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估算教学的一些思考2010.9

对估算教学的一些思考2010.9

对估算教学的一些思考2010.9
对估算教学的一些思考2010.9

对估算教学的一些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确,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原来的教材,估算教学出现的篇幅明显增多,更有了专题的估算教学内容。作为使用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教师,三年来,我在估算教学实践中走过弯路,也有过一些思考,渐渐从迷茫变得清晰了。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第一学段中,学生应“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实施建议中提到“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人教版二上第31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我想教过这一内容的老师对估算的教学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困惑。我们是否应对教材的理解上达成一定共识:

1. 因为这里涉及到的数是两位数,对学生来讲精确计算并不难,在估算时学生精确计算,在学生口算、笔算很方便的情况下,应该是允许的,因为题目中没有显示出估算的优越性。因此估算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没有需要,教学估算意义无法体现。

2. 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如学生想到:把热水瓶的28元看作30元,烧水壶的43元看作50元,茶杯的24

元看作30元,合起来是30+50+30=110元,学生认为带100元钱不够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学生应对自己的估算结果做出解释:带的钱应该是少于110元。

3. 新课标强调的是估算意识,不强求方法的固定性,学生的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的。估算过程的解释,课本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书面作业时我认为最好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用文字简要写出来,不写出来有可能老师不领会学生的用意。

4. 估算的方法上,如两个数相加,既可以两个数都取近似数,也可以其中一个数取近似数,总之方法要结合题意灵活选择,不一定是四舍五入法,但有一条老师要清楚:估算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这里学生的口算基础是: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如估算58+34,可以是:

①58看作60,34看作40,和小于100。

②58看作50,34看作30,和大于80。

③58看作60,34看作30,和大约是90。

④58看作60,34不变,和小于94。

⑤58不变,34看作30,和大于88。

⑥58看作60,34看作35,和大约是95。

⑦58看作55,34看作35,这种方法就不要了,因为55加35超出了已学口算范围。这样估算倒不如按原题口算了。

由此看来,估算方法多样,忌讳老师追求统一答案。

二下第98页加减法的估算。口算基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本中体现出这样的精神:①估算方法多样,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②估算、精确计算可以根据问题适当采用;③我个人认为“≈”提前介入,利于表达估算的策略。

如:583+417≈1000 583+417≈1000

600 400 580 420

二下第100页判断妈妈的钱买这两种商品够不够,此题还是有多种不同的估算策略,如学生提出:245元估成200元,187元估成200元,,所以245加187大约是400元,刚好够买,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换句话说在具体估算的过程中,估算的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估算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估算策略,这是对二上年级估算教学的发展。

三上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主要是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第18页例2、第23页例1、第76页例2、第78页例3),估算专题教学是第70页例2。这样的安排,体现“估算为笔算服务,估算和笔算不分家,笔算和估算是和谐统一的”精神,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到了三年级,学生对估算的策略和表达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培养估算意识比培养估算技能更难些。例如课本70页的例2: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学生可能会想:29×8≈240(元)240<250,够了。②29×8≈290(元)290>250,不够。

责任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策略的不同后果,关键在于学生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的解释,如估成30×8比准确数大,估成29×10比准确数大了2个29元。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估算的意义和策略的选择。所以单纯告诉学生如何去估算: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出是整十、整百的数,再口算,这是不够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见到“大约”就是估算,没有正确的估算意识,估算的教学应该是不成功的,如第87页第2题“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我个人认为问题中的“大约”是针对前面“一条蚕大约吐丝的米数”而言的,1500×6=9000(米)这个计算结果其实就是近似数。再如第89页“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我个人认为书上三个小朋友的意见是值得商榷的。如果学生在很多题目中乃至生活中能联系数学课上的所学,能自觉的选择、调整自己的估算策略估某些事物,这样的估算教学才是成功的。

三下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这一册教材更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

样一种思维方法。第16页例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是对估算技能的一次拓展:比如估“469÷8”,把469估成450、470、500后除以8都不能用口算解决,这时估算的策略应是看除数估被除数或者二次估算。第22页例3是一位数除三位数,将估算和笔算结合应用,使多种算法互补。第59页例2用“有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的问题情境引出估算,让学生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第65页例2再次体现估算为笔算服务。

同时估算的价值还体现于能估计运算的结果。比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对如下的竖式:学生能想到43×12,把12看作10,43×10=430,43×12的积肯定大于430,结果是129肯定不对了。在一些题中没有估算要求,学生能自觉应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真正体现估算为笔算服务。再如学生估397×3的结果大约是1200,如果笔算中结果误差过大就需要重新计算或验算。如果是笔算无误,而估算误差过大,那么该如何调节类似的估算的策略,这才是课标提出的有价值的估算。学生在计算之后,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养成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总之,估算以熟练准确口算为基础,估算为笔算而服务,也能直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可以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估算意识远比训练估算技能重要。

对估算教学的一些思考——教材教法讲座稿

东辛庄中小

聂海涛

2010.9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教师必读) 一.课前铺垫搞好上节主要内容的落实与新授内容的知识储备。 课前提问不能仅限于上节内容的机械回顾,如提问某一概念、公式等。要设计出针对概念的深化与应用,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点。可以用回答题或小的选择题、填空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学习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常见的有:知识的发现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等。这一过程中含有:一般的思维方法、具 以学生能够自主解决为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展。 概念的巩固。形成概念后的重点是理解与应用,应借助于具体的例子、题目去巩固概念。教师设计针对概念的题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总结注意事项及规律。

解题方法的巩固。对学习新知识中体现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分析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并能设计针对该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三.应用举例 例题的落实。主要是巩固知识、方法,熟练技能。 生自主解决;②让学生分析题目,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④教师作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完全放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溜出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探究思路。然后,教师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设计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题是由几个相关问题组合而成的,分步设问就是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反思思路的形成过程、反思知识间的联系、反思用到的思想方法、反思解题规律。

学生作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落实的方法:①练习与板演结合;板演的作用在于便于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规范步骤。但并不是板演的次数越多越好,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选择;②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业的布置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精选作业题,真正起到巩固基础、熟练技能、规范步骤,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几个问题的处理 1.复习提问时几个学生答不对?(略)。 2.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只凭教师讲是不行的,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搞好落实。可以采用故设“陷阱法”搞好落实。如①针对易错点设计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正误;②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事项。 3.讲与练的关系。作到精讲、精练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法,

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发现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 但是,我们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 二、计算教学的误区。 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偏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甚至于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偏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就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反来复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口算不讲速度。主要表现在,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 三、新理念下,计算教学应关注什么 新理念下,计算教学应关注什么呢?本文试着从计算教学中几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进行论述: 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首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

小学三年级估算的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估算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电影院 亳州第十六中学史俊永 本节新课开始多媒体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笑笑同学想组织500名同学去看电影,电影院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每张电影票12元。 问题: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于是我给予同学们充足的发言机会和时间,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交流讨论。然后让每小组推出一位代表说一说他们估算的结果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估算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估算,怎样去估算,无从下手。不知道座位总数=每排座位数*排数,更不知与数字500相比较。 2估算数值偏大,找不到比较方向,盲目比较。把21或者26看成30进行估算,导致估算范围太大。这部分同学知道座位总数=每排座位数*排数,但不知把两数的积向500引导,把21排看成20排,每排26人,20*26=520人,够了。或者把21排看成20排,每排看成25人,20*25=500人,也够了。

3先精确计算出准确数值,再去估算,为了估算而估算。这部分同学计算能力很强,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对估算的理解。认为只要知道精确值根本不需要估算。 于是针对这一题我从座位数和排数的关系,数据的特殊性,比较的方向性逐步分析慢慢讲解,而效果也不理想,由此可知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很差,这是我们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不重视造成的,我们忽视了估算的能力,而将小学生计算能力偏窄地理解为精确计算能力。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估算它有什么意义呢估算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可以考查计算是否正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感。 实际上生活中大量的计算并不要求进行精确的计算,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次数远比精算次数多。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这部分的内容,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怎样做好估算的教学,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估算能力我以后要从这些方面加强教学:1培养估算的意识。首先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感受,增强自身的估算意识,自觉地把这种感受应用到教学中,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估算的意识,养成对数值做判断的习惯。 2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物体和发生的事情,我在教学中也多举身边发生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多感受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估算,如:去五马桃花节赏花距离有多远骑车需要多长时间清明

一次函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四章一次函数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了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对用表格、关系式及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有所了解并初步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从生活中去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概念,从数与形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及图像的性质.感受到了表格—关系式—图象的转化过程并掌握了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能灵活使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上通过六个问题的形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及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学生举例建立函数模型,注重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的理解水平与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和水平.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3.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归纳总结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4.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 5、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第三环节:典型例题讲解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提前一天布置) 以6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展开自我归纳与总结活动: (1)各尽所能从课本、笔记本、教辅资料实行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 (2)根据课本97页回顾与思考提出的五个问题,每一小组准备一个同学就一个问题实行成果汇报.(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能够对学生选择的问题方面给予一定的规定与指导,使合作交流更有实效性). 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自主复习,学会归纳重点内容,通过知识结构图的建立理清本章内容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而在第2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在

(完整版)估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估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问题 1.估算意识薄弱。 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像“小刚身高160分米,一只鸡蛋重30千克,汽车每小时行60米……”这些答案在学生作业中屡见不鲜。其实利用生活常识,稍作估计就能推翻这些答案。学生错误原因自然是计算不准确,但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也是一个主要因素。还有的学生为了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而后根据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这也是缺乏估算意识导致的。只有当学生有了估算意识,便会自觉地意识到, 多可以买250,但 2 人。”也有的说: 3 一年级有 习惯。 4.估算策略单一。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乘法”中,教学第33页的例题:小明家有42头奶牛,一头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29千克,照这样计算,小明家的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多少千克?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后,就试着让学生估计积大约是多少,多数学生想到把42看成40,29看成30,40乘30等于1200,积大约是1200左右。试着让学生说说其他估计的方法,学生沉默了,教师只好自己设问,“小萝卜”估计出比800多,是怎么想的?“青椒”估计出比1500少,是怎么想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可以估大,也可以估小,也就是确定积的范围。由此看来,解决问题时,不仅仅停留在会估算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不同的估算策略。当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时,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引导学生比较估算策略的合理性,从而优化估算策略。

二、解决策略 1.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估算能力的提高与教师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作好估算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意识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的传授上,估算示范则应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例如,二年级(上册)、(下册)和三年级(上册)中,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估算训练即可开始。在学过米、厘米、克和千克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可让学生估一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所学单位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估测填写恰当的单位: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 2 (1 1,商的位(2) 54×9 36岁, 3 在教学中, (1)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 (2)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出示:学校图书馆要买一种价格为29元的科技书14本,请你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学生甲是这样估计的:把29看作30,把14看作10,大约要准备300元钱;学生乙是这样估计的:把29看作30,把14看作15,大约要准备450元钱;学生丙是这样估计的:把29看作30,30×14=420,大约要准备420元。通过三个学生的交流,学生们逐渐体会到了学生丙的估计更接近准确值,更有说服力。因而,在下次碰到类似题目时,便会调整自己的估计策略,使自己的估计值更有说服力。

对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简便计算,是指在计算中学生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运算律或性质,在不改变计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计算达到简便易算的过程。它是“数的运算”中的一项基本内容。苏教版教材中有关“简便计算”的内容从四年级上册就开始安排。由于简便运算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计算多样化的内容,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而且它能化繁为简,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颇有浓厚。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简便计算的类型繁多,时常导致学生头脑昏花,张冠李戴,错误连连。是否应该简便,到底怎么简便,成为广大师生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一、坚持口算训练 笔者认为,口算是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般口算比较好的学生,他对简便计算的掌握也比较好。例如,35+45+55,口算好的学生都先算“45+55”,口算不好的学生只能从左到右计算;又如,四年级数学上册一道简便计算题:25×28.口算不好的学生只能通过笔算,口算比较好的学生都会想到25×4=100,所以他们都会使用25×4×7进行简便计算。俗话说:“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首先每天都要坚持口算训练,每节数学课都需要3~5分钟进行10道题口算训练,训练时尽量不动笔,而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还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进行出题口算训练,让学生对那些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算式一看就知。口算训练做得多了,口算能力提高了,反应也就快了,这样计算的正确率就高了。 二、熟练掌握运算律以及一些性质和规律 运算律、减法性质、除法性质、差不变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是简便计算的主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必须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计算规律和表示方法以及减法性质、除法性

估算教学中的困惑和策略研究

估算教学中的困惑和策略研究 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小学???朱君棋 摘??要:估算教学让我们觉得有很多的困惑,比如学生的“先算后估”、“估算速度慢于精算速度”以及“估算方法疑惑不已”等现象,说明了我们的估算教学存在着问题,需要改进。改进估算教学就要转变教师观念,重视估算教学;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教给学生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关键词:估算教学?教师观念?估算意识?估算能力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使得估算从原来大纲中的角落——“选学内容”一跃为现在新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且它的意义与日俱增。这对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疑惑、不解。 一、估算教学中的困惑 1、学生会估算而不会用估算。我们通过探讨都知道在估算教学时估算意识的培养与估算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更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或者说是更重视“如何估算”的问题,这主要是受课堂教学实践的限制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会估算而不会用估算。 2、“先算后估”现状存在。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中差生)碰到估算题时先精确计算出结果,在对精确结果求出近似值。这种状况在新课改刚开始几年存在的相当多,目前仍然部分存在。主要原因是学生估算速度慢

于精算计算,估算能力不强造成的。 3、估算方法“疑惑不已”。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及调查结果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估算而喜欢精确计算的原因是:精确计算答案唯一,方法也常常具有唯一性,而估算的方法和结果都具有多样性,学生在估算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对使用估算方法感到信心不足,疑惑不已。” 二、估算教学难的原因分析 人教课标版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就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其中,二年级编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三年级编排了“乘除法的估算”。估算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估算难教”,学生更是觉得“估算是多余”。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估算教学难,难在培养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和运用估算去解决问题的策略。估算内容从学生角度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感受不到估算的必要性。学生是在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之后,再学习“加减法的估算”这部分内容的,估算的数目不大,直接口算并不难,而采用“估算”则显得牵强附会。另外,学生进行估算时,不但首先要思考“怎样把数化整”,然后还要口算,这样程序较多,而且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估算最后还有多种结果,学生会觉得估算麻烦,不如直接口算或笔算来得快,因而不想用估算了,造成学生出现先算后估即“算着估”的现象。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较多进行的是口算,笔算的精算训练。比

[最新]《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 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篇1 四月份,我们三年组到千金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乘法估算》.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学生的想法各异,甚至有的学生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对估算的意义理解 不够. 这节课从开课就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接着引导 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估算走进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学生主 动参与估算的兴趣,而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本节课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标,是一节 运用“情境教学”比较成功的课例. 但本节课教学也有以下两点值得思考:估算时,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能否在课前安排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生活中一些估算乘法的例子,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情境.二

是计算方便.在具体的实例当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及意义,避免算出准确结果之后再估算.例如,本节课的题目是每排22个座位,一共18排,有350名学生来听课,能坐下吗?这道题共有三种估算方法,在本册的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 算.22×18第一种:把18看成20,把22看成20.第二种:18看成 20XX2不动.第三种:18不动,把22看成2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便捷. 其次,可否对学生提交的估算方法进行归类.如:①有的估算时, 是把两位数看成小于原数的整十数,比如72看成70;②有的估算时,是把两位数看成大于原数的整十数,如58看成60…….这样,便于形成估算的灵活性.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例如,今天的这个例题结合问题的要求,把结果估小一些比较合适,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灵活采取估算策略.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使学生的估算能

关于估算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于估算教学的一些思考 【摘要】鉴于估算教学现状及认知误区,对估算的本质、课标对估算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再认识、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好问题、估算与精算结合、鼓励自主探索表达、改进评价等估算教学策略. 【关键词】估算教学;本质;目标要求;策略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实践中,常常遇到的一些数量是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只需要近似或粗略地进行估计,然后作出推理判断. 如组织三年级学生94人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每张7元,带700元钱够买门票吗?就没有必要先精确计算出94 ×7的结果,然后与700比较. 实际上只要把94人估成100人,从而可以得到700元,一比较就可以判断带的钱是否够.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与生产中是举不胜举的. 因而,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对估算的学习.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估算的本质及教学要求理解不到位,出现了重估算的知识与技能,轻估算的意识与策略的培养;存在估算的结果离准确值越接近越好的认识误区. 因而,有必要对估算的本质及教学要求更进一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探索估算教学应有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估算的本质

估算是对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能力,是进行大致的推算. 史宁中教授的认为,估算的本质是对于数量的运算. 由此,估算不是近似计算,更不是精算以后的四舍五入;也不是估计,而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明晰的:估算需要以情境为支撑,以运算技能为基础,以推理判断为核心. 估算应该有实际的背景,离开了合适的实际背景,估算就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课标对估算教学的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对估算教学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 在第二学段对估算教学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 透过对估算教学的上述目标要求可以看出,新课标关照了估算教学的本质,更加关注估算背景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更加强调估算帮助学生发展数及运算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数及运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因而,对于估算教学,我们主要应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估算的意识,即面对问题能想到用估算解决;二是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即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和需要灵活选择方法. 三、估算的教学策略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六章概率初步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本单元中,学生了解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通过具体情境体会概率的意义,在丰富的实际问题中认识到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同时学习了一些计算概率的方法,并通过概率帮助自己作出合理的决策。七年级学生具有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的竞争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因此,参与本节课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主要是复习本章内容,测试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是从知识结构图入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本章所学知识点。组内,通过“生教生”的方法展开例题的学习,努力做到全员参与。组间,通过竞赛的形式做到进一步的能力提升。增强学生互帮互助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复习思考;课堂小结;博弈竞技;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内容:以“提问——补充”的方法复习本章内容。 事 件 的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P(A)=1 P(A)=0 (随机事件0

目的:通过学生抢答,小组加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复习思考 内容:组内互帮互助完成例题的学习,教师提问后统一答案。 例1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请说明理由。 (1) 随机开车经过某路口,遇到红灯; (2) 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3) 400人中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 (4)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质数。 例2 如图所示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1至9这九个数字。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 (1) P (抽到数字9)= ; (2) P (抽到两位数)= ; (3) P (抽到的数大于6)= ,P (抽到的数字小于6)= ; (4) P (抽到奇数)= ,P (抽到偶数)= 。 例3 如图,一个均匀的转盘被平均分成10等份,分别标有1,2,3,4,5,6,7,8,9,10这10个数字。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的数字即为转出的数字。 两人参与游戏:一人转动转盘,另一人猜数,若所猜数字与转出的数字相符, 则猜数的人获胜,否则转动转盘的人获胜。猜数的方法从下面三种中选一种: 不 确 定 事 件 游戏的公平性 概率的简单计算 (频率的稳定性,P(A)= ) n m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不过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有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实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持续的改进教法和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水准的存有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水准怎么样则没有给与充足的注重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准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来说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升。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所以教师必须由注重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个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关于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4-03-04T10:52:37.8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作者:◆杨淑娟 [导读]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淑娟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255000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授课模式,要求教师把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从整个教材的改革,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每一堂课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产生的,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关于现阶段的计算教学,我常进行自我反思: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过去的计算教学并非一无是处,它在提高学生计算速度、提升学生计算正确率上确实做出了不可逾越的成绩。只是学生很少思考:这个题目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做就可以了,教师也不需要拿出多少时间去讲解算理。也就是说过去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正确计算”这一层面,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就会不断下降,自我表现情感也不会得到什么发展。因此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才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局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奉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前段时间有幸看到北京于萍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一课,感受颇多。她没有运用精美的教具、学具,仅凭一支粉笔、一把软尺,却演绎出浓浓的数学味,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真实、扎实、朴实的数学化探究,学生学得津津有味,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中,丝毫看不到学生对计算的厌倦,而是对知识的渴望。 于老师的开课简朴实在,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来源于生活,放手让学生自编小数加减法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都给予了充分的预设,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了整节课的教学,教学层层递进,游刃有余,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发了许多有意义的生成。我最欣赏于老师对重难点的处理如此精彩,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小数加减法,只有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相信学生真正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通过学习和探索,我摸索了一套计算教学模式: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计算情境导入的方式有三种:口算导入、谈话导入、故事导入。我把传统的口算导入列入其中,是希望通过不断的口算练习,累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二、探究新知,明白算理。 让学生通过验证和说理的方法理解基本算理: 1.创设简短的问题场景,或直接出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揭示本节课的重、难点。 2.独立思考解决方法,并说明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3.集体讨论算理,并不断讲解算理。 4.跟踪练习,反复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算理解决基本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计算经验。基础练习要充分,务必让学生建立计算经验,熟练掌握算理。 四、应用拓展练习。 要解决部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比学到一个算理要重要得多。 五、拔高练习。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的拔高练习并不是一定要落实到每一节计算课当中,因为在计算新授课中,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先让学生打好基础,有些计算课的教学难度大,能让三分之二的学生过关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急于寻求知识的扩展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实际计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方式是对计算教学的有利补充,我把它作为了计算教学课前学习的一部分。例如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是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减小数。 教学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对新生事物好奇的特点,决定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用“克隆牛”激发学生兴趣。 我设计了如下预习学案: 1.预习内容:59-60页。 2.旧知回顾:97+12.34,906-27。说说计算意义及计算方法。 3.试试看:用竖式计算0.77+0.03、0.76-0.72。 4.思考与发现: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5.想一想:1.3-1.25又该怎么计算呢? 6.自我评价:通过自学,你有什么收获? 课上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介绍自己的想法,学生板书并说明算理,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建立起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应用,我觉得“学案导学+规范教学模式”的方法比较适合小学数学实际教学。 计算教学的成功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教材、备好学生,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耐心地进行指导;需要我们切实从正确的教学目标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有用的数学能力,用教师自身的每一份智慧点燃学生计算学习的火花。

对估算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估算教学的一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5-02-09T14:06:15.20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1月总第168期供稿作者:吴德仁[导读] 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就行了。吴德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五小学832100 半个学期教下来,遇到很多问题,存在很多不足。对于很多知识点的把握还不够深入,尤其在教学二年级第二单元加减法的估算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深有体会。 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就行了,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原来的教材,估算教学出现的篇幅明显增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首次出现“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教学时我引出了约等号,可我想教过关于这一内容老师对估算的教学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想法。我们是否应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达成一定共识:估算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没有需要,教学估算意义是无法体现的。估算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减法的估算。 如学生想到:把热水瓶的28元看作30元,烧水壶的43元看作40元,茶杯的24元看作30元,合起来是30+40+30=100元,学生认为带100元钱够用。新课标强调的是估算意识,不强求方法的固定性,学生的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的。估算过程的解释,课本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书面作业时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用文字简要写出来,可难度比约等号还要难,不是吗?估算的方法上,如两个数相加,既可以取两个数的近似数,也可以取其中一个数的近似数,总之方法要结合题意灵活选择,不一定是四舍五入法,但有一条老师要清楚:估算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这里学生的口算基础是: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如估算58+24的结果比80大还是比80小,可以这样想:1.58看作60,24看作20,和大约是80;2.58看作60,24不变,和小于84;3.58不变,24看作20,和大于78;4.58看作60,24看作25,和大约是85。这样估算倒不如按原题口算了。由此看来,估算方法多样,忌讳追求统一答案。 总之,估算以熟练准确口算为基础,估算为笔算而服务,也能直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可以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估算意识远比训练估算技能重要。如何对待估算,更多的问题是在教师自身观念而不在具体的题目中,如果能准确把握估算的重心,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这是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突出的变化之一。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与原来只注重技能技巧训练的计算教学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 这一变化给“怎样上好计算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导致了部分教师面对新课程计算教学无所适从,甚至出现了课程改革以后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实际计算能力不相符的情况。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看似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问题意识、表达能力明显比过去增强,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的欲望比较强烈,但实际上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却出现滑坡——学生的计算速度明显减慢,计算正确率明显降低。问我们的老师原因何在?有的教师抱怨学生,有的则认为与课标对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有直接关系,还有的教师则质疑新教材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认为应用与计算的结合削弱了计算教学的特点,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滑坡…… 带着这些问题和疑惑,在一段时间之内,通过听课、特别是对计算教学课堂进行了调查,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和课时目标的关系 学习、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对计算课在某一学段的要求,不随意降低或拔高,这是首要的。比如:第一学段中 数的运算(第一学段具体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数的运算标准特点 第一、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第二、重视估算,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第三、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第四、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笔算技能,避免繁杂的运算 第五、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 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估算计算教学中,不应限制学生估的方法,让学生在算的过程中去体会、理解、掌握估的方法,怎样估便于计算。 二、把握好情境与计算教学的关系 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这是新课标教材的突出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情境的创设不只是为了引出老师想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需”、“触景生思”,强烈地感觉到今天的数学问题的存在。 这一环节常出现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计算与现实情境的结合不管不顾,仍旧延续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总结法则—巩固练习”的程序周而复始地循环。教学仍以熟练计算、提高计算技能技巧为目的。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计算的技能技巧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但学生仍旧只是会做题的机器,计算之外的收获则少得可怜。二是教师对计算置入现实情境的意图不甚理解,盲目扩大情境的作用。课上按照“观察图意—搜集、分析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流程把情境图的处理与解决问题混为一谈。本来计算课学习的重点应该是紧紧围绕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展开,但因为教师不明白教材意图,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处理情景图、分析并不难理解的数量关系上,使算理算法这一计算教学的重点成了附属环节。在这样喧

关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到估算在教 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对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 适契合,既贴近学生,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与情感需要,更要遵循他们的思维特 点与发展水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需要准确的计算或 精确的结果,有时候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 育的影响,教师更加重视精算的教学,往往不重视估算这部分内容。但如何在教 学中确实可行地开展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技能,利用估算教学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人们的研究和尝试还远不如精算教学的多。 我在新课程改革的几年里,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 估算技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一、转变学生估算行为,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的淡薄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和 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因此,要切实转变估算教学的现状,关键还是教师。教师应 该加强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体会到估算教学在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心 里真正地重视起估算教学。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 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估算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思维 的正确性、灵活性、缜密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估 算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对问题能举一反三。 二、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 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 力的培养,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 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 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三、掌握多种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每个人对待问题的思考角度也各不相同, 所以,在实践中,运用的估算方法也会不同,那么其得到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先根据生活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独立思考,得到结果后再同其他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充 分的估算交流时间,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思路,并且通过这一过程,比较自己 思路与他人思路的优劣,取长补短。对日后解决其他的具体问题也是一次很好的 经验积累。对于教师来说,教给学生的估算方法也不能过于单一、普通,要从多 方面向学生讲解估算方法,这样才不会扼杀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更为重 要的是,运用多样化的估算方法不但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注意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而且还能为估算结果的合理性提供必要的判断和思考依据。估算是没有固定方法的,也不是说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越是接近,那么这个估算方法就是最好的,

我对估算教学的思考

我对估算教学的思考 我对估算教学的思考我对估算教学的思考一、估算意识的培养由于低年级学生的估算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或者班级管理中可以多给学生创设“猜一猜”的活动,例如在教学数数时可让学生猜猜老师手中的小棒有多少根,发作业时让他们估一估一叠作业大约有多少本等等,逐渐增强他们的估计意识。 二、我在估算教学中的策略: 关于估算问题,在教学这部分知识前,和同组的老师们探讨该如何处理找近似数的问题,大家商量的一致结果是:“四舍五入”,学生在掌握了“四舍五入”的方法后,对于一些纯粹的估算题掌握得很好,达到了老师所要的预期效果,但是随着教学深入,我发现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在一些具体的情境中用这一种方法是不合适的。例如买物品估计带多少钱或者估计带的钱够不够的问题就出现了不同的估算结果。如:衬衫68元、短裤34元,妈妈带100 元钱,买这两样东西够吗?绝大多数学生依然采用“四舍五入”法:68 + 34-100答案是够了,只有几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让这几个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想法,一个学生说:我估算完又准确计算了下,发现买这两样东西要花102元钱,所以我觉得不够;还有个学生说:买东西的时候钱多带一点钱,带少了人家就买不到,所以我就把68 估算成70, 34估算成40,加起来是110元,这样带100元就不够。

通过这件事后,我及时调整了对估算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估算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境,纯粹的求估算结果的式题如估算28 + 31这类题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对于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灵活的方法进行估算。如在买东西估算花钱多少或者够不够的问题上,在找物品价格的近似数上要向多处估计,如上题中衬衫68元估计成70元,短裤34元可估计成35元或者40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哪些地方用到估算,并说说遇到这些问题如何估算,这样就能多增加一些有关估算的体验,不断地去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他们的经验,逐渐得让他们掌握估算的多种方法,并且学会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的准确性等。 三、我的经验: 1、四舍五入法。主要适合纯粹的估算,如估算294 + 307 , 294 可以找近似数290, 307找近似数310,那么估算的结果是600。 2、凑整法。凑成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这种方法主要适合纯粹的估算,再如估算294 + 307 , 294可以找近似数300 , 307的近似数300,那么估算的结果是600。 3、特殊数字可以不估。如估算294 + 310,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294估计成290 , 310可以不估,估算结果600 ;也可以把294 用凑整法估计成300 , 310估计成300,估算结果600。特殊数字可以不估。 4、特殊情况往多处估计。如类似于买东西估计花钱多少或者估计带钱够与不够的问题,在找近似数时可往多处估计。如学校乒乓球小组有男生46人,女生35人,买来80个乒乓球,每人一个够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