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姓名:

一.填空

1.测量物体长度时,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 3. 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

5.小明的身高130( )

6. 操场长80( )

7.手掌宽7( ) 8. 窗户的高大约是2()

9. 教学楼高10( )

10. 妈妈的身高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2( )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高10( ) 15.黑板长 3( )

16. 小刀长5( ) 17. 电视屏幕宽29( ) 18. 电视塔高120( ) 19.课桌的长大约是80()20. 毛巾宽29( ) 24. 筷子长15()

21. 图钉的长是1()22. 语文书长21() 23.红领巾最长的边长50()

3.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4.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200()。

5.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6.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7.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8.三角形是由()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9.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二.画线段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三.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11厘

米4厘米1厘米17厘

四、竖式计算。

21+38= 67+12= 5+34= 24+43= 7+42= 51+17= 4+55= 16+43=

五、我会解决问题

1.小红和小明去钓鱼,小红钓了17条鱼,小明钓了21条鱼,小明和小红一共钓了多少鱼?2.本周李叔叔卖出了34筐水果,还剩下23筐。李叔叔原来有多少筐水果?

3.一架玩具飞机26元,一把伞13元,一辆玩具车30元(1)买1把伞和1辆玩具车需要付多少钱?

(2)买1把伞和1辆玩具飞机需要付多少钱?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单元测试卷

绝密★启用前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 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是线段。 A .B.C. 2.把一根2米长的木料锯成长度相等的4段用来做桌子腿,做成的桌子的高大约是()。 A.5厘米B.5分米C.5米 3.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 A.毫米B.厘米C.分米 4.一个四年级的小朋友身高大约120() A.厘米B.分米C.毫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5.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1)牙刷长约18(________)。 (2)词典大约厚5(________)。 (3)黑板大约长3(________)。 (4)操场的直跑道长80(______)。 (5)小刀大约长8(_______)。 6.我会算. 45毫米+45毫米= 毫米= 厘米 58厘米﹣28厘米= 厘米= 分米. 7.在○里填上“<”、“>”或“=”。 1吨○800千克 7分米○7米

8.一根细线原来长100厘米,第一次用去20厘米,第二次用去50厘米,这根细线比原来短(_______)厘米。 9.把口诀写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得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根铁丝长1米,用去78厘米,还剩(________)厘米。 11.若一辆汽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则行驶300千米需要(________)小时。12.我们学校的教学楼高56(_____),教室的门高2(______)。 13.在里填上“>”“<”或“=”。 400厘米4米6米30米-4米 10米100厘米20厘米1米-80厘米 1米50厘米60厘米1厘米1米 14.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1)小明的一步长约25(_____)(2)奶奶家房子的高度约为3(_______)15.我会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枝铅笔长20().(2)学生课桌高8(). (3)丽丽的体重约是35().(4)一个乒乓球重6(). (5)一辆卡车载重量是5().(6)啤酒瓶高约28(). 16.5千米=(_________)米 6000千克=(_________)吨 300平方厘米=(_________)平方分米 20平方米=(_________)平方分米 三、判断题 17.两条直线不互相垂直就互相平行。(______) 18.小胖身高130厘米.也可说身高是1米30厘米.(_____) 19.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③跑道长400千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

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进行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数学思考:经历长度单位换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测量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来吗?(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3.口答 1厘米=()毫米 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0厘米=()分米 1 米=()分米 10分米=()米 4.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厘米与毫米的换算: (1)(拿出一枝铅笔芯)猜一猜这枝笔芯大约几厘米?我们来量一量 (出示直尺量自动铅笔芯放大图) 提问:通过测量,你知道这根自动铅笔芯有多长吗?(6厘米) 引导思考:如果用毫米作单位,这根笔芯长多少毫米?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将各种想法依次板书在黑板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用的方法。) A:1毫米1毫米地数出来的 B:10毫米10毫米地数出来的 C:推想出来的:1厘米=10毫米,6厘米是6个10毫米,也就是 60毫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A:学生各自动手量一量各条边是多少厘米,全班校正。 B:各自再把量得的厘米数换成毫米数,全班校对 每题选一人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C:你有什么发现要告诉小朋友吗?(各条边的关系) (4)填空:5厘米=()毫米 9厘米=()毫米 30毫米=()厘米 40毫米=()厘米 (5)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教学例2

人教版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第一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主题——探究——展示 方法:倾听——串联——反刍 二、教学材料 1.学具:各个小组准备边长1厘米正方形纸片50个、边长1分米正方形纸片2个、长方形:3厘米×4厘米、6厘米×2厘米 2.教具:边长1厘米正方形纸片若干、边长1分米正方形纸片若干、边长1米正方形纸1张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活动,使学生探索面积的意义。 (1)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2)各个小组在主题活动中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确定学生已有经验和程度) (4)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表述在具体实际中面积选择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串联学生回答进行追问)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五、教学过程 (一)主题活动一:长方形大小比较 1.课件出示黑板面和电子白板屏幕,教师提问:黑板面和电子白板屏幕的面哪个大?(初步感知面的大小) 2.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你的课桌面,数学书封面,作业本的封面。(感知物体的表面)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的物品(认知的初步迁移)。 (二)主题活动二:认识面积 1.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封闭和不封闭

2.小组讨论:分组给出三个长方形比较,让学生说说比较长方形的大小的方法。 预设:(1)重叠法比较、(2)观察法比较、(3)摆1厘米正方形若干(基准单位1)、(4)直尺测量(部分学生可能使用) 发现问题:有些情况下利用不同办法是无法比较大小的引出矛盾,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若此时出现了(3)或(4)的方法,肯定学生,串联进入下一环节。若未出现,进行讨论,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第明确图形的实际大小? 3.小组合作:单位的概念的建立 (1)让学生动手操作:在6厘米×2厘米和3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上摆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2)让不同小组用不同方法摆一摆的如:小圆片、小长方形、小正方形,比较出哪一种方法更好。 (3)小组选取一种最好的方法并说明理由、不同方法间小组间展开辩论。 4.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遮住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将较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较大的分成4分,学生会从数量上判断8份较大,由此引出结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厘米和米的认识测试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手掌宽7()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5)小红身高1()25( ) 2、填空. (1)24厘米+17厘米=()厘米 (2)72厘米-27厘米=()厘米 (3)1米=()厘米 (4)45米+36米=()米 (5)2米+50厘米=()米()厘米 (6)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7)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2)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4、下面各数从大到小排列: 90厘米 3米15米1米 ( )( ) ( )(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4)直线是可以量出长度的。()(5)小明身高120米。() (6)这是一条线段。() (7)一条直线长7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5)50厘米○5米(6)33厘米○3米

四、解决问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根绳子,原来长53米,我第一次剪去19米,第二次剪去23米。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动手题。 1.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度。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学习要求】掌握长度单位,并会计算.会测量. 【学习内容】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把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用“厘米”做单位来量度物体的长度。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4.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具: 课件、小图钉、纸条、小棒、橡皮、作业本、铅笔、尺子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用不同的道具(硬币、纸条、小棒)测量长度 一样的盖子。 “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用所给的度量工具量一量盖子有多长”。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2.讨论:(1)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2)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授 1.猜一猜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的长度】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5.厘米和米 苏教版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厘米和米 一、单选题 1.哪个答案合理() A. 高7米 B. 高70毫米 2.教室门高约2() A. 分米 B. 厘米 C. 米 3.小明每分钟能跑3000()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4.数学练习册的封皮宽2() A. 米 B. 厘米 C. 分米 D. 毫米 5.聪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00米,聪聪每天去学校两次,一共要走( )。 A. 2千米 B. 3千米 C. 4千米 6.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千米、米、毫米、厘米 B. 米、千米、厘米、毫米 C. 千米、米、厘米、毫米 二、判断题 7.26千米=2600米。 8.小胖身高130厘米.也可说身高是1米30厘米. 9.一块橡皮长约4毫米。 10.一根木料长1米,用去45厘米,还剩15厘米。 11.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 12.拿一根米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看看10厘米是几分米,再看看分米和米有什么关系。1分米=________厘米1米=________分米 13.用小数表示下面的数 5米1分米=________米 14.量一量,估一估。① 大约长________厘米; ② 大约高________米;

③ 大约宽________厘米。 15.0.18米=________分米________厘米. 1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课桌高约80________; 长颈鹿高约3________; 铅笔长约12________。 四、计算题 17.把两根20厘米长的木棒连接在一起,捆在一起的地方长2厘米,连接后,木棒共长多少厘米? 五、解答题 18.以分米、厘米、毫米为单位的整数怎样用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来表示呢? 19.爸爸的身高是1.82米。1.82米是什么意思? 六、综合题 20.选一选。 (1)下面的表述有误,请在错误后面的括号里画“△”。 大象高约3厘米。 ①所选的长度单位过大。() ②所选的长度单位过小。() (2)下面的物体中,________的高度最接近1米。(填序号) ① ;② ;③ 七、应用题 2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 位厘米和米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学习要求】掌握长度单位,并会计算.会测量. 【学习内容】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 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 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 二.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 5米○5厘米 1米20厘米○100厘米 100米○1厘米 200厘米○2米 98厘米○1米 1米○1厘米 5米○50厘米 3米○13厘米 70厘米○1米 1米-30厘米○60厘米 4米+5米○10米 200厘米○2米+3米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认识厘米和米》单元测试卷(两套)

认识厘米和米单元测试卷(1)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身高约120( ) 高约2( ) 宽约10( ) 长约21( ) 宽约5( ) 高约5( ) (2)橡皮长( )厘米铅笔长( )厘米 (3)量一量。 (4)聪聪身高95厘米,再长( )厘米就是1米了。 二、算一算。 3 m+7 m=( )m 1 4 m-9 m=( )m 1 m-70 cm=( )cm 29厘米-15厘米=( )厘米28厘米-( )厘米=20厘米 12米+( )米=20米 60 cm+140 cm=( )cm=( )m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测量大象的身高,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 A.厘米 B.米 C.拃(zhǎ) (2)下面物体中最接近1厘米的是( )。

A.2本数学书的厚度 B.新华字典的厚度 C.一张白纸的厚度 (3)1米长的铁丝和100厘米长的毛线相比,( )。 A.铁丝短 B.毛线短 C.一样长 (4)下面( )是线段。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6)测量4层楼旁的一棵大树的高度,最好的方法是( )。 A.没有办法 B.把树砍倒后用米尺量 C.站在楼房上记下树顶的位置,再用长卷尺测量记号和地面之间的距离 四、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填一填。 五、蚂蚁从大树那里出发,已经爬行了( )厘米,再爬( )厘米就到了小花处。 六、用一根10米长的竹竿测量井深,竹竿露出井面1米,井深多少米?

七、蜗牛赛跑。

答案 一、(1)厘米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 (2)5 9 (3)2 2 3 2 2 2 3 1 (4)5 二、10 5 30 14 8 8 200 2 三、(1)B (2)A (3)C (4)A (5)C (6)C 四、0 2 4 3 五、5 3 六、10米-1米=9米 答:井深9米。 七、80厘米+20厘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例4 【教材分析】 结合学生熟悉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说明1千米有多长,并用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自然地引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接着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掌握估计的标准和方法。 【学情分析】 千米不像前面所学的其他单位长度可以看得见,比划得出来,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师:如果要测量武汉到北京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武汉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1)) 【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提出下面的问题: 图中场景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但是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师: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也可以用“km”表示。 2.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课件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师: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全班齐读。 师: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我们在语文课上朗读要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使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单元综合测试卷苏教版

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 1.测量铅笔的长度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床的长度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 2. 油画棒长( )厘米。 3.1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30厘米-6厘米=( )厘米45厘米+20厘米=( )厘米 4.甜甜身高90厘米,再长( )厘米,她的身高是1米。 二、辨一辨。 1.下图中哪些图形是线段?在下面画“ ”。(5分)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8分)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四、在里填上“>”“<”或“=”。 1米90厘米2米2厘米100厘米1米

20厘米1米-80厘米50厘米5米1米80厘米2米 五、做一做。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9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3.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六、解决问题。 1.你知道蚯蚓的身体有多长吗? 2.选一选,填一填。 95厘米1米25厘米1米30厘米3米 (1)妞妞的身高是( ),小军的身高是( ),丫丫的身高是( ),小树的高度是( )。 (2)把小树、丫丫、妞妞、小军的身高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一排。 3.有一根绳子,剪去30厘米后,还剩70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6分) 4.小动物赛跑。

(1)蜗牛离终点还有多少厘米? (2)蚂蚁比小虫子多爬多少厘米? 第五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 1. 厘米米 2. 6 3 3. 100 3 24 65 4. 10 二、 1. ( ) ( ) ( ) ( ) ( ) 2. 5 1 10 8 三、厘米米厘米厘米厘米米米米 四、 > > = = < < 五、 1. 略 2. 提示: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画图略。 3. 3 六、 1. 15+4=19(厘米) 2. (1)95厘米1米25厘米1米30厘米3米 (2)95厘米<1米25厘米<1米30厘米<3米 3. 30+70=100(厘米) 100厘米=1米 4. (1)1米=100厘米100-80=20(厘米) (2)90-70=20(厘米)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 2、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量厘米); 3、认识线段并能测量它的长度。 重点: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对线段有初步认识。 难点:利用长度单位解决相关的问题。 【知识点1】认识刻度尺-厘米(cm) 1、上图是一把直尺,从刻度“0”到刻度“1”是()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5”是()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7”是()厘米。 【知识点2】测量物体的方法 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经典例题剖析 知识重难点梳理 教学目标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物体的右边对准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2、 这支铅笔长()厘米这个大头针()厘米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注】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尺的“0”刻度,而是对着其他刻度时,就用物体所对着的两个刻度相减,也会得到物体的长度。 【知识点3】认识线段-直直的,两个端点的线 3、下面各图中是线段的在()里面画“√”,不是的画“×”。 ①②③④⑤ ()()()()() 4、数一数,下面各图中由几条线段组成。 ()()()() 【知识点4】画一段已知长度的线段。 5、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厘

米的地方。 6、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知识点5】认识长度单位米(m) 上图是一把米尺,每1小格代表1厘米,总共有100个小格,也就是100厘米,因此1米=100厘米 我们在测量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厘米用来量较短的物体。米是量较长的物体。 常识: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7、测量书本的长用()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用()作单位比较合适。 8、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检测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 1. 1米=( )厘米500厘米=( )米 2.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上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厘米。 3.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3米2米200厘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张床长约2( )。一辆公共汽车长9( )。 一支蜡笔长10( )。姐姐身高1( )46( )。 一根丝瓜长60( )。数学书长32( )。 5.算一算。 16厘米-9厘米=( ) 23厘米-8厘米=( )厘米 6米-5米=( )厘米1米5厘米+1米3厘米=( )米( )厘米6.排一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5米50厘米8米10厘米5厘米 ( )>( )>( )>( )>( ) 二、选一选。 1.黑板长约( )。 A.3米 B.3厘米 C.30厘米 D.3时 2.小敏身高95厘米,小亮身高1米,小敏和小亮相比,( )。 A.小敏高 B.小亮高 C.一样高 D.不能确定

3.一根跳绳长( )。 A.4厘米 B.40厘米 C.4米 D.40米 4.经过两点能画( )条线段。 A.1 B.2 C.3 D.无数 5.如图,中有( )条线段。 A.3 B.4 C.5 D.6 三、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条线段长约5厘米。( ) 2.一个图钉长约1米。 ( ) 3.比70米少20米是50厘米。( ) 4.一棵树高约6米。( ) 5. 1米和10厘米同样长。( ) 四、操作题。 1.量一量下面各线段的长度。 2.画一画。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以A点为端点,画两条不同方向的2厘米长的线段。 ·A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第一课时

北京版小学数学 二年级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 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

认识厘米和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习估测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感知1厘米大约有多长。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厘米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铅笔书本。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熊猫开店的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学生讨论,你能不能帮助一下他们?(感受到统一测量标准在解决时机生活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新授: (一)量一量:量数学书的一条边,那我们怎么办呢?(用尺子量) (二)初步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学生说说你都认识尺子上的什么? 教师对学生不认识的加以讲解,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2.用手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 3.在尺子上比一比,你手指的哪部分大约宽是1厘米。(小组同学互相量一量) 4.说一说:请你估计一下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1cm是1厘米。 (三)测量物体长度(小组):

1.任意拿出一根铅笔,你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小组同学互相估计一下) 2.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铅笔的实际长度,并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小组同学一起操作) 3.想一想:你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怎样测量?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一)填一填: (二)量一量,填一填:量自己手掌的宽,一叉的长,一只臂的长。(小组合作完成) (三)估测: 请你想办法估计一下你的数学练习册的长和宽。你用什么办法估计的?(选择我们身上的测量工具)说说,请你再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他们之间的误差。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间量自己的课桌椅的长、宽、高。 回到家中测量自己家中电视的实际高度,并积累几种家电的实际长度或宽度。 课后反思: 教师利用故事引入学生的兴趣很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非常认真,在进行估测的时候学生能够借助身上的独有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感受到了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学生学习效果很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5单元《厘米和米》 单元测试 |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米和厘米的认识(三) 姓名 一、填一填 7米=( )厘米135厘米=( )米( )厘米 1米=( )厘米24厘米+10厘米=()厘米 400厘米=( )米2米+50厘米=( )米()厘米 二、比一比 1、在()里填上“>”、“<”或“=”。 51cm()49cm 33cm()3m 1cm()1m 25cm()2m 6m()60cm 2m()200cm 2、将下列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110cm 40cm 2m 78cm 1m ———————————————————————— 三、估一估、量一量 (1)先估一估下面3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 长度() 长度() 长度() (2) 1 三角形第()条边最长,第()边最短。 2 3 (34条边,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正方形上面的边长()cm 正方形下面的边长()cm 正方形左面的边长()cm 正方形右面的边长()cm 我发现 四、画一画 1、先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比6厘米短的线段。 苏教版上册数学第5单元《厘米与米》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4分共16分) 1. 别针长5米( ) 2. 100厘米是1米( ) 3. 一座楼房高80厘米( ) 4. 妈妈身高160米( ) 二、填空题(1-4每题5分, 第5小题6分, 第6小题9分, 共35分) 1. 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2. 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20( ) 3. 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火柴棒长4() 4. 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5. 38米+7米=( )米53米9米=( )米 6. 40厘米+60厘米=( )厘米=( )米 15厘米+5厘米=( )厘米1米=( )厘米 三、口算题(每道小题5分共15分) 1. 8535= 577= 65+6= 756= 6+88= 2. 8535= 577= 65+6= 756= 6+88= 3. 29+3= 30+50= 71-8= 6320= 4810= 四、应用题(1-4每题6分, 第5小题10分, 共34分)

米和厘米的认识 实践活动(一)

米和厘米的认识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统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 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学会估测 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测量和画一定长度的线段(限整 厘米)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学会估测 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统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方法,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胶棒、曲别针、铅笔。请同学们从三件不同的物品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一量课本的长度。 2、教师指导:作为标准物品要一个接一个的摆放,要放平、摆直。 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4、引导学生思考:(1)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你有什么发现?(使 学生明确:利用不同参照物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标准不统一。) (2)量同一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由于同学们用的标准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 5、要想知道物品的长度,我们可以选同一样物品进行测量——尺 子。 引导学生想到: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里,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测量的教学,是从长度开始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本单元只教学厘米和米。这是因为二年级学生的身边,许多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或米计量,他们暂时还没有能力用千米为单位计量较长的长度,或者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比较精密的测量。五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中,厘米和米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本单元认识厘米和米,要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线段的长度,测量物体边的长度。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段落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线段厘米米例1线段的图形和主要特点例21厘米的实际长度例3用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例4画整厘米长的线段例51米的实际长度,用米为单位测量长度练习十 主要练习厘米和米的知识,用厘米或米为单位的测量,解决有关长度的实际问题。1.教学线段,让学生感知它的特点,认识它的图形,形成线段的表象。 长度是线段的属性,线段的长度可以测量。日常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把物体有关的边看成线段,通过测量线段的长度,得到物体的长度。所以,本单元从教学线段开始。 几何学里的“点”“线”“面”“体”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反映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里许多物体或现象在数与形方面的本质特点。抽象的概念既源于现实,又高于事实。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归具体,是人们形成数学概念的一般过程。 数学里,教学线段的概念通常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先让学生认识直线,然后在直线的基础上定义线段: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称为线段。另一条是直观感知:把一条线拉直,两手之间的线称为线段。教材考虑到直线是无限长的“直的线”,儿童认识直线,体会其无限长很不容易。先认识直线,再认识线段不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所以,采用后一条线索教学线段的特点。 例1教学线段的概念,设计成这样的线索:在现实的情境里引出线段,并用图形表示,初步感知线段→把物体的直的边、折纸得到的折痕等看成线段,体会线段有长有短,初步形成线段的表象→利用直尺画线段,进一步体验线段的特点。 (1)在现实的情境里引出线段,并用图形表示,初步感知线段。 “直”是线段的显著特征,“有两端”是线段的重要特点。认识线段要知道它是直的线,有两个端点。例题的图画里,一根线任意放在桌上是弯曲的,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它就“直”了。联系这个现象,教材用描述性的语言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首次引出“线段”这个名词,十分明确地指出线段是直的线,有两端。 接着上面对线段的语言描述,教材里出现表示线段的图形,直观表现出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线、有两个端点。学生把线段的图形看在眼里,记在脑里,就形成了关于线段的初步表象。其后的“想想做做”第1题,在给出的四个图形里识别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要把这些图形分别与头脑里线段的表象进行比对,根据是不是“直的线”和有没有“两个端点”,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凡是直的线,并且有两个端点,都是线段;不直的线都不是线段。 (2)把物体的直的边、折纸得到的折痕等看成线段,体会线段有长有短,继续感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用“厘米”做单位来量度物体的长度。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4.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具: 课件、小图钉、纸条、小棒、橡皮、作业本、铅笔、尺子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用不同的道具(硬币、纸条、小棒)测量长度一样的 盖子。 “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用所给的度量工具量一量盖子有多长”。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2.讨论:(1)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2)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授 1.猜一猜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的长度】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课件同步 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

最新整理二年级数学201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苏教版).docx

最新整理二年级数学教案201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苏教版) 通过前面“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重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单位,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结果却不相同,进而产生认知冲突,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本单元安排了测量线段和按要求画线段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本单元知识,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为今后研究直线打下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对实际物体的长短比较,掌握了“比长短”的基本方法,对物体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意在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2.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