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学案)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学案)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学案)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学案)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一、教材分析

向量概念有明确的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物理背景是力、速度、加速度等,几何背景是有向线段,可以说向量概念是从物理背景、几何背景中抽象而来的,正因为如此,运用向量可以解决一些物理和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计算力沿某方向所做的功,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判定等问题。

二、教案目标

1.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会用平面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标法,可以用向量知识研究物理中的相关问题的“四环节”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向量在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案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向量加减法与向量数量积的法则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将几何问题或者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加以解决.

四、学情分析

在平面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学生熟悉的重要的几何图形,而在物理中,受力分析则是其中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么在本节的学习中,借助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的内容来讲解向量在几何与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案方法

1.例题教案,要让学生体会思路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案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课本上的基本内容,初步理解向量在平面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

2.教师的教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案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案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1)若O为ABC

重心,则OA+OB+OC=0

(2)水渠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DC=1

2

AB,且|AD|=|BC|,则这个四边形

为等腰梯形.类比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向量运算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3)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为什么?

教师:本节主要研究了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问题;掌握向量法和坐标法,以及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问题的步骤,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1)向量运算与几何中的结论"若a b =,则||||a b =,且,a b 所在直线平行或重合"相类比,你有什么体会?(2)由学生举出几个具有线性运算的几何实例.

教师: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几何性质可以由向量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例如,向量数量积对应着几何中的长度.如图:平行四边行ABCD 中,设AB =a ,AD =b ,则AC AB BC a b =+=+(平移),DB AB AD a b =-=-,2

2

2||AD b AD ==(长度)

.向量AD ,AB 的夹角为DAB ∠.因此,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运算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来说明向量方法在平面几何中的运用

例1.证明: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

求证:222222

AC BD AB BC CD DA +=+++. 分析:用向量方法解决涉及长度、夹角的问题时,我们常

常要考虑向量的数量积.注意到AC AB AD =+, DB AB AD =-,我们计算2

||AC 和2

||BD .

证明:不妨设AB =a ,AD =b ,则

AC =a +b ,DB =a -b ,2||AB =|a |2,2||AD =|b |2.

得2

||AC AC AC =?=( a +b )·( a +b )

= a ·a+ a ·b +b ·a+b ·b =|a |2+2a ·b +|b |2

. ①

同理 2

||DB =|a |2

-2a ·b +|b |2

. ②

①+②得 2||AC +2||DB =2(|a |2

+|b |2

)=2(2||AB +2

||AD ). 所以,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师:你能用几何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体会几何方法与向量方法的区别与难易情况。

师:由于向量能够运算,因此它在解决某些几何问题时具有优越性,他把一个思辨过程变成了一个算法过程,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运算操作,从而降低了思考问题的难度.

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主要是下面三个步骤,

⑴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⑵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⑶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变式训练: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BF 与CD 交于点O ,设

,.AB a AC b ==(1)证明A 、O 、E 三点共线;(2)用,a b 表示向量AO 。

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AD 、DC 边的中点,BE 、BF 分别与AC 交于R 、T 两点,你能发现AR 、RT 、TC 之间的关系吗?

分析:由于R 、T 是对角线AC 上两点,所以要判断AR 、RT 、TC 之间的关系,只需要分别判断AR 、RT 、TC 与AC 之间的关系即可.

解:设AB =a ,AD =b ,则AC =a +b .

由AR 与AC 共线,因此。存在实数m ,使得 AR =m (a +b ). 又 由BR 与BE 共线

因此 存在实数n ,使得 BR =n BE = n (

1

2

b - a ). 由AR AB BR =+=AB + n BE ,得m (a +b )= a + n (1

2

b - a ). 整理得 (1)m n +-a +1

()2

m n -

b =0. 由于向量a 、b 不共线,所以有 101

02m n m n +-=???-=??,解得13

23m n ?=????=??

. 所以 1

3AR AC =

. 同理 1

3TC AC =.

于是 1

3

RT AC =.

所以 AR =RT =TC .

说明:本例通过向量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平面几何中的方法,待定系数法使用向量方法证明平面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探究二:(1)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

(2)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夹角越小越省力. 这些问题是为什么?

师: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实际上就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然后通过向量运算解决向量问题,最后再用所获得的结果解释物理现象.

例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作引体向上运动,两臂的夹角越小越省力.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吗?

分析:上面的问题可以抽象为如右图所示的数学模型.只要分析清楚F 、

G 、θ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F 为F 1、F 2的合力),就得到了问题的数学解释.

解:不妨设|F 1|=|F 2|,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理的平衡原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指示,可以得到

|F 1|=

||2cos

2

G θ

通过上面的式子我们发现,当θ由0~180逐渐变大时,

2

θ

由0~90逐渐变大,cos

2

θ的值由大逐渐变小,因此,|F 1|有小逐渐变大,即F 1、F 2之间的夹角越大越费力,夹

角越小越省力.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个问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θ为何值时,|F 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 1|能等于|G |吗?为什么?

例4如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500d =m ,一艘船从A 处出发到河对岸.已知船的速度|v 1|=10km/h ,水流的速度|v 2|=2km/h ,问行驶航程最短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精确到0.1min)?

分析:如果水是静止的,则船只要取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就能使行驶航程最短,所用时间最短.考虑到水的流速,要使船的行驶航程最短,那么船的速度与水流速

度的合速度v 必须垂直于对岸.(用《几何画板》演示水流速度对船的实际航行的影响)

解:||v =22

12||||96v v -=(km/h),

所以, 60 3.1||96

d t v =

=?≈(min). 答:行驶航程最短时,所用的时间是3.1 min .

本例关键在于对“行驶最短航程”的意义的解释,即“分析”中给出的穿必须垂直于河岸行驶,这是船的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合速度应当垂直于河岸,分析清楚这种关系侯,本例就容易解决了。

变式训练:两个粒子A 、B 从同一源发射出来,在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移分别为

(4,3),(2,10)A B s s ==,(1)写出此时粒子B 相对粒子A 的位移s 。(2)计算s 在A s 方向上

的投影。

九、板书设计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例⒈ 用向量法解平面几何 例2 变式训练 问题的“三步曲”

例3. 例4 变式训练 十、教案反思

本小节主要是例题教案,要让学生体会思路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教案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方法,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总结解题规律。指导学生搞好解题后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平面向量应用举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建立实际问题与向量的联系。

二、预习内容

阅读课本内容,整理例题,结合向量的运算,解决实际的几何问题、物理问题。另外,在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 例1如果不用向量的方法,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2. 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是什么?

3. 例3中,⑴θ为何值时,|F 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 1|能等于|G |吗?为什么? 三、提出疑惑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内容

1.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向量加减法与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法则等)解决平面几何和解读 几何中直线或线段的平行、垂直、相等、夹角和距离等问题.

2.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1)向量运算与几何中的结论"若a b =,则||||a b =,且,a b 所在直线平行或重合"相类比,你有什么体会?

(2)举出几个具有线性运算的几何实例.

例1.证明: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

求证:2

2

2

2

2

2

AC BD AB BC CD DA +=+++.

试用几何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向量的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BF与CD交于点O,设变式训练:ABC

==

,.

AB a AC b

(1)证明A、O、E三点共线;

a b表示向量AO。

(2)用,.

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D、DC边的

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

关系吗?

探究二: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夹角越小越省力. 这些力的问题是怎么回事?

例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夹

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作引体向上运动,两臂的夹角越小越省力.你能从

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吗?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个问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θ为何值时,|F 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 1|能等于|G |吗?为什么?

例4如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500d =m ,一艘船从A 处出发到河对岸.已知船的速度|v 1|=10km/h ,水流的速度|v 2|=2km/h ,问行驶航程最短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精确到0.1min)?

变式训练:两个粒子A 、B 从同一源发射出来,在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移分别为

(4,3),(2,10)A B s s ==,(1)写出此时粒子B 相对粒子A 的位移s 。 (2)计算s 在A s 方向

上的投影。

三、反思总结

结合图形特点,选定正交基底,用坐标表示向量进行运算解决几何问题,体现几何问题 代数化的特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向量作为桥梁工具使得运算简练标致,又体现了数学的美。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平行、垂直等问题常用此法。

本节主要研究了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掌握向量法和坐标法,以及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四、当堂检测

1.已知0

60,3,2===?C b a ABC 中,,求边长c 。

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1,AB=2,对角线BD=2,求对角线AC 的长。

3.在平面上的三个力321,,F F F 作用于一点且处于平衡状态,

2121,2

2

6,1F F N F N F 与+=

=的夹角为o 45,求:(1)3F 的大小;(2)1F 与3F 夹角的大小。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 若线段AC=AB+BC ,则向量AC AB BC =+; ② 若向量AC AB BC =+,则线段AC=AB+BC ; ③ 若向量AB 与BC 共线,则线段AC=AB+BC 。

④ 若向量AB

与BC 反向共线,则BC AB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

A. 0个

B.1个

C.2个

D.3个 2.河水的流速为2s

m

,一艘小船想以垂直于河岸方向10s

m

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

船的静止速度大小为 ( )

A.10s

m

B.262s

m

C.64s

m

D.12s

m

3.在ABC ?中,若)()(CB CA CB CA -?+=0,则ABC ?为 ( ) A.正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4.已知ABC ?两边的向量21,e AC e AB ==,则BC 边上的中线向量AM 用1e 、2e 表示为

5.已知10321321=++=++OP OP OP ,OP OP OP ,则1OP 、2OP 、3OP 两两夹角是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一、选择题 1.已知作用在A 点的三个力F 1=(3,4),F 2=(2,-5),F 3=(3,1)且A (1,1),则合力F =F 1+F 2+F 3的终点坐标为( ) A .(9,1) B .(1,9) C .(9,0) D .(0,9) 解析:F =F 1+F 2+F 3=(8,0). 又因为起点坐标为(1,1),所以终点坐标为(9,1). 答案:A 2.初速度为v 0,发射角为θ,若要使炮弹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1 2v 0,则发射角θ应为( ) A .15° B .30° C .45° D .60° 解析:炮弹的水平速度为v =v 0·cos θ=12v 0?cos θ=12?θ=60°. 答案:D 3.△ABC 中,D 、E 、F 分别为BC 、CA 、AB 的中点,则AD +BE +CF =( ) A .0 B .0 C .AB D .AC 解析:设AB =a ,AC =b , 则AD =12a +1 2 b , BE =BA +12AC =-a +1 2b , CF =CA +1 2AB =-b +1 2a . ∴AD +BE +CF =0. 答案:B 4.在△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已知AB =a ,AC =b ,则下列向量中与AD 同向的是( ) A.a +b |a +b | B.a |a |+b |b | C.a -b |a -b | D.a |a |-a |b | 解析:AD =12AB +12AC =1 2(a +b ),而a +b |a +b | 是与a +b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答案:A 二、填空题 5.平面上有三个点A (-2,y ),B (0,y 2),C (x ,y ),若AB ⊥BC ,则动点C 的轨迹方 程为________. 解析:AB =(2,-y 2),BC =(x ,y 2 ). ∵AB ⊥BC ,∴A AB ·BC =2x -1 4y 2=0,即y 2=8x . 答案:y 2=8x 6.已知A ,B 是圆心为C ,半径为5的圆上的两点,且|AB |=5,则AC · CB =________. 解析:由弦长|AB |=5,可知∠ACB =60°, AC ·CB =-CA ·CB =-|CA ||CB |cos ∠ACB =-5 2. 答案:-5 2 7.质量m =2.0 kg 的物体,在4 N 的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了3 s ,则水平力在3 s 内对物体所做的功为________. 解析:水平力在3 s 内对物体所做的功:F·s =F ·12at 2=12F ·F m t 2=12m F 2t 2=12×1 2×42×32 =36(J). 答案:36 J 8.设坐标原点为O ,已知过点(0,12)的直线交函数y =1 2x 2的图像于A 、B 两点,则OA · OB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可设为k ,则直线方程为y =kx +12,与y =1 2x 2联立 得12x 2=kx +1 2 , ∴x 2-2kx -1=0,∴x 1x 2=-1,x 1+x 2=2k , y 1y 2=(kx 1+12)(kx 2+12) =k 2x 1x 2+14+k (x 1+x 2) 2 =-k 2+k 2+1 4 =14 , ∴OA · OB =x 1x 2+y 1y 2=-1+14=-3 4.

(完整word版)高三一轮复习平面向量复习优秀教案

平面向量 第一课时 平面向量的概念 【重要知识】 知识点一:向量的概念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注意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知识点二:向量的表示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 ②用字母a、b (黑体,印刷用)等表示;①用有向线段表示; 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 ; ④向量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 知识点三:有向线段 (1)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2)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 ①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②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 知识点四:两个特殊的向量 (1)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r . 0r 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r 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 (2)单位向量: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知识点五: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1) 定义: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 (2) 规定:规定0r 与任一向量平行. (3)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说明:①综合(1)、(2)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 ②向量,,a b c r r r 平行,记作a r ∥b r ∥c r ③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 ④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六:相等向量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

2.5.1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一.【教材分析】 前面已学习了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线性运算以及向量的数量积,本节课应用向量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判定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会用平面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标法,可以用向量知识研究几何结论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向量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向量加减法与向量数量积的法则解决几何问题.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加以解决. 四.【教学过程】 (一). (二).【新课引入】 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几何性质可以由向量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因此,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运算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来研讨 建议 说明向量方法在平面几何中的运用 (三)【典例精讲】 例1. 证明: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相邻两条边的平方和.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求证:2222 2() AC BD AB BC +=+ 证明:不妨设AB=a,AD=b,则 AC=a+b,DB=a-b,2 || AB=|a|2,2 || AD=|b|2. 得2 || AC AC AC =?=( a+b)·( a+b) = a·a+ a·b+b·a+b·b =|a|2+2a·b+|b|2.① 同理,2 || DB=|a|2-2a·b+|b|2.② ①+②得2 || AC+2 || DB=2(|a|2+|b|2)=2(2 || AB+2 || AD). 所以,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对比其他方法: 建系设坐标法和做辅助线勾股定理等方法体验向量法的优越性. 跟踪练习应用上述结论解题 引导学生归纳,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三步曲”: ⑴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 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⑵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⑶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简述为: 几何问题向量化向量运算关系化向量关系几何化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教案: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10课时 2.4向量的数量积(3)

第10课时 §2.4 向量的数量积(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数量积的运算律以及解题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以及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两平面向量垂直条件; 2.两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3.轴上单位向量,轴上单位向量,则:,,. 二、新课讲解: 1.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设 ,则, ∴. 从而得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 2.长度、夹角、垂直的坐标表示: ①长度: ; 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则 ③夹角:; ④垂直的充要条件:∵,即 (注意与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的区别) 三、例题分析: 例1、设,求 x i y j 1i i ?=1j j ?=0i j j i ?=?=1122(,),(,)a x y b x y ==1122,a x i y j b x i y j =+=+22 112212121212()()a b x i y j x i y j x x i x y i j y x j i y y j ?=++=+?+?+1212x x y y =+1212a b x x y y ?=+(,)a x y =22222||||a x y a x y =+?=+1122(,),(,)A x y B x y 222121()()AB x x y y =-+-0a b a b ⊥??=12120x x y y +=(5,7),(6,4)a b =-=--a b ?

北师大版数学高一 2.7《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必修4)

2.7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 (2)揭示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情景,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应用向量知识处理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和同学一起总结方法,巩固强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用向量研究几何以及其它学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现向量的工具作用),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向量在几何、物理中的应用. 难点: (体现向量的工具作用),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向量在几何、物理中的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1)自主性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 四.教学设想 【探究新知】 同学们阅读教材P116---118的相关内容思考: 1.直线的向量方程是怎么来的? 2.什么是直线的法向量?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教材P118练习1、2、3题 例题讲评(教师引导学生去做) 例1.如图,AD、BE、CF是△ABC的三条高,求证:AD、BE、CF相交于一点。 证:设BE、CF交于一点H, ?→ ? AB= a, ?→ ? AC= b, ?→ ? AH= h, 则 ?→ ? BH= h-a , ?→ ? CH= h-b , ?→ ? BC= b-a ∵ ?→ ? BH⊥ ?→ ? AC, ?→ ? CH⊥ ?→ ? AB B C

平面向量的应用教学案 (5)

平面向量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中的距离(线段长度)、夹角等问题.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中的有关力、速度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中的距离(线段长度)、夹角等问题.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中的有关力、速度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中的有关力、速度等方面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知识提炼 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第一步,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第二步,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物理问题中常见的向量有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2)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体现在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 (3)动量mv 是向量的数乘运算. (4)功是力F 与所产生的位移s 的数量积. 思考尝试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求力F 1和F 2的合力可按照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2)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有AB →·BC → =0.( ) (3)若向量AB →∥CD → ,则AB ∥CD .( ) 解析:(1)正确.物理中的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所以力可以看作向量,F 1,F 2的合力可按照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 (2)错误.因为△ABC 为直角三角形,∠B 并不一定是直角,有可能是∠A 或∠C 为直角. (3)错误.向量AB →∥CD → 时,直线AB ∥CD 或AB ,CD 重合. 答案:(1)√ (2)× (3)×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第2课时2.2向量的加法教案苏教版必修4

第2课时§2.2 向量的加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量加法的含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2)掌握两个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从物体位移变化规律的探知中总结出向量加法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作两向量的和向量; 2.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向量的概念、表示法。 2.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 3.已知点是正六边形的中心,则下列向量组中含有相等向量的是()()、、、()、、、 ()、、、 () 、、 、 二、创设情景 利用向量的表示,从景点O到景点A的位移为OA,从景点A到景点B的位移为AB,那么经过这两次位移后游艇的合位移是OB,向量OA,AB,OB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O ABCDEF A O B CD FE CB B AB CD FA DE C FE AB CB OF D AF AB OC OD

O B A 三、讲解新课: 1 .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表示: 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如图( 2)) ,作,,则 . (1)(2) 2.向量加法的法则: (1)三角形法则:根据向量加法定义得到的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表示:. (2)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点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以为起点的对角线就是与的和,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向量的运算律: 交换律:. 结合律:. 说明: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按照任意的次序与任意的组合进行: AB BC AC += O OA a =AB b =OB a b =+ AB BC AC += A a b A AC a b a b b a +=+ ()() a b c a b c ++=++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本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向量的认识,更好地体会向量这个工具的优越性.对于向量方法,就思路而言,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完全与几何中的代数方法一致,不同的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替“数和数的运算”.这就是把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直接归结为向量,对这些向量借助于它们之间的运算进行讨论,然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翻译成关于点、线、面的相应结果.代数方法的流程图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则向量方法的流程图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这就是本节给出的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也是本节的重点. 2.研究几何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 综合方法——不使用其他工具,对几何元素及其关系直接进行讨论; 解析方法——以数(代数式)和数(代数式)的运算为工具,对几何元素及其关系进行讨论; 向量方法——以向量和向量的运算为工具,对几何元素及其关系进行讨论; 分析方法——以微积分为工具,对几何元素及其关系进行讨论,等等. 前三种方法都是中学数学中出现的内容. 有些平面几何问题,利用向量方法求解比较容易.使用向量方法要点在于用向量表示线段或点,根据点与线之间的关系,建立向量等式,再根据向量的线性相关与无关的性质,得出向量的系数应满足的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从而解决问题.使用向量方法时,要注意向量起点的选取,选取得当可使计算过程大大简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平行四边形这个几何模型,归纳总结出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2.过程与方法: 明了平面几何图形中的有关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向量在处理有关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体会向量在几何和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教学中要求尽量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手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教学难点:如何将几何等实际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 四、教学设想 (一)导入新课

北京四中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基础版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编稿:丁会敏 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物理等问题的工具,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证明线段相等、平行,常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有时用到向量减法的意义. (2)证明线段平行、三角形相似,判断两直线(或线段)是否平行,常运用向量平行(共线)的条件://λ?=a b a b (或x 1y 2-x 2y 1=0). (3)证明线段的垂直问题,如证明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判断两直线(线段)是否垂直等,常运用向量垂直的条件:0⊥??=a b a b (或x 1x 2+y 1y 2=0). (4)求与夹角相关的问题,往往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 θ?=a b a b . (5)向量的坐标法,对于有些平面几何问题,如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向量用坐标表示,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 要点诠释: 用向量知识证明平面几何问题是向量应用的一个方面,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基底,表示出相关向量,这样平面图形的许多性质,如长度、夹角等都可以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从而把几何问题转化成向量问题,再通过向量的运算法则运算就可以达到解决几何问题的目的了. 要点二: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序实数对(x ,y )既可以表示一个固定的点,又可以表示一个向量,使向量与解析几何有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关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可以用向量方法解决. 常见解析几何问题及应对方法: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 并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关系 (3)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发现法与讨论相结合。这是向量的第一节课,概念与知识点较多,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之后,应让学生清清楚楚得明白其概念,这是学生进一步获取向量知识的前提;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对向量与数量的比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并且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教学重点:理解向量、相等向量等相关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等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难点是学生对向量的概念和共线向量的概念的理解。 学情和教材分析: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及代数意义,因此向量具有数形结合的特征,是深入学习数学及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在其他学科中也有广泛应用。所以向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本节课是向量的第一节课,是新知识的一个起点,所以这是十分关键、重要的一节课。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是:概念多,有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单位向量等相关概念及向量的几何表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诸多概念容易混淆,它们之间关系不易理清,这些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法设计:引导启发式教学 学法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具学具:多媒体、彩笔、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物理中的力、速度,位移等都是矢量,不同与路程、质量等量,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学生讨论作答) 2.你能举出几个具有以上特征的量吗?年龄、身高、体重、长度等具有这些特征吗?(学生思考作答) 3.在数学上,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量称为向量,(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然后大屏幕展示课题,学生阅读课本P74) 二、推进新课 1.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例:力、速度、加速度等。 注意: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可以比较大小;向量既有方向又 有大小,不能比较大小(强调)。 2.向量的表示方法: 1?几何表示法:有向线段——具有一定方向的线段

平面向量的应用(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的应用 一、江苏省高考说明对平面向量的要求 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这几个方面都是B 级要求,平面向量的应用是A 级要求,仅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C 级要求. 二、高考命题规律 1、高考对向量的考查主要是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坐标运算、几何运算),平面向量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数量积及运算律,两个非零向量平行及垂直的充要条件; 2、常在大题中兼顾对向量的考查,主要涉及向量在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函数及数列中的应用; 3、题目大都是容易题和中等题,题型多为一道填空题或一道大题. 三、复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向量数量积的几何运算法则和坐标运算法则; 2、使学生正确掌握向量的具体应用,并能通过解题体验平面向量应用问题的常规解法. 四、复习重点 1、平面向量的概念、加减法、数量积的灵活应用; 2、平面向量的具体应用. 五、复习过程 (一)小题训练 1、(高考题改编)已知两点M (-2,0)、N (2,0),点P 为坐标平 面内的动点,满足||||MN MP MN NP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0,则动点P (x ,y )的轨迹方程为 . 28y x =- 2、若向量a ρ ,b ρ满足2=a ρ ,1=b ρ ,()1=+?b a a ρ ρ ρ,则向量a ρ ,b ρ 的夹角 的大小为 . 34 π 3、已知向量2 (,1)a x x =+r ,(1,)b x t =-r ,若函数()f x a b =r r g 在区间(-1,1) 上是增函数,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4、在△ABC 中,π 6 A ∠=,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D 与 B 、 C 不重合),且 22||||AB AD BD D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B ∠等于 . 512 π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向量(cos ,sin )a αα=r , sin ,cos )b αα=r ,(,)22 ππ α∈-.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学习目标】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物理等问题的工具,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证明线段相等、平行,常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有时用到向量减法的意义. (2)证明线段平行、三角形相似,判断两直线(或线段)是否平行,常运用向量平行(共线)的条件://λ?=a b a b (或x 1y 2-x 2y 1=0). (3)证明线段的垂直问题,如证明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判断两直线(线段)是否垂直等,常运用向量垂直的条件:0⊥??=a b a b (或x 1x 2+y 1y 2=0). (4)求与夹角相关的问题,往往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 θ?= a b a b . (5)向量的坐标法,对于有些平面几何问题,如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向量用坐标表示,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 要点诠释: 用向量知识证明平面几何问题是向量应用的一个方面,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基底,表示出相关向量,这样平面图形的许多性质,如长度、夹角等都可以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从而把几何问题转化成向量问题,再通过向量的运算法则运算就可以达到解决几何问题的目的了. 要点二: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序实数对(x ,y )既可以表示一个固定的点,又可以表示一个向量,使向量与解析几何有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关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可以用向量方法解决. 常见解析几何问题及应对方法: (1)斜率相等问题:常用向量平行的性质. (2)垂直条件运用:转化为向量垂直,然后构造向量数量积为零的等式,最终转换出关于点的坐标的方程. (3)定比分点问题:转化为三点共线及向量共线的等式条件. (4)夹角问题:利用公式cos |||| θ?= a b a b . 要点三: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利用向量知识来确定物理问题,应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如何把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将物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另一方面是如何利用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解释相关物理现象. (2)明确用向量研究物理问题的相关知识:①力、速度、位移都是向量;②力、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向量的加减法;③动量mv 是数乘向量;④功即是力F 与所产生位移s 的数量积. (3)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一是把物理问题中的相关量用向量表示;二是转化为向量问题的模型,通过向量运算解决问题;三是把结果还原为物理结论. 【典型例题】 类型一: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数学: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北师大版必修

7.2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 (2)揭示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情景,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应用向量知识处理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和同学一起总结方法,巩固强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用向量研究几何以及其它学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现向量的工具作用),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向量在几何、物理中的应用. 难点:(体现向量的工具作用),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它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向量在几何、物理中的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1)自主性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 四.教学设想 【探究新知】

[展示投影] 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思考: 1.直线的向量方程是怎么来的? 2.什么是直线的法向量?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教材P 103练习1、2、3题 [展示投影]例题讲评(教师引导学生去做) 例1.如图,AD 、BE 、CF 是△ABC 的三条高,求证:AD 、BE 、CF 相交于一点。 证:设BE 、CF 交于一点H , ?→ ?AB = a , ?→?AC = b , ?→ ?AH = h , 则?→ ?BH = h a , ?→ ?CH = h b , ?→ ?BC = b a ∵?→ ?BH ?→ ?AC , ?→?CH ?→ ?AB ∴ 0)()()(0)(0)(=-???-=?-?? ?? =?-=?-a b h a b h b a h a a h b a h ∴?→ ?AH ?→ ?BC 又∵点D 在AH 的延长线上,∴AD 、BE 、CF 相交于一点 [展示投影]预备知识: 1.设P 1, P 2是直线l 上的两点,P 是l 上不同于P 1, P 2的任一点,存在实数λ,使?→ ?P P 1=λ?→ ?2PP ,λ叫做点P 分?→ ?21P P 所成的比, 有三种情况: λ>0(内分) (外分) λ<0 (λ<—1) ( 外分)λ<0 (—1<λ<0) A B C E F H P P P 222P P P

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 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 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 ④向量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 (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 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 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 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 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 6、相等向量定义: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 的起点无关..... . 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 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A(起点) B (终点) a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学案)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一、教材分析 向量概念有明确的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物理背景是力、速度、加速度等,几何背景是有向线段,可以说向量概念是从物理背景、几何背景中抽象而来的,正因为如此,运用向量可以解决一些物理和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计算力沿某方向所做的功,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判定等问题。 二、教案目标 1.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会用平面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标法,可以用向量知识研究物理中的相关问题的“四环节”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向量在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中的工具作用,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案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向量加减法与向量数量积的法则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将几何问题或者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加以解决. 四、学情分析 在平面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学生熟悉的重要的几何图形,而在物理中,受力分析则是其中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么在本节的学习中,借助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的内容来讲解向量在几何与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案方法 1.例题教案,要让学生体会思路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案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课本上的基本内容,初步理解向量在平面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 2.教师的教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案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案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1)若O为ABC 重心,则OA+OB+OC=0 (2)水渠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DC=1 2 AB,且|AD|=|BC|,则这个四边形 为等腰梯形.类比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向量运算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3)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为什么? 教师:本节主要研究了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问题;掌握向量法和坐标法,以及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问题的步骤,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4

第二章平面向量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 并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关系 (3)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发现法与讨论相结合。这是向量的第一节课,概念与知识点较多,在对学生进行适引导之后,应 当的让学生清清楚楚得明白其概念,这是学生进一步获取向量知识的前提;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 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对向量与数量的比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并且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教学重点:理解向量、相等向量等相关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等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难点是学生对向量的概念和共线向量的概念的理解。 学情和教材分析: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及代数意义,因此向量具有数形结合的特征,是深入学习数学及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在其他学科中也有广泛应用。所以向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本节课是向量的第一节课,是新知识的一个起点,所以这是十分关键、重要的一节课。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是:概念多,有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单位向量等相关概念及向量的几何表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诸多概念容易混淆,它们之间关系不 易理清,这些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法设计:引导启发式教学 学法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具学具:多媒体、彩笔、三角板

新人教A版《平面向量应用举例》word教案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运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运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习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树立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向量解决一些物理和几何问题,例如,利用向量计算力使物体沿某方向运动所做的功,利用向量解决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等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向量的概念; 2.向量的表示方法:几何表示、字母表示; 3.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的概念; 4.在不改变长度和方向的前提下,向量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 5.相等向量:长度(模)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6.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也叫平行向量. 7.要熟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并能做出已知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8. 要理解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说出这两个向量运算律的几何意义; 9. 理解向量减法的意义;能作出两个向量的差向量. 10. 理解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意义,能说出实数与一个向量的积这与个向量的模及方向间的关系; 11. 能说出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并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12. 能表述一个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3. 会表示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向量,会判断两个向量共线. 二、讲授新课 由于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具有鲜明的几何背景,平面几何图像的许多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都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因此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 例1 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111 ,2222 ,/./. ABCD AC BD O AO OC AB AC DB DC DB AC AB DC AB DC AB BO DC AB D C O D === +=+∴==,即且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对角证明:设四边形的对角线、交于点,且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 //. 2 DE ABC DE BC DE BC ?=已知是的中位线, 用向量的方法证明:,且例2 () 11,,22 11 .22 1 //. 2AD AB AE AC DE AE AD AC AB BC DE BC D BC DE BC = ==-=-==证明:易知所以即,又不在上,所以 例3 用向量方法证明: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第4讲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4讲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一、选择题 1.△ABC 的三个内角成等差数列,且(AB → +AC →)·BC →=0,则△ABC 一定是(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非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解析 △ABC 中BC 边的中线又是BC 边的高,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又A ,B ,C 成等差数列,故B =π3 . 答案 C 2. 半圆的直径AB =4,O 为圆心,C 是半圆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若P 为半径OC 的中点,则(PA →+PB →)·PC →的值是( ) A .-2 B .-1 C .2 D .无法确定,与C 点位置有关 解析 (PA →+PB →)·PC →=2PO →·PC →=-2. 答案 A 3. 函数y =tan π4x -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OA →+OB →)·AB →= ( ). A .4 B .6 C .1 D .2 解析 由条件可得B (3,1),A (2,0), ∴(OA →+OB →)·AB →=(OA →+OB →)·(OB →-OA →)=OB →2-OA →2=10-4=6. 答案 B 4.在△ABC 中,∠BAC =60°,AB =2,AC =1,E ,F 为边BC 的三等分点,则

AE →·AF →=( ). A.53 B.54 C.109 D.158 解析 法一 依题意,不妨设BE →=12 E C →,B F →=2FC →, 则有AE →-AB →=12(AC →-AE →),即AE →=23AB →+13 AC →; AF →-AB →=2(AC →-AF →),即AF →=13AB →+23 AC →. 所以AE →·AF →=? ????23AB →+13AC →·? ?? ??13AB →+23AC → =19(2AB →+AC →)·(AB →+2AC →) =19(2AB →2+2AC →2+5AB →·AC →) =19(2×22+2×12+5×2×1×cos 60°)=53,选A. 法二 由∠BAC =60°,AB =2,AC =1可得∠ACB =90°,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0,1),E ? ????-233,0,F ? ?? ??-33,0, ∴AE →·AF →=? ????-233,-1·? ????-33,-1=? ????-233·? ????-33+(-1)·(-1)=23+1=53,选A. 答案 A 5.如图所示,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过G 作直线与AB ,AC 两边分别交于M , N 两点,且AM →=xAB →,AN →=yAC → ,则x ·y x +y 的值为( ).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示范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示范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4 知识网络 1.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如下: 2.本章知识归纳整合 (1)基本概念与运算 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两者缺一不可.零向量是一个特殊的向量,它似乎很不起眼,但稍不注意就会出错,所以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零向量与非零向量之间的关系. ②在判断两个非零向量是否共线时,只需看这两个向量的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即可,与这两个向量的长度无关. 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是统一的,两种方法得到的是同一个向量.向量的减法按三角形法则,一定要注意向量的方向. ④两个向量长度的和(差)不一定等于这两个向量和(差)的长度,因为向量的加(减)实施的对象是向量,而长度是数量,长度的加(减)法是数量的加(减)法. ⑤向量的数乘运算,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数与向量的积仍是一个向量;要特别注意0·a=0,而不是0·a=0;向量数乘运算的运算律与实数乘法的运算律很相似,数乘运算的关键是等式两边向量的模相等,方向相同. (2)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 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表明,同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都可表示为其他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即选择了两个不共线向量e1和e2,平面内的任何一向量a都可以用向量e1、e2表示为a=λ1e1+λ2e2,并且这种表示是唯一的.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不仅把几何问题转化为只含有λ1、λ2的代数运算,而且为利用待定系数法解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②在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时,一定要注意不共线这个条件. ③平面向量坐标表示的理论基础就是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在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后,向量的运算完全化为代数运算,从而实现了“形”和“数”的紧密结合. ④一定要把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区别开来,只有始点在原点时,向量的坐标才与终点的坐标相等.两个向量相等时坐标是相同的,但起点、终点的坐标可以不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