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是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要求低于24°C,相对湿度70%,换气次数4-10次/H 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内部通风良好,无灰尘。禁止将无菌物品放置在无菌存放区以外的地方,放置污染。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接触无菌物品钱应洗手或手消毒;应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避免产生过期物品,灭菌物品一旦失效,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处理。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重复使用器械的储备不低于1:2,即一份备两份物品量。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类放置在固定的容器中储存;一次性无菌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储存环境。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储存中应保护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和损坏,周转使用率低和急救物品有防尘措施;搬运无菌物品须借助专用的篮筐、车、架。无菌物品放在不洁的位置或掉落地上应视为污染包,不得使用。本章将介绍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灭菌器的卸载、储存、无菌质量检测以及发放的标准作业程序。

第一节灭菌后物品卸载作业程序

各种物品经过灭菌循环后,需将无菌物品从灭菌器中拉出,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物品应进行冷却,并设置“冷却”字样的标识牌,冷却时间应大于30min,待降至室温方可移动。卸载和搬运过程中避免无菌物品包装的损坏。从灭菌架上取已冷却物品时,应进行灭菌质量确认。

一、汽灭菌后物品卸载

1.操作目的

(1)检查灭菌程序的完整性,确认灭菌质量。

(2)通过合理规范的卸载操作,避免湿包及灭菌包的二次污染。

2.操作步骤

(1)环境准备:观察环境是否赶紧整洁。

(2)用物准备:防烫手套、高压蒸汽灭菌卸载车。

(3)高压蒸汽灭菌器蜂鸣提示灭菌循环结束。

(4)消毒员检查打印记录纸各项参数是否合格、灭菌循环是否完整。

(5)发放人员再次检查打印记录,确认合格并将打印记录粘贴于批量监测登记本上。(6)将车拉出,放置于人流少、避开空调出风口位置冷却30min以上,以接近室温为宜。

(7)检查该批次批量监测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合格。

(8)将化学指示卡粘贴于批量监测登记本上并登记。若有生物监测,应及时完成该批次生物监测。

(9)检查灭菌包外指示胶带变色是否合格及有无湿包、破包、污渍等。

3.注意事项

(1)卸载前清洁洗手并做好职业防护。

(2)卸载前需确认灭菌器工艺监测合格。

(3)卸载时适当让灭菌物品在灭菌器内停留一段时间。

(4)出锅后保证灭菌物品避开空调出风口并冷却30min以上,接近室温后在发放。

(5)卸载时灭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视为被污染,应重新处理。

(6)灭菌物品冷却后在使用防尘罩或无菌保护罩封闭转运。

第二节无菌物品储存作业程序

储存包含储存和保管。储存是有物品以备待用的含义。保管是储存继续是保护物品不受损害的过程。储存是影响无菌质量的重要环节。灭菌后的储2存有效期与无菌储存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规定①环境‘温度、湿度达到WS 310.1—2009的规定时,使用纺织材料类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标准,有效期宜为7天;

②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③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包装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④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⑤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无菌物储存环境保持清洁整齐、内部通风、采光良好,无可见的灰尘。每日定时清洁整理地面、台面和专用无菌电梯;定时清洁天仡板、墙面等;根据管理需要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和评价。清沽、干燥、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可以降低无菌物品储存中微生物等污染的率。消毒供应巾心人员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手卫生措施,从而保证无菌物品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无菌物品发放储存必须严格按照监测质量标准确认无菌物品质量,确保储存的无菌物品质量。各类无菌物品的储备量应充足,并及时补充用量,以保障临床诊疗、手术、急救、突发公共事件等工作的利开展。,加强无菌物品他用量和周转率的控制,避免和减少过期物品以及积压、损坏、丢失等问题造成的。无菌质量特性决定了无菌物品储存及保管特殊的管理要求,即更严格的质;一安全和控制污染的措施。

二、无菌物品的储存

1.操作目的

(1)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及有效性,.

(2)保证临床科室无菌物品使用。

2.操作步骤

(1)环境准备:存放架或搁物柜保持清洁、十燥,无杂物,半小时前停止清扫。

作人员应换鞋、戴帽、着专朋服装,洗手。

,(2)朋物准备:根据无菌包的数量准备相旺配的卸载车、篮筐、存放架或搁物

柜,消毒用速干洗手液、防烫手套等片J具。

(3)操作人员标准着装并进行手消毒。

(4)灭菌物品冷却:从灭菌器中拉出灭菌架,放于无菌储存区进行冷却并悬挂

“冷却”字样的标识牌,冷却时间应大于30 min。

(5)确认灭菌质量:从灭菌架上取下已冷却物品时,须进行灭菌质量确认。检

查灭菌器的物理参数;检查包外化学指示物变色情况;检查包外标识(图4—30);检

查有无湿包;检查包装及闭合完好性。

(6)物品储存放置:按照无菌物品名称、编号分类放置,灭菌日期应按先后顺

序摆放。

(7)依据灭菌物品记录清点储存品名的名称、数量并记录。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

(8)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暴走储备充足。急救物品储备更具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额定。

3.注意事项

(1)无菌物品应设专架存放,并设置标识,标识应醒目清楚..

(2)无菌物品储存环境保持清洁整齐,内部通风、采光良好,无可见灰尘

…每日定时清洁整理地面、龠面和々川无菌电梯;定时清沽天化板、墙面等;无菌物

品放区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应小于70%;根据管理需要进行环境”世乍舱

川和评价。其环境卫生标准应符合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相关

条款。

(3)注意手卫生,取放无菌物品前后均应洗手,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物,防止

训做物品外包装。

(4)保证足够的冷却时问,防止产生湿包。无菌包潮湿、包装破损、字迹不清、

误放于不洁处或掉落地面,均应视为污染,须重新处理和灭菌,.

(5)手术器械、敷料包的搬运应使用器械车,器械篮筐或手术器械箱搬运中应平移,防止器械碰撞和磨损。

(6)物品分类放置。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物品摆

放位置应同定,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

(7)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可降低灰尘的污染,易于清洁整理。与墙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无菌物品接触墙被污染,因墙面材料宜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易产生霉菌。与天花板应保持50cm距离,使用中可覆盖防尘罩防止无菌物品的污染。防尘罩的厚度应大于2~3mm;使用封闭的柜子或容器,易于储存使用周转较慢的无菌物品。

(8)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摆放,发放时遵循先进先m的原则: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

(9)发现存在的灭菌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给灭菌相关人员个相关负责人。

(10)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

三、一次性无菌物品储存

1.操作目的

(1)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及有效性。

(2)保证临床科室元菌物品的使用。

2.操作步骤

(1)环境准备:存放架或搁物柜保持清洁、干燥,无杂物,半小小时前停止清扫。

(2)用物准备:一次性无菌物品、卸载车、存放架或搁物柜、快速手消毒液等。

(3)操作人员:规范着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一次性无菌物品人库前,首先检查产品验证是否具备省级以监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H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进口产品还要有卫生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机属于三类医疗器械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有热原和细菌监测报告,妥善保留资料以备查证。

(5)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人库前,检查每箱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灭菌标识、产品标识和失效期,检查每批产品外包装,外包装应包装严密、清洁,无破损、变形、污渍、霉变、潮湿等质量问题。

(6)按照类别、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分类、分架存放在固定位置。

(7)一次性无菌物品进人元菌储存区时,由专人负责拆除大包装。以中包装形式传送到无菌物品储存区。按效期先后顺序存放,不同种类不同型号分类放置。

(8)登记每批物品到货时间、批号、失效期、数量、品名、规格、厂家及送货人签名等。

(9)整理环境。

1注意事项

(1)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定时核查掌握各类、各型号用品基数和有效期,合理安排供应,避免超量储存或过期,造成浪费。

(2)专职人员负责→次性物品的验收人库。

(3)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 -25em。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可降低灰尘的污染离,易于清洁整理。与墙保持5-lOem的距离,避免元菌物品接触墙被污染,因墙面材料宜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易产生霉菌。与天花板应保持50em距离。

(4)储存环境保持清洁整齐,内部通风、采光良好,无可见的灰尘。每日定时清洁整理地面、台面和无菌专用电梯;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次;定时清洁天花敏、墙面。

(5)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

第三节灭菌效果监测作业程序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灭菌效果监测价其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方法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菌工作中必不可少。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监测人员需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灭菌知识,熟悉灭菌设备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择合理的采样时间;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卫生部2009

年版本的WS310.3 却09对灭菌质量有如下要求"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目前生物监测是唯一含有活的微生物(芽抱)对灭菌过程进行监测和挑战的监测技术,它能够直接反映该灭菌过程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和效果,是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本节重点介绍常见灭菌器的生物监测方法。

一、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

1.操作目的

(1)反映微生物的杀灭程度,是灭菌过程的最终监测。

(2)属于监视性监测,为追溯和记录提供数据和资料。

2.操作步骤

(1)快速自含式生物监测

(1)环境准备:观察环境是否干净、整洁,如周围环境有杂物需清理。

(2)用物准备:乳胶手套、口罩、护目镜、16条41cmx66cm的全棉毛巾、指示胶带、嗜热脂肪杆菌芽抱培养管或成品测试包、生物培养锅(快速)。

(3)操作人员标准防护:操作前洗手、戴护目镜、戴口罩、戴乳胶手套。

(4)制作标准生物测试包:16条41cmx66cm全棉毛巾的每一条毛巾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将生物指示剂放在中心位置,制成23cmx23cmx15cm大小的测试包。

(5)将标准生物监测包或成品生物监测包一个放人灭菌器排气口上方靠近灭菌器柜门处。(6)经过一个灭菌周期灭菌完毕后取出标准生物监测包。

(7)将自动阅读器电源打开,预热30min,预热温度至56"'C ±1 "'C。

(8)取出标准生物监测包内的生物指示剂,检查指示剂上的化学标签变色并注明灭菌器号、锅次、灭菌日期等(图4-40)。

(9)关闭生物指示剂帽(图4-41) ,圈4.40取出生物监测包内生物指示剂在阅读器的压碎孔中挤破含培养基的玻璃安部。

(10)捏住生物指示剂帽端,在桌面上轻敲小瓶底部,使培养基湿润小瓶底部的芽孢菌片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3.职责 质量部QC 4.依据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1101 5.内容 5.1无菌检查环境保障 5.1.1无菌检查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即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1.2操作环境的无菌保障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结果,为了保证无菌检查用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定期检测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洁净环境符合要求。 5.1.3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1.4洁净区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5.1.5无菌检查操作还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控, 5.2培养基、稀硫酸、缓冲液 5.2.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除另有规定,接种后应置30-35℃培养。 5.2.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接种后应置20-35℃培养。 5.2.3中和或灭活用培养基,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实用性试验。 5.2.4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5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6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7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市售培养基干粉。 5.2.80.9%无菌氯化钠溶液。 5.2.9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5.2.9.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支(瓶),按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下培养14天,用无菌生长。 5.2.9.2灵敏度检查 5.2.9.2.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钟存中心获得的干菌种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MCC(F)64 941] 白色念球菌[CMCC(F)98 001] 黑曲霉[CMCC(F)98 003]

灭菌物品的发放、储存要求(全文)

灭菌物品的储存、发放要求及质量控制 一、基本概念: 无菌物品存放区:消毒供应中心内存放、保管、发放灭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质量控制:是指“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二、主要内容 (一)储存 储存是影响无菌质量的重要环节。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可以降低无菌物品储存中微生物等污染的几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卫生措施,从而保证无菌物品质量,降低医院感染。无菌物品发储存必须严格按照监测质量标准确认无菌物品质量,确保储存的无菌物品质量。各类无菌物品的储备量应充足,及时补充用量。保障临床诊疗、手术、急救、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无菌物品使用量和周转率的控制,避免和减少过期物品以及积压、损坏、丢失等问题造成的浪费。 1、无菌物品储存 储存包含储存和保管。储存,有物品以备待用的含义。保管是储备的继续,是保护物品不受损害的过程。无菌质量特性决定了无菌物品储存及保管有其特殊的管理要求,即更严格的质量安全和控制污染的措施。无菌物品储存区是“存放、

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储存分为无菌储存区和库房储存两种形式。 无菌储存区储存保管的无菌物品包括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重复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部分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等物品。无菌物品储存工作包括以下方式和要求: (1)建立基数: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重复使用器械的备量不低于1:2,即用1份备2份物品量。一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 (2)固定放置位置: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例如,专科使用器械、急救物品器械等。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 (3)物品分类放置:通常灭菌包应分类为手术器械包类、手术辅料包类、病区通用的无菌包类、专科无菌包类、低温灭菌包类、紧急突发事件和抢救用无菌包类、一次性无菌物品类、或贵重物品类等。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手术器械包摞放一般不超过两层,同类名称的器械宜放置同一层架上或同一灭菌篮筐内;手术辅料包应和手术器械包分开层架码放;病区普通诊疗包应分类放置在同一层架上或同一灭菌篮筐内;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是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 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4、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 进行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打喷嚏。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可,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准备质量标准 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备齐用物。 3、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液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好。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 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无菌持物钳须置于无菌容器内,有效期限 4 小时;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盖打开,钳端闭合,不可在盖孔中取、放;如需取远处物品时,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取出无菌物品。 3、无菌包使用法: 1)、查看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粘贴。 2)、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处,撕开粘贴。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开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

GM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注射剂进行无菌检查。 3.责任: 化验员有责任按本操作规程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定义: 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内容: 5.1无菌操作设备: 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无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灯等。5.1.1无菌室分无菌操作室和缓冲间。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干手器、无菌衣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 部洁净度100级超净工作台。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的紫外光灯和照明灯,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1.2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光灯杀菌1小时。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用2%甲酚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用紫外光灯杀菌半小时。 5.1.3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检查: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后,无菌试验前及操作过程中需检查空气中菌落数。取直径90mm双碟,在接种室内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旁,以无菌操作,将双碟半开注入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20ml,制成平板:

在35-37℃预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将3个平板以无菌方式带入无菌操作间的洁净区域左、中、右各放1个;打开碟盖扣置,平板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将盖盖好,置35-37℃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3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相加总数不得超过10个。 无菌操作台面或超净工作台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测其洁净度,应达到100 级(一般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尘埃粒径≤5μm的粒数不得超过3.5个/升;空气流量应控制在0.75-1.0m3/s;细菌菌落数平均<1个,可根据无菌状况定期置换过滤器。 5.1.4无菌室内应准备好盛有消毒用5%甲酚的玻璃缸、酒精灯、火柴、镊子、75%酒精棉及拖鞋等。 5.2仪器、用具: 5.2.1真空泵、恒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托盘天平(精度0.1g)、抽滤瓶(500ml)、三角瓶(100、500 ml)、移液管(1、10ml)、注射器(要求规格)、试管、双碟(9cm)、注射针、镊子、剪刀、白金耳、橡皮管、纱布、棉花(原棉)、不锈钢吸管筒、接种环、微孔滤膜(直径约5cm),孔径应在0.45±0.02μm )载玻片、洒精灯、取样勺、吸耳球、喷雾瓶。 5.2.2用具的包扎: 5.2.2.1移液管 在移液管上端管内,松松地塞进少许原棉,然后放入不锈钢灭菌筒内。 5.2.2.2试管 在管口塞上纱布棉塞。 5.2.2.3无菌衣、裤、帽、口罩

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无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无菌检查使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版 责任:QC化验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内容: 1、概要: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及灵敏度检查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检查同时进行。 2、材料及设备 2.1 生化培养箱 2.2 生物安全柜 2.3 中国浊度标准管(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4 灭菌试管、灭菌注射器 2.5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2.6 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取聚山梨酯80 0.05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氯化钠至100ml,混匀,灭菌即可。3、无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3.1无菌性检查 取新鲜配制灭菌的培养基各5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置20~25℃,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3.2灵敏度检查 3.2.1菌种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

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 26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10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 635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 64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 98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003] 3.2.2菌液制备 3.2.2.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制备 3.2.2.1.1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取新鲜传代菌种一支待用。取一支灭菌中试管,加入3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把新鲜传代菌种培养物用接种环轻轻刮取,在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壁上研磨,使之成为均匀悬液。 3.2.2.1.2 取菌悬液1ml于比浊管中,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逐步稀释至与标准管的浊度一致。记录下所加入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量,余下的2ml菌液盖上试管塞以备用。 3.2.2.1.3 打开试管塞,取1ml菌液于中试管中,加入比浊时所需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量一致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此时试管中的细菌浓度与标准比浊管相一致。根据细菌浊度标准菌数表的菌数,将菌悬液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系列稀释至不大于100cfu/ml。 3.2.2.1.4 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菌悬液制备方法同金黄色葡萄球菌。 3.2.2.2 生孢梭菌菌悬液的制备 3.2.2.2.1取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取一支灭菌中试管,用灭菌注射器吸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底部三分之二处的新鲜菌液1ml,加入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开始: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操作的项目是无菌技术操作。 1.无菌技术操作的目的: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危害 2.环境评估: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操作中减少人员走动,开窗、通风、换气,操作台宽敞、平坦、整洁、干燥。 3.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包:包内置无菌巾若干无菌容器内置无菌持物钳棉签无菌包:内置治疗碗一个,镊子两把,弯盘一个无菌纱布罐无菌棉球罐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手套 铺无菌盘 1.洗手戴口罩。 2.治疗盘清洁,干燥。铺无菌换药盘。 3.开无菌包:化学指示胶带有变色,在有效期内,无潮湿、无破损。斜角打开(打开无菌包内角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得跨越无菌区域)看化学指示卡,有变色。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无菌巾放入治疗盘内,将无菌包按原折痕“一字”包好后,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并签名、24小时内有效。 4.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侧两角外面轻轻抖开,由近及远的将治疗巾一半铺于治疗盘上,将上下对齐后上层扇形折三次,开口外边向外,使治疗巾内面构成一无菌区。 5.开无菌包,前述指示胶带变色,在有效期内,侧孔、底孔闭合 1)打开无菌包,看化学指示卡变色 2)用无菌钳分别取治疗碗(内含两把镊子)、弯盘入无菌盘内。 3)打开无菌纱布罐夹取纱布置无菌盘内;同法夹取无菌棉球置治疗碗内(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或内侧),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下直接盖上。 6.倒无菌溶液:(拿起溶液瓶,看瓶签)述:瓶身干净,标签完整、字迹清楚,0.9%Nacl500ml,在有效使用期内,瓶盖无松动,瓶身瓶底无无裂缝,对光检查:溶液澄清、无杂质。除盖:查棉签(无漏气,在有效试用期内)写好开包日期,消毒瓶盖、手指,开瓶盖。倒溶液于治疗碗内,再次消毒瓶口,盖回瓶盖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签名,24小时有效。 7.铺完盘,看时间口述:记录名称、时间并签名(小标签贴于盘缘)、4小时内有效。述:已铺好换药盘,可以给病人进行换药护理。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8.注意事项:在操作中应注意:无菌容器盖放于稳妥处时,应内面朝上。到远处夹取无菌物品,应同时搬移无菌持物钳和容器。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干燥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 带无菌手套 1.目的:用于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患者受到感染,用于接触某些无菌物品或区域,保持无菌物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的基本操作,为无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QC无菌检查的操作。 4. 职责: QC无菌检查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程序: 5.1. 定义: 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无菌器具及适用于药典要求无菌检查的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2.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别的超净工作台,室内温控(18~26)℃及除湿装置,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2.1. 无菌室的清洁与消毒应符合QC洁净室清洁、消毒规程(SOP ZL0014)。 5.2.1.无菌室无菌程度的检查应符合规定:见沉降菌监测规程(SOP ZL0006)、悬浮粒 子监测规程(SOP ZL0005)。 实验设备及用具: 5.3.1.电热干燥箱、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培养箱、试管、注射器、针头、试管架、刻度吸管、手术剪、手术镊、砂轮、注射器盒、搪瓷托盘、双碟、75%酒精棉球、无菌工作服(衣、裤、帽、口罩等)。 5.3.2.微孔滤膜:直径50mm、孔径0.45μm,应符合规定。 5.3.3.除菌滤器: 除菌滤器采用的是HTY-2000型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 5.3.4. 所有进入无菌室的物品必须经过消毒或灭菌,应严格按照进入QC无菌室物品清洁、消毒、灭菌规程(SOP ZL0015)进行操作。

5.4. 稀释剂:灭菌注射用水。 5.5. 培养基: 5.5.1.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真菌培养基。 5.5.2. 培养基的使用,配制、管理及灵敏度检查应按照培养基管理规程(SMP ZL0036)、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规程(SOP ZL0019)、培养基配制规程(SOP ZL0016)进行操作。 5.6. 对照用菌液: 5.6.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occus sureus)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100个菌。 5.6.2. 生孢梭菌(Clostridum sporgenes)菌液:取生孢梭菌[CMCC(B)64 941]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相同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8~24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ml中含10~100个菌。 5.6.3.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菌液: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的 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真菌培养基内,在20~25℃培养24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100个菌。 5.7. 操作法: 5.7.1. 供试品、培养基在移入缓冲间之前应先编号,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瓶(管)外壁,然后连同其它用具(包括无菌衣、帽、口罩等)移入缓冲间,打开无菌间紫外光 灯和空气过滤装置开关,并使其工作在30分钟以上。 5.7.2. 将所需物品移入无菌室,每次试验中所用物品,必须计划好,并有备用物。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严格遵守QC洁净室进出规程(SOP ZL0013)。 5.7.3. 供试品外部消毒: 5.7.3.1. 橡皮塞、铝盖、压封小瓶: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外壁及瓶塞,待干,用消毒镊子剔去铝盖上的铝质小圆片,用酒精棉球擦拭瓶盖及橡皮塞,并将酒精棉球盖于橡皮塞上待取样。 5.7.3.2. 安瓶:先用酒精棉球将安瓶外部擦拭消毒待干,用砂轮轻轻割安瓶颈部,便于折开安瓶。 5.7.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加入该药品项下规定的稀释剂用量,制成该药品项下规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5.7.5. 根据供试品的抑真菌和抑细菌试验,判定该供试品有无抑菌性,而决定采用直接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2015 (1)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使用范围 本公司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3.职责 质量部QC 4.依据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1101 GB/T 19973.2-2005(ISO11737-2:1998) 《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5.内容 5.1.无菌检查环境保障 5.1.1.无菌检査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即无菌检 査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1.2.操作环境的无菌保障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结果,为了保证无菌检查用 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定期监测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洁净环境符合要求。 5.1.3.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1.4.洁净区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5.1.5.无菌检查操作还需要对检查环境进行监控, 5.2.培养基、稀释液、缓冲液 5.2.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除另有规定,接种后应置 30~35℃培养。 5.2.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接种后应置20~35℃培养。 5.2.3.中和或灭活用培养基,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

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适用性试验。 5.2.4.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5.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 6.沙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7.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市售培养基干粉。 5.2.8.0.9%无菌氯化钠溶液。 5.2.9.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无菌检査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査及灵敏度检査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査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査同时进行。 5.2.9.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支(瓶),按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下 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5.2.9.2.灵敏度检查 5.2.9.2.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存中 心获得的干菌种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 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MCC(B)64 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 黑曲霉[CMCC(F)98 003] 5.2.9.2.2.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 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 菌的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 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 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

无菌物品的管理规定完整版

无菌物品的管理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 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

无菌包的管理制度 1、无菌包的规格: (1)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X30cmX50cmo各种敷料包、器械包均放灭菌指示卡,包外贴3M胶带。 (2)敷料包不超过5Kg;金属包不超过7Kg。 2、无菌包的储存要求: (1)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存放架上,存放架应便于清洁,不易生锈。 (2)保存环境应清洁、明亮,有空气净化装置,照明光线充足。 (3)温度低于24°C,相对湿度低于70%o (4)存放无菌物品的橱架应距地面20cm-25cm,离墙5cmT0cm,距天花板 50cm。 3、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卫生学要求: (1)空气细菌菌落数不超过4个/30min ?平皿 (2)物体表而细菌菌落数W5cfu/cm2。 (3)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数<10cfu/cm2o (4)灭菌后物品不得检出任何种类的微生物及热原质。 4、无菌包的保管原则: (1)灭菌后的无菌包,应放在无菌间,与有菌物品分开放置。 (2)无菌间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接触无菌物品前要用快速手消洗手。 (3)无菌包应保持干燥,包装整洁不易松散,密封性好,无破洞,灭菌H 期及有效期标志清楚,便于目测清点。按照有效期顺序依次摆放,邻近过期的

物品放在方便取用位置。 (4)己打开未用完的无菌包,应无菌操作包好,可保留24小时。 (5)己铺置未用的无菌车、无菌盘及快速高压蒸气小锅灭菌的器械保留时间都为4小时,4小时后重新消毒。 5、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无季节限制,依据包装材质不同保存有效期限不同,使用时应仔细查看有效期标志。 (1)使用棉布材质包装的无菌物品存放有效期为7天。 (2)—次性使用医用皱纹纸、一次性纸塑包装袋、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有效期为6个月。 6、使用无菌物品时应认真查看包装质量、有效期及包内物品质量。按无 菌包的使用顺序依次打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禁止使用: (1)灭菌物品超过规定有效期限。 (2)灭菌物品包装松散或包布有破洞。 (3)包布潮湿、有污渍、水卬或水渍。 (4)灭菌过程指示胶带没变色或变色不均匀。 (5)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不变色或变色不均匀。 (6)灭菌器械有污渍、锈渍。 (7)对灭菌过程及质量表示怀疑时。 二、手术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1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防止错检、漏检的发生。 二、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的检验操作方法。 三、责任:质量部、化验室相关操作人员。 四、内容: 注射剂 注射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B)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剂除应按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或“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和“无菌”。静脉用注射剂应加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注射用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应加查“不溶性微粒”;静脉输液及插管注射用注射液应加查“渗透压摩尔浓度”。 混悬型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药物粒度应控制在l5um以下,含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lum以下,并不得有大于5um的乳滴。 “装量”检查法 1 简述 1.1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 1.2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1.3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液(如塞替派注射液).可不进行“装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 2.1注射器及注射针头。 2.2量筒(量入型)规格l、2、5、1O、20及50ml的量筒,均应预经标化。 3 操作方法 3.1 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 标示装量供试品取用量(支) 2ml或2ml以下 5 2ml以上至50ml 3 3.2取供试品,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读出每支装量。 3.3如供试品为油溶液或混悬液时,检查前应先微温摇匀,立即按3.2项下方法操作,并冷至室温后检视。 4 注意事项 4.1所用注射器及量筒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校正;其最大容量应与供试品的标示装量相一致,量筒的体积应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 4.2 注射器应配上适宜号数的注射针头,其大小与临床使用情况相近为宜。 5 记录与计算主要记录室温,抽取供试品支数,供试品的标示装量,每支供试品的实测装量。 6 结果与判定 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如有少于其标示装量者,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装量差异”检查法 l 简述 1.1本法适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1.2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1.3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2 仪器与用具 分析天平感量0. 1mg(适用于平均装量为0.15g及其以下的粉针剂)或感量1mg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建立一个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2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及成品的无菌检查。 3职责 微生物检验员遵照执行。 4内容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试验环境必须达到无菌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4.1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氧菌的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真菌和需氧菌的培养。 4.1.1 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 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或成品培养基。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C、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3 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4.1.1.1 硫乙酵酸盐流体培养基

胰酪胨15. 0g 氯化钠 2. 5g 酵母浸出粉 5. 0g 新配制的0. 1 % 刃天 无水葡萄糖 5.0g 青溶液 1.0ml L-胱氨酸0. 5g 琼脂0. 75g 硫乙醇酸钠0.5g 水1000ml (或硫乙醇酸)(0.3ml)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 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 H , 使灭菌后在25℃的p H 值为7.1 土0.2。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灭菌。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C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释过2 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除另有规定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C培养。 4.1.1.2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胰酪胨 1 7 . 0g 氯化钠 5.0g 大豆木瓜蛋白酶水解物 3. 0g 磷酸氢二钾 2. 5g 葡萄糖/无水葡萄糖 2. 5g/2. 3g 水1000m 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滤过,调节p H 使灭菌后在2 5℃的p H 值为7. 3±0. 2,加入葡萄糖,分装,灭菌。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置20?2 5 ℃培养。 4.1.1.3 中和或灭活用培养基 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适用性试验。 4.1.1.4 0.5% 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用于硫酸链霉素等抗生素的无菌检查) 胨 1 0 . 0g 氯化钠 5 . 0g 牛肉浸出粉 3 . 0g 水1000m l 葡萄糖 5. 0g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 H 为弱碱性,煮沸,加入葡萄糖溶解后,摇匀,滤清,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 H 值为7. 2士0.2,分装,灭菌。 4.1.1.5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胰酪胨15.0g 琼脂 1 5 . 0g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 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适用围 适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检验。 3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 (2005年版 GB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4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器、电子天平、 PH 计、冰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5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 5.1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 10000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进行。 5.2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照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 10Pa 。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 18~26℃,相对湿度:45~65%。 5.3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5.4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 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 30min ,于 30~35℃培养 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 1CFU/平板。 6无菌检验前的准备 6.1器具灭菌、消毒 6.1.1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可经电热干燥箱 160℃以上干烤 2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 121℃蒸汽灭菌 30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 2周即用毕, 否则应重新灭菌。 6.1.2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剂应每月更换,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6.1.3标识: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间和使用有效期。 6.2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 6.2.1开启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间灭菌处理,消毒时间不得少于 30min 。 6.2.2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流程 6.2.2.1脱包:进入无菌检验室的物品若有双重包装的,需将外包装在传递窗 /缓冲间拆除后,传入试验室。 6.2.2.2消毒:进入无菌操作室的所有培养基、供试品等的外表都应采用适用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将外包装污染的微生物带入无菌检验室。 6.2.2.3传递:查看所有进入无菌检验室的器具上的灭菌、消毒标识, 是否在有效期。符合要求的经传递窗传入无菌检验室。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是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要求低于24°C,相对湿度70%,换气次数4-10次/H 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内部通风良好,无灰尘。禁止将无菌物品放置在无菌存放区以外的地方,放置污染。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接触无菌物品钱应洗手或手消毒;应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避免产生过期物品,灭菌物品一旦失效,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处理。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重复使用器械的储备不低于1:2,即一份备两份物品量。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类放置在固定的容器中储存;一次性无菌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储存环境。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储存中应保护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和损坏,周转使用率低和急救物品有防尘措施;搬运无菌物品须借助专用的篮筐、车、架。无菌物品放在不洁的位置或掉落地上应视为污染包,不得使用。本章将介绍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灭菌器的卸载、储存、无菌质量检测以及发放的标准作业程序。 第一节灭菌后物品卸载作业程序 各种物品经过灭菌循环后,需将无菌物品从灭菌器中拉出,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物品应进行冷却,并设置“冷却”字样的标识牌,冷却时间应大于30min,待降至室温方可移动。卸载和搬运过程中避免无菌物品包装的损坏。从灭菌架上取已冷却物品时,应进行灭菌质量确认。 一、汽灭菌后物品卸载 1.操作目的 (1)检查灭菌程序的完整性,确认灭菌质量。 (2)通过合理规范的卸载操作,避免湿包及灭菌包的二次污染。 2.操作步骤 (1)环境准备:观察环境是否赶紧整洁。 (2)用物准备:防烫手套、高压蒸汽灭菌卸载车。 (3)高压蒸汽灭菌器蜂鸣提示灭菌循环结束。 (4)消毒员检查打印记录纸各项参数是否合格、灭菌循环是否完整。 (5)发放人员再次检查打印记录,确认合格并将打印记录粘贴于批量监测登记本上。(6)将车拉出,放置于人流少、避开空调出风口位置冷却30min以上,以接近室温为宜。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无菌检查—薄膜过滤法的操作。 3.职责:检验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4.本规程的编制依据为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 5.检验环境要求: 5.1本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C级下的局部洁净度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2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3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按《洁净厂房环境监测规程》(SOP-)及《沉降菌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洁净室悬浮粒子数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定期进行洁净度监测。隔离系统按相关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6.操作规程: 6.1培养基的准备: 6.1.1培养基的制备:按《培养基配制、灭菌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备。 ①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于培养好氧菌、厌氧菌)。 注意: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应防止污染。 ②改良马丁培养基(用于培养真菌)。 6.2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每批培养基应按《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培养基的无菌性检 查及灵敏度检查。 只有本项检查合格的培养基方可用于供试品无菌检查。 本项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6.3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6.3.1 0.1%蛋白胨水溶液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调节pH值至 7.1±0.2,分装,灭菌。

无菌物品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无菌物品管理得常见问题及处理 一、无菌物品外包装不合格 (一)包装松散 常见用于闭合包装方法得物品. 原因分析:未使用包装胶带、胶带过少或过短、胶带黏合性差等,不能满足灭菌过程压力改变使包裹膨胀与缩小得物理变化,易导致封口胶带裂开或松脱,包裹松散. 预防措施:闭合式包装应使用封口胶带,其胶带得长度与质量需经过循证,如某院封口胶带经循证,组织剪等单件器械约8cm,缝合包等少件物品得包裹约需15cm,人流包等多件器械得包裹约需20cm,胸科包等器械筐盛放器械得包裹需2~4条胶带(每条30cm)封包,以确保灭菌后物品闭合完好。 (二)包装破损、有污垢,致无菌物品被污染 原因分析:包装材料选择不正确,如医用包装纸用于大型得金属器械包、锐器刺穿、运送时搬运粗暴、运送时未加外防护包装等;放置环境温度或湿度过高、无菌物品反复搬运、手污染。包装出现明显折痕、放置环境不清洁、无菌物品密闭性未达标等因素致包装屏蔽被破坏;污染常常就是容器不洁、运送方式不当所致。 预防措施:根据无菌包内容物选择包装材料,手术器械使用医用无纺布或器械盒。锐器使用保护套,根据无菌包内器械特性可运输包装.保持运送容器清洁与运输过程密封性能.、 (三)纸塑包装袋纸面屏蔽破坏

原因分析:每天清点检查无菌物品时触摸或堆放、挤压、捆扎等,导致纸塑包装袋纸面皱褶较深,破坏了纸塑包装袋纸面所具有得无菌屏障作用。 预防措施:放置储存时需考虑其名称及有效期等能够目测,尽量减少触摸次数,避免堆放、挤压、捆扎现象,保护纸塑包装袋无菌屏障作用。 (四)纸塑包装袋密封处裂开后气泡 原因分析:密封式包装灭菌过程中,由于抽真空等导致压力改变,使包裹膨胀或缩小,如果纸塑包装袋选择得规格较小,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其密封处易出现裂开、气泡或裂隙现象;或产品质量问题、封口机问题等,也可能出现密封处部分或全部裂开等现象. 预防措施:在选择纸塑包装袋时,应根据物品得规格相应增加纸塑包装袋得长度与宽度,减少封口机位置裂开得现象,加强密封式包装四周密封情况得检查,避免密封处裂开或裂隙得物品发放到临床科室。产品质量问题及时与厂家沟通,退或更换产品。封口机问题及时报告设备科工程师,需维修检测合格后使用。 二、无菌物品管理缺陷 (一)无菌物品过期 原因分析:未有计划得制作与请领无菌物品,储存数量过多导致过期;储存管理未按照灭菌日期先入先出得原则,造成无菌物品过期. 预防措施: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准备无菌物品基数,并加强无菌

灭菌物品的发放、储存要求

一、基本概念: 无菌物品存放区:消毒供应中心内存放、保管、发放灭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质量控制:是指“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二、主要内容 (一)储存 储存是影响无菌质量的重要环节。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可以降低无菌物品储存中微生物等污染的几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卫生措施,从而保证无菌物品质量,降低医院感染。无菌物品发储存必须严格按照监测质量标准确认无菌物品质量,确保储存的无菌物品质量。各类无菌物品的储备量应充足,及时补充用量。保障临床诊疗、手术、急救、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无菌物品使用量和周转率的控制,避免和减少过期物品以及积压、损坏、丢失等问题造成的浪费。 1、无菌物品储存 储存包含储存和保管。储存,有物品以备待用的含义。保管是储备的继续,是保护物品不受损害的过程。无菌质量特性决定了无菌物品储存及保管有其特殊的管理要求,即更严格的质量安全和控制污染的措施。无菌物品储存区是“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储存分为无菌储存区和库房储存两种形式。

无菌储存区储存保管的无菌物品包括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重复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部分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等物品。无菌物品储存工作包括以下方式和要求: (1)建立基数: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重复使用器械的备量不低于1:2,即用1份备2份物品量。一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 (2)固定放置位置: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例如,专科使用器械、急救物品器械等。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 (3)物品分类放置:通常灭菌包应分类为手术器械包类、手术辅料包类、病区通用的无菌包类、专科无菌包类、低温灭菌包类、紧急突发事件和抢救用无菌包类、一次性无菌物品类、或贵重物品类等。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手术器械包摞放一般不超过两层,同类名称的器械宜放置同一层架上或同一灭菌篮筐内;手术辅料包应和手术器械包分开层架码放;病区普通诊疗包应分类放置在同一层架上或同一灭菌篮筐内;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类放置在固定的容器中储存;一次性无菌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储存环境。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