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解读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解读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解读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解读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解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它包括学习内容,有时还有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并且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这也是新的课标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做到的。

第二步是“后教”,也就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

第三步,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我认为这正是洋思经验的精华,尤其是数学课,一定得多做练习。通过先学后教掌握知识必须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生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上下工夫,这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我认为什么时候课堂上也不能缺了老师的精彩讲解和必要的知识拓展。当然老师更应该结合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题,有重点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迅速将缺补上。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①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②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基础,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③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每个学生教有自己的自学方略,开始是自控的,逐渐地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精诚合作,在兵教兵中,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⑤教师精心备课,教师的形象、气质、基本功,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课是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去渗透实施。

三、集体备课:

集中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②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③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

④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⑤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四、备课笔记: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题、教学内容;②学习重点;③学生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④课堂检测题的设计。

五、教学模式:范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六、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③教师行间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④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⑤对课堂检测题,教师是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七、“兵”教“兵”:

①“兵”教“兵”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

②“兵”教“兵”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

③事实证明,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困难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自己能学习上有紧迫感,也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者提出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八、“做”中学:

①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②学生做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知识的处我感悟,这本身就是创新。

③允许差异。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基础。采取不贩方法与途径,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被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创新。

④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⑤只有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形成自学习惯。学生不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养成了做事的好习惯,不依赖别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操作,养成勤快、爱活动的习惯。

九、课堂效益表现七能:

一能发现真实的,并加以解决;

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能真正理解知识,不断提升质量;

五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学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

七能确保减轻负担。

十、效果:

洋思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学生水平与基础较差。然而凡是在洋思经过三年自学训练的学生,学业水平提高很快,平均每年80%学生升入省级重点高中,

其中包括一部分中、差生。升入高中的洋思学生,后劲很大,他们自学能力比别人强。自主能力比别人好,课间操认真,起睡正常,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陈燕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按照某一种模式来上课。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应该是凯洛夫的五环节三中心教学模式,能够说它统治了中国课堂教学半个多世纪,至今我们还在受着它的影响。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凯洛夫也不是要摒弃它,毕竟,他有其科学道理,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时代需要培养大量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以及我国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人口众多、教育落后的局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被持续的改革、创新着,于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持续涌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人本化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不知究竟应该使用哪种教学模式才是最佳。 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风靡数年的布鲁姆目标教学模式。那时候,似乎没有多少新的教育理论能够让教育者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改革的路该怎样走,也没有多少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借鉴,而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大显神威,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应用自如,目标教学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一大批目标教学研究的专家诞生了,有的研究理论、解读布鲁姆,有的学科方面的专家就解读教材,把每本教材里的几百几十几个知识点分属于识记还是理解还是掌握做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基层老师那里,就是要在上课时必须先用小黑板(那时还没有多媒体电脑)将教学目标挂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再开始根据目标逐一讲述、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总结回扣目标。那几年,全国涌现了大批目标教学的典型,也在很多地区推广目标教学的经验,召开目标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研讨会,于是,很多的评优课中,假如不是用目标教学就等于是没有教学改革意识,就必然要影响到评比的成绩,所以,凡是参评的课、公开课,必挂黑板、必出示目标,在这当中,我也学会了怎样使用目标教学模式,并且还常常指导教师怎样实行目标教学。 不同的学科不可能使用同一种模式上课,比如要讲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讲语文课本里余光中的《乡愁》,这怎能用一样的模式?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不可能用同一的模式,比如讲生物学中的细胞的结构”和讲动物的行为”又怎能用一样的模式上?所以,选用什么教学模式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内容的需要, 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冬青雄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市三十八中:冬青雄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是指:自学—展示—点评—检测;“五环”是指:目标导学—学案促学—讨论展示—评点归纳—检测生成。)。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

User_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_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杜郎口中 9459288

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解读 杜郎口中学 □“课改”代名词 一所偏居乡间,曾经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却因为课改,每天前来考察、取经者络绎不绝。尤其是今年春节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暴增到2000人每天,校园热闹非凡。这所学校就叫杜郎口,炙手可热的杜郎口因“改”而名扬天下,引发热议、刮起“旋风”。 杜郎口旋风的重要推手是《中国教师报》。自2006年3月22日,《中国教师报》以“八版联动”这种特殊的报道形式予以报道之后,杜郎口就吸引了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目光,随后,《中国教师报》又连续以大篇幅二访、三访杜郎口中学,并开辟专版在读者中展开“杜郎口大讨论”,从此杜郎口经验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中国教师报》关于杜郎口的报道达32个整版篇幅文字。 除此外,《中国教师报》还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包括三项:第一,开办“课堂驾校”研修班;第二,走出去,提供“课堂诊断”上门服务;第三,“以课为媒”,组建中国名校共同体,旨在催生一批能够真正引领新课改驶向纵深的“新名校”,以此破局素质教育实施中的课堂瓶颈和与之形成的发展制约。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目前,中国名校共同体已发展成横跨22个省市,由40家核心校、400家成员校组成的、较具影响力的一道亮丽的课改风景。他们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与其说作出了较大贡献,不如说提供了一种行动姿势、一个方法思路、一种教育人原本应有的良知和责任。现在,40所核心校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其所在区域被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定、被广大教育界同仁所认可的课改示范校,他们各自在发挥着课改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校”。一批如崔其升、赵丰平、杜金山、崔振喜这样的名校长伴随着所在学校的崛起,成为深受一线教育欢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经历,正是在践行着本报多年来的媒体价值观,展现着媒体与众不同的行走方式:为中国名校长的出现摇旗呐喊,为中国名师的成长鸣锣开道,为中国教育家的诞生斩荆披棘。这实在不是媒体姿态、格局高低的问题,而是媒体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杜郎口经验的精髓,最主要的有三点:第一,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第二,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这个所谓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第三,以学评教,围绕“学”构建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什么是好课?什么样的才是好教师?杜郎口这样解读: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好的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高效课堂课堂所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经验不是僵硬、固化的经验,她是一直处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乃至生长的经验。杜郎口如今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崔其升也荣获全国教育先进个人。杜郎口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中国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有效课堂的理念 按照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为建构符合我们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段学生和学科课程实际的、以学生为本、自主和谐发展的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提出的研究课题。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学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做到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布置和批改每一次作业,克服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封闭的倾向。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创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给了学生、把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和收集信与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与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基本得到了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有效课堂的提出具有时代和可实施性,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新课程”,它解决的是多年来我们的教师“只顾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观念问题,“用什么样的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其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

践价值,它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科课堂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其深入研究可以将我们教师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把我们的教学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丰富我们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更有力地指导我们新课程改革实践,充分发挥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作用。 二、有效课堂的目标 按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的教学目标,探索并逐步创建出符合我们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科课程、各年级学生发展实际的适应新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大纲轻课标”、“重全体轻个体”“重应试轻素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理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的四步教学模式:一是创设情境入题预习,二是展示交流点拨解疑,三是巩固练习学会应用;四是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四、有效课堂的模式案例 在《除数是一位的除法》一节的教学中,运用“四步建构”的教学模式,调到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收到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进而解释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基础英语教学,一夜间成为了我们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和模式,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许多人把“任务型教学”看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任务”。难道“任务型教学”就真那么有效吗?经过几年的实践后,不少英语教师又陷入了迷茫。一些英语教师的曾经反映:“我教了十几年英语了,突然发现我今天不会教英语了。”这种反映代表了不少教师的真实想法。一套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应当在继承的基础去改进和发展,逐步适应我们英语教学特点。如果丢掉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创新,甚至求异,结果是丢掉了旧的,新的又没有学好,岂不是很可惜吗?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和“体验参与”,而“任务型教学”只是体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之一。诚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强调语言的真实运用,突出语言的意义,重视语言实践,突出习得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强调“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等。但是,“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恐怕一时间还难以适应这一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是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教学能力不够高;二是我们特殊的英语教学条件和环境,比如班大人多、课时较少、考试导向、教学评价滞后等。三是外语学习环境不同于二语学习环境。另外强调学生直接“在用中学”,容易忽视语言基础。以语言运用为起点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在语料输入较少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去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难度就会更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挫折。 根据这次英语课程改革的宗旨来看,我们以前的问题是机械性练习过多,真实运用太少,而现在的问题是一切为了运用,为“任务型”而“任务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任务型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表现为: 1. 任务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忽视任务前的热身活动、呈现活动。 2. 忽视语言学习得内化过程。任务充斥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忽视包括语法知识在内的语言知识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帮助学生做各种交际活动,但不注重语法教学,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结果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确实提高了,但学生一下笔就错,连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现。 4. 未形成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结构杂乱无章,存在随意性现象。 为此,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包括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1.理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过程)应体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知,

(完整word版)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持续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来结出的第一枚教学教研硕果,下面我从其基本思想、基本教学流程、基本特点、注意问题、重要意义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思想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以导促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二、基本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学 教师有效、简洁导入新课,准确展示学习目标,导引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指导学生结合自我学情,预先考虑自我达标程度和方法,学得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围绕导学案自学教材,或利用参考书、工具书、学习资料来获得新的知识,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 (三)问题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了十几分钟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 (四)反馈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互动评价,全班交流解决小组疑难问 题,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达标应用 达标应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测达标的过程,达标应用中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提升题,中等的学生有中等的目标,差一点的学生有基本训练题,从而使达标应用习题须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善于发现问题、完善自我、展示才能的机会,测学时间每一节课不得少于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力争人人达标。 三、基本特点 1、关注学习目标的清晰化。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 什么学习任务。 2、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 3、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注重问题生成,根据课堂学情不断调整课堂。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以教为主的教学又称为传统式教学,即我们由来已久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们最常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以教为主的教学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讲座上,纷纷被不厌其烦的提及,并逐渐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堂上。 什么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什么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呢?两者是相关的兼容的,还是对立的呢?那种模式更适用于我们的中学课堂呢?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各国教育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精密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我们看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过程既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设计和完成教学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的主导、监控下完成。这样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我们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 但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我想我们更应该直视传统式教学的缺陷,尤其是在当前畸形的教育评价思维作用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我们看到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乃至遥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好比是一个受老师“把玩”的弹簧,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 “四学”即自学、互学、展学、查学。在真教育理念下,“四学”本真课堂的基本含义就是学中心、生为本、求真知。课堂建构要求回归生态,尊重学生求知规律,重视教学自然生成,践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一、理念解读 “四学”本真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老师、发展师生,学生是多元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长的学堂。积极倡导“三观”,即人本教育观、学本教学观、生本学生观。“四学”本真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实现“三个变化”:在学生认知上,从学会变会学;在情感态度上,从厌学变乐学;在课堂质效上,从平淡低效变优质高效。“四学”本真课堂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幸福教育梦”,即学生体验成长幸福、教师收获成就幸福、家庭享受成功幸福。 二、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过程就是对事物求真的认知过程。而学习者是否拥有问题意识是产生意义建构的关键。知识建构的动力来源于“知”与“不知”之间的矛盾,意义的建构活动是由问题所激发的。而“四学”课堂就是对问题本质揭示的求真过程,自学部分设疑寻真、互学部分析疑探真、展学部分质疑辨真、查学部分释疑明真。 2.金字塔学习理论。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与学习方式有关,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自学、互学、展学、查学与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对应,是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四种学习形态。自学具有自主性、独立性;互学具有交往性、互助性;展学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查学具有诊断性、发展性。 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倡导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40分钟的课如何实现高效,有效呢?这当然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谁重谁轻?我认为要偏重于能力与情感。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而放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因为40分钟内教师可以讲授很多内容,教师很容易把握这节课的进度,完成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这看上去是“高效”的。如果这节课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呢,可能进度就要慢了许多,可能还要出些岔子,一些自己意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上有点乱,担心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这看上去是“低效”的。我们宁愿牺牲点进度,我们宁愿浪费点时间,我们还是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完善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终生受益的。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揄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们,或是许给他们美丽的书本和衣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3页),鼓励他们去用功;教师可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语言,仁慈的感情去吸引学生,用时时表扬用功的学生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向往学习;学校则应当用光亮清洁的课室,饰以伟人照片、历史图表以及图画的墙壁,可供游戏和散步的空地,赏心悦目的花园等快意、幽美的环境,去激励孩子们爱好知识的心思。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积极进取的良好情感态度,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它应当融入我们的课堂,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点点滴滴的鼓励、赞许、欣赏。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一、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做好目标导学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比如在教小数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下图是王叔叔车上的汽油表,通过观察你知道王叔叔车上的油箱里还有多少升汽油吗?学生可能会说4升多,比5升少,用什么数能较准确地表达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天性是好奇的,他们一定会想很多办法,他们说不定有奇思妙想。总之目标

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模式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4.从职业特点上讲,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三、高效课堂重在操作 真正的高效课堂重在具体操作,他们把学习状态解读成“课堂生存状态”,狂欢其实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而不在于形式本身——动或者静,一旦课堂执迷于动,那么这样的动和静一样都显得可怕。课堂即生态、课堂即情感、学习即自然生长和自由选择,以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为例,他们推进“快乐不达标”一票否决制,用“直观判断”来厘清快乐的内涵——一察表情、二看动作、三听声音,与此相对应的是基于自主课堂构建的三个参照——自主指数、合作指数和探究指数的评判。高效课堂教育围绕自主性、主动性、生长性来建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超市的隐语是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狂欢的隐语是生命的状态——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 四、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

“6+1”课堂教学模式(1)

文山中学“6+1”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中学传统课堂的六个问题:①灌输方式,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学的昏昏欲睡。②被动学习,传统课堂的分水岭,学生缺乏主动。 ③缺失自信,在未来竞争社会中处于劣势。④丧失兴趣,课堂少有质疑、探索精神。⑤机械学习,仅仅学会了而达不到会学的目的。⑥泯灭个性,缺乏培养创新精神、合作交流能力,千人一面。学校为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决定全面推行“6+1”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它是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它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学会,学通,能用的优质、高效的学习模式。 一、关于“6+1”课堂教学模式 “6”是课堂教学六个环节,依次为“导(引导),思(自学),议(讨论),展(展示),评(点评),检(检测)”六个环节。“1”是通过练习、作业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双基,最终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6+1”课堂教学模式环节解读 (新授课为例) 1.“导”就是老师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快速总结旧课,引入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指出重难点及考情预测。 2.“思”就是学生自主学习(11分钟), 同学们按导学提纲的指导,先泛学课本相关内容,然后独立思考

解答导学提纲中相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设置是老师们将课本知识具体化、问题化、层次化,其中层次化的问题,是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师要静静观察学生的“思学”状态。 3.“议”就是小组起立讨论(8分钟)。 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集体讨论商议刚才学习思考的结果,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与小组成员学习程度的不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或复述正确答案,或更正错误结果,或补充没写完整的答案,或拓展相关的引申知识。学生讨论时要起立,头碰头,执笔记录,参与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在商讨议论中相关帮助、共同提高。教师要各组巡查学生讨论的好坏或进度,从而看出学生的层次,还能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备决定展示哪道题,或重点讲评的题目。 4.“展”就是同学们的激情展示(8分钟)。 展示分为统一学习内容的对比展示,由小组代表主动激情表达,或老师随机指定的学生展示,或口头,或板演。展示的结果一定是小组同学们讨论的本小组最佳结果,还可质疑本小组成员共同的疑难问题。书面展示时要讲究字迹清晰、工整。主动要求展示时要使用规范用语——“我展示”“我补充”“我纠错”“我质疑”等。 5.“评”就是老师或同学们的点评(10分钟)。 先由同学代表对同学们的展示结果点评,点评内容包括书写、思路、内容判定、分数。老师根据同学们展示的情况,或总结,或点评优缺点,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或补充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教师讲评时做到:学生学会的不讲,小组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2.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05教育技术林巧晔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17世纪30年代捷克的夸美纽斯发表以来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和策略.4.2.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接受学习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D.P. 提出的.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者获得学习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下面来看一下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输入加工输出语言习得装置由过滤器、组织器和监控器组成的语言习得装置的基础知识便是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认知结构离开了这些语言习得装置就不能发挥作用也就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要改善语言习得装置也就是要改善已有的知识的认知结构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应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要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他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目前的课题之前在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和他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阶段1 呈现先行组织阐明目的者呈现组织者确认正在阐明的属性举例重复使学习者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阶段2 呈现学习任务使组织显而易见和材料使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保持注意显现材料阶段 3 扩充与完善认促使综合协调知结构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引发使教材系统化方法清晰性九段教学策略认知学习理论长时记忆预期事短时记忆项中反应发生器感觉寄存器枢控制反应器感受器环境九段教学策略教学事件学习过程引起注意接受各种神经冲动告知学生目标激活执行控制过程刺激会议前提性的学习把先前的学习提取

课堂模式解读

马集镇第一学区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流程解读 一、课堂教学新趋势 1、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综合体。课堂教学改革就 是对教与学关系的重构。 2、当今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这样的趋势: 教学目标:由“知识应试”转向“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由“单一灌输”转向“多元并举” 教学主体: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二、课堂教学新理念: 一切学习效能低下的教学,都属于表层教学;零散的知识是构不成能力的;教学不能止于知识,而要进入思维。 教师的根本作用不是“告诉”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习热情、“引领”处事方法、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能力。 三、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组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发学生问题学习,引导学生知识建构。 教师放手是前提;学生先来是关键; 问题学习是核心;核心素养是归宿。 四、几个关键环节的具体操作

环节1:创设情景:创设情境的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2)借助活动创设情境。如观察、实验等。 (3)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情境。 (4)在新旧知识连接点间创设情境。 (5)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景。 环节2:提出问题 1要求: “问题”是组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中心;强调“问题”与知识运用、思维品质及学科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来源:问题源自学习过程、生活背景、认知性理解与问题解决; 问题的类型:(1)对新知识的理解性问题;(2)新知识与学习背景相关联的问题;(3)问题解决的方法、能力与策略的问题;(4)形成态度、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问题。 2、提出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条理性,做到先易到难、层层递进,形成问题串。把握好梯度和难度; 梯度:初级问题:参照已有案例可以解答;中级阶段:原有案例的变形;高级阶段: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创造阶段:需要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 难度:必须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河南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河南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解读面对即将在全县启动的“区域推进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准确把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正确解读“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无疑是一项十分紧迫且非常必要的工作。 感谢局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我的发言谈不上是解读,权作一次与大家的共同学习。更权威的解读,应该来自于一线的实验教师,来源于各实验学校的不断研究和艰苦实践。 一、主要环节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这样,共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还可以用八个字来说明和概括,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 第一环节:设疑自探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本课的“自探提纲”并开展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解疑合探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初步完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第三环节:质疑再探 鼓励学生再次质疑,针对本节内容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以达到深化认知的目的。 第四环节:运用拓展 师生围绕自探提纲和学习内容,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并进行适当评价。 二、操作要点 1.设疑自探环节 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 步骤①: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教师就要设置问题情境,尽快形成问题

氛围,使学生生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步骤②:设置自探问题提纲。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产生。 步骤③:学生自探。学生针对自探提纲,开展自主探究。 “自探提纲”作为统领全课的核心问题,是本课学习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明确导向,其问题的解决程度体现了一节课目标的达成度。因此,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有深刻的理解把握,为学生的学习指明具体的方向。倡导在实施初期,使用“导学案”,在学生问题意识没有得到较好培养的情况下,教师应围绕三维目标补充设疑。 2.解疑合探环节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要解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合探”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提问与评价。一般由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 第二种形式: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如果学困生回答正确,则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如果中等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定主持人,定先后发言顺序。 第三种形式:讲解。通过讨论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解之前不讲。 3.质疑再探环节 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勇于向教材、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