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扬书海风帆,激阅读之乐

扬书海风帆,激阅读之乐

扬书海风帆,激阅读之乐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0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外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丰富与积累词汇,拓宽学生们的知识视野,更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扬书海风帆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0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外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后,老师就应该把教学的侧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建构丰富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受到审美熏陶。那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呢?我在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时,采取了以下一些举措,效果较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兴趣容易失去。为使学生对课外书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益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就应根据儿童不同程度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

阅读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者阅读兴趣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有人把儿童期到青年期的阅读兴趣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4—6岁)为绘画期,第二阶段(6—8岁)为传说期,第三阶段(8—10岁)为童话期,第四阶段(10—15岁)为故事期,第五阶段(15—17岁)为文学期,第六阶段(17—25岁)为思想期。

①从小学阶段看,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第二、三、四这三个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适当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课本知识之外吸吮到原汁原味的营养。

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多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小观众听得津津有味,这不但增长了大家的课外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古人授之以渔”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学生已激发的阅读兴趣要保持、稳定、持久,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很重要。(一)指导学生选好阅读书籍。

给小学生选择和推荐阅读书籍,要求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符号他们的年龄和心

理特征;深浅要适度,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因而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结合课堂教学选择

可以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如讲了《猴子种果树》一课就选择《抬驴》。也可以选择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如讲了《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就可以选择伊索的其他寓言来读。还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推荐全书。如讲了古诗《春雨》可选择《春夜喜雨》来读。

2 结合年龄特点选择

小学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识字、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的。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低年级可以选一些浅显的童话、短小的故事来读,如:传播正能量的各种绘本、《日有所诵》、《格林童话》或《伊索寓言》等。中年级可选一些革命故事、人物传记,到高年级可以找一些科技小品文、散文来读。

3 结合个性特点选择

如果对所读的书很喜欢也乐于读,就会越读越有动力。小学生读课外书也这样。为此要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喜好,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们选择书籍。如有的学生爱读朗朗上口的儿歌,有的学生爱读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

此外还可以结合节日、纪念日,各种活动,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等来选择。

(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语)阅读课外书必须讲究方法,才能有收获。教师可给学生讲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读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选择读书法”;讲富翁造楼房的故事,让学生领悟“循序渐进法”。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作范例,

教给学生读书应具备的基本的技巧,引导学生读中批注;边读边查阅工具书;边读边想。对重点精美的语段要边读边背,注意段落的联系和文道的结合等等,同时组织学生动笔摘录、赏析、写感受。切实保证阅读的效率。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装模作样,看书速度很快,结果连大概内容也没有记住,这样的读书是非常有害的,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精读。精读就是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书中内容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都要弄懂弄透。它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

除了精读,还有略读、浏览两种方法,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这种方法重在广闻,拓宽知识面。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

教师要教学生根据需要学会选读,无充足时间读书要学会浏览;对重点篇目要学会精读,为了积累语言要学会摘读。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也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从而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可以这样说,没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语文教师。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的第一个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此时要

舍得花费较多精力去为他们创设条件。

(一)、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努力使学生手边拥有他们感兴趣,适合各种发展水平学生的阅读资源;教师还可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公告栏和黑板来解释班规、列举作业、发布通知和信息等,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内容;教师还要帮助家长,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教师还要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包括选择书籍和阅读的时间。

(二)、发挥小集体的力量。教师可提倡学生之间互相交换图书阅读,扩大阅读资源;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多个课外阅读小组,开展"交换--合作"式阅读学习。要求阅读小组成员做到:

1、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好习惯。

2、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或中午,或晚上,一旦确定了就要严格执行。绝不能想起来就读,想不到就一连几天也不读。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阅读。日积月累,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信息还是很可观的。

3、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开始时,把标准定得低些,实行起来比较容易,也有利于培养读书兴趣,积累读书经验,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从而把计划安排得更加合理,使读书效果更好。

(三)、建立督促制度

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够,为了读书活动正常、持久、深入地开展,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检查督促是很有必要的。如在阅读小组中选出小组长做好督察员,在家中调动家长的力量,一开始,可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有了一定的能力后可让孩子读书给

家长听,让孩子逐渐养成每天必读的好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包括读书时的坐姿或站姿,遇到生字词,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也须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也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总之,学生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掌握得当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读书就能逐渐成为自觉行动,便能在书海之中自由扬帆,有所得、有所乐。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2、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2014年第11期《埋下读书的

种子》28-31页

3、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2014年增刊《帮助学生成为优

秀的阅读者》9-13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