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1.---------------

1.汉字是【B】A。拼音文字B。表意文字C.图画文字D.想象文字

2.最早界说"六书"的是【A】A.许慎B.王引之C.段玉裁D.玉书

3.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B】A。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

4.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B】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C】A.苗闻病功B.领宇斧暮C.颖阁辨霖D.肌篱衷眉

6.与"颖"的形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B】A.领颇颔题B.修腾佞赖C.项颜戴藏D.颍稽指诣

7.与"罟"的声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A】A.茅简耄空B。嫔帘屏疗C.窜症肩届D.扉屈痣近

8.依据文字的通行时代命名的是【C 】A。甲骨文B。金文C.战国文字D.小篆

9.以形体特点命名的是【C 】A.甲骨文B.隶书C.小篆D.战国文字

10.因用途而命名的是【B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书

11.标志着汉字形体的演变最终完成的是【C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书2.---------------

1.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C】A。只有现在的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B.只有本字引申义才是形义统一的。C.只有早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D.通过字形探求词义。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 】A.许慎B。玉书C.阮元D.王引之

3.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学著作是【B】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经籍纂诂》D.《辞海》

4.下列例句"发"字用其本义的是【C】A.王发图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

5.下列例句"驰"字用其本义的是【A】A.毋驰而弓B.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C。文公欲驰孟文子之宅D.免于罪戾,驰于负担

3.---------------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A。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B.台甚高。C.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D.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2.下列各组字中,是通假字的一组【A 】A.佚逸B.卒族C.尘D.受寿

3."距"和"拒"两字的关系是【C 】A。"距"是"拒"的古字B."距"是"拒"的简化字C."距"是"拒"的假借字D."距"是"拒"的异体字

4.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C 】A.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C.今岁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C】A.舍一捨B。翦一剪C.置一真D.说一悦6.分化字的类型有【D 】A.分化本义B.分化引申义C。分化借义、分化广义D。分化本义、分化引申义、分化借义、分化广义

4.---------------

1.古代汉语中绝大多数是【C】A。复合词B。联绵词C。单音节词D。双音节词

2.下列属于双音节词的是【D 】A.且夫B.所以C.形容D.夏至

3."和睦"属于复合词中的【B】A.偏正结构B.并列结构C.支配结构D.主谓结构4。"司马"属于复合词的哪种结构?【 A】A.支配B.偏正C.并列D.主谓

5.下列双声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D】A.参差B.荒忽C.憔悴D.逍遥6。下列属于双声连绵词的的是【A 】A.参差B.从容C。窈窕D.蹉跎

5.---------------

1.导致词语古代义项消失的原因不包括【C】A。社会的发展B.事物的消亡C.皇帝的更替D.人们观念的变化

2.下列各句中"劝"不作"勉励"讲的是【D】A.赦之,以劝事君者。B.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C.荀子《劝学》D.劝王显岩穴之士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围窄的是【A】A。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B.虽蔬食菜羹C.东至于海,西至于河D.子为父死亡所恨

4.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是【D】A.狱:古义为"案件",今义为"监狱"B.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女子的配偶"C.臭:古义为"气味",今义为"难闻的气味"D.河:古义为"黄河",今义为"河流"

5.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D】A.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B。响: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C。劝:古义为"勉励"、"鼓励",今义为"劝阻"D.宫:古义为"房屋,居室",今义为"宫殿"

6.在"腥臊恶臭而伤腹胃"中的"臭"字,古今词义发生的变化是【 B】A.词义的扩大B.词义的缩小C.词义的转移D.感情色彩的变化

7."购"古代的意义是"悬赏征求",现代的常用义是"购买",这种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是【B】A.程度深浅的差异B.词义特点的差异C.色彩褒贬的差异D.广度宽窄的差异6.---------------

1.下列各句中,"天"字用其引申义的是【D】A.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B.有夏多罪,天命殛之。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2.下面各字的本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制,本义为裁剪B.快,本义为与"慢"相对C.汉,本义为水名,即今的汉水D.息,本义指气息,鼻子呼吸

3。对下面各字的本义分析正确的是【 A】A.秒,本义指禾穗的芒尖B.烈,本义为猛烈、强烈C.臭,本义难闻的气味D.蜡,本义为动植物和矿物所产生的某些油质,具有可塑性,易融化,不溶于水

4.下列各句中的"防"字,用其本义的是【A】A.以防止水。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C.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D.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属于相似类型的是【 A】A.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B.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C.五谷皆熟为有年也。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君,师必退。

6.下列各句中,"鄙"用其本义的是【 C】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我皆有礼,夫犹鄙我。C.四鄙之氓人。D.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7.根据字形分析,"時"字的本义应该是【 D】A.时机B.时常C.时间D.季节

8."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中的信与本义的关系是【B】A.时空关系B.因果关系C.礼俗关系D.相似关系

9."朝"的本义为"早晨","晨往,寝门闢矣,盛服将朝"中"朝"的意义与本义的关系是【A】A.礼俗关系B.动静关系C.时空关系D.相似关系

10.引申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輻射式引申,另一种是【D】A.複合式引申B.抽象式引申C.假借式引申D.连锁式引申

7.---------------

1.关于同义词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D】A.同义词的同义关系受历史条件的制约B.同义词的某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C。同义词在语音上互不相关D.同义词的所有义位均相同

2."恭,敬"这对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 C】A.围广狭不同B.性状情态不同C.侧重点不同D.语法功能不同

3.下列同义词中,情感色彩上不同的是【C】A.耻,辱B。恭,敬C.杀,弒D.饥,饿

4."耻,辱"这对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C】A.侧重的方面不同B.感情色彩不同C.组合功能不同D.性状情态不同

5.同义词的辨析方法不包括【 D】A.语言环境分析法B.对立意义分析法C.探求本源分析法D.同义比较法

6.判定同义词,可以探求本源法,下列同义词的判定可以用此方式的是【A 】A;争夺B。贫穷C.震动D.摇晃

7."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中"货财"属于同义词应用的【 A】A.连用B.对用C.同义构词D.反用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于同义构词的是【D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C.齐王闻之,君臣恐惧D.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一"和"孤"属于同义词应用的【 B】A.连用B.对用C.同义构词D.反用

10.下列属于相对反义词的是【A】A.左一一右B.生一一死C.是一一非D.一一外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于反义构词的是【D 】A.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B。密子贱、漆雕开、公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D.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8.---------------

1。古代汉语中的词可以划分为两大类【C 】A.实词、名词。B.动词、代词。C.实词、虚词。D.连词、形容词。

2.实词包括【B】A.动词、连词、语气词B.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C.副词、介词、语气词、名词D.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连词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属于兼类词的是【A】A.左右欲刃相如B.道之不行C.项伯杀人,臣活之D.此谁也

4.虚词包括【 C】A.代词、介词、数词B.连词、名词、动词C.介词、连词、语气词D.形容词、语气词、副词

9.---------------

1.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就叫【 A】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词类活用D.词类借用

2.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B 】A.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B.小国寡民。C.彼

苍天者,曷其有极。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B】A.宣子说,乃轻币。B.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下列句子,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是【 D 】A.五年卒亡其国。B.故不如先斗。C.梁以此奇籍。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A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B.宋师不整,可败也。C.强本而节用,则天子不贪……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6.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A】A.诸侯之币重,人病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的一句是【D】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B.沛公欲王关中。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

8.在"豕人立而啼"中,"人立"的语法功能是【C 】A.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B.谓语C.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D.名词使动用法

9.下列句子中,名词用作状语的是【A 】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齐桓公妻之,有马**乘。D.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1O.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的一句是【B 】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C.射之,豕人立而啼。D.齐桓公妻之,有马**乘。

11.下列句中,不是名词活用的句子是【 D】A.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B.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C。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D.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10.---------------

1.关于基数与序数,说法错误的是【B 】A.整数百、千、万前通常不加"一"B.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用"零"补位C."甲、首、冠、太上、大上"等表示第一,第二以下用"次""次之""次者"或者"其次"表示D."伯(孟)仲叔季"主要用于兄弟姐妹之间的长幼排行2。在"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一句中,"再"的词性是【B 】A.副詞B.數詞C.代詞D.形容詞

3.在古代汉语里,数词表示以下几方面【B】A。基数、序数、约数、代数。B.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约数、虚数。C.约数、分数、代数。D.基数、序数、分数、倍数、代数。

4."关山三五夜,客子忆川。"此句中的"三五"的意思是【C】A.三十五B.三和五C.三个五,即十五,月中时节。D.三五天

5.表示极多的虚数常用基数词【D 】A.三、六B.七、八C.十、一D.千、万

6.数量**有两种,即【C】A.名词**、动量**。B.形容词**、名量**。C.名量**、动量**。D.数词**、动量**。

11.---------------

1.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主要有以下几类【A】A.程度副词、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B.程度副词、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疑问副词。C.围

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特殊副词。D.程度副词、围副词、时间副词、转折副词。

2.表示动作行为已经结束的副词是【D】A.方B.将C.俄D.业

3."舜目盖重瞳子"此句中副词"盖"的意思是【 C】A.盖子B.盖上C.或许D.表语气,无意

4.表示动作行为短暂的是【A】A.姑B.素C.常D.数

5.下列句中,"非"否定动词性谓语的是【C】A.子非鱼。B.非士之怒也。C.我逃死,非逃富也。D.本无谋,又非亲戚,何谓相坐?

6。表示自谦的词有【B】A.幸B.窃C.惠D.敬

12.---------------

1.古代汉语代词主要有五类【A】A.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特殊代词。B.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联系代词。C.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情境代词。D.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特殊代词、量化代词。

2。"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此句中的疑问代词"何"的意思是【A 】A.为什么B.怎么样C.怎能D.哪里

3.无定代词主要有两个【C 】A.何、安B.之、焉C.或、莫D.所、者

4.下列关于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复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B】A.复、单数基本是同一形式,只能根据上下文语义来判断。B."侪、属、、辈"用在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后边可以表示复数。C."二三子""诸君"表示第二人称复数。D."二三子""诸君"带有敬意。

5.下列句中,"莫"作代词用的是【A 】A。我心傷悲,莫知我艱。B.人知其一,莫知其他。C.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D.默然遥相許,欲往心莫遂。

13.---------------

1.下列句子中,"坐"字用为介词,表示原因的是【D】A.到则披草而坐。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副有罪,当相坐。D.停车坐爱枫林晚。

2.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D】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C.卻克伤于矢。D.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3。下列各句中,介词"以"的意思是"凭着、依靠"的是【A】A.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B.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C.赏以春夏,刑以秋冬。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4.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D】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5."君为我呼人"句中的"为"字,其词性和语法作用是【C 】A.动词,作谓词。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4.---------------

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主语不该出现谓语的情况的一句是【B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B.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2.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儡,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3.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A】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5.---------------

1.在"滕君,则诚贤君____"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____"句中,空格处使用的句末语气词依次是【A】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2.在"晋国,天下莫强____"和"孟尝君问:'公有亲____?"'句中,空格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C】A.也,乎B.焉,哉C.焉,乎D。矣,与

3.在下列句中,"与"作为句尾语气词表示顿宕舒缓语气的一句是【A 】A.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B.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D。谁与,哭者?

4.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句中语气词"夫"的含义是【B】A.这B.那C.表语气,无意。D.它

16.---------------

1.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C】A.是社稷之臣也。B.楚左项伯者,项羽季父也。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D.千金,重币也。

2.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古代汉语判断句在谓语后面一般用来肯定判断的语气词是【 B】A.则B.也C.矣D.耶

3.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指示代词"者"表示【C 】A.系词B.判断C.提顿和加强语气D.等同关系

4.下列句子,"是"作谓语表示判断的一句是【B 】A.是社稷之臣也。B。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C.无父无君是禽兽也。D.是炎帝之少女。

5."是是帚彗,有兵,年大孰。"中,第二个"是"作【A】A.系词B.主语C.定语D.连词

6.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句是【A】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B.夫战,勇气也。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D.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17.---------------

1.下列句子中哪一句是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D】A.方术不用,为人所疑。B.志乎古,必遗乎今。C.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D.谏行言听。

2.下列句中的"于",用于表示被动的一句是【B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C.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D.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3.下列句子中,被动句是【A】A。惑于袖,外欺于仪。B.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C.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D.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下列句中,"为"表示被动的一句是【B】A.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B.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C.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D.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人;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18.---------------

1.下列句中哪句属于主谓倒装?【D】A.何以战。B.沛公安在?C.夫晋何厌之有?D.何哉,尔所谓达者。

2.下列句子,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A】A.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B.既庶矣,又何加焉?C.无乃尔是过与?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3.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是【 D】A.氏何厌之有B.其是之谓乎C.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D.敢问何谓也

4.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是【 C】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A】A.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B.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D。是以仁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6.下列句中,"是"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A。戎狄是膺,荆舒是惩。B.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C.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忠之属也,可以____战,战则请从。"句中横线省略了【 C】A.于B.其C.之D。汝

19.---------------

1.歆的《七略》分为那七个类别类【B】A.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战术略B.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C.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贸易略D.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五经略、言语略。

2.古人的说法"句读","读"应读作【B 】A.dú。B.dòu。C.diǎn。D.dù

3.古书旧注中的"疏",其特点是【A】A.既对古书正文作疏解,也对前人所作传注作疏解B.用与被解释的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释义C.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D.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的词语的特定意义

4.从东汉末年开始,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是【B】A。直音B。反切C.以拼音方案注音D.以注音字母注音

5。在古注的下列常用术语中,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的术语是【B 】A.读如B。如字C.读曰D。之为言

20.---------------

1。古书的特殊表达式常用的主要有五类【B】A.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反切。B.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C.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押韵。D.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句读。

2."明主不晓"用的是什么特殊表达式方式?【 A】A.婉曲B.互文C.变文D.用典3."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使用的是那种特殊表达方式?【A 】A.互文B.婉曲C.变文D.用典

4."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使用了哪种特殊表达方式?【C】A.连类而及B.互文C.变文D.用典

5."大夫不得造车马"的特殊表达方式为【C】A.婉曲B。变文C.连类而及D。用典6."弄獐宰相,不闻有诗文传世。"的特殊表达方式为【D】A.互文B.变文C.连类而

及D.用典

21.---------------

1."男有分,女有归"此句中的"归"的意思是【 C】A.归来B。回归C.女子出嫁D.归宿

2.北方玄武七宿是【A】A.斗牛女虚危室壁B.牛女虚危室壁参C.斗牛女虚危室角D.女虚危室壁心房

3."河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此句中的"河"指【 C】A.淮河B.海河C.黄河D。大河

释词题

§1.---------------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贪而无谄。--谄:奉承巴结。

2.三十而立。--立:指学问品行达到一定的境界,能在社会上立足。

3.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糊涂。

4.六十而耳顺。--耳顺:听到什么都觉得习以为常了,不再感到什么话逆耳了。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法度、常规。

6.遂事不谏。--遂:成。谏:下级给上级提意见。

7.既往不咎。--咎:责备。

8.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喜欢,喜好。恶:讨厌。

9.好仁者,无以尚之。--尚:动词,加在……之上,即超过。

10.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加:凌越,超越。

11.女与回也孰愈? --愈:胜过。

1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共:共用。

13.敝之而无憾。--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旧。憾:抱怨,不满。

14.愿无伐善,无施劳。--伐:自夸,自我表白。施:夸大。劳:功劳。

1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逸。信:动词使动用法,使……信用。怀:归附。

16。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请求接见,求见。

17.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采取军事行动

18.力就列。--:列,摆出来。就:靠近,走向。

19.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危:本义是"高",引申为"不稳定",这里指盲人走路不稳。颠:跌倒。

20.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兕:犀牛。柙:关猛兽的木笼子。椟:匣子。

21。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指城墙坚固。

2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厌恶,讨厌。辞:托词,借口。

23.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使动用法,使……来。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2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相:辅佐。

25.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也。--萧墙:国君宫门內的矮墙,借指宫廷

部。

26.子适卫,冉有仆。--适:动词,到……去。仆:驾车。

27.富之。--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

28。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见:(xiàn),求见,拜见。动词使动用法,使……见。见:读jiàn,接见。

29.归孔子豚。--归:"馈"的借字,改读kuì,馈赠。

30.孔子时其亡也。--时:"伺"的借字,改读sì,窥视,探查。

31.怀其宝而迷其邦。--迷:动词使动用法,这里是听任的意思。

32.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亟(qì):屡次。

33.吾将仕矣。--仕:出任,出来作官。

(二)说明下列句申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作用

1.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其:句首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诸:补充音节,无义。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相当于"于"。

2.始可与言《诗》已矣。--与:介词,同,跟。

3.告诸往而知来者。--诸:"之于"的合音。之,代词,这里指子贡。于,介词,引进动作涉及的对象。

4.恶不仁者,其为仁矣。--矣:语气词,相当于"也"。

5.盖有之矣。--盖:句首语气词,表示揣度,可译作"大概"。

6.赐也何敢望回。--也: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

7.盍各言尔志?--盍:(hé)"何不"的合音。

8.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由情态副词"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与"构成的固定格式,是委婉的反问句,可译作"恐怕……吧"。

9.夫颛臾。--夫:(fú)句首语气词。

10.庶矣哉!--矣哉:述语气词"矣"和感叹语气词"哉"连用,句子语气的重点在感叹语气上。

11.遇诸途。--诸:"之于"的合音,之,代词,代阳货。于,介词,引进动作发生的地点。

§2.---------------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则使齐人传诸?--传:传授,教。

2.众楚人咻之。--咻:喧哗,这里指打扰。

3.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薛居州:人名,名词用作动词,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

4.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霓:彩虹。

5.诛其君而弔其民。--吊:抚恤,慰问。

6。徯我后,后来其。--徯:(xī)等待。:复活,醒。

7.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箪食壶浆:名词性词组用作动词,用竹筐装着食物,用壶装着水。

8.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系累:束缚,捆绑。重器:宝器,这里指燕国的故鼎。

9.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倍:扩大了一倍。

10.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旄倪:老人和小孩子。

11.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走向,趋向。走:奔跑。圹:"旷"的借字,空阔。

12.苟为不畜。--苟:如果。畜:(xù)积蓄,积攒。

13.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美,善,好。胥:相互。及:动词,到达。

14.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副词,更。

15.填然鼓之。--鼓:动词,击鼓。

16。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拉着。走:跑,这里指逃跑。

17.或百步而后止。--百步:名词性词组用作动词,跑了百步。

18.直不百步耳。--直:围副词,仅仅,只。

19.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20.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用胜食也。--数:(cù)密。罟:(gǔ)鱼网。洿池:冷(wū)池沼,池塘。

2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者办丧事。

2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yì)名词用作动词,穿。

23.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大猪。畜:养,饲养。

24.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夺去,这里指耽误。

2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2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者:(头发)花白,半白半黑,此为借代的手法,指代老年人。负:背着(重物)。戴:顶在头上。

27.黎民不饥不寒。--黎民:百姓。黎:众。

28.狗彘食人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检:约束,限制。饿殍:饿死的人。发:打开(粮仓)。

29.非我也,岁也。--岁:年成,年景。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如之何其可也?--其:句中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2.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虽欲无王,不可得已。--虽:连词,即使,表假设。已:语气词。

4.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其:句首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载:虚词,无实义。、5.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耳矣:句末语气词连用。耳,相当于"而已",有"不过如此"的意思,可译为"罢了"。"矣"表示报道一种新情况。两个以上句未语气词连用时,句子的语气重点落在最后的语气词上。

6。是何异于刺而杀之。--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即杀了人却归罪于兵器。

7.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连词,则,就。焉:兼词,相当于"于是","在这里"。

§3.---------------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以善和人者谓之顺。--和:附和。顺:顺应。

2.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是:把对的看成对的。第一个"是"是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成对的。非非:把错的看成是错的。第一个"非"是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成错的。非是:把对的看成是错的。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错的。是非:把错的看成是对的。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对的。

3.窃货曰盗。--货:财物。

4.易言曰诞。--诞:荒诞,狂妄。

5。多见曰闲。--闲:娴熟,熟练,后作"娴"。

6.难进曰偍(tí)。--偍:迟缓。

7.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秏:"眊"的借字,(眼睛)昏花。引申指混乱不明。

8.不辟死伤。--辟:逃避,后作"避"。

9.轻死而暴。--轻: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得很轻,认为……不值得重视。

10.不倾于权。--.倾:倾倒。

11.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与:动词,给与。

12.重死持义而不桡。--.桡:弯曲。

13。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一:数词用作动词,是一样的。

14。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急。诞:荒诞的(言论)。

15.穷则不隐,通则大明。--.穷:仕途不顺。通:仕途顺利、通达。

16.身死而名弥白。--.弥:副词,更加。

17.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延:伸长。举:抬起。踵:脚后跟。

18.固有以贤人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

19.则君子注错之当。--.注:投。错:安排处理,后作"措"。当:合适,适宜。

20.故孰察小人之知能。--.孰:详细,后作"熟"。知:智慧,后作"智"。

21.君子安雅。--.雅:"夏"的借字。华夏,指中原地区。

22.草木荣华滋硕之时。--.荣华:草木植物开花叫"荣",木本植物开花叫"华"。滋:生长。硕:大。

2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是时。--.耘:锄草。时:季节。

24.故山林不童。--.童:秃。

25.羿之法非亡也。--.亡:失传。

26。法不能独立。--.立:建树。

27.则身佚而国治。--.佚:安乐。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惟文王敬忌。--忌:语气词,无义。

§4.---------------

1.审问之。--审:详细。

2.笃行之。--笃:专一。

3.学之弗能,弗措也。--措:放弃。

4。人一能之。--一:学习一次。

5.大夫之箦与?--箦:竹制床垫,泛指竹席。

6.夫子之病革矣。--革:"亟"的借字,改读j[,紧急。

7.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彼:指童子。

8。反席未安而没。--反:返回,后作"返"。没:死亡,后作"殁"。

9.丘未之逮也。--逮:赶上。

1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第一个"亲"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双亲;第二个"亲"是名词,双亲。子:第一个"子"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第二个

"子"是名词,子女。

11.男有分,女有归。--分:职责。归:出嫁,这里指夫家。

1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隐:消逝。家:私家。

13.礼义以为纪。--纪:纲纪,准則。

14.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贤勇知--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纯正。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和睦。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和谐。贤: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贤。

15.以著其义。--著:动词使动用法,显露。

16.刑仁讲让。--刑: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法则。

17.示民有常。--常:常规。

18.不知其旨也。--旨:味美。

19。虽有至道。--至:最好的。

20.教然后知困。--困:这里指困惑不通之处。

21。然后能自反。--自反: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

22.然后能自强也。--自强:鞭策自己努力进修。

23.一年视离经辨志。--视:考察。

24.教之大伦也。--大伦:基本原則。

25.当其可之渭时。--可:受教育的最好时机。时:适时。

26.不陵节而施之谓。--陵:超越。节:次第,次序,这里指教学內容深浅的次序。施:施教。:循序渐进。

27.相观而善之谓摩。--摩:切磋。

28.曾子弔之曰。--弔:慰问。

§5.---------------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蔡溃。--溃:溃败。

2.以夹辅周室。--夹辅:辅佐。

3.王祭不共。--共:供给,后作"供"。

4.敢不供给?--敢:谦敬副词,作状语,可译为"怎敢"。

5.次于陉。--次:临时驻扎。

6.齐侯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列。乘:坐车。

7。不亦诬乎?--诬:虚枉不实,荒唐。

8.下义其罪。--义: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义行。

9。上赏其奸。--奸:邪恶。

10.上下相蒙。--。下蒙:欺骗。

11.谁怼?--.怼:怨恨。

12.尤而效之。--.尤:指责。效:模仿,效法。

13.以志吾过。--.志:记。过:过失,错误。

14.且旌善人。--。旌:表彰。

15.子文饮之酒。--.饮:动词使动用法,使……喝。

16.以靖国也。--.靖:安定。

17.子玉刚而无礼。--.刚:刚愎自用。

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无定代词,没有谁。初:开始。鲜:少。克:能够。19.宣子骤谏。--.骤:多次。

20.盛服将朝。--.盛:穿带整齐。朝:上朝。

21。趋登。--。趋:小步快走。

22.提弥明死之。--.死:为……而死。

23.食之。--.食:动词使动用法,使……吃。

24.请以遗之。--.遗:送给。

25.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免:动词使动用法,使……免除(祸难)

26。我之怀矣,自诒伊戚。--.怀:眷恋。诒:留下。戚:忧患。。

27.政宽则民慢。--.慢:懈怠。

28.猛则民残。--.残:受到损害。

30.以绥四方。--.绥:安抚。

31.柔远能迩。--.柔:怀柔。能:和睦。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性和作用。

1.女实征之。--实:句中语气词,无义。

2.君其问诸水滨!--其:语气词,作状语,表委婉语气,可译"请"。

3.其不能以入矣。--其:语气词,表示测度语气,大概。

4.民亦劳止。--止:语气词,无义。

5.式遏寇虐。--式:语气词,无义。

§6.---------------

(一)说明下列加着重号词的意义。

1.及食大夫鼋。--食:动词使动用法,使……吃。

2.子公与子家谋先。--谋:商议。先:先动手。

3.畜老犹惮杀之。--惮:害怕,这里指不忍心。

4.仁而不武,无能达也。--武:勇武果敢。达:实现,这里指实现仁爱。

5.子其怨我乎?--怨:怨恨。

6.然则德我乎?--德:感激。

7.而求纾其民。--纾:缓和。

8.臣不任受怨。--任:承担。

10.而使嗣宗职。--.嗣:继承。

11.其弗敢违。--。其:时间副词,将。违:躲避。

12.称解狐。--.称:推举。

13.立其子,不为比。--.比:近,偏私。

14.不为党。--.党:偏袒。

15.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荡荡:公平无私。

16.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平和。

17.是以政平而不干。--.干:违犯。

18.时靡有争。--.靡:没有。

19。德音不瑕。--。瑕:缺陷。

20.小人怀璧。--.怀:怀揣,携带。

22.使玉人为之攻之。--.攻:治,加工。

(二)说明下列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其祁奚之谓矣。--其:语气词,表示揣度、委婉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2.祁奚有焉。--焉:兼词,相当于"于是"。

3.同之不可也如是。--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圉人:养马的人。

2.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操:持。解:肢解,分解肢体。

3.晏子止而问于公曰。--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

4.以属狱。--属:交给,后作"嘱"。

5.臣为君数之。--数:动词,列举。

6.当死罪一也。--当:判处。

7.必轻吾国。--轻:轻视,看不起。

8.夫子释之。--释:放,赦免。

9.殆所谓不祥也。--殆:大约。祥:吉利。

10.曷为不祥也?--曷为: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曷"作宾语,置于介词"为"前。可译为"为什么"。

11.景公不说。--说:后作"悦"。

12。而誉必闻于国。--誉:称誉,好名声。

13.筑蹊径。--筑:堵塞。

14.而淫民恶之。--恶:讨厌,厌恶。

15.举俭力孝弟。--举:称举,任用。俭:节俭。力:身体力行。弟:尊敬兄长,后作"悌"。

16.决狱不避。--决:断。狱:官司。

17.决狱阿贵强。--阿:曲从,迎合。

18.既而归,其妻请去。--既而:不久。去:离开。

19.夫自抑损。--抑损:克制,谦让。

20.晏子怪而问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21。晏子辞曰。--辞:推辞,辞。

22.于臣侈矣。--侈:奢侈,过分。

23.小人之利也。--利:方便。

24.既窃利之。--窃:表敬副词,私下。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利。

25.君子如祉。--祉:福。

26.乱庶遄已。--庶:庶几,可能。遄:很快。已:停止。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着重号的词性和作用。

1.三年而毁闻乎君也。--乎: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2.其是之谓乎?--其:语气词,表示揣度语气,可译作"大概""或许"。

§8.---------------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这里指鼓起**。垂:天边,一说为悬挂。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运:动。徙:迁移。

3.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环绕着向上飞。扶摇:又名飚(biāo),旋风。九:虛数。

5。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负:承栽。

6.而后乃将图南。--图:计划,打算。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到……去。

8.小知不及大知。--知:智慧。后作"智"。

9.奚以知其然也?--然:指示代词,如此,这样。.

10.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征:取信。

1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非:责难,批评。沮:沮丧。

12.彼于致福者。--致:求。

13.此虽免乎行。--行:走路。

14.若夫乘天地之正。--乘:驾。正:自然之性。

15.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改变。面目:面色。

16.我之谓也。--我之谓:宾语前置。"我"作"谓"的前置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17.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少。闻:见识,学问。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轻。

18。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19。或谓惠子曰。--或:无定代词,作主语,有人。

20.长子。--长:动词使动用法,使……成长,养活。

21.今又变而之死。--之:动词,到。

22.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质:这里指合作的对象。

(二)说明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必性和作用。

1.其正色邪?--其:语气词,表揣测语气。邪:句末语气词。

2.时则不至。--则:连词,如果。

3.吾无与言之矣。--与:介词,省略了宾语"之"。

§9.---------------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万物作焉而不辞。--作:兴起,辞:拒绝。

2.为而不恃。--为:指有所作为。恃:倚靠。

3.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去:离开。

4.勤而行之。--勤:努力。

5.明道若昧。--昧:暗,不明。

6.夷道若类。--夷:平坦。类(1èi):崎岖坎坷。

7.质真若渝。--渝:汙浊。

8.大音希声。--希:稀少。

9.福兮祸所伏。--伏,隐藏,这里指依存。

10.善复为妖。--妖:邪恶。

11。直而不肆。--肆:放纵。

12.利不百。--百:数词用作动词,达到百倍。

13.不易器。--易:改变。器:工具。

14.循礼无邪。--循:遵循。邪:害。

15.何古之法。--何古之法:宾语前置,"何古"作"法"的前置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何,疑问代词作定语,什么。

16.帝王不相复。--复:因袭。

17.神农教而不诛。--诛:杀。

18.各当时而立法。--当:合、适应。

19.兵甲器备各便其用。--便:有利。

20.治世不一道。--道:指政令措施。

21。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多:赞美。

22.兵者,诡道也。--诡:欺诈。

23.故能而示之不能。--能:有能力,有实力。示:显示。

24.用而示之不用。--用:用兵。

25.乱而取之。--取:攻击。

26.实而备之。--实:这里指敌人有实力。备:防备。

27。怒而挠之。--怒:愤怒,暴躁。挠:挑逗。

28.佚而劳之。--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疲劳。

29。此兵家之胜。--胜:取胜的办法。

30.全国为上。--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整。

31.破国次之。--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次:动词,按顺序排在后面。

32.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胜:忍受,控制。忿:怒火。蚁:名词作状语,像蚂蚁一样地。附:攀爬。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祸兮福所倚。--兮:语气词,无义。

2。其无正。--其:语气词表示反诘,难道。

§10.---------------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列德而尚贤。--尚:崇敬,这里指尊重并重用。贤:指有德有才的人。

2.断予之令。--断:决断。令:命令。

3.以官服事。--服:从事,担当。

4.以劳殿赏。--劳:功劳,劳绩。殿:"奠"的借字,定。

5.举公义。--举,提拔。公义:大义。

6.九州成。--成:平定,安定。

7.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辅相:辅佐。承嗣:副官,助手。

8.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诊治。

9.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察:考察,调查。

10。故贼人以利其身。--贼:伤害。

11.恶施不孝。--恶(wū):疑问代词用状语,可译作"哪里,在哪里"。施:行。

12.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捕获。

13.罪益厚。--益:更。厚:重。

14.故书其言以遗后世。--书:记录下来。遗(Wèi):留给。

15.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辩:"辨"的借字,分辨。

16.辩义与不义之乱也。--乱:混乱,分不清。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以德就列。--以:介词,凭借。

2.焉能治之。--焉:连词,才。

3。虽父之不慈子。--虽:连词,即使。

4.若以此说往。--以:介词,按照。

§11.---------------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虞虢之势正是也。--是:代词,作谓语,如此,这样。

2.又克之。--克:战胜,这里指灭亡。

3.故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殆:败。

4.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残:伤害。

5.君闻而贤之。--贤: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贤。

6.以其半啗君。--啗:"啖"的异体字,给……吃。

7.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见:助动词,可译作"被"。

8.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诳(kuáng):欺骗。

9.及厉王薨。--薨:诸侯死称薨。

10.吾非悲刖也。--悲:为……而悲伤。

11.遇客甚谨。--遇:接待。谨:恭敬有礼。

12.怪其故。--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故:原因。

13.而狗迓而龁之。--迓(yà):迎接。龁(hé):咬。

14.此入主之所以蔽胁。--蔽:受蒙蔽。胁:受胁迫。

15.间主之情以告外。--间:刺探,打听,

16.外为重。--重:这里指势重。

17.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执:掌握。柄:权力。擅:专有。禁:政令。

18.主焉得无壅。--壅:受蒙蔽。

19.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胜(shēng):承受得起,禁得住。

20.使王天下。--王(wàng):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21.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称道。

22.不法常可。--法:效法。

23.禽兽之皮足衣也。--衣(yì):名词用作动词,穿。

24.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虽:即使,倍:加倍,累(1ěi):成倍增加。

25.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去:离开。

26。故人重之。--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

27.是以古之易财。--易:轻视。

28.非下也。--下:卑下。

29.故事因于世。--因:依承,随着。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君其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其: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作"请"。

2.夫虞之有虢也。--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弥子矫驾君车以出。--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作"而"。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未穷青之技。--穷:穷尽、穷究。

2.遂辞归。--辞:告别,辞别。

3.饯于郊衢。--饯:以酒食送行。

4。响遏行云。--遏:遏止。

5.薛谭乃求反。--:道歉。反:返回,后作"返"。

6.匮粮。--匱(kuì):竭尽,缺乏。

7.鬻歌假食。--鬻,卖。假,借,这里指求食。

8。而余音绕梁欐。--欐(1ì):屋梁。

9。三日不绝。--绝:停止。.

10.遽而追之。--遽(jù):迅速,急忙。

11.乃厚赂发之。--赂:赠送财物。发:派遣,遣送,这里指让娥回乡。

12。尔先学不瞬。--瞬:眨眼。

13。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末,末端,末梢,这里指锥尖。倒,"到"的借字。眦,眼眶。

14.浸大也。--大: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大。

15.而悬不绝。--悬:悬挂,吊挂。

16.而坠于地。--坠:落下。

17.飞卫之矢先穷。--穷:用尽。

18.飞行以棘刺之端扦之。--扦:抵御,抵挡。

19.若此者绝尘弭辙。--弭(mǐ):消除。

20.可告以良马。--告:告诉,教诲。

21.请见之。--见:召见。

22.一至于此乎。--一:专心,专一。

23.在其而忘其外。--在:省察,注重。

§13.---------------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王错谮之于武侯。--谮(zèn):进谗言,说坏话。

2.吴起抿泣而应之曰。--抿(mǐn):拭,抹。

3.可以王。--王(wàng):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4。有间,西河毕人。--有间(jiàn):不久。

5.扶而道苦之。--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6.酒醒而诮其子曰。--诮(qiào),责备。

7。孽矣。--孽:动词,作孽,制造灾祸。

8.擁水暴益。--暴:突然。益:上涨,后作"溢"。

9.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逆,违背事理。

10.世易时移。--易,变化。移:推移。

11.或言。--或:无定代词,作主语,有的人。

12.君,不肖君也。--不肖(xiào):不贤,不成材。

13.任座趋而出。--趋:快步走。

14。次及翟黄。--次:按照顺序。及:轮到。

15.其臣之言直。--直:坦率,直接。

16.可反欤。--反:后作"返",动词使动用法,使……返回。

17.而不敢远其死。--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18.文侯微翟黄则几失忠臣矣。--微:如果没有。

19.上顺乎主心以显贤者。--显: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尊显。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西河之为取不久矣。--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臣请奏其效。--奏,述、说明。

2。恶有不战者乎。--恶(wū):疑问代词,哪里。

3。言语相结。--结,缔结,这里指缔结、建立某种关系。

4.不可胜理。--胜(shēng):尽、全部。

5。效胜于战场。--效:取得。

6.常欲坐而致之。--致:使……到来。

7.诎敌国。--诎(qū):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屈服。

8。子元元,臣诸侯。--子: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自己的)子女。元元:平民,百姓。臣: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自己的)臣子。

9.皆惛于教。--惛,糊涂,混乱。

10.大臣强谏。--强(qiǎng):副词,竭力。

11.老妇恃辇而行。--恃:依靠。

12.少益老食。--少:程度副词,略微。

13.和于身也。--和:安适,舒适。

14.没死以闻。--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见,这里指禀告。

15.祭祀必祝之。--祝:祷告。

1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以:认为。

17.使人属孟尝君。--属(zhǔ):嘱托,后作"嘱"。

18.食以草具。--食(sì):动词使动用法,给……吃。

19.过其友曰。--过:拜访。

20。孟尝君客我。--客: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是客。

21.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给:供给。

22。孟尝君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23.于国家之事。--:沉溺,后作沉。

24.驱而之薛。--之:动词,至……去。.

25.衣冠而见之。--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26.美人充下。--充:充满。

27.不拊爱子其民。--拊(fǔ)安抚。子: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自己的)子女。

28.后期年。--期(jī)年:一周年。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以大王之贤。--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对象,可译作"凭借"。之:连词,连接定语与中心语。

2.夫徒处而致利。--夫:语气词,放在句首,用来引发议论。

3.迷于言,惑于语。--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4.则为之计深远。--为(wěi):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可译作"替"。

§15.---------------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王不说。--说(yuè):高兴,后作"悦"。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因:副词,于是。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扩充。

4.岂直五百里哉。--直:围副词,仅仅。

5.奏王怫然怒。--怫然:愤怒的样子。

6.白虹贯日。--贯:穿过。

7。苍鹰击于殿上。--击:扑击。

8.奏王色挠。--挠(náo):屈服。

9.寡人谕矣。--谕:明白,理解。

10.形貌昳丽。--昳(yì)丽:美丽。

11.朝服衣冠。--朝:早晨,时间名词作状语。服:穿戴。

1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13.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1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15.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谤:指出别人的过失。

16.臧文仲欲以辞告。--告:请求,这里指向对方请罪。

17.所以御乱也。--御:阻止。

18.寡君不佞。--不佞(nìng):谦辞,不才。

19.何恃而不恐。--恃,倚仗。

20.必不泯其社稷。--泯:泯灭。

21.重之以婚姻。--重(chóng):进一步,加深。

22.国民之殄病是待。--病:饥饿。

23.戾于敝邑。--戾:至,到达。

24。民羸几卒。--羸(1éi):瘦弱。

25.以纾执事。--纾:缓解。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可译作"用"。

2.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3.轻寡人与。--与:语气词,表示疑问。

4.虽千里不敢易也。--虽: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作"即使"。

5.以头抢地尔。--尔:语气词,可译作"罢了"。

6.徒以有先生也。--以:连词,因为。

7。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作"比"。

8。其为选事乎。--其,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可译作"难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20分) 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 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5分) 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 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 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 (1)后:後 (2)征:徴 (3)余:馀 (4)丑:醜 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 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 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5分) 8、《诗经·鄘风·硕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者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容止可观’。”释文云:“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请说明这三家注何者为优?为什么?(5分) 三、标点下面二段古文(20分) 1、段氏說文注與桂馥王筠並列量其殊勝固非二家所逮何者凡治小學非專辨章形體要於推尋故言得其經脈不明音韻不知一字數義所由生此段氏所以爲桀旁有王氏廣雅疏證郝氏爾雅義疏咸與段書相次郝於聲變猶多臆必之言段於雅訓又不逮郝文理密察王氏爲優然不推說文本字是其瑕適若乃規摹金石平秩符璽此自一家之業漢之鴻都鳥篆盈簡曾非小學之事守也專治許書竄句增字中聲雅誥略無旁通若王筠所爲者又非夫達神恉也(15分) 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伤壹欎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5分) 四、把下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10分) 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猎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附加题(可做可不做): 1、翻译下列文言文:(10分)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10分) 2、标点古文: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異體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______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斷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____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______。 9.“莫”的本義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 7.賊民之主,不忠。 賊: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誠: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2.制,嚴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6.百乘,顯使也。 7.郤克傷於矢。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9.故不能推車而及。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11.君何患焉? 12.許子奚爲不自識?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4.姜氏何厭之有?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 2.從左右,皆肘之。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c。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b。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 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c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b。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c。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 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东北话基础上形成的。 6、辟避、诒贻、凭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游、 修修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诒贻、憑凭、谕喻。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本义义。 三、名词解释 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 字取韵母和声调(1)。 3、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 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假借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无”与“勿”是古今字。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__。这是中国_文字学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特殊语辞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衣___,声符为__“裁”无“衣”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字形___,如“叔”的本义是__手拾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劝勉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转注:建类一首,同类相受。 偏义副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意作用,另一个词不表意,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副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该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成熟)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屡次)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放松警惕)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外交使节)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咨询,征求意见)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劳苦)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拜访) 9、师进次于陉。(临时驻扎)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向后退)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误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站起来,才干)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走向,接近)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遭受)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胸襟宽大)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言语真实)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表比喻;表复杂内容;表原因(加举例)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 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 作动词;戴上礼帽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作药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亡:动词 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动词的 使动用法;使……产生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剑:名词作状 语;表示工具,用剑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 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判断句,“此 “作主语;”“谁”作谓语。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表被 动,“于”引出主动者。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宾语前置句, 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双宾语句,“夺” 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否定 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 的要释出。(每题2分,共10分) 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2、介词,用在 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 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 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 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 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 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 “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 ‘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 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 因率兵东略定齐地。也,地,狄,奴, 廷,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 王。”王,市。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 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 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 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 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 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 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 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会意是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 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 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 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 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 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 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 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 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的一组是(B) B 取尖安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C 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 )A肖 4、下面全为异体字(异体字,一个字的正体之 外的写法,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的一组是(C ) C賸剩笋筍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B ) B 本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 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联绵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常 新的词类,上到经书传书,下到现当代作品,联 绵词都很活跃。而中学生又常在联绵词上犯一些 错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拓 宽对联绵词的再认识。)的是(D )A恭敬 B动 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词组,又称短句、 短语,在文法概念中是指完整句语中的片段。在 日常的语言中,一个词组可以指的是单词的任何 聚合。在语言学当中,一个词组是单词的一个群 组(有时是一个单词),在句子的语法中,它作为 一个单个的单元而起作用。从语法层级的角度上 看,词组要比字句的等级更低。的是(A )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8、《方言》的作者是(D )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D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B ) B公赐之食。 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 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 540 )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辐 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和(综合式引 申)。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 (形符)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假 借字)和(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 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古今)字,“民归之, 由水之就下”中“由”通(犹)。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 “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朕)。 7、采取(绘形象物)或(烘托象物)两种 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同音替代)。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20)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ⅹ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亟请于武公,公 弗许。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 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5、凿户牖以为室。 6、 于予與何诛?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8、 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9、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 如师。 (二)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2×5) 1、宋何罪之有? 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 池。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5、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 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 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 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 最重要的变革?(11) 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 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 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 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 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 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 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人 (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 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1)余姑 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3)郤克 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 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 “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 答案: 三、(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 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 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 去。答错1个扣1分。 (二)1、“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依靠“之” 前置。(2分) 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的宾语, 前置。(2分) 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自”的宾 语,前置。(2分)

古代汉语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 A、州——洲 B、襍——雜 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暱——昵 B、昏——婚 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诗经》在汉代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鲁诗传人为(申培)。 2. 古代“小学”分为三门,他们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 清人钱大昕提出“古无舌上音”,其含义是上古时期没有(知彻澄娘)四个声母。 4. 《论语》一书,三国魏时集注者是(何晏),清代(刘宝楠)有《论语正义》。 5. 《诗经》韵例中,单句与单句押、双句与双句押,被称为(交韵)。 6.从韵尾分析,古代汉语中有阴、阳、入的分别,阳声韵有三个韵尾(-M)(-n)(-ng),入声韵有(-p)(-t)(-k)三个韵尾,其中现代汉语中阳声韵尾(-M)已经消失。 7.“史记三家注”包括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8.顾炎武的音韵学著作是(《音学五书》),段玉裁的音韵学著作是(《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音韵学著作是(《诗声类》),《经籍纂诂》的作者是清代(阮元)。 9.清人三大史学名著包括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10.古代目录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老子》属于(子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代守温三十字母的差别是多出()六个声母 A.非敷奉微床娘 B. 帮滂并明泥日 C.照穿床审娘日 D. 见溪群疑来日 2.“同声必同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清代著名学者() A.王念孙 B. 王引之 C.段玉裁 D. 戴东原 3.“读若”“读如”与“读曰”“读为”的区别是() A.前二种用于注音,后二者用于破通假 B.后二种用于注音,前二者用于破通假 C.两种都用于注音 D.两种都用于破通假 4.近体诗如果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边的一句是()。 A.仄仄平平平仄仄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 A学术、学问 B 邑中的道路 C技能、技艺 D 方法 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 A 文学课 B 理论课 C 基础课 D 应用课 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 女耳自 B 本刃末 C 武信从 D 江河娶 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 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 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 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C 绝江有托于船。(《吕氏春秋?知度》) 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经?周南?汉广》)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 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它是:A A 《尔雅》 B 《玉篇》 C 《正字通》 D 《康熙字典》 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 A 对文 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 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 A 结构助词“的” 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 二、填空题 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 学年第一学期 一、综合填空(10) 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此书收释虚词______个。 2 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______。 3 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之外,尚有 ,如“莫”作为无定代词“没有谁”的意义。 4“六书”属造字方法的是象形、 、 、形声。 5《论语》是 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 学派的经典著作。 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 作谓语的句子。和现代汉语相比,其突出特点是秦汉以前一般不 用 。 二、单项选择题(10) 1 以下各组词中全是连绵词的一组是( ) A 倜傥 逍遥 狼狈 B 逡巡 披靡 休祲 C 披靡 辟易 饥馑 D 阻隘 忸怩 造次 2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 ) A 舍——捨 B 翦——剪 C 佗——他 D 说——悦 3 下列句中加点对象所用意义为引申义的是( ) A 蔡溃.,遂伐楚。 B 鹰乃学习. 。 C 庖丁解.牛。 D 君子引. 而不发 4 “晋军函陵”句中的“军”字的意思是( ) A 军队 B 攻打 C 驻扎 D 包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言之不怍. ,则为之也难。怍:惭愧。 B 太后盛气而揖. 之。揖:作揖。 C 既东封. 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D 听讼.. ,吾犹人也。听讼:断案。 6 根据字形分析,“取”字的本义应该是( ) A 割取敌方战死者的耳朵 B 夺取,攻下 C 拿 D 娶妻 7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触龙说.(shuì)赵太后 大臣强. (qiáng )谏 B 盛.(shèng )气而揖之 公语. (y ǔ)之故 C 媪.(yùn)之送燕后也 老妇恃. (sì)辇而行 D 后期.(j ī)年 先生恶. (w ū)能使梁助之耶 8 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 学院-------------------------------------- 班级---------------------------------- 姓名 ------------------------------------- 学号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