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汉学阅读书目

西方汉学阅读书目

西方汉学阅读书目
西方汉学阅读书目

Further Reading List

A

Alexander,William,(1814)Picturesqu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Dress and Mannaers of the Chinses.London:W.Bulmer and Co.Cleverland-Row.

[英]威廉·亚历山大著,沈弘译:《1793:英国使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Reading list 06)

D

Dehergen,Joseph,(2010)16-20 Shiji Ruhua Tianzhujiao CHuanjiaoshi Liezhua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法]荣振华等著,耿升译:《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Reading list 12)

Dehergen,Joseph,(1973)Répertoire des Jésuites en Chine de 1552 à 1800.Institutum hHistoricum Letouzey and Ane Roma Paris.

[法]荣振华著,耿昇译:《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中华书局,1995年。

F

Fairbank,John King,(1982)Chinabound: A Fifty Year Memoir.Harpercollins.

[美]费正清著,陆惠勤等译:《费正清对华回忆录》,知识出版社,1991年。(Reading list 24) Fairbank,John King and Reischauer, Edwin O., (1978) China: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Houghton Mifflin.

[美]费正清、赖肖尔著,陈仲丹等译:《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Reading list 25)

G

Girardot,Norman J,(1963)The Victorian Translation of China,James Legge’s Oriental Pilgrima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td.

[美]吉瑞德著,段怀清、周俐玲译,《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Gu,Changsheng,(2005)From Robert Morrison to John Leighton Stuart.SHSD Press.

顾长声著:《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Reading list 05)

Gu Jun, (2009)Samuel Wells Williams and Early American Sinolog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顾钧著:《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Gulick,Edward V,(1973)Peter Parker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美]爱德华?V·吉利克,董少新译,《伯架与中国的开放》,广西师范出版社,2008年。Gu,wei min,(2003)The Chronicle of Roman Catholicism in China.SHSD press.

顾卫民著:《中国天主教编年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Reading list 07)

H

Hevia,James L.,(1995)Cherishing Men From Afar.Duke University Press

[美]何伟亚,邓常春译:《怀柔远人: 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He,Zhaowu, (2001)Images of China.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何兆武编:《中国印象:西方名人论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ading list 03)

He Yin and Xu Guanghua(2002)Guo Wai Han Xue Sh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何寅、许光华著:《国外汉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Reading list 29)

Huc,évariste Régis,(1992)Souvenirs D'un Voyage Dans La Tartarie, Le Thibet Et La Chine Pendant Les Annees 1844, 1845 Et 1846 (In French).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法]古伯察著,耿昇译:《鞑靼西藏旅行记》,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Reading list 11)

J

Jean-Baptiste Du Halde, (1810)Lettres édifiantes et curieuses: écrites des missions étrangéres. Noel-Etienne Sens.

[法]杜赫德编,郑德弟等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I-III.》(Reading list 16-18) Ji Xiangxiang,(2002)Study of Sinological Works In mid-Seventeen Century.Shanghai Gu Ji Press.

计翔翔著:《十七世纪中期汉学著作研究——以曾德昭<大中国志>和安文思<中国新志>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Jones,David Martin,The Image of China in Western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Reading list 01) K

Kircher ,Athanasius,(1987)China illustrata with sacred and secular monuments, various spectacles of nature and art and other memorabilia.Translated by Tuyl, Charles D. Van.Indiana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ner Asian Studies.

[德]阿塔纳修斯·基歇尔著,张西平等译,《中国图说》,大象出版社,2010年。

L

Lane-Poole,Stanley and Dickins,Frederick Victor,(1923)The life of sir Harry Parkes Consul in China.Nabu Press.

[英]斯坦利·莱恩-普尔,弗雷德里克·维克多·狄更斯著,金莹译:《巴夏礼在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Lazich,Michael C.,(2000)E.C. Bridgman (1801-1861), America's first missionary to China.New York: E. Mellen Press.

[美]雷孜智著,尹文涓译,《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禆治文传》,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Li,Xueqin, (1996)The Summary of International sinological works.JiangXi Education Press.

李学勤主编:《国际汉学著作提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Li Xuetao,(2008)Ri er man xue shu pu xi zhong de han xu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李雪涛著:《日耳曼学术谱系中的汉学——德国汉学之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M

Macartney,George,(1797)An au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London, G. Nicol.

[英]马嘎尔尼:《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reading list 27) Martin,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1896)A circle of cathay or China, south and North 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New York:Fleming H.Revell Company.

[美]丁韪良,沈弘、恽文婕、郝田虎译,《花甲记忆: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Morrison,Eliza A.Mrs Robert,(1839)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urs of Robert Morrison. London : Longman, Orme, Brown, and Longmans.

[英]艾丽莎·马礼逊,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N

Nieuhof,Johan ,Blusse,(1989)Leonard and Zhuang Guotu, Study of Heshi Chufang zhongguo

ji.Xiamen University Press.

[荷]约翰·尼霍夫、包乐史、[中]庄国土著:《<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

年。(Reading list 08)

P

Pearl S. Buck,(1931)The Good Earth.Harold Ober Association.(2005)(Reading list 23)

[美]赛珍珠著,王逢振等译:《大地》三部曲,漓江出版社,1994年。(Reading list 22) Peyrefitte,Alain,(1989)L'Empire immobile, ou, Le choc des mondes. Fayard.

[法]阿兰·佩雷菲特,王国卿译等,《停滞的帝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Pfister,Louis, (1934)Notices biographiques et bibliographiques sur les jesuites de l’ancienne mission de chine,Imprimerie de la Mission Catholique

费赖之著,冯承钧译:《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中华书局,1995年。(reading list 13) Polo,Macro.(1845)The travels of Macro Polo,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

(Reading list 10)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Reading list 14)

Q

R Richard,Timothy,(1916)Forty-Five years in China. London : T. Fisher Unwin Ltd.

[英]李提摩太著,李宪堂、侯林莉译,《亲历晚清四十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S

Semedo,Alvaro, (1655)The history of that great and renowned monarchy of China. Wherein all the particular provinces are accurately described: as also the dispositions, manners, learning, lawes, militia, government, and religion of the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 traffick and commodities of that countrey. London : Printed by E. Tyler for I. Crook

[葡]曾德昭著,何高济译,《大中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Reading list 09)。Soothill,William E.,(1924)Timothy Richard of China.London:Seeley,Service Co Limited.

[英]苏慧廉,关志远,关志英,何玉译,《李提摩太在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Staunton,George Thomas,(1799)An Au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John Bioren,Philadelphia.

[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1963年。(Reading list 28)

R

Ren,Jiyu,International sinology,DaXiang Press.

任继愈:《国际汉学》,大象出版社,(有十五辑)。

Ricci,Matteo,(1953)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Journals of Matteo Ricci.Translated from Latin by Louis J.Gallagher,S.J.,New York:Random House

利玛窦著,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8年。(Reading list 15)

W

Weber,Max,(1951)The Religion of China: Confucianism and Taoism.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Reading list 21)

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Weber,Max,(1930)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New York : Scribner.

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Reading list 20)

Williams, Frederick Wells, (1888)The life and letters of Samuel Wells Williams.New York : G.P. Putnam's sons.

[美]卫斐列著,顾钧、江莉译,《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

广西师范出版社,2004年。

Wittfogel,Karl,(1981)Oriental Despotism:A Comparative Study of Total Power.Vintage.

[美]卡尔·A·魏特夫著,徐式谷等译:《东方专制主义——对于集权力量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Reading list 26)

Wylie,Alexander,(1867)Memorials of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to the Chinese: giving a list of their publications, and obituary notices of the deceased.Shangha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英]伟烈亚力,倪文君译:《1867年以前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列传及著作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X

Xiong,Wenhua,(2007)Sinological History in Britain.Xue Yuan Press.

熊文华著:《英国汉学史》,学苑出版社,2007年。(Reading list 31)

Xu,Guanghua,(2009)Sinological History in France,Xue Yuan Press.

许光华著:《法国汉学史》,学苑出版社,2009年。(Reading list 30)

Xu,Jilin and Zhu Zhenghui,(2008)Schwartz and China.Ji Lin Press.

许纪霖、朱政惠编:《史华慈与中国》,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

Y

Yan,Zonglin,(2003)Missionaries and French Sinology.Da Xiang Press.

阎宗临著:《传教士与法国汉学》,大象出版社,2003年。

Z

Zhang Guogang and Wu Liwei,(2006)Qi meng shi dai ou zhou de zhong guo guan.ShangHai GuJi Press.

张国刚、吴莉苇著:《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一个历史的巡礼与反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Zhang Guogang,(2001)Missionari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European sinology.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张国刚著:《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Zhang,Xiping,(2009)History of Sinology in Early Europe,ZhongHua Book Company.

张西平著:《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中华书局,2009年。Zhou,Ning,(2006)Western Images of China,Perking University Press.

周宁著:《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Reading list 02)[日]石田干之助著,朱滋萃译:《欧人之汉学研究》,北平中法大学出版社,1934年。(Reading list 04)

2012.5.27

早期游记:

Alexander,William,(1814)Picturesqu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Dress and Mannaers of the Chinses.London:W.Bulmer and Co.Cleverland-Row.

[英]威廉·亚历山大著,沈弘译:《1793:英国使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Reading list 06)

Kircher ,Athanasius,(1987)China illustrata with sacred and secular monuments, various spectacles of nature and art and other memorabilia.Translated by Tuyl, Charles D. Van.Indiana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ner Asian Studies.

[德]阿塔纳修斯·基歇尔著,张西平等译,《中国图说》,大象出版社,2010年。Macartney,George,(1797)An au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London, G. Nicol.

[英]马嘎尔尼:《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reading list 27) Semedo,Alvaro, (1655)The history of that great and renowned monarchy of China. Wherein all the particular provinces are accurately described: as also the dispositions, manners, learning, lawes, militia, government, and religion of the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 traffick and commodities of that countrey. London : Printed by E. Tyler for I. Crook

[葡]曾德昭著,何高济译,《大中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Reading list 09)。Staunton,George Thomas,(1799)An Au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John Bioren,Philadelphia.

[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1963年。(Reading list 28) Polo,Macro.(1845)The travels of Macro Polo,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

(Reading list 10)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Reading list 14)

天主教传教士:

Dehergen,Joseph,(2010)16-20 Shiji Ruhua Tianzhujiao CHuanjiaoshi Liezhua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法]荣振华等著,耿升译:《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Reading list 12)

Gu,wei min,(2003)The Chronicle of Roman Catholicism in China.SHSD press.

顾卫民著:《中国天主教编年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Reading list 07)

Jean-Baptiste Du Halde, (1810)Lettres édifiantes et curieuses: écrites des missions étrangéres. Noel-Etienne Sens.

[法]杜赫德编,郑德弟等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I-III.》(Reading list 16-18) Ricci,Matteo,(1953)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Journals of Matteo Ricci.Translated from Latin by Louis J.Gallagher,S.J.,New York:Random House

利玛窦著,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8年。(Reading list 15)

基督教人物传记:

Girardot,Norman J,(1963)The Victorian Translation of China,James Legge’s Oriental Pilgrima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td.

[美]吉瑞德著,段怀清、周俐玲译,《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Gu,Changsheng,(2005)From Robert Morrison to John Leighton Stuart.SHSD Press.

顾长声著:《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Reading list 05)

Gu Jun, (2009)Samuel Wells Williams and Early American Sinolog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顾钧著:《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Gulick,Edward V,(1973)Peter Parker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美]爱德华?V·吉利克,董少新译,《伯架与中国的开放》,广西师范出版社,2008年。Gu,wei min,(2003)The Chronicle of Roman Catholicism in China.SHSD press.

Lane-Poole,Stanley and Dickins,Frederick Victor,(1923)The life of sir Harry Parkes Consul in China.Nabu Press.

[英]斯坦利·莱恩-普尔,弗雷德里克·维克多·狄更斯著,金莹译:《巴夏礼在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Lazich,Michael C.,(2000)E.C. Bridgman (1801-1861), America's first missionary to China.New York: E. Mellen Press.

[美]雷孜智著,尹文涓译,《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禆治文传》,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Macartney,George,(1797)An au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London, G. Nicol.

[英]马嘎尔尼:《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reading list 27) Martin,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1896)A circle of cathay or China, south and North 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New York:Fleming H.Revell Company.

[美]丁韪良,沈弘、恽文婕、郝田虎译,《花甲记忆: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Morrison,Eliza A.Mrs Robert,(1839)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urs of Robert Morrison. London : Longman, Orme, Brown, and Longmans.

[英]艾丽莎·马礼逊,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Soothill,William E.,(1924)Timothy Richard of China.London:Seeley,Service Co Limited.

[英]苏慧廉,关志远,关志英,何玉译,《李提摩太在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Williams, Frederick Wells, (1888)The life and letters of Samuel Wells Williams.New York : G.P. Putnam's sons.

[美]卫斐列著,顾钧、江莉译,《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广西师范出版社,2004年。

参考目录:

Dehergen,Joseph,(2010)16-20 Shiji Ruhua Tianzhujiao CHuanjiaoshi Liezhuan.Guangxi ormal University Press.

[法]荣振华等著,耿升译:《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Reading list 12)

Dehergen,Joseph,(1973)Répertoire des Jésuites en Chine de 1552 à 1800.Institutum hHistoricum Letouzey and Ane Roma Paris.

[法]荣振华著,耿昇译:《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中华书局,1995年。

Li,Xueqin, (1996)The Summary of International sinological works.JiangXi Education Press.

李学勤主编:《国际汉学著作提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Wylie,Alexander,(1867)Memorials of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to the Chinese: giving a list of their publications, and obituary notices of the deceased.Shangha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英]伟烈亚力,倪文君译:《1867年以前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列传及著作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汉学史研究著作:

He Yin and Xu Guanghua(2002)Guo Wai Han Xue Sh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何寅、许光华著:《国外汉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Reading list 29)

Ji Xiangxiang,(2002)Study of Sinological Works In mid-Seventeen Century.Shanghai Gu Ji Press.

计翔翔著:《十七世纪中期汉学著作研究——以曾德昭<大中国志>和安文思<中国新志>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Li Xuetao,(2008)Ri er man xue shu pu xi zhong de han xu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李雪涛著:《日耳曼学术谱系中的汉学——德国汉学之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Ren,Jiyu,International sinology,DaXiang Press.

任继愈:《国际汉学》,大象出版社,(有十五辑)。

Xiong,Wenhua,(2007)Sinological History in Britain.Xue Yuan Press.

熊文华著:《英国汉学史》,学苑出版社,2007年。(Reading list 31)

Xu,Guanghua,(2009)Sinological History in France,Xue Yuan Press.

许光华著:《法国汉学史》,学苑出版社,2009年。(Reading list 30)

Yan,Zonglin,(2003)Missionaries and French Sinology.Da Xiang Press.

阎宗临著:《传教士与法国汉学》,大象出版社,2003年。

Z

Zhang Guogang and Wu Liwei,(2006)Qi meng shi dai ou zhou de zhong guo guan.ShangHai GuJi Press.

张国刚、吴莉苇著:《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一个历史的巡礼与反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Zhang Guogang,(2001)Missionari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European sinology.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张国刚著:《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Zhang,Xiping,(2009)History of Sinology in Early Europe,ZhongHua Book Company.

张西平著:《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中华书局,2009年。

国外汉学研究

国外汉学研究 讲稿

上编概述 对外汉语专业系列教材中没有《国外汉学研究》。本课程应改为“国外汉语研究”。 一、汉学定义 汉学(Sinology)或中国学(Chinese Studies)是指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社会、宗教、经济、科技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问。德国汉学家傅海波对“汉学”下的定义:“汉学是运用语言学方法,从中文史料来研究中国、中国历史和文明”。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源,那么汉学就是流。汉学是中外文化的混血儿,属于跨文化研究。 从传统汉学到中国学的转型。传统的,注重纯文字的考证和翻译以及对人文科学的关怀;现代的,注重政治和意识形态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 “汉学”有宽窄两义。广义上,它可以指“一切非本土的研究中国的学问”。狭义上,则于以现代方法来考释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经典文献的学问。(刘东《“国学”与“汉学”》,葛兆光主编《清华汉学研究》第三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汉学”的另一种意义 经学史上有汉学和宋学两个阶段,一般说来汉学讲求训诂名物、五行谶纬,宋学讲求心性哲学,着重纲常伦理(范文澜《中国经学史的演变》,《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二、汉学研究的意义 汉学已经是外国人的研究成果,而汉学研究则是研究的研究。汉学是国学的一面镜子,有借鉴意义。任继愈先生说:“西方学者接受近现代科学方法的训练,又由于他们置身局外,在庐山以外看庐山,有些问题国内学者司空见惯,习而不察,外国学者往往探骊得珠。如语言学、民俗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诸多领域,时时迸发出耀眼的火花。”总的来说是开阔眼界。汉语是世界的,汉语研究也是世界的。就汉语研究来说,汉学主要有以下借鉴意义: 1、理论背景。国内的普通语言学理论基本上是从西方全盘移植的。理论探索一直是国内汉语研究的软肋。蒋绍愚先生、王宁先生多次大声疾呼加强理论研究。自己不动手去探究理论,遇到语言现象便到外国学者的理论中寻求解释。规律的探究应该是很值得的鼓励的。 2、科学的研究方法。传统音韵学基本上只能区分音类,不能构拟古音。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Karlgren)运用历史比较法系统地构拟了《广韵》音。他的著作(《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合译,商务印书馆2003)和学说在全世界影响很大,现代国内外许多有成就的音韵学家,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先后在他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修订工作。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用俄国民俗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无论是方法论还是观点方面,都令中国学者耳目一新。 3、有语言优势。德国大诗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谁如果只知道一种语言,他对语言就一无所知。”重要的汉学家大都精通三种以上语言(母语、汉语、其他语种)。《国际汉学》第十六辑刊登了梅维恒、梅祖麟《近体诗的梵文来源》,(大象出版社,2007),如果不懂梵文,肯定写不出这样的论文。从事汉藏语系研究也需要精通多种语言。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曾说年轻一代的学者有点土。外国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拿汉语和自己的母语进行比较。汉学家研

《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

西方文化史课外阅读书目 (带★者为必读书目) ★1.《圣经》(和合本) ★2.李泽厚著《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3.姜守明、洪霞著《西方文化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6.〈法〉伏尔泰著《风俗论》,商务印书馆,上册(梁守锵译)1996年版;中册(梁守锵等译)1997年版;下册(谢戊申等译)1997年版。 ★7.〈英〉汤因比着《历史研究》上、中、下(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裔昭印著《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版。 ★9.王佐良等主编《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10.〈荷兰〉彼得·李伯庚著《欧洲文化史》(赵复三译),上、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郑敬高编著《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德〉古斯塔夫·施瓦布著《希腊古典神话》(曹乃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 ★13.〈美〉G. F. 穆尔著《基督教简史》(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4.张久宣编《圣经故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15.〈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上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6.〈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下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7.〈英〉阿伦·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东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19.〈美〉贝尔著《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20.〈美〉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21.〈德〉利奇德著《古希腊风化史》(杜之、常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2.〈德〉奥托·基弗著《古罗马风化史》(姜瑞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德〉爱德华·傅克斯著《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侯焕闳译),辽宁

尔雅西方文化名著导读答案

古希腊政治、文化、哲学概况已完成成绩:100.,敬请加 QQ,微信同号,更有,, 0 分 1 【单选题】迄今,( )成为了世界各个文明当中占着一种强者姿态的文明。 A、中国文明 B、印度文明 C、希腊文明 D、巴比伦文明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我们今天所说的“邪门外道”,这个“外道”是从()引用过来的。 ?A、 中国 ?B、 印度 ?C、 希腊 ?D、 巴比伦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中国文明的独特之处是( )。 A、一直绵延不断 B、一直繁荣昌盛 C、种类繁多 D、百花齐放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4 【多选题】公元前 5 世纪左右,对后世有非常大影响的几个重要的文明有( )。 A、中国的文明 B、印度的文明 C、希腊的文明 D、巴比伦的文明 我的答案:ABCD 得分:25.0分 苏格拉底与哲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 下列哲学家中与“助产术”相关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黑格尔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我的答案:C 得分:16.6分 2 【单选题】《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我的答案:D 得分:16.6分 3 【单选题】“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名言出自( )。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我的答案:A 得分:16.6分 4 【判断题】《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我的答案:× 得分:16.6分 5 【判断题】在古希腊,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公民构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 我的答案:√ 得分:16.6分 6 【判断题】《雅典学园》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所画。 我的答案:√ 得分:17.0分 哲学立场和政治共同体已完成成绩:100.0分

“国外汉学”研究概览(一)

“国外汉学”研究概览(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日益频繁,中国走向世界之势空前强盛,世界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世界,便成了历史的必然。而深入考察和研究中华文明播扬于世界各国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我们来说,更是迫切的需要。于是,在20世纪末的几年内,渐渐形成了所谓的“汉学热”,仅在1996年至1997年两年之中,这种热潮就已经初见端倪。 “汉学热”的显著标志,乃是专业力量的增强和专题著述数量的激增。在这之前,相关研究的译文和论文,多半散见于各种期刊、学报(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而在《国际汉学》(1995)之后,又有《汉学研究》、《世界汉学》、《法国汉学》等刊物或书系相继问世。专业刊物的创办,有力地推动了“国外汉学”研究的发展。这两年间随着中西、中日、中韩、中俄双边关系研究的深化,还有一些研究著作和文集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多半以交流史和学术史的形式出现,如严绍璗、中西进主编《日中文化交流史大系》(已出文学卷和思想卷,1996)、严绍璗着《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1996)、卫茂平着《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1996)、河北人民出版社编《国际汉学漫步》(1997)、刘海平主编《中美文化的互动与关联》(1997)、吴芳思(FrancesWood)着《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洪允息中译本,1997)、黄鸣奋着《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1997)、周发祥着《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1997)、郑判龙主编《韩国诗话研究》(1997)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总数当在20种以上。在半个世纪之前,

老一代学者已有汉学著作,这时又见重印本,以补学术研究的空白,如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1997)。 在“汉学热”兴起之时,一些学者认为对“汉学”一词本身,就应该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于是他们撰写文章,着重探讨它的内涵和性质,以及反馈国外汉学研究信息的价值和意义。阎纯德为《汉学研究》创刊号作序时,强调国外汉学的特殊性、开放性、及其对交流双方文化建设的互补性。他指出,“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说,事物只有运动才有生命。文化是流动的,流动可以开化文明,发展文明。中国文化可以流出去,带着自己的古老、沧桑和辉煌;还可以流回来,带着异样的风景。从中国流出的文化,汲取了异国文化的智慧,形成既有中国文化的因子,又有外国文化思维的一种文化,这就是汉学。汉学是以中国文化为原料,经过另一种文化精神的智慧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化。所以,可以说汉学既是外国化了的中国文化,又是中国化了的外国文化;汉学,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精魂。汉学可以与中国文化相近,也可以与中国文化相距很远,总之,它是一门相当独立的学问,是一个亟待投入人力进行研究与开拓的学科。”(《序〈汉学研究〉》)诸如此类的论述,对“国外汉学”研究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既然汉学是中外文化碰撞的产物,它便广涉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科技等多种专门的知识领域。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学者一般是双管齐下,巨细兼顾,一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梳理国外汉学的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参考书目及复习策略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参考书目及复习策略 考研是一个需要自身努力的过程,但是选择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更有人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在这个时间里考研的学生都会纠结院校的选择,之前我有讲过如何选择学校,可以直接到我的空间里去看“汉硕考生如何选择院校”看完之后可以过来跟老师讨论你的院校选择(球球:贰肆玖贰贰伍零零捌三)。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为那些有着远大的目标选择名校的孩子来分析的5所名校的参考书特点以及复习的重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是比较赞同考研报考名校的,因为同样的付出最后得到结果之后名校带给我们更多的平台和资源。这5所学校分别是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我会从3个方面来讲,首先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大纲来分析,其次会分别根据5所院校给出的指定参考书的特点来分析,最后会综合来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的重点。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从10年出大纲开始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为什么还要分析大纲,原因很简单,虽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试题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但是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开考以来,出题都是要有一个参考的,那么这个参考是什么就是考试大纲。它是作为一个指导而存在的。 咱们先来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都考哪些内容: 专业一: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 专业二: 中国文化、外国文化、跨文化交际、教育学心理学 先说专业一,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大家可以从各个院校历年的真题分析当中发现专业课一现代汉语的部分能占到120甚至以上,而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占剩下的

20多分了。这就显而易见了,哪里该成为复习的重点。有的孩子会跟老师反映有的学校古汉分值比重很大,先别着急,待会老师就会讲。 再说专业课二,大家一看专业二给出的范围,马上就会崩溃了,中国文化、外国文化,我的天啊这是多大的范围啊,这个时候你要考虑好咱们国家推广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推广传播中国文化,那你来告诉我,重点在哪里呢?有些孩子会跟我说13年复旦大学外国文化就考了很多啊,是啊,但是13年复旦大学的分数线是多少呢?330对不对,你有见过复旦大学的分数线在这个水平的吗?14年是不是马上回来了呢? 跨文化这部分主要考的是主观题,大多数是后面的案例分析或者写作。教育学心理学两门大的学科怎么办,你要知道你考的什么专业,你考的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不是心理学专业也不是教育学专业,自然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才是重点了吧。 5所名校指定的参考书: 厦门大学: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第三版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上下)增订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 《古代汉语》王力,修订本(一二册)中华书局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跨文化交际概论》吴为善、严慧仙主编,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年修订版 中山大学: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

古希腊政治、文化、哲学概况 1 古埃及是依托哪条河流而发展起来的文明?() A、幼发拉底河 B、恒河 C、尼罗河 D、底格里斯河 正确答案:C 2 ()提出了“万物的本源是水”。 A、苏格拉底 B、格劳孔 C、德谟克利特 D、泰勒斯 正确答案:D 3 提出“轴心文明时期”概念的哲学家是()。 A、柏拉图 B、康德 C、雅斯贝尔斯 D、黑格尔 正确答案:C 4 雅典民主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民主制度。()正确答案:√ 5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老师。() 正确答案:× 苏格拉底与哲学 1 名画《雅典学院》的作者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拉斐尔 D、毕加索 正确答案:C 2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话出自()。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拉斐尔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D 3 “白马非马”的命题是()提出的。 A、荀子 B、韩非子 C、叶公 D、公孙龙 正确答案:D 4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 正确答案:× 5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 正确答案:√ 哲学立场和政治共同体 1 勾股定理在西方也被称作()。 A、毕达哥拉斯定理 B、费马大定理 C、阿基米德定理 D、芝诺悖论 正确答案:A 2 《正义论》的作者是()。 A、桑德尔 B、罗尔斯 C、柏拉图 D、罗素 正确答案:B 3 “人不可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出自()。 A、巴门尼德 B、德谟克利特 C、赫拉克利特 D、伊壁鸠鲁

正确答案:C 4 《理想国》里没有涉及到有关“正义”的内容。() 正确答案:× 5 《理想国》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政治共同体。()正确答案:√ 《理想国》中的理念 1 “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出自()。 A、《理想国》 B、《正义论》 C、《会饮篇》 D、《苏格拉底的申辩》 正确答案:D 2 “美德即知识”,这句话出自()。 A、巴门尼德 B、伊壁鸠鲁 C、苏格拉底 D、康德 正确答案:C 3 不同的民族会存在不同的道德。() 正确答案:√ 4 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人天然的是一个社会的动物。()正确答案:√ 《理想国》中的正义 1 《理想国》所要探讨的最根本的问题是()。 A、美德 B、真理 C、善良

毛概课外书读书笔记

毛概课外书读书笔记 毛概课外书读书笔记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基于《共产党宣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老师建议我们去学习研读。于是我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下面就读书笔记略谈一二。 书中承认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而且对于资产阶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某些作用给予肯定。但是马克思又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很多弊端。他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这一点我们深刻体会,工业革命之后,全球环境恶化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现今担忧着的是环境的一步步恶化而我们束手无策。我们在发展的同时,

却忘记了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把地球母亲给我们的美好环境都破坏了,最终落下最后一滴眼泪的只能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的同时,留给我们子孙后代一片蓝色的天空。另外,他还指出,资产阶级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 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这或许能够解释现今人们的冷漠,功利。如果人们仅仅为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在一起,甚至于夫妻在一起也是利益的驱使,这不得不说是人类的悲哀。最近轰动中国的“小悦悦”事件,使得人们都开始去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变得这么冷漠,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生病了。马克思的这番解释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在赤裸裸的社会利害关系的熏陶下,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变得功利性。我想,我们的社会应该更多地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去努力,而不是单单地为了一些指标拼死拼活,而人间温暖已不再。他还说,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这让我想到了医生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开假药给病人,学者学术造假等现象。我认为,功利性和利益性渗透到了这些行业,使这些行业也变质了。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资产阶级在使社会变得冷漠的同时,也使世界变

海外汉学研究授课讲义汇总

海外汉学研究 授课大纲 授课教师:润 授课系别:中文系 授课专业:对外汉语专业 授课年级:大三 授课课时:34 第一部分绪论(3学时 一、汉学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何谓“汉学” 汉学是Sinology,指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及社会、宗教、经济、科技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问。 1.“国学”与“汉学”的关系 2.“汉学”与“中国学”的关系 (二何谓“汉学研究” 汉学与汉学研究的关系 (三何谓“汉学家” 二、汉学研究的研究视野 (一研究畴(容

1.关于中国文化向域外传递的轨迹和方式。 2.关于中国文化在传入对象国之后,于对象国文化语境中的存在状态。 3.关于世界各国(对具体的学者来说,当然是特定的对象国在历史的进程中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中形成的“中国观”。 4.关于在中国文化(以人文学术为主体的各个领域中的世界各国学者的具体的研究成果和他们的方法论。 (二研究立场 (三研究方法 三、汉学研究的研究状态 (一研究机构 (二研究人员及结构 (三研究困境 (四研究成果——冷板凳坐热? 四、汉学研究的课程意义 (一学术研究价值 (二学习意义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结构 五、汉学研究的参考文献 (一推荐教材 《国外汉学史》,何寅、许光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二主要参考书目 1.《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林徐典主编,中华书局,1995年。 2.《中西文化交流史》,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3.《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学勤主编,教育出版社,1996年。 4.《汉语研究在海外》,石锋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5年。 5.《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石锋主编,语文出版社,1995年。 (三其他参考文献 1.《汉学发达史》,莫东寅,文化出版社,1949年(大象出版社,2006年 2.《汉语研究小史》,王立达编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 (四影响较大汉学研究辑刊 1.《汉学研究》,阎纯德主编,1996年起。 2.《世界汉学》,梦溪主编,1998年起。 3.《国际汉学》,任继愈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所主办,1996年。 (五影响较大汉学研究书系 海外汉学研究丛书,大象出版社 列国汉学史书系,学苑出版社,阎纯德主编,2006年起。 第二部分海外汉学研究史(国别史(31学时 第一章海外汉学概述(1学时

2017年度《西方文化名著导读》期末考试满分答案解析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期末考试 HSY编辑转载请说明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在法国革命时期,孔多赛所属的派别是()。(1.0分)1.0 分A、 山岳派 B、 平原派 C、 雅各宾派 D、 吉伦特派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勾股定理在西方也被称作()。(1.0分)1.0 分 A、 毕达哥拉斯定理 B、 费马大定理 C、

阿基米德定理 D、 芝诺悖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曾受核武器攻击的国家是()。(1.0分)1.0 分 A、 苏联 B、 德国 C、 日本 D、 伊拉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在西方现代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对文明的价值,正面的提出了怀疑的是()。(1.0分)1.0 分 A、 《科学的结构》 B、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论科学与艺术》 D、 《生命是什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1.0分)1.0 分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卢梭 D、 洛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时间是()。(1.0分)1.0 分A、 1931年 B、 1939年

1941年 D、 1945年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 美国正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于()。(1.0分)1.0 分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中途岛海战 C、 法国战败 D、 珍珠港事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提出了拉普拉斯星云学说。(1.0分)1.0 分A、 拉普拉斯

海外汉学研究的论文

贺铸《青玉案》的两种英译本对比赏析 林思婕 对外汉语0801班 U200816394 内容概要: 一、引言 二、贺铸《青玉案》原词及中文翻译 三、两种英译版 四、两种版本的对比赏析 五、总结 关键词: 《青玉案》英译宋词对比赏析 正文: 一、引言 贺铸的《青玉案》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宋词。那种青春年华的孤寂与愁绪,伤流年,叹闲情。那种无以名状的忧伤似烟草,似风絮,似黄梅雨,叫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唯有春天,总是那么姹紫嫣红、风情万种,而人生的青春那么短,更痛苦的是还无法与佳人相共韶华。这怎不叫人断肠? 初中时偶邂这首词,便爱上了它。最喜欢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绝妙比喻。 后来高中时再背这首词,便喜欢那句“锦瑟年华谁与

共”。那时的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学习之余也常常渴望能遇到此生致爱。 现在大学了,重读这首词便喜欢这句“彩笔新题断肠句”。将“彩笔”与“断肠”并列,更加对比出诗人的内心悲凉。 二、贺铸《青玉案》原词及中文翻译 青玉案——【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中文翻译: 偶然的一次机遇,使作者结识了词中所写的这位女子。但她未能到横塘来,便只好看她姗姗而去了。你青春的美好年华将怎样度过呢?想象着的情景是:大概你是在桥上踏月,院落赏花,或者生活在有着雕花窗子的朱阁里面吧。天空,碧云缓缓流动;地下,临水的岸上香草轻轻地摇曳。伫望既久,望断云天,而―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江淹)。愁情难遣,于是希望象江淹那样能有一枝五色彩笔,写出动人的诗句来——可是即令有,恐怕也只能写出肠断魂销的伤

英语国家文化课程参考书目

英语国家文化课程参考书目 1、英美文化基础教程,朱永涛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年11月 2、欧洲文化入门(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王佐良等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2月(英文版) 3、当代英国概况,肖惠云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英文版)16开本 4、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Contemporary American Society and Culture)王恩铭著,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 5、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朱永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英文版)16开本 6、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下)朱永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英文版)16开本 7、英美文化博览,李常磊著,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1月,32开本 8、英语国家概况,余志远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3月,大32开本 9、英国文化(The Culture of England)范中汇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 10、当代美国概况,周静琼著,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英文版)16开本 11、美国文化与社会(American Culture and Society)王恩铭著,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英文版) 12、新编英美概况教程(A Survey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周叔麟(美)C.W.Pollard June Almes 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英文版)16开本 13、跨文化研究读本,余卫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大32开本 14、西方文化史徐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小16开本 15、主要英语国家概况(第2版)周玉娣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英文版)小16开本 16、欧洲文化概况Duncan Sidwell (英)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6月,大32开本 17、英美概况(Survey of Britain and America)(上下),张奎武主编,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5月第四版,大32开本 18、英语史,李赋宁编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1月第1版,大32开本 19、英国文学简史,常耀信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英文版),大32开本 20、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英文版),(大32开本 21、中西文化比较,周义徐志红编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大32开本 22、西方文化史,徐新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大32开本 23、语言学教程,胡壮麟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大32开本 24、西方文化导论,叶胜年著,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英文),大32开本 25、语言与文化,邓炎昌刘润清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大32开本 26.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Eugene A. Nida, Shanghai Foreign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考试答案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共110题,100.0分) 1 我们今天所说的“邪门外道”,这个“外道”是从( )引用过来的。?A、 中国 ?B、 印度 ?C、 希腊 ?D、 巴比伦 我的答案:B得分:0.9分 2 迄今,( )成为了世界各个文明当中占着一种强者姿态的文明。?A、中国文明 ?B、印度文明 ?C、希腊文明 ?D、巴比伦文明 我的答案:C得分:0.9分 3 中国文明的独特之处是( )。 ?A、一直绵延不断 ?B、一直繁荣昌盛 ?C、种类繁多 ?D、百花齐放

我的答案:A得分:0.9分 4 哲学是西方文明,尤其是从( )开始的独特的精神产品,是别的民族所不具备的。?A、中国文明 ?B、印度文明 ?C、希腊文明 ?D、巴比伦文明 我的答案:C得分:0.9分 5 下列哲学家中与“助产术”相关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黑格尔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我的答案:C得分:0.9分 6 《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我的答案:D得分:0.9分 7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名言出自(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我的答案:A得分:0.9分 8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作是( )定理。 ?A、 高斯 ?B、 毕达哥拉斯 ?C、 泰勒斯 ?D、 欧拉 我的答案:B得分:0.9分 9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出自( )。 ?A、《雅典学园》 ?B、《苏格拉底的申辩》 ?C、《庄子》 ?D、《论语》 我的答案:C得分:0.9分 10 柏拉图认为( )是绝对可靠的东西。 ?A、认知

19世纪以前德国汉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19世纪以前德国汉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日语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刘正 【按语】:本文初稿于1996年,定稿写成于2003年,作为北外汉学中心举办的第一届德国汉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言后颇受好评。但不想该会议论文集至今未出,而《国际汉学》也一直未曾公开发表此文,致使此文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发表和出版的机会。但是,北京大学儒藏网、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以及国内外一切汉学研究专业学术网站,认识到此文的学术价值,曾经全文转载此文。但是,网络版论文出现不少外文字母拼写错误,如将“Orientalische Bibliographie”写成了“Orientalische Bibhgraphie”等。有些错误源于拙著《图说汉学史》一书。现在经重新修订的两卷本《东西方汉学思想史》一书中的德国汉学19实际以前部分章节内容,发表如下: 引子 德国对日本的了解开始于十六、十七世纪。1649年,德国传教士Varenius Bernhardus 用拉丁文出版了研究日本的专著《日本王国志》(Descriptio Regni Japoniae)一书。而后,德国和日本之间的学术交流很长一段时期要通过荷兰来实现。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当时这两国之间的学术交往涉及到汉学。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所谓的西学最初主要是指兰学,即来自荷兰的思想和科学技术。那时,日本在学术上和德国是没有什么具体的联系的。不过,就算是有点通商和外交联系也谈不到汉学研究的层面上。更何况那个时代德国的汉学研究是以实用语言方面的传授为主,若想作真正的汉学研究就得先去法国,儒莲(Stanislas Julien)是那个时代西方汉学研究的真正领袖。但是到了明治维新时代,日、德关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改善。正处于大力发展新式教育事业的日本,通过德国驻日使馆的特别推荐,高薪聘请德国历史语言考据学派的史学大师兰克教授的著名弟子瑞斯(Ludwig Riess)出任新设立的东京帝国大学史学科(即历史系)主任教授,把德国当时历史学界飞速发展的历史语言考据学派的学术理论和西方史学传统带到了日本。后来成为日本汉学界顶尖人物的东洋史学祖师爷白鸟库吉等人,成了瑞斯的第一批日本弟子。从此,德国汉学开始凭借着德国历史学在日本的传入而日益流传开来。 汉学,即英语中的“Sinology”,又被称为传统汉学、古典派汉学,一般认为是指对中国古代语言、思想、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汉学的概念在19世纪才正式形成。而以“Sinology”这一术语来指代汉学,德国著名汉学家福赫伯(Gauting Herbert Franke)曾在《对欧洲汉学史的一些看法》一文中对西文中的“Sinology”概念进行了语源学上的考察,他提出“Sinology”这一概念是“在1882年才正式出炉。”①在此之前,1838年开始产生以“Sinology”一词用来说明“汉学家”这一概念。這裡的“Sino”二字,日文中一般写成“支那”二字,有时也以假名方式写成“しな”。 “支那”这一概念,从语源学上讲,来自梵语佛教典籍中的“Ch’in”一词。其本意是“秦”,它是古代印度用来指代中国古代秦王朝的专门术语。在古代印度的史诗《摩诃波罗多》(Mahabharata)一书中已有“支那”一词出现。这就是今天英语世界中“China”一词的直接来源。在西方汉学史上,德国著名汉学家李施霍芬(Ferdinand Richthofen)在他的专著《中国地理历史研究》(China 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und darauf

北外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十余年来,中心以沟通中外文化为己任,整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整体学术力量,在继承北京外国语大学“将世界介绍给中国”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承担起“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的历史使命,旨在探索中国文化在全球发展的战略问题,探究中国文化在世界各民族中间的传播和影响,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中国文化研究给予学术观照,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背景下追踪中国文化典籍外传的历史与轨迹,梳理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的历史、人物和各种译本,研究各国汉学(中国学)发展与变迁的历史,并通过对各国重要的汉学家、汉学名著的翻译和研究,勾勒出世界主要国家汉学(中国学)的发展史,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揭示世界各国的中国形象及其形成的机制,探索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轨迹和路径。 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从创建到发展至今,始终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届校领导的支持,一直是学校大力建设的科研单位和重点学科。 1996年以来,在陈乃芳校长的支持下,汉学中心得以建立。陈校长主动约谈张西平教授,了解汉学中心的情况,并决定每年向中心拨付定额活动费用,使得中心最初的工作得以展开。 2005年郝平教授调任北外校长,他的到来使汉学中心发生了质的飞跃。郝平校长第一次到中心调研,看到中心出版的一批高质量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和西方汉学史书籍,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郝平校长的关怀和指导下,汉学中心有了两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第一,学校拨付专款支持汉学中心的学术发展和出版事业;第二,中心工作得以一般的学术研究层面提高到学校发展战略的层面。 陈雨露校长、韩震校长先后上任后,均到汉学中心视察,参观中心的办公、科研区域,与中心人员座谈,听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内外学界所积累的学术影响,两位校长均根据汉学中心的学术特点,对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宏观指导和具体指示。 陈雨露校长指示:“在积极倡导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形势下,汉学中心应该抓住机遇,发挥研究专长,积极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切实的贡献,为学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尽力。”

尔雅通识2017年度西方文化名著导读

1 【单选题】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轴心文明时期”的概念?()?A、康德 ?B、柏拉图 ?C、黑格尔 ?D、雅斯贝尔斯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古埃及文明是依托哪条河流而发展起来的?()?A、恒河 ?B、幼发拉底河 ?C、底格里斯河 ?D、尼罗河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民主制度是雅典民主制度。()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亚里士多德不是柏拉图的老师。() 我的答案:√ 【单选题】()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 ?A、韩非子 ?B、荀子 ?C、公孙龙 ?D、叶公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是名画《雅典学院》的作者。 ?A、米开朗琪罗

?B、达芬奇 ?C、毕加索 ?D、拉斐尔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孔子是《论语》的作者。()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在西方,勾股定理也被称作()。 ?A、费马大定理 ?B、毕达哥拉斯定理 ?C、芝诺悖论 ?D、阿基米德定理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是《正义论》的作者。 ?A、罗尔斯 ?B、桑德尔 ?C、罗素 ?D、柏拉图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人不可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是谁说的?()?A、德谟克利特 ?B、巴门尼德 ?C、伊壁鸠鲁

?D、赫拉克利特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理想国》是以建立一个理想的政治共同体为目的。()我的答案:√ 1 【单选题】“美德即知识”,这句话是谁说的?() ?A、伊壁鸠鲁 ?B、巴门尼德 ?C、康德 ?D、苏格拉底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2 【单选题】“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出自()。?A、《正义论》 ?B、《理想国》 ?C、《苏格拉底的申辩》 ?D、《会饮篇》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道德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是《理想国》所要探讨的最根本的问题。 ?A、真理 ?B、美德 ?C、正义 ?D、善良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意大利汉学研究四百年

意大利汉学研究四百年 ——以语言学为例 引言 “意大利的汉学研究,在欧洲是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年轻的”1。意大利汉学是欧洲汉学的发源地,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马可波罗(Mac Polo,1254-1324 )和他的《东方见闻录》(又称《马可波罗游记》)。但同时意大利汉学的发展,又历经曲折和困境,从十八世纪过后知道而是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恢复。本文拟从意大利汉学的中语言研究为例,系统梳理十六世纪以来意大利汉学的发展历程。 前汉学阶段(十一世纪至十五世纪) 从十字军东征运动到大航海开启前之间的四百年,是意大利前汉学阶段,国内张西平先生把这一时期的汉学称为称为“游记汉学”2。 原因 欧洲从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运动到1272年最后一个十字军东征,大量的欧洲骑士和平民涉过地中海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大多数人通过遥远的“传说”,对中国建立一个梦幻的遥想,对中国形成了一个朦胧的印象。随后的十三世纪从1206年至1405年蒙古帝国统治亚洲一百年,建立以一个横跨中国、波斯和中亚的帝国。正处在中世纪的欧洲人对蒙古人充满了恐惧,这迫使他们要派人去了解蒙古可汗的军事动向和政治意图。以后陆续有好几拨欧洲罗马教廷的使者穿过中亚到达蒙古帝国的首都。同时蒙古帝国的建立也方便了意大利早期商人和探险家们的热情,他们常常在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冒着生命危险横穿亚欧大陆。早期的宗教使者和探险家兼商人称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人物。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神父约翰。柏朗嘉宾(Jean de Plan Carpin,1182-1252)经长途跋涉到达蒙古帝国的心脏哈刺和林(Kara korum_),并参加了贵由(Guiyuk)大汗的登基典礼,在递交了宗教的书信后,于1247年返回法国昂。回国后撰写了《蒙古史》。 意大利人,方济会传教士孟高维诺(Giovanni da Montrcorvino,1247-1328) 意大利人鄂多立克(Odoe=icus de Dortu Naonis)是方济会游僧,以浪迹天涯为己任、云游四方。1318年他开始东方之旅,经印度,横穿马六甲海峡,从广东登陆中国,1322至1328年之间,他在中国旅行6年。晚年会国有口述下自己在东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书广为流传,被西方誉为中世纪四大旅游家,《鄂立克东游记》。 虽有最有名影响力最大的当属马可波罗(1254-1324)。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可罗,马克和叔父马阿飞都是威尼斯巨富。他们曾经到过蒙古首都,当他们第二次去的时候,带上了年仅17岁的马可波罗。马可波罗到达东方后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1725到1292年他们在忽必烈宫廷供职长达17年,深受忽必烈器重。马可波罗曾到过西藏云南缅甸越南,他的丰富经历给和广泛的见闻,后来被狱中的狱友鲁斯梯谦(Rusticiamo)记录下来名为《东方见闻录》又名《马可波罗游记》。这部游记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书中对南宋王朝首都的繁华的描

关于毛概课的评价与建议

关于毛概课的评价与建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体系概论》也就是许多大学生俗称的毛概,是大学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学位课。整整6个学分,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但是我一直不解的是,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内容几乎都是纯理论性知识的毛概学来又什么用啊。 上了几节课后,越发的感到无聊,什么都来了,上网看头条,玩切西瓜和七彩祖玛,看课外书,听音乐,甚至是睡觉,只要是能够打发那一个半钟时间,能够想到的都做了。当然,我个人认为除了内容的枯燥无味,这和授课老师的方式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大部分时间都只是老师在一味地讲理论,学生的参与十分地少,我也就有时听到老师提及课外内容的时候,偶尔抬起头来看看老师,看看屏幕,之后又继续做自己的事去了。一节课下来,除了无聊还是无聊。看得出老师也是很无奈地在自讲自听,他也设法去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但是与同学间的交流太少,内容又过于理论化,并且很多同学都认为这门课学了也没有太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导致很多人上课都不认真听讲,也有些同学干脆就不来上课了。 凭心而论,不是我们的毛概老师讲得不好,他关心时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分析透彻,也有自己的独特方式,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是大学生,不是小学生,不想总是坐在下面而没有一点点的表现机会。像前两个星期的课就很好,由老师确定主题,分别在两个班里各有一组根据主题来讲解,评出优秀的小组,这特别有竞争感,同学们都很积极。我们也只有站在讲台上,才能体会到老师的不易。平时老师侃侃而谈,都认为是理应如此的,他是老师嘛。但是当自己真的站在几讲台上,才发现自己以前把讲课看得太简单了,哪怕只是照着课件读下去。个人认为,除了开学的第一节课,还是蛮喜欢这两节课的。下个学期多多布置这一类型的作业吧。 还有一个就是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来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政治理论知识很呆板但也很灵活,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有着不同的见解,老师可以试着去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内心的看法与见解。在课堂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对社会焦点问题用毛概知识探讨争论,哪怕观点是错误的也没关系(这也是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如果想我们对毛概的学习提高兴趣,最好能结合社会上所发生的事件综合阐述毛概的思想认识,作为学生所面临、所关注的事情,这是我们所感兴趣的,而从中又能接触到马哲毛概的思想,一举两得。 另外我觉得应该加大毛概课的作业量,现在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可是用在毛概上的课余时间是真的太少了。老师应该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类似这次PPT主题演讲的作业上,这一种方法是有成效的,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收获能好到哪里去呢。只有老师一个人努力是不可能的,只有每一位学生都齐心协力,努力配合,积极的课堂气氛才能得以营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