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胞呼吸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舟山中学顾敏舟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方式,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纽带,通过问题引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再现、思考、质疑、探究,自主地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教学的安排中重点突出从宏观到微观、简单到复杂、基础到拓展、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置陷阱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印象等教学措施。

二、教学分析

细胞呼吸实质是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要初步分解,即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之后因外界条件氧气是否参与,内在条件哪种酶系参与,因而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逐步分解。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因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是有机物逐步分解的,所以有机物中的能量也随之逐步释放。并在逐步释放中将部分能量转移到A TP中,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或维持动物的体温。

细胞呼吸的意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供能,因此,ATP要不断分解,那么,ATP的合成在生物体中重要途径是细胞呼吸了。三大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的枢纽即是细胞呼吸(例如枢纽物质:丙酮酸),可见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细胞呼吸的概念(c 理解)

(2)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理解)

(3)细胞呼吸的意义(c 理解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创造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细胞呼吸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2)通过学习细胞呼吸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树立生命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难点:

(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2)细胞呼吸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的传授式的教学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教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思考,归纳、讨论、动口、动脑的学习过程。利用图表比较,问题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着

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教学理念。

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模式:基础梳理→讨论比较→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六、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并请学生思考图中的

存在哪2种生命活动?

小结并过渡:

呼吸:生物体吸入O2,呼出CO2,是一个气体交换的物理过程。

有氧呼吸过

过程?

问题2: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问题2:

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相关问题2:1温度

你觉得他最可能使用了什么材料做实验?问题3:

1、酵母菌及大部分植物

如果O2吸收量=0,CO2释放量>0

A .氧浓度为a 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 时,无氧呼吸消

七、板书设计

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 吸 作 用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丙酮酸彻底分解 [H]的氧化 丙酮酸不彻底分解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1.场所

3.物质变化

4.能量变化

2.条件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解决方法: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特征,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呼吸产物的检测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 ????有氧条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2.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总反应式 C 6H 12O 6+6H 2O +6O 2――→酶12H 2O +6CO 2+能量。 2.过程

3.概念 (1)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 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ATP。 4.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的不同特点 (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 (2)有氧呼吸进行时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 (3)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三、无氧呼吸 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 (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少量ATP。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2)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3)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 (4)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变黑、腐烂。 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 (3)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皮肤破损较深时,需清理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1.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产生ATP,但是产生的量不同。( ) 2.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释放了少量的能量。( ) 3.细胞呼吸的产物都是CO2和水。( )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所需要的酶都是相同的。( ) 5.储存蔬菜、水果时应隔绝O2,以减弱细胞呼吸。( ) 提示:1.√ 2.×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3.×CO2和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酶也不同。 5.×若隔绝O2,细胞无氧呼吸会加强,不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而应低氧储存。 1.教材P91的装置图中A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提示:B瓶刚封口后,锥形瓶中有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两瓶产生CO2的速度和量基本相等,所以需将开始产生的CO2排掉;一段时间后,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

织金一中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呼吸教案改

织金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示范课)课题:细胞呼吸 授课人:生物组许峰 细胞呼吸及 其 原理的应用B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阐明呼吸作用的本质,了解细胞呼吸与细胞供能的关系。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意义,了解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近几年高考题中频繁出现。在复习过程中,深刻理解细胞复习的方式、基本过程、影响因素是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再次,本内容常与光合作用综合考查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点内容全解 (一)考什么 1.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见下图)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见下表) 2.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体内的糖类、脂类、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富含能量,但这些能量不能直接供各种生命活动利用,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转化到“能量货币”——ATP中,由ATP直接推动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如细胞的分裂、矿质元素的吸收、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等。 (2)呼吸过程是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

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合成另外一些新物质的原料。呼吸作用能把生物体的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等连成一个整体,成为体内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 (二)考点例析 [例1]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 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 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人甲、乙、丙3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分别 进行以下实验: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mol)的葡萄糖 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乙___,丙_____ (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mol)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乙___,丙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乙___,丙_____ (4)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__中的________试管。 供选答案: A.H 2O+CO 2 B.乙醇+ CO 2 C.丙酮酸 D.无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也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三支试管中所含细胞的部分不同,其功能也有不同。甲只含细胞质基质,其中的酶 可催化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乙只含细胞器,其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丙含有酵母菌细胞的各部分,存在催化两种呼吸形式的酶。 (1)实验一:葡萄糖在甲中产生丙酮酸,因有氧存在,发酵作用受抑,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按无氧呼吸的过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乙中由于没有使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因而不能进入线粒体完成反应;丙中含有催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种酶且氧气充足,因而丙中的葡萄糖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2)实验二:因有氧存在,加入的丙酮酸发酵作用受抑;乙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丙中的过程同实验一。(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经发酵作用产生乙醇、CO 2 ;乙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丙进行无氧呼吸。(4)萤光素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需消耗ATP。有机物分解放出的能量越多发光越强,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多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答案](1)C、D、A (2)D、A、A (3)B、D、B (4)一、丙 [解题警示]答题时应注意所给的条件(反应物、有氧或无氧),再在该条件下判断所能发生的反应。 [同类变式]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 谢过程图解如下: 据右图解回答: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 进行的是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 (2003全国高考理综题) [解析]考查有氧呼吸、厌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区别和联系。葡萄糖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原料。有氧呼吸、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完全相同,此后的反应视不同

细胞呼吸复习学案

必修一 细胞呼吸学案 【考纲要求】1、细胞呼吸(理解)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基础回顾】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 (1)场所: 、 、 (2)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3)过程图解 ①图中a 、b 、c 、、d 、e 代表物质,将其填充上。 ②用“}”划分出有氧呼吸的3个阶段,并写出 3个阶段的场所名称。 (4)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无氧呼吸 (1)场所: (2)无氧呼吸产物是: 或 (3)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a b (4)举例: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的生物有哪些: 、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的生物有哪些: 、 、 、 (5)无氧呼吸过程与有氧呼吸的异同 比较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有无氧参加 最终产物 放能多少 进行部位 相同点 过程 实质 意义 (6)将右图中方框处填充上。 用图中序号表示出:有氧呼吸包括: 无氧呼吸: 、

【能力提升】 下图是测定发芽的小麦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B.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只进行无氧呼吸 C.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复习巩固】 1.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正确的操作方法 是( ) A.A瓶先敞口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连通B瓶 B.A瓶密封后,应该立即连通B瓶 C.A瓶密封后,培养一段时间,再连通B瓶 D.实验结束后,在B瓶中加入重铬酸钾检验酒精 2.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其中的氧() A.全部来自O2B.全部来自H2O C.全部来自C6H12O6D.部分来自C6H12O6 3.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能抑制丙酮酸的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量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4.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从葡萄糖开始,产生丙酮酸 B.都产生CO2和H2O C.都是有机物的分解 D.都有能量释放,并产生ATP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既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进行有 氧呼吸 B.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的双层膜进入线粒体基质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 2 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D.引起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消毒 纱布 6.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7.下图为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框中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 (2)有氧呼吸的途径是 (填图中字母,下同),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产生[H]的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阶段是。(3)从A到B阶段的反应属于_________(填文字), A到E阶段的反应属于___ __(填文字)。 (4)写出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氧呼吸在细胞中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CO2释放量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细胞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细胞呼吸--复习课教学设计 昌吉州一中金永灿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三大知识块构成,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本内容中有三个重要的名词概念,细胞呼吸代替了原教材中的生物呼吸,强调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中增加了反应物水的变化,有氧呼吸(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二者均由细胞呼吸这一概念分化而来,故此细胞呼吸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应受到重视。 二、目标叙写 1、知识目标:记住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图解(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识记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和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在本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解与表格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用图表结合的方法来描述生物体中的生命现象,强化图文转化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会用比较法来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尝试概念的推导式,探索式教学,学会理解和分析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求同存异,进一步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是生命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也是生命物质的特殊性所在,同时更是发生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有规律的化学变化,正确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存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2)细胞呼吸的意义 难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区级公开课《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南航附中张娴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本课内容包括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概念的学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子概念,是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深化。 二、学情分析: 对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细胞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等生物学知识,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具体过程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而且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如酵母菌酿酒,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等。因此,如果围绕这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辨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策略和和方法:

细胞呼吸教案

第四节细胞呼吸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细胞呼吸和糖的氧化,需氧呼吸的具体过程两个内容。在学生对呼吸、木柴燃烧的认识基础上,与细胞呼吸相比较,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再者,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ATP以及初中科学能量的获得,这些内容都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需氧呼吸发生的场所、物质、能量的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的认识更加全面,向学生渗透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变化相统一的观点;同时又为后续的知识如厌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原有认知认为呼吸是指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我将以此为切入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自学和总结归纳能力,根据(结合)学生以上的特征,对于需氧呼吸具体过程的学习,我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来完成课堂布置的任务。而且由于细胞呼吸涉及到生物微观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情境相差较大,学生对其的兴趣不大,需要设计一定的活动来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所熟悉的“呼吸”和“木头燃烧”入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的异同点,并解释细胞呼吸的实质就是糖的氧化; 2、概述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细胞呼吸和木柴燃烧,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阅读书本,提取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尝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奇妙,认同生命是一个复杂、精细、高效的自动运转体; 2、确立活细胞中物质、能量、信息变化具有统一性的观念; 3、参与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需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细胞呼吸

第一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⑴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注意元素去向)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 反应物葡萄糖丙酮酸和水[H]和氧气 生成物丙酮酸、[H]、ATP CO2、[H]、ATP H2O、ATP 能量少量少量大量 ⑵过程 第一阶段:C6H12O6 → 2丙酮酸 + [H] + 2ATP 第二阶段:2丙酮酸+6H2O →6CO2 + [H]+ 2ATP 第三阶段:24[H] + 6O2 → 12H2O + 34ATP

3、无氧呼吸 ⑴反应式: ①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6H12O6 2C3H6O3+能量。 ②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⑵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其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思考:参与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场所有哪些?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的相同点有哪些?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都产生[H]和释放少量能量,都不需要氧的参与。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不同反 应 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

点条 件 呼 吸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 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 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内 分 解 产 物 CO2和H2O CO2、酒精或乳酸 释放能量较多,1 mol葡萄释放能量2870 kJ,其中1161 kJ转移至ATP中 (38 molATP) 1 mol葡萄糖释放能量196.65 kJ(生成乳 酸)或222 kJ(生成酒精),其中均有61.08 kJ转移至ATP中(2 molATP) 相同 点 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相互联系 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条件下,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酶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 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兼性厌 氧菌。

高中生物优质示范课教案细胞呼吸

第七节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3、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及本质 5、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种生物界最重要的两种生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二、能力方面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让学生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培养学生列表比较能力和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的意识,同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义等四部分内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课本中提到的类似,只是更加强调发生的部位在细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还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有氧呼吸 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接着教材给出了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阐述了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且指出了各阶段进行的场所: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继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这个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 3、无氧呼吸 教材首先说明生物一般是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并分别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3)学生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童义。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学生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有氧呼吸 一、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过能量,那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硝化细菌的化学合成作用),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

样进行的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胞呼吸。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什么,指的是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的,这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细胞呼吸指的是什么,它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介绍细胞呼吸其实就是糖的氧化。Ppt展示光能—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将能量释放供机体利用,根据有无氧气的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说明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这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形式。 教师:结合木头的燃烧的过程,它是一个较剧烈的化学变化,在高温下发生产生光和热,细胞呼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产生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则变成热能释放出去。比较细胞呼吸的过程,总结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糖的的氧化过程, 教师:提问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学生:线粒体 教师:PPT展示线粒体结构模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线粒体各部分结构,细胞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所以称其是动力车间。 教师: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让学生阅读书本P73-74,然后请同学回答哪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场所。 学生:阅读并回答三个阶段及场所。 教师:解释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过程,并书写每个过程的方程式,和同学一起来配平方程式,对[H]进行解释,它是一种脱氢酶的辅酶,其实就是脱氢酶脱下的氢然后给它拿着,待会给第三个环节利用,NADH是还原型的,NAD+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糖酵解)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细胞呼吸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舟山中学顾敏舟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方式,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纽带,通过问题引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再现、思考、质疑、探究,自主地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教学的安排中重点突出从宏观到微观、简单到复杂、基础到拓展、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置陷阱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印象等教学措施。 二、教学分析 细胞呼吸实质是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要初步分解,即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之后因外界条件氧气是否参与,内在条件哪种酶系参与,因而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逐步分解。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因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是有机物逐步分解的,所以有机物中的能量也随之逐步释放。并在逐步释放中将部分能量转移到A TP中,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或维持动物的体温。 细胞呼吸的意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供能,因此,ATP要不断分解,那么,ATP的合成在生物体中重要途径是细胞呼吸了。三大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的枢纽即是细胞呼吸(例如枢纽物质:丙酮酸),可见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细胞呼吸的概念(c 理解) (2)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理解) (3)细胞呼吸的意义(c 理解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创造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细胞呼吸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2)通过学习细胞呼吸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树立生命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难点: (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2)细胞呼吸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的传授式的教学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教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思考,归纳、讨论、动口、动脑的学习过程。利用图表比较,问题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着

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优质课教案:《细胞呼吸》教案 普宜中学:毛万波 一.教材分析:除了光合作用不利用细胞呼吸所产生的A TP外,其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几乎是由细胞呼吸供给的。所以学习细胞呼吸对于理解物质过膜的主动运输、线粒体的作用、细胞分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都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以及细胞呼吸的意义。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和进化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师的教法: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八.教学课时:1学时

细胞呼吸教案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备课人:陈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3)、理解有氧呼吸中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思考、归纳总结反应式来突出,并用课堂练习巩固、反馈。 2、难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可通过引导、思考,写相关反应式来突破,使学生清楚的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并可通过列表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点。 2)、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是本节书的另一个难点。

三、教学资源 1、文字资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2、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细胞呼吸有关的各种信息如图片等,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多媒体演示上一节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 的方式这一实验的结果,并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呼吸的 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教师讲授细胞呼吸的概念 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 多媒体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多媒体演示无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多媒体演示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 中学生分析细,老师总结应用的例子 小结学生:练习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答疑 五、教学过程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复习教案(1)

宝石中学活页课时教案(首页)年级高三年级学科生物学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 细胞呼吸 【双基提要】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产生或其它产物释放出并生成过程。 有氧呼吸是指在参与下,把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释放生成许多的过程。 4.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具有,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它使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线粒体的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5、对比实验是指设置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来探究 。 6.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在高等生物中称为,在微生物中也可称为。其反应式: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场所:。 [双基提要] 答案 1.细胞内二氧化碳能量A TP

3.细胞氧的葡萄糖等二氧化碳和水能量A TP 4.线粒体内、外两层膜嵴内膜的表面积基质内膜上和基质中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6.缺氧少量无氧呼吸发酵 ?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 ?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C6H12O6?→ 细胞质基质 7.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校 一.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产物检测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教案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有氧:CO2+H2O;无氧:CO2+酒精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课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有氧呼吸 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与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学生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教师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第一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释放能量,一部分被ADP捕获(把ADP转变成A TP),并脱下[H]。这一过程在细胞质的基质完成。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脱[H],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 TP。 第三阶段:前两阶段脱下的[H]在线粒体内,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大量的A TP。 教师引导学生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有氧呼吸过程总反应式的整理和配平。配平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呼吸作用产生的H2O中的O,来自哪种原料? (来自O2) 消耗6分子的O2应该产生12个分子的H2O,可是,如果形成12分子的H2O,又需要24个[H],一分子的C6H12O6,只有12个[H],差12个[H]来自哪里? (来自H2O) 最终师生共同得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 分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3页思考?讨论部分的内容,思考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 1 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2870 kJ的能量,其中977.28 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可见,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34%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于推动其他生命活动。其余以热的形式散失了。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如新鲜蔬菜、粮食等保存,通过控制呼吸速率,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并总结。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后两个阶段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另外,从能量角度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一步产生4 mol的ATP,其余34 mol的ATP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因此,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3.无氧呼吸

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三、教学时数 本节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第一节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本节讲述第二课时。 四、教学用具 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方法 结合PPT课件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法指导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 (回答:有机物必需分解才能释放其中的能量。) 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这就意味着在细胞内葡萄糖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在细胞中应该有一个类似葡萄糖燃烧的过程,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又不伤及细胞。又由于生命活动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将储存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被细胞利用。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叫做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1)主要场所:线粒体 (2)过程 请观察,第一阶段的变化 提问: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回答: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型[H]和少量ATP。)提问:这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回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提问:这个阶段在哪儿进行?(回答:细胞质基质。)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石绍莉 一、教材分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选自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是课程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活动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细胞呼吸”是本模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人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编排上改变了以往直接传授理论知识的做法,而设计在此之前进行探究实验,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和概念,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多种能力的发展。因此这个探究活动的功能不仅在于发展探究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作好铺垫。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对于探究实验来说,问题提出是基础,实验设计是灵魂。由于酵母菌细胞呼吸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40~50分钟),因此本探究实验的教学重点放在实验设计与分析。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实验设计一直是学生的弱点,对于学生,一方面已经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糖类的功能等知识,同时初步了解了细胞呼吸的知识,但对细胞怎样利用糖类还不清楚。另一方面,分学生思维灵活,探究意识强,探究欲望高,但也有部分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不具备进行独立探究能力。因此在组织上要做好小组的分配,促进小组内合作交流,使不同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方案设计 2、能阐述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3、能阐述CO2和酒精的检测原理和过程。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一轮复习教案

细胞呼吸一轮复习教案 一、考纲分析: 考点①:有氧呼吸过程 考点②:无氧呼吸过程 考点③:细胞呼吸的意义 考点④: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与生产生活实践的关系 考点⑤: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考点⑥:不同状况下植物气体代谢特点及代谢相对强度的表示方法 考点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细节、重难点分析、经典题解 考点①:有氧呼吸过程 考点②:无氧呼吸过程 区别与联系 考点③:细胞呼吸的意义 考点④: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与生产生活实践的关系 考点⑤: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考点⑥:不同状况下植物气体代谢特点及代谢相对强度的表示方法 考点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考点①:有氧呼吸过程 考点②:无氧呼吸过程 ⒈概念: ⒉过程:两个阶段 C 6H 12O 6 酶 +4[H]+能量(少) ⑴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⑵丙酮酸彻底分解 酶 6CO 2+20[H]+能量(少) ⑶[H]的氧化 酶 12H 2O + 能量(大量) 24[H]+6O 2 +6H 2O 2CH 3COCOOH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 C 6H 12+ 12H 2O +能量 2CH 3COCOOH P97:变式1 ⒈概念: ⒉过程:三个阶段 ⒊总反应式: (2ATP) (2ATP) (34ATP) (1161/2870)

1mol葡萄糖分解成2mol乳酸,释放能量196.65KJ 或分解成2mol酒精+2mol二氧化碳释放能225KJ,分别储存于ATP中的能量都是61.08KJ(约2molATP)。 几种特殊细菌的呼吸作用: 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 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 ②醋酸杆菌在氧气充足和具有酒精底物的条件下,能大量繁殖并将酒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③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将葡萄糖和含氮物质(如尿素、硫酸铵、氨水)合成为谷氨酸,经过人们的进一步加工成为谷氨酸钠──即味精。 ④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产生大量 毒素使人感染破伤风,可致死。 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能进行无氧呼吸,因为没有线粒体。 ⑥哺乳动物运输氧气的是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为没有线粒体。 练习: 1.让一只白鼠吸入有放射性的18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 A.二氧化碳B.水C.丙酮酸D.乳酸 2.在无氧条件下,高等植物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最后形成( ) A.CO2和H2O B.C02和酒精 C.乳酸 D.丙酮酸和CO2 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 考点③:细胞呼吸的意义 ⒈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