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五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一、对点练(每小题3分)

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彭)时欲推恩,(李)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

选项: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比对:

参考答案:张冠李戴。“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分析错误,文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行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人一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行,就上奏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

参考译文:

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彭时想请皇上实施大赦,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推行优待老人的制度。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立即上奏建议实行。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用彭时。”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自留下。”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请革除这些弊端,来恩惠百姓。”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畿辅、山东、河南发生旱灾,彭时请求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京城的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拿出储存的五十万石米平价卖出。皇上都听从了。

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

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比对:

参考答案:时序颠倒。“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得到准许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

参考译文:

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黄洽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臵,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却先谋求自己的私利吗?即使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庆元二年退休。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选项: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比对:

参考答案:曲解文意。“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参考译文:

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臵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多一倍。魏征进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

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

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初,(许仲宣)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选项: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比对:

参考答案:以偏概全。“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的说法。

参考译文:

当初,(许仲宣)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里面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选项: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比对:

参考答案:强加因果。“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

参考译文:

成遵是南阳穰县人。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适逢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

二、综合练(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刘春,字仁仲,巴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正德

..六年,

擢吏部

..右侍郎,进左。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欲追封入庙。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①,请给国师诰命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帝命再议,春执奏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春又奏:“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贡期、人数皆有定制。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番贡日增,宴赏繁费。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②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报可。

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③。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遭忧,

服阕

..起南京吏部尚书。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刘氏世以科第显。春父规,御史。弟台,云南参政。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皆由进士。

(选自《明史·刘春传》,有删改) [注]①乌思藏: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②勘合:验对符契。③彝典:常典;旧典。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B.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C.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D.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解析:选B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帝崇信西僧”中的“西僧”是“崇信”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绰吉我些儿”是人名,“有……者”是固定句式,“有绰吉我些儿者”的意思是“有个叫绰吉我些儿的人”,句意完整,故应在“者”后断开,据此排除D,选择B。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

C.服阕,意思是缺乏服装,“阕”通“缺”,文中之意为刘春赴任南京吏部尚书时,因没有一套好衣服,所以内心忧虑。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析:选C“服阕”意为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此处“阕”为“终,完毕”之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春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淮王、郑王、交城王欲僭越礼制获取封号,均被刘春依据礼法予以驳斥,并被撰述下来作为定例。

B.刘春忠君爱国,大胆进谏。面对西僧的不正当请求,刘春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极力反对,陈述利弊,忠心可见。

C.刘春行事谨慎,恪守旧典。刘春掌管礼部,受分封的宗室请求封赏、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等事,多由他裁定。

D.刘春家族子弟读书勤奋,世代以科举显扬。刘彭年、刘鹤年、刘世曾等皆为进士,均战功卓著。

解析:选D“均战功卓著”错。文中仅提到刘鹤年的孙子刘世曾,任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征战缅甸有功。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5分)

译文:

(2)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奏章呈上,皇上驳回了他们携带茶叶的请求,最终给予诰命。(得分点:“罢”“赍”“卒”各1分,大意2分)

(2)刘台的儿子刘鹤年,任云南布政使,凭借美好的名声闻名。(得分点:“以”“清誉”“闻”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刘春,字仁仲,四川人。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授官编修,多次升迁之后任翰林学士。正德六年,提升为吏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八年,接替傅珪为礼部尚书。淮王朱祐棨、郑王朱祐檡都是由嫡亲以外的支属继承祖先的爵位,而朱祐棨称他的亲生父亲为考,朱祐檡并且想追封入庙。交城王朱秉杋是由镇国将军继承爵位的,而将他的妹妹封为县主。刘春都依据礼法予以驳斥,于是撰述作为定例。皇帝尊崇信任西方僧人,常常穿着西方僧人的衣服,在内厂宣讲教义。有个叫绰吉我些儿的人,出入豹房,被封为大德法王,派遣他的两个徒弟回乌思藏,请求效法大乘法王的例子给予国师诰命,每年按时向朝廷进献物品,并且能携茶叶而行,刘春坚持认为不可。皇帝下令再次议论,刘春坚持上奏说:“乌思藏远在西方,(那里的人)性情极其顽劣粗犷。虽然设四王安抚教化,但他们入朝进贡必须有节制,使其不成为边患。如果同意他们携带茶叶,给了他们敕书,万一他们假借皇上旨意来诱骗羌人,向朝廷提出不切实际的请求,朝廷不答应他们的请求则会失去异族的人心,答应他们的请求则会滋生祸害。”奏章呈上,皇上驳回了他们携带茶叶的请求,最终给予诰命。刘春又上奏:“西番风俗信奉佛教,因此祖宗承前代旧例,设立乌思藏诸司,以及在陕西洮、岷,四川松潘建立诸寺庙,用以教化引导番人,允许他们朝贡。贡期、人数都有定制。近来因为诸番偏僻遥远,难辨真伪。中原地区逃亡的罪人,学习他们的语言,隐藏在他们里面,又多建寺庙请求配额。番人来进贡的日益增多,宴请赏赐费用繁多。请求严格地限制(番人上朝入贡的)期限,酌情限定人数,每座寺庙给经核实的文书凭证十张,沿边军队保存经核实后的底册,比较核对与底册相符合,才允许起程。并下禁令自今以后不得滥建寺庙。”皇帝回答可以。

刘春掌管礼部三年,谨慎持守旧典。受分封的宗室请求封赏、请求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多由他裁定。遭遇父母丧事,丧期满后被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不久以礼部尚书的身份专门负责敕书,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十六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简。

刘氏世代以科举显扬。刘春的父亲刘规,任御史。弟弟刘台,为云南参政。儿子刘彭年,为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刘彭年的儿子刘起宗,为辽东苑马寺卿。刘起宗的儿子刘世赏,为广东左布政使。刘台的儿子刘鹤年,任云南布政使,凭借美好的名声闻名。刘鹤年

的孙子刘世曾,任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战缅甸的功劳。他们都是由进士进入仕途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也。深沈有干局。梁新渝侯萧映为郡将,召为主簿。卢子

略之反也,恪拒战有功,除中兵参军。高祖

..与恪同郡,情好甚暱,萧映卒后,高祖南讨李贲,仍遣妻子附恪还乡。侯景围台城,恪率所领入台,随例加右军将军。贼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应之,恪为东土山主,昼夜拒战。以功封东兴县侯,邑.五百户。迁员外散骑常侍。京城陷,恪间行归乡里。高祖之讨侯景,遣使报恪,乃于东起兵相应。贼平,恪谒高祖于京口,即日授都军副。寻为府司马。及高祖谋讨王僧辩恪预其谋时僧辩女婿杜龛镇吴兴高祖乃使世祖还长城立栅备龛又使恪还武康招集兵众及龛平,世祖袭东扬

州刺史张彪,以恪监吴兴郡。高祖受禅

..,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恪,令勒兵入,因卫敬帝如别宫。恪乃排闼入见高祖,叩头谢曰:“恪身经事萧家来,今日不忍见许事,分受死耳,决不奉命。”高祖嘉其意,乃不复逼,更以荡主王僧志代之。高祖践祚,除吴兴太守。永定二年,徙监会稽郡。会余孝顷谋应王琳,出兵临川攻周迪,以恪为壮武将军,率兵逾岭以救迪。余孝顷闻恪至,退走。高宗即位,加散骑常侍、都督广、衡等十八州诸军事。恪未至岭,前刺史欧阳纥举兵拒险,恪不得进,朝廷遣司空章昭达督众军讨纥,纥平,乃得入州。州罹兵荒,所在残毁,恪绥怀安缉,被以恩惠,岭表赖之。太建四年,征为领军将军。及代还,以途远不时至,为有司所奏免。后主即位,以疾改授散骑常侍、特进、金紫

光禄大夫。其年卒,时年七十四。赠翊左将军,诏给东园秘器

....,仍出举哀,丧事所须,并

令资给。谥曰元。

(节选自《陈书·沈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高祖谋讨王僧辩/恪预其谋/时僧辩女婿杜龛镇吴兴/高祖乃使世祖还/长城立栅备龛/又使恪还武康/招集兵众/

B.及高祖谋讨王僧辩/恪预其谋时/僧辩女婿杜龛镇吴兴/高祖乃使世祖还/长城立栅备龛/又使恪还武康/招集兵众/

C.及高祖谋讨王僧辩/恪预其谋/时僧辩女婿杜龛镇吴兴/高祖乃使世祖还长城/立栅备龛/又使恪还武康/招集兵众/

D.及高祖谋讨王僧辩/恪预其谋时/僧辩女婿杜龛/镇吴兴/高祖乃使世祖还长城/立栅备龛/又使恪还武康/招集兵众/

解析:选C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两组,A、C为一组,B、D为一组,两组不同之处是“恪预其谋时僧辩女婿杜龛镇吴兴”,“时”,应为“这时”,指时间,前文“恪预其谋”意思是“沈恪参与了策划”,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排除B、D;分析A、C,不同之处是“高祖乃使世祖还长城立栅备龛”,“长城”作“还”的宾语,后文“立栅备龛”的主语是“世祖”,排除A。故选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通常指开国皇帝的庙号。而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庙号。

B.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后来也指一种荣誉性的赏赐。

C.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传位的叫“封禅”,被传位的叫“受禅”。

D.东园秘器,古代的高级葬具,起初仅指皇帝的棺木,后也可作为一种荣耀赐予大臣和外戚。

解析:选C“传位的叫‘封禅’”错,“封禅”中,“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恪深受信任,尽享哀荣。在南征李贲时高祖让妻子儿女随沈恪还乡;沈恪辞世,皇帝甚至亲自出宫前往举哀,以示悼念。

B.沈恪气度非凡,重情重义。作为梁朝旧臣,在萧家王朝灭亡时,高祖命令他护送梁敬帝离开正宫去别宫,他不忍看到梁亡而拒受。

C.沈恪体恤百姓,稳定局面。欧阳纥被平定之后,沈恪进入广州,面对残破毁坏的境况,安置流民,广施恩惠,岭表地区得以安定。

D.沈恪屡立战功,很有威望。先后在讨伐侯景、王僧辩的过程中立下战功并受到封赏;余孝顷出兵攻打周迪,听闻沈恪到达,便主动撤退。

解析:选D“在讨伐侯景、王僧辩的过程中立下战功并受到封赏”错,原文并没有提到他在讨伐王僧辩时立下战功并受到封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京城陷,恪间行归乡里。高祖之讨侯景,遣使报恪,乃于东起兵相应。(5分)

译文:

(2)及代还,以途远不时至,为有司所奏免。(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京城陷落后,沈恪从小路回到故乡。高祖讨伐侯景时,派人告知沈恪,沈恪就在东方起兵响应。(得分点:“间”“报”“东”各1分,大意2分)

(2)等到新老刺史交接完毕后他才返回朝廷,却因为路程太远没能按时到达,被有关官员奏劾而免任。(得分点:“代还”“时”及“为……所”被动句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沈恪生性深刻沉着而富有办事的才能气度。梁朝新渝侯萧映担任郡将时,征召他为主簿。卢子略反叛,沈恪抗御有功,被任命为中兵参军。高祖与沈恪是同郡人,感情好很亲近,萧映去世后,高祖向南征讨李贲,于是让妻子儿女随沈恪还乡。侯景围困台城,沈恪率领所部人员进入朝廷禁省守御,依随条文惯例加任右军将军。贼兵在东西方向垒起两座土山来攻城,城内也堆土成山相应对峙,沈恪为东面土山的主将,昼夜抗击。因有战功被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五百户。升任员外散骑常侍。京城陷落后,沈恪从小路回到故乡。高祖讨伐侯景时,派人告知沈恪,沈恪就在东方起兵响应。平定侯景后,沈恪到京口拜见高祖,当天被任命为都军副。不久又担任帅府中的司马。当高祖定计诛讨王僧辩时,沈恪参与了策划。这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镇守吴兴,高祖就派世祖回到长城,设立栅栏防备杜龛,又派沈恪回到武康,招集兵员。到平定杜龛后,世祖袭击东扬州刺史张彪,派沈恪监理吴兴郡。直到高祖受禅时,派中书舍人刘师知召调沈恪,命令他带兵进入宫中,保护梁敬帝离开正宫去别宫。沈恪就推门进去见高祖,叩头请罪说:“我沈恪曾经为萧家王朝服务过,今天不忍心目睹它的灭亡,我甘愿受死,也不接受这道命令。”高祖嘉许他的心志,就不再强迫他,另外调荡军的主帅王僧志代替他。高祖登上帝位后,任命他为吴兴太守。永定二年,调他监理会稽郡。适逢余孝顷谋划接应王琳,从临川出兵攻打周迪,于是高祖任命沈恪为壮武将军,率兵越过东兴岭救援周迪。余孝顷听说沈恪到了,就退走了。高宗即位,沈恪加任散骑常侍、都督广州、衡州等十八州诸军事。沈恪赴任还没有到互岭,前刺史欧阳纥发兵在险要之地拒守,沈恪受阻前进不了,朝廷派遣司空章昭达统率各军讨伐欧阳纥。欧阳纥被平定之后,沈恪才得以进入广州。州内遭遇战火和灾荒,处处都残缺破损,沈恪收集安臵流民并加以安抚关切,广施恩惠,岭表地区依靠他才得以平安稳定。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入朝担任领军将军。等到新老刺史交接完毕后他才返回朝廷,却因为路程太远没能按时到达,被有关官员奏劾而免任。后主即位,沈恪因患疾病调任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这一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追赠为翊左将军,天子下旨赏给皇家棺木,接着又出宫前往举哀,丧事所需财物,全部由国库资助供应。谥号元。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一词多义 1数 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2趋 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3除 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 攘除奸凶(动词,清除)

4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拳拳) 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 5卒 保卒余年(动词,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6志 舅夺母志(名词,志向) 听臣微志(名词,愿望)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 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 7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动词,照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动词,回答)

8危 危乎高哉(形容词,高) 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词,危险) 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形容词,通“畏”,害怕) 民贫则危乡轻家(动词,危害) 9绝 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越,渡)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人武关,秦兵绝其厉(动词,截断)猿则百叫不绝(副词,尽,完全)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停止) 10或 所守或匪亲(有的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动词前,表示不定) 11乎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题” 【知识梳理】 信息筛选题设错类型: (1)时序颠倒。这类错误是指有意将事件先后顺序混淆,造成错误。 (2)误用因果。这类错误是指原文上下两件事不构成因果关系,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3)事件杂糅。这类错误是指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状语、定语或其他条件。 (4)无中生有。这类错误是指原文无此意,而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5)颠倒是非。指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6)词语误解。此类错误很细小,因为往往仅是一个词语解错了,而其他表述完全无误。阅读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传主的主要生平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2.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3.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4.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精华提炼】 答题的主要方法——比对法 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正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那么,比对、分析什么内容呢?主要是时间、地点、人物、细节、信息有无和因果关系等方面。 1.比对关键细节(词语)。 2.比对添加内容。“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 3.比对人物。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外,还会写到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háng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3.乘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shèng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4.策①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5.审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必修五文言文总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9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

专项对点练29 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 (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①,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②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文正公,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节选自《三槐堂铭》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注】请简要概括。“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 ③魏国公辅②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①晋公亲手种了三棵槐树;][答案 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到家看到槐树掩映庭院;④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参考译文】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们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祜,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由于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于是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像手持契约,亲手交付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理一定能彰显。……- 1 -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记叙了这些事。铭文是: 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培植,一定要经历世代才能长成。(魏国公)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家一看,槐树掩映庭院。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 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错项辨析例说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题错项辨析例说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往往是在基本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的错误。解答这类题,我们主要掌握“读找比”法:①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全文内容(读)——②在阅读文本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句(找)——③将选项与文本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又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那么,命题者是怎样设计错项的呢?下面对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错项的规律进行探究,并作分类解析,以帮助我们在解题时快速作出判断。 一、背离原文,曲解词义 选项在对原文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故意曲解个别字词句的含义,造成一字、一词或一句之差;或故意对一些关键词语删去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1,[题目选项](2008年广东卷第8题)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对应原文]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题文比较]文中原意是讲周访“蒙冤不会忍气吞声”“帝不之罪”,并未说因此“被皇帝赏识”。选项将“帝不之罪”曲解为: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 例2,[题目选项](2008年全国卷Ⅰ第10题)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 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对应原文]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 [题文比较]金人叛盟,廖刚乞求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并非他直接“起用”,选项故意删去“乞”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3,[题目选项](2008年湖南卷第12题)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对应原文]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①狴bì:监狱。②箦zé:竹席。) [题文比较]原文说“冠带偃箦,恬如也”意思是他们看待坐牢带刑具,就像穿衣戴帽躺在席子上一样满不在乎,安然舒适。而选项中将“偃箦”曲解为“自带凉席”,将“恬如也”曲解为“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二、不识言行,误解形象 人物传记,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典型言行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据此,命题者在设计错项时,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题目选项](2008年福建卷第5题)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复习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襟三江 .. ..而带五湖 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 湖之间。 2.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3.望长安于日下 .. 日下:京城。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 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 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酌贪泉 ..而觉爽 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5.东隅 ..非晚 ..已逝,桑榆 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勃,三尺 ..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 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7.无路请缨 ..,慕宗悫之长风 ..,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投笔:指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作“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 武,有志报国。 8.朝菌不知晦朔 ..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9.不过数仞.而下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 10.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可打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整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文学常识 1、《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潜,世称先生,他自号。他的代表性作品有 2、辞,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而赋重。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解释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于时风波未静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既窈窕以寻壑 策扶老以流憩 问征夫以前路 将有事于西畴

四、词类活用 情在骏奔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生生所资 园日涉以成趣 携幼入室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寓形宇内复几时?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翻译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七、一词多义 1 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 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 审 审容膝之易安 用意详审 为人主计,莫如先审取舍 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 4 将 田园将芜 将信将疑 暂伴月将影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 5 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小舟至绝壁下 绝不相干 6 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命下吏 7 引 引壶觞以自酌 引赵使者相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左右欲引相如去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配套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 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 .. 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 ,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 .. 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最新整理)(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教版)必修五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的全部内容。

苏教版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整理陈情表 一虚词 1.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借) (3)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4)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2.于 (1)急于星火(介词,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 3.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2)臣之进退(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实词 1.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3.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复习教案

一、《劝学》 1、构思与主题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阐释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丰富知识,懂得道理,提高修养。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对比强烈鲜明,分析透辟。体现了荀子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论证逻辑严密的特点。 2、片段鉴赏(第三段) 第一层:阐释学习的方法——学习在于积累 比喻论证:积土、积水、积善(正面)——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反面)(正反对比) 第二层:阐释学习的态度——学习要有恒心 比喻论证:锲而不舍、蚓食黄泉(正面)——锲而舍之、蟹无可寄托(反面)(正反对比) 3、写作素材提炼 (1)【写作素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角度点拨】①学习的重要性;②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③人只要坚持学习,就可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相关拓展】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写作素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角度点拨】①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智慧而明达; ②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者则不明; ③理想的“大儒”不止是博学多能,而最重要的是有超常的理性判断能力。 【相关拓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点拨】①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②善于利用前人己经积累的知识和工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 要;④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相关拓展】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4)【写作素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角度点拨】①“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②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③积累。 【相关拓展】①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②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 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 到各自的陶罐中。 ③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 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 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 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 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简答题配套检测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简答题)”配套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分) 顾成传 顾成,字景韶。祖父操舟江淮间,居江都,为诸大贾纪纲。诸顾率负气好事,号“拳棒.顾”。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自文其身,欲入水以御龙 有盗入其舟,同 ①罔象。 舟震去,成独持短兵斗盗,盗披靡走。众不继,与勇士十人奋斗入城,常持伞盖,待上出入。从攻镇江,事张士诚不乐,来归,②据扬州,成以母在扬州,往说之降,不为其所缚。成绝缚,身亦投乱流中,得间归。青军.得,以计将母亡去。历从中山、开平战功,升金吾卫副千户。,负舟而行,上壮之,即日升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临江侯时洪武元年,扈从陈州,舟胶.隶以贵州调成都后卫总帅守之,禽妖贼王玄保于重庆。太祖名其省曰“四川”,西取蜀道,归附诸蛮,以成为贵州卫指挥佥事。以止儿哭。蛮中慑成,呼为“老虎”,九年,先后讨平瓮傍、洛邦、洛河、鼓组诸叛蛮。斩其十七,尝生擒十八人,守普定,十四年,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留后。出兵克西堡,纵一人归,曰:“吾夜二鼓杀汝。”夜二鼓,乱鼓角以击之,贼俱喙走,追败之,悉平普定所隶诸蛮。十七年,平河黑等十余寨,降尾洒蛮酋乃马之众。土官阿宗来攻普定,成深入,屡败之,其党杀阿宗以降。立普定为卫,析三州六长官司分制之。升镇国将军,征康佐叛蛮阿老诸寨洞。二十七年,平都匀、丰宁等寇,升骠骑将军都督府佥事。佩征南将军印,征水西叛寇,斩其酋居敬德。已而西堡及诸夷复叛,诛其叛首,余众悉降之。建文初,为右都督从长兴侯耿炳文北伐,败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命辅世子居守北平。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燕王即位,封镇远侯,镇贵 州如故。时高煦有篡嫡意,成上书内宁以防北虏,亦请早建东宫,上嘉纳之。召还,复遣镇贵州如故。一,身至大将,不以富贵骄成卒年八十有五。成履行阵,被创弗却,料敌制胜,百不爽.人。在镇之日,蛮彝生祠之,及卒,吏民哀恸。) 选自查继佐《罪惟录》,有删节(①罔象:传说中的水怪。②青军:元末,张明鉴在淮西聚众,以青布作为旗号,注] [ 称为“青军”。)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率:轻率 A.诸顾率负气好事. B.身亦投乱流中,得间归间:机会.,负舟而行C.舟胶胶:搁浅. D.百不爽一爽:差错.解析:选A 率:全都,一概。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盗贼袭击顾成的坐船,同船人纷纷逃走,只有顾成和他们短兵交战,击退了歹人。 B.青军占领扬州,把顾成之母作为人质,胁迫其投降,顾成不为所动,用计策带着母亲逃走了。C.顾成镇守普定,土官率军来犯。顾成屡挫敌军,土官的党羽杀死首领,向顾成投降。 D.顾成北上作战被浮,燕王不但释放了他,还委以要职,命他辅佐世子留守北平。 解析:选B “胁迫其投降”错,应是“顾成前往劝说青军投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译文: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 4.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 三径就荒( )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金就砺则利( ) 2.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赵王畏秦,欲毋行(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 3.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引而不发(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 4.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 将信将疑( ) 出郭相扶将( ) 将功赎罪(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5.绝 请息交以绝游(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绝不相干( ) 6.辞 归去来兮辞( ) 辞不赴命( ) 停数日,辞去( )

动以朝廷为辞( ) 7.而 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4.眄庭柯以怡颜( ) 5.悦亲戚之情话( ) 6.乐琴书以消忧( ) 7.倚南窗以寄傲( )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乐夫天命复奚疑!(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微T33760379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项对点练27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解析版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时间:20分钟分值:21分)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分析] [答案]张冠李戴。文意是契丹人在界河捕鱼运盐,官吏们怕生事不敢禁止,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参考译文】 契丹听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选项]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书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分析] [答案]误解形象。“故上疏直言进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并非“直言进谏”。 【参考译文】 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上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分析]

2019年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词整理(学生版) 《陈情表》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 既无伯叔, 终鲜 . 兄弟 门衰祚 . 薄, 晚有儿息 .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 而刘夙婴 . 疾病逮 . 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寻 . 蒙国恩,除 . 臣洗马臣具 . 以表闻, 辞不就职 凡在故老,犹蒙矜 . 育不矜 . 名节 过蒙拔擢 .. ,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 但以刘日薄 . 西山母孙二人, 更 . 相为命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臣之辛苦 ..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愿陛下矜 . 愍愚诚,听 . 臣微志,庶 . 刘侥幸,保卒 . 余年 前太守臣逵察 .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 臣秀才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 ;欲苟 . 顺私情,则告诉 .. 不许《项脊轩志》 每移案,顾 . 视无可置 . 者余稍 . 为修 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 . 南日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 庭中始为篱, 已 . 为墙, 凡 . 再变矣某所, 而 . 母 立于兹 比 . 去, 以手阖门顷之 . , 持一 象笏至 轩凡 . 四遭火, 得不焚, 殆 . 有神护者后五年, 吾妻来归 . 吾妻归宁, 述诸 . 小妹语闻姊家有阁子,且 . 何谓阁子也? 迨 .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 . 小门 , 墙往往 .. 而是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 . 之甚厚 大母过 . 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 .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 女郎也?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 稍异于前 《报任安书》 阙然久不报,幸 . 勿为过 . 固 . 主上所 戏弄

必修五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必修五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园地 11-06 1335 教学课题必修五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等文言知识。 课时安排五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学 生 主 体 活 动 修 改、 备注 第一课时陈情表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 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2.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3.词类活用 (1) 形容词作动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2) 形容词作名词。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凡在故老(年老之人) (3) 名词作动词。且臣少仕伪朝(做官)/ 举臣秀才(做秀才,为秀才)/ 察臣孝廉(做孝廉,为孝廉)/ 少多疾病(患疾病) (4) 名词作状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一天天地)/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 (5) 动词的使动用法。臣具以表闻(使……知道) (6) 动词作名词。臣之进退(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4.一词多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