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_徐玉明

简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_徐玉明

简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

徐玉明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摘 要]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遵循,就要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

知行统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内化于心,要在价值导向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确保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本质要求。知行统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外化于行,不断拓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途径,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5)04-0068-005

习近平五四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1]“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1]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阐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远意义,并对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遵循,使“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就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上下功夫,既要使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上做到内化于心,又要在实际行动中从自我做起外化于行,做到知行统一,为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支撑,为实现我们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

一、知行统一地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全党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所在,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知行统一,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推动者。

1.知行统一才能立德成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依托,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关系到国家前途、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公民身份建构的互动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710023)、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项目“全球化视野下马克思的公民观及其现实意义研究”(项目批准号:MYZX-2014013)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民族命运。成才要先成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青年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大学生通过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身体力行,知行统一,必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思想水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行为习惯和坚定的科学的价值导向,从而使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2.知行统一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知”,就是要深刻理解、全面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做到认知认同、内化于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鉴别地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承载着每个人对美好未来的愿景。要让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主动地融会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础。“行”,就是在“知”的基础上主动实践、外化于行,使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思想行为的基本遵循。“知”是前提,“行”是根本,只有知行统一,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3.知行统一才能应对多元价值挑战,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与价值观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价值观领域的交汇交锋更加激烈。价值疏离、道德失范等现象迭出,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历史启示我们,要应对国际竞争及西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不仅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还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凝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1]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只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与价值目标,成为日常行为的实践养成,才能应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知行统一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内化于心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是做到知行统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首先应在价值导向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确保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本质要求。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价值导向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P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及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特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坚持正确导向,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本质规定,正确应对西方多元价值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集聚强大正能量的作用。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宣传阐发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作了进一步概括,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1]一些人把24个字解释为“普世价值”,并宣扬这是“普世价值观”的胜利,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误读或歪曲。应当阐明,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我们一定要划清它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区别与界限。其根本区别就在于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它指向的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而“普世价值观”指向的是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正确把握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就会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

3.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渠道

首先,要建设好课堂教学平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认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首先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教学内容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要结合难点、热点,切合学生实际,在互动讨论过程中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筑好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导向作用。一方面,高校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优良校风,为宣传培育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完善和谐创新的校园制度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校园文化的各个角落,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准则。

4.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法

在宣传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遵循价值观形成规律,创新宣传培育方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工作,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和认同。首先,要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在多元价值并存中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价值观的形成不像一般知识经他人传授即可获得,主体性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学会自我完善和超越,让大学生在多元价值的社会环境中增强价值判断能力,使他们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辨别假恶丑、弘扬真善美,自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找准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共鸣点。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3](P225)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增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需求,加强情感认同。要贴近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特点,用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易懂、亲民,富有感染力;要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树立一批大学生道德模范,通过宣传让道德模范现身说法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在见贤思齐、创先争优中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加强学习,发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一,大学生要在自主学习中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要利用好大学阶段的宝贵时间和资源,学习掌握各门科学理论知识,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淀深厚的知识基础;要自觉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正确对待大学阶段在学习、情感、职业选择等方面所遇到的疑惑和彷徨,做到理性思考、明辨是非、明确方向。第二,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价值观本身是一种文化的范畴,它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的,它传承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对于传统文化,要进行科学分析,对好的、有益的东西要予以继承和发扬,对不好的负面的东西要加以抵制和克服。要去粗取精,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警惕一些人打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号,宣扬文化复古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民族优秀传统价值作为大学生基本的价值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觉熏陶,在汲取中国传统价值精华中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崇德修身,明德自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观内化于心奠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知行统一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外化于行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4](P32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教条也不是死板的理论,而应该是人们行为的导向、实践的引领。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真正践行,才能显示其生命力。

1.强化慎独意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行为中养成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化慎独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慎独慎行是我国古代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慎独慎行要求的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我约束,遵守道德原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具有现实意义。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慎独慎行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学会在没有约束的情形下,自觉规范自己行为。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和气,宽以待人,立志勤学、谦虚礼让,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学习纪律等。二是要自觉养成合理欲念,分辨是非。对待各种可能违背道德、有悖良心的念头和欲望,要有清醒的甄别,分辨真假、善恶、美丑,择善而从,多做好事善事,助人为乐,弘扬正能量。三是要自律勤俭,俭以养德。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不要一味地追求品牌,生活上互相攀比,铺张浪费。要节用于内,树德于外。大学生只有从自身做起,增强其道德自觉,慎独慎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贯穿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才能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者和自觉践行者。

2.建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外活动载体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平台。课外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在社团活动中提高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意识。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社团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传统节日等时机组织开展爱国教育、社区服务、尊老爱幼、义务劳动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要做好社团的评优工作,使那些公益性的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以及传播先进理念的学习活动得到鼓励,通过评选、鼓励优秀社团,引导大学生弘扬爱心、传播正能量。社团活动,使大学生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性,并通过社团活动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3.筑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平台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5](P284)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大学生要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就需要把自己的价值需要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的统一”,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实践中“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6](P419)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真正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化为自己思想行为的价值追求。因此,高校要为大学生构筑好社会实践平台。其一,要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使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完善实践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其二,要利用国家重大节假日或寒暑假期间,开展“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其三,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要深入社会基层,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基层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切实感受时代脉搏和社会的新变化,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

4.完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把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建立起长效机制。第一,健全领导体制。高校要在组织领导上建立健全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纳入目标管理;要完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流机制,开展经验交流,激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第二,健全保障机制。高校要加大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加大平台建设,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利的场地和设施平台;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干部以及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教育、组织和实施者,他们的言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造就一支可信、可靠和可以依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他们的良好言行,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健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督评机制。要有专门的考评机构,负责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督促大学生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习惯;要完善奖惩机制,奖励践行典型,推广践行经验,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褒奖,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贬斥,督促大学生自觉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

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郑 端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