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 试卷39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 试卷39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 试卷39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 试卷39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9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其中关于“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孔子认为“序者,射也”√

B.序是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

C.非独立的教育机构

D.教育是序的重要职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夏代学校“序”的功能。“序”最初是教射的场所。《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序者,射也”的说法。后来,序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所以,“序”非独立的教育机构,但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职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3.下列选项中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不相关的是

(分数:2.00)

A.“听其言,观其行”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C.“闻斯行诸“案例

D.举一反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中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四个选项中,“举一反三”思想反映的是启发诱导这一教学思想。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4.“禁私学”“禁诗书”的思想主张属于

(分数:2.00)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家的教育思想。“禁私学”“禁诗书”一向是法家的主张。商鞅、韩非都有类似的主张,并最终发展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并进而成为法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5.认为人性决定人性的因素有三等:正性、随性、遭性,人性也有三等:性善、性恶以及难分善恶的中间状态的人物是(分数:2.00)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王充√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充的思想。王充认为决定人性的因素有三等:正性、随性、遭性。第一,正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正者,禀五常之性也。”但“五常之性”不等于“五常”,而是“五常之气”。第二,随性。“随者,随父母之性也。”第三,遭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人性也有三等:性善、性恶以及难分善恶的中间状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6.科举考试分为文科、武科的朝代是

(分数:2.00)

隋A.

B.唐

C.宋√

D.明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科举制度。宋代科举考试有文科、武科之分。武科设于1030年,考试内容先骑射后策问。其中策问决定去留,骑射区分高低。1078年,规定武科的考试内容有:步射、马射、马上武艺、孙吴兵法、时务边防策、律令等。1169年,颁布武科之法。使得武科取得了与文科同等待遇。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7.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分数:2.00)

A.史籀篇√

B.凡将篇

C.急救篇

D.千字文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蒙学教材。早在西周时有人就编写了小学文字教学用书——《史籀篇》,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8.提出“举人材,正大经,兴礼乐”“九字安天下”的方针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

A.朱熹

B.王守仁

C.王夫之

D.颜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颜元“实德实才”的思想。颜元认为“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平,无民命。”即人才是治国之本。故颜元提出了“九字安天下”的方针,即“举人材,正大经,兴礼乐。”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9.标志着“中体西用”思想成熟的著作是

(分数:2.00)

A.《劝学篇》√

B.《大同书》

C.《变法通议》

D.《新学伪经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劝学篇》。1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主旨,进行集中阐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10.“著即自丙午科(1906年)为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句话标志着

(分数:2.00)

A.设立经济特科

B.罢经济特科

C.施行新学制

D.科举制的终结√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新政。1898年,戊戌变法,提倡设立经济特科,取消八股考试。戊戌政变后,罢经济特科,恢复八股考试。1901年,新政后,又承认这两项改革措施。并于1901年6月,开设经济特科。但废科举,却经历了几年的时间,直到1905年9月2日,光绪帝上谕“著即自丙午科(1906年)为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宣告了1300年的科举制的终结。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11.具有革命倾向的平民教育运动,坚持这一思想的人主要是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的工农教育的源头。这一批人物中不包括

(分数:2.00)

A.陈独秀

B.李大钊

毛泽东C.

D.周恩来√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民教育运动。平民教育运动具有两种倾向:第一种是倾向改良主义的平民教育思想,第二种是倾向革命的平民教育思想。坚持这种思想的人主要是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具体有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12.在壬成学制的改革中,改革的核心和改革的最精彩的地方是

(分数:2.00)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师范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在壬戌学制中,中等教育是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最精彩的地方。精彩之处在于:其一,修业年限从4年增加到6年,提高了中学的程度;其二,中学分成初、高两级,增加了灵活性;其三,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在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兼顾到了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13.1927年国民政府试行大学区制度。随后,国民政府任命大学院院长。这位院长是

(分数:2.00)

A.蔡元培√

B.黄炎培

C.蒋梦麟

D.梅贻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学院和大学区制。1927年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蔡元培等人的建议,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随后,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群众教育的形式的是

(分数:2.00)

A.冬学

B.民众学校

C.识字班

D.中华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众教育的形式。群众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冬学、民众学校(民校)夜校、半日校、识字班(组)、读报组、剧团、俱乐部、救亡室等。其中冬学和民校是最主要的形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15.下列选项中,标志着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的是

(分数:2.00)

A.《活教育》杂志的创办√

B.《儿童心理之研究》的出版

C.《家庭教育》的出版

D.《陈鹤琴教育文集》的出版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陈鹤琴的活教育运动。陈鹤琴于1941年创办《活教育》杂志,它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

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16.希望儿童先学习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即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

A.西塞罗

B.昆体良√

C.柏拉图

普罗泰戈拉D.

解析:解析:昆体良十分重视学前教育。昆体良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17.在中世纪,强调国民教育的是

(分数:2.00)

A.阿尔弗雷德大帝√

B.查理曼大帝

C.本尼迪克

D.奥古斯丁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封建主贵族的教育中的宫廷学校。在欧洲,最出名的宫廷学校有查理曼大帝的宫廷学校和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宫廷学校。阿尔弗雷德大帝希望通过重建学校、振兴教育来改变文化普遍低落的现象,责令“凡是具有自由身份的英格兰青年,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努力从事学习,则应令其入学,在他们的学业尚未臻于适合各种职务的程度时,不能中止学习,直到能比较顺利地阅读英文著作;对于那些还愿意进一步深造的青年,则要教以拉丁文,促进他们达到较高的水平。”鉴于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组织人力把有影响的书籍翻译成英文供臣民阅读。其次,礼聘学者,重振学术。最后,建立宫廷学校,强化国民教育。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18.下列表述中不是爱尔维修的主张是

(分数:2.00)

A.无神论者

B.教育万能论

C.国家创办世俗教育

D.主张推行免费、普及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爱尔维修的教育思想。爱尔维修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爱尔维修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自然属性,否定天赋观念和神的启示。爱尔维修完全否认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仅仅是教育和环境造成的,进而提出了“教育万能”的口号,主张从教士手中把学校没收过来交给国家管理,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19.1872年日本制定并颁布的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是

(分数:2.00)

A.《学制令》√

B.《教育令》

C.《中学校令》

D.《帝国大学令》

解析:解析:日本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始于明治维新初期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教育法令。为实现“破从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改革目标,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工作。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并兼管宗教事务。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更具体地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日本仿效法国学制的模式,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区。每区设立大学一所,大学区中又分为32个中学区,每区设中学1所。中学区又分为210个小学区。这是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20.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的是

(分数:2.00)

A.福禄贝尔√

B.赫尔巴特

C.马克思

D.裴斯泰洛齐

解析:解析: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他把人性看成一种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东西。人的发展过程也和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一样,经历了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和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序列。“每一个后继的阶段以一切和个别先行的生命阶段的强有力的、完全的和特有的发展为基础……因为,只有每一个先行的发展阶段上的人的充分发展,。A才能推动和引起每一个后继阶段上的充分和完满的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21.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的教育法案是

(分数:2.00)

A.《巴尔福法》

B.《费舍教育法》

C.《哈多报告》√

D.《斯宾斯报告》

解析:解析:1926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英国调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英国中等教育的报告,该报告称为《哈多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为:(1)儿童在11岁以前所受到的教育称为初等教育;(2)儿童在11岁以后所受到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均称为中等教育,中等教育阶段设立四种类型的学校:文法学校、选择性现代中学、非选择现代中学、公立小学高级班或高级小学;(3)为了使每个儿童进入最合适的学校,应当在11岁时进行选择性考试。《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22.规定“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由”“不搞党派宣传”“国立、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的是

(分数:2.00)

A.1890.《教育敕语》

B.1918.《大学令》

C.1947.《教育基本法》√

D.1947.《学校教育法》

解析:解析:1947年,日本国会公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基本法》的主要精神包括:(1)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2)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3)尊重学术自由;(4)政治教育是培养有理智的国民,不搞党派宣传;(5)国立、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6)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7)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应受到社会尊重,保证教师享有良好的待遇;(8)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得到鼓励和发展。《教育基本法》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与战前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政策截然不同,对战后日本教育发展有积极意义。所以,这一法律被视为日本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教育文献。《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使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23.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哲学作为一种分析的和澄清思想的方法可以用于任何问题,包括教育问题。于是,分析哲学被应用于教育理论。其中,强调“教育的实际状况总是反应在一定的‘手段一目的'的逻辑模式之中”的人物是

(分数:2.00)

A.奥康纳√

B.索尔蒂斯

C.彼得斯

D.谢夫勒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欧美教育理论中的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主张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用于教育理论,是一种早期“元教育哲学”,注重教育名词和概念的分析,而不谋系统的教育理论。其中受到逻辑实证论影响而形成的分析教育哲学的特点是强调教育的实际状况总是反映在一定的“手段一目的”的逻辑模式中的是奥康纳;受语义分析学影响而形成的把教育概念的普通语言应用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的是索尔蒂斯;把教育的概念的逻辑前提作为分析的对象的是彼得斯;力图把分析哲学的两个分支结合起来的是谢夫勒。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

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

24.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5.“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

)2.00(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晏阳初认为“中国的经济基础在农村,改造中国就应该从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做起”。他认为,农民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农民是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的最好公民。因此,他倡导乡村教育与建设。他主张:欲“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农民化”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的,要“抛下东洋眼镜,西洋眼镜,都市眼镜,换上一副农夫眼镜。”即与农民打成一片,了解农民的需要才能进行“化农民”。因此,“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而农民化是乡村建设的途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恰恰是相反的,颠倒了、混淆了乡村建设的途径与目标。应该是“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农民化”是乡村建设的途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中的目标与途径问题,即“化农民”与“农民化”的问题。考生在分析此题的时候要基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的基础来分析此问题。平民教育理论的终极目标是改变中国的“愚、穷、弱、私”四种弊病,且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因此,“化农民”是晏阳初理论的目标,而“农民化”则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已。

26.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20世纪60年代起,布鲁纳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法”,主张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以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因此,此命题错误。)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结构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的掌握情况。结构主义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

27.简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中。裴斯泰洛齐经过多年的教育实验,开展教育革新实验和教育理论探索,办学成绩斐然,参观者成批而至,其学校成为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 (1)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 (2)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3)要素教育。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其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有:①体育。体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身体的力量和技巧。体育中最简单的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关节

活动的最基本动作是打击、搬运、拖拉和旋转。②德育。道德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认为,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首先在家庭中奠定。教育儿童要靠说理,而不求助于体罚。

③智育。数目、形状、语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智育借助这三个要素来实现。裴斯泰洛齐从要素教育理论出发,大大改变了初等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教学科目中包括了阅读、书写、算术、几何、测量、绘画、唱歌、体操以及地理、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①语言教学。裴斯泰洛齐把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语言教学要从发音教学开始,然后进行单词教学,最后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教学。②关于算术教学。裴斯泰洛齐认为数字1是数目的最简单的要素,而计数是算术能力的要素。③关于测量教学,也称为形状教学,其目的是发展儿童对事物形状的认识能力,如从直线开始,之后学习四边形、三角形以及各种多边形,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曲线、圆形、椭圆等。他还将测量教学和图画教学、写字教学联系起来,认识直线、曲线等形状要素也是绘画、写字教学的简单要素。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在欧洲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实践中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其思想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影响巨大,对今日的教育也有启示。

4.00)

,分数:2总题数:(分析论述题四、.

28.必答题(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9.有观点认为书院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请依据实例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书院的特点:①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有影响的印刷出版机构。清代以前的书院活动是讲学、供祀、藏书三方面。到清代以后,书院对藏书和刊印书籍尤为重要。教学、研究、出版三者的结合,对推动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②盛行“讲会”制度,促进了百家争鸣。“讲会”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官学教育体制中是没有的。开讲会风气之先的是南宋的朱熹和陆九渊。鹅湖之会开了不同宗派宗师一起辩论讲学、共办“讲会”风气的先河。此后,许多南宋时期著名学者经常登门论战,使江南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明后,随着《东林会约》的制定,讲会之风大盛。书院通过讲会,把书院的讲学活动扩展为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学术的交流,也推动了学术的发展。③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书院、不同派别的师生互相讲学和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如朱熹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讲学,如明代的湛若水和王守仁的讲学。④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如朱熹为了指导学生读书,专门制定了读书法。⑤师生关系融洽。

(2)书院中的“讲会”制度、教学上的门户开放的措施都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所以说,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对我国今天的大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书院产生的原因、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书院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最初属于私学的性质,无论在教育管理形式上,还是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方面都具有和官学不同的特点,对我国封建社会人才的培养和文化学术的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