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班三字经教案

小班三字经教案

小班三字经教案

【篇一:《三字经》教案】国学第二册

教案

执教:黄椰蔓

《三字经》

目录

第一单元----性近习远

第1课:人之初

第2课:子不学

第二单元----知识长廊

第3课:首孝弟

第4课:曰水火

第5课:高曾祖

第三单元----图书宝库

第6课:凡训蒙

第7课:《孝经》通

第8课:《诗》既亡

第四单元----历史画卷

第9课:自羲农

第10课:周辙东

第11课:魏蜀吴

第12课:炎宋兴

第13课:明太祖

第五单元----勤学自勉

第14课:昔仲尼

第15课:苏老泉

第16课:犬守夜

第1课:《人之初》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

2、了解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教学准备:

孟母三迁动画

窦燕山教子故事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诉窦燕山教子故事,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认读生字“苟不教”“子不教”“断机杼”“窦燕山”

“师之惰”

4、本文难懂的词语,例如“性”“迁”“专”“养”等,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预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

三、诵读感悟

读书之前,提出以下情境:

1、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吗?你心中的好人是什

么样子的?

2、你知道孟子这个人吗?他是战国儒家的代表,在

儒家的名气仅次于孔子,以至于我们把他们并称

为“孔孟”。这与他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

开的,那么边读边思考孟母小时候是怎么教育孟

子的。

四、观看动画:

孟母三迁的动画

五、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1、背诵《人之初》

第2课:子不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识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

“融”“弟”等字。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

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教学准备:

黄香温席动画

孔融让梨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孝顺父母的故事,然后导入。

二、老师范读课文

1. 听老师读,将较难的字范读。

2.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学生读课文

1、齐读课文,老师指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刚刚存在的问题。

3、分组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

四、讲解难懂的生字。

1、方少时: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什么的

时候。

【篇二:三字经教案】

夏有禹商有汤

新授课第 1 节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

(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

(1)学生练习朗读

(2)男生、女生赛读

(3)小组比赛读

4、背诵比赛

a、重点字空留记忆夏()商()周()称三王

b、主句缺失记忆夏有禹()周武王()

5、理解“称三王”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教学后记:

周武王,始诛纣

新授课第 2 节

一、教学内容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二、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

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的

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

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

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

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 理解句意

(1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

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

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

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 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4、课堂小结:

5、板书设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6、教学后记:

嬴秦氏,始兼并

新授课第 3 节

一、教学内容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二、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周”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 理解句意

(1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篇三: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

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

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

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

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

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

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

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

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

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

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

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

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

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

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序号课时授课内容

1第1课时人之初——名俱扬

2第2课时养不教——习礼仪

3第3课时香九龄——千而万

4第4课时三才者——应乎中

5第5课时曰水火——人所饲

6第6课时曰喜怒——人之伦

7第7课时父子恩——臣则忠

8第8课时此十义——勿违背

9第9课时经子通——居上世

10 第10课时唐有虞——称三王

11 第11课时夏传子——终于献

12 第12课时魏蜀吴——失统绪

13 第13课时唐高祖——国祚废

14 第14课时太祖兴——若亲目

15 第15课时口而诵——自勤苦

16 第16课时如囊萤——宜立志

17 第17课时莹八岁——亦若是

18 第18课时犬守夜——宜勉力

19 第19课时复习课

20 第20课时复习课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讲

一、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

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

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及衍生的哲学思

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

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拓展思维

四、授课提纲

1. 导入(10)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

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

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

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

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

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

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

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

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

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

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

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

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

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

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

[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

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

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

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

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

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2.诵读新句子:(2)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30‘):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

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孟子“性本善”[故事一、邻居与小孩;故事二、5.12汶川地震时每

个人的感受、做法]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

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

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

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

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

象的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

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故事一、周处杀龙的故事]

[故事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

到污染。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我们看看

《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

[故事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

[故事二、偷黄瓜的贼]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一、弈秋学棋]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二、唐伯虎学画]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古人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了吗?我们来看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