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它是

A.铁B.稀盐酸C.碳酸钙D.氢氧化钠

2.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②③溶液变红,①④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

B.若只有③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若①③④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

D.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3.订书钉是生活中常用的文具,主要成分是铁,其表面镀有镁、锌、铜中的一种,为探究是哪种金属,进行以下实验:①取一块订书钉(40 根钉),如图甲所示,浸入酒精中,一段时间后从表面取下一层胶水薄膜;②用棉花擦去酒精,待干燥后称量质量为 13.4g;

③将其放入图乙所示装置,并在干燥管口用氢气传感器测量氢气的质量,同时记录质量变化(如图丙所示);④ 5.8min 时停止反应取出装置剩余订书钉,洗涤,干燥,称量,剩余订书钉质量为 7.8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 P 点纵坐标 X 值为 0.36

B.通过所给数据分析,表面所镀金属是锌

C.1.7min 后溶液颜色为无色

D.0~0.2min 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所镀金属不能与酸反应

4.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氖气B.氧化汞C.水银D.硫酸铜

5.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HCl 、NaHCO 3

B .KCl 、NaNO 3

C .NaCl 、AgNO 3

D .H 2SO 4、NaOH

6.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 +、OH -、Cu 2+

B .K +、NO 3-、OH -

C .H + 、Ba 2+、SO 42-

D .CO 32-、Cl -、H +

7.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 食盐 NaCl B .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 3 C .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 .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8.根据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向少量KOH 溶液中滴加CuSO 4溶液 向少量BaCl 2溶液中滴加CuSO 4溶液 现象

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2KOH + CuSO 4 =Cu(OH)2↓+ K 2SO 4

A .①有蓝色沉淀

B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 +BaCl 2 =BaSO 4↓+CuCl 2

C .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9.一定温度下,向碳酸钠饱和溶液里不断加水(V),溶液里碳酸钠的质量(W)、碳酸钠的质量分数(a%)、碳酸钠溶液的pH 、以及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加水的质量变化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2Cu +、H +、24SO -

、Cl - B .2Ba +、Na +、Cl -、3NO -

C .K +、2Ca +、OH -、23CO -

D .Na +、H +、3HCO -

、3NO -

1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A.CH4+2O2点燃

CO2+2H2O B.3Fe+2O2

点燃

Fe3O4

C.NaOH+HCl═NaCl+H2O D.H2CO3═CO2↑+H2O

12.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K2CO3、BaCl2、NaOH B.CaC12、HCl、KNO3

C.KOH、HCl、(NH4)2SO4D.Fe2O3、KCl、NaNO3

13.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 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14.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①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有锌或铁②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可能呈蓝色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4种溶质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至少存在3种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溶液甲+乙乙+丙丙+丁甲+丁

现象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BaCl2

16.下列离子能在PH=2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Fe3+、Na+、OH-B.K+、SO42-、Cu2+、 NO3-

C.Cl-、 K+、SO42-、 Na+D.Ca2+、Cl-、CO32-、Na+

17.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物质氯化钡溶液NaOH溶液HCl溶液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A.CuSO4溶液B.(NH4)2CO3粉末C.稀硫酸D.CuO固体

18.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

A.NaOH B.NaHCO3C.H2SO4D.K2SO4

19.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A.CuSO4、KCl、NaCl B.Na2CO3、NaOH、Ca(OH)2

C.H2SO4、Na2SO4、HCl D.NaHCO3、KNO3、NaCl

20.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CaCO3高温

CaO+CO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生成CO2的体积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21.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稀HCl、BaCl2、NaCl B.NaOH、FeCl3、稀HCl、稀HNO3

C.Na2CO3、NaCl、Na2SO4、Ba(OH)2D.NaOH、Ba(NO3)2、NaCl、MgSO4

22.实验室中有两瓶已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石蕊溶液B.锌粒C.碳酸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23.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 A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滤液中加入钠盐 B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 A、B分别为

A.氯化钾、碳酸钠B.氯化镁、硝酸钠

C.氯化钡、硫酸钠D.氯化钡、碳酸钠

24.通过设计实验来鉴别物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四组物质的水溶液仅靠组内物质不可能

...鉴别出的一组是()

A.Ba(OH)2 Na2SO4 HNO3 FeCl3 B.AgNO3 NaCl HCl KNO3

C.Na2SO4 Na2CO3 BaCl2 HCl D.CuSO4 NaNO3 KOH HCl

25.某溶液由HCl、MgCl2、Na2CO3、Na2SO4中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液中滴入

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HCl

B.一定含有Na2SO4

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MgCl2

D.一定不含Na2CO3

26.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为无色

B.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

C.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D.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27.有一无色溶液X,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出现的现象如

图所示,则溶液X是

A.H2SO4溶液B.(NH4)2SO4溶液C.NH4Cl溶液D.Na2CO3溶液

28.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

A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B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D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29.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A.纯碱 Na2CO3碱、制玻璃

B.生石灰 CaO氧化物、补钙剂

C.食盐 NaCl盐、除铁锈

D.火碱 NaOH碱、生产橡胶

3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A.CuCl2NaNO3Na2SO4B.BaCl2Na2CO3HCl

C.FeCl3HCl Na2SO4D.NaHO3Na2SO4HCl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铁只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钠反应,错误,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稀盐酸与铁、碳酸钙、氢氧化钠都能反应,正确,C、碳酸钙只能与稀盐酸反应,错误,D、氢氧化钠也只能与稀盐酸反应,错误,故选B

考点: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

2.D

【解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硫酸铜和稀硫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所以②③溶液变红,①④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与硫酸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气体,所以若只有③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铜、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沉淀,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反若

①③④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不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A、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被吸收,样品和酸反应减少的质量为:213.4g-

213.22g=0.18g,所以图丙中P点纵坐标X的值是0.18g,故错误;

B、5.6g的订书钉和酸反应生成0.18g的氢气,每40份质量的钙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18份质量的铝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铜不会生成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该金属可能是Zn,故正确;

C、分析图可知,1.7min 后的反应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是浅绿色,故错误;

D、订书钉表面有少量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会先与酸发生反应,所以0→0.2min不产生氢气,故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详解】

A、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氖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A.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B.两种物质中的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能够共存,故正确;

C.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的银根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D.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B、K+、NO3-、OH-不会互相反应,能大量共存,故正确;

C、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A、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正确;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错误;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正确;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化

学式为NaOH ,正确。故选B 。 8.D 【解析】 【分析】

向少量KOH 溶液中滴加CuSO 4溶液,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向少量BaCl 2溶液中滴加CuSO 4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详解】

A 、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则①有蓝色沉淀,故A 正确;

B 、②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4242CuSO +BaCl =BaSO +CuCl ,故B 正确;

C 、两个反应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两种化合物,则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 正确;

D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故D 不正确。故选D 。 【点睛】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9.D 【解析】 【详解】

A 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应是一条直线,不应减少,错误;

B 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而不应变大,错误;

C 项,碳酸钠溶液的pH >7,而不应小于7,错误;

D 项,一定温度下,溶质、溶剂确定的情况下,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正确。 故选D 。 10.B 【解析】 【详解】

A 、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 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B 、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 、Ca 2+、CO 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 、H +、HCO 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1.C

【解析】 【详解】

A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3Fe+2CO 2===点燃Fe 3O 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NaOH+HCl ═NaCl+H 2O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D 、H 2CO 3═CO 2↑+H 2O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12.B 【解析】 【详解】

A 、K 2CO 3、BaCl 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 、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选项正确。

C 、KOH 、HCl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NaOH 与(NH 4)2SO 4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 、Fe 2O 3为难溶物,混合液为浊液,不是透明溶液,故D 错误。 故选:B 。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图示可知,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金属M 将硝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则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

B 、由A 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 应位于H 前,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正确;

C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

D 、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硝酸亚铁为浅绿色,错误。故选D 14.B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锌>氢>铜>银,可知,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

①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滤渣中不可能有锌,说法错误;

②在滤渣中有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反应完全,硝酸铜可能有剩余,滤液可

能为蓝色,说法正确。

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硝酸银,则硝酸银未被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硝酸亚铁、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说法正确。

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反应完全,此时滤液中至少存在硝酸亚铁、硝酸锌,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15.C

【解析】

【详解】

结合题给物质,分析表格实验现象:甲和丁产生气体,则甲和丁中有一种为碳酸钠,另一种为酸;若甲为碳酸钠,则丁为盐酸或硫酸;因为丁和丙能生成沉淀,故丁为硫酸,丙为氯化钡,乙是盐酸,代入表格中,验证现象甲和乙有气体产生,与题给现象不符合,故假设错误;甲应为酸,丁为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沉淀,故丙为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产生沉淀,故乙为硫酸,故甲为盐酸,代入表格验证,正确,故选C。

16.C

【解析】

A、Fe3+、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H+和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共存,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在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因为H+和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学生应注意习题中的隐含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并结合复分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答此类习题.

17.A

【解析】

A、硫酸铜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铜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沉淀;硫酸铜溶液与HCl溶液不能反应,无明显变化,正确;

B、碳酸铵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铵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铵与HCl溶液反应,产生气体,错误;

C、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稀硫酸与HCl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错误;

D、氧化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铜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铜溶液与HCl溶液反应,溶液变为蓝色,错误。故选A。

点睛:熟悉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18.C

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B、NaHCO3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C、H2SO4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19.C

【解析】

【分析】

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无色溶液中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

A、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B、Na2CO3、NaOH、Ca(OH)2均能与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也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C、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反应,不能与H+反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题意;

D、NaHCO3和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

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应从零开始,错误;

B、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氧化钙,应从零开始,错误;

C、高温煅烧碳酸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少,但杂质不变,所以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正确;

D、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100×100%=48%,反应后,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56×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故选C。

21.A

【解析】

A选项中试剂互相滴加碳酸钠溶液可以产生气体和沉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氯化钠溶液无现象,所以能进行鉴别;B选项盐酸和硝酸无法鉴别;C选项中碳酸钠和硫酸钠无法鉴别;D选项中不能进一步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故答案选择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显中性,故可用石蕊溶液鉴别,选项正确;

B、稀盐酸可与锌反应生成气体氢气,氯化钠和锌不反应,可进行鉴别,选项正确;

C、稀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故可进行鉴别,选项正确;

D、稀盐酸和氯化钠均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故不能进行鉴别,选项错误。故本题选D。

23.C

【解析】

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 A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A应是可溶性盐酸盐。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沉淀应是硫酸钡,B应是硫酸钠。则 A、B分别为氯化钡、硫酸钠。故选C。

点睛∶氯化银和硫酸钡均不溶于盐酸或硝酸。

24.B

【解析】

【详解】

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Ba(OH)2溶液,能与

Ba(OH)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SO4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将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出现的现象如下表:

C、将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出现的现象如下表:

D、CuSO4溶液是蓝色的,根据溶液的颜色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K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B。

【点睛】

在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25.D

【解析】

【详解】

在滴加的Ba(OH)2溶液达一定体积时,才开始出现沉淀,此现象说明原混合溶液中含有能与Ba(OH)2反应但却不生成沉淀的物质,该物质是盐酸,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故一定不会含有碳酸钠,故A选项错,D选项正确;硫酸钠和氢氧化钡能够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错误;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能溶于盐酸,只有当盐酸反应完了之后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故C错误。

故选D。

2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②中溶液为红色,故A错误;

B、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③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一定有氢氧化钠,还有可能有过量的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故溶质组成有3种情况,故B错误;

C、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既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又观察到红色消失,故C 错误;

D、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分别为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故D正确。故选D。

27.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铵和氯化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和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C、氯化铵和氯化钡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钠不会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

2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aCO3高温煅烧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选项正确;

B、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消耗了欲保留的物质,又引入新杂质氯化钠,选项错误;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杂质HCl转化为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加水溶解可以区分两种固体,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

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

29.D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补钙剂;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食盐不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不能用于除铁锈,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可用于生产橡胶,故选项正确。故选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30.B

【解析】

【分析】

【详解】

可以随便取一种溶液,往另外两个里加,记录三次的实验现象,如图

钠,只有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盐酸。故选B。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设计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侯德榜事迹) 教具重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 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导]复习溶解性表.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 [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 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①②③④都正确 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性D.易撕碎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生活中最常见的盐3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创设情境 1.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学生观察: 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

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 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 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 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结果: 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示范 1.制作过滤器。 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 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 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 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 4.分组讨论: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测试题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2.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NH4+、SO42﹣、Cl﹣,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OH﹣B.Ba2+C.H+D.Ag+ 3.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SO42-、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H+B.K+C.NH4+D.Ag+ 4.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的是() A.Fe(OH)3 NaCl B.FeSO4 H2 C.CuCl2 H2O D.AgNO3 HCl 5.已知A, B, C, D, 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是气体。有关物质之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可能会有红色固体析出 B.A可能是硝酸铜溶液 C.反应③可能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反应①和反应③可能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 6.有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及稀盐酸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实验如下: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其中的三种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剩下的最后一种溶液。下列推测的现象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A.若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B.若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C.若三支试管中的观象分别为出现气泡、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稀盐酸 D.若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7.根据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现象①白色沉淀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常见的酸和碱一、选择题1.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因为盐酸中含有大量的 D 氯离子 B 氢分子 C 氢离子 A 氢原子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 B C D 食物牛奶鸡蛋清柠檬番茄 pH~~~~ 3.以下情况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B 干冰制造出舞台云雾 C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盐酸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 4.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根据你的经验在实验室中的下列四个操作正确的是 5.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的酸碱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B 向食盐水中加入稀盐酸 C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6.根据下图所示物质的pH,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厨房清洁剂显碱性 B 肥皂是中性物质 C 牛奶酸性比酱油强 D 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多吃 橘子 7.化工厂一试剂罐的标签上有右图所示的图标, 该试剂罐中装的可能是 A NaOH B NaCl C CuO D CaCO3 8.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 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 分别滴加稀盐酸 D 分别长期露置于空气中9.甲、乙、丙、丁分别是HNO、Ba(OH)、NaCO、NaOH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已3232知乙和丙可以反应。乙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一定是HNO B 丁一定是NaCO332 C 丙不可能是Ba(OH) D 甲不可能是HNO3210.下列类别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的是 A 氧化物 B酸 C 碱 D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3、粗盐提纯的步骤: 4、过滤需要哪些仪器: 5、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二、合作探究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呢? 2、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产率偏低的原因? 8、下列粗盐提纯步骤中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B蒸发至固体完全干燥时停止加热 C滤纸边缘应该低于漏斗的边缘D滤液如果浑浊应再过滤一遍 10、小红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 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 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1.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实验的基本流程如下: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 (2)操作①②③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在操作③中,使用这种玻璃仪器的目的是______. (3)计算所获得的氯化钠产率,发现产率偏低,由实验不当导致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只写一种原因). (4)用提纯所得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若实际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称量氯化钠所用天平砝码沾有杂质; b、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溶液的烧杯用蒸馏水润洗过 24.(8分)塘沽濒临渤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经结晶可获得粗盐。

(完整版)初中化学金属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金属单元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Zn:65 Fe:56 H: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g/cm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钛制作的是() A、保险丝 B、医疗器械 C、潜艇外壳 D、眼镜架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A、钨的导电性好 B、钨的熔点高 C、钨的硬度大 D、钨的密度大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为纯净物 B、含碳量不同 C、机械强度不同 D、铸造性不同 5.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地稀盐酸中,能产生气体且有金属不溶物残留的是 ( ) A.铁 B.黄铜 C.碳酸钙 D.生石灰 6.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7.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①镁②硫③铁④磷⑤铜 A、①③ B、③ C、③④⑤ D、③⑤ 9.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镁 B、硫酸锌 C、氯化亚铁 D、硫酸铜 10.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铁门表面喷漆 B.冰箱保存食物 C.用扇子扇煤炉火,火会更旺 D.将木头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烧焦 12.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锈蚀的速率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 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13、在车船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可以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改变铁的颜色 14.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A.铁矿石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单质 15.下列每组金属是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A.K、Hg、Zn B.Ag、Al、Au C.Mg、Fe、Cu D.Pt、Pb、Na 1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精选练习题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 一、选择题 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CaO 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2、在人体的血液中,如果钾元素含量偏高会引起心脏衰竭甚至死亡;如果钾元素含量偏低,又会影响肌肉和神经的功能,这时就需要补充钾。一种医用含钾化合物的水溶液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化合物是 ( ) A、KNO3 B、K2CO3 C、KCl D、KOH 3、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OH NaC1 CuSO4 HC1 B.KNO3 Na2SO4 NaOH KC1 C.KC1 Ba(NO3)2 HC1 CaC12 D.Na2CO3 Ba(OH)2 KNO3 Na2SO4 4、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一定量稀硫酸的有关性质,并绘制成如下几种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 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B.碳酸钠和稀硫酸C.氯化钠和氢氧化钾D.硝酸银和氯化钡 6、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只用组内两两物质间的反应,不用其它试剂,不能将其一一 区别的是() A.NaCl Na2CO3 Ca(NO3)2 HCl B.CuSO4 NaOH H2SO4 Ba(OH)2 C.K2CO3 H2SO4 HNO3 BaCl2 D.Na2SO4 BaCl2 K2CO3 KNO3 7、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学用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甲+K2SO4溶液;②乙+KCl溶液;③丙+KOH溶液,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中都有KNO3生成。由此推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是()。 A.HNO3AgNO3NaNO3 B.Ba(OH)2NaNO3HNO3 C.Ba(NO3)2HNO3AgNO3 D.Ba(NO3)2AgNO3HNO3 8、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氢氧化锌的混合物若干,与10%的硫酸溶液完全反应,生成3.6g 1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测试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B.CaCO3粉末C.KNO3溶液D.石蕊试液 2.下列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OH-、NH4+B.K+、Fe3+、NO3- C.Cl-、Na+、CO32-D.Ca2+、CO32-、Na+ 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的是() A.Fe(OH)3 NaCl B.FeSO4 H2 C.CuCl2 H2O D.AgNO3 HCl 4.下列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A.CO32—B.HCO3—C.OH—D.Cl— 5.已知A, B, C, D, 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是气体。有关物质之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可能会有红色固体析出 B.A可能是硝酸铜溶液 C.反应③可能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反应①和反应③可能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 6.有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及稀盐酸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实验如下: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其中的三种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剩下的最后一种溶液。下列推测的现象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A.若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B.若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C.若三支试管中的观象分别为出现气泡、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稀盐酸 D.若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7.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O3- Fe3+ Na+ OH-B.K+ SO42- Na+ NO3- C.Cl- K+ SO42- Ba2+D.Ca2+ Cl- CO32- Na+ 8.下列不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A.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能与镁反应生成H2

初三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第一二三单元能力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6=32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 A、翻放 B、正放 C、随意放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一、核心素养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变化规律和微观本质。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录像,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情分析 本课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变化规律和微观本质。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对酸、碱、盐的性质、应用和转化规律及化学反应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为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通性进行比较完整的归纳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遇到了许多的盐类物质,并且也学习了金属、酸、碱等多种物质与盐的反应,为本节课探究和总结盐的通性奠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知,但是不能将它们与化学知识相联系;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能够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构成、性质及主要用途。

《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题1

盐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 B.盐就是食盐,易溶于水 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 D.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不是碱 B.食盐不是盐 C.火碱不是碱 D.盐酸不是酸 3.某盐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十分重要。它可维持血液中适当的酸碱度,并通过人体复杂的作用产生消化液,帮助消化。该盐是() A.氯化钙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碳酸钠 4.我国某地曾发生把白色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可能含有() A.KMnO4 B.Na2CO3 C.NaNO2 D.MgSO4 5.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①消石灰②氯气③盐酸④硫酸 ⑤烧碱⑥纯碱以上正确的是() A.②③⑤⑥ B.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工业生产中要用到纯度较高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它是以石灰石为原料,经分解、化合等反应精制而成的。在精制过程中,另外还要用到的物质是() A.H2O、Ca(OH)2 B.CaO、CO2 C.CaCl2、CO2 D.H2O、CO2 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 A.生产烧碱 B.生产纯碱 C.精制粗盐 D.生产尿素 8.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D.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9.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成m g a%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洗涤干净。正确顺序是() 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③④②③①⑥⑤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 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该化合物中 (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 )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 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 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 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高温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下列物质对应的俗称正确的是 A .氧化钙——生石灰 B .碳酸钠——苛性钠 C .氢氧化钠——纯碱 D .银——水银 2.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②③溶液变红,①④无变化,则M 可能为酚酞溶液 B .若只有③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 可能为稀盐酸 C .若①③④都有沉淀生成,则M 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 D .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 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书写的对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铝粉燃烧:2 2Al+O AlO 点燃 化合反应 B .电解熔融MgCl 2:2 2MgCl Mg+Cl 通电 分解反应 C .CO 还原氧化铁:23 23CO+Fe O 2Fe+3CO 高温 置换反应 D .制备Ba (OH )2:2NaOH+BaCl 2=Ba (OH )2+2NaCl 复分解反应 4.订书钉是生活中常用的文具,主要成分是铁,其表面镀有镁、锌、铜中的一种,为探 究是哪种金属,进行以下实验:① 取一块订书钉(40 根钉),如图甲所示,浸入酒精中, 一段时间后从表面取下一层胶水薄膜;② 用棉花擦去酒精,待干燥后称量质量为 13.4g ;③ 将其放入图乙所示装置,并在干燥管口用氢气传感器测量氢气的质量,同时记录质量 变化(如图丙所示);④ 5.8min 时停止反应取出装置剩余订书钉,洗涤,干燥,称量, 剩余订书钉质量为 7.8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 P 点纵坐标 X 值为 0.36 B.通过所给数据分析,表面所镀金属是锌 C.1.7min 后溶液颜色为无色 D.0~0.2min 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所镀金属不能与酸反应 5.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SO42-、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H+B.K+C.NH4+D.Ag+ 6.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H4Cl、KNO3、Na2SO4B.K2SO4、NaNO3、KMnO4 C.Na2SO4、NaCl、NaHCO3D.BaCl2、NaNO3、K2SO4 7.有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及稀盐酸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实验如下: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其中的三种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剩下的最后一种溶液。下列推测的现象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A.若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B.若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C.若三支试管中的观象分别为出现气泡、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稀盐酸 D.若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8.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过滤P点时的混合物,向滤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加入的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沉淀质量为14.35g

初三化学1-2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1-2单元练习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分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取用固体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剧烈燃烧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可燃性 C.溶解性 D.熔点、沸点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电灯发光 C、燃放烟花爆竹 D、锅炉爆炸 6.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河水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7、下列对蜡烛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蜡烛燃烧火焰为红色,白蜡烛燃烧火焰为黄色 B、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 D、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层碳化最严重。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氧中燃烧发出红光 D、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9.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有 ( ) A、集气瓶 B、蒸发皿 C、烧杯 D、试管 10.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用③ 1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正确操作是 ( ) A、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为避免试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能倾斜 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的中下部小心地加热 D、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直接放回滴瓶 C、使用酒精灯前,必须向酒精灯里添满酒精 D、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1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食品的包装是充氧以防腐 C、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形成霓虹灯 D、二氧化碳气体能作大棚肥料 14.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完整版)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沈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生活中常见的盐习题精选合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习题精选(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冰、干冰B.烧碱、纯碱C.蓝矾、胆矾D.生石灰、熟石灰 2.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 A.FeCl3和NaOH溶液B.CuSO4和KOH溶液 C.Na2CO3和Ca(OH)2溶液D.NaCl和AgNO3溶液 3.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B.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D.CaCO3和HCl溶液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易溶于水的一组是() A.NaOH、Mg(OH)2、Fe(OH)3B.K2CO3、Na2CO3、CaCO3 C.CuSO4、Fe2(SO4)3、BaSO4D.AgNO3、(NH4)2SO4、K2CO3 5.下列物质中,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一组是() A.CuO、Fe2O3 B.AgCl、BaSO4 C.Cu(OH)2、Fe(OH)3 D.CaCO3、BaCO3 6.根据下列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判断x、y、z三种金属单质的活动性顺序为() z + ySO4 → zSO4 + y;x + ySO4→ xSO4 + y;x + z(NO3)2→ x(NO3)2 + z A.x>y>z B.z>x>y C.z>y>x D.x>z>y 7.下列物质中,不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A.CO2 B.Ba(NO3)2溶液C.FeCl3 溶液D.MgSO4 溶液 8.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B.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C.氯化钠溶液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9.用一种试剂便可将AgNO3、BaCl2、Na2CO3溶液区分开,该试剂是() A.CaCl2溶液B.盐酸C.硝酸D.KNO3溶液 10.下列各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里只留有Na+和Cl-的一组是() A.BaCl2和Na2CO3溶液B.AgNO3和NaCl溶液 C.CuCl2和Na2SO4溶液D.Na2CO3和稀硫酸 二、填空题 1.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误食氯化钡而引起中毒,若及时服用硫酸钠溶液可以解毒,原因是,若及时服用碳酸钠溶液是否可以解毒(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食盐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现有石灰石、生石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铁屑,从中选取适当的物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2)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3)有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4)有固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5)中和反应:,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是某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竹编B.剪纸C.米酒D.木雕 2.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A) A.空气和天然气B.铁和铜 C.水和植物油D.酒精和食盐 3.你在家中帮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确定碗或杯洗干净的标准是(C) A.碗或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碗或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准均表示碗或玻璃杯已经洗干净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粉末B.给试管加热C.滴加液体D.加入块状固体 5.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形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蜡烛质地较柔软 D.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6.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是按(A)来存放的。 A.类别B.颜色C.状态D.气味 7.如下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8.取3mL的液体,然后加热,需要的仪器有(B)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铁架台(带铁圈);⑦石棉网; ⑧滴管;⑨量筒 A.①③④⑦⑨B.①③④⑧⑨ C.②④⑥⑧⑨ D.④⑤⑥⑦⑧⑨ 9.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C)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B.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 C.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测试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Zn2+、Cl?、CO32-B.H+、Cu2+、NO3-、HCO3- C.K+、Ba2+、OH?、Cl?D.K+、Mg2+、SO42-、Cl? 2.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②③溶液变红,①④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 B.若只有③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若①③④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 D.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 3.订书钉是生活中常用的文具,主要成分是铁,其表面镀有镁、锌、铜中的一种,为探究是哪种金属,进行以下实验:①取一块订书钉(40 根钉),如图甲所示,浸入酒精中,一段时间后从表面取下一层胶水薄膜;②用棉花擦去酒精,待干燥后称量质量为 13.4g; ③将其放入图乙所示装置,并在干燥管口用氢气传感器测量氢气的质量,同时记录质量变化(如图丙所示);④ 5.8min 时停止反应取出装置剩余订书钉,洗涤,干燥,称量,剩余订书钉质量为 7.8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 P 点纵坐标 X 值为 0.36 B.通过所给数据分析,表面所镀金属是锌 C.1.7min 后溶液颜色为无色 D.0~0.2min 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所镀金属不能与酸反应 4.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SO42-、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H+B.K+C.NH4+D.Ag+

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泥沙加入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2O2通过红热的铜丝 C KNO3溶液Ba(NO3)2滴加适量K2SO4溶液、过滤 D NaOH溶液Na2CO3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 A.A B.B C.C D.D 6.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H4Cl、KNO3、Na2SO4B.K2SO4、NaNO3、KMnO4 C.Na2SO4、NaCl、NaHCO3D.BaCl2、NaNO3、K2SO4 7.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下列物质在该培养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A.NaOH B.BaCl2C.KNO3D.AgNO3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紫色石蕊、HCl、MgSO4、NaOH B.H2SO4、FeCl3、NaOH、NaCl C.NaCl、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l2、HCl 9.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过滤P点时的混合物,向滤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加入的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沉淀质量为14.35g B.M点时,上层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C.O点和P点所得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 D.R到M点过程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 10.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食盐NaCl B.碳酸氢钠纯碱NaHCO3 C.氧化钙生石灰CaO D.氢氧化钠火碱NaOH 11.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除去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