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之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的流行歌曲开始蓬勃发展,广受欢迎,成了我国音乐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乐章,扮演着人们抒情、娱乐、教育的重要角色,成了人民生活中不能或缺的精神食粮。三十多年来,流行歌曲穿街走巷、日益壮大,成了"流行"最有资格的代表。

然而,当代歌曲文化市场中,在广泛流行的同时,却充斥着很多低俗的歌曲,使得流行歌曲文化市场显得燥热和杂乱,使人更为忧虑的是,这种低级、庸俗的流行歌曲的无止境流行,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情感造成严重的冲击,影响极坏,后果不容乐观。

所幸的是,一些有艺术感有责任感的文人或音乐人兢兢业业、力挽狂澜,创造一批有品味、文质皆美的流行歌曲,形成了一道雅俗共赏的美丽风景。其中,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的作品是这道美丽风景线的最普遍、最精妙之处,雅俗之间,雅俗融合,雅俗共赏。笔者以下将努力探究当代的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这种客观存在的形式、特点及其意义。

一、雅与俗的问题

雅俗文学的出现是源于阶级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不同自然产生阶级的差别,从而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的或雅或俗的不同文学形态。

中国文学史上"雅"与"俗"的问题,向来是很复杂且具有争论性的,它具有时空性、阶级性等性质。

论及文学雅俗的问题,首先有必要明确雅俗文学的涵义。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认为:"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经典、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高雅文学有时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或‘精英文学'。大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赢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宋若云在《逡巡雅俗之间*中文摘要》讲道:高雅文学是"以诗文为主要文类,以受过较高深教育的文人为接受对象",大众俗文学是"民间讲唱文学,以文盲或农村粗识文字者为主要接受对象"。

胡适在《国语文学史讲义》中指出文言与白话的雅俗区分、民间与庙堂的雅俗之分,将乐府民歌称作"平民文学",又指出平民与贵族的雅俗区分。1946年,杨荫深指出":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白话的文学"。1948年,吴晓铃指出:俗文学"是通俗的文学,是语体的文学,是民间的文学,是大众的文学"]。这时的俗文学含义已经是包含大众性、民间性、通俗性和语体性等多样性的统一体了。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说雅文学是偏向于文雅、具有浓厚文学气息和较高文化艺术价值的文学;俗文学则是具有浅近、通俗、大众化的特点,是比较贴近生活、能为一般平民百姓所接受的文学形态。

文化有雅俗之别,雅俗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国文学理论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典诗词中,雅俗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一般都表现为尊雅鄙俗。"雅被奉为统摄创作的最高典范和普遍原则"(宋若云语)。中国古代长期有以雅为正的传统,这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统治阶级提倡、推嵩官方文化,自然而然地排斥或压抑了民间文化。魏晋时期甚至把尊雅鄙俗作为品评人物品藻

的重要尺度。

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史,近乎是一部文人史,俗文学在文学史中难立有一席之地,从来都难以登文学史的大雅之堂。

近些年来,随着一些有很好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的词作者加入流行歌曲创作行列,尤其是将古典诗词融入歌曲中,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观,给俗歌词文学漾起几圈波澜。在流行歌词中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雅俗之别。一般意义上,流行歌曲是大众的、娱乐性的、用以抒发民众情感的一种形式,按理属于俗文学类的。尤其随着近些年网络歌曲的疯狂滋长,歌词文化越见平俗、乏味,有一些歌词非常的低俗甚至庸俗,以致使人感慨:俗可忍,孰不可忍。然而,正是古典诗词的加入,使平俗的流行歌曲的活力增强,构成了流行歌曲既有俗的一面也不乏雅的一面的特殊景观。

其实,文化中的雅俗具有时空性,在不同的历史链条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歌曲与诗词本为一家,略懂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无疑是十足的古典诗词,是十足的雅文学的。这是文学在历史发展中的结果。"凡水井处,无不歌柳词",当年俗气非凡的柳永的词,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在今天也是雅词了。古典诗词的词句和意蕴在流行歌曲中得到再现,使流行歌曲出现了雅俗共赏的新面貌。这就构成了古典诗词的雅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俗交融的一道有时代意义的风景。

二、融合的表现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相融,是古今雅俗之间的一个非常值得去研究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是一种偶然,究其原因,既有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渊源上的继承关系(古典诗词中有不少作品正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也有流行歌曲的发展对古典诗词的需要,是流行歌曲在新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网络庸俗歌曲的大量出现时继续保持自身发展活力、魅力的一种需要,是流行歌曲追求发展中的一种自觉探索。古典诗词在流行歌词中倍受重视和欢迎,这个现象,一方面,使流行歌曲拓开了一种新的发展途径,增强流行歌曲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古典诗词的精粹得以通过流行歌曲而广为传播,使流行歌曲平俗、通俗甚至是庸俗的"骂名"有所改变,形成一种可以广为流传的雅俗相融、雅俗共享的新特点、新形式、新景观,有利于提高流行歌曲的语言表现力及其情感的表达,提高流行歌曲的创作质量和艺术品位。我想,这种现象是更多的人所喜闻乐见的。

流行歌曲的歌词也是一种流行文学,这种文学是通俗的、大众化的,是一种既灵活也有约束的 "低级"文学。在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中,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创作的形式上,唐诗宋词都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开拓形成了另一种风格,确定了另一个发展方向

探究古典诗词在流行歌曲中相融现象,一方面表现在形式上,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诗词配曲式,词句提取式,语言改造式,意境化用式。这四种形式,基本上达到了合乎需要地把古典诗词的精粹灵活应用到流行歌词中的效果,发挥了古典诗词在流行歌曲中的"取之所需,化为我用"的应用程度的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它们雅俗相融的灵活性,也体现了语言功底深厚的一些填词者(词作者)在探索中努力和智慧。

一、诗词配曲式。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

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广为传颂,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专辑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足见其魅力。另外,罗文《满江红》、徐小凤《别亦难》、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童丽《月满西楼》和《春江花月夜》等等,广受欢迎,其魅力及影响毫不亚于邓丽君《淡淡幽情》。

歌诗本一家,"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杨海明),古典诗词与音乐有扯不断的因缘关系,古词新唱,促进经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共赏,既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味,更使世人得以享受一种温馨、安宁、优雅、纯淳的音乐文化大餐,带给人们的是与当今低俗的歌曲完全不同的听觉享受。

二、词句提取式。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容易被广大词作者经意不经意地使用着。每个歌曲作者肯定都或多或少的掌握着古典诗词中的名言经典等一些知识,只需要基本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可以构词成篇了。只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古典知识基础和灵感、技巧、创作激情等条件,使用这种方式创造出好的作品是有难度的。取用不当,则主题不好控制;运用得少或不妙,则与一般的流行歌曲难有异同,有标"旧"立异之嫌,而且对改变流行歌曲平俗的状况和文化格调的提高也没有多大好处。如欲运用,则应该是古今雅俗之间的融洽生辉,应该努力发挥古典诗词词句在歌词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精粹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有着强大的文化辐射影响,起着以点带面、以一胜百、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部分,特别是那些熟为人知的名言精句,恰当地穿插融合在歌词写作中,用来增强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扩大歌词内容的表现力。这种提取方式通常在歌曲中具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听众也容易和乐于接受。以下徐雯的《梅花三弄》,便是一首不朽之作: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

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白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

水茫茫(徐雯-《梅花三弄》)

不论是标题还是歌词中使用古典诗词的词句,这方面的例子都是非常多的,如黄安《新鸳鸯蝴蝶梦》、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蔡琴《明月几时有》,李政《一剪梅》,张伯宏《床前明月光》,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往往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某些词句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不一定是原诗词的现代演绎,但却表现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种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例如花儿乐队的《鹊桥汇》: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远隔地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艳柳绿/不如

望你/谈着天下谁敢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有意/不与你喝醉/难违天理(花儿乐队-《鹊桥汇》)

这首歌借助了"鹊桥"的典故,围着同一主题,把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汇合起来,构成回环不绝的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心心相通的意境,引人思绪入鹊桥,流连忘返。歌词情意绵绵,音乐轻快流畅,《鹊桥汇》尽管有堆名句砌熟语之嫌,但其凭着轻快动听的乐曲,歌词借音乐的东风,传唱八方。从这个角度说,古典诗词因流行音乐的流行而"流传"扩大影响,也不失为诗词与歌曲融合的一个有意义的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词句提取式可以让流行歌曲从古典诗词宝库中汲取所需,在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素材营养中健壮成长。

三、语言改造式。这里的语言改造,主要是指具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作者以仿古的字词、意境、节律描述当代的情感、事件、意愿、审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气息,充满古典诗词的味道,以致一般不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难以分辨它是否来自古诗词。这类作品在言词上、句式上、意蕴上、甚至内容上都与古典诗词的风格形神皆似,是古典诗词作品的现代形式的再现。这类的作品很多,不乏成功之作,例如何炅的《看穿》、张晓松的《中华民谣》、陈涛的《英雄谁属》、吴奇隆的《转弯》、(晏菲《黄鹤楼(现代版)》)等等,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如李叔同的《送别》,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首《送别》是现代人的作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这首婉约词风很浓的《送别》,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唱出了一种痴情,一种哀怨,一种无奈,一种眷恋,音律和谐优美,它的言语、意象、无不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发展,有巧夺天工之妙。再来看看一首《转弯》:

天苍苍/路漫漫/人在人海里流着浪/风在飞/心在盼/爱在爱情里靠个岸/夜夜夜里高唱/唱尽人情冷暖世情如霜/深深深情几许/如果一刀能夠化作两断/就让一切在這地方松綁/峰已回路已转/此情何苦枉断肠(吴奇隆《转弯》)

不论何炅"醉了红颜/也罢/断了琴弦//问天涯/放了天下/也罢/送给人家" 的《看穿》,还是胡歌"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再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笑叹智穷不知今况/终成空"的《逍遥叹》;不论黄霑"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涛尽红尘俗世几多娇"的《沧海一声笑》,还是吴品醇"古往今来又一春/百花怒放燕争鸣/独杯空照月无影/留得残烛待天明"的《忆长安》,展现的都是优雅深淳的歌词文化享受,古韵今吟,耐人寻味。

这给了我们启示,借助流行歌曲"流行"的翅膀,古典诗词也可以像流行歌曲一样广泛流传开来,甚至可以比网络上很多低俗、庸俗的流行歌曲更为流行。它在与流行歌曲的恰当相融中,可以用古典诗词的"优雅"融合流行歌曲的"流行",骏马配英雄,必定能成为文化的草原上最活跃最美丽的风景。

四,意境化用式。从古典诗词里吸取营养,保留或化用古典诗词经典中的美好意境,借古韵抒今意,用当代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来。这种形式常常借用引人入胜的古典诗词的意蕴,让听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可以感受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优美古典意境富有的精粹文化魅力。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创造了无数精美的意境、具有深厚文化基础的意象、不计其数的缠绵的故事和使人向往的动人乐章等,无不使这类流行歌曲充溢的浓厚的历史情怀和文化意味。意境化用式能够以广阔的历史文化、古典情怀为背景下,开拓流行歌曲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增进听众对歌词的理解和接受,从而促进流行歌曲的内涵的提高。其中动力火车的《当》的歌词是这样的: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在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当太阳不在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动力火车-《当》)

又如陈小奇化用古典诗词意境的典范之作《涛声依旧》: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宁-《涛声依旧》)

《当》是汉代乐府诗《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的意境的化用,依然是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态度;《涛声依旧》的语言风格是现代的,但歌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明显是借鉴于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种意境化用的歌曲还有高胜美的《青青河边草》、陈瑞的《白狐》、张学友《楚歌》、屠洪刚《精忠报国》、周华健《刀剑如梦》、羽泉《辛弃疾》等等,都是广受称颂的。意境化用式创作的歌曲,如将经典重现一样,显示出非凡的魅力,常常是流行音乐中的宠儿,不会因岁月的更替而受冷落。

当然,这些形式并不是完全"井水不犯河水"的,实际上,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准确地说是与当代白话文)的融合是自由的、灵活的,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很多歌词都是同时兼合着几种形式,只要能恰当好处地将古典的精华和现代的风格有机融合,最大限度满足大众的精神生活需要,传承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思想的流行歌曲,都是值得肯定的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融合的更多更好的途径还有待词作者去努力探讨。词作者必须精益求精地追求好的作品,把提高歌曲的质量、艺术品味为己任,创造更多适合人们去欣赏去感受去领略的好歌曲,这是时代的召唤。

探究古典诗词在流行歌曲中相融现象,另一方面表现在文本内容上,侧重表现在语言、情感、音律、主题、意境、文化内涵等方面,并表现出与一般流行歌曲截然不同的文本风格和审美感受。

首先,在语言上。语言在歌词中是作为一种负载"情感"而存在的文字符号,它是歌曲情感在文字上客观具体的表现方式,是歌曲艺术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古典诗词的语言世界里,含蓄、典雅、精炼、富含文学美感和意韵,古人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功力,而且能流传至今的,基本都是历史沉积下来的精粹,可谓星空璀璨,光彩夺目。

流行歌曲在语言上,虽然具有通俗化、口语化、浅显直白易为大众理解的优点,但也不乏粗糙、贫乏、枯涩、文辞不加修饰、逻辑凌乱的词作,网络上更是充斥着庸俗、胡搞、愚昧、不伦不类的作品,为了炒作、出名而"各显神通",不顾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充满了商业文明的(肮脏)味道。当反思《鲜花牛粪》、《该死的温柔》、《死了都要爱》、《王八蛋》《你的妈是我的丈母娘》、《芙蓉姐夫》等垃圾歌曲大横其道,流行歌曲通俗的魅力还保留几分?这些流行歌曲的品味、价值何在?试看成名歌手陶喆的《王八蛋》:

你这个没有心的王八蛋/在我的伤口上面洒盐巴/跟银行经理说我信用差/你看不顺眼你就开口骂/你会有一天后悔/你会有一天后悔/我的心好像有颗大的石头/我的头好像原子弹要爆炸/我的梦好像破了洞

的气球(陶喆-《王八蛋》)

再看看风靡网络上央视春节晚会的歌手的《我是你老公》:

我是你老公/你是我老婆/我喜欢饭后抽上一只烟/我是个男的/你是个女的/所以你是我的/我也是你的/我在学雷锋你却学武松/你有习惯的/客串梅超风/只要我放松/你废我武功 (杨臣刚-《我是你老公》)

这些歌词语言平白,庸俗无聊,枯燥乏调,低级趣味,不伦不类,充满了胡搞、炒作的味道,这样的音乐美何在?这样的作品对社会有什么意义?整篇都是唠叨、埋怨、怒骂,在发泄不满情绪的,让人摸不着脑袋的是不乏名气的歌手依然唱的津津有味、不乐其乎的,如果这部作品荣登艺术殿堂的话,那就是对艺术的侮辱了。"理想是一辆又一辆的粪车,牛粪才是鲜花成长的地方","我是芙蓉姐夫,老婆臭名昭著,老婆体形像猪也有男人追逐,自称明星很耀眼,我看纯属不要脸","死了都要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白"......这些庸俗恶搞的歌词是直接在挑战世人容忍的极限了,流行音乐还算艺术吗?这是流行歌曲的悲哀。

当这些作品可以在网上盛行的时候,听众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标准就值得怀疑了,这是一个艺术沦落街头的世界,无不令人担忧。

其次,在主题上。主题是一首歌曲的"灵魂",是歌曲的核心。歌曲是抒情的,有主题有内容了,才能确定歌唱的情感基调。使人迷惑失望的是,一方面,低俗、无聊的主题层出不穷,无奇不有,让人哭笑不得;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无厘头"不断涌现,让人听着不知所云,摸不着头脑。《你的妈是我的丈母娘》《我是你老公》《洗涮刷》《我爱人民币》、《菠萝菠萝蜜》《芙蓉姐夫》......这些歌如其名,实在不该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这种迎合了一部分人的低级情趣,得以流行传播的歌曲,更是流行歌曲发展中的败点。这首《你的妈是我的丈母娘》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偶要唱一首情歌/让你晕/让你倒/让你感动ing/让你唏嘘不已/让你筋疲力尽/偶要唱一首情歌/将天下的情歌/一网打尽/直到这世界/再也没人敢唱情歌/你的妈是我的丈母娘/你的妈是我的丈母娘(弓虽-《你的妈是我的丈母娘》)

正如歌词所言,就是让你晕,让你唏嘘不已,要你听得冒冷汗,再不敢唱情歌!这种歌曲的流行是社会的毒瘤,毒害着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情趣。再如赤裸裸的《我爱人民币》:

我觉得花钱/是一种刺激/一张两张三张四张五张六张七张八张人民币/我讨厌dollar/不喜欢卢比/

不论走到哪里/都用人民币/我爱人民币/没有商量的余地/坚挺的人民币/我爱它到底(吴品醇《我爱人民币》)

这绝不是艺术,只是个人观点的无聊表现,不应该迎合一些人对钱的情绪而在社会上传唱,这是对音乐、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化用古代诗词意境的歌词》里说:"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古典诗词中富含中华千年的文化精华,主题也

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的,流行歌曲大可从古典诗词里"拿来主义",汲取营养和灵感,还流行歌曲一片纯洁的蓝天。杜绝低俗透顶、无聊至极的《菠萝菠萝蜜》这类"眉来眼去"的"小情人" 的"绝世咒语"等对世人没有积极意义的主题。

再次,在情感上,流行歌曲也是艺术,但新世纪以来的不少歌曲在情感的表达上显得过分的世俗,甚至是娇柔作态、斗俗斗怪。歌手歌唱中富含的情感在歌词中表现不出来,或歌词本身缺乏审美情感的,还有大量的作品是颠覆传统中的健康情感的,不堪入耳。如《QQ爱》、《老鼠爱大米》、《水煮鱼》、《狼爱上羊》、《求佛》等等。另外,很多歌词根本就是胡闹,废话连篇、不知所言,没明确的主题,何来情感?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可是越来越庸俗的流行歌曲的这种光辉到哪里去了呢?

古典诗词是成熟的文学作品,情感的表达是明确的且富含文学美感。流行歌词的文学性虽然不必如纯文学的要求那样严格,但是,歌词中应该具有一些艺术性质和明确的主题的,因为情感是一种有方向的抒发,不是无缘无故的呼喊。

看看以下几首旋律很动听、传唱不衰的歌曲: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檫掉一切陪你睡/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你赐给的自卑(胡杨林《香水有毒》)

这是上天对重逢的安排/不相信眼泪/不相信改变/可是坚信/彼此的情愿/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那一夜你满眼泪水/那一夜你为我喝醉/那一夜你与我你分手/那一夜我伤害了你(谢军《那一夜》)

好想在恋爱哦/越想越难耐/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因为这真人帅/心里善良瞎怪怪/今年你几岁有过几次one night/吓的我发呆这是什么E时代/赶快对他说拜拜(香香的《QQ爱》)

第一首歌如其名,是一首有毒 "二奶咏叹调",其中充满了被始乱终弃的无奈。在傻乎乎的"不该嗅到她的美"后,在略带伤感中唱着"擦掉一切陪你睡",真是无耻至极!

第二首成了不少新手机原配的铃声唱出了男女睡过了就分手。把一夜情写成歌曲满大街传唱,实在有辱艺术,歪曲了音乐的美好功能,不堪入耳。

第三首是一个为爱而爱的女孩的网恋总结,一夜情,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是这首歌的思想。"今年你几岁有过几次one night"的反问,厚颜无耻。比《qq缘》的"虚拟的世界,虚拟的我们...QQ上的缘份,美妙的缘份让我沉醉,让我痴"的歪声歪气更流行也更污浊。

"看到这些让你摸不着头脑的词句你一定会觉得是我在呓语,当然不是,这些就是当今最为流行的一些歌曲里面的歌词,如果仅仅用低俗来形容的话恐怕是不够的,因为它们除了低级、恶俗外,更多的是充满情色等不健康的内容,从这些露骨歌词中的情啊、爱啊、搂啊、抱啊、吻啊、睡啊、温柔啊等等就可见一斑,实在是一种精神的垃圾和文化的糟粕,更主要的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今十大最低俗流行歌曲排行榜》

古典诗词在情感上的表达的比较丰富动情的,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爱国爱人民的感情,抒发对时势的感慨等等,往往有具有典型性,形成了名句效应,在当代文学创作中被引用或借用来诉请道理的情况非常普遍,作用效果不言而喻。当然,这是因为古典诗词是纯文学创作,是文学创作中主要以叙事抒情为目的的结果,注重文学性。其中蕴含着丰富、饱满、健康的情感也是值得流行歌曲在创作中借鉴使用的。

然而,以娱乐和抒发情感为主的流行歌曲则没有那么丰富的内涵,和平年代安稳的生活状态和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形成人们较关心局限的个人情感,在大量的歌词作品中都是泛滥着个人的爱情观念的,而其中又以爱情不得志的抒发为多,不厌其烦,成为一道哀怨悔怒痛恨愁的情感遍地野草,社会的人生活在一个忧伤的世界里。在这样一个充满感伤的爱情追求为主的世界里,流行歌曲几乎成了倾诉爱情的泛滥圈,而产生爱情问题的群体又集中在青少年,从这个角度看,流行歌曲创作所面向的接受对象主要是青少年。严重的是,当铺天盖地的充斥着这种个人情感的抒发的同时,友情、亲情、大至爱国热情都会慢慢消解掉,80后的人缺乏爱国情怀和对社会情感表现冷谈,流行歌曲在情感上片面化庸俗化的影响不无责任。

然后,在音律上,古典诗词注重音律美,富于音律美,从现当代诗歌开始,对音律美的追求已经大不如前的了。唐诗有宋词有,具有一定的音乐性,有歌曲的"天赋"。朗读成为一种艺术,很多的古典诗词本身注重音律和节奏的,所以,情到深处,朗读起来就是一部纯朴质朴的音乐。从这个角度上看,古典诗词可以给填词者带来创作灵感,当然,古典诗词本身也是填写歌词的一种参考。不少诗词是很注重韵脚增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古典诗词这方面和流行歌曲不谋而合,无疑可以在歌曲创造的同时给流行歌曲带来参考的便利。

古典作品中具有音律美,如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重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又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唯有少年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只恐双溪炸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等,可谓丰富,数不胜数。

歌曲有配乐式和填词式两种,又以填词式为主。曲子是具有强烈的旋律的,所以填词式的歌词比较注重韵脚,歌词本身就有一定的音律美。这跟古典诗词中的词是一样的。方文山的作品音律感很突出很强烈,他雅俗相融的中国风风格很有代表性,如《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

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开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

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

你伏笔/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

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

被隐去(周杰伦-《青花瓷》)

方文山大师的词不仅音律美,还以传统诗歌的创作方法,用意象形成意境,用蒙太奇打破时空界限,扩大表现生活的容量,雅俗共陈,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创造了《菊花台》、《青花瓷》、《威廉古堡》等都是雅俗共赏的杰作。他的作品大受欢迎且常年不衰,还有个原因是富有意蕴,意味无穷。这些正是当下的流行歌曲远远不及的地方。

最后,在意蕴上。意蕴是指歌词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或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某种主旨,也包括歌词中的意象、意境等。意蕴丰富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人以人生的启示,隽永的回味和诗意的美的感受。古典诗词中的"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黄河落日圆",是千古壮观的意境。

走通俗路线的流行歌曲往往只在乎歌者单纯的情感的发泄,忽略了其实歌曲可以抒情外,也可以给人诗意的感悟、无穷的蕴味。遗憾的是,《老鼠爱大米》、《狐狸爱上熊》、《方便面》、《爱情呼叫转移》、《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等众多流行歌曲都只是泛泛之词,没有审美价值,亦经不起推敲,更无意蕴可言。

2005杨臣刚的"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老鼠爱大米》唱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展风采之后,《狼爱上羊》又后来居上:

狼说亲爱的/谢谢你为我疗伤/不管未来有多少的风雨/我都为你去扛/羊说不要客气/谁让我爱上了

你/狼爱上羊啊/爱得疯狂/谁让它们真爱了一场/狼爱上羊啊/并不荒唐/它们说有爱就有方向(汤潮-《狼爱上羊》)

《老鼠爱大米》浅薄、又庸俗地把爱情等同于低级的生理需要,备受质疑责骂时,《狼爱上羊》和《狐狸爱上熊》又混水生杂鱼似的当上爱情的标签,真不可思议!网恋,一夜情,多角恋,又《狐狸爱上熊》、《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新时代的爱情观到底怎么了?这样的歌曲为何能流行?

世界太啰嗦/不分对或错/像我这的老百姓/谁会在乎我/爱人离开我/不说为什么/伤心难过的时候/

我学会了喝酒/每次我都喝醉/但从来不犯错/明天酒醒以后/我依然是我(郑智化-《游戏人间》)

郑智化是个有个性受人尊敬的歌手,但是这首《游戏人间》却不尽人意,无聊、消极,像个怨妇在郁闷在自我唠叨在自我安慰,完全是一个遭遇挫折而伤心无奈失望后选择沉沦的形象,在让人惋惜的同时,不禁让人怀疑这种一蹶不振的生活态度的正确性,乃至质疑这首歌曲是否有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必要。虽然表现了一些人真实的思想状态,但这种消极的态度是于社会无益的。

现在的流行歌曲大多缺少内涵,经不起时间的洗礼,很多都是快餐式的流行,没几个月就被遗忘了。流行歌曲欲重振雄风,必须提高内涵,提高品质。向古典诗词学习,融合古典文化精粹健壮自己,增强底蕴,发展雅俗共赏的作品,是流行歌曲真正流行的一个出路。

相对流行歌曲的通俗浅显,古典诗词中则显得精致隽永、富含意蕴的。"寒食春风御柳斜,听风听雨过清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耐人寻味,意蕴悠长。古典诗词在意蕴的表现上是成功的,其词句丰富的意蕴能够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有耐人寻味、隽永深沉的含蓄美和艺术美,给人引人入胜的审美享受。这正是新世纪流行歌曲中普遍缺乏的。流行歌曲有必要汲取古典诗词中的精华,进行加工改造,用优质产品树立新形象。一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前贤圣者的名文佳作自然是流行歌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素材宝库。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古典文化的精华,在古诗词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或者可以说,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内蕴的取用、继承和发扬,是二十一世纪喧扰中的流行歌曲在内容上一次"超凡脱俗"、"返璞归真"式的进步。"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

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优美的旋律。"①(葛金平《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源泉--古典诗词》)"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古典诗词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是广为称颂深得人心的。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有时即使只是看到古典诗词中的一些精粹词句,就能让听者凭借自身的文化知识而联想满腔,而从文化上享受音乐的精美。把古典诗词意蕴有机地融入流行歌曲中,是改变流行歌曲的肤浅、低俗、乏味等不良特点的有效途径,在增强流行歌曲文化艺术质量的同时,是提高歌词的文化性、艺术性,有利于流行歌曲的良性发展有效而可取的方法。

三、融合的必要性

在一篇采访稿《别斗我,我不是网络歌手》里说:"在一些国内音乐界知名人士眼里,"网络歌曲"就是:粗糙的制作加上还算上口但细品无味的曲调混上自我陶醉却恶心别人的唱腔以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心态。"

为任贤齐、黄品源、罗宾、安琥写了不少好歌的徐誉滕凭《等一分钟》等歌曲以不可抵挡的速度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名气大振,但在记者采访时,他急忙说"别"斗"我,我不是网络歌手"、" 谁说我是网络歌手,我跟谁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实力派有品味的音乐人对网络流行歌曲忌讳莫深呢?莫非低俗的流行歌曲令有品位的音乐人颜面无存才使他们这么激动这么深恶痛绝了?从此看出以网络为主要流行渠道的低俗歌曲带给了实力歌手不少委屈的,同时可想而知在流行花衣的背后,大量低俗、无品位的作品是多么的需要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了。

2007年10月1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一个"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的座谈会上,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说:"这些歌曲,有的淫言秽语、宣传色情;有的痞话连篇,充斥着语言暴力;而像《那一夜》、《狼爱上羊》等主题空洞,矫情做作;《我是你老公》,《不怕不怕》、《嘻唰唰》则语无伦次、废话连篇;甚至还有一首歌直接叫《放屁》,‘放屁'的字眼多次出现,实在太低俗。"著名词作家阎肃说:"我今年77岁了,可是像《那一夜》这样低俗、没文化的网络歌曲,就是在西方也很少见。"这些低俗的歌曲简直是对音乐、对人心灵的一种亵渎和糟蹋。象《老鼠爱大米》这样的歌更不该在主流电视上出现。朱蓬蓬《为什么流行低俗网络歌曲?》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网络的高速发展,使流行歌曲的流行、发展突飞猛进,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流行歌曲的量的递增同时也表现着质的下降,不少歌曲作品充满着胡搞、低俗、炒作等性质,造成歌坛上的滥竽充数,溃难成军。流行歌曲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和负载着众多不良信息,使很多关心流行歌曲的未来的有责任心的音乐人的感到忧虑。人们对品质下降的流行歌曲的现状的质疑,也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流行歌曲的创作当中,补己所短,提高自己内涵,发挥其应具有的社会功能。

四、融合的意义

流行歌曲除了是抒情、娱乐的工具,还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抒情偏颇、放纵娱乐的话,必然给青少年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管你是男女老幼,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

愿,你的耳朵都无法拒绝它在你周围每个角落萦绕,或多或少,或重或轻,无所不在的流行歌曲甚至会影响一代人的情趣、思维和生活方式。

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是能够影响宇宙的一种力量",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我国近代学者蔡元培、王光祈等人,则力倡"美育"与"乐教"。实践证明,"寓教于乐"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教学思想。流行歌曲内容广泛,兼容并包,无所不有。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看到追星一族为歌手疯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歌曲的巨大作用力。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传唱不已的流行歌曲无疑是他们培养情趣、学习模仿、认识社会的途径。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音乐人站出来抵制庸俗的歌曲,呼吁提高流行歌曲品质。

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入选台湾小学一年级教材,因为他的歌词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另外,他的《上海1943》入选某小学教材、《蜗牛》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爱在西元前》成为台湾高中联招历史考题,《发如雪》台湾某学校语文考题,还有台湾某大学生用"周杰伦现象"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此外,他的歌还入选到日本日中通信社出版的《通过唱歌记住中国话》的汉语学习教材中。

高教版新版《大学语文》收入了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编者认为:"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以此审视,流行歌曲自有超越通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罗大佑歌曲的价值,在于他唱出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中国青年面临社会转型时期所特有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

这些现象都体现着优秀流行歌曲具有的教育功能,但获此殊荣的流行歌曲尚在少数,流行歌曲的内涵还有待丰富。

校园古韵,润物无声。为了让儿童体验古典诗词魅力、享受艺术的熏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妇女音像出版社和北京诗风竹韵音像制品有限公司将教育部规定小学生必背的95首中国古诗词谱曲制

成《中国古诗词儿童歌曲集》;在北京市"古诗词歌曲进校园"活动中,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担纲谱曲了20首古代诗词作培训教材,获得一定的成果。

然而,青年作曲家幼竹经过调查表示,适合青少年唱的歌太少,古诗词强调传统和经典,歌谣注重现实,青少年更喜欢流行歌曲。看来流行歌曲的"俗"和"真"是深得人心的,但近年来泛滥的庸俗之作正是人们心头之疾,那么如何是好呢?"超男超女"无聊恶搞,网络歌曲 "投机取巧",只会使低俗的流行歌曲更加泛滥。流行歌曲表现出来的大面积的低俗、无意义的流行歌曲,是残害民众、社会的,不应任其恶性发展。优雅、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典诗词的融入,如果可以使流行歌曲这种不尽人意的面貌得到改变、品质得到提升的话,流行歌曲的弄潮者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用优质的作品占领网络阵地,让低俗的网络歌曲没有生存空间,促进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取各所长,形成雅俗融合、雅俗共赏的流行歌曲新风采。这成为提高流行歌曲品质迫在眉睫的要求。事实证明,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流行歌曲的创作中,是非常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周杰伦的《菊花台》、张学友的《楚歌》、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吴涤清的《朝云暮雨》、游鸿明的《诗人的眼泪》、张弦子《醉清风》、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都是很好的歌曲,方文山、琼瑶、陈小奇、黄沾等人则是雅俗共赏的大师。

"现在的孩子都在唱一些与其年龄不适宜的歌曲。听他们唱《老鼠爱大米》的时候,我就会感到很不安。"谷建芬说,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有她的一份责任,她是带着一种负疚的心情来为他们创作的。相信当雅俗相融、雅俗共赏的流行歌曲成为流行歌曲的主流的时候,谷建芬这种担忧将会得到改变。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它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文字上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等特点,都是歌词创作的重要源泉。

"唐诗过后是宋词",音乐没有雅俗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的是融合的手段。古典诗词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与风格,提供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素材宝库。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我相信,把古典诗词融入到流行歌曲的创作中,流行歌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健康和辉煌。

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 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 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他又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扯不断的联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我们知道古诗词属于高雅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二者的区别很明显。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与理不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著名女歌手王菲、邓丽君等人倾情演唱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还有歌曲《月满西楼》童丽、邓丽君等人演唱的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当我们听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歌曲时又有一番别样的风情。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又让我们领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给人以动人的现代感。 又比如演唱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一度被翻唱。这些是流行歌曲还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还原,是普及还是融合?不得不说这些创作的歌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面谈谈现代配乐古典诗词演唱的类型: 一是拟古型(还原型)、李叔同的《送别》,地道的长短句,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汉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呈现。这种创作还原了当时诗词内容中的场景、意境、情感等等。 二是普及型:主要是为了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曾经有用外国歌曲配中国诗词的情况,如《小路》配《独坐敬亭山》,用《红河谷》配《夜泊秦淮》,但并不适合。但是却有一首特别适合的就是李叔同的《送别》,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人来说,流行歌曲成了他们认识诗的重要途径。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老师讲英国诗人威廉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时,用英文讲,学生没有反应,用中文,学生也不知道,当把中文译诗读出来,念到“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这不是那首“水木年华”的歌吗?"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 三是融合型:音乐的融合,作者并不拘泥于古曲,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淡淡幽情》邓丽君《绿蓑衣》杨小琳。总体而言,词较诗更易于进入流行歌坛,婉约词人的作品较豪放词人更受欢迎。词体参差不齐的句式更易于与现代流行音乐匹配。 融合型的最有可能进入流行歌坛。尤其是文字融合型:现代作者或沿袭、或取意像、或取意境而再度创作在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才有特殊的意义。如《新鸳鸯蝴蝶梦》以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蓝本。原作抒发的是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而黄安抒发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不仅如此,还有从古典诗词中吸取元素来创作流行歌曲的作品。其中墨明棋妙乐团创作歌唱的一系列歌曲就很不错,例如《人面桃花》、《如梦令》、《临安初雨》、《镜花水月》,虽然很多没有直接演唱古诗词,而是利用古诗词的意境发挥及展开。 当我们听这些古典诗词创作的流行音乐时,通过古今的创造、融合、加工、整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后,把原来诗人抒发的各种情感呈现在现代人的面前。这些情感或抒发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人生机遇,或盼望天长地久的爱情,对知己红颜无尽地相思的爱情观,或抒怀。我们通过这些歌词中,作者把古典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展示了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比如著名的一首融合很多古诗词意境的流行歌曲《烟花三月》:“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义。 同是情感的载体,同是通俗的文化, 同是文学的创作,同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出其情其感。吟诗有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再吟再品:品情境;三吟三品:品意境。从原始歌谣、《诗经》、汉乐府、直到词曲,声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一种诗体产生民间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流行歌曲称通俗歌曲。“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配以古

古代诗词与流行歌曲_古诗鉴赏

古代诗词与流行歌曲 古代诗词与流行歌曲 很小的时候过一首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夜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歌曲由一位名叫朱小玲的女歌手演唱,其唱腔清新哀婉,年少的我虽未经风雨,仍是被那种忧伤的气氛年感染----考虑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映衬着历史的雕梁画栋时,耳畔仍会不知不觉地响起这首歌。后来,我才知道她唱的是唐后主李煜于国破后所填的词《虞美人》,道不尽对故国的思念。这是我接触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现代流行歌曲的伊始,它间在当年众多咿咿呀呀的所谓“甜歌”中,竟有着一丝独自绽放的山百合的味道。 年纪再大些,陆陆续续又听了好些这种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歌曲,其中全文选录编曲的,以邓丽君演唱的苏轼《水调歌头》最为著名。词风豪放清奇的东坡居士,肯定没有想到,他在密州任所对天空奇妙景象的驰想,对月之阴晴圆缺及人生这悲欢离合的感叹,于九百余年后,竟会再度被谱上新曲,传唱于大江南北,感动着更多新的痴男怨女。我个人认为古诗词之新编新唱,此曲堪称经典。 继而,在香港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出现了粤语版的《满江红》,罗文用他低则婉转、高则激昂的中国古典式唱腔,把岳飞抗敌雪耻、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感和英雄气慨演绎得畅快淋漓,于高昂处,那磅礴的气势和激越的情感由不得你不随之动容。

类似的感受,你也可以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同时也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获取,“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豪气,委实曾让我有未生于斯世的遗憾。 将中国古代诗词新编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尝试,从些也渐渐屡见不鲜。全篇改编难免会有它的局限性,莫若取其数理化,用在新歌的关键之处,以求“画龙点睛”。 于是港星蒋志光、韦绮珊的对唱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识》中,有了《瑟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所不同的是,白乐天欲抒发的是被贬谪的凄苦,而新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似是想藉此名句来呼唤久候的爱情。是啊,同样的一句话,流入处在不同境遇、有着不同渴望的不同的耳里,自然触动着不同的心事,自古就是如此。 又看到陈百强的歌曲中竟出现了《对酒当歌》的名字,不禁大惑:难道此君亦有着曹公“时光易逝、功业款就”的苦闷吗?忙细细听来:干净的声线,深情且难掩忧伤的基调,竟是在倾诉着一个“失了踪”的爱情故事,“这颗心”虽“真的很痛”,但仍“不断地寻梦”,“两眼尽红”地“依稀觉得这样傻也只是为情重”。歌曲内容固然与《短歌行》所表达的相去甚远,但感情之充沛、情调之悲凉,未必就逊之多少。 这使我忍不住对古代诗词创作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做了一些比较: 一、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与古代诗词的情感:“以歌传情”是流行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那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要求:搜集并汇总源于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分组展示要求:各小组分类列举,其他小组补充。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一、诗词配曲式。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 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二,词句提取式。

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

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诗歌曾经灿烂辉煌过,而今,古典诗歌似乎渐渐褪去它的光彩,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大行其道。 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在他的文章《唐诗过后是宋词》开篇指出:现在已经是一个诗让位于歌的时代,“看着追星族们如痴如醉的样子,不由你不相信这是一个它的时代,看看诗人们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由你不承认这是一个没有了诗歌的世界,曾经辉煌过的诗歌在这种似乎不怎么高雅的流行歌曲面前,只能低下高贵的头,用一句成语说叫‘俯首称臣’。”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无奈。如同葛兆光先生这里的观点,很多人认为古典诗歌是“雅”,而流行歌曲是“俗”,两者泾渭分明。 然而,不同于一般自命不凡,对流行歌曲不屑一顾的文人,葛兆光先生对流行歌曲特殊的价值给以一定的肯定。 “文化人没有必要对流行歌曲做出一副高傲的不屑模样,这种不屑常常是对自己文化 身份的显示,也常常是当自己文化阶层的标签,画地为牢和固步自封是同义词,流行歌曲唱的人多好像就成了大众快餐,进不得文化人的雅座,可是,对唐诗宋词吟味不已的文化人怎么也不想想,词在当年也是被轻蔑地称作“诗余”——仿佛诗歌上掉下来的土渣儿——的流行歌曲,你尽管可以“连眼珠都不转过去”,但谁敢断言诗坛的明天就不会像宋词继唐诗,元曲继宋词一样? 当年柳永那种让满世界人传唱的“酸曲儿”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没有哪一位会把柳永从《全宋词》里剔出去以纯洁文化队伍,那么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就不能屈尊光顾一下满天飞的流行歌曲呢? 整日里摇头晃脑吟味不已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翻成白话到底和流行歌曲有多大差别?” 诚然,我们可以把古典诗歌和流行歌曲进行对比,看看结果如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诗经·蒹葭》的“雅”。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一,诗词配曲式.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 ,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 ,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广为传颂,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的极品. 《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专辑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足见其魅力.另外,罗文《满江红》,徐小凤《别亦难》,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童丽《月满西楼》和《春江花月夜》等等,广受欢迎,其魅力及影响毫不亚于邓丽君《淡淡幽情》. 歌诗本一家,"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 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杨海明) ,古典诗词与音乐有扯不断的因缘关系,古词新唱,促进经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共赏,既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味,更使世人得以享受一种温馨,安宁,优雅,纯淳的音乐文化大餐,带给人们的是与当今低俗的歌曲完全不同的听觉享受. 二,词句提取式.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容易被广大词作者经意不经意地使用着.每个歌曲作者肯定都或多或少的掌握着古典诗词中的名言经典等一些知识,只需要基本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可以构词成篇了.只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古典知识基础和灵感,技巧,创作激情等条件,使用这种方式创造出好的作品是有难度的.取用不当,则主题不好控制; 运用得少或不妙,则与一般的流行歌曲难有异同, 有标"旧"立异之嫌,而且对改变流行歌曲平俗的状况和文化格调的提高也没有多大好处.如欲运用, 则应该是古今雅俗之间的融洽生辉,应该努力发挥古典诗词词句在歌词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精粹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有着强大的文化辐射影响,起着以点带面,以一胜百,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部分,特别是那些熟为人知的名言精句,恰当地穿插融合在歌词写作中,用来增强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扩大歌词内容的表现力.这种提取方式通常在歌曲中具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听众也容易和乐于接受.以下徐雯的《梅花三弄》,便是一首不朽之作: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白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徐雯—《梅花三弄》) 不论是标题还是歌词中使用古典诗词的词句,这方面的例子都是非常多的,如黄安《新鸳鸯蝴蝶梦》,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 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蔡琴《明月几时有》,李政《一剪梅》,张伯宏《床前明月光》,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往往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某些词句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不一定是原诗词的现代演绎,但却表现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种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例如花儿乐队的《鹊桥汇》: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远隔地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艳柳绿/不如望你/谈着天下谁敢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有意/不与你喝醉/难违天理(花儿乐队—《鹊桥汇》) 这首歌借助了"鹊桥"的典故,围着同一主题,把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汇合起来,构成回环不绝的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心心相通的意境,引人思绪入鹊桥,流连忘返.歌词情意绵绵,音乐轻快流畅, 《鹊桥汇》尽管有堆名句砌熟语之嫌,但其凭着轻快动听的乐曲,歌词借音乐的东风,传唱八方.从这个角度说,古典诗词因流行音乐的流行而"流传"扩大影响,也不失为诗词与歌曲融合的一个有意义的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词句提取式可以让流行歌曲从古典诗词宝库中汲取

校本课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中飞出的唐宋遗韵 ——浅谈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 高二语文郭丽娟时间:2010-11-18 导语设计: 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唐诗宋词,走进这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我们能体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倾听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高歌,聆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殿堂里,我们目眩神迷,流连忘返。 虽说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比如流行感冒。但是流行的歌曲绝对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最爱。那一个同学起来说一下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同学回答问题) 很多的流行歌曲之所以传唱不衰,是因为它是有品味、文质皆美的流行歌曲,扮演着人们抒情、娱乐、教育的重要角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能或缺的精神食粮,形成了一道雅俗共赏的美丽风景。 歌曲与诗词本为一家,略懂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无疑是十足的古典诗词,是十足的雅文学的。这是文学在历史发展中的结果。“凡水井处,无不歌柳词”,当年俗气非凡的柳永的词,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在今天也是雅词了。 古典诗词的词句和意蕴在流行歌曲中得到再现,使流行歌曲出现了雅俗共赏的新面貌。这就构成了古典诗词的雅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俗交融的一道有时代意义的风景。其中,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的作品是这道美丽风景线的最普遍、最精妙之处,雅俗之间,雅俗融合,雅俗共赏。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是如何融合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表现形式: 一、诗词配曲式 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1)

题目:中国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歌词之比较 授课人:王建辉 授课班级:名著欣赏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16日 课型:活动课 教学设想: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应仅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它应该建立在学生有兴趣研究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多元智能的发展。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选择了“中国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歌词之比较”作为研究课题。中国古典诗歌是高中语文第一册课本的重要内容,而流行歌曲则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加入流行的元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研究兴趣,从而带动他们接受古典诗词,提高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又由于语文学科的研究需要占有大量的材料,而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此外还需要学生以组为单位集体研究探讨,这些步骤必须在课下完成。课堂上的短短四十分钟时间与其以草草的研究收场,不如交给学生,展示他们的智慧与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 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一个好比高山上的千年积雪,另一个则像是奔腾而来的滔滔江河,似乎距离太远。但是滔滔江水的奔流是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存在着不可磨灭的联系。 中国古典诗词和流行歌曲都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二者具有同源性。而且,纵观整个诗歌发展史,很多诗词作品都是被谱上曲而广泛传唱的,比如我们讲过的典故“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或者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 因此我们开设了这样一个研究性课题——“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歌词之比较”,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共同研讨之后,都撰写了研究性学习论文,今天就由同学们来展示一下研究成果。 教师资料掌握 一、可以从四方面入手来研究这个课题: (一)古典诗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 (二)古典诗词中的诗句构成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 (三)有些流行歌曲虽未直接引用或化用古诗,但却继承了古典诗词的某种思路或某种风格。 (四)二者毕竟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所以有必要研究一下二者审美标准的差异。 二、具体分析 (一)古典诗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古诗词可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形式,它凝练含蓄丰厚的美感是许多当代文学所不及的。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对感情表达的细腻、理性认知的深刻使古曲较之当代通俗歌曲拥有更内敛、丰富的情感,更浓厚的文学韵味。所以取古文的精美加之当代歌曲的流行元素,以整诗入曲(当代歌曲)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新组合。 1、《十面埋伏》里的《佳人歌》——没有丝竹伴奏,惟有钟罄鸣响,章子怡如流云般的轻吟在《十面埋伏》中如绕梁三日的余音。正是那简单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再现了汉魏时期的音律文化。失传千年的古韵给了我们探索的空间。正是这种听觉上的神秘莫测,简单的“倾国倾城”的歌词背后,也不再单纯了。“十面埋伏”正始于此,知情的人用心,旁观者揪心,反被其吸引。就是从这玄妙的词曲开始,影片进入了一个相当危急的秦汉时代。歌,自然地引你入了境。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摘要]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古典诗词;流行歌曲;诗与乐的融合 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于理不合。因为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而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其间泾渭甚是分明。可是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而现在古典诗词却曲高和寡,成为高雅文化,并与流行歌曲对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过本文的写作,其用意并不在于对导致此种对立的原因的探究,而是想通过考察古典诗词如何进入流行歌坛,分析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互动关系,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歌与诗这两种文艺样式的差异,并就当下歌与诗的融合及分离略述己见。 一、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否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对立当然是有的,不过并非所有古典诗词都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我们注意到,流行歌曲并不绝对拒绝古典诗词,相反,有些古典诗词不但能够进入流行歌曲,而且还颇得听众的欢迎。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再如由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别亦难),同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近年经安雯演唱后,更是不胫而走,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那么,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呢?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坛与古典诗词被今人谱曲演唱是两个概念。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古典诗词都可以被谱曲演唱,但并不是所有被谱曲演唱的古典诗词都能够进入流行歌坛。 所以要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能歌与否作为区分词与诗,或声诗与徒诗的首要标准,而未能意识到歌、诗之别的实质远较此复杂。譬如说,在不少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常常会以苏轼词不乏可歌性而忽略其与婉约词的差异,进而等诗于词;再譬如说,当今一些作曲家在选择为古诗词谱曲时,其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是作品的知名度,似乎只要是名篇便可谱曲演唱。苏轼诚有好词,可是,除了一首《水调歌头·中秋》之外,苏轼再无别的作品能够被今人广为传唱。不错,如果愿意,我们完全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甚至《江城子·密州出猎》配上乐曲(也确实有人尝试过),请嗓音高亢浑厚的男歌手独唱或合唱,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就能进入流行歌坛。李清照词亦然。《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是当今流行歌坛上最受欢迎的古典诗词之一,其传唱之广,大概只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可以与之相比,然而李清照最有名的作品《声声慢》,此类尝试却少有成功。究其原因,除了古今审美趣味的差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诗(词)毕竟有别。 从实际情况来看,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还原型(拟古型),即还原古曲以保留其古音古韵的原貌。这个工作,早年杨荫浏、傅雪漪等前辈曾经做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姜白石的词,如《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疏影》等。近年河北大学刘崇德教授又将包括乐府、唐宋词、元曲在内的三百余首古乐曲译成五线谱和简谱,并选择其中部分曲目请人演唱制成CD。与此相类的是仿照古曲风格由今人为古典诗词重新谱曲,如台湾有一位叫蔡肇祺的老先生,就为不少古典诗词谱曲并亲自演唱;年轻一些的如范李彬的古琴曲专辑《关山月》,收入《关山月》、《蒹葭》、《秋风辞》、《阳关三叠》等十余首古琴曲。范李彬本人是台湾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系古琴教师,所以他的弹唱很有古人意味。内地音乐人专为古典诗词谱曲、演唱的也有几位,如山东歌剧舞剧院指挥吕守贵也为不少古诗词谱过曲,出过两张专辑。姜嘉锵、傅慧勤等人演唱的古诗词歌曲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古曲琴歌》等合辑行世。另外还有一位叫张庄声(咪咪)的歌剧演唱家与他人合作,将白居易的两首长诗《琵琶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教案

课程(一)古典诗词直接配曲类歌曲 一、导入新课: 播放王菲演唱《明月几时有》 问同学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好不好,美吗?你们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 二、展示苏轼的《水调歌头》 PPT分别展示邓丽君和杨小琳古典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绿蓑衣》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歌曲,像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收录了12首,还有杨小琳的《绿蓑衣》中包含了十首。 教师问,这么多的诗歌,为什么上面展示的这些诗词会被谱曲传唱,进入流行乐坛? 三、学生思考交流: 1.为何现代流行歌曲能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 2.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乐坛呢? (能够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并为大多数听众所接受的,主要是那些抒发离情别恨和表现男女恋情之作。) 给同学们两分钟的讨论时间,同学们自由发表言论,带着问题进入对古典诗词的赏析。 下面,通过老师对三首词的简单讲解中,我们来探寻答案。 四、《水调歌头》赏析 播放《水调歌头》朗诵音频,让学生对比感受原词和歌的不同体验。 作品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大醉”遣怀(仕途不顺)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此词上片望月,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

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关系值得探究,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本质上相差不大,在描写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古典诗词对当前流行歌曲的创作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流行音乐本质主题内容思想取向影响优势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并称。作为文学体裁,诗词有其重要的分量。甚至一个朝代便因这样的文学体裁著称。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诗词承载了太多说不尽的言语,它们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背影。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 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而其流行与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与节奏密不可分。这似乎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动情的吟唱或听一首流行歌曲时,那从心里涌出的感动决不亚于古人吟诵诗词时的投入。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 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 其次,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虽然诗的流行主要是在士大夫阶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社会的主流阶层由市民阶层取代了士大夫阶层。在宋词在鼎盛时期不仅为士大夫的所好,更是为市民阶层争相吟诵。而当今流行歌曲为普通百姓所喜爱,这不得不说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_张海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张海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古典诗词;流行歌曲;诗与乐的融合 [中图分类号] I20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209(2007)01 0064 07 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于理不合。因为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而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其间泾渭甚是分明。可是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 从 诗经 、 楚辞 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而现在古典诗词却曲高和寡,成为高雅文化,并与流行歌曲对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过本文的写作,其用意并不在于对导致此种对立的原因的探究,而是想通过考察古典诗词如何进入流行歌坛,分析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互动关系,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歌与诗这两种文艺样式的差异,并就当下歌与诗的融合及分离略述己见。 一、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否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对立当然是有的,不过并非所有古典诗词都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我们注意到,流行歌曲并不绝对拒绝古典诗词,相反,有些古典诗词不但能够进入流行歌曲,而且还颇得听众的欢迎。例如苏轼的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再如由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 无题 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别亦难),同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李清照的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月满西楼)近年经安雯演唱后,更是不胫而走,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那么,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呢?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坛与古典诗词被今人谱曲演唱是两个概念。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古典诗词都可以被谱曲演唱,但并不是所有被谱曲演唱的古典诗词都能够进入流行歌坛。 所以要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能歌与否作为区分词与诗,或声诗与徒诗的首要标准,而未能意识到歌、诗之别的实质远较此复杂。譬如说,在不少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常常会以苏轼词不乏可歌性而忽略其与婉约词的差异,进而等诗于词;再譬如说,当今一些作曲家在选择为古诗词谱曲时,其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是作品的知名度,似

研究性学习流行歌曲与古诗词

流行歌曲与古诗词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古典诗词是当代流行歌曲的先祖,两者间有着一脉相传的关系。这些关系既有内容上的,也有形式上的。可以说,流行歌曲在广为传唱的同时,也将一些古诗词的 一流行歌曲中对古诗词的借鉴 随着历史沉淀,古诗词因自身优雅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载体,被流行歌曲吸纳、取材。许多现代的流行歌曲词作者,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1选取古诗词中有特殊含义的事物为意象。不少流行歌曲从古典诗词中提取其神韵.就以著名词作者林夕的作品为例。他的歌词中句式齐整、长短错落有致,歌词本身就有其韵律美。就拿一首《K歌之王》来说,几乎每一句的字数大致相同,部分句子中压住韵脚。句式简单齐整,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自然,是当今文学当中难得之所在,我们越来越崇尚华而不实的美丽,却忘了,自然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最真实的本质。林夕的词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文学修辞,给听众以独特的意象,同时用细节、景色表现情感——王菲的《约定》之中,“旅馆的门牌”“当天吉他的和弦”,一点点细节的痕迹被主人公铭记在心里,他日约定的场景似乎历历在目。而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中“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也是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都说三生河畔奈何桥处,情侣们若要约定下辈子再相见相爱便要在彼此掌心之间留下朱砂痣,而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寥寥数语,情人之间的眷恋缠绵似清晰可见。 2流行歌曲中采用古典诗词充实主题。古代以诗词传情,现代以歌传情。 例如《心有千千结》取自北宋诗人张先的《千秋岁·数 声鶗鴂》:“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又如,天后王菲的《红豆》一曲就总让人联想起情意绵绵的“红豆是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中红豆的相思子的身份。 《庭院深深》取自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深深二字,明显带着古韵,庭院更是古风十足的产物。如此化古为今,化词为曲,便是我们研究课题的例证。 另外还有如吴涤清的《烟花三月》、张眯的《敦煌梦》、周杰伦的 《青花瓷》、毛宁的《大浪淘沙》、费玉清《一剪梅》、邓丽君的《一江春 水》、刘海波的《人面桃花》、李进的《巴山夜雨》等化用典故,用其意象,取其意境。如《涛声依旧》“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化用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渔火”等意象。需要注意的是歌曲在借古诗词典故意象时,所表现的主题可能并不同于原作。如梅艳芳演唱的《静夜思》更多体现的是现代人生存中的孤寂感和空虚。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影响到了同样词汇给人的联想。而社会状况的改变也导致了这种变化——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不再是抒发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 遇的抑郁苦闷,而是迎合现代人的爱情追求,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不在乎是否能天长地久。 二“中国风音乐” 其最主要特征是“三古”、“三新”,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是古典诗词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而成的中国的独特乐种。 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但是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来烘托歌曲氛围,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义。 同是情感的载体,同是通俗的文化, 同是文学的创作,同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 流行歌曲称通俗歌曲。“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出其情其感。吟诗有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再吟再品:品情境;三吟三品:品意境。从原始歌谣、《诗经》、汉乐府、直到词曲,声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一种诗体产生民间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配以古典情怀:一位古装女子,手持罗扇,独倚窗前,望穿秋水,只为等待归人。整个歌曲朴素清新,笼罩着深层的相思之痛,与李清照的词风尤为吻合,实乃天作之合。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古月、刘家昌、翁清溪等著名曲作家谱曲与诗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加之有婉约清新唱腔的邓丽君演唱,使得这些曲目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曾被《音像世界杂志》评为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可谓评价之高。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