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0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0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0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单元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时理论学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标准,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结构。

2.能力目标: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制定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内容。

3.素质目标:树立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道德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原则和结构

教学难点

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制定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内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主要教材参考资料李洪亮主编《幼儿社会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1版甘剑梅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Ⅰ问题情境(导学)

Ⅱ学习知识

【情境分析】

情境:幼儿园教研活动中,大家围绕幼儿社会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小

李老师认为:幼儿社会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会交往的,人是群居性动物,所

以首先就得学会交往,哪个幼儿会交朋友,朋友多,哪个幼儿就是社会性

发展水平高。小王老师认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幼儿社会教育就是

教会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这才是

适应社会生活最关键的品质。小张老则师认为: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幼儿

社会教育就是让孩子爱自己现在的生活,愉快健康地成长,愉快健康本身

就说明孩子适应社会生活。

问题:上面的辩论主要是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教什么(内容)和要达

成什么效果(目标)的。你认为谁的观点对呢?为什么?

小结: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制定与内容选择问题,我们一定要有科

学的依据,还应遵守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今天,我们就学习“单元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原则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讲授】

(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首先,依据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一是要考虑幼儿社会性发

展规律和特点安排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顺序和次第。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

是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整体发展的过程,缺一不可,所

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要具有整合性。三是要考虑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

别差异性。

其次,依据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幼儿幸福的生活,不仅应该是教

育活动的结果——学会创造未来生活的幸福,也应该是教育活动的过程—

—当前学习、成长中的幸福。幸福不仅与个体当前生活的各方面有关,也

与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有关。所以,在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我

们既要考虑幼儿当下的学习与成长,更要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

基础。

(2)社会现实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生活在一定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他要学会积极应对这一现实社

会生活。幼儿面对的现实社会生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区

生活。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幼儿所面临的社会现实生活也是不同的。学前儿童

社会教育目标要以幼儿社会现实生活为现实依据,考虑地域、经济、政治、

文化等社会现实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城乡各

情境教学法

5分钟

讲授法

5分钟

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其中适应社会需要至关重要。

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还要考虑社会发展趋势。因为幼儿不仅生活在当前一定的社会生活背景下,未来还要走进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了世界一体化,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国际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便利,整个地球就如同一个小村落,就是地球村。这一趋势对当今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影响是普遍和深远的。所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中也应体现幼儿正确地认识世界、接触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内容。

(3)我国教育方针和学前教育政策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方针有三个特点: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和目的;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途径;重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教育宗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当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和要求。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原则

【读书指导】

问题与要求:阅读中要注意每一原则的含义是什么,还要总结出每一原则是针对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1)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当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

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理性。

2.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与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要有层次性。

整体性原则是指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层次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差异性,整合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综合系统性。

3.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一方面,它要反映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合幼儿发展;另一方面,它应当符合教育的原理与规则,具有循序性、可操作性。

动态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可调整性。

科学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科学合理性,动态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开放性与可调适性。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与分析

【结合文件讲解】

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纵向上看,可以分为总目标、阶段目标、主题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目标等三个层次,在这一划分的纵轴上越向上概括性水平越高,越向下可操作性越强;从横向上看,既可以按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心理结构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也可以按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容板块分为自我意识教育、社会交往教育、社会环境教育、社会规范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了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读书指导法10分钟

讲授法

8分钟

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所以为了在教学实践中便于操作和落实,我们要对其进行分解和分析。

从心理结构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涵盖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三方面的目标,尤其重视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技能的培养:在社会性认知方面的表述有显性的表述,如“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规则”,也有暗含的、隐性的表述,例如“乐于与人交往”中隐含着幼儿对他人的认知,“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中隐含着幼儿对父母长辈、老师同伴、集体、家乡、祖国的认知;在社会性情感方面的表述,例如“……有自信心”、“乐于……,有同情心”、“……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在社会性行为方面的表述,例如“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除此之外,“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中也隐含着行为层面上的如何去爱。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阶段目标

【结合文件和表格讲解】

阶段目标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与具体化,即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的社会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化包含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具体化:横向的具体化,是将社会教育总目标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它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纵向的具体化,是将社会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它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阶段性与连贯性。由于这两个方向的具体化,就构成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网络,从而确保了教育者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系统地把握和落实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横向具体化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纵向具体化

小班(3~4岁)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

目标分类目标具体内容

社会交往

认知

认识班级的同伴和教师,初步了解自己与他们的关系。

社会交往

意愿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社会交往技能与行

为不经提醒会向熟人打招呼;掌握礼貌用语,有礼貌的与别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共同活动,不争夺或独占玩具;与同伴发生冲突,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3)制定和落实社会教育阶段目标注意事项

在制定和落实阶段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阶段目标是对各年龄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合理期望,在实践中它为社会教育工作和幼儿社会学习指明了方向,切记将它作为“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其次,在不同地区、经济与文化背景下,即便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社会性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所以在制定和落实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教育者可以作适当调整,但这一调整要以更好地实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为前提。

3.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讲解】

主题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阶段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学实施层面上的与教学活动直接关联的目标。主题教学目标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一次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主题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得以实现。

(1)主题教学目标要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讲授法6分钟

讲授法10分钟

主题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表现为主体所包含的各教学单元内部、各个教学活动之间应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连续性的完整系统,能从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等多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2)课时教学目标要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性

对于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从其内容上看,可以是指向社会性认知的、社会性情感的,或者是社会性行为的;从其形式上看,可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从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的和表现性目标等三种表述形式中选用。目标的表述有三种基本方式:一是结果性目标,即明确陈述幼儿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主要应用于“知识”领域。在制定结果性目标时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例如,“能说出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能说明特殊用途电话的作用”。二是体验性目标,即描述幼儿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的标准,主要应用于各种“过程”领域。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例如,“感受与同伴做游戏的快乐”、“尊重清洁工人的老动”等等。三是表现性目标,即安排幼儿各种各样的个性化发展机会,明确其发展程度,主要用于各种“制作”领域。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幼儿表现什么有关,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例如,“能够自己穿脱衣物”、“能设计制作安全标志”。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标准

【谈话】

问题:结合教育学所学,谈谈以下六个社会教育内容选择标准分别是什么意思?

【讲解】

1.教育内容的目标达成性

在合理、科学地制定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体系后,就要考虑选择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恰当、有效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要依据目标而定,教育内容要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即教育内容要有目标达成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体系中的每一条教育目标,都应当有与之对应的教育内容,这样才可能完整地实现教育目标,真正达到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目的。在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时,也要注意目标与内容的关系,即有时会选择多个教育内容达成同一个教育目标,有时同一个教育内容可以指向多个教育目标。

2.教育内容的适宜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作为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影响物,只有当它被幼儿关注、接受和内化时才能真正地起到促进幼儿发展作用。只有当所选择教育内容,符合幼儿兴趣和需要时才能引起幼儿的关注,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时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符合幼儿能力发展水平时才能被幼儿掌握和应用。所以,我们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时要注意,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使教育内容容易被幼儿所学习和掌握,又要考虑所选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和个体经验,使幼儿乐于学习和掌握。

3.教育内容的现实性

幼儿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在参与现实生活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的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越是贴近幼儿现实生活的教育内容,对幼儿触动越大,对幼儿越是有意义。然而,幼儿所面临的现实生活是极为复杂的,幼儿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适应过程也是复杂而漫长的,这需要教育者认真分析研究幼儿的现实生活及其适应过程,据此选定教育内容,更需要教育者具备耐心和恒心,坚持一贯地教导和影响幼儿适应现实生活。另外,幼儿所面临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当前的生活,也包含今后的生活,所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不仅应该帮助幼儿认识和适应当前的社会生活,还要为其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做积极的准备。

4.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首先,从幼儿社会性的心理要素结构出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应当全面涵盖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心理要素结构是一个整体,要提高幼儿社会性的整体发展水平,必须从认谈话法10分钟

讲授法5分钟

Ⅲ问题情境(导用)

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角度全面培养,所以教育内容要全面涵盖幼儿自我认

知与社会认知、自我体验与社会情感、自我控制与社会行为的培养内容。

其次,从幼儿社会生活构成的角度出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要全面包

括社会交往教育、社会环境教育、社会规范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的内容。

5.教育内容的发展性

教育内容的发展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教育内容要跟上时代发展

的步伐,随着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其二,是教育

内容要符合幼儿随着生活的深入和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发展变化,即要与

幼儿需要与兴趣、经验与能力的发展变化相匹配。

6.教育内容的科学性

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准确性上,还应体现在教育

内容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方面的合理性上。也就是说,所选择的教育内容

要准确无误,还要利于培养幼儿社会性心理品质和社会性行为。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

1.《纲要》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表述

【读书指导】

问题与要求:阅读《纲要》中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部分,分析其中包

括及部分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与社会交往教育、良好品德与行为规范

教育、社会文化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提出了8条教育内

容与要求。在这8条描述中可以看出,《纲要》不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

容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定,而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进行了纲领性表述。

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应根据幼儿社会性结构的分析,对《纲要》中的8

条纲领性表述做进一步的分类与扩展,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模块化和

细致化,以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解和把握。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分类表述

【简要讲解】

幼儿社会性是在幼儿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积极适应社会

生活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将幼儿的社会生活简单地分解为人、事、物三

个要素,社会交往、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四个部分。为了便于

把握和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我们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相对地划分

为自我意识教育、社会交往教育、社会环境教育、社会规范教育、社会文

化教育等五个部分。

幼儿自我意识教育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能

力,促使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包括自我认知教育、自我体验教

育和自我控制教育。

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旨在激发幼儿社会交往的意愿,引导幼儿学习社会交

往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主要包括亲子交往教育、师幼交

往教育和同伴交往教育。

幼儿社会环境教育是通过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及幼儿与周围社会环境

中不同人和物的接触,使幼儿获得社会环境的基本认识,体验与社会环境

的和谐关系,进而能够与社会环境进行良性互动的教育。

幼儿社会规范教育是促进幼儿认识社会规范内容、体验社会规范价值,

并形成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与习惯的教育,主要包括生活规范、活动规范、

谨慎规范、道德规范、风俗规范等五个方面的教育。

幼儿社会文化教育通过让幼儿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

传统节日、价值观念,初步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民族文化尊严,

同时让幼儿以客观、开放、包容的态度认识外来文化,形成初步的文化认

知感与判断力。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内容选好之后,应当注意由近及远、由易到

难、由简到繁地组织教育内容,同时要注意教育内容的组织安排要与幼儿

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协调一致,有效地、全面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情境分析1】

1.内容:社会活动“不快乐的时候”之教学目标比较

下面是两篇中班社会教案“不快乐的时候”中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分别如下:

读书指导

8分钟

讲授法

5分钟

情境教学法

8分钟

Ⅳ归纳与总结教案一:1.认识不快乐的表情;2.尝试表达不快乐的情绪。3.学习抒发排

解不快乐的情绪。

教案二:1.认识不快乐的表情,并学会表达自己的不快乐情绪;2.学习如

何正确处理、排解自己的不快乐情绪。

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哪一个更恰当些?如果让你设计这篇教案的目标,你

将如何设计呢?要想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

依据和原则,还应将其放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体系中去考察。接下来,我们

将探讨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与原则,之后分析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

结构。

2.问题:比较两篇社会活动设计“不快乐的时候”之教学目标的制定,哪个

更好?问什么?如果让你制定,你会如何制定?

【情境分析2】

1.内容:

第一篇:(1)出示流泪表情图卡,请幼儿说说遇到什么事会流眼泪,老师

协助幼儿记录内容;(2)根据内容,请幼儿说说自己或别人不快乐时应该

怎么办,老师协助幼儿记录大家的提议,让幼儿知道凡事都有解决方法;(3)

请幼儿说说最近不快乐的事情,并把不快乐的样子画下来;(4)老师整理

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观察不快乐时各人的表情,例如有哭的,有嘴角向下

弯的;(5)老师可让幼儿把不快乐的事画在杂志纸上,搓成纸球扔掉;(6)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手拉手跳舞。

第二篇 :(1)出示伤心、哭泣的表情图片,并提问什么时候会伤心流泪;

(2)请幼儿讨论:说说自己最近不快乐的事情,并把不快乐的表情画下来;

(3)教师向幼儿提问:不快乐的时候该怎么办;(4)教师引导幼儿:可以

说出来你的不快乐,得到大家的安慰;可以大声喊叫或跑步或踢球,发泄

掉自己的不快乐;甚至可以大哭一场,排解内心的难过情绪;(5)一段儿

童释放自己不快乐的录像,让孩子直观看到多种处理消极情绪的途径;(6)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里把原来画的不快乐表情一一改成快

乐的表情,并告诉大家,自己是如何让表情变得快乐起来的。

2.要求:比较两篇社会活动设计“不快乐的时候”之教学内容的选择,哪

个更好?问什么?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如何选择?

课堂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重点知识和收获。

情境教学法

8分钟

1分钟

课后作业课后请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部分的内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和典型表现。

板书设计

单元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原则(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与分析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标准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

教研室主任

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教学后记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 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4.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 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6.(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 于(自然后果法)。 8.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3.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4.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5.幼儿的(自我中心)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7.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物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不适当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实际成效)的判断。 7.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3.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1.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2015) (2)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201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一。 2.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______童年早期经验____的重要性,也使后来的研究者更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3.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_合作___最为常见。 4.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___为学前儿童提供自主互动的机会_______ 5.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____材料的投放____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6.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_____安全型与不安全型_____两大类型。 7.一-----行为训练法---一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__活动性原则________、___发展性原则_______ 、整合性原则。 1.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 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___参与度____、情感态度、互动程度、___学习习惯_ 几个方面。 4.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___负面情绪____和 ___恐惧成分____。 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一----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6.-----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 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 于__自然后果法__。 8.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 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 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期中测试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期中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幼儿社会性发展 2.幼儿园社会教育 3.价值澄清法 4.行为评价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手段主要有上课、游戏、___________、生活、节日活动等,这些教育手段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教育的成效。 2. 主题网既可以按活动内容展开,又可以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

3.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幼儿自我评价的表面性和局部性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在认知上尚未获得守恒,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或者优点,并且对自己的有点或者长处比较满意是_______________岁幼儿的自尊教育活动的目标。 6.根据幼儿交往对象的不同,幼儿社会交往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同伴交往、_____________、师幼交往、与其他人的交往等。 7.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助人行为。 8.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活动中会出现与某一幼儿玩的时间更长,关系也更密切的状态,这就是同伴友谊的关系。同伴之间要建立友谊,前提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同伴交往是指幼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往,包括共同游戏,相互学习等。 10.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幼儿与______________、引导者及同伴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发展规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3参考答案[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 3、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4、情感目标。 5、统一,可操作。 6、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儿童社会性发展; 7、全面、具体、有操作性;重点、难点。 8、参与度;学习习惯。 9、目的与内容;评价资料。 10、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 11、适应面广; 12、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动过程中需要和他人分享材料、协调空间、合作游戏等,因此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适应和协调能力,因此,无论是图书角还是表演区,或者科学探索区、美工角,都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好地方。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学前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发展的情况。 (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更为主动。 (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填在括号中。 1.我国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的年代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安斯沃思将婴幼儿的依恋分为安全性、回避性和反抗性三种类型,下面对这三种类型评价正确的是()A.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B.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C.反抗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D.回避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安全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是() A.父母B.幼儿园C.邻居D.电视 4.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理论建构不包括() A.儿童发展观B.父母认知观 C.儿童教育观D.父母期望观 5.感受性很强,反应性和主动性弱的人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粘液质 6.下列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幼儿园的专门教育B.环境教育 C.家庭与幼儿园合作D.家庭的专门教育

7.幼儿社会性评价中最普遍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观察法C.问卷法D.社会测量法 8是谁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A.班杜拉B.布郎芬布伦纳C.皮亚杰D.柯尔伯格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个性结构的子系统() A.自我调控系统B.自我认知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D.个性倾向系统 10.矫正幼儿的不良品德应采取什么措施?() A.榜样示范B.表扬鼓励 C.家园一致性原则D.全选 11.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 A.约翰·鲍尔比B.弗洛伊德C.帕顿D.皮亚杰12.不属于当代西方游戏理论的是() A.觉醒理论B.元交际理论 C.行为适应说D.剩余精力说 13.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最多的幼儿来自于() A.西方社会B.未开化的社会 C.单亲家庭D.阶级社会 14.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原则是() A.针对性B.过程性C.全面性D游戏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2

一、填空题 1、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定向功能、调控功能与评价功能。 2、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3、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6、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7、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德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8、行为练习法是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9、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经常性德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10、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 11、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和分享的方法。 12、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认知而忽视情意和行为发展的现象。是一个整体,它应当包含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要把三者有机的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2、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第一,规范性。第二,共通性。第三,学习结果导向性。第四,可分析性。第五,可扩充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整理

社会1-10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3. 简述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4.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5. 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6.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7. 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8. 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9. 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0.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1. 简述使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12.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1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14. 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5. 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16、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7、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8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19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2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 2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22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3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24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 2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26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原则 27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28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29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3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31、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中有必要进行哪方面的测评32幼儿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答: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从发展的内容上看,儿童的发展是指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儿童生命各方面的完整发展从结构上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上看,是指终身的完整发展,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2. 答: ('1)助人与分事。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不同程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事的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儿童助人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儿童会由于恐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 (2) 合作。合作是两个或者两个人以上共同活动、协同实现活动目标的行为。研究表明儿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精选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 资料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 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对内疚。 3.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 4.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5. 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6.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7.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为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9.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10.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 1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 (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2.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总目标的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2第一学期幼三社会活动设计毕业会考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10分) 1、幼儿园社会教育 教师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和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泰国歌之友谊式的活动不断的向幼儿施加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使他们逐渐成长为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具有自身特点的健康个体的教育活动。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如教师讲解案例“我做小主人”从中体验角色所应有的情感。 二、填空:(15分) 1、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包括五大领域的内容,即社会领域、科学领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 2、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集体生活、认识自我、同伴交往、 遵守规则、自我服务、社会环境和爱国教育七个方面。 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谈话、讲述、讨论、 表达、角色表演。 4、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的人的交往中

逐渐实现的。 5、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形式有参观、社会实践、游戏、 谈话、。 6、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的类型同伴交往的认知活动、 社会规则认知活动、对性别角色的认知活动、到的认知活动,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认知活动。 三、判断题:(10分) 1、社会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幼儿年龄小,没有反社会行为,只有亲社会行为。(错) 2模仿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对) 3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 4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社区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 5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大多是在游戏中发生的。(对) 6大班幼儿能够开始学习为他人服务,学做值日生,形成初步的责任感。(对) 7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 8境教育和扮演活动都是“假”的,不利于幼儿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不宜采用这种形式开展社会教育。(错) 9、中班幼儿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说明他们的情绪开始发展。(对) 10、知成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是小班年龄阶段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错) 四、连线题(5分) 喜欢班集体,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同伴交往体验并感激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爱小班自我服务

201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2505; 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开始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这时的儿童所处的依恋发展阶段是(C)。 A.前依恋期 B.依恋关系的建立期 C.依恋关系的明确期 D.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 2.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必须依靠(A)。 A.材料的投放 B.活动规则的制定 C.活动中的指导 D.明确活动目标 3.“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这里阐述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是(C)。 A.实践性 B.整合性 C.发展性 D.活动性 4.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自律道德的形成时间是(D)。 A.3岁前 B.4-6岁 C.6-8岁 D.9岁之后 5.以下有关幼儿行为问题的论述,正确的是(B)。 A.幼儿一般能够严格遵守规则 B.幼儿违反规则一般并没有主观的动机,往往是自己不明白规则的真实含义,同时也没有学会遵守规则 C.幼儿表现出来的自私行为与成人的自私是一样的 D.对于孩子的说谎,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对其进行惩罚 6.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东西对幼儿属于(A)。 A.消费性强化物 B.操作性强化物 C.社会性强化物 D.活动性强化物 7.某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后总喜欢讲脏话,这种行为属于(C)。 A.需要特殊干预的行为问题 B.轻度的可以忽略的行为问题 C.需要指导帮助的行为问题 D.正常的行为 二、是非判断题 8.研究发现,让2-4岁幼儿对某种信号不作反应比让其作出反应更为困难。(对) 9.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且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地批评。(错) 1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对) 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教案王爱星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明确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的专业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专业准备;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初步梳理了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概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并讨论了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准备,以帮助学习者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系统地了解,明确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应的专业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定义: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注意与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教育概念的辨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概念,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地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这些关系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从发展的内容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结构看,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上看,是终身的完整发展。 (二)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积极的社会化并不会自然的发生,它需要在教育者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并加以适当引导才能实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就是要寻找创设积极教育环境与适当引导的原理与方法。 (三)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一个公民是承载了一定文化传统,并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共120题,每题1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B A综合型人才 B全面发展的人 C高素质的人 D德智体兼备的人 2.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D 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3.幼儿社会性是在__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A A生物特征 B气质特征 C人与人交往 D心理特征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A整体——系统性 B社会制约性 C统一性 D能动性C 5.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作为母系统,包括__个子系统。B A7 B6 C5 D4 6.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A A亲子之情 B安全感 C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积极情感 7.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是D A调节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B自我控制的产生C认识和了解世界 D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8.自我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C自我认识 D自我控制 9.研究人员运用照镜子的方法研究幼儿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起源于达尔文和_C_ A阿姆斯特丹 B丽西娜 C普莱尔 D米德 10.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_B_个月之后。 A20 B21 C22 D23 11.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评价能力,__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B A3 B4 C5 D9 12.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C A教师评价 B同伴评价 C主观选择 D客观标准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A A自主活动 B榜样示范 C讲明行为规则 D评价外部行为 14.幼儿自我评价明显的表现为对自己D A个别方面的评价 B多方面的评价 C内心品质的评价 D外部行为的评价

2019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 14 分) 1.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A)。 A.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B. 儿童依恋的发展 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D.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2. 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C)。 A. 共情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定的抑制作用 B. 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要求,而羞愧感更多是 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 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D. 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相互影响、协同发展 3. 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 A. 幼儿园 B. 家庭 c.社区 D. 社会 4. 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B 5. 6. 7.)。

A. 行为训练法 B. 讨论法 c.行为评价法 D. 谈话法 5. 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B B.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 6. (D)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A. 认知 B. 探索 c.游戏 D. 交往 7. "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C)原则。 A. 实践性 B. 整合性 c.发展性 D. 活动性 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X" ,每小题分,共 15分) 8.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9.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10. 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辅导1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明确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的专业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专业准备;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初步梳理了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概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并讨论了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准备,以帮助学习者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系统地了解,明确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应的专业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定义: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注意与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教育概念的辨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概念,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地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这些关系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

(完整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答案

学校: 专业: 年级及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 封 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学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答案填写在答题框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的性灵是指儿童的性情与( C )。 A 、心情 B 、思维 C 、心灵 D 、情绪 2、1904年1月,( D )政府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幼儿教育法规——《奏定蒙养老院章程及家 庭教育法章程》。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清朝 3、( A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这是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A 、1996 B 、1994 C 、1990 D 、2001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幼儿期年龄阶段为( B )。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试卷类别: A 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适用层次: 适用专业: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相应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考试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

学校: 专业: 年级及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 封 线 的主导性力量。 2、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 中心 作用,为其他学科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3、 认知行为矫正法、行为契约法。 5、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形式有参观、社会实践、 游戏 、谈话、综合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1、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10分) 答:(1)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针; (2)容易受感染; (3)具有冲动性。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15分) 答:(1)目标性原则; (2)基础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生活性原则; (5)时代性原则; (6)因地制宜的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3、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4、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社会行动力是一种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涵着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等几个方面。 5、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6、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7、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9、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10、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和动机过程。 13、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14、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

20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20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复习要点分析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1.“学科性质”,对相关的表述要求能够再认; 2.“研究任务”有三个方面,要求能够作完整的表述。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主要是定义,要求能够表述。4.与相关教育概念的辨析,要求对相关的表述能够再认。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对相关的表述要能够再认。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了解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和埃里

克森的基本观点,对与其基本观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强化的概念和作用;关于直接学习的基本观点;关于观察学习的基本观点。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表述进行再认。 3.认知发展理论 (1)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对相关表述能再认。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对三水平六阶段的内容要能简要表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对与其基本观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其四个方面的要点要能完整表述。 3

2.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了解其三个方面的要点,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4.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 (1)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情绪社会化的几个阶段;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内容:社会性微笑、母婴依恋、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这部分知识的要点要能够完整表述。 (2)儿童依恋的发展。依恋的发展过程:了解几个阶段,对相关知识点的内容能够再认。幼儿依恋的类型与特点:主要掌握安斯沃斯的分类,即安全型儿童与不安全型(焦虑型)儿童,不安全型儿童又分为回避型和拒绝型两类。应了解各种类型依恋的主要表现,能对相关表述再认。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