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C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B )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C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B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D )观点。

A、内发论

B、白板说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 )。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B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B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C )。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19、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B )。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D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B )

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2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2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C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26、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27、提出“白板说”的是( B )

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31、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 B )

A、条件

B、关键

C、重要补充

D、唯一因素

3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C )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3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C )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学习

C、生殖

D、思考

34、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6、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B )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3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B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3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3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C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4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C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42、“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 C )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4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C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A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4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C )

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46、“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A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合论

47、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D )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4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C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9、“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 C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5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5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3、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 C)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人的发展

D、文化的发展

54、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人是( C )

A、荀子

B、洛克

C、孟子

D、华生

55、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 D )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弗洛伊德

D、华生

56、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7、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D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成熟

58、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D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59、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的活动是( D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60、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讲是(B )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6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D)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62、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A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格塞尔

D、华生

63、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 B )

A、发挥求异思维

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

C、鼓励想象

D、改善知识结构

64、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 A )

A、灵感和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逻辑思维

D、定向思维

65、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 B )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66、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 D )

A、良好的情绪

B、强烈的好奇心

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D、正确的人生观

67、自我意识发展趋向于成熟阶段是( B )

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D、成人期

6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A )

A、基因复制

B、自然本能

C、种群回归

D、直接环境

6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 B )

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7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A )

A、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理想目标

7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B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7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73、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A )

A、提供物质前提

B、预定发展进程

C、决定发展方向

D、提供发挥动因

7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B )

A、个性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75、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 )

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76、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B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B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考试用书

79、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C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80、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1、儿童身心发展的( A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2、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83、心理断乳期是指( C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4、危险期主要指( C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5、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A )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8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B )

A、儿童中心说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8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C )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88、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 D )

A、生长

B、发展

C、成长

D、成熟

89、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D )

A、教育

B、社会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0、“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9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D )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C、促进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92、美国心理学家( C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D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4、( C )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5、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 C )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96、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7、前苏联心理学家( A )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A、维果茨基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蒙台梭利

9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C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家庭活动

99、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B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00、美国心理学家( A )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威尔逊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ACD )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外铄论

E、平衡理论

2、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 ABE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精神活动

D、思维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BCD )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洛克

E、威尔逊

4、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ABCD )

A、身体状况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5、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 ABCE )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6、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BCD )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E、成熟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7、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ACDE )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ABCD )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学校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9、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ABCDE )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

C、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D、形成人格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10、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ABCD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抽象运算阶段

11、主张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的教育者是( BDE )

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12、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是( DE)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成熟

D、个人的学习态度

E、人的主观能动性

13、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是( ABCDE )

A、对人的潜能的信任

B、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C、对人性的了解

D、重视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价值

E、重视主体的自我意识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 AB )

A、面向全体学生

B、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

C、抓住关键期

D、做好阶段间的过渡

E、提出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

15、格塞尔的行为发展量表所指的四个领域是( ABCD )

A、运动

B、适应

C、语言

D、个人——社会交往

E、思维

16、社会环境包括(acBDE )

A、物质条件

B、社会关系

C、社会意识形态

D、文化

E、经济

17、教育应以人为本,下列选项中反映这一要求的是( ABD CE )

A、尊重个体的尊严

B、培养个体的批判意识

C、教师身体力行

D、鼓励学生肯定自己

E、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ABCDE )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9、发生认识揭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有( ABCD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命题运算阶段

20、中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重要的是( ABC )

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B、引导学生的控制力

C、培养健全的人格

D、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E、重视家校联系

21、少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 BCD )

A、体型巨变

B、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性开始成熟

E、骨化过程完成

22、青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BC )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第二性征出现

E、体型巨变

23、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BCDE )

A、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B、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

C、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2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BD )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康德

E、高尔登

25、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BCDE )

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

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26、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现为( CDE )

A、个性包括共性

B、个性排斥共性

C、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E、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27、身体的发展包括( BC )

A、个性特征的发展

B、体质的增强

C、肌体的正常发育

D、社会性的发展

E、成熟程度

28、人的心理成熟的表现为( ACE )

A、独立思考能力形成

B、性机能成熟

C、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形成

D、身体发育正常

E、个性形成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BCD )

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

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

30、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AEC )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早慧的儿童常常晚年平常

C、失去双手的人可以用口来写字

D、数学成绩好的儿童语文成绩却很差

E、坚强的意志能帮助人战胜肢体残缺

31、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是( AB )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高尔登

E、孟禄

3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峰期是( AD )

A、新生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春期

E、成年期

3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实践活动

3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BCDE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3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 ABCD )

A、规范发展方向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发展价值

D、开发特殊才

E、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6、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AB )

A、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B、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C、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

D、个体身心发展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E、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7、下列人物中持内发论的观点的是( AC )

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38、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 AB )

A、男女性别的差异

B、身心的所有构成

C、不同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倾向上

D、知识结构上

E、认知水平的差异

39、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BCD )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C、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E、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40、按照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分为( AB )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大环境

D、小环境

E、人文环境

4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层次包括( BCD )

A、学校活动

B、生理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活动

E、家庭活动

42、人的力量包括( AE )

A、身体力量

B、社会力量

C、家庭力量

D、网络力量

E、精神力量

43、人的根本力量在于精神力量,因为( ABC )

A、创造和使用工具,增强生存能力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满足人的需要

C、认识自己和改善自己,发展和完善人自身

D、每个人都有自己潜能

E、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人格

44、青年期的生理发展特征有( ABC )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E、自我意识发展逐步趋于成熟

45、中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ABCDE )

A、重视人生观教育

B、重视安全教育

C、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D、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E、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6、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 ABCD )

A、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B、情感和意志的不断发展

C、自我意识觉醒

D、独立精神加强

E、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47、少年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有( ABCE )

A、体型巨变

B、性开始成熟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三、判断题

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 N )

2、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的价值。( N )

3、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 N )

4、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 Y )

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 N )

6、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Y )

7、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引论的典型代表。( N )

8、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截然分开,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N )

9、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Y )

1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Y )

11、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N )

12、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 N )

1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小环境的作用更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 Y )

14、如果个体对环境保持积极态度,就会克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Y )

1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Y )

16、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 Y)

1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N )

18、学校教育影响的发挥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N)

1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N )

20、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N )

21、人的身心发展只是注重学校教育就可以了。( N )

22、人可以自我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因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 N )

23、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Y )

2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动性。( Y )

25、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要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Y )

2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格塞尔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N )

27、内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N )

28、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持内发论的观点。( Y )

29、人生的每个阶段对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全程性的意义。( Y )

30、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Y )

31、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Y )

32、瑞士心理学家科尔伯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N )

33、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N )

34、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Y )

35、标志个体心理方面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Y )

36、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N )

37、社会环境是人类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Y )

3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Y )

39、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N )

40、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约着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 Y )

4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Y )

42、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因此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导的作用。( N )

4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是决定人的发展的惟一的因素。( Y )

44、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性机能成熟,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Y )

45、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Y )

46、成熟是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N )

47、按环境的性质来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N )

4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证明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N )

49、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外部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Y )

50、孟子的“性善论”和“良知良能”分别讲的是道德潜能和智能潜能。( Y )

5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N )

52、成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N )

53、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Y )

54、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唯一因素。( N )

55、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 Y )

56、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其教育对象是12—18岁的青少年,中学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Y )

57、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Y )

58、学校教育只要掌握了“最近发展区”,就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N )

59、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学校教育只具有延时价值,不具有即时价值。( N )

60、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Y )

6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Y )

62、人的潜能,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N )

63、华生是内发论的主要代表。( N )

6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 N )

65、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Y )

66、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 Y )

67、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来讲是发现人的价值。( N )

68、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Y )

69、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因此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Y )

70、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身体的力量。( N )

71、人的身体力量的发展有多种途径,但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Y )

72、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皮亚杰。( N )

73、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Y )

74、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决定的。( Y )

7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Y )

76、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学习能力为标志。( N )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家庭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 N )

78、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铄论动因。( Y )

7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Y )

80、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Y )

81、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Y )

82、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Y )

8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N )

84、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N )

8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N )

86、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 Y )

87、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Y )

88、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少年期。( Y )

89、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 Y )

90、“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儿童期。( N )

9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Y )

92、瑞士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N )

93、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Y )

94、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Y )

95、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发展。( N )

9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Y )

97、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N )

98、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成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N )

9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N )

10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Y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BDDD,6—10:BCACB,11—15:DDADB,16—20:BCDCB,21—25:DCBCC,26—30:DBABD,31—35:BCCDA,36—40:BBCCA,41—45:CCCAC,46—50:ADCCA,51—55:BBCCD,56—60:BDDDB,61—65:DABAB,66—70:CBABA,71—75:BDABA,76—80:BBACD,81—85:ABCCA,86—90:BCDDC,91—95:DCDCC,96—100:DACB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E

3.BCD

4.ABCD

5.ABCE

6.ABCD

7.ACDE

8.ABCD

9.ABCDE 10.ABCD 11.BDE 12.DE 13.ABCDE 14.AB 15.ABCD 16.ABCDE 17.ABCDE 18.ABCDE 19.ABCDE 20.ABC 21.ABCD 22.ABC 23.ABCDE 24.AD 25.ABCDE 26.AE 27.BC 28.ACE 29.BCD 30.ACE 31.AB 32.AD 33.ABCDE 34.ABCDE 35.ABCD 36.AB 37.AC 38.ABC 39.BCD 40.AB 41.BCD 42.AE 43.ABC 44.ABC 45.ABCDE 46.ABCD

47.ABC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变化,逐渐形成个体素质、品格或才能特征的过程。 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 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情意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 (一)人的发展的特点: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量力而行—教育要循序渐进; 2、阶段性(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前后衔接的阶段)—量力性—教育有关键期。 3、差异性—因材施教; 4、不均衡性—教育要把握关键期。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理论层面: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华生;教育决定论-爱尔维修;二因素论-皮亚杰;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影响人的因素分为可能性层次和现实性层次。可能性层次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现实性层次主要指个体的生命实践活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人们生存于其中,并能给予人们一定影响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环境构成了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生产条件。 环境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制约着人发展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规定了人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和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逆境和顺境对人的发展由于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而不同)。 离开了人的实践,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和成就。因此,“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 ①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②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最后,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个因素对人的作用。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①教育能激发主体意识,培养个体合理的自主性; ②教育能发展个体特征,培养个体的独特性; ①教育使个体获得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

教育学复习-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教育学复习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展和体制增强两个方面。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成长,它是个体体制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制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 教育学中所说的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健康成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发展。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 1.认知发展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婴儿期或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时期(2岁到7岁);具体运算时期(7岁到11岁);形式运算时期(11岁到成年期)。年龄的规定只是一个大体的平均数,因此,阶段的划分会随着某些因素如儿童的环境不同而变化。对于每一主要的时期,他都概括了标志着该阶段儿童特点的认知活动,构成这些认知活动的形式,以及这些认知活动形式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理论认为个人具有实现某种逻辑行为的潜能的,这种潜能起源于人最初的动作图式,思想是动作的内化。皮亚杰强调智力发展的生物成熟基础,并认为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严格确定的。在他看来,外部刺激会引起个体的主动反应,或者同化,或者顺应。但是外部刺激本身和智力发展并无关系。 2.智力发展理论 (1)斯滕伯格(S.Sternberg)的三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采用信息加工学说去解释与度量智力,提出三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与人类处理日常生活事件的能力有密切的相关,因此把智力分成三个子理论,即成分子理论(组合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经验子理论(经验智力,Experimential Intelligence)、情境子理论(实用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 第一,组合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教学的程序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班主任地位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的管理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教师职业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学制 非指导性教学法 学生主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 教育全国化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总结

1、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 两个方面的发展。 2、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制的增强两方面。 3、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个方面。 4、人的身心发展特征:1)顺序性(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阶段性(不 能一刀切,衔接性)3)不平衡性(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4)互补性(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观:1)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自认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 展的顺序也是由机体的成熟机制决定的。美国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源自外在的要求,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的动力。(华生、荀子、洛克)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良好道德教育是人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因。 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7、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B遗传因素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C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7、遗传作用的性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为: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遗传决定论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8、环境的定义: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按环 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范围分大环境和小环境。 9、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现实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 象、手段、资源、机遇等。3)人事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10、家庭教养方式:1)过渡保护型2)严厉惩罚型3)过分干涉型4)温暖理解型 11、环境作用的性质:1)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复杂型。2)环境对人的发 展虽然其重大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 12、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定义: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从意识方面讲,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主观积极性;从外部表现看,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环境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1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的教师来施教。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促进作用: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14、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地成效。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15、教育的万能论: (1)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发展的含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在人的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 2、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3、掌握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教学难点] 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批判。 [本章主要内容] 1、人的发展的含义 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3、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 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单因素说 这种理论从某侧面提出和论证了某一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又过分而片面地夸大某因素的单独作用,忽视影响个体发展的其他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属于这一类型。 (一)、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等。 高尔登是英国的人类学家,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序,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决定的一样。高尔登选出977个著名人物,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调查他们的亲属,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0人具有名声。另外,他又调查了977个他们所认为的普通人,结果这些人的亲属中只有一个人具有

谈谈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2

谈谈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张春燕 教育从古到今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春秋战国的孔子到近代的陶行知,他与人就象一个整体,从来就没有分开过,那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了? 首先,教育必须要用人来做载体,如果没有了人来,教育就无法施展,跟谈不上发展了。 人是教育的核心。只有人参加到教育中来,教育才会充满活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学家孔子就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世世代代所敬仰。为什么他会收到那么多人的敬仰呢?这不光是因为他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还因为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不仅仅指孔子,还有大量的人,是他们的参与才让教育不断的发展,壮大,才有了今天的教育百花争鸣的繁荣景象。所以说,教育需要人来参与,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教育才有了意义,也才会发展。 其次,社会也需要教育来发展。当然,作为社会的主体人也需要教育来发展自己。人类要想进步就需要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当人类想要进步的时候,就需要教育来支撑。所以,人来想要得到发展是离不开教育的。 总之,教育和人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只有教育发展了,人类

自身才会有所发展。所以,我们在发展自身的时候,还要注意发展教育,只有二者不断的发展,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谈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张春燕 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却跟不上物质文明。而作为老师和学生应该作业发展呢?值得我们探索。 自古以来,就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来诠释老师这个职业。于是,在一般人眼中,学生就是向老师学习知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如此。传授学生知识只是做老师做的最基本的。做老师的不仅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交给做人的道理。而且,后者远远比前者重要。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首先老师就要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你,以你为榜样。其次,老师还要以身作则,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整天在课堂上说老师很爱你们,可是,当地震来时,自己却丢下学生只顾自己逃命,学生会怎么看待自己的老师呢?这样的老师肯定是口是心非,也是让学生们做呕的老师。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再次,老师还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觉得自己是老师就可以任意改变别人的想法。 当然,作为学生的,也应该虚心的向老师请教,从古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 *三、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 *是指事物或物质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是变化,但是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变化才是发展。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及作用 *内在因素:遗传素质 主观努力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解剖生理特点,如有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发展总是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否则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 若有缺陷,人的身心就会受到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

*成熟是指个体的器官由于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其机能达到可以发挥某种功用的程度。 *“三翻、六坐、八爬” *实验过程: *选取一对满48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作每天4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 * 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5级楼梯所需要时间。 *结果: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 *然后从第七周开始,对未受训儿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的爬梯训练。 *结果:未受训儿只用了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超过了受训儿的爬梯水平。 *实验结论 成熟势力说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发展 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 Ps:遗传决定论 * 所谓“遗传决定论”即认为人的遗传基因决定一切,不论后天的生活条件如何变化,社会制度怎样不同,教育上采取什

现代十大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教育学习题集3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 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主观性 B 普遍性 C 基础性D能动性 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 我国古代“内发论”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D老子 4.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D老子 6.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 A特殊性 B 社会性 C 创造性D自觉性 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 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 1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反映。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 11.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 成熟更后。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 12.心理学家提出关键期或最佳期概念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 13.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 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 有(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 14.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阶段性D互补性 1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 必然性 C 方向性D可能性 16.无论“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A教育万能论 B 环境决定论 C 多因素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 17.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 A社会本位论 B 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论D教育万能论 1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 互补性 C 阶段性D不平衡性性 19.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第四章--教育和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 荀子 参考答案:B 专家点评: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我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2.“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人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B 专家点评: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B.遗传素质 C.家庭的环境 D.后天学习和训练 参考答案:A 专家点评:格塞尔据“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这虽然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 ) A.成熟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环境论 E.内发论 参考答案:BCE 专家点评: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烁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 )。 A.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B.加速个体发展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的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发展个性 参考答案: ABCDE 专家点评: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

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

【中学教资考试】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 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 5.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D格塞尔 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互补性D 差异性 9.“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 不均衡性C 阶段性D 顺序性 10.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 1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1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1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二、填空题 1.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___ 。 2.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 过程中实现的。 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 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 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___ 、本质的特征。 6.所谓___ 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___ 上的特点。 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 。 9.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___ 。 10.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___ 。 11.所谓___ ,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 1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 人的身心发展指人的(D )。 A. 身体发展 B. 智力发展 C. 个性发展 D. 身体和心理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心理学家(C )。 A. 维果茨基 B. 科尔伯格 C. 皮亚杰 D. 巴班斯基 3. (A )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A.遗传素质 B.身体素质 C.心理素质 D.环境 4.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C )。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互补性 5. 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活动 D. 个体因素 6. 教育中的拔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 A. 阶段性与顺序性 B. 整体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D. 不均衡性 7.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 )。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8.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B )。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9.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C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10. 英国哲学家洛克对人的身心发展持什么样的观点?(B )。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 平衡论 11. 教育要抓关键期,这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12. 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由此,教育应该要做到(D )。 A. 循序渐进 B. 教学相长 C. 防微杜渐 D. 因材施教 13. 教育时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因为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B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14.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D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15. 残疾儿童也能够接受教育,这种信心来自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B )。 A. 差异性 B. 互补性 C. 可塑性 D. 能动性 16. 瞎子能够凭触觉辨别人民币,这是因为他的机能发展上具有(B )。 A. 差异性 B. 互补性 C. 可塑性 D. 阶段性 17 个体发展具有互补性,这一特点给我们的启示是(D )。

第五章 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 一、题目 (一)填空题 1、人的发展包括和的发展。 2、身体的发展指和两部分。 3、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研究,历史上存在三大流派 是、、。 4、内发论只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忽视 的作用。 5、外铄论只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忽视的 作用。 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环境、、实践 和。 7、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人发展的,因此教育应 该。 8、“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提出的,此观点是 论的观点。 9、环境包括和两部分。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的作用。 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 12、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 应。 13、人身心发展的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 关键期及时施教。 14、童年期对应我国的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 性。 15、教育的两个阶段之间,需要教育者,以帮助学生适 应。 (二)选择题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 A长善救失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2、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 A长善救失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3、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实践 4、母的职业、文化素质、教养方式等对人的影响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实践 5、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对人发展的作用。 A个别主观能动性B环境C教育D实践 6、教育上的“揠苗助长”违背人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7、对应我国教育初中阶段的是人身心发展的-----阶段。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青春期 (三)辨析题: 1、人的身体发展由遗传决定,而心理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 2、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3、民间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简答题: 1、教育环境与一般环境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2、简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3、简述人发展的涵义 4、教育为什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为什麽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 1、论述人身心的规律及教育。 (六)论述题: 1、一位父亲用尽一切办法教他两岁半的儿子学1+1=2,结果失败了。 2、一位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认为语文成绩不好,数学成绩好的同学都是 不好好学习语文,在跳独腿舞。 3、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身体、心理 2、机体正常发育、体质增强 3、内发论、外铄论、互动论 4、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5、外部因素、内部因素6遗传素质、教育、主观能动性7、顺序、循序渐进8、霍尔、遗传决定论9、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0、环境11、主导作用12、因材施教13、不均衡性14、小学、具体形象性15、引渡 (二)选择题 1d2ab 3 abcd 4 b5b 6 ab 7 b (三)辨析题 1、错。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发展,身体和心理发展具有统一性,遗传素质和环境都影响人身体和心理发展,但都不起决定作用。 2、此观点不正确。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父母或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主要表现在人的集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且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

[全]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一)人的发展 个人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即指身体的结构形态(包括各系统、各器官)的健全发展;另一方面指体质的增强,即指生理机能的增强,包括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增强。 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内发论者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的作用。

(1)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2)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3)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心理学家格塞尔则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受基因决定的特定的顺序支配,完成了一定顺序后机体达到成熟,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5)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1)墨子的“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2)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持外铄论的观点,他认为:“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整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1、人的本质及意义: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3)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确立正确的人的本质观,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师生关系。 ▲2、试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是指,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 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的物质前提,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观点, 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教育也要重视人的自然性,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2)、 的统一:人的受动性是指人的生存和发展既要受到自身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人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都要受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人的能动性是指人能够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发展自己。人的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体质在于人的能动性。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统一的观点是科学教育观的客观依据。在重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的基础上,还要把教育同人和自觉积极性结合起来。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客体,更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地主体;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指,人存在于人类一般之中,贯穿于一切历史阶段之中,使人根本有别于动物的特性。个性是单个人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总和, 人的共性和个性统一的观点要求,一方面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3、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在教育积极变化,它包括人的身体的发展和心理发展,身体发展 体质的增强。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 ;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 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 是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 、 、 精品文档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6章 当代学习理论)【圣才出

第4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为什么说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答: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这主要是由教育的概念、目的和人的发展特征决定的。 (1)教育的概念和目的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可见,教育是通过施加一些活动和影响使教育对象有所变化和发展的活动,其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的发展,因此,促进教育对象即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2)人的发展特征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在教育学视野中,人的发展具有不同于其他生命体的明显的特征,如个体发展具有历史性与社会性,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等,这就决定了人的发展必须以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托,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发展。而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恰恰满足了这种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系统的向学生呈现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因此,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正是由于教育的概念、目的和人的发展特征这些因素,决定了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2.请用教育人本论来解释教育提升人的地位的意义。

答:教育人本论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融儒家“人本”教育传统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于一体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潮。其基本涵义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但并不排斥教育社会本位。教育人本论与教育社会本位是相互支持的,它与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联系,也有不同。从教育人本论的视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教育提升人的地位的意义: (1)教育发现人的价值 当代教育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的技能。教会人们怀疑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思想、制度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思想、制度来奴役人。 (2)教育发掘人的潜能 通过个体的受教育和学习,可以使人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20世纪特别是其后半叶以来,随着人的地位的提升和“以人为本”的呼声的日益高涨,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也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毋庸讳言,发掘潜能的这一教育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进入21世纪后,我们必须进一步通过教育,全面地发掘人的潜能。 (3)教育发挥人的力量 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以来,在教育“以人为本”亦即教育人本论的呼声中,人的力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由于种种条件特别是社会条件的制约,人的真正的全面发展不可能获得。因此,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更须进一步通过教育,和谐地发挥人的力量即人的体力与心力,逐步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而教育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