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1)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1)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1)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1)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

时间:2016年2月3日

地点:麻醉手术科办公室

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主持人:高勤

内容:

麻醉后恢复室来源于“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又称苏醒室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开始于1846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普遍开展。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

PACU评分标准

观察指标/评分0 1 2

肌力无肢评活动能活动两个肢体有限

的抬头

能活动四肢与抬

呼吸需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正常的呼吸与

咳嗽

循环(与术前相比)>+50 +20~50 +20

SpO

2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2% 神志无任何反应嗜睡,对刺激有反应清醒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

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转会

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

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

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

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

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留置导尿应加固导管,及时清除袋中尿液并记录尿量。将被子盖好,酌情5~10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作好记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复苏延迟;吞咽反射微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全麻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堵塞咽喉器官,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导管。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氨茶碱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经脉推注,必要时可重新插管。

3、循环系统稳定: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质、量,及时发现异常体征。并且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与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高血压、心律失常需要明确诊断,对症处理,直至各项体征平稳【1,2】。

4、维持正常体温:由于在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体温过低、患者发生寒战。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将水温不超过50℃的热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帮助患者保暖,并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

5、防止意外损伤:使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明显兴奋期、意识模糊,出现躁动、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此时必须有专人守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自行拔出各种导管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可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

6、疼痛治疗:全麻苏醒后随着镇痛药物的作用逐渐消失,患者常感到切口疼痛,而术后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急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量增加,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可出现情绪改变、心率、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及出汗,这时影响患者解释、减轻焦虑,并协助麻醉医师采用静脉应用镇痛药或者进行镇痛泵处理。

三、麻醉复苏室的设备

完善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中心吸引、中心供氧、喉镜、各种规格的气管导管、人工呼吸球囊、深静脉穿刺包,各种抢救药品齐全。目的是确保监护质量和及时抢救病人。

麻醉科人员培训计划实施2018年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使住院医师在完成培训后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责任心,具有团队精神,能独立、正确地掌握各种常规麻醉技术,能独立进行常见手术和检查病人的麻醉和监控实施;能为围术期医疗工作提供生命复专科会诊。具体要求如下: (1)系统掌握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相关的基础理论,了解国外新进展,并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具有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的临床技能,能独立进行常规临床麻醉、危重病人和慢性疼痛的诊治,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3)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住院医师经过规化培训,要求达到或接近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主治医师水平。 二.培训计划与细则 (一)培训安排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为5年,采取麻醉科部和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其中麻醉科54个月,相关科室6个月。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学重要组成部分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以及临床麻醉所以亚专业的基本训练。第一年结束后必须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没有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者,应于下一年重新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参加后续的培训,如果第2年仍没通过者,应退出本培训。 (二)科室轮转: 第一年:参加非麻醉科室轮转,在心电图室、呼吸科、心科、重症监护病房、分泌科、神经科等轮转6个月。第一年结束后必须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他时间到麻醉科参加麻醉各亚专业轮转。 第二年:参加麻醉各亚专业轮转(见表一)。 第三年:参加麻醉各亚专业轮转。 第四年:门诊麻醉,院急救和急诊手术的麻醉。 第五年:学习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和临床麻醉行政管理。 表一: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word版本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之三) 各种病历资料严禁丢失和缺损 病历记录内容完整: 1、病人病情; 2、所进行的检查、诊断、治疗等; 3、医务人员的分析; 4、对患者或 家属的告知。 每次记录应尽可能详细、具体。 各种表格栏(包括眉栏)必须认真填写,无内容者划“/”,不得空格。 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之四) 客观内容客观记录: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抢救和治疗经过等,严禁凭主观猜想记录症状和体征。不得删划、贴补,出现错字、错句划双横线不得采用刮、粘、涂、贴等方法掩盖和抹去原字迹;原则性 错字句必要时及时重写。 审查、修改要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 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之五) 严肃性规范性 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及无正式中文译名者除外),病历格式和内容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患者叙述的疾病、手术名称要加引号。 各种记录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句简练、表述准确、字迹清楚。规范使用汉字,标点正确,杜绝错 字。 疾病诊断、手术及诊疗操作名称符合国际疾病分类要求;中医术语使用依照最新版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中 医诊疗术语》、《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及新版教科书,中药名称按照新版药典。 各项记录均有完整的日期和签名;各种报告单按日期顺序粘贴。 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之五)严肃性规范性 修改原则和要求 1、上级医师有权利、有责任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谁决定,谁修改。上级医师修改要签名以示负责,并在签名的右下角写明修改时间。时限原则上要求在72h以内; 2、书写者可以自我修改,但要用原色墨水; 3、修改时不得掩盖原来字迹,要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采取划双横线办法)。二、重视医疗文书的证据作用 病历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属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第六十三条中的“书证”。病历是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方举证的主要依据,也是患方最容易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培训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培训内容 麻醉后恢复室来源于“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又称苏醒室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开始于1846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普遍开展。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 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 (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

PACU评分标准 观察指标/评分0 1 2 肌力无肢评活动能活动两个肢体有限 的抬头 能活动四肢与抬 头 呼吸需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正常的呼吸与 咳嗽 循环(与术前相比)>+50 +20~50 +20 SpO2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2% 神志无任何反应嗜睡,对刺激有反应清醒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 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 醒完全即转会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 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 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 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 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 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时间:2012 年3 月20 日地点:四楼大会议室 主持人:张如贞主讲人:孙学武 记录人:严慧参加人员:住院部全体职工 培训题目:伤口换药 培训主要内容 伤口换药 (一)操作方法 1. 先换无菌之清洁伤口,后换污染伤口; 2. 用75%酒精棉球由伤口边缘向外围拭擦,避免将伤口外细菌带入伤口内; 3. 用扭干的盐水棉球吸去伤口之渗液,轻柔祛除沉着的纤维素、坏死组织或线头; 4. 观察伤口深浅、大小、肉芽是否健康。若肉芽不健康,有坏死组织存在,需应用 适当外用药物; 5. 伤口有引流物时,应松动引流或拔除调换; 6. 粘着于皮肤的胶布痕迹应用松节油擦净; 7. 盖好消毒敷料,用胶布固定,并加以软绷带包扎; 8. 换下的敷料及脓血物应放置在另一个专盛污物的容器内; 9. 取得病人合作,解除思想顾虑,换下及脓血污物避免给病人看见,以免产生不良 影响; 10. 换好敷料后,应将伤口情况、分泌物性质和多少等详细记录; 11. 针对破伤风、气性坏疽、溶血性链球菌和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在换药时应穿隔 离衣,器械应严格隔离,对污染的敷料必须焚毁,以免交叉感染。 (二)注意事项 1. 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口罩、帽子。 2. 每次换药前必须洗手。 3. 取盛敷料之碗盘时,仅可托持,不允许手指接触到碗边盘口,或深入碗盘内。 4. 应有两把镊子,一把专为清洁伤口,。另一把专为递取碗盘内之消毒敷料,两者不能交替使用,以免污染。 5. 估计伤口大小和渗出多少,准备足量的敷料和药品。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时间:2012 年6 月20 日地点:四楼大会议室

主持人:张如贞主讲人:孙学武 记录人:严慧参加人员:住院部全体职工 培训题目:规范医疗文书书写、防范医疗差错纠纷 培训主要内容 规范医疗文书书写、防范医疗差错纠纷 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之一) 书写者资质要求 1、首次病程录、抢救记录、术后三天的病程记录、死亡记录、医嘱记录要由执业医师书写; 2、“入院录”一般由本单位认定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书写(包括执助); 3、手术记录由手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可由一助书写,但必须由手术者签名; 特殊诊疗记录由实施医师书写,特殊情况下可由一助书写,但要由实施医师审签; 4、术前小结、转出(入)记录、出院记录须由主治(科主任)或以上人员书写;术后病 程录由主治以上人员补充、修改、审签; 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术前讨论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应由主持人修改、补充并审签;会诊申请单要由住院总或主治审签。 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之二) 书写时间要求 1、特殊诊疗记录、术后病程记录-结束后及时书写;门诊病历即时完成,急诊病历在接 诊的同时或处置完成后及时书写 2、抢救记录—结束后6h 内具实补记(注明抢救结束时间及补记时间); 3、首次病程录—入院后8h 内完成; 4、入院录/接班记录/手术记录/死亡记录-24h 内完成; 5、主治首次查房记录及入院诊断-48h 内完成; 6、病历修改/麻醉随访记录-72h 内完成; 7、病危者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 1 次(记录时间具体到分钟);术后三天内每天至少 1 次病程记录; 8、病重者至少每 2 天一次病程记录; 9、病情稳定者至少每 3 天一次; 10、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或恢复期者至少每 5 天一次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住院医师在完成培训后达到低年资麻醉科医师水平,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常见手术和检查的病人实施麻醉和检测,为围手术期医疗工作提供麻醉专科会诊。 二、培训方法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采取麻醉科内部和非麻醉科室轮转的方式。 三、培训基地医疗设备的要求: (1)临床麻醉医疗设备的要求: ①每个手术室的最低配置:可实施低流量麻醉的麻醉机,具有心电图、氧饱和度监测、无创血压监测等功能的监护仪及备有常用麻醉药品、急救药物及基本麻醉与复苏用品。 ②麻醉科公用设备:每层手术室应配有下列设备至少一台:除颤器、血气分析仪、快速输血系统、保温及降温设备、微量注射泵、血糖仪、肌松监测仪、神经刺激器、血液回收机、纤维支气管镜及应对呼吸困难的常用设备。 ③ICU每个病床最低配置:具备特殊通气方式的呼吸机1台、具备心电图、氧饱和度、温度监测、无创及有创血压监测的监护仪1台、多通道输液泵1台。ICU公用设备:除颤器、血气分析仪、快速输血系统、保温及降温设备、血糖仪、纤维支气管镜。 ④疼痛门诊及病房最低配置:急救复苏设备、神经刺激器、激光理疗仪。 (2)医疗资源: 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使受训医师在三年内完成《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所列麻醉学专科医师基本麻醉训练最低要求。 每年招生总数的计算: I. 针对《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中基本麻醉方法要求的受训项目,根据公式:“基地每年平均实施总数/ 住院医师基本要求数目”, 计算每一个项目的“每年可接受的限定人数”。

II. 按《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中基本麻醉方法要求计算出的最小的“每年可接受的限定人数”为每年能够招收的最高人数。 四、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师资人数与每年招收受训者人数比例:2∶1(麻醉学科的主任、副主任和主任医师均为临床师资人员)。 2.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比例为1∶4∶6。 3.本领域应有1~2个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人数应为1~2名。 4.科室学科带头人的水平要求: 具有副主任或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临床上,至少在麻醉学某一亚专业能独挡一面,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5.专科指导医师基本要求: 本科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必须有足够的师资力量保质保量地完成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要有足够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为本专业住院医师授课,每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学时数每年不应超过40学时,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建议采用教学周老师负责制。 6.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需有一定的模拟教学设备。气管插管模型,桡动脉和中心静脉穿刺模型和心肺复苏模型等。 五、对基地所在科室组织、实施、管理的要求: 1.专人、专职管理制度及配套规章制度: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应由教学主任具体负责,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和ICU需有负责人,基地若由几家医院构成,每家医院均应有负责人。基地应设住院医师协调人(秘书)1名,负责档案建设和管理。 2.培训计划:为实现上述总目标,麻醉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必须按照全国专科医师培养麻醉科实施细则进行安排: (1)培训时间:所有的麻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必须安排不少于三年的总体培训时间,必须在三年之内安排6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和麻醉学所包括的所有亚专科的基本训练。

卫生院三基培训大纲记录

统镇卫生院三基培训大纲记录 第一季度 急性腹痛诊治思考 内容提纲 一.由内、外科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不同特点二.病因三.诊疗程序末四.治疗一.由内、外科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不同特点 1: 外科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特点 (1) 腹痛突然发作,剧烈,迅速恶化(处理不及时) (2) 伴有表情痛苦、大汗、面色苍白、呻吟、被动体(蜷曲静卧)、发热。 (3) 腹膜刺激症(腹肌紧张呈板状、压痛、反跳痛明显),可有肝浊音界消失。 (4) 如有内出血,可出现头晕、心慌、多汗、面色苍白、脉细速、血压下降等。 (5) 急诊腹透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高度肠胀气或胃扩张,梯形液气平面。 (6) 发病短期内血细胞明显增高,核左移、中毒血象、进行性贫血等。 (7) 主要常见疾病: 急性穿孔:胃、肠、胆囊、子宫 急性炎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内出血:脏器破裂出血、胆道出血、宫外孕破裂 急性梗阻、扭转:结石嵌顿性绞痛(肾、胆、输尿管)、急性肠坏死、急性肠套叠、卵巢囊肿蒂扭转 2:内科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特点: 1) 腹痛可轻可重,短期内病情不会变化,腹痛可忍受。 2) 症状与体症不一致, 主观感觉腹痛剧烈,表情痛苦,但检查腹部体症不显著,多腹软,局部轻压痛或深压痛,无反跳痛。 3) 发病短期内血象正常或稍高,无中毒血象。 4) 腹透无阳性发现。 二、病因 1. 粘膜性 2. 平滑肌性 3. 血管性病变 4. 腹膜病变 5. 腹壁病变 6. 肿瘤病变 7. 腹腔外脏器疾病 8. 神经官能症 1. 粘膜性: ①主要为粘膜炎症:食管炎、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胆管炎、急性胰腺炎。 ②抗感染、制酸治疗后,腹痛程度很快减轻及持续时间很快缩短。 2. 平滑肌性:(1)平滑肌扩张:胃扩张、肠管扩张提示扩张下段有梗阻。腹部平片及 B超可发现扩张胃及肠管。查体振水音、气过水声。 完全性梗阻:腹痛伴有不排便排气,腹部疼痛经抗感染、解痉、胃肠减压等治疗,腹痛可有一定程度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可能原因:肿瘤、粘连、肠套叠等,需手术治疗。 不完全性梗阻:腹部疼痛伴排大便排气,经抗感染、解痉、胃肠减压等治疗,腹痛可缓解,可能原因:炎症、肿瘤、粘连等。如炎症粘连所致不需手术,如肿瘤所致需手术治疗。 (2) 平滑肌痉挛:胃肠平滑肌痉挛:功能性,解痉(654-2)治疗有效。 3. 血管性病变: 动脉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肾、脾梗塞。

三基培训、考核记录

各级各类护理人员 “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 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骨干培训制度 1. 针对专科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不定期选送表现优秀、有进取心的护理人员,去国内外、省内外、院外的相关科室进修,学习先进经验,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培养护理管理专科和技术骨干。 2. 医院为不同技术职称的护士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护士外出参观学习及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并做到学习前有任务交代,学习结束两周后将学习心得上交护理部,并以多媒体形式向全院护士传达会议内容且外出学习获得的资料属于公共财务,应上交图书馆、供护理人员共享 3. 医院支持护士参加全脱产学习班,获取本科或研究生的学历。 4. 聘用护士外出参加业务活动视为院内正式人员看待。 5. 护士长应对本病区外出学习人员统筹安排,必须保证正常的护理工作不受影响。 6. 护士长外出学习,提出外出期间病区护理工作负责人选,报护理部审核。 7. 各专科选送护长或护士外出学习、进修时,护长或护士须向其上级申报。对于参加学习需占用工作时间者,参照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成立护理继续教育委员会,一名副院长分管,护理部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2、对每年新分配到岗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岗前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周。 3、在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时间及内容依据大学本科、专科、中专三个不同学历层次分别安排。依据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实施。 4、培训以自学、轮转、查房、带教、专题讲座、参观学习、进修等方式进行。 5、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且每年有计划的安排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及护理管理知识培训。 6、每年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记录,在护理人员技术档案中设立继续教育项目。 7、按照国家继续教育试行办法及本院继续教育实施细则贯彻执行。 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制度 1、按不同职称、不同职务与应聘的岗位进行相应考核。 2、护理部每年组织全院性考核2次,内容有理论、技术操作等。 3、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发现问题,随时反馈。 4、每个病区考核参与率大于或等于95%,考核合格率100%。 5、连续病假半年以上、产假者不计参与率。 6、考核不得无故缺席,有特殊情况请假,并补考。 7、考核应与个人晋级、转正、晋升、注册等结合。

麻醉科培训计划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麻醉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它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 更是临床各学科特别是外科手术医疗的基础。麻醉学科根据医疗技术特点分为: 普通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口腔麻 醉、眼耳鼻咽喉科麻醉、骨科麻醉、手术室外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和 体外循环等亚专业。麻醉科住院医师不仅要掌握麻醉科医师必须具备的监测、调 控和支持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了解相 关学科的基本医疗知识。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麻醉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 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情、正确书写麻醉记录;系统掌握麻醉学 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熟练掌握麻醉科常用的临床技能; 能基本正确和独立地实施常规临床麻醉。培训结束时,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人际沟通能力、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具有独立从事麻醉科临 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麻醉科各亚专业和非麻醉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住院医师在各科医师 指导下,接受公共科目、临床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等培训。临床实践技能以 临床带教培训为主,公共科目和专业理论学习采取自学及讲课、病例讨论相结合 的方法,其他培训方式包括科室业务学习、24小时医学频道、各种医院讲座等、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 技能操作数量,学习麻醉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 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麻醉科临床教学工 作。 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科所有亚专业的基本训练。非麻醉科室轮转安排在疼 痛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心电图室、危重医学科等科室中,合计时间13 个月。轮转时间和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33个月的基本培 训后有3个月的机动培训时间,安排非临床麻醉科室如超声技术、疼痛诊疗的轮 转。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表1 麻醉科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轮转科室时间(月)非麻醉科室:6 疼痛科4

麻醉复苏室培训计划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教材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 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 (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PACU评分标准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转回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留置导尿应加固导管,及时清除袋中尿液并记录尿量。将被子盖好,酌情5~10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作好记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复苏延迟;吞咽反射微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全麻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堵塞咽喉器官,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导管。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氨茶碱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经脉推注,必要时可重新插管。 3、循环系统稳定: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质、量,及时发现异常体征。并且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与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高血压、心律失常需要明确诊断,对症处理,直至各项体征平稳【1,2】。 4、维持正常体温:由于在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体温过低、患者发生寒战。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将水温不超过50℃的热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帮助患者保暖,并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 5、防止意外损伤:使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

麻醉科培训细则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麻醉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它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更是临床各科特别是外科系统的手术医疗基础。通过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不仅要掌握麻醉科医师必须具备的监测,调控和支持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需要了解相关学科基本医疗知识。麻醉科根据医疗技术特点,分为普通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口腔麻醉、眼耳鼻喉咽科麻醉、骨科麻醉、手术室外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和体外循环等亚专业。 一、培训目标 本阶段为二级专科基础培训,目的是通过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好麻醉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学会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情、正确书写麻醉记录;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系统掌握麻醉学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熟练掌握麻醉学常用的临床技能;能基本正确和独立地实施常规临床麻醉,达到具有独立从事麻醉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同时具有基本的临床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专业外语阅读能力、指导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力、对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总则规定,将学习本专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综合临床思维能力,规范临床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的要求贯穿培训全过程。完成其科室轮转、学习病种、病例(在必选轮转科室时必须手写大病历)和技能操作要求,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采取麻醉科内部和非麻醉科室轮转的方式(表1)。 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学所有亚专科的基本训练。 非麻醉科室轮转由各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普通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小儿内科、急诊科、心电图室、影像科等科室中任选2~3个科室,各轮转2~3个月,合计不能少于6个月。 所有的轮转不能缺项,轮转顺序由各培训基地制定。 表1 麻醉科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轮转科室时间(月) 非麻醉科室:8 (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儿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中 任选3个科室,各2个月;急诊科、影像科为必轮转科室,各1个月) 麻醉学亚专业: 普外科麻醉 3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1)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 时间:2016年2月3日 地点:麻醉手术科办公室 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主持人:高勤 内容: 麻醉后恢复室来源于“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又称苏醒室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开始于1846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普遍开展。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 PACU评分标准 观察指标/评分0 1 2 肌力无肢评活动能活动两个肢体有限 的抬头 能活动四肢与抬 头 呼吸需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正常的呼吸与 咳嗽 循环(与术前相比)>+50 +20~50 +20 SpO 2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2% 神志无任何反应嗜睡,对刺激有反应清醒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 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转会 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 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 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 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麻醉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它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更是临床各学科特别是外科手术医疗的基础。麻醉学科根据医疗技术特点分为:普通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口腔麻醉、眼耳鼻咽喉科麻醉、骨科麻醉、手术室外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和体外循环等亚专业。麻醉科住院医师不但要掌握麻醉科医师必须具备的监测、调控和支持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医疗知识。 一、培训目标 经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麻醉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情、正确书写麻醉记录;系统掌握麻醉学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熟练掌握麻醉科常见的临床技能;能基本正确和独立地实施常规临床麻醉。培训结束时,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麻醉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麻醉科各亚专业和非麻醉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经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麻醉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麻醉科临床教学工作。 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科所有亚专业的基本训练。非麻醉科室轮转由各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普通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小儿内科、急诊科、心电图室、影像科等科室中任选2~3个科室,各轮转2~3个月,合计不能少于6个月。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轮转时间和顺序由各培训基地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33个月的基本培训后能够有3个月的机动培训时间,建议安排非临床麻醉科室的轮转。

三基培训内容

三基三严培训资料 一、输血知识 (一)申请输血前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应由谁负责签字核准? 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二)决定输血治疗前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1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3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 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三)如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工程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四)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如何办? 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五)输血的指征如何掌握: A 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2 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B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C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复苏室岗位职责

麻醉恢复室护士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篇二: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一、复苏室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护理工作标准及岗位职责等。 二、护理人员按要求着装,上班期间严禁喧哗、闲谈、接打私人电话;坚守岗位,不得擅离,工作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服务耐心周到。 三、进入复苏室的人员着装按手术室管理要求执行,工作人员外出要穿外出衣、更换外出鞋,参观人员须经医教部或护理部批准同意方可进入。 四、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各种引流情况等,作好记录。 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肌力恢复情况和镇痛效果与药物副作用,严密观察术后患者呕吐、误吸、缺氧等麻醉药物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作好记录。 六、病人出复苏室时,应护送至病房或icu,并严格交接,认真填写交接记录单。 七、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好仪器设备清洁消毒盒药品的管理。保持室内整洁、安静。 八、一切抢救物品和贵重物品不得随意外借,特殊情况外借时,须登记签名,并催促从速归还,归还时要认真检查有无损坏、附件是否齐全。 九、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法业务技能。 十、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篇三:麻醉复苏室护士 手术室护士岗位说明书篇四: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1. 各种制度、操作规程及各级工作人员职责上墙。 2. 麻醉复苏室的工作由麻醉科主任统一领导,同时安排麻醉医生做好值班工作,其业务由麻醉复苏室护理单元负责。 3. 麻醉复苏室所有领用的设备、消耗物品均由麻醉科主任、复苏室护士长共同签字领用,具体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使用和设备维护保养。 4. 手术病人是否需在麻醉复苏室监护治疗,由麻醉医生决定病人的转入和转出。 5. 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的病人,长期医嘱由专科医生开写,临时需治疗处理的医嘱由值班麻醉医生开写。 6. 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24小时以内的病人,麻醉医生必须书写一次监护记录,病程记录由手术科室的主管医生书写,手术科室的主管医生必须每天有一次查房,病情变化可根据麻醉复苏室邀请随时查房。 7. 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的病人若需请其它专科会诊时,由麻醉值班医生开写邀请会诊单,专科值班医生在接到会诊单后应及时参与会诊,并书写会诊记录,对需更改或重新用药者可指导麻醉值班医生开写医嘱。 8.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并的病历,必须严格管理,禁止病人家属及其他非相关工作人员翻阅。篇五: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三基三严”培训记录

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之三) 各种病历资料严禁丢失和缺损 病历记录内容完整: 1、病人病情; 2、所进行的检查、诊断、治疗等; 3、医务人员的分析; 4、对患者或 家属的告知。 每次记录应尽可能详细、具体。 各种表格栏(包括眉栏)必须认真填写,无内容者划“/”,不得空格。 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之四) 客观内容客观记录: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抢救和治疗经过等,严禁凭主观猜想记录症状和体征。不得删划、贴补,出现错字、错句划双横线不得采用刮、粘、涂、贴等方法掩盖和抹去原字迹;原则性 错字句必要时及时重写。 审查、修改要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 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之五) 严肃性规范性 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及无正式中文译名者除外),病历格式和内容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患者叙述的疾病、手术名称要加引号。 各种记录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句简练、表述准确、字迹清楚。规范使用汉字,标点正确,杜绝错 字。 疾病诊断、手术及诊疗操作名称符合国际疾病分类要求;中医术语使用依照最新版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中 医诊疗术语》、《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及新版教科书,中药名称按照新版药典。 各项记录均有完整的日期和签名;各种报告单按日期顺序粘贴。 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之五)严肃性规范性 修改原则和要求 1、上级医师有权利、有责任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谁决定,谁修改。上级医师修改要签名以示负责,并在签名的右下角写明修改时间。时限原则上要求在72h以内; 2、书写者可以自我修改,但要用原色墨水; 3、修改时不得掩盖原来字迹,要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采取划双横线办法)。二、重视医疗文书的证据作用 病历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属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第六十三条中的“书证”。病历是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方举证的主要依据,也是患方最容易找到的证据。 病历内容有错误、漏洞,病历书写不及时,病历涂改,门急诊患者未书写

三基培训内容资料三篇

三基培训内容资料三篇 篇一:三基培训内容资料 一、呼吸机使用 (一)呼吸机的指征 1.由于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所致的急性决氧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障碍。 2.肺内巨大分流所造成的严重低氧血症,外来供氧无法达到足够的吸入氧浓度。3.在重大外科手术后,(如心、胸或上腹部手术)为预防术后呼吸功能紊乱,需进行预防性短暂呼吸机支持。 4.某些情况下,可暂时人为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或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增加呼吸代偿。 5.在某些神经,肌肉疾病中,由于肺活量受限,无法产生有效自发呼吸,可应用机械呼吸,增加通气,以避免肺不张和分泌物滞留。 (二)呼吸机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2.伴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3.张力性气胸。 4.心肌梗塞继发的呼吸衰竭。 5.重症肺结核 (三)每分钟通气量是什么概念: 通常是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所决定。

通常潮气量在10-12毫升/公斤,频率12-16次/分 (四)控制呼吸(C)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 适用于呼吸完全停止或呼吸极微的患者。 (五)何为辅助呼吸?何时采用? 呼吸频率由病人控制,吸气由病人吸气动作所产生的气道内负压所触发,但输入气量则由机器的预定值提供,采用压力或流量触发形式,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但通气不足。 (五)何为控制辅助呼吸(A/C);何时使用? 同时具有上两种模式功能。如病人自主呼吸能产生足够负压则可产生吸气触发,反之,则由机器预定频率送气,当病员呼吸增强,由控制呼吸过度到辅助呼吸时,可采用此种方式 (六)机械呼吸的并发症 1.气管插管、套管有关的并发症: ?气管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喉损伤,气管粘膜损伤,皮下气肿。 2.机械通气治疗引致的并发症: ?通气不足,通气过度,低血压,气压伤,其它脏器的损害;肾、肝、肠道。 3.氧中毒; 4.呼吸道感染 现场心肺复苏术 (一)适应证 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及心搏极弱)或呼吸骤停(脑疝、脑干损伤引起)。

麻醉复苏室转入标准

麻醉复苏室转入标准 (一)收治范围: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 2.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醉患者。(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进一步治疗的情形。

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交接流程

麻醉复苏室转出标准 一、转出标准: 1.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 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麻醉复苏室转入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一、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标准 (一)收治范围: 1. 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患者; 2. 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醉患者。 (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 进一步治疗的 情形

、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交接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一、转出标准: 1. 复苏室Steward 苏醒评分达4 分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 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 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 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 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 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 高于 70mmH,g 或SpO2 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 20%并循环稳定30min 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 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 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 1 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 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 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 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Steward 苏醒评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