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奥数《抽屉原理问题》经典专题点拨教案

小学奥数《抽屉原理问题》经典专题点拨教案

小学奥数《抽屉原理问题》经典专题点拨教案
小学奥数《抽屉原理问题》经典专题点拨教案

抽屉原理问题

例1 袋子里有红、黄、黑、白珠子各15粒,闭上眼睛要想摸出颜色相同的五粒珠子,至少要摸出______粒珠子,才能保证达到目的。

(1992年福州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从最好的情况着手,则摸5粒刚好是同色的,但是不能保证做到。要保证5粒同色,必然从最坏情况着手。

最坏情况是摸了16粒,这16粒珠子中没有一种是5粒同色,也就是说有4粒红色、4粒黄色、4粒黑色和4粒白色的。现在再去摸一粒,这一粒只能是四色之一。

所以,至少要摸17粒。

例2 在一个3×9的方格里,将每一格随意涂上黑色或白色,试说明不管怎样涂,至少有两列的着色是完全相同的。

(“新苗杯”小学数学邀请赛试题)

讲析:可用两种颜色涂每一列的三格,它共有8种情况,如图5.89所示。

那么,剩下的一列不管怎样涂色,一定是上面8种中的一种。所以它至少有两列的着色是完全相同的。

例3 把1、2、3、……、10这十个自然数以任意顺序排成一圈,试说明一定有相邻三个数之和不小于17。

(乌鲁木齐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因为1+2+3+……+10=55。这十个数不管怎样排列,按每相邻三个数相加,共分成了10组,每个数都加了3次。

10组之和是165,平均每组为16,还余5。然后把5分成几个数再加到其中一组或几组中,则肯定有一组相邻三个数之和不小于17。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2.培养学生解题的迁移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让每位同学当公司经理,看哪位经理最精明。 出示:假如你是某工程队的经理,要修一段路,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你想承包给哪个队?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生1:给甲队做,因为他完工时间比乙队少, 师:仅考虑时间少行吗? 生2:给乙队做,虽然他时间较长,可能修路质量好, 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 生3:由甲乙两队合做,完工时间更短,可让两队优势互补,师:若甲乙两队合做,猜猜看,大约需要几天完工? 生1:小于10天,但大于5天。 生2:6天,可假设一段路长120千米, 师:我们不妨计算一下,具体是几天? [从实际事例入手,学生成为经理,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选

择的素材紧密联系本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探讨解决问题的同时,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准备状态。] 二、教学例9 1.出示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60千米)[用黑卡纸盖住],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修完? 师:各位经理算一算,几天完成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跃跃欲势,都想当个精明的经理。]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30(3010+3015)=6(天)(板书)师:请你说说每步计算的含义。教师依次对应板书甲的工效乙的工效工作总量合做时间并小结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做时间 师:如果把30千米改成60千米,其他条件不变,合做时间是多少呢?(揭去黑卡纸)[同学们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生:60(6010+6015)=6(天)(板书) 师:仔细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1:合做时间都是6天。 生2:无论公路长多少,只要各自单独做的时间不变,合做时间不变。 师:是这样吗?同学们用不同的公路长度试一试。[学生为了得到证实,即刻得出了结论。学生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启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方法。]师板书省略号

四年级奥数-找规律(教案含答案)

第一讲:规律性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 2、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 3、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 知识点拨 一、知识点说明 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猜测、验证,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或者称之为找规律,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二、考点总结 找规律问题在小升初考试中几乎每年必考,但考题的分值较低,多以填空题型是出现。这是为了考验我们是否能在最短时间里找到数字间的奥秘,即是在考察我们的数感和归纳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们日常积累分不开的,正所谓见多识广吧。所以找规律这类题目,需要同学们养成细观察、勤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归纳能力。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提炼思想 找规律是奥数里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很多难题都是靠这种方法解决的,要求我们能够观察数列或数表中每一个数自身的特征(如奇偶性,整除性,是否为质或者合数等等)、相邻数之间的差或商的变化特征(常见的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复合数列等

等),有时候还需要考虑连续多个数之间的和差倍关系,甚至对于某个自然数的余数数列等等,所以同学们要好好的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争取在奥数的学习中能够克服难题,取得进步。 例题精讲 模块一、数论部分 【例 1】下面各列数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数,请将它们找出来: (1)3,5,7,11,15,19,23,…… (2)6,12,3,27,21,10,15,30,…… (3)2,5,10,16,22,28,32,38,24,…… (4)2,3,5,8,12,16,23,30,…… 【解析】这四个与众不同的数依次是:15,10,5,16。因为:(1)除了15其余都是质数;(2)除了10其余都是3的倍数;(3)除了5其余都是偶数;(4)相邻两数 之间的差依次是1,2,3,4,5,6,……,成等差数列。注:本题答案不唯一, 只要学生说明白道理就算正确。 【例 2】在下面的一串数中,从第五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四个数字之和的个位数字,那么在这串数中,能否出现相邻的四个数依次是2,0,0,8 ? 1,9,9,9,8,5,1,3,7,6,7,3,3,9,2,7,1,9,9,6,……【解析】运用奇偶性进行分析,这些数的奇偶性依次是: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四个奇数一个偶数循环 出现,而2,0,0,8均为偶数,必定不会出现在相邻的位置上。 【例 3】数列1,1,2,3,5,8,13,21,34,……一共2005项,其中共有多少个是6的倍数? 这串数从第三个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所以这是一个菲波那契数列,这串数除以6的余数依次是:1,1,2,3,5,2,1,3,4,1,5,0,5,5,4,3,1,4,5,3,2,5,1,0,1,1,2,3,……,注意:计算余数的时候不用把原数计算出来,可以直接用菲波那契数列的规律计算余数,如前两个数是5,2,则下一个数是(5+2)÷6的余数为1 。余数数列从第一个起,每24个循环一次,每一次循环中有两个数是6的倍数,而2005

小学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电子教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 行程问题

第二十四讲行程问题---相遇问题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7.3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2千米,乙每小时走4.3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练习 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6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快车10小时可以到达乙地,慢车15小时可以到达甲地。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20千米,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例2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6千米。两车在距中点42.9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1.甲、乙两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汽车每小时行52.6千米,乙汽车每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62.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70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30千米。求A、B两城之间的距离? 3.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都骑自行车从A城同时出发,甲比乙每小时慢4千米,乙到B城当即折返,于距B城12千米处与甲相遇,那么甲的速度是多少? 例3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习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小学六年级奥数工程问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工程问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图形规律)

1 第 4讲找规律(图形规律) 数学故事/游戏 有一个立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2、3、4、5、6、,有3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这个立方体的每一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6 2 5 1 4 3 1 4 3 例题 1. 观察图 5-4 中各组图形的规律,填出问号处的图形 . (1) (2) 2.下图表示“宝塔”,它们的层数不同,但都是由一样大的小三角形摆成的.仔细观察后,请回 答:(1)五层的“宝塔”的最下层包含多少个小三角形? (2)整个五层“宝塔”一共包含多少个小三角形? 3.下图是由9个小人排列的方阵,但有一个小人没有到位,请你从下面图10—2中的6个小人中,选一位小 人放到问号的位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几号? 4. 图 5-3所示的两组图形中的数 各自都有规律,请先把规律找到, 再添上空缺的数. (1) 5.根据下面的图和字母的关系,将 ad 的图补上. 6.左下图中共有 12 个小图形,每一个不同的小图形表示 1~9 中的一个数码,每行的三个图形表示一个三 位数,四行表示四个三位数:146,521,658和692.问第二行表示哪个三位数? 课堂练习 练习 1.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处画出适当的图形. ? 练习 2.按规律填图. 如果变成那么应变为 练习 3.在图中找出与众不同的那个图形(). (1)(2)(3)(4)(5)(6) 练习 4.观察下图中各图形的规律,填出“?”处的图形.

2 (2) 练习5.下面的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中的两个构成的.观察各图形与它下面的数之间的关系, 则“?”应当是几? 课后练习得分__________________ 1.下图中已经画出了三个图,请将第四个图补全. 2. 请找一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处画出恰当的图形. 5.图8-1中的3个图形都是由A、B、C、D(线段或圆)中的两个组合而成,记为A*B,C*D,A*D.请你 画出表示A*C的图形. 6.右上图中,每个圆代表一个数码,每横行的三个圆从左到右看做一个三位数,四行表示的四个三位数是 890, 784,361,256. 那么, 代表的五位数是几? 3. 观察图 5-9 中各组图形中数的规律,填出“?”处的数. 个性化补充练习 (1) 【思考题】如图,请按照已有图形的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 (2) 4. 按规律填画图. 如果变成那么应变成

(完整)一年级奥数教案——找规律填图形教师版

第四讲 找规律填图形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类题,即让你根据已知的图形,找出要求填入的图形。这就需要根据已知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算,找出规律,确定所填的图形。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感到学数学的乐趣,而且还能从小培养我们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处应填什么样的图形 解:不难看出,每组的规律是前两个图形合成第三个图形,于是?处应该是 下面是两串有规律的珠子,其中一段装在盒子里看不到,请画出盒子里串的珠子。 解:(1)观察第一段珠子,发现白色珠子每次分别有1个,2个,3个……黑色珠子每次1个,于是盒子里应当是1个黑色的、4个白色的。 (2)仔细观察,可以看出,白色珠子的规律是1个,3个,5个,7个,而黑色珠子是2个,4个,6个,于是盒子里应当是2个黑色的、3个白色的。 在下面的小方格里画出一些动物骨架的简图,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动物 身体骨架变化是有规律的,根据图中出现的规律,你知道空格里应该画什么样的动 物骨架吗? 挑战例题 ? 例1 例2 例3

解:仔细观察,发现动物骨架的三部分分别有规律。 (1) 身子可以分为向上弯、向下弯、平直,共3种。 (2) 腿可以分为2条、3条、4条,共3种。 (3) 脚分为直线、圆圈、没有,共3种。 根据第三行缺少的,我们知道,应当是向上弯的身子,三条腿,圆圈脚。如下图 根据前面图形变化规律在问号处画图。 解:如图规律知道在?处应当是一个六边形,每个顶角都有一个圆圈。 解:观察横线和竖线的规律,可以看出每一行中,横线都是 1,2,3条,而竖线是第一列1条,第二列2条,第三列3条。于是“?”处应当是3横3竖,如图: 在问号处应填下面一行中四个图的哪一个? 解:观察发现每个图形中圆圈和黑正方形的位置都不相同,按照每一个出现过的位置,问号处应当选A 。 在下面图中,按照前两个图的规律,在第三个图的空白处填一个合适的图形。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教案

行程问题(一)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创设情景:(课件) 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遗址公园的两位工作人员张叔叔和王阿姨,在工作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请听他们的电话录音: 张叔叔:喂,王芳吗?我是小张,公园的历史画册做好了,我给你送去。 王阿姨:太好了,正好要到那边去开会,我去迎你,咱们8点同时出发,见面后再细说。张叔叔:好就这样,一会见。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画册,王阿姨去迎张叔叔。 (2)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认真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张叔叔和王阿姨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和天桥的距离是114千米。生:王阿姨乘坐面包车,面包车的速度是每时40千米。张叔叔乘坐小轿车,小轿车的速度是每时55千米。 师:为了便于我们观察理解,把这条路线拉直,用一条线段表示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距离,是114千米。 板书画图: 师: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结果会怎样? 生:开始的时候是同时走的,方向是面对面的,也就是相对,可以说相向而行。结果是相遇了。(演示)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新授(15分钟) 1、学习【知识要点】

师:行程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主要有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一般指两人(或两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和相遇时间与两地距离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你们知道吗? 生: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两地距离÷相遇时间=速度和 师: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或不同时间从同一地点出发按同一方向运动。两个运动物体速度有快、慢之分,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快的物体追上慢的物体。 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呢? 生: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之差 追及距离=速度之差×追及时间 速度之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师:这些关系式希望同学们都能牢记在心,并记录在积累作业薄上,最为资料储存起来。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吧。 【例1】 出示例1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一辆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一辆货车每小时行38千米,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42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师:相向而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对着开。 师:请同学们们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 生:已经知道两种车的速度,和时间,还知道剩余的路程。

小学奥数工程问题

小学奥数工程问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奥数-工程问题 一。基本知识点 1.我们往往把“一项工程”看成单位“1” 基本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工程问题常见的思想方法有假设法、转化法、代换法等。 学会运用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往往能化难为易 3.工程问题的核心在于“工作效率”,抓住工作效率这一点,往往使得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变得更加清晰 1、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8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甲单独加工,需要12小时完成。现在甲、乙两人共同生产了2小时后,甲被调出做其他工作,由乙继续生产了420个零件才完成任务,问乙一共加工多少个? 2、有一条公路,甲队独修需10天,乙队独修需12天,丙队独修需15天。现在让3个队合修,但中途甲队撤出去到另外工地,结果用了6天才把这条公路修完。当甲队撤出后,乙、丙两队又共同合修了多少天才完成? 3、抄一份书稿,甲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乙、丙二人每天的工作效率的和;丙的工作效率相当甲、乙每天工作效率和的。如果三人合抄,只需8天就完成了,那么乙一人单独抄,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4、游泳池有甲、乙、丙三个注水管。如果单开甲管需要20小时注满水池;甲、乙两管合开需要8小时注满水池;乙、丙两管合开需要6小时注满水池。那么单开丙管需要多少小时注满水池? 5、一个水箱,用甲、乙、丙三个水管往里注水,若只开甲、丙两管,甲管注入18吨水时,水箱已满;若只开乙、丙两管,乙管注入27吨水时,水箱才满。又知,乙管每分钟注水量是甲管每分钟注水量的2倍。则该水箱最多可容纳多少吨水? 6、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需要4小时,单开丁管需要6小时。现在池内有池水,如果按甲、乙、丙、丁的顺序循环开各水管,每次每管开1小时,问经过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7、一项工作,甲、乙两人合作8天完成,乙、丙两人合作9天完成,丙、甲两人合作18天完成。那么丙一个人来做,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天? 8、一件工程,甲、乙两人合作8天可以完成,乙、丙两人合作6天可以完成,丙、丁两人合作12天可以完成。那么甲、丁两人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 9、甲、乙、丙三人完成一件工作,原计划按甲、乙、丙顺序每人轮流工作一天,18天完成,已知甲单独完成这件工作需10天,问:乙、丙一起做这件工作,完成工作要用多少天? 10、某项工程,如果由第1、2、3小队合干需要12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1、3、5小队合干需要7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2、4、5小队合干需要8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1、3、4小队合干需要42天才能完成。那么这五个小队一起干,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11、规定两人轮流做一个工程,要求第一个人先做1个小时,第二个人接着做1个小时,然后再由第一个人做1个小时,然后又由第二个人做1小时,如此反复,做完为止。如果甲、乙轮流做一个工程需要9.8小时,而乙、甲轮流做同样的工程只需要9.6小时,那么,乙单独做这个工程需要多少小时?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第一讲行程问题 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行走或移动的距离; 时间行走或移动所花时间. 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距离=速度×时间 很明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从数学上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总量=每个人的数量×人数. 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

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 这一讲,用5千米/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 一、追及与相遇 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

例1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 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9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时,因此 所用时间=9÷6=1.5(小时). 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 面包车速度是 54-6=48(千米/小时). 城门离学校的距离是 48×1.5=72(千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工程问题》的教学设计

数学-《工程问题》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 P95 例9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出示小黑板 本班语、数两学习委员分发数学作业本,语文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2分钟,数学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3分钟,大家猜一猜,两人一起分发要几分钟? 1、学生读题 2、先让学生大胆猜想 3、然后老师提出: 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由浅入深,辅路搭桥 出示小黑板: 1、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分发需要2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明明分发需要3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 2、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每分钟发30本,明明每分钟发20本,两个人合发,几分钟发完? 3、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单独分发需要2分钟,明明单独分发需要3分钟,两人合发需要几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60/2=30(本) 60/3=20(本) 2、60/(30+20)=1.2(本)或者:设X分钟发完? (30+20)x=60 X=60/50 X=1.2

3、60/(60/2+60/3)或者:设两人合发需要X分钟 X*(60/2+60/3)=60 ●三、引导探究,挑战问答 老师质疑: 假如上面三道题都隐去“60本作业本”这个条件,你们能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1、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2、让各小组组长把解决问题的办法讲出来,老师板书: A、1/2=1/2 1/3=1/3 B、1/(1/2+1/3)或者:设需要X分钟完成 X*(1/2+1/3)=1 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一小组,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恰当时机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 “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 “列式为1/(2+3)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四、促进思维,拓展发散 解决好“分发本子”问题后,我问学生: 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类似的“做套装衣服问题”、“相遇问题”吗? ●五、反馈练习,以促双基 1、P95 “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第1题 3、指导学生自学例9 ●六、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地方你还不太懂? 家庭作业: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4)行船问题。 1、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 速度+时间。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二距离宁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二速度和X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二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二速度差x时间 2、行船问题: 船顺水速度= 船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船逆水速度= 船静水速度- 水流速度 水流速度二(船顺水速度-船逆水速度)宁2 船静水速度二(船顺水速度+船逆水速度)宁2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标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 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1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 比乙车早到4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 多少小时?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到4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 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 X 60= 30 (千米/小时) 甲行完全程用的时间:165-30- 48= 4.7 (小时) 60 解法二:48X(165-24)- 48=282(分钟)=4.7 (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例题2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 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从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了三个全程。两辆汽车行一个全程时, 从东站出发的汽车行了60千米,两车走三个全程时,这辆汽车走了3个60千米。这时这辆汽车距中点30千米,也就是说这辆汽车再行30千米的话,共行的路程相当于东、西两站路程的 1.5倍。找到这个关系,东、西两站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很快求出来了。所以 (60X 3+30)- 1.5=140 (千米) 答:东西两站相距140千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分数应用题 (工程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来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的相同结果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口答下列各题 思考:下面各题研究的是哪三种量的关系?仔细读题,了解每一道题已知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分别写出数量关系式. 1.挖一条全长100米的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

二、展示交流 1.学生通过交流展示,总结出工程问题就是探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种量之间的关系。 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7.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三、关键点拨. 1.阅读与理解: ①从题目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对题意的理解:这道题是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就是公路的总长,工作时间就是修路的时间,工作效率就是每天修的路的长度.如果两队合修,那么工作效率就是两队的工作效率和. ②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工作总量(这条路的总长度)和工作效率和 ③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2.分析与解答

(完整版)小学奥数找规律

小学奥数找规律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 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 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 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 (2)1,2,5,10,17,(),() (3)2,8,32,128,(),() (4)1,5,25,125,(),() (5)12,1,10,1,8,1,(),() 【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3)18,3,15,4,12,5,(),() (4)1,15,3,13,5,11,(),() (5)1,2,5,14,(),()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 )(3)1,2,5,13,34,()(4)1,4,9,16,25,36,( )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 (2)2,4,10,28,82,(),() (3)94,46,22,10,(),() (4)2,3,7,18,47,(),()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1)(3) 5 10 9 14 7 12 11 16 9 14 13 (2)9 43 71484281649 3 27 12 4 36 36 12

奥数 二年级 讲义 小二教案 7 01[1][1][1].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1.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2、3、4、5、____; (2) 1、3、5、7、9、____; (3) 12、10、8、6、4、____; (4) 15、12、9、6、____; 2.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2、4、5、7、8、10、____; (2) 1、3、4、6、7、9、10、____; (3) 15、12、10、7、5、____; (4) 13、9、6、4、____; 3.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5、 2、6、 3、7、 4、8、 5、____; 4.远处走来两队可爱的小狗,小明仔细一看,发现所有的小狗身上都有编号,这时一队小狗的主人开始嚷嚷,他说自己丢了一只狗狗,另一队小狗的主人数了数自己的狗狗,发现多了一只,但是到底是哪一只呢,好伤脑筋呀,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吗? 第一队:1、3、7、9、11; 第二队:1、4、5、7、10、13; 5.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6.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7.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3、5、8、10、13、15、18、_______、23; (2) 1、2、4、7、11、16、_______、29; (3) 1、5、3、5、5、5、7、5、_______、_______、11; (4) 101、19、92、28、83、_______、_______、46;

8.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9,61,,63,94,,18; 9.观察前面的两个三角形里面的数字有什么排列的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0.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11.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12.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 1 2 1 1 2 1 1 1 1 1 2 2 1 3 1 2 2 1 1

最新小学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教案

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关系式: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经过3小时相遇。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小明和小华两家相距3千米,他俩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明骑车每分钟行175千米,小华步行每分钟行75米,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 例3.甲、乙两辆汽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出发后2小时,两车相距141千米; 出发后5小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两车相遇点距中点20千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路程差÷速度差=相遇时间 例5.甲、乙两地相距300米,小明和小军各从甲、乙两地相背而行,7分后两人相距860米。小明每分走多少米?

例6.A、B两村相距2800米,小明从A村出发步行5分钟后,小军骑车从B村出发,有经过10分钟两人相遇。已知小军骑车比小明步行每分钟多行160米,小明步行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例7.甲、乙两艘舰船,由相距418千米的两个港口同时相对开出,甲舰船每小时航行36千米,乙舰船每小时航行34千米,开出1小时候,甲舰船因有紧急任务,返回原港,又立即起航与乙舰船继续相对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舰船相遇? 例8.一支1800米长的队伍以每分钟90米的速度行进,队伍前端的通讯员用9分钟的时间跑到队伍末尾传达命令,通讯员每分钟跑多少米? 例9. 甲、乙两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20千米?(提示:分相遇前、相遇后讨论) 随堂练笔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终审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 题教学设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分数应用题 (工程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来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的相同结果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口答下列各题 思考:下面各题研究的是哪三种量的关系?仔细读题,了解每一道题已知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 分别写出数量关系式. 1.挖一条全长100米的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 二、展示交流 1.学生通过交流展示,总结出工程问题就是探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种量之间的关系。 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7.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三、关键点拨. 1.阅读与理解: ?①从题目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对题意的理解:这道题是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就是公路的总长,工作时间就是修路的时间,工作效率就是每天修的路的长度.如果两队合修,那么工作效率就是两队的工作效率和. ②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工作总量(这条路的总长度)和工作效率和 ③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小学奥数图形找规律(四年级)电子教案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 ⑴图形数量的变化;⑵图形形状的变化;⑶图形大小的变化; ⑷图形颜色的变化;⑸图形位置的变化;⑹图形繁简的变化. 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 板块一 数量规律 【例 1】 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解析】 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圆形 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 【解析】 (方法一)横着看,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 不变.因为三角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三角形△. (方法二)竖着看,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三角形按照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 “?”处应是三角形△. 【例 2】 观察下面的图形,按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5) (4) (3) (2) (1) ? 图形找规律

【解析】本题中,几何图形的变化表现在数量关系上,图中黑三角形的个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从(2)起,每一个格比前面一个格多两个黑三角形,所以,第(4)个方框中应填七个黑三角形. 【例 3】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补上一幅,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系列。 【解析】观察发现,乌龟的顺序是:头、身→一只脚、背上一个点→两只脚、背上两个点→两只脚、一条尾、背上三个点→三只脚、一条尾、背上四个点,根据这个规律,最后一幅图应该是:→四只脚、一条尾、背上五个点.即: 【例 4】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再补上一幅,使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 【解析】第一格有8个圆圈,第二格有4个圆圈,第三格有2个圆圈,第四格有1个圆圈,第五格有半个圆圈.由此发现,前一格中的图减少一般,正好是后一格的图.所以第六格的图应该是第五格图的一半, 即: 板块二旋转、轮换型规律 【例 5】相传古时候一位老人留在人间很多宝盒,里面装着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并不是拥有宝盒都可以得到这笔财富,在宝盒的上面设置了密码,只有写出密码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这笔财富,聪明的你你能找出密码吗? ○□☆△○□☆△ △○□☆△○□☆ ☆△○□☆△○□ ()()()()()()()() 【解析】有几种方法可以找出密码: (方法一)后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上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每个图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变成了下一排. (方法二)斜着看,每一斜列的图形是一样的. 所以密码就是:□☆△○□☆△○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出示小黑板 本班语、数两学习委员分发数学作业本,语文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2分钟,数学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3分钟,大家猜一猜,两人一起分发要几分钟? 1、学生读题 2、先让学生大胆猜想 3、然后老师提出: 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由浅入深,辅路搭桥 出示小黑板: 1、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分发需要2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明明分发需要3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

2、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每分钟发30本,明明每分钟发20本,两个人合发,几分钟发完? 3、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单独分发需要2分钟,明明单独分发需要3分钟,两人合发需要几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60/2=30(本) 60/3=20(本) 2、60/(30+20)=1.2(本)或者:设X分钟发完? (30+20)x=60 X=60/50 X=1.2 3、60/(60/2+60/3)或者:设两人合发需要X分钟 X*(60/2+60/3)=60 三、引导探究,挑战问答 老师质疑:

假如上面三道题都隐去60本作业本这个条件,你们能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1、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2、让各小组组长把解决问题的办法讲出来,老师板书: A、1/2=1/2 1/3=1/3 B、1/(1/2+1/3)或者:设需要X分钟完成 X*(1/2+1/3)=1 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一小组,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恰当时机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 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 列式为1/(2+3)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四、促进思维,拓展发散 解决好分发本子问题后,我问学生:

奥数 一年级 教案 第05讲 找规律填数字 教师版讲课稿

第五讲 找规律填数字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类题,让你根据已知的数,找出不知道的数,填在○或□里。这就需要你根据这些已知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规律,推算出应该填写的数。 按规律在□里填数。 ① 2、4、6、□、10、12、14 ② 1、4、□、10、13、16 ③ 1、2、3、5、8、□、□、34 解:①是我们最常见的偶数数列,直接可以得到□中填8 ②是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是3,容易得出□中填7 ③是我们所熟悉的斐波那契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于是□中应当填入13和21。 找出规律在()内填写合适的数。 (1)1,2,4,( ),( ),( )…… (2)1,2,4,( ),( ),( )…… (3)1,2,4,( ),( ),( )…… 挑战例题 例1 例2 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 )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在斐波那契的代表作《算盘书》中介绍了非常有趣的一组数,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这是《算盘书》中结果最丰富的问题。因为它来源于兔子的繁殖,也叫“兔子数列”。 如果每对大兔子每月生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一个月之后变成大兔子,那么一对小兔子一年之后可以变成多少对兔子?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右图中 表示小兔子, 表示大兔子): 第1月有1对小兔子,总数为1; 第2月1对小兔子变成1对大兔子,总数仍为1; 第3月1对大兔子生下1对小兔子,总数为2; 第4月1对大兔子生下1对小兔子,1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3; 第5月2对大兔子生下2对小兔子,1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5; 第6月3对大兔子生下3对小兔子,2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8; 第7月5对大兔子生下5对小兔子,3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13; …… 这样增长下来,兔子的总数形成了一列数1123581321345589,,,,,,,,,,……, 其中前两个数是1,以后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数之和。我们把按一定次序排成一列的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第几个数就叫第几项。例如上面的斐波那契数列,它的第1项是1,第4项是3,第10项是55。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的同时充满着许多的规律,认识数列,就是认识这个世界规律的开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