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破解贫富收入差距难题

破解贫富收入差距难题

破解贫富收入差距难题
破解贫富收入差距难题

破解贫富收入差距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但同时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也非常快。这种现象不仅引起了国人的关注,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1)人们为何如此关注贫富收入差距?

①从我国国家性质来看,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原则,过大的贫富收入差距有悖于社会主义原则和本质。

②从收入差距变动的历史进程看,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一个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基础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国家,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过快,超过了人们的承受度。

(2)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后果

从国际教训来看,如果收入差距悬殊,则可能带来诸如贫困、社会冲突等一系列的后果。过大的贫富收入差距还会破坏社会公平,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在一个国家的总体财富增长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底层民众或弱势群体的利益,把这个庞大的群体排除在发展之外,使其得不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那么这个社会很可能会孕育危机。所以,人们对它的关注,凸显出对贫富收入差距拉大而潜藏的危机的隐忧。

(3)中国的贫富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一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数据。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

二是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该报告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说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并未被社会各阶层共享。

三是中国官方的统计,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

四是国内学者的统计数据,大多数学者的数据显示,自1995年以来的十年间,我国的基尼系数呈逐步上升趋势,目前已接近0.5,有学者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5,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贫富收入差距已在世界排到前四位。

贫富收入的差距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等,居民在财产方面也存在差距。

到底如何来认识贫富收入差距,值得思考。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描述贫富差距程度的宏观指标,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基尼

系数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为差距偏大,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5,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正是根据这一标准,我国学者认为我国的贫富收入差距已越过“黄灯区”进入“红灯区”。

但用基尼系数衡量中国的贫富差距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剧烈转型时期,我们研究贫富收入差距的样本并不稳定,很多数据并不准确,尤其是工资外收入很难统计,因此,我们现在缺乏权威、准确的判断贫富收入差距的数据;

第二,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基尼系数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

第三,世界不同国家对贫富收入差距的承受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北欧福利国家,基尼系数在0.3以上,就表明差距偏大,会引起社会冲突;在美国,他们认为0.4就意味着差距偏大,可事实上美国早超过了这个“警戒线”,但并未引起大的动荡。而在巴西、阿根廷等一些拉美国家,经常出现军事政变,爆发大规模骚乱,其中贫富收入差距偏大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拉美有的国家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0.6以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上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城乡居民的个人收入分配水平普遍提高了,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在消费的质量上,也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也要看到,目前的贫富收入差距的确已经很大了,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中国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何在?

在弄清楚贫富收入差距为什么会扩大这个问题之前,有几种观点必须予以澄清:

第一,有人将导致贫富收入差距扩大,归因为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这显然是不恰当的。邓小平曾反复指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当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再逐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但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他认为“这是一个大政策”。邓小平所说的由“先富”逐步达到“共富”的大政策,不仅是我国正确的发展道路,而且是一条客观规律。在“部分先富”的过程中,就包含了“共同富裕”的成分;在“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实现以前,则表现为“部分先富”。

第二,有人把市场取向的改革视作导致贫富收入差距加大的“罪魁”。贫富收入差距固然是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一个客观结果,因为市场竞争必然追求效率,但它绝不是市场化改革逻辑发展的必然。世界上许多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并没有产生贫富差距恶化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目前的很多问题恰恰是由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及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所致,破解之道只有继续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第三,有人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实施导致了贫富分化。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不是只顾效率、不顾公平,主要是想革除旧体制下的平均主义观念和“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使中国摆脱贫困,建立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即首先通过效率机制把社会财富的总量做大,然后更好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目前,我国贫富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多方面原因。在历史方面,中国历史上就是城乡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在自然地理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就比西部高原山区的自然条件要好得多;在经济运行方面,经济领域当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一些部门、行业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在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如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某些不合理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某些漏洞,使一部分人钻了空子,导致我国灰色收入、黑色收入数额巨大,等等。

非法收入的存在,是贫富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老百姓最痛恨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并不是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及自身的知识能力得来的,而是靠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寻租”行为敛财。

收入结构及分配方式的变化,也是导致收入扩大的一个原因。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目前,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下降到75%以下。这说明,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在持续下降,非劳动收入的增长快于劳动收入的增长,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加之经济中的制度缺失,这就势必造成靠劳动要素增加收入的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损失,拉大贫富收入差距。

刘:教育水平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知识贫困是最大的贫困。世界银行研究发现,在导致拉美收入分配不公的各种因素中,教育因素所占的比重达到了25%。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2004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年多一点,比城市平均水平少3年多。这种受教育状况,加大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此外,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及其造成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差异,会造成收入差距扩大。

(5)如何看待当前的贫富收入差距?

一定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是就其相对意义而言的。在分析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上的量的差距是相对的,即收入分配差距的相对扩大与个人收入分配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并行不悖的,不是马克思当年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穷者愈穷、富者愈富”那样一种两极分化的状况,我们今天存在的贫富收入差距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是截然不同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进而财富差距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第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

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第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收入和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第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这就是说,只要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多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合法性,就会有个人收入分配上相对差距存在的必然性。

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我们不能一概地反对收入及财富差距,收入差距的合理拉大,老百姓是能够认同的。其实,合理、合法和适度的收入差距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它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同时,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不会造成“两极分化”,相反,它有利于促进政治稳定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但允许个人合理的收入差距的存在,绝不意味着允许和认可这种差距越拉越大。这里要区分能力性收入差距和非能力性收入差距。具体讲,判断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是否适度,要看高收入者的收入来源是否合理、合法。如果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即能力性收入,应当予以保护。人们绝不会对姚明、伏明霞等人的高收入产生嫉恨,也不会对袁隆平等科学家的高额奖励不满。如果是非法收入致富,即非能力性收入引发的收入差距,就应当通过法律手段严格加以规范。

另一方面,要考虑低收入阶层的承受能力。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差距扩大不应建立在损害多数人的利益基础上,而是在各收入阶层实际收入均得到提高的前提下,逐步地、适当地拉开档次。目前,我国分配领域中,有一部分人并不是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虽然这只是少数,但影响极坏,如果不加以限制,任其发展,则势必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共同富裕的顺利实现。

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但贫富收入差距扩大有导致两极分化的可能性。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产生“两极分化”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条:

一看是否出现了凭借财产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的阶层(资产阶级),这一“极”的人数比重和占有财富比重是否已具有相当规模;

二看是否出现贫富差距上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两极”趋势。

当然,对于收入差距的拉大要通过各种办法进行限制,否则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财富占有,并最终成为剥削他人、占有社会财富的资本。一旦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发展到一定数量,就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我们

在实现“先富共富”的过程中,要警惕“两极分化”的产生和发展。

消除贫富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小康。共同富裕中的“富裕”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这个问题会有所缓解,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贫富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使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工农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鉴于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我们可以想方设法缓解、减慢贫富收入拉大的趋势,再慢慢地缩小差距,但不能寄希望于很快地解决这一问题。

(6)如何解决中国的贫富收入差距?

如何缩小贫富收入差距,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在缩小贫富收入差距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缩小贫富收入差距和消灭贫困的关系。消灭贫困应优先于缩小贫富收入差距,应该在消灭贫困的基础上来逐步缩小贫富收入差距。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可以缩小因失业、疾病、年老等因素所带来的贫富差距,同时也可以尽快消除消费者在新旧制度交替时期的不安全感。

二是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当然,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我们要继续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人先富起来,同时要逐步创造条件,缩小贫富收入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和效率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但处理不当也会互相矛盾、互相排斥。只讲公平不讲效率,蛋糕无法做大,消灭贫穷成为空话;只讲效率不讲公平,收入差距必然加大,势必出现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社会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原则上应当既保证效率的不断提高,又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做到二者兼顾。

四是限制高收入和提高低收入关系。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应优于限制高收入。我们的政策取向,应不断地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少收入差距,减缓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既要防止产生新的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缩小贫富收入差距,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在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是消灭贫困和缩小收入差距的硬道理。没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就不会有巩固的社会主义,就不会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

体,这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根本保证。正如邓小平所说,“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

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通过生产要素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调节资源收益;通过市场供求,提高劳动效率,调节劳动成果收益;通过劳动力市场配置,提高人力资源质量,调节劳动力资源收益。通过调节分配收益,实现收入分配效率的最大化。要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主择业,防止因就业选择障碍而产生的收入差别。

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需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通过扶持性的制度安排和倾斜性的政策制定,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生产率,进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实行城乡均衡发展战略。今年国家调整了投资结构和方向,将公共财政开始更多地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通过公共支出、政策倾斜和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尤其是行政性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收入分配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特别要确保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高收入阶层的收入调节和对低收入群体基本权益的保障,缩小整个社会的贫富收入差距。

同时,还要加大扶贫力度,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中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要对低收入地区和低收入者,实施扶贫政策,帮助他们尽快发展起来。还要发挥第三种力量(市场与政府之外的力量)在收入调节方面的作用。只有统筹兼顾,才能逐步缩小贫富收入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教育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也是解决未来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途径。知识劳动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知识资本化的结果使企业经济效益和从事知识创新者的收入倍增。为缩小收入和贫富差距,必然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知识运用及创新的能力。因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关于中国贫富差距的个人看法

关于中国贫富差距的个人看法 李越聪4101100228 中国正在经历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在新中国成立的63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了新世纪的这十几年中,中国更是以迅猛的速度向着一个更加强盛的程度在发展,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富裕随之带来的就是各种心理上的问题。贫富差距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一起富起来,这是一直以来中国的发展计划。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富起来了,而随之以后另一部分人仍旧是普通人,仍旧没有被带动。国家在经济发展起步期间,必然要更加注重积累(九十年代初,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是是私有的,财富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贫富差距拉大的过程。实际上,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有一定的矛盾,有人认为中国取得较高的增长速度是遵循了一种“不道德”的经济学,一些与中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国家在劳动力资源优势方面不如中国,因为他们有强有力的工会等社会组织,工人工资不能太低。所以吸引外资方面,中国明显优于其他国家。对于一定的贫富差距也应理性看待,富人的财富很大部分是社会生产资料,发挥的是社会作用。一定的贫富差距也是激励机制的必然要求。但是在这种条件下,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人觉得不公平,自然会激起一部分人的羡慕仇富心理,有的时候不能说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但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问题经常会被忽略。有些人

手中的钱很多,却不愿意资助那些比他们更需要钱的人。所以在中国那些富人与穷人的差距才会被夸大,被放大。富人开着上百万的豪车,住着上千万的豪宅,而穷人却连住的的地方都没有。这样的社会现状真令人感到寒心。这样的时间久了,每个人都想做有钱人,拼命的赚钱,利用各种方式赚钱,不惜做出一些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我想也是这样的病态社会下才会出现如此多的行为。人人都想赚钱,但是却又找不到赚钱最合适的途径,而有些人在这个时候便打起了小主意。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在整体性方面下了大力气,却忽略了人民的心理问题,忽略了普通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一味地提高国力,却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再者说。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人口太多,一部分人连生存都成问题,他哪会关注太多的社会公平?就拿上面的问题来说,如果中国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吸引外资,虽然能当工人的待遇提高了,但是不能当工人的就惨了,毕竟我们的国情,充分就业才是第一位的。但现在的情况,还是有必要调整,如基层单位的工会组织民主化等。如此多的人民基数,面临的是一个中国自己的问题,不断地向西方学习,一味地模仿,却始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道路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贫富差距的加大,引发的各种问题随之产生。例如富士康工厂工人的十五连跳事件,不得不说是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工人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才会发生的事情。当然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不得不说是国家体制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如何解决中国贫富差距

如何解决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尽管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工农之间的收入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相互之间的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据国内外经济学者估计,反映收入一国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中国2010年已经接近0.5。 基尼指数: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过高的贫富差距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诱因,其阻碍了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导致了社会不公平感的产生,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如何解决或缩小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一、改革原有的税收财政机制。 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通过税收形式进行调节。首先,缩小国内贫富差距,就要加强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应该对富人增加赋税,对低收入者减轻税负。从高收入富裕阶层抽取一定的数量,来转移给保障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税务部门可以对个人统一纳税编号,实行个人财产登记制和个人金融资产实名制,加强税收的累进征收,提高个税启征起点。其次,可以考虑在时机成熟时,开征遗产税。由于遗产税的起征点数额较高,遗产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是高收入者,广大低收入者遗留下的财产一般不会达到起征点。开征遗产税有利于抑制社会成员间财富占有的悬殊差距,也有利于平衡公众对社会财富不均的心理反应。另外,可以开征特别消费税,对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的消费进行合理征税,通过销售单位代扣代缴。中国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富翁集中地,有近100万个千万富翁,拥有资产10万亿元以上,却是世界上唯一不设资产税、遗产税和房产税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奢侈品消费大国,超过了最富有的美国,国内奢侈品年消费2位数增长,与其发展中国家身份不相符。总之,经济越发展,生产力水平越高,从个人人收入中上缴财政收入的比重就越大,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的功能,发挥其在个人收入再分配领域所承担的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二、积极促进农村发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收入过大问题,最关键的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是国民经

对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感想

对中国贫富差距的感想 一、贫富差距现状 1、贫富差距引起两极分化数字证明: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74。(按照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收入差距过小;0.2-0.3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收入差距比较小;0.3-0.4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5以上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0.6以上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悬殊。) 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按五等份收入分组,城镇最高收入组人均为51456元,最低收入组人均为10354元,前者是后者的近5倍。而根据北师大经济学教授钟伟统计,大陆50个富豪的资产即相当于5000万农民年纯收入,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相当于九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此外,人民银行统计发现,中国银行体系总计8940亿元存款中的80%,集中由20%存户持有。 感性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园里,所接触的社会阶层最多的就是教师和学生。可能这也是两个差距比较悬殊的阶层。教师是一项令人羡慕的工作,尤其是大学教师。工作稳定,报酬不低,各项福利待遇应有尽有。而学生生活水平因家庭收入不同而差距明显。据自己了解,生活费最低的每月就400左右,而花费多的则没有上限。而象高档服装、笔记本电脑等奢侈品在校园内也并不鲜见。由学生影射出来,他们背后的群体会有怎样大的贫富差距。由此可见,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存在,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2、两极分化引起的仇富现象 中国人现在对那些一掷千金的人的形容词中最常用的就是“非富即贵”。富人一掷千金理所当然,旁人无话可说。而那些达官贵人又为什么能一掷千金呢?国家公务员的工资能支撑他们的豪宅名车吗?!中国人也由此产生了仇富心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国家,如果有

美国贫富差距惊人

美国贫富差距惊人 作者:王传军《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9日13版)【鸣镝】 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也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美国社会贫富差距相当大。美国0.1%的富人与90%的平民所拥有的财富不相上下,中产阶级不断萎缩。有专家指出,美国国内政策以及全球化等因素加剧了美国财富分配不均,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加剧了美国内政治与社会的矛盾等,正持续撕裂美国社会,“美国梦”与绝大多数美国人正距离越来越远。 美国州立东田纳西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发表研究报告,以县为单位重组美国“收入版图”,探寻贫穷对健康水平的影响。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的2009年至2013年平均收入等数据,研究人员按照家庭收入中数对全国3141个县进行重新组合,排名最靠后的2%组成“最穷州”,排名次靠后的2%组成“次穷州”,依次排列,分出50个新的“州”,每个州有62或63个县。结果显示,“最穷州”与“最富州”存在赤裸裸的差距。从收入水平看,“最穷州”四口之家收入中数为24960美元,仅略高于全美四口之家收入贫困线;而“最富州”的家庭收入中数高达89723美元。从健康水平看,“最穷州”的吸烟率是“最富州”的两倍,肥胖率则高50%。“最穷州”女性平均寿命为75.9岁,而“最富州”是83岁;“最穷州”男性平均寿命为69.8岁,“最富州”则为79.3岁。如果把“最富州”和“最穷州”看作国家,前者的男性平均寿命可排名世界第八,女性排名第25位,后者在这两项上分别排名第123位和116位。按照报告的说法,“美国最穷的一些县在人均寿命上不及世界上超过一半的国家”。从人口构成看,“最穷州”非洲裔美国人的比例是“最富州”的4.5倍;“最穷州”7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最富州”农村人口比例为21%。研究

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的几点思考_王美玲

第13卷第5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3No.5 2012年10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ct.2012 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的几点思考 王美玲 [摘要]贫富差距是一个分配问题,而分配本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和结构的反映。非公有制经 济是当前我国出现合理和非合理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在承认“鼓励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适度贫富差距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富 裕。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福利政策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所有制结构的改造是实现共同富裕 的根本途径,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忽视贫富差距过大所造成的经济持续发展动力削弱、执政党威信下 降等严重危害,应采取措施,缓解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 [关键词]贫富差距;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C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2)05-0128-05 [收稿日期]2012-03-26 [作者简介]王美玲,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与社会学研究。(北京100048) 贫富差距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分配问题,然而就分配谈分配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1]13因此考查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源应从所有制入手,并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中把握贫富差距问题的来龙去脉、根除之策和发展趋势。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 (一)私有制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贫富差距的根源 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奴隶没有任何经济权利。在奴隶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甚至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不具备的奴隶社会,“随着贸易的扩大,随着货币和货币高利贷、土地所有权和抵押的产生,财富便迅速集聚和集中到一个人数很少的阶级手中,与此同时,大众日益贫困化,贫民的人数也日益增长。随着这种按照财富把自由民分成各个阶级的划分,奴隶的人数便大大增加起来”。[2]私有制是造成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阶级贫富差距的根源。 封建社会对封建制国家起决定作用的是所有制形式,在西方是领主土地占有制,在中国是地主土地占有制。土地由享有特权的大地主占有,劳动者耕种领主或地主的土地,并以劳役或实物的形式将维持家庭生产和生活以外的剩余劳动无偿交给土地所有者。地主制经济的剥削本质是“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或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是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3]在封建私有制的经济关系中,农民在超经济强制下处于绝对的被剥削地位,贫困人口也相应绝对增加。 (二)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的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是以资本与劳动对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而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根源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只有从私有制所造成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入手才能把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了解两极分化的实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阐· · 821

美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

博议天下:美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 2007年06月18日10:48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新闻背景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局的报告书显示,2004年处在美国下层20%家庭(第五阶层)的实际收入仅比1979年增加了2%,其上层20%(第四阶层)家庭的实际收入增加了11%,第三阶层和第二阶层分别增加了15%和23%,而最上层的收入则增加了63%。 美国人不是在上流层中寻找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重要的是提高下流层的收入。 超级富豪的高收入报道不断出现在报纸上,去年一年,在华尔街赚钱最多的对冲基金经理人詹姆斯·西蒙斯工作一年的收入高达17亿美元。现在普遍的看法认为,取消贫富差距,政府就应该大幅提高所得税,给贫困的中低层收入者。 但是,美国却没有出现这种“过激”看法。因为,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他们都认为没有太多证据支持这种激进理论。对冲基金经理人和硅谷的风险企业家即使成为暴发户,也不会减少贫困层的实际工资。现实是,富人和穷人都为积累财富做出贡献,但低收入层分得的财富增加份额会少一些。 因此,令美国经济专家苦闷的重点问题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括:“在不扼杀美国经济繁荣的条件下,如何缓解不平等现象。” 从历史上看,最近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失败的经济政策。20世纪20年代,罗斯福总统实行福利政策以后,美国的贫富差距连续50年一直在缩小,但20世纪70年代福特和卡特总统执政时期,美国经济发出的平等主义呼声达到最高程度,该时期的经济出现了1929年大恐慌之后最恶劣的情况。 后来,里根总统通过革新性限制规定放宽政策和下调税金、强硬的对工会战略等,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作为这些战略的附带效果,在过去30多年里出现了“富愈富”的现象。但是,不能对此产生误解,美国人都称赞里根是复苏经济的英雄,并未指责他是拉大贫富差距的罪魁祸首。 美国人不是在上流层中寻找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而是在长期未能提升阶层的下流层中寻找。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兰·克鲁格指出:“阻挡上流层的步伐完全没有帮助,重要的是提高下流层的收入。” 解决方法还在于工作岗位和教育方面。没有技术的低收入层可以通过延长劳动时间的方式来增加收入,而非提高工资,因此,需要各种工作岗位使他们可以从事副业或第三职业。同时,还需要录用更多的教师并提供奖学金,以便使低收入层子女熟练掌握技术。 学者们表示,虽然这些方法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费用,但没有其他现实性对策。美国的做法值得思考。(摘自《朝鲜日报》) 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狄承锋) 时间: 2004-03-19 09:09:20 | [<<] [>>] 摘要: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贫富之间的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战后的情况看,这 种趋势仍然存在,但它不是直线的发展。以美国为例,从战后到60年代末,各阶层的收入差

浅谈中国的贫富差距现象

浅谈中国的贫富差距现象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应用物理学 学号:00909017 姓名:郭建宽

浅谈中国的贫富差距现象 内容摘要: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关键字:贫富差距分配严重不平等行业垄断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的分配格局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显著的新特征。一是,初次分配差距拉大,对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初次分配是指个体依赖自己的能力和机遇赚取收入和积累财富所形成的分配格局,也就是在假设没有政府力量作用于分配领域的形成的分配格局。衡量初次分配差距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据估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目前约达0.47。更严重的是,目前的初次分配差距仍呈现出加速趋势。对于我国这样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基尼系数显示的分配差距与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相比,意味着问题更大。理由很简单:在高收入的发达国家里,在多数人比较富裕的基础上出现少数人暴富现象(体现为较高的基尼系数),对社会稳定与和谐不太容易构成大的威胁,但在我国这样的低收入国家里,较高的基尼系数(分配差距拉大)是在多数人温饱、少数人暴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过高且

浅谈当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浅谈当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中心摘要: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学强调的是社会效益,核心就是公平问题,而贫富差距又是最值得关注的。本文不参与经济学中的各种争论,也不存在对相关政府部门的指责,而是从社会角度分析我国的贫富差距,了解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现状,对中国地区贫富差距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产生这种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怎样才能达到相对合理地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和谐社会贫富差距经济政策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人们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步走”的第二步——在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也已经在20世纪末顺利实现了。我们现在正朝着第三步迈进。可是就在我们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贫富差距却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有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期特殊的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虽然贫富差距的适度存在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一社会发展矛盾解决适当,则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则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各阶层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等现象。在该时期,妥善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对于党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理性认识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 3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极 其深刻的变化,自01年以 来,每年经济都以10%以上 的速度高速增长。但这种变 化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 别是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进 一步拉大,直接影响的就是 人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透过基尼系数看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究竟是否合理?对此,应当用多个标准综合来衡量,其中基尼系数属于综合性的指标。自90年代深化改革阶段以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研究表明,表征这一分化程度之一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预警线(0.3~0.4),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达0.4577。到1995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445。至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调查也显示,大陆的基尼系数是0.53或0.54左右。在2009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上,蔡继明委员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现任世界银行行长林毅夫表示目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而我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这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共鸣。如何看待这两个最基本的判断呢?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判断在总体上是不甚准确的。 关于第一个判断,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存在着相当大的贫富差距,只是在“二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条件下,这一差距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起来,使得人们一般不去注意它罢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社会阶层构成的多样化,过去被掩盖了的贫富差距显性化和阶层化了,当然在某些领域内也相对地拉大了。过去,你和你周围的人相比,差距不大;农民多么困难似乎与你无关。 关于第二个判断,应当说,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并不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贫富差距,实质使用一定的方法,在规模均衡,比例对等的社会成员之间,对收入和财富积累惊醒比较所得出的差距,不是有两个人或两个群体,拉出来一比就是贫富差距。 同时,应当指出得失,中国目前的实际贫富差距,特别是乡村内部和城镇内部的贫富差距,比改革开放以前确有拉大,但在国际上还是属于中等程度。考虑到中国在人口、幅员、区位(一端临海,一端处于大陆深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和经济发展中的最敏感阶段这一事实,这种程度的差距应当说是仍处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领导干部要树立新的市场经济理念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世界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在坚持自立、平等、竞争、效率、求利、开拓等市场基本理念前提下,需要形成对市场经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以便更好地前进。 一、关于预期理念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一种趋向:任何一个利益主体在事发之前都对事情进行预期,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政府),都会实现一种互相的预期,使经济能够内在地调整。我国每年都要为经济增长速度制订预期目标就是如此。自觉地认识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并注意运用人们的预期来调节自我和群体的经济社会活动,这就是预期理念。 二、关于信用理念 所谓信用理念,是指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交易实现的,而这种交易是建立在遵守诺言的契约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原意指“延期支付”,由于交易中“延期支付”的承诺最能解释契约的实质,因而信用就远远超出原来的狭义,而成为市场经济普遍的、基础性的现象。西方市场经济新的理论成果信息经济学论证了对信用的需求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信用就是指掌握信息的乙方不骗对方的承诺。博弈轮则揭示了重复博弈以及人们对长远利益的追求,就一定要讲信用。 三、关于比较优势理念 所谓比较优势理念,是指自觉地意识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应该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 比较优势的理念来自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市场经济是以分工和利益互换为基础的,有了分工和利益互换,每个经济主体都必须在交易过程中强调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是由于各经济主体在交易中依靠比较优势才能占有相应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而市场经济强调的不是各个方面都要占有的绝对优势,而是在某些方面相对占有的比较优势。正因为市场经济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就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展开论述,并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作对比,试图阐释一些本质内涵。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造成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四点原因,最后 即针对分析的四点原因提出了四点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贫富差距、美国、教育、农业、再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即便是这一片美好之中,同样也涌动着几股暗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可能很多人多会惊呼,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其实,贫富差距是不论什么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同处一个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伟大导师马克思曾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做出过这样的论断: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而事实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 下表反映的是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美国的贫富差距及原因(较全)

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这是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作出的科学分析。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状况如何,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纵向来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那种普遍性的赤贫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西方国家的贫困标准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对美国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收入分配状况作一分析。 一、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贫富状况 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从下表可见,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但进入70年代以后这种趋势发生了变化,70年代后半期收入差距开始呈现扩大倾向。对20%收入最高者和20%收入最低者的平均收入进行比较,两者的差距在1974年是7.5倍,1992年扩大到了10.2倍。1977 ~1992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部分几乎都归入富裕阶层手中。在这15年间,美国全国60%的人的收入在不同程度上都下降了,只有40%的人的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最穷的20%的人的税后收入绝对下降了12%,而最富的1%的人的税后收入却增长了136%,其平均收入从约20万美元增至48万美元左右。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1936 1944 1950 1956 1962 1965 1970 最低20% 4.1 4.9 4.8 4.8 4.6 5 5.5 次低20% 9.2 10.9 10.9 11.3 10.9 12 12 中等20% 14.1 16.2 16.1 16.3 16.3 18 17.4 中上20% 20.9 22.2 22.1 22.3 22.7 24 23.5 高的20% 51.7 45.8 46.1 45.3 45.5 41 41.6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基尼系数为0 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口现状报告》描述的美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状况为:1950年为0.369,1960年为0.353,1970年保持不变,1980年为0.365,1990年为0.369。而《美国住户、家庭与个人收入》中描述的美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为:1970年为0. 394 ,1980年为0.403,1990年为0.428。无论那种计算结果,都表明70年代后半期以来美国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在迅速扩大。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贾里德·伯恩斯坦指出:“最后造成那么大的贫富差距,因此在美国一大批工人和家庭感到愈来愈穷。这些工人照章行事,设法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维持生活水平。然而他们却节节失败。”他指出:在1993年,收入高的5 %的家庭获得全部收入的19.1%,而在1989年为17.9%,1981年仅为15.4%。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的资料,1993年,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8.2%,创二战以来的历史纪录。 财富分配不均的差距远大于上述收入分配的差距。财富是按一家人拥有的全部资产的现价衡量的,包括银行帐户、股票、证券、人寿保险储蓄和共同基金股票之类的金融财产,房屋和非公司企业,汽车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完整版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出 现的贫富分化现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 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等社会制度的最根本的性质。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应该以全体人民群众的发展为前提,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有些人会理解为共同富裕太漫长,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不能超越也不能激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也必须建立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社会生产力极大的发展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得到满足。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人们解放思想,努力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民才能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也才能够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贫富分化问题现已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悬殊,地区差距明显和部门行业之间差距扩大,这主要是由于(一)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不同所导致。我国自然和生态条件,东部比西部好,南方比北方好,沿海比内陆好。东部沿海地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而且政策上也享有很多优惠,而西部地区环境恶劣,且没多少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因而造成西部地区人口及人才渐向东南流动,而人才流失就越发加剧了西部地区的贫穷。 (二)为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我国的城乡差距拉大还有特定的历史原因。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机制和工业本身发展不稳定,其既定目标不仅没达到,反倒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为教育投入与资本投入不均衡所导致。贫穷地区由于没有足够资金投入教育,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比富人低。这种差距,会保持相当长时间,甚至有扩大的可能,阻碍着贫富差距的缩小。 (四)为体制、政策因素所导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私营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进入高收人阶层,税制改革不得力,也对贫富差距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五)为社会保障滞后所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尚不够完善。社会保障的弱化,使竞争失利、弱势群体和有特殊困难的人们难以保持基本生活,一旦遇到失业、病灾等情况,其贫困便会进一步加剧。 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从严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资源。要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控制人口是关键,尤其是农村,人口问题若不解决,贫富分化便很难在短时间得到缩小。因此,应继续从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二)注重发展农村经济。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人与资助,还应进行“输血”,以增强农村“造血”功能,提高其独立自主的发展能力。 (三)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各地区要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努力尽早实现共同富裕。(五)努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限制贫富差距会起着重要作用,逐渐建立起富有农村特色的保障制度,尽快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穷,走向富裕。 (六)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一些“先期发展”的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通过社会保险、福利补贴、公共教育三类援助,来帮助贫困人口。另外还用税收对个人收益进行有力调节。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Xf 杨懂梅 Xf 韩芸 Xf 王鑫 Xf 指导老师:唐灵魁 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措施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相信,在我国的先富起来的人中,相当多数是由于劳动收入或者由正当的财富收入造成的。他们的收入应该说是合理合法的。然而,也不能排除,在他们中间有一些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甚至是非法因素造成的。大多数社会都得容忍因为地理条件不一样形成的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获得机会率越来越不均等,尤其是通过权力市场化而形成的收入差距是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根源之一。 调查: 您所在的城市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否明显? 您家庭目前的月总收入是: 您认为人群间的贫富差距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方面的差距?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 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 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见下表1:1977年至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主力军——城乡居民,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很典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当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2.47倍。此后,这一指标一路上涨,到了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已经达到了 3.23倍。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l ,而我国长期以来超过2甚至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2.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对于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使东部地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西 票数 百分比 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很大 80 80% 大 17 17% 中 2 2% 小 1 1% 总投票者 100 二、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可多选) 市场分配 40 40% 财政分配 44 44% 腐败问题 82 82% 农地征用 31 31% 城市房屋拆迁 21 21% 国企改制 54 54% 股市违规操作 27 27% 其他 20 20% 总投票者 100

世界各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

世界各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完善社保扶贫抑富 巴西:扶贫减困加大社会项目投入 巴西曾是世界上贫富差别最大的国家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2003年以来,巴西政府把扶贫减困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社会项目投入,七年间使200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1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巴西缩小贫困差距的成果受到联合国的赞誉,总统卢拉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因在社会领域取得的成功被授予“全球国务活动家”奖。 向贫富不均宣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创造了年平均增长10 .1% 的“巴西奇迹”。但是,由于政府没有实施合理的分配政策,经济快速发展创造的财富大部分被少数人占有。全国近50%的财富集中在占全国人口10 %的富人手里,而50%的穷人只能分摊全国10%的财富。1 9 6 0年,巴西的基尼系数为0.499,到1989年上升到0.647。这表明贫富差距不会因财富的蛋糕做大而自动缩小。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巴西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巴西经常发生各种规模的全国大罢工,农村的无地农民社会抢占大庄园主的土地,城市治安恶化,经济发展长期止步不前。2002年,工人出身的卢拉在大选中获 胜很大程度上是广大中下层人民对社会分配不公的反抗。 2003年1月左翼劳工党领导人卢拉开始执政后,把消灭饥饿和贫困作为优 先目标,就职当天就宣布了“零饥饿“计划,成立了社会发展和反饥饿部,承诺

要让所有巴西人都能吃上一日三餐。“零饥饿”计划不仅限于向贫困家庭发放基本食品,而且还鼓励发展家庭农业,为贫困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加强教育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饮水和卫生条件,目的是使贫困家庭通过政府的救助提高自身脱贫能力,融入社会发展进程。当年10月,巴西政府将过去由多个部门发放的助学金、基本食品、燃气补贴、最低保障金等整合为“家庭救助金计划”,以便统一管理,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 “零饥饿”计划 “家庭救助金计划”是“零饥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给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享受“家庭救助金计划”的家庭必须持身份和收入证明在当地政府登记,而且每两年重新登记一次。政府发给符合条件的家庭一个银行卡,每月定期打入救助金。持卡人可以到银行提取现金,也可以到任何超市和商店购物。这种方式把联邦政府的社会救助金直接发到救助对象手中,避免了被地方官员贪污挪用的可能性。 普及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是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基础。尽管巴西实行免费教育,但是仍有不少家庭因贫困让孩子去当童工。因此,巴西政府把领取救助金与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挂钩,规定15岁以下儿童的上课出勤率必须达到85%,16岁和17岁少年的上学出勤率必须达到75%,七岁以下儿童必须按卫生部规定的日期打预防针,怀孕妇女必须按期进行围产期检查。只有凭学校和卫生部门的证明才能继续领到救助金。 救助金不仅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吃饭问题,促进了教育和卫生普及,而且还成为不少贫困地区主要的资金来源。穷人拿了这些救助金后全部用于消费,从而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