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

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

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
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

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历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或方面。马克思主义涉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众多学科门类知识,是一个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并没有终止人类思想的发展,而只是把人类思想发展推到新的阶段和跨入新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问世,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但有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新变化而对自己创立的理论的不断充实和完善,而且有其后的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作为我们新生代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能否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个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前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树立创新意识。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因此三者是统一的,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实践是三者一致性的共同的现实基础。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正确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反映论的根本要求。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是革命辩证法精神的贯彻,它既体现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体现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建立了共产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 ,只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才能达到人类历史上最合理、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的理想社会,它并不是“空想”或者“幻想”,其实现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必然。共产主义理想是伴随着工人阶级登上人类历史舞台,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当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时,共产主义理想也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

社会理想,与以往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理想虽然远大,但并不神秘。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我们虽然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细节不能进行详尽的描述,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考察,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加深认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是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靠人的实践。共产主义理想最终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形态更迭规律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作了一般性论证,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作了具体论证。

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和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阐述了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和趋势,论述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文化的创造和积淀、社会文明的不断前进,必然推动人类社会由最初的“自然共同体”,过渡到“经济结合体”,最后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必然推动人类社会经由原始的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共产主义作为文化高度发达、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又向人们展现了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这不仅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且集中体现了人类改变现状、提高自身生存境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现实中社会主义国家在继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伸和更大成就的取得,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条件也必将更加充分,而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也必将鼓励人们为之更加努力奋斗。所以,只有解放思想来实现以致达到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实事求是立足于最底层的无产阶级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起到了重大的历史意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来阐述实事求是是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三个特征:其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具有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其二,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其三,实践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共产主义理想是伴随着工人阶级登上人类历史舞台,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当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时,共产主义理想也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与以往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理想虽然远大,但并不神秘。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我们虽然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细节不能进行详尽的描述,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考察,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加深认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是靠什么神秘

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靠人的实践。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为: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更先进的社会制度,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多的物质财富,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奠定物质基础。没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就是一句空话。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强调“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实现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等于平均主义。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另一个特征。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分配制度的内容。他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但这里所说的劳动还不是人的本质,只是谋生的手段。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同时也规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要通过逐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要通过逐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的建设和发展。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它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第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94 页)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但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处于最高的价值层次,是未来社会的最根本价值目标。尊重人的个性,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关心人、重视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新社会的根本原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自由和个性,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已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我们设计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改革方

案的基本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彻底的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巨大的历史意义。在探索和实践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性。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社会主义在中国就会日益走向辉煌,为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打下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更加充分的社会和精神文化条件。在此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桥梁和必由之路。

谈实事求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谈“实事求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实事求是”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重要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落脚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思想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初步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要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首次同时使用了“实事求是”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了进一步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对实事求是原则,进一步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解释。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已经融入了中国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既有

中国特色又有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 作为一个批判的、开放的、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从实践和发展中汲取新鲜血液,不断开拓未来发展的道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丰富、完善与发展,成为中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1 结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不断丰富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事业,今后在前进的道路中还会遇到这样的或那样的新问题、新情况,还要应付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应该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应对发展中的问题。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逻辑起点,又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范畴。实事求是用中国式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稳定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和体现。 1937 年 7—8 月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学上继续深化了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途径的探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以及从矛盾 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联结的核心问题出发,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供了认识论的依据。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

关于对解放思想的几点认识

关于对解放思想的几点认识 当前,我区上下正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笔者认为,整个活动中,赶超跨越是目的,解放思想是根本,是关键。因此,深刻认识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非常关键。。 2008年温家宝总理曾经对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内涵作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新时期的解放思想,第一,要继续破除迷信,反对本本主义。第二,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鼓励大胆的探索、实验和创新。第三,要使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得到解放,也就是说要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其中,前两点继承了邓小平原有的说法,第三点则为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内涵作了创新性的阐述。这一点中最要害是八个字:独立思考、批判思维。 那么,什么是独立思考?什么是批判思维?为什么要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呢。独立思考就是要开动脑筋,不唯上,不唯书,也就是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没有独立思考的话,就不可能有真知灼见,就不可能做到解放思想。批判思维就是要倡导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事情,对一切问题不轻信、不盲从、不保守、不人云亦云,也就是做

到马克思所倡导的“怀疑一切”。没有怀疑就没有真理的发现。但怀疑一切并不等于否定一切。怀疑是一种精神,更重要的是要讲究科学。 而目前,在解放思想的道路上,我们更多缺少的恰恰就是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所以应声虫式、人云亦云式的干部不少,所以我们的工作常常是按老办法、老传统、老一套去做,所以工作就难有亮点、难有特色、难有创新、难于出彩。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解放思想必须要更加强调独立思考和有批判思维。 当前,影响和制约我们解放思想的阻力主要有四个:一是不敢解放思想,这是勇气意志问题。二是不想解放思想,这是主观能动性问题。三是不会解放思想,这是技术技巧问题。四是曲解解放思想,这是科学不科学的问题。我们当前讲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敢解放、想解放、会解放、真解放。这对我们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修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观点值得关注。 一是解放思想重在解决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就提出:“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自治区党委在部署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时,也明确要求要通过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克服四种观念,强化四种意识,解决四方面的突出问题”。这是非常合乎这一观点的。判断一个人思想是否真正解放,就是看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和绩效。我

五四运动在思想解放层面上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在思想解放层面上的历史意义 姓名:殷利娟 学号:201005025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2010级本科一班

五四运动在思想解放层面上的历史意义 [摘要]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思想解放层面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在民族遗产构成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关键词]五四运动;思想解放;民族遗产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伟大的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而且还是近代中国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他各种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进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历史实践中,五四运动以及五四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开拓奋进的一种动力。从思想解放的历史层面认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启迪。 一、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觉醒 五四运动的思想解放以树立人的主体意识为中心。陈独秀解释说:“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陈独秀用自主、自由的人格作为“解放”的涵义,体现了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本质精神。辛亥革命使传统的制度获得了解放,但国人的思想还处于传统的牢笼。国人完全解放是从五四运动中思想解放开始的。从这样的理解去认识五四运动内涵的思想解放,在社会层面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觉醒。 从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独裁统治和残酷压迫,国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比较淡漠。因此,近代以来虽有一系列的抗争反抗外来侵略的活动,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但从根本意义上讲,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分人自身的利益收到损害,生命财产收到严重侵害的情况下的被迫的反抗,或者少数觉悟了的爱国者的抗争,从全国当时整体情况来说,绝大部分人对国家、对社会的具体事情是漠不关心的。这与封建统治者的压迫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虽然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摘要: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及起因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这种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会议二.遵义会议的经过

历史的意义

历史的意义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指出: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习大大对于历史非常重视,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主席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高度重视历史的民族,这是我们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清代龚自珍《定庵续集》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了解历史,就了解了世间大道;把握史学,才把握住社会规律。而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的史观消亡——践踏民族历史,解构民族文化,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人的自有文化意识中,对历史是如此看重呢? (一)文化架构的意义 第一,历史,在中国文化里具有架构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经,专指儒家文化。因为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度越诸子百家、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做是社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中流砥柱,所以儒学被尊为是“经”——经,本意为古时织布过程中恒定不动的、纵向的“经线”(如同现在地球上的经线);“经”的引申意思便是标准、是恒常;能被归为“经”的内容,就是确立标准的思想、是恒常不变的理论。儒家典籍,便叫做“经典”,儒家学说,便是“经学”。 史,便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总称为“二十六史”。 因为经部的儒学,是指导社会发展的总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学术理论;于是史部中的记述,便成为了印证儒学思想的史实,是一种具体的故事演绎。“经”与“史”相互论证、互为佐证,阐述着兴衰成败的经验得失,总结着社会发展的恒常规律,彰显着儒家理论在历史沧桑中的作用。 所以,中国的史学特点是:写“史”也是论“经”;说“事”也是说“理”。因而我们能够看到,《史记》里有“太史公曰”,《资治通鉴》里有“臣光曰”,这都是史书的作者在讲述史实之后、又在论述其中的得失道理。而史学家在论理层面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就是儒家文化。因此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大史学家,本身就是大儒学家,譬如这《史记》里的“太史公”司马迁、这《资治通鉴》里的“臣光”司马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毛概论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因为我们将是先进知识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与大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大到国家建设,小到个人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实事求是都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法宝。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学生意义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 1.实事求是的含义: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简而言之,就是从实际出发,探寻事物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2.解放思想的含义: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所说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3.邓小平在领导真理标准讨论中阐述的重要思想有:首先,根据毛泽东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反复论述,坚定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力驳斥了坚持实践标准是“丢刀子”、“砍旗”等谬论;深刻揭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三,深刻揭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在于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因为我们将是先进知识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很早就有提

企业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企业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一。 近期,集团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活动。深受启发,浅谈观点。 要解放思想,首先我们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我觉得更应该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清醒自己的头脑,使我们的思想永具革命性!要解放思想,我认为首先得走出害怕解放、拒绝解放、乱解放的误区。一、是害怕解放。主要是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领导责怪、怕同事嘲笑。在工作中有时会有很好的建议、措施,但由于“怕”的思想在作怪,不想说,不敢说。二、是拒绝解放。主要是有与己无关的思想,认为解放思想是大到一个地区小到一个部门领导的事情,对自己来说认为没有解放思想的必要,按领导指示做就行了,拒绝解放。

三、是乱解放。就是不知道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主要是平时学习不够,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来,联系目前的实际工作,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二、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四、要敢于转变。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二。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新的

思想解放心得体会:思想解放历程的启迪

思想解放心得体会:思想解放历程的启迪 今年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大讨论3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其实,从五四时期起,先进的中国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解放历程就已经开始。当前,我们又面临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解放思想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研究解放思想,需要厘清一些基本问题:一是解放什么、反对什么,即思想上存在什么问题二是如何解放思想、实际过程是怎么做的三是标志性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四是结果如何、成效怎样、有什么经验五是是否出现过偏差与问题、偏差与问题又是什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 需要指出的是,成功经验固然可取,失败教训应该吸取;但成功时也有教训,失败时也有经验。历史告诉我们:成功时的教训、失败时的经验往往更能给人以启迪。 简要地回顾历史上四次思想解放运动,必将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

国陷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任务远没有完成。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一代先进分子,创办《新青年》,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掀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这是近代中国最具意义和价值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在此基础上兴起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将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民主革命时期。 1941年至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我们党在经历了三次左倾错误、两次右倾错误后的一次全党性的总结。当时党内存在着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三股歪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延安整风运动取得了巨大成效,具有伟大的意义。 从解放思想角度而言,延安整风运动是广泛、生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是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思想改造运动,也是打破“左”倾教条主义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全党走向成熟,达到空前团结,赢得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78年,新中国在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又经历了十年建设、十年“文革”,百废

世界历史重要事件影响及意义(九上)

世界历史重要事件影响及意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日本的大化改新 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四、《马可波罗行纪》 影响: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五、欧洲的文艺复兴 意义: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六、新航路的开辟 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八、美国独立战争 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九、法国大革命 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十、第一次工业革命 影响:其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其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十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影响:300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积累了巨额财富,它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十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 影响:英国利用在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英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十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意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十四、英国宪章运动 意义: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运动。

论实事求是重要意义

论实事求是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完全一致的。所以研究学习和坚持实事求是对我们更好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无论是新民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直至后面的改革开放的成功,都与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推进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实事求是中的“是科学”有真理与理想的三重内涵。我们探索、研究、追求的“是”,一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什么,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这是科学的范畴。二是客观事物的合理关系应该是什么,公平、正义、合理指的究竟是什么。这是真理的范畴。三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前途可能是什么,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应该是什么。这是理想的范畴。司法实践中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积极预防犯罪”,体现的就是这三重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借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做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①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指出:“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我们在每一个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江泽民把这个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把现象当做入门的向导,逐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

2019年解放思想范文

2019年解放思想范文 篇一:解放思想必须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必须转变观念 20XX-05-12阅读:2718出处:大理日报A1版作者:本报评论员编辑: 解放思想必须转变观念 大理要实现新一轮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神话”,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而转变观念,则是解放思想的首要任务。 观念是指人对主客观的一种认识与看法,是主体对所认识的事物 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度与看法。观念不是简单的观感与一般的看法,而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实践与思考的结果,是主客观融合而形成的世界观。一旦某种观念被社会广为接受,就会成为人的自觉行动和社会的现实。 可以这样说,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个时期内的思想主宰,成为行动的内在驱动力。新观念拉着人们往前跑,旧观念让人们抱残守缺。观念的新旧不是一成不变的,旧观念是从新观念衍化而来

的,新观念总有一天会成为旧观念,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发展的,同样原理,解放思想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要实现发展的不断深入,就要求观念转变的不停息,解放思想的不停步。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社会发展的进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便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内涵、要求和意义。现阶段对于大理来说,转变观念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查找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剖析矛盾和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改进措施。而要真正找到问题的根源,就必须以战略的思维和世界的眼光来看待大理的发展,也就是说,要把大理的发展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中来定位、来思考,以全球的视野来谋划大理的未来,树立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取向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势,把大理民族文化的唯一性、自然风光的唯一性、自然资源的唯一性等独有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找到了大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大趋势中的定位,我们就自然地有了紧迫感,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就会产生。大理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发展的问题。目前大理面临着交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发展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大理的发展,已经是耽误不得、耽误不起了的。因此,解放思

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

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历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或方面。马克思主义涉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众多学科门类知识,是一个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并没有终止人类思想的发展,而只是把人类思想发展推到新的阶段和跨入新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问世,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但有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新变化而对自己创立的理论的不断充实和完善,而且有其后的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作为我们新生代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能否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不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个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前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树立创新意识。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因此三者是统一的,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实践是三者一致性的共同的现实基础。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正确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反映论的根本要求。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是革命辩证法精神的贯彻,它既体现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体现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建立了共产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 ,只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才能达到人类历史上最合理、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的理想社会,它并不是“空想”或者“幻想”,其实现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必然。共产主义理想是伴随着工人阶级登上人类历史舞台,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当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时,共产主义理想也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摘要】遵义会议精神是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遵义会议;历史意义;启示 在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国家。遵义会议认真总结了革命期间的宝贵经验与教训,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思想,解决了军事上的问题,让我党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一、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一)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 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左倾思想”是非常严重的,包括军事上的冒险主义、思想方面的教条主义、政治方面的盲动主义、组织方面的宗派主义等。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军事路线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党和红军的安危,而这些问

题已经引起了大多数领导同志的重视,已经到了最佳的纠正时机。在“遵义会议”中,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围剿”战争失败,恢复了由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作战原则,摆脱了以往的被动局面。 (二)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红军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为后续的革命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并取消了“三人团”,改为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指挥。后来,又成立了“三人小组”,这是当时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机构。遵义会议的种种举措,推动了党的路线的正确转移,对于保证长征的最后胜利起着关键作用,将张国焘造成的损失降低至了最小化,在极端条件下保存了领导骨干力量。 (三)促进国内革命战争的转变 在“遵义会议”后,我党从各类实际出发来调整战略方向,这对于后续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我党实施了到川西北、川滇黔、川西、川陕甘的战略转移,最后确定了陕北作为大本营。这种战略转移是基于当时的地理、政治、军事、居民条件来决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继续北上抗日。在“遵义会议”结束后,转移战略逐渐完成,实现了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与指挥,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奠定了革命胜利

论、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论、学习“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刘海龙个人认为‘解放思想’的含义是、顺应时代潮流。弃旧迎新、跟紧时代的步伐。“解放思想”是人生修养的永恒主题,我们不断的进步就是在日常学习与日常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使自己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不断增多和加深。所以我们更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解放思想,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解放思想呢? 学习是我们的终身任务,在小学、中学、大学要学,参加了工作也要学;工作了要学,就算专家教授也必须学。离开学习的人就会落后,就必然会被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所淘汰。所以、我们必须尽快的接受这个社会的新鲜血液、以正确心态和良好环境等方面的学习条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学生要把学习当作工作,工作者要把工作当作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这样才能紧跟形势,让解放思想的光芒照耀自己。 关于“解放思想”个人认为总体有“三大”点:即:《大目标》——即最大限度来体现自身的本能,把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化为现实与动力。《大知识》——尽力把发展进化所创造的精神与知识尽力吸收。我们常说学到的东西总是自己的。《大方法》——做人、做事的方法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此基础思想上可以再解放一些,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多宽路子就有多宽,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自信是快速成与进步的源泉。而自信的根本就是知识点。所以我们要刻苦学习,努力解放自身思想尽快与社会思想文化接轨。

解放思想的实质是不受任何外力约束的,使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相一致。这一道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十分不易,每一代政治家、学者都谈论过这一问题,就说明其中重要性与艰巨性。而学习“解放思想”虽说能产生精神动力,最终的成功还要靠自己扎扎实实的勤奋努力,虚心接受学习、希望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刻苦努力学习,最终走向成功!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2 今年是伟大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党、全国人民都在隆重准备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在于因解放了思想而改革开放、并且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了思想的解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是要总结这一宝贵经验、深化改革开放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从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改革开放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是人的思想的解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解放了思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不是为纪念而纪念,也不是为辩护而纪念,而是为了更深入的改革开放而纪念,而关键是在具体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灵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目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十七大号召: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而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绝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无不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而深化改革开放无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因此,十七大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法宝。 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十七大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而一切――这一条伟大道路正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这一个伟大理论正是思想解放的结晶,这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根本的意义和最伟大的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立新中国、创立社会主义以来就不断探索、反复摸索的伟大事业。从建国之初向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老大哥学习的“一边倒”,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反对修正主义防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6]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在战略转移时,“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些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也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遵义会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力量纠正军事路线的错误。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

三湾改编的重要历史意义

论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 【摘要】三湾改编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为建设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三湾改编期间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士 兵委员会建在连上”的原则。在党的建设及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关键词] 三湾改编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重大意义 三湾,是江西永新县的一个万木苍翠、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 部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1927年9月29日到达这里。在进村的当晚,毛泽东在“泰和祥” 杂货铺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部队现状及其解决的措施,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 和改编,这就是着名的三湾改编。 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 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 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上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在这种 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 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 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主要内容是第一,第一,资遣一部分不愿留队的人员,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 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改编时,毛泽东宣布愿留则留,愿走的发给路费,将来愿意回来还欢迎。第二,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规定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 话自由,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 管理。第三,改编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 发时,部队中党的组织是支部建在团上。起义军英勇作战,艰苦卓绝。但党的组织系统没有 扎根基层,难以切实掌握士兵、掌握部队。为改变这种状况,毛泽东决定,在各级部队分别 建立党的组织: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的委员会;连以上各级 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三湾改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从此创建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为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支 部建在连上”的政治原则;实行了“士兵委员会建在连上”的民主制度,成为毛泽东对无产 阶级建军的一个伟大创举。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的变革。“毛泽东同志恰恰是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研究部 队的政治和思想情况,从而觉察到问题的症结,采取了坚定的措施。”④八七会议上结束了陈 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武装起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同时针对陈独 秀“始终没有认真想到武装工农的问题,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造成真正的工农 军队”{8}的错误,因而提出了武装工农、建立革命军队的任务,并强调“这实在是我党第一等 重要的责任。”⑤此后,新的中央政治局还提出“创造新的革命军队,不要有雇佣的性质,” 因为“革命的经验已经证明,雇佣军队决不是革命靠得住的工具”,“本党应该努力的改组现 时参加革命的雇佣军队,同时应当想种种办法武装工农。从这些工农武装中,造成新的革命军 队之中心势力。”⑥ 在“必须创造新的革命军队”方面,毛泽东总结军队建设的经验教训,在三湾改编时推行这样 的政治原则——班、排设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以上设立党委(部)。连以上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