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习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_职教论文

实习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_职教论文

实习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_职教论文
实习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_职教论文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职业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缶。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词:机遇挑战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入世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产生巨大的“冲击波”。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我校适时再提“质量立校”的目标,旨在谋求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协调适应,积极探索培养职业教育的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最佳途径。实习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职业学校都十分突出实习教学中实际技能的训练。把技能训练过不过硬,学生能否掌握一两样真本领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学校是否上档次,有特色,是否具有吸引力的评价标准。尽管技能训练培养了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能具有完成实际操作、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能胜任某一岗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当代经济、科技和教育的一体化的趋势表明劳动力市场已不再存在过去那种“终身就业”。首先,每个劳动者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职业或岗位,而是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周期加速的社会;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劳动密集型、金融密集型的经营方式,知识型,工艺型,应用型的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第三,职业的时代性更加明朗化,一部分新兴的职业替代了一部分过时的职业,职业岗位的竞争更加“白热化”;第四,个人自主择业的意识逐步树立,增加了职业的流动性。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职业教育一要改过去培养人单纯的“就业”本领为发展人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二、创新教育的内涵所谓创新教育,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江{学}泽{海}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人”。在实习教学法中渗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才的前提,更是社会对人才的呼唤,对教育的要求。三、实习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法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必须树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念,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应当是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朋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精神,在教师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释放他们潜在的能量,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发展其个性与想象力、拓宽其创造性思维,从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集中表现在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方面,在心理品质上应显示出自尊、自信、自强、自主;在学习行为上应体现出自我选择、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在情感需求上应表现为成就动机,竟争意识,学习兴趣参与精神等。教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违反客观规律的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意意识,创新胆略。[!--empirenews.page--]如我在钳工实习教学中采用了“交互探究”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教学法模式的特点和教育过程,把钳工基本技能训练精心设计为主题活动、具体分五个步骤运行:(1)课前准备(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学生争对活动方案进行主题探究)(2)确定活动的交互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学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实习课题的内容等因素把学生分成2~4人的活动小组.(3)课堂交往,互动与探研。强调学生的独立设计与思考,主动探研与实践,找准问题是关键,疑难问题共探讨,交往互动有提高。老师则以个别指导为主,集中指导为辅,注重问题的探究。通过情感勾通,鼓励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4)技能动作示范。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独立操作,相互评议,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动作技能,引导心智技能;探讨问题民主和谐,注意启发,因势利导,既要尊重科学,也认可标新立异,提倡团队合作,共同发展。(5)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评价方法包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

价。实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师教的创新与学生学的创新有机统一,把创新精神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训练创新与岗位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二)坚持开放,提高认识实习教学要立足于课堂,放眼于企业和社会,做到“三个面向”即要与社会广泛接触,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强化专业思想,增强教学的争对性。比如在长期的钳工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钳工实训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钳工所学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手工操作技能,现代企业根本用不着。加上钳工技能操作训练又较累。往往产生“学而无用,不如不学”的想法和厌学情绪。因此,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提高认识是关系到钳工教学的成败,非常必要。具体做法是组织参观工厂,进行认识学习。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使他们认清钳工的内涵及在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的座谈,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现代生产对钳工岗位从业者素质的要求。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他们提高了专业认识,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他们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了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助于强化专业思想,促使职业道德的形成。(三)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硬环境是指技能训练环境要模仿生产实践过程,要与未来岗位相结合。各校受到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还存在一定差距。软环境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的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就必须为他们创设有助于创造能力培养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具体做法是: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对教学过程统得过死,注意切忌把自己当作权威和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而应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凝,发表不同看法和意见,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好奇心。比如钳工操作锯削动作,书上都有图示和具体要求,有的学生就提出不同看法:“是不是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采用适应自己的操作动作呢?我在充分肯定他提出的”个体差异“这个看法外对他所采用的方法并没有作出“是”还是“不是”的简单判罚,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体会,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归纳,推理并作出正确判断。这样让学生平等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empirenews.page--]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根据钳工课程特点,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的情境来引导、启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望。例如在学生操作技能基本形成以后,适时地给出一些异形毛坯,要求他们加工成某种零件,做到可靠?”,“异表件划线,加工如何进行?”等等,结果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出了台虎钳用异形件的夹持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也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如六角形体训练,书中都给出了加工的具体步骤,和质量检测评估办法,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讨论并制定新方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最后形成更新更好的加工方案。3、训练课题材设计生产化,对每次训练课题都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作出计划和决策,要求学生把课题作为一件产品,从取材、划线,加工、质量控制和评估各环节中熟悉生产实践工作过程,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四)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自身特点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的特点,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迅速掌握技能,境养创新能力。同时要以学生特点为依据,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力能力等多种因素,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选择最佳方法。在实习教学中,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掘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投影仪,录象等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上的运用,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例如在钳工锯削训练中,为了帮助学生在锯过程中控制好锯削速度,我们请音乐老师协助选择音乐,在实习过程中播放让学生在欣赏美妙音乐的过程中形成技能。效果明显。又如在钳工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技能的形成,和体力的过度消耗,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和体育老师一起研究,如何通过体育课的争对性训练来提高学生这一种协调性和如

何分配体力。结果效果明显。(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根据技能的形成,提高和发展规律,在教学中要不断强调学生要多从实践中去获得感性认识,并及时检查、总结,要变抽象总结为理性认识,同时用理性认识再去指导实践使技能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不断循环中形成,提高和发展。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开展互比自比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由于在教学中,我们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位置,遵循了把掌握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变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过程为综合能力教育过程,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学效果较为明显。我校机电专业学生在市技能节和省、市、县“三小”竞赛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为他们的就业拓宽了渠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