工业简史

纯碱即苏打(soda),化学式为Na

2CO

3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食品、造纸、制

药、玻璃、肥皂、印染等工业乃至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古代,人们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后来又从盐碱地和盐湖等天然资源中获取碳酸钠,但量太小。远不能满足化工生产需求,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首先获得制碱专利,以食盐为原料制碱,称路布兰制碱法,该法分三布:①用氯化钠与硫酸反应制硫酸钠:

2NaCl+H

2SO

4

=Na

2

SO

4

+2HCl;

②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得硫化钠:Na

2SO

4

+4C=Na

2

S+4CO↑

③用硫化钠与石灰石反应制碳酸钠:Na

2S+CaCO

3

=Na

2

CO

3

+CaS

该方法生产时需要高温,硫酸对设备腐蚀严重,CaS废弃物长期堆积臭气四溢,加之成本较高,后被氨碱法代替。

氨碱法即索尔维制碱法,是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食盐、氨、二氧化碳原料发明的制碱法,其反应也分三步进行:

①NH

3+CO

2

+H

2

O=NH

4

HCO

3

②NH

4HCO

3

+NaCl=NaHCO

3

+NH

4

Cl

③2NaHCO

3=Na

2

CO

3

+CO

2

↑+H

2

O

反应生成的CO

2可回收利用,NH

4

Cl又可与生石灰反应重新生成氨气:

2NH

4Cl+CaO=2NH

4

↑+CaCl

2

+H

2

O

该法实现了连续化生产,食盐利用率得到提高,使纯碱价格大大降低,并且产品质

量纯净,故被称纯碱。

侯氏制碱法,对上述方法做了较大的改进,此法的最大特点是不从固体碳酸氢铵

(NH

4HCO

3

),而是由盐卤先吸收氨后再碳酸化以进行连续生产,此法的原理是:低温下用

氨饱和的饱和食盐水通入二氧化碳(CO

2)可析出碳酸氢钠(NaHCO

3

),此时母液中Na+减少

而Cl-相对多,此时再加入细盐末,因同离子效应,低温氯化铵(NH

4

Cl)溶解度突然降

低,而食盐(NaCl)的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氯化铵(NH

4

Cl)析出而食盐不析出,再用氨

饱和后通二氧化碳(CO

2),结果往返析出NaHCO

3

和NH

4

Cl,其中氨由氮与水中的氢化合

制成,CO

2

是提取氢气和氮气的半水煤气之副产品,这样巧妙的把氮气工业和制碱工业联合起来,故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该法生产的碱质量优良,纯白如雪,在1926年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比和按比例分配知识点学习资料

比和比例应用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常见填空 1、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 )。 2、甲数是乙数的54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3、一本书,看了175 ,看了的与没看的比是( )。 4、21∶10= 读作:( ) 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 )、( )。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7、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 )。 8、甲、乙、丙三个人的速度的比为:甲︰乙=4︰5,乙︰丙=6︰7。从A 地到B 地,甲走了20分钟,丙要走( )分钟。 9、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2。求大、小瓶里分别装油( )千克,( )千克。 10、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35,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11、汽车商店销售小轿车140辆,面包车40辆。面包车辆数是小轿车的( ); 小轿车和面包车辆数的比是( ),比值是( )。 12、药和水的比是1:100,药占药水的( ),水占药水的( )。 13、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1:2,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和( )。 14、一本书已看103 ,已看页数和总页数的比是( ),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的比是( ),剩下页数和总页数的比( )。 15、加工一批零件,按:2:3:5分配个甲、乙、丙三人加工。甲完成这批零件的( ),

说课稿 知识树说课

九年级英语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上午/下午好!我叫李爱华,来自重庆天宝实验学校。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参加全国第三届和谐杯“说课标说教材”大赛,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能与来自全国的同行们一起交流、分享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感受,这将使我获益匪浅。今天我要研说的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教材。我将从课标、教材和建议这三大板块进行研说。 首先来看课程目标。修订后的英语课程目标体现出更加清晰的三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级结束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达到分级目标的第五级目标。(其目标要求是: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1.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2.能就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3.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5.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6.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7.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8.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接下来看内容标准。修订前叫内容标准,修订后改称为分级标准,这样显得更为确切。按照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九年级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分别达到五级标准要求。首先,语言技能方面。它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其次,语言知识方面。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然后,情感态度方面。它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再次,学习策略方面。它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包括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等。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文化意识方面。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知识点小结(西师版)

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 易错知识点小结 1.比、比值的定义 (1)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要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我们还可以把这两 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例如:5÷4可以写成5∶4或45,都读作“5比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在5∶4或4 5中,5是比的前项,“∶”或“—”都是比号,4是比的后项。 注意:比的后项不能为“0”。 (2)比的特征:两个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比有顺序;比没有单位名称。 (3)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这个比的比值。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例如:求比值300∶12=300÷12=25; 1514∶1021=1514 1021=1514×2110=94, 45=5÷4=4 5,4∶5=4÷5=0.8。 2. 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数值 一种数 (1)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和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法的除号和分数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和分数的分母,(比的后项、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0);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和分数的分数值。 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 ∶b 或b a =a ÷b=b a ( b ≠0)。

(2)区别 ① 意义不同: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是一种关系。 ② 比、除表示方法不同:除法算式不能用分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分数不一定表示两个量的比。 ③ 结果表达不同:除法一般要求出商;分数本身就是一个数值,无需计算;比只有要求计算比值时才通过计算求出比值。 3.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4.(1)最简整数比: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2)把一个比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整数比的过程叫做化简比。化简比的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 (3)化简比的方法 ①化简整数比,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例如:化简比12300=121212300÷÷=1 25。 ②化简分数比,通常先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例如:化简比1514∶1021=(1514×30)∶(10 21×30)=28∶63=(28÷7)∶(63÷7)=4∶9。 ③化简小数比,通常先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或100或1000或……将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例如:化简比 2.75∶1.5=(2.75×100)∶(1.5×100)=275∶150=(275÷25)∶(150÷25)=11∶6。 5.(1)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2)“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常用解题方法是: ① 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用每份的量乘各部分量所占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小学六年级比与比例知识点梳理

复习课:比和比例 知识点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 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 k x y =(一定) 2、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关系式:k xy =(一定) 3、 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 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 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 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 就不成比例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 按比例分配问题 (1)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 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 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 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 2、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 ,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5)检验并写出答语。 精讲典型题 例题1 (1)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4天,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 (2) 把2米:4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例题2 汉江码头第一货场有750吨货物,分给两个运输队运到另一货场。甲队有载重6吨的汽车6辆,乙队有载重8吨的汽车3量,按两个队的运输能力分配,甲、乙两队各应运货多少吨? 巧练考点题 1. 请你填一填 (1)2.1:0.9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2)甲乙两数的比是4:5,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乙和的() (3)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比值是1.5,这个比是() (4)4.5与它的倒数的比是() (5)()÷24= 8 3 =24:()=()% (6)如果a ?7=b ÷2(a 、b 都不为0),那么a :b =():() (7)除数、被除数的比是1:3,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35,被除数是() (8)一汽车工人加工一批零件,如下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树说教材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树说教材 六年一班刘露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六年一班的语文老师刘露露。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三方面说起。 一、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教材编写思路、教材主要内容、教材立体整合(一)教材编写思路 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

教科书构建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大部分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关于词语的练习活动,关注词语的表达效果,但又不只是关注相关的语文知识,而是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词语、运用词语,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把握能力。 教科书还努力加强阅读和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 : 6 = 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 :6 = 3 : 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比例知识点复习(1)

比例 一、知识要点 1、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 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 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 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如(5和7,7和9,8和9)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 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2、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用字母表示∶x y = k (一定) (2)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 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路程 例如∶ = 速度 时间 速度 × 时间 = 路程 路程 = 时间 速度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首先,展示我对高中英语说课标说教材的演说流程,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教学。 一、说教材:(7分钟) 人教版高中英语共11模块,其中1-5是必修模块,6-11是选修模块。本次说课,我选择的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也就是第五模块。必修五是整个高中英语阶段的中间教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将从3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讲解。 1.编排体例及目的(1.5分钟) 教材的整体编排体例为:目录:展示了5个单元的话题、功能、结构、阅读、写作、练习册。学生用书:包含了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练习册:配套五个单元的练习题。附录:呈现了教材的注释、语法、各单元生词和习惯用语、词汇表、不规则动词表以及英语国际音标变化表。人教版教材最大的编排特点就是“有单元无课时”,以话题为主线,知识与技能交叉组合,以板块形式来设计教学活动。把每个单元的重点语言项目渗透到每个教学部分中,以保证学生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进行合理整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做好课前及课后的学习工作。师生在使用教材时,有更大的自主权,有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2.内容结构及分析:(3分钟)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包含5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

开展听、说、读、看、写的活动,将每个单元的功能项目、语法结构、写作渗透到每个部分中,包括九个部分内容。1.热身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思考问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思考本单元的中心话题。2.读前部分,通过若干问题及讨论,启发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为完成阅读奠定基础。3.阅读部分,提供了本单元的主要阅读语篇,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功能项目、课标词汇和主要语法结构。4.理解部分,通过设置分析排序、问答、写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5.语言学习部分,通过发现和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找出本单元的重要语言项目,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技能。6.语言运用部分,涵盖了听、说、读、看、写五个部分的练习,一方面扩大了有关话题的跨文化交际信息输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的空间。7.小结部分,通过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内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实现学习目标。8.学习建议部分,该部分重点通过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9.趣味阅读部分,提供的诗歌、谚语、谜语等,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体现了教材的选择性和拓展性。 3.知识立体整合(2.5分钟) 根据上面有关教材内容结构及分析,下面,我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知识的立体整合。纵向整合分为话题整合、功能项目整合、语法结构整合以及写作整合。

(完整word版)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例知识点归纳(六年级) 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项和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前项和两个后项)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树说教材说课稿

知识树说教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下面我按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实施的顺序,从八个方面解读本组教材。 一、说课标,明方向。 课程标准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分别提出了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下面我从以下五方面来简单谈谈小学语文的学段目标。 1、识字写字,第一学段的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第二学段的孩子则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 惯,第三学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2、阅读方面,一段的孩子喜欢阅读并感受阅读的乐趣,二段的孩子会提出疑问来体会表情 达意的作用,三段的孩子则能抓住文章大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口语交际,一段的孩子听人讲话时努力了解讲话内容,二段的孩子则可以把握主要内容 并可以简单转述。三段的孩子听人讲话时能抓住要点来做简单转述。 4、写作方面,一段的孩子在写作时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二段的孩子则可以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的地方,三段的孩子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5、综合学习,一段的孩子能热心参加校园社会活动,二段的孩子则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 织有趣的语文活动,三段的孩子则可以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 由此可见,三个阶段的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本册教学目标如下: 识字写字,认识200个生字,会写200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初步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能提出疑问。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读书资料。 口语交际: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讲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习作: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综合性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依据本单元目标及本册教学目标,并根据本单元内容特点,确定本单元目标如下: 1、认识29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掌握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新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产生热爱的情感。 4、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说教材,知结构。 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和结构、内容解析与整合。 (一)、编写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包括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和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2、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它把比与分数结合到一块,一般要求学生能通过数量的比找出数量间的分数关系,再按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所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包含了比与分数两个知识点。 一、分析条件,抓住特点 条件是应用题的最基本的因素。分析条件是解答应用题的根本途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都很简单,在这类应用题的条件中都会告诉学生分配的是什么,要按照什么来分配。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研究,我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已知几个部分的和与几个部分之间的比,求各个部分是多少;二是已知几个部分之间的比和其中一个部分是多少,求另外的部分是多少;三是已知几个部分之间的比和部分之间的的差,求各个部分是多少。例如: (1)、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棵数比为5:3,已知梨树和桃树共80棵,梨树与桃树各有多少棵? (2)、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棵数比为5:3,已知梨树棵树是80棵,桃树有多少棵?(3)、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棵数比为5:3,已知桃树比梨树少80棵,梨树与桃树各有多少棵? 这类应用题先明确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但是有些题目在告诉我们按照什么来分配时,并不以比的形式出现在条件里。如例3:东岗小学把524本图书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2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4人。三个班各应分得图书多少本?这道题告诉我们东岗小学要把524本图书分给六年级三个班,但按照什么来分配是此题的关键,因为此题并没有出现几个数的比。所以,在分析条件时应着重使学生明确这道题是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的。因此,这道题也是符合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二、明确解法,概括步骤 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有三种: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整数、小数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 第二种解题方法一般是把几个数的比转化成几个数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这几个数。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种类型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可以总结为(1)求平均分得的总份数;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

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知识树说教材说课稿

说课标说教材 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孔家学校孙海洋品悟课标研教材,驾驭课堂展魅力,知识树上结硕果,组织图里迎成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下面我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来解读教材。 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教材的编写特点。说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说教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教材 接下来我从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教材的编写特点四个方面进行研说。 1、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排了十个单元,为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呈现的是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依次是促进思考的例题,增加了人物对话,体现了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和探索性;深入理解的“做一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有层次.弹性的练习题的设计,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发展的可能性;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内容结构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的知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本册教材主要从这四个方面体现出了数学的内容。 数与代数中包括: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引入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倍的认识”,将以往分散编排在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来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概念,也便于学习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中包括: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了解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周长。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 统计与概率:数学广角。 安排的集合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梳理

复习课:比和比例 知识点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 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 k x y =(一定) 2、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关系式:k xy =(一定) 3、 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 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 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 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 就不成比例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按比例分配问题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2、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5)检验并写出答语。 精讲典型题 例题1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4天,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2)把2米:4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例题2 汉江码头第一货场有750吨货物,分给两个运输队运到另一货场。甲队有载重6吨的汽车6辆,乙队有载重8吨的汽车3量,按两个队的运输能力分配,甲、乙两队各应运货多少吨?

英语模块知识树说课稿

英语模块知识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要进行的是英语学科模块知识树说课。下面我将以“新课标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四模块”为例,从“对知识树的认识、选择使用知识树的原因、知识树的构建过程、知识树的使用及使用成效和注意事项”等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对知识树的认识: 知识树的本质就是具有系统性、直观性、层次性的知识框架图,就是用“树”的形式来体现知识的结构及方法的内在联系,用树干、树枝、树叶、果实等元素将识记材料依据其从属关系,直观明了、层次分明地反映出整个知识系统。 二、选择使用知识树的原因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无论是字母、单词、还是短语、句子,其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之所以选择使用知识树是因为它不但有利于我的日常教学,而且方便孩子们系统认识,条理分层,掌握一门外语的精髓并能够活学活用。引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知识树就是学生学习的“地图”。有了它,学生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学生走的路程越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 三、知识树的构建过程:我是沿着以下四步来构建知识树的: 1、通读教材,整体把握。 要想有驾驭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对整个模块的内容甚至是整册书的内

容、整个学段的内容都有通盘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知识在整个模块、整册数、整个学段中的地位,也才能为后面理顺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规律打下基础。 (1)Module4的教学内容有: a、单词、句型、对话以及文化差异 b、讨论并询问对方或者他人是否喜欢,并作出回答 (2)教学重点及难点: 能够正确拼读食物的名称;如何用“Do you like +不可数名词”和“Does he/she +可数名词的复数”做出询问和回答。 2、深研教材,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明确目标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本单元的 知识目标:掌握有关食物的单词;能用“Do you like +不可数名词”和“Does he/she +可数名词的复数”做出询问和回答。 能力目标:①提高学生听、说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能力。②能够在生活中用英语对话,讨论并询问别人的兴趣爱好。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 3、理顺关系,确立方法 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应用,所有我把“谈论并询问他人的喜好”作为本模块知识树的主干,而树上结出的五个大苹果就是本模块的主要内容:words、sentences、cultural notes、cultural notes、group communication & self-confidence。这些内容都是为实现主

四年级下册知识树说课稿

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下册 青龙山学区中心校张红亮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我说课的题目是教材解读与课堂构建。接下来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模块十个方面进行解读课标和教材。(PPT)即说课标:学段目标、内容标准。说教材: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知识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高效课堂。(PPT) 第一方面:学段目标 1、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的学段目标是:(PPT) ①知识与技能:(PPT) 学生要掌握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等在内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四年级下册中,则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图形的基本认识以及数据处理等技能。 ②数学思想:(PPT)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本册教材中,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③解决问题:(PPT)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本册教材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植树等问题) ④情感与态度:(PPT)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内容标准:(PPT) 本册教材涵盖四则运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五个数学思想。又细分为四则运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统计、数学广角、营养午餐、小管家等具体内容。(PPT)

英语研课标说教材说课稿

PEP三年级下册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我从课标、教材、建议三大方面论述。 一、说课标 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按课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2、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三年级学生达到一级综合能力语言目标:即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文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3、内容标准: (1)能听、说、认读55个黑体单词, 并能简单地运用。 (2)能听、说16个白体单词。 (3)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包括同学、家庭成员、动物、水果、方位、数字等6个话题),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4)能会唱8首歌曲。 (5)能听、说、唱12首歌谣。 (6)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表演。 (7)能完成6个单元中的6页自我评价活动及recycle中的复习巩 固活动。 (8)能了解2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国家和家庭成员)。 二、说教材 1、编写意图: A、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每单元都有歌曲、歌谣、TPR活动,让学生在听听做做,说说唱唱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活泼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培养学生的语感、语音语调,书写等学习习惯,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C、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D、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心,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套教材安排了一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教学内容和教材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如第一单元介绍了几个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代表性建筑:英国的大本钟,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加拿大的国家电视塔,中国的长城等,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跨文化交际。)

《知识树》 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知识树》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知识树新林三中刘横一、数学课程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思考: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与态度: 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课标要求及落实措施: 课标要求: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 1 / 9

题。 落实措施: 1.课堂教学从复习一引入一讲授一巩固一作业转变为情境一问题一探究一反思一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3.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5.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八年级数学教材体例与意图: 体例: 1.每章开始时,设置导图与导人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2.结合教学,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3.结合教材各块内容,穿插安排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信息技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