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摘要】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为案例,就目前机电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2623”教学模式,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2623”教学模式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63-03

一、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端技能”在内容结构层面不仅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还包括基于道德、心理等素质的“个性能力”。按社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以能力为本组织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工学结合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三段式为特征。首先是系统性的纯理论教学,再进行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最后进行应用举例的课堂教学。系统性纯理论教学往往容易让人感觉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理论知识,随着内容的增多、加深和时间的推移,对已学过的内容逐渐忘却,越来越没兴趣,甚至部分学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评价方式论文

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评价方式论文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评价方式论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性评价方式;教学质量 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越来越难,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基础较差,高中时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让许多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与信心。如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以前的那种考核评价方式,无疑是又给那些高考失败者判了一次死刑。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势在必行。过程性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育目的,英语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就是英语应用和交际能力,必须在课堂中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英语技能和英语交际能力的积极性,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1过程性评价的提出及意义 2过程性评价方式应遵循原则 2.1多样性原则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所以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方式时也应拥有多样性的评价原则。设置不同的评价目标的标准,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考核方式多样化由单一的笔试考试改为笔试考试口试考试相结合,笔试考试可以设置为单词拼写,职场听力,应用文写作;口试考试可以为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脱口秀等等。这样学生在英语考试中可以有所选择,有所偏重,激发学生的考试热情和学习信心。 2.2科学有效性原则

2.3公正性原则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低,自我意识较强的特点,评价的公正性显得尤其重要。开展过程性评价必须坚持民主公平的原则,并且考虑评价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 自己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任务、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基础或特点,参考标准可以不同。让 学生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获得了兴趣和成功。 2.4激励性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过程性评价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 方法并收到一定的学习成效,使学生学习有动力有兴趣,始终保持 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对英语保有求知欲。最终教师也能圆满 的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的目的。 3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 3.1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取新知识,巩固练习和能力培养,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下作业等等到英语技能锻炼和申 请评价加分。教师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学效果大大增强,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3.2课外学习过程评价 英语教学中过程性评价仅仅通过课堂评价是不够的,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课外书,网络,多媒体,借用读书馆、阅览室等方式 学习英语有关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并做好总结与反馈,教师可 以通过考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来 进行评价。学生在课下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探索自己的兴趣 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就感。 3.3团队合作评价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解析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解析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正式作为高等教育范畴以来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存在着一种“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这有约束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学校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其根木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用人需求无法实现无缝对接。学生进入企业后无法直接上岗还需要进行再次培训,而企业又不愿承担这种培训任务。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就需要在现有的教育上进行改革迎合企业的人才需要,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因此应运而生 一、国内外学徒制发展特征 (一)国际学徒制发展状况 目前有很多国家的政府对学徒制度教育也比较重视,同时将其当成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方式,芬兰、澳大利亚是现代学徒制开展较为成功的国家。 1.澳大利亚学徒制的发展 澳大利亚于1998年引入新学徒制度,与之前相应隔离的学徒制度及培训有机结合,把学生、培训机构、雇主三者结合,形成实际操作以及层次分明的培训课程的一体化体系。以培训机构来说,其要承担知识传播以及部分技能的培训,企业培训为学徒制的主要构成,其雇主要在整体培训中为学徒提供实习机会并给予一定报酬。 2.芬兰学徒制的发展 芬兰的学徒制度培训历史悠久,并于1992年颁布了有关法律,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保障。芬兰的职业技术教育是由国家核心课程所控制的,国家各类教育政策通过核心课程展现。核心课程是教学大纲由国家教育委员会以及雇主组织、商会、教育商会以及学生会来拟定的,通过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审核并通过。 (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发展基本特征 早在上世纪60-80年代左右,国企内的一种工作,如机修的焊工、木匠等,均是采用学徒制的方法来培训人才。之后有职业学校就将这种广泛融入到教学中。 200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从这时起,学徒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了十年左右的发展,在全国多个地区,如广东、浙江等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学徒制的教学和。现代学徒制把传统学徒培训及现代教学有机结合,学校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试行) 我校自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目的,规范化管理,扎实办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不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在继续贯彻原有教学管理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能力训练及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教师的创新精神,最终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范围及政策 本次课堂教学改革采取“以点带面”的原则,首先拿出几门课程进行改革试点,然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最终全面铺开。本次参与课程改革的科目为《实用英语》、《经济数学》、《财务会计》、《数据库》四门课程,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申报。 三、内容及要求 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包括教案规范和课堂教学过程规范两个部分。 (一)教案规范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为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院要求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并且为了确保教案的编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和要求。 1、课程教案基本要素 (1)授课时间 (2)授课方式 (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4)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5)教学重点及难点 (6)教学基本内容纲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步骤 (7)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8)课后小结 (9)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2、教案基本要素说明

(1)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备课中应考虑“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课堂的学习,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及其重点、难点。 (3)教学方法: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4)教学手段: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注:教学手段含: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等的使用)。 (5)课后小结: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在这五个因素中,教学内容进程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3、要求及格式 教案分为教案封面、教案首页、教案要求书写规范,基本要素齐全,具体格式请参见附表1(请认真按照填表要求填写),另附教案检查考核标准,见附表2 附表1说明: 第一张表为教案合订本的封面。 第二张表为教案合订本首页,请参照大纲编写,放在教案合订本第二页。 第三张表按每2课时编写,此表可按授课内容增加页数。 (二)课堂教学过程规范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除理论课教学外,还含实验课、实训课等 1、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理论阐述准确。做到思路清晰、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浅谈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开始加大改革力度,如何做好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促进高职教育更好的为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以及经济的发展服务,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展开了论述和探讨。 标签: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对策 0 引言 在我国的教育结构体系当中,高职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经济建设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发展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高职教育正面临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高职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中切实发挥积极作用,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找到改革的关键和突破口,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管理效能,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在新时期取得繁荣发展。 1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内容 1.1 教材的改革 对于整个教育体系来说,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而对于高职教育这种地域性比较强的教育类型,教材选择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材过剩或不足。高职院校一般是春季征订教材,但是到了秋季由于招生人数及专业调整带来了学生数量的变化会导致教材过剩或不足,造成资源浪费或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第二,教材过时。高职教育说到底是为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的,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也会发生改变,教材更新不及时就会导致很多高职学生使用的是过时的教材,影响教学质量。第三,教材不适用。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突出的是岗位性和职业性,要求教材要充分显示专业及岗位的特点。但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没有自主编制适用教材的能力,又无法套用普通高校本、专科教材,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局限性。由此可见,对高职教育教材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2 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开始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需要了。市场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有知识、有技能、懂管理,因此高职院校要从课程设置上调整知识的结构和层次,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规格的变化进行改革,优化和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从而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目标的实现。

课程项目化_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路海萍 摘要: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符合三个原则: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思考性原则。同时,要注意选取项目的内容、组织项目的顺序,以及解决好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工作体系;知识表征方式 作者介绍:路海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教育心理研究(江西南 昌 330013)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 不协调造成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其中,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项目化的体系结构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 长期主导高职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结构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所建立的学科门类 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显然,学科结构与学术教育的功能相联系,因此,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学科课程模式主导的局面必须改变。课程项目化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所谓工作体系是指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 务的相关性。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体系而存在,工作知识是在以建设、改造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而学科知识是在以认识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尽管随着理论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在工作体系中获得了越来越

论高职教学改革的方案

论高职教学改革的方案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尽完善,导致所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以进一步培养一大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标签: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双师型;互动教学;考核指标 高职教育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百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切正显示了它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跟不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此,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要在社会上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就必须对其教学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笔者通过到香港理工大学一个星期的学习,现就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浅谈几点意见。 1 改革和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应该是不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用性。高职学生应在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技术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然而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本专业技术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应大力提倡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可以让学生所学的实训内容就等同于毕业上岗后的工作内容。如何完成这一工作?笔者借鉴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经验,关键是相关部门必须动脑筋,想方设法建立一个多赢的校企合作平台。比如:在开设电子产品组装和焊接的实训时,相关部门应先联系相应企业,学生在教师或者企业相关人员的带领下给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组装和焊接工作,企业不给学校支付任何费用。最终的结果是多赢:企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今后人才招聘提供一个参考依据;学生掌握了以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同时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态度”;学校节省了学生实训的耗材费用和设备的维修费用,降低了处理大量电子垃圾的费用,同时也提高了院校竞争力;教师通过实训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校内的实训基地,加大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力度,增加开放性的实训内容。根据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经验,工业中心二十四小时面对学生开放,到凌晨二、三点钟还有学生继续在做实训内容是常见的事情。因此,学院可以从两个方面增加实验实训教学的开放工作:一是制定基础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如工程光学实验室、模电数电实验室;二是建立开放实训室和创新创业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学院不断完善实训室的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预约登

[课程改革,高职,院校]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摘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从教学理念,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做综合分析与探讨。阐述公共基础科学的高等数学,应当依据新课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学生特点,使课程改革向专业化靠拢,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为专业课提供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Discussion on Advanc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O Xiaohai (Inner Mongolia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70) Abstract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 terms of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specific to Higher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do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Elaborate public basic scientific mathematics, personnel train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college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so close to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master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dvanced ,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0 前言 传统教学的弊端是针对书本备课,教师怎么样教授,学生就跟着怎么样去学习,通过教师对所教授内容的理解来左右学生,可以理解为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习。而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更新了教与学的内涵:它认为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是共同的组成部分,师生应该是合作互利中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对学生这一主体的要求也应当予以重视,对学生从前所拥有的知识或者是经验给予足够的尊重,结合学生自身帮助学生提高与发展,对学生合理的特质发展予以鼓励,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学习主动权和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提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今天,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紧迫的。 1 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我国对学生的教育已随着时代对教育的新标准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化,简单一点说,就是从以前的照本宣科,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理念迈进。尤其针对高职院校的课程,

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摘要]案例教学如何在高职教学中实施,已经成为众多高职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文章综合分析了学术界对案例内涵的诠释,根据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高职中案例的具体内涵、建设原则及其结构形式,并结合“机械组件的装配”课程的建设,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机械组件的装配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事关专业建设的质量。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类型特点,高职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广案例教学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案例教学及案例的界定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首先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于1870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其在高职中的内涵及运行方式,也成为高职研究人员探索的课题。 案例教学在学术界尚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我们可以对一些已有的案例定义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职业教育中案例的真正内涵。墨西思认为,案例是一种以叙事形式呈现的描写性研究文本,它源于真实的事件或情境。它强调了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用于向学生介绍真实的活动。劳伦斯也认为,案例作为某一情境的记录,是一种师生共同分析与学习的工具,用于把真实生活引入课程,并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学会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从劳伦斯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案例是学生认识社会、学习工作的一种有效载体,更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国教学改革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郑金洲认为,案例除了作为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外,其还应包含情境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邵光华也指出,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是对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的具体的叙述。它具有典型性、有效性,但不是课堂实录。马冶国等研究者研究分析了中外教育专家所描述的案例定义,提出了案例的构成要素,即由事件、情境、叙述和问题,在事件中强调其典型性,在情境中要求其真实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叙述中追求过程的完整性,在问题中则是要求问题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隐含着问题解决的其他可能性。 根据上述案例定义的分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提倡的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要求,我们研究得出职业教育的案例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

以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为例探索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摘要]文章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为例,通过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课堂教学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授课方法上,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主体,即使是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今天,有的课程也是多媒体课件一幅幅文字的电子黑板代替了粉笔黑板,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智力发展。最终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下降。

2.教学对象研究不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研究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中的低分段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才来高职院校学习,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高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失去了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上睡觉、课桌下玩手机,玩电子游戏,迟到早退,缺课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把握不透。有的教师对实际岗位的工作情形不熟悉,不知道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有的从实际工作中来的教师对理论不熟悉,害怕讲错,往往照本宣科。有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完全弄清,课堂教学只能读书。有的年轻教师大多对教材内容不甚熟悉,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而脱离教材,致使教学内容经常游离于教材之外,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好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中作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以人为本,确立高职课堂教学主体化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

关于开展2018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

关于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系部: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学校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宗旨本次教学建设立项工作旨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建设工作,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二、立项原则立项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 三、项目指南 本次立项的项目共分三个类别,分别为: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和课程思政微课建设培育试点项目。 (一)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 1.项目建设要求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的综合素养课程为建设重点,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革新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完善课程配套实践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教育教学,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 2.项目建设成果: ⑴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课程革新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课程革新 新世纪以来为增强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目前其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却不尽合理,为实现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根本和前提,本文根据当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基础课程的民族化、专业技能课程的师范化,以及职业课程的能力化三个方面探讨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一、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基础课程的严重西化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中外音乐史及欣赏》、《音乐作品分析与儿童歌曲创编》等,现在《基本乐理》课程中,学生首先学习的是五线谱、简谱,而我国流传几千年的乐谱,如俗字谱、工尺谱等却没有纳入课程之中;同样西方的七声音阶大小调首先进入学生的乐理知识体系,而我国的民族五声音阶、民族调式则因西洋大小调的先入为主,常常被学生所忽略;目前《中外音乐史及欣赏》课程是将中国音乐史及欣赏与西方音乐史及欣赏二者合并,这样虽然有益于知识的综合贯通,但因受音乐教育西化的影响,很多老师授课中习惯安排大量的西方音乐史及欣

赏内容,然而尽管我国民歌、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很多精品,却很少被介绍到课堂来。另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没有进入课程;同样《基础和声》课程因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内容上以西洋传统和声学为主,关注和声理论,重视四部和声连接等,由于和声课程内容难度较大且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和声课程的兴趣锐减,最终导致最简单的和声连接学生都掌握不了,进而影响了其即兴伴奏能力的形成。另外,新世纪伊始基础音乐教育已将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纳入课程之中,而目前高职高专音乐课程体系在这一领域却是空白,因此专业基础课程急需改革。 (二)专业技能课程缺乏师范性 多年来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一直套用音乐学院的课程体系,在技能课程方面向音乐学院表演系看齐,只重视技能课的训练而忽略了师范性。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有《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舞蹈》、《合唱与指挥》等,从专业技能课程的结构上看,目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长期将钢琴作为唯一的必修乐器,我国民族乐器在高师课程体系中是缺失的,无疑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另外在课程教学上很多学校的钢琴老师在教学上依然延续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上偏重于技能,关注大量练习曲、乐曲的训练,追求弹奏大型的乐曲或难度较高的练习曲,学生的钢琴技巧规范而娴熟,但简单的儿歌即兴伴奏能力却相当薄弱。从技能课程的内容结构

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了几点关于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力争提高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标签: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课程是理论实践类的课程,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系统地讲授广告设计基础知识。通过基础理论和优秀设计作品分析来培养学生对广告艺术设计创作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平面广告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广告设计的理论内涵和基本设计技能。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媒体的发达,加之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变化等因素,均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即在保持或发挥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克服其弊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是所有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目标“教给谁,教什么,怎样教”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课堂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给谁,教什么,怎样教”,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 (1)教给谁,教学对象要明确,要了解学生的心态。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在现代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独立学习的,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注重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分析其特征、风格、能力。学生特征分析是目前我们所实行的班级授课制,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年龄基本相近,认知结构相似,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也十分接近。因此,对学生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传统教育学和教学论中主张的“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以及教师备课中要“备学生”,都是指要对学生进行一般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主要表现在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和排除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存在。学习者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如遗传因素导致的智力条件的差异、已有知识基础的差异、成就动机及相应个性特征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为使教学活动对每一个学生更加有效,就有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析,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学生学习能力分析是学生在进行新的学习内容时,其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等对将来的学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加涅也认为,传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已有知识。因此,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问题探讨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问题探讨 摘要:课程改革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普遍进行的一项教育改革工作,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对待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才能正确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课程改革问题探讨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以及课程体系改革。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市场需求的需要,也是使高职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具体情况,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各自院校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改革。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一些认识或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和探讨的。 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最初在管理上基本延续了综合院校或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性大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对高职教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不是特别成熟和精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入,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开始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尽管近些年高职教育稳步向前发展,国家也加强了高职教育办学力度,并且也涌现出了许多高职教育专家,但教学一线的教师或者说专业管理者还没有完全领会高职办学的理念,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延续着在课堂上讲授极其深奥的理论,而忽视了职业工作过程的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能够完全胜任将来的岗位工作,上岗就能熟练服务,放在管理岗位上就能做好管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按照市场需求设计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力,掌握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课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高职课程改革是每个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课程改革方法和模式。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还没有成型,还没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职课程教学之路,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中,因此改革过程也会伴随着出现一些问题。 问题一:学校主管部门没有真正重视,不能放权。 问题二:教师没有转变思想主动进行课程改革。 问题三:教学设备设施跟不上高职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更好地实现高职课程改革。 问题四:高职课程改革还不能做到全员进行,而只是一味地要求教师进行课程改革。 凡此种种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到高职课程改革的程度和进程。 三、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1、课程改革要围绕专业培养模式进行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是必要的,是必须进行的,这毋庸置疑。但不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同,课程改革也应该围绕专业培养模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专业培养模式,根据岗位需求,确定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高职高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高职高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处于快速革新发展阶段,其间更对校企合作、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引导流程等提出严格的规范诉求。而管理作为企业一切经营活动布置的先决条件,更决定企业对大量实用技能型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管理实务课程作为高职高专生基础必修课程,在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重点,时刻生动化模拟相关企业经营情境,确保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实效,以及满足基础理论修养前提下,凸显实用管理技能培养特性。由此,笔者决定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背景、高职高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细节,加以系统化论证。 管理实务课程是如今我国高职院校技术教学的基础性理论内容,其覆盖范畴广泛,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管理、市场和保险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基础课,内部逻辑紧密且保留强劲的生命活力,是高职高专生学好专业课的保障条件。随着高职高专生源数量不断增加,以及企业人才规范要求的全面严格,关于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改革,开始成为相关教师广泛关注和思索的时代性课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发展背景 最近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发展方向就是进行现代完善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国务院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上已经作出明确阐述,透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出更多数量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和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了顺利贯彻该类指标,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管理实务课程设置上尽量和产业需求、职业特性对接,教学和生产过程有机融合,随后大幅度提升青年就业能力。须知我国企业经过改革开放政策影响之后,早已步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其间对于管理专业人才内涵、质量和思维实践创新性产生强烈重视态度。为了令青年就业能力得以改善,就必须事先依照企业实际要求进行相关管理型人才培养,力求令高职高专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和企业岗位环境相互对接。 二、现代我国高职高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具体方式 (一)持续在课堂上创设生动化感知情境并营造愉悦的实践探究氛围 我国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就必须集合各类技术、经济条件进行职业化人才管理团队构建,这可以说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主流方向。对于高职高专教育来讲,其向社会培养供应何种类型的人才,主要交由社会、企业决定,在教学环节中特别是教学内容,要尽量题和行业发展诉求,持续融入愈加丰富的企业要素,主动地将企业各类需求映射在教学过程之中,同步保障教学中企业情境和氛围模拟的真实性。在此期间,教师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介入企业,透过基层管理者角色扮演深刻领悟企业实际运行特征,为后续多元化管理实践经验梳理,奠定基础,在循序渐进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索作用下,有关管理实务课程等基础性知识开始被高职高专生由浅入深地研习,逐渐内化为该类群体今后参与企业实际管理实务的标准技能和素质。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总结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总结 本人于2008年11月15日至19日参加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的项目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经过近一周的培训,加深了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今后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通过宁职院在2005年至2006年进行的教学改革及其成果,介绍其对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苏志刚院长在开班仪式上做了“确立类型特征,建设示范高职”的专题报告,对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宁波职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刻分析和广泛交流,深感宁职院在接受新的职教理念、教学改革的魄力、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视程度以及对骨干教师培训的规模等方面都是全国不多见的。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研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观念、方法及实施;二是高职课程改革案例的展示与分析。 一、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三类,一类为普通高校中的理科院校,主要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一类为普通高校中的工科院校,主要培养工程设计人才;还有一类为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三种高校的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定位不同,所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应该不同。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只是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中,变成普通高校课程的“压缩饼干”。错误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上课反感,教师对教学反感,形成恶性循环。现在我院的绝大部分课程都存在上述的问题,感到很多课程只是把本科教学内容进行了缩减,难度降低,并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教学,上课的模式和环节与本科相差不大,上课时所采用的教材虽然都写着“高职教材”,但内容、章节除了部分的删减,并无明显区别。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计算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较差,这样就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不懂,而高职教师又感到学生不认真,学习效果差,互相抵触,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职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信息工程系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级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宽厚,应用型强调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要重视理论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一般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它有其自身内在的本质特性和要求。所以高职教育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办出高职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应该都有自己的要求与特色。 传统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出现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鉴于以上问题,高职教育改革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做起,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以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一、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牢基础。 一堂好课的标准。传统上的标准一般是:专业内容熟练,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语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逻辑思路流畅,教态自然,板书精心设计;教学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