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完整word版)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完整word版)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完整word版)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3、夜缒

..而出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焉.用亡.郑以陪.邻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7、吾其.还也

8、若亡郑

..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行李

10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12、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13、夫.晋,何厌之.有

14、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

《荆轲刺秦王》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仆所以

..留者,待吾客与俱

3、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8、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

..报太

1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1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鸿门宴》

1、旦日

..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

3、吾得兄事

..之

4、所以

..也

....与非常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9、杀人如不能举.,刑人

..如恐不胜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今入关,财物无所

..幸,此其志不在小.。

..取,妇女无所

13、道.芷阳间.行。

14、吾属.今为.之虏矣!

15、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16、常以身翼.蔽沛公

17、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9、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必修二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4、或取诸怀抱,悟

....之外。

......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5、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

..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6、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7、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虽.世殊事异,所以

..也。

..兴怀,其致一

《赤壁赋》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2、浩浩乎如冯虚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

..。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

5、何为

..其然.也?

6、而今安.在哉?

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

..也。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

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乎!

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褒禅山记》

1、不出,火且.尽。

2、既其.出,则或咎

...游之乐也。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3、以其

....也。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之,亦不能至也。

..而无物以相

..幽暗昏惑

6、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

..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8、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0、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氓》

1、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2、将.子无怒,秋以为

..期

3、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4、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5、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6、淇水汤汤

..

..,渐.车帷裳

7、夙兴夜寐.,靡.有朝矣_

8、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

10、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采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3、王好战,请以战喻。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9、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0、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1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1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5、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劝学》

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过秦论》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6、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9、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0、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1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师说》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0、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1、爱其子,择师而教子;于其身,则耻师焉

1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7、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8、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9、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10、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1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4、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1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苏武传》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何以女为见?

3、子卿尚复谁为乎?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5、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7、见犯乃死,重负国8、皆为陛下所成就

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10、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1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1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张衡传》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6、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5、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滕王阁序》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奏流水以何惭

《逍遥游》

1、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2、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0、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1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13、之二虫又何知

1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陈情表》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8、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9、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0、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1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4、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1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知识点

《庖丁解牛》

1、技盖至此乎

《项羽之死》

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3、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辟易数里

5、汉军至,无以渡

6、籍独不愧于心乎

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8、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阿房宫赋》

1、辇来于秦

2、杳不知其所之也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盖失强援。

3、其实百倍。

4、暴秦之欲无厌。

5、至于颠覆。

6、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7、始速祸焉。

8、洎牧以谗诛。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伶官传序》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4、何其衰也!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祭十二郎文》

1、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3、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项脊轩志》

1、垣墙周庭。

2、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

3、往往而是。

4、乳二世。

5、某所,而母立于兹。

6、何竟日默默在此。

7、殆有神护者。

(完整word版)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3、夜缒 ..而出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焉.用亡.郑以陪.邻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7、吾其.还也 8、若亡郑 ..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行李 10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12、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13、夫.晋,何厌之.有 14、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 《荆轲刺秦王》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仆所以 ..留者,待吾客与俱 3、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8、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 ..报太

子 1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1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鸿门宴》 1、旦日 ..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 3、吾得兄事 ..之 4、所以 ..也 ....与非常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9、杀人如不能举.,刑人 ..如恐不胜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2、今入关,财物无所 ..幸,此其志不在小.。 ..取,妇女无所 13、道.芷阳间.行。 14、吾属.今为.之虏矣! 15、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16、常以身翼.蔽沛公 17、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9、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必修二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4、或取诸怀抱,悟 ....之外。 ......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一)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一) 一、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加意译,重在“直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要和原文一致。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所谓“直译加意译”,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

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意译多用于对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边练边悟 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 解析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此两处用意译。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遗憾什么呢!解析“衣冠”“日月”“旦夕”“正丘首”这些词语须意译。 (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解析“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解析“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 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或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解析“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须把本体翻译出来。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臣活着应当不惜牺牲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报答您的大恩。 解析“结草”是用典,应把典故意思翻译出来。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

高考语文中的100个最易错文言文实词及文句翻译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内的文言文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2.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 二、教学内容 以“二原则”和“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领。 三、教学重点难点 “留删换,调补猜”的翻译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发现,翻译一直都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想当然,甚至靠想象,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和句子不通是大家在翻译中常犯的错误!事实上,翻译是有原则可遵循的,那就是“字字落实” “文从句顺”,这是翻译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那么,何谓“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呢? (解释:“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既然有这样一个原则可循,那么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字字落实?如何去落实并达到文从句顺?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方法! (二)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我们先来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请大家先试着把它翻译出来: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4、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晋侯、秦伯(联合出兵)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 (“晋侯”“ 秦伯”是皇帝的称号,郑、晋皆为国名,这些词的古今意义是相同的,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因而在翻译的时候应该保留下来。)除此之外,我们翻译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是可以保留下来照原文抄录的?()这就是我们翻译的第一个方法:保留法 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的一些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帝号、年号、朝代、、典章制度、物品名称、度量衡等。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教学目的】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计】 1、本课以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归纳系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直译),并指导其应用。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翻译六字诀”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本设计重在让学生易于掌握,便于利用,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_____、_____ 。(信达雅)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直译意译) (①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 ②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决”? ①对: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 ②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③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④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⑤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高考文言文翻译大全

高考文言文翻译大全 专题高考文言文翻译大全 一、文言文翻译注意“五看”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五看: 一看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如: (2004?福建)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文:(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2004?广东)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以上两例中,“何请”和“奚以”都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现象,翻译时须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译出。又如: (2004?上海)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译文: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此例中,“有见暴如是叟者”,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只有弄明白了句式才好下手。 二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如: (2002?上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是: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要翻译好这个句子,须弄清“奇”字是意动用法。又如:(2003?全国)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是: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还有: (2004?湖南)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句中“全”和“名”,一个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一个是名词用作动词,知晓这两个字的活用现象,才能翻译得准确得体。 三看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1、音同形似;2、音同形异;3、音近形似;4、音近形异;5、音异形似。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如: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习题班级:姓名: 古文目录: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 四、登泰山记/姚鼐 一、《劝学》 【习题】 重点句子翻译: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参考答案】 重点句子翻译: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二、《师说》 【习题】 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参考答案】 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翻译: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经典句子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译 1、见侮而不斗,辱也。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一寸山河一寸金。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5、不迁怒,不贰过。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

以为戒,有则改之。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11、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1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3、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1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1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整理

文言文翻译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5分) (2)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5分) 13.(1)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关键字:“逮”,逮捕;“几”,近;“滥”,过度;“论”,判罪。“论减”即为减罪。句意1分。)(2)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关键字:“凡”,大凡,凡是;“四方”,各地;“狱”,案件;“平”,公平公正。句意1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2)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13.(10分) (1)安南使臣到京后,问主事黄清说:“关中马理先生在哪里,为何没有出来做官?”他就是这样被外国人看重。[5分。大意2分,“安在”“仕”“为……所”各1分。] (2)这时又有人奏请核查,当权者提出让马理担任此事,马理极力坚持不同意这样做,查核之事也就此停止了。[5分。大意2分,“当路者”“属”“寝”各1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5分) (2)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燮元力求罢,帝慰 留之。(5分) 13.(10分)(1)朱燮元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掣”、“蹙”、“拔”各1分,句意2分) (2)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右”、“劾”、“罢”各1分,句意2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賈人盒,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13. (1)当地百姓把白粮运到京城(供宫廷和百官用),却往往(因此而)家道破败。宋仪望就命令每个粮区各自分出一些公共田地,根据百姓的徭役情况分给他们田地来赡养家人。(2)等到仪望受命督察三殿门建设工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私下接受商人金钱,托付欧阳必进使商人参与工程,仪望坚决不同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附文言文翻译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已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毅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江苏,高考文言文字词,翻译详解

三、(06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相貌非常魁伟】,广颡【sǎng额头宽阔】而丰颐【两腮饱满】,又美髯,论事慷慨【情绪激昂】,自方【比拟,比作】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生气地叹息】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被朝廷起用做】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jué)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逮捕并关押在狱中】,槐察其枉【察访出他有冤情】,以白【禀告,报告】守,守曰:“为反者解说【开脱说情】,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案子,案件。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有枉【冤枉,冤情】,而挤【逼】诸【之于】死地以傅【依附→附和】于【介词,引出宾语】法,顾【顾念,考虑→顾及,维护】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顾及(维护)法律难道说就不管众多的被告发的人冤不冤枉】,皆可杀乎?”不听【太守不听从他的意见】。顷之,守以忧【父母的丧事】去,槐摄【代理】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开脱,解救】之,生无由【道路,途径】矣。”乃为【写或替(之)】翻其辞【供词】,明【说明】其不反,书上,卒脱【脱离,解脱】桷(于)狱【牢狱】。绍定二年秋,权【暂时代理】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叛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

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大声喧闹】。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从,使……跟从,带领。骑马带领几个人赶到放火的地方】,且【并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强取→侵吞】吾岁请【一年的军饷】,吾属【我们】将责【要求】之偿,不为乱也【不是发动叛乱】。”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嘉熙)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流亡的民众】渡江而来归【归附,投靠】者十余万,议者【议事的人】皆谓:“方军兴【正当兴兵作战之时】,郡国急【急需】储粟,不暇【来不及,顾不上】食【sì给吃→供给,供应】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发放】吾粟振【通“赈”,救济】之,胡【何,为什么】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察看】其【那里的】赋,则吏侵甚【(发现)官吏侵吞赋税的情况很严重】,下教【下达指示】曰:“吾莅【来到】州,而【如果】吏犹【还,仍然】为盗【做侵占赋税的事】不自悔【悔过自新】,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在军中示众】,军中肃然【恭敬的样子】。帝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纠正】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逢迎取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土木工程再度兴起】,民罢【通“疲”】于征发,非所以【用来……的方法】事天【事奉上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则”就,“其”助词,无义】计【计划,设法】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总是】称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句式和翻译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五) 编辑:宋丽谷丽丽审核:郭文秀 第一课时文言句式 【高考考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点解说】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以下考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第二,“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在词语的“用法”上,文言更灵活,一词兼几类的情况非常普遍,临时活用的情况也很多,这就造成了较为复杂的句子构成形式。主要的形式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话用、动词的活用。 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于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相异的主要方面。 【学习目标】 1、理解记忆每一类型的固定结构,并学会辨析运用。 2、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四类倒装句式,并 学会迁移运用。 一、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 (根据什么……?凭什么……?) 例:《齐桓晋文之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问:“何以知之?” ②何所……? (……的是什么?) 例:《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 (……怎么办?为什么……?) 例:《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 (拿……怎样呢?) 例:《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 (与……比,哪个……?) 例:《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与蔺相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 (怎么……呢?) 例:《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 (怎么能……呢?) 例:《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 (……为什么呢?) 例:《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例:《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难道)……呢? ……哪里呢?) 例:《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怎么)……呢?) 例:《庄子·逍遥游》: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也是……吗?) 例:《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⑧……非……欤? (……不是……吗?) 例:《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 (哪里……呢?) 例:《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⑩顾……哉?(难道……吗?) 例:《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寄语: 生命就是奇迹,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希望渺小如豆,我们都要坚持举着它,即使烛火灼伤了皮肤,我们也不能放弃,否则我们将永远还在黑暗中。真正的高考胜利者,不只是指那些成绩拔尖的状元,更是在高三这一年里成长起来的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你。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参考注释、解析、参考译文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 参考注释、解析、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黄初,魏文帝年号中年间,以父任因为父亲的职务召随军被召为随军。始当初为还是白衣平民百姓时时候,年十七八他十七八岁,在邺下在邺城一带名为清白有清白的名声,识别人物品评辨别当 时的人物,海内天下的人翕x ī 然一致的样子,即一致称颂,莫没有人不注意不在意他。后后来随军任随军在许昌在许昌,声称声誉日渐渐地,一天天地隆隆盛起来。其父不愿其然不愿意他这样,遂令就命令闭门人把门关上,敕使命令他断客断绝与客人往来。初,明帝明帝,曹睿在东宫还是太子,丰在文学中是文学侍从。及等到即明帝当了尊位皇上,得得到吴吴国降人投降者,问问他说:“江东指吴国闻听说中国中原名士有名之士为是谁谁呀??”降人投降者云说:“闻有李安国者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是时那个

伟为当了二千石俸禄两千石的官,(因为)荒荒废政务于酒嗜酒,乱使……治理混乱新平、扶风二郡新平、扶风二郡而但是丰不没有召把他召回来,众人大家以为认为恃宠(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在曹爽、司马懿父子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无有适莫没有表现出亲疏厚薄,故所以于时在当时有谤书曰有批评他的文字说:“曹爽之势热如汤像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司马懿父子)冷如浆像浆水一样冰冷,李丰兄弟如游光李丰兄弟几个像鬼怪游光。”其意其中的意思以为认为丰虽虽然外对外,表面上示表现出清净无欲无求,而但是内内心图事图谋奸事,有似于游光有像鬼怪游光的地方也。及等到宣王司马师奏上奏诛爽已把曹爽杀了之事,(司马师)住车停下车(于)阙下在宫门,与丰相闻让李丰知道曹爽被杀之事,丰怖害怕,遽马上气索呼吸紧张,足脚委地软在地上不能起站起。

高考文言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要点诠释 重点点击 文言翻译是综合性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检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这类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而,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 高考要求直译,就是句句、字字落实。特别是一些虚词、实词的含义。但是,文言文的翻译从根本上讲,还是理解文意、句意的问题。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面几句话全面理解,这是做此题的诀窍。文言文翻译,一般赋8―10分。 难点解剖 一、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类型有四种: 第一类是全文翻译题,要求遵循行文顺序,从开头译到结尾。 第二类是择句翻译题,即根据考题要求,选取文言文中的某一句进行翻译。高考要求直译,即字字落实。 第三类是翻译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考题所指定的句子(或注释)进行翻译。 第四类是译文辩证题。这类题不要求考生翻译,而是要求考生从命题人所列举的几种翻译中,对照原文,辨识正误,选取正确的翻译。从实质上看,它属于选择题类型。 翻译的具体方法有: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如: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匹夫之有重(重要作用)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2.解释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例如:而世之奇伟、瑰(珍贵)怪、非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3.区别法。即对有些词的解释和翻译是不同的,不能把解释当作翻译。例如:今操得荆州,奄(解释是“覆盖、包住”,而翻译应为“完全、全部”)有其地。(《赤壁之战》)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考点解说】 2002年高考以来,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2009年三套全国卷为10分,江苏卷、湖北卷、四川卷、山东卷、江西卷、安徽卷、辽宁卷等也增加到10分。为此,有一点先要明确,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视为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对高中生而言,主要应达到前两条。“信”就是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无语病。为此,翻译时应坚持“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的原则,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 【试题解析】 例题:(2009年浙江卷第21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解析:第(1)句关键词为“释”(舍弃)、“胜”(尽)。第(2)句关键词为“恐”(担心)、“予”(给),同时应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的翻译。答案为:(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锦囊妙计】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 句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见的文言虚词、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决不能断章取义。 一、正确翻译的前提是理解 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基础。理解句子,既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具体应做到: (一)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难以 理解,往往是有两三个词语有较大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用法特点(即词类活用)。 1.(2009年湖北卷)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在这个句子中,“意”、“食人”、“以威”、“不惧之人”、“无所”、“施”等都不难理解,难的是“被之以威”的“被”。“被”带宾语“之”,首先可判定它是个动词;从意思上说,“被之以威”与“而不惧”形成转折关系,这一点也不难判断。“(老虎)先用威风将吃的人(或者说对方),但对于不惧怕它的人来说……”横线处该填入哪个动词呢?看来应当是“吓倒、压倒”之类的意思。于是全句该理解为:“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二)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义又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2.(2009年安徽卷)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此段文字中,“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两句,字词上基本没有疑难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高考常考的古文翻译句子.

高考常考的古文翻译句子 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汇编(山风)

——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汇编(山风)

————————————————————————————————作者:————————————————————————————————日期:

?2006——2012年江苏卷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解析 2006年《董槐》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解析】“民,吾民也”是判断句。“振”通“赈”,救济。“胡”,疑问词,为什么,怎么。 ⑵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解析】“罢”通“疲”,疲惫不堪。“所以”表凭借,译为“用来……的……” ⑶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解析】“大雨”“烈风”“雷电”“衣冠”,都是名作动,译时要补出相应的动词。 2007年《高进之》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译文:刘公好猜疑而且不宽容忍让,怨恨别人而且容易叛变,自己如果不离开,一定会遭到祸害。” 【解析】“忍”和“怨”,其中“忍”在《鸿门宴》中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2)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译文:谢晦很高兴,没有作防备,发动全部精锐兵力沿江而下。 【解析】“设备”,古今异义,“悉”课本中多次出现,《廉蔺列传》中有“大王乃悉召群臣议”。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译文:我家几代都是农民,我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我因为忠诚为皇上而死。 【解析】(死,为动用法) 2008年《吴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文: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解析】“及”,到;“得”,获得;“见”表被动。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译文: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解析】“比”,近来。“敕”,告诫;“何意”,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译文: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解析】“就”,靠拢;“于江南”,状语后置,“并”,合并。 2009年《书沈通明事》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解析】“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踪迹”,追踪行迹。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