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布氏杆菌病明白纸

布氏杆菌病明白纸

布氏杆菌病明白纸
布氏杆菌病明白纸

布氏杆菌病防控知识及政策问答

一、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带菌牲畜,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人类布病主要是由患布病的家畜如羊、牛、猪等通过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不传染。从最近两年情况看,我市养羊人员感染发病较多。

二、人得了布氏杆菌病有哪些表现?

发热:最常见症状。

多汗:以急性期患者居多。

关节肌肉痛:类似风湿病,疼痛十分剧烈,急、慢性期患者都可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的疼痛。

其他症状体征: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等。

三、怀疑自己得了布氏杆菌病后应该怎么办?

首先立即到当地正规医院进行诊疗,如需确诊,须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血清学确诊,目前我市可以进行血清学确诊的疾控机构为日照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8816528)和莒县疾控中心(咨询电话:6221537)。

四、得了布氏杆菌病后能否治好?

确诊后必须全程、足量、规范治疗,绝大多数病例均可治愈。切不可因症状减轻而终止治疗,一旦转变为慢性,治愈将变得困难。

五、高危人群如何预防布氏杆菌病?

从事接犊(羔)助产、兽医、屠宰、皮毛加工等人员是布氏杆菌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1.从事牛羊接生、屠宰,清理圈舍和加工皮毛等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胶靴等,工作后应对场所和防护品进行消毒处理。严禁赤手接触家畜流产物、皮毛、肉制品等。

2.定期对圈舍、挤奶厅、产羔(犊)室及屠宰等场所进行消毒,对牲畜流产物、胎盘、流产羔(犊)等要作无害化处理后深埋。

3.注意个人卫生,人畜分居,不喝生奶,不食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制品。

4.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多汗、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县级疾控中心检测,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5.发现病畜及时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政府将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补偿。

六、牛羊饲养场如何预防布氏杆菌病?

1.积极推行“全进全出”、“自繁自养”、“封闭式管理”的养殖模式,强化牲畜引入管理,选择没有发生布病疫情的地区引进牲畜,购买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产地检疫,购买后隔离饲养两周以上方可混群饲养。

2.科学搭配饲料,保证牲畜营养均衡,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注意通风保暖,增强牲畜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

3.强化消毒灭源,保持清洁,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污水污物,定期对养殖场进出人员、车辆,养殖场生活区、生产区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毒,及时更换消毒液以保证有效成份浓度和消毒效果。在常规预防性消毒基础上制定紧急消毒预案,发现病畜或隐性带毒畜,立即启动紧急消毒措施,避免布病传播扩散(动物疫病防控咨询电话、动物疫情举报电话:8238933)。

七、我市饲养动物是否可以免疫布氏杆菌病疫苗?

答:按照《山东省牲畜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指南》规定,我市属胶东半岛无疫区,境内所有牲畜养殖场严禁实施布病免疫,必须实行检测净化。原则上每年普检2次,阳性畜一律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兽医生物安全隔离和消毒灭菌等防控措施,防止布病传播。

九、针对布氏杆菌病防控在检疫方面有什么规定?

1.牲畜调运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牛屠宰检疫规程》、《羊屠宰检疫规程》、《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执行。

2.实验室检测呈布病阳性的养殖场所饲养的牲畜禁止调运。

3.异地调运的牲畜,须来自于非疫区,并凭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调运。凡购入未经检疫牲畜,一旦发生布病或实验室检测布病病原呈阳性的,货主要依法作淘汰和无害化处理,淘汰扑杀后政府一律不予补偿。异地调入牲畜的,要依法履行落地报告和隔离观察等制度,确保牲畜健康无疫后方可混群饲养。屠宰用牲畜调运途中严禁与其他用途的牲畜混群。

日照市畜牧兽医局

日照市卫生计生委

2015年9月

布氏杆菌病与乳制品生产

布氏杆菌属(Bruc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布氏杆菌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我国部分地区曾有流行,现已基本控制。布氏杆菌也是帝国主义者列为失能性生物战剂之一。布氏杆菌属分为羊、牛、猪、鼠、绵羊及犬布氏杆菌6个种,20个生物型。中国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vis)、猪(Br.suis)三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 病理 布氏杆菌感染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

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 生物学性状 本菌属初次分离培养时多呈小球杆状,毒力菌株有菲薄的微荚膜,经传代培养渐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 本菌为严格需氧菌。牛布氏杆菌在初次分离时,需在5~10%CO2环境中才能生长,最适温度37℃,最适的pH6.6~7.1,营养要求高,生长时需硫胺素,烟草酸和生物素,泛酸钙等,实验室常用肝浸液培养基或改良厚氏培养基。此菌生缓慢,培养48小时后才出现透明的小菌落,鸡胚培养也能生长。 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弱。对链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等均敏感。 布氏杆菌具有二种抗原成份:A(牛布氏杆菌主要抗原成份)和M(羊布氏杆菌主要抗原成份)。二种抗原在各种菌中含量不同,牛布氏杆菌(Am)含a 抗原多,含M抗原少。羊布氏杆菌(aM)含M抗原多,而含A抗原少。可利用凝集吸收试验制备出单因子血清~~单价A或M血清,供菌种鉴定之用。 牛布氏杆菌病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2周至6个月。母牛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发生于怀孕第5~8个月,产出死胎或软弱犊牛。流产时除表现分娩征象外,常有生殖道发炎症状,阴道粘膜发生粟粒大小的红色结节,流出灰白色粘性分泌物。胎衣往往滞留,流产后持续排出恶露,呈污灰色或棕红色,可持续2~3周。常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大多数母牛只流产1次。公牛常发生睾丸炎或关节炎、滑膜囊炎,有时可见阴茎红肿,睾丸和附睾肿大。 二、病理变化 常见的病变是妊娠母牛的子宫与胎膜病变变化较突出。子宫绒毛膜间隙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绒毛膜因充血呈紫红色,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或污灰色脓液。胎膜因水肿而肥厚,呈胶样浸润,表面覆以纤维素和浓汁。流产胎儿主要呈败血症变化,脾与淋巴结肿大,肝脏中有坏死灶,肺常见支气管肺炎,胃肠膀胱的浆膜下可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公牛主要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或附睾炎。睾丸显著肿大,被膜与浆膜层粘连,切面可见到坏死灶或化浓灶。阴茎红肿,其粘膜上有时可见小而硬的结节。 三、实验室检验 用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检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方法:将被检血清与布鲁氏菌虎红平板抗原各0.03毫升滴于玻璃板上混匀,在室温下4~10分钟呈现结果,出现凝集现象为阳性反应,完全不凝集的为阴性。受检血

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症状及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3周,平均2周。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一年。 【临床症状】 (1)发热:发热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及大量出汗等症状。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平均为2-3周。本文来自平凉热线 (2)多汗:多汗是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急性期患者为甚,出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平凉热线 (3)乏力:大多数布病患者均有乏力症状,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 (4)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急性期疼痛多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慢性期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也以大关节为多见,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 (5)头痛:为急性期的常见症状之一,个别头痛剧烈者常伴有脑膜刺激症状。【临床体征】 (1)淋巴结肿大:由于局限性或多发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多发生肿大。 (2)肝、脾肿大:由于肝脏损坏,患者可出现黄疸。经过治疗肿大的肝、脾常恢复正常,这可作为考核疗效的指标之一。慢性布病患者的肝、脾肿大,往住较难恢复。 【临床分期】 (1)急性期: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发热和明显其他症状、体征(包括慢性期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 (2)亚急性期:发病在3-6个月,凡有低热和其他症状、体征(即有慢性炎症),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 (3)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平凉热线 (4)残余期:体温正常,症状、体征较固定或功能障碍,往往因气候变化、劳

布氏杆菌症状及防治措施

布氏杆菌病防控措施 布氏杆菌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能侵害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牲畜感染后,以母畜发生流产或死胎,公畜发生睾丸炎为特征。母畜流产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突出表现为寒战,发热,多汗,热型多为弛张热,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此外还会引起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

部及腋下。男性可有睾丸炎或附睾炎,女性可患卵巢炎等。常见症状还有疲乏,出汗,头痛,低热,抑郁,烦躁,肌肉及关节酸痛。 其主要预防措施有: 1.加强家畜的管理,做好经常性的家畜卫生处理和检疫;病畜应隔离饲养、治疗,病畜分泌物、排泄物等应做无害化处理或消毒深埋;病死的牲畜要深埋或烧毁。被污染的畜舍、运动场、饲槽、水槽等用10%石灰乳或5%热火碱水严格消毒。 2.不食用未经过煮沸或灭菌的奶和奶制品。能感染人类布氏菌病的主要奶制品是新鲜乳酪,特别是由山羊的奶制作的乳酪,但是,在干的或发酵过的乳酪中,布氏菌一般不能继续存活。 3.不食用患布氏病动物的肉及肉食品。患布氏病动物的肉及肉食品特别是处于菌血症时期的肉类对人有很大的危险性。冻肉和腌肉、未煮熟和未烤熟的肉类都具有传染性。牛羊肉烹调熟透后食用;生熟肉案板一定要分开使用,案板和操作容器一定要清洗并用热水烫洗,必要时消毒。 4.不使用感病动物毛、皮。有布氏病流行的地区出产的毛、皮也是一种传播因子,毛和皮特别容易被动物的尿、粪便及阴道分泌物污染而带有布氏病菌,凡接触未经卫生处理的毛、皮均有被感染的危险。 5.发现疫情的养殖户的圈舍要进行卫生消毒。 6.对于有职业史的相关人员,一旦出现类似某症状的患者要提高警惕,最好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去咨询。兽医、病畜管理人员、接

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

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发病原因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非凡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 症状表现 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烧为其特点,发烧约2~3周,继之1~2周无烧期,以后再发烧。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有时全身症状消退后,才出现局部症状。腰椎受累后,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产生坐骨神经痛。局部有压痛及叩痛,少数病人于髂窝处可扪及脓肿包块;也可产生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慢性病人可伴有其它多处的关节病变。但大多数发生在腰椎,少数发生在胸椎,胸腰段,骶椎或骶髂关节者。男性病人可有睾丸肿大,睾丸炎症表现。本病有“自愈”趋势,但历时较长。未接受治疗者复发率约占6%~10%。 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 主要为抗菌药物治疗及对症疗法。急性期最有效药物为四环素,0.25~0.5g/次,天天四次。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停一周后可依病情再用药1~2个疗程。必要时可以加用链霉素。TMP-SMZ也可选用,对于关节症状顽固,变态反应强的较重症例可以考虑特异性菌苗疗法。关节有积液时,可抽出液体,内注链霉素0.2g;对有脊柱炎病例可加用脱敏疗法。此外应卧床休息,或用石膏床或支具固定,有利于肌肉的痉挛缓解,减轻疼痛。若因脓肿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者,应及时进行探查术,根据病变行脓肿切开引流及病灶的清除术,脊髓的减压术,椎板减压成形术,脊椎融合术等。关节病变疼痛者可行适当外固定,以利减轻症状及维持功能位,加强未受累的关节功能的锻炼。骨病变有“自愈”趋势,但需时较长,经上述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介及综合防治

奶牛布氏杆菌病(以下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以奶牛生殖器官、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等为主要特征,对奶牛养殖影响巨大。同时,奶牛布病可以通过病牛传给人类,从而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应引起广大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 布氏杆菌,即布鲁氏杆菌,是一组小的、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球形球杆形或短杆状的细菌。布氏杆菌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最为常发,而且能传染给人。布氏杆菌分牛型、羊型和猪型,各种布氏杆菌对家畜及人都有致病性,其中,以羊型布氏杆菌对人的致病性最强,危害性最大。 布氏杆菌对热、各种常用消毒剂、紫外线和各种射线都很敏感,对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但对低温和干燥有很强的抵抗力。阳光直射数分钟,最长4h即可杀死该菌。布氏杆菌对热非常敏感,湿热60℃ 15~30min 即可杀死该菌。在0.1%新洁尔灭和2%来苏儿中可存活时间为30s和1~3min.布氏杆菌对四环素最敏感,其次是链霉素和土霉素。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系统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当牛采食了被病牛污染的饲料、饮水、乳汁,接触了污染的环境、土壤、用具、粪便、分泌物,以及屠宰过程中对废弃物、血水、皮肉等处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感染。由公牛与病母牛或病公牛与母牛配种,或在人工助产输精过程中消毒不严,以及人工输精使生殖道损伤而造成的感染发病尤为常见。人类主要是在缺乏消毒及防护条件下进行接产、护理病畜,或饮用了未经消毒的牛乳而感染,具有全身性感染和处于菌血症期的病畜,其肉及内脏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可使加工人员受到感染。 二、奶牛布氏杆菌病 奶牛布病是由牛型布氏杆菌侵染奶牛而引起的传染病,不但影响奶牛的生产力,而且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奶牛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其皮毛、乳汁、尿液和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为病牛接生进行感染。而且从事屠宰病畜、挤奶等工作的人员均可经过皮肤破损处感染细菌,也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结膜、性器官黏膜感染。我国是布病感染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年来,布病感染率竟在逐年上升,情况不容乐观。

布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常常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症状,故又称之为传染性流产病。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本病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收录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名录中,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疫病。本文从布氏杆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原学 布氏杆菌属为短小革兰氏阴性菌,兼性需氧,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根据宿主嗜性、病原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0个种:其中6 个经典种,分别为马尔他布氏杆菌(B. melitensis)、流产布氏杆菌(B. abortus)、猪布氏杆菌(B. suis)、犬布氏杆菌(B.canis)、沙林鼠布氏杆菌(B. 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 Ovis);另外4 个种是近几年新分离到的,如从海洋动物中分离的鲸型布鲁氏菌(B. ceti)和鳍型布鲁氏菌(B. pinnipedialis)[1];B. microti从田鼠中分离[2],有报道称从狐狸和土壤里也可分离到[2,3];而B. inopinata则从人体内分离[4]。最近,有报道称从牛蛙体内分离到了一种新的布鲁氏杆菌,该种菌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种[5]。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感染的布氏杆菌种属主要是B. melitensis(绵羊和山羊)、Brucella abortus(牛和水牛)和B.suis(猪)。 该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7d,在阴处胎儿体中可活6个月,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 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 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低温下可存活1 个月左右。但是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弱,巴氏灭菌10~15min死亡,高压消毒瞬间即亡,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石灰乳15min死亡,日光直射需05~4h能杀死。 2 流行病学及流行情况 2.1 传染源 一般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受感染母畜流产的胎儿、羊水和胎衣,及阴道分泌物最具有传染性。其次乳腺组织、淋巴结、关节、睾丸、精液等也适宜布鲁氏杆菌生长,有一定的传染性。布鲁氏菌主要是经过消化道、乳汁、生殖道和皮肤、粘膜、眼结膜、叮咬过病畜的吸血昆虫等。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这主要临床特征。本病易复发,容易转为慢性。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为病畜,包括:羊、猪,其中羊为主要传染源。其他动物如狗、鹿、 马、骆驼等亦可为传染源。病原存在于病畜的皮毛、胎盘、羊水、尿液中,其中乳汁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人传人虽有可能,但极少发生。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如(接产、挤奶、屠宰等);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染菌标本; 加工畜产品等通过粘膜的接触感染人体。消化道传播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水和肉类而感染。其他还可经呼吸道粘膜、眼结膜、性器官粘膜进入人体。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各型间有交叉免疫。 【发病机制】 侵入人体的布氏菌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在此大量繁殖成为原发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细菌释放内毒素和其他物质,导致毒血症的出现。细菌随血流播散全身各部位(主要是肝、脾、骨髓和肾等处)进一步繁殖,引起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布氏杆菌寄生于单核-巨噬胞内,不易被清除导致病毒反复发作和难以根治。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周或数月(3日至数月)。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一)、急性期大多缓慢起病,少数突然发病。 1、发热热型不一,以不规则多见,典型的波浪热已不多见。 2、多汗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无论患者发热与否,常有明显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 虚脱。 3、关节疼痛为关节炎所致,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 4、神经系统症状以神经痛多见,常有坐骨神经痛和腰骶神经痛。 5、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卵巢炎等。 6、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大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抗菌治疗后,约有10%以上复发。 (二)、慢性期 病程长于一年者为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的或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疼痛可存在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表现为运动受限、关节屈曲畸形、强直和肌肉萎缩。此外还有精神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血沉增快,部分患者有血 小板减少。 2、细菌培养:为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3、血清学检查(布氏) 4、特异性核酸检测检测布氏杆菌DNA,能快速、准确作出诊断。 5、皮内试验阴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和水分。 2、病原治疗采用联合给药及多疗程治疗方法,以减少复发。 ①、利福平+多西环素 ②、利福平+链霉素 ③、复方磺胺甲恶唑片 ④、四环素+链霉素 ⑤、喹诺酮类等

布病综述

奶牛布鲁氏菌病简介 一、布病流行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世纪50-70年代为高发期:部分省区疫情相当严重,尤其是在牧区,严重地区的人畜感染率达到60-70%。 2.80-90年代基本控制期:家畜布病总的阳性率为0.09%-0.28%,奶牛布病阳性率由87年的0.46%下降到99年的0.09%。 3.2000年以后为反弹期:部分地区布病疫情出现上升趋势,家畜布病总的阳性率高达0.75%,奶牛的阳性率由2000年的0.09%上升到2007年的0.84%。 二、传播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我国的二类传染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 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 三、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四、危害 感染初期时有一个短暂的阶段,此时使用抗生素可以成功治愈感染,但之后却因它是细胞内寄生菌而几乎不能治愈。 在慢性感染的病例中,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统都被涉及到通常受到影响的部位为肌肉骨骼、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和系统损伤,精神抑郁也是相当常见的症状,类似神经官能症,动物的布鲁氏菌病主要发生在生殖系统,雄性动物的主要症状是睾丸炎,细菌也可能存在于精液以及水囊瘤中雌性动物感染后的第一胎经常发生流产,后续怀孕可能是正常的,但是分娩的物质和奶液中存有大量的细菌。人通常由粘膜和皮肤破损处等通过直接接触,使感染能从动物传染给人类。 五、防治措施 1.布病阴性场:采取严格的淘汰、净化制度。每年两次监测,对监测的阳性牛予以淘汰。发现布病检测阳性牛的牛场定为假定健康场,每隔20~30天检测一次,连续三次检测为阴性,转为健康场。检测方法为平板凝集试验或试管凝集试验。但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其特异性不高,受试验温度、凝集时间相对较短和人为主管因素的影响,不易准确判定结果,只能作为初筛;而试管凝集试验使我国布氏杆菌的法定方法,但是该方法操作繁琐、费时,不适于现场采用。而且平板凝集试验或试管凝集试验不可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布病疫苗免疫场无法进行净化。 2.部分牛场进行免疫。目前主要使用布病疫苗为猪2号苗和S19号苗进行免疫,但是没有猪2号苗和S19号苗免疫效果和过敏反应的试验数据,牛场无法制定确切可行的免疫程序。对服苗的奶牛场根本没有进行任何监测,野毒感染的阳性牛依然在牛群中排毒,给奶牛养殖和养殖者的健康都造成很大威胁, 3.综合防控措施:严格消毒确保消毒效果;奶牛在产圈分娩,并及时对胎衣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对牛群中怀疑为布氏杆菌病的要及时隔

羊布氏杆菌病怎么预防

羊布氏杆菌的防治措施 病原 病原为布氏杆菌。它存在于病畜的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1%来苏尔,2%的福尔马林,5%的生石灰水15分钟可杀死病菌 传播途径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 布氏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通过接触或食入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等而感染;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群共同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氏杆菌的交叉感染。动物布氏杆菌可传给人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发病特点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病原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粘膜、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配)也能感染。与病羊接触、加工病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本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 因布氏杆菌病导致的羊流产 感染症状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

布氏杆菌病预防知识(1)

布氏杆菌病预防知识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或懒汉病,是由各型布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菌体呈球杆状,为革兰染色阴性,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的需氧菌。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器、肉及鲜奶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对热、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均很敏感。对常用的抗菌素也较敏感。对人的致病性以羊型最强,猪型次之,牛型较弱,犬型仅偶然可传给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羊、牛和猪,在我国主要是由绵羊和山羊传播,其次为牛。 1.传染源常见的家畜动物都可以成为布鲁菌的宿主。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是布鲁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主要是羊、牛和猪,其次是犬。在不同国家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有所不同,我国以羊(绵羊、山羊)为主,其次为牛,仅在个别地区出现以猪为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以再不同的宿主之间生存,各种布鲁菌在各种动物之间可有转移现象,其中以羊种菌转移到牛的最常见,这不仅是因为羊种菌对人有较高的致病性,而且因为牛奶及其制品比羊奶及其制品应用更广,因此对人的危险性更大。其他动物,如鹿、马、骆驼、狗、猫等也可感染本病,但除在特定条件下,一般作为很少会成为传染源。患者也可从粪、尿、乳中排菌,也有人传人的报告(夫妻间),但属于个别个案,所以人作为传染源情况罕见。许多野生动物,如野牛、野兔、野鹿、黑线姬鼠等也可感染本菌,一般在动物之间流行,感染人的情况很少。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狩猎才有可能传染给人。 2.传播途径病畜常会流产或死胎,这种畜胎、羊水、胎盘及产后阴道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的布菌,如给病畜接产和处理流产时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则极易受染,这些含菌物质以及病畜的排泄物中的布鲁菌也可污染皮毛、土壤、水源等而间接感染人、畜。病畜的肌肉、内脏及乳汁中也均含有很多病菌,如剥皮、屠宰或

布氏杆菌病试题

预防布氏杆菌病知识培训试题 ㈠填空题 1.布氏菌属分为6个种,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_____致病力最强。 2. 布氏杆菌病传播途径多样,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3. 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临床上分为_____,_____。 4.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经抗菌治疗后约有10%患者复发,因为布氏杆菌为_______寄生菌,不易为抗生素杀灭或者与疗程不够有关。 ㈡选择题 ⑴关于布氏杆菌病下面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 布氏菌属分为6个种 B. 革兰氏阴性短小球杆状杆菌 C. 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D.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 E.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 ⑵对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热,多为不规则热,不伴出汗 B. 关节痛为关节炎所致,有感染性和反应性两类 C. 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 D.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 E. 神经痛是由于神经根受累而疼痛,常有坐骨神经痛和腰骶神经痛 ⑶下列哪项不符合布氏杆菌病急性期的治疗原则: A. 关节疼痛剧烈者可应用镇痛剂 B. 抗菌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剂量足,疗程够 C. 中毒症状明显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 尽早采用菌苗疗法 E. 应选择能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抗生素可选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击喹诺酮类 ⑷关于布氏菌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可引起人及动物疾病

B. 有6个生物型 C. 羊、牛、猪、犬布氏杆菌均可致人类疾病 D.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猪、牛三种布氏杆菌 E. 猪种菌致病力最强 ⑸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 炭疽-血液传播 B. 布氏杆菌-消化道传播 C. 伤寒杆菌-呼吸道传播 D.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猩红热-消化道传播 E. 脑膜炎球菌一接触传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