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NA条形码技术在陕西省鼠疫疫区宿主动物鉴定中的应用

DNA条形码技术在陕西省鼠疫疫区宿主动物鉴定中的应用

DNA条形码技术在陕西省鼠疫疫区宿主动物鉴定中的应用
DNA条形码技术在陕西省鼠疫疫区宿主动物鉴定中的应用

鼠疫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鼠疫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篇一:鼠疫 第三章细菌感染 第一节鼠疫 学习要求: 掌握鼠疫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熟悉本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预防,了解本病的病原学。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通过鼠蚤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和出血倾向为主要表现。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是一种危害最为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规定为甲类传染病。 链接鼠疫疫源地分布世界各地。人间鼠疫至少已有1500年的历史,历史上鼠疫有过三次大流行,死亡数以千万,直到20世纪60年代方才止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亚洲及非洲的一些国家,鼠疫又开始活跃,至90年达到高峰。如停息了26年之久的印度,1994年又重新爆发人间肺鼠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没有发生大的流行,只有少数散发病例发生。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世界其它地区一样,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再次进入活跃期,一些静息了多年的疫源地重新暴发流行,并向周围蔓延,同时,新疫源不断出现,人间鼠疫流行时有发生。疫情分布于全国17个省区,主要流行于云南省的南部地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的某些牧区。 病原学 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又称鼠疫耶尔森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兼性需氧短小杆菌,两端染色较深,长约1~μm,宽约~μm。无鞭毛,不活动,不形成芽孢,在动物体内和早期培养中有荚膜。最适培养温度为28℃-30℃,在普通培养基生长缓慢,需培养72小时以上。在陈旧培养基及化脓病灶中呈多形性。 已证实鼠疫杆菌至少有19种抗原,即 A-K、 N、 O 、Q 、R 、S 、T 、V、W,其中FI(Fraction I)、T、V、W为主要抗原。FI为荚膜抗原,属糖蛋白,有高度免疫原性及特异性,相应抗体有保护作用。V和W抗原为菌体表面抗原,两者常同时存在,为本菌的毒力因子,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具有强力的抗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缺失V 和W抗原的菌株即失去毒力,为无毒株。T抗原即鼠毒素,是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引起出血坏死病变、毒血症和肝脂肪变性,有良好的抗原性,人和动物感染后可产生抗毒素抗体。鼠疫杆菌菌体含有内毒素,内毒素能引起中毒症状、DIC、中毒休克等,为本菌致病致死的重要毒性物质。 鼠疫杆菌在潮湿、低温及有机物内存活时间较长,在脓痰中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 活数周至数月,蚤粪中能存活1个月以上;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时即死,加热55℃15分钟或100℃1分钟、5%甲酚皂、5%~10%氯胺等均可将病菌杀死。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 1. 背景 中药材存在多基原物种及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问题,鉴于传统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存在局限性,为保证中药材临床应用安全、准确、有效,有必要增加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 2. 定义及原理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DNA序列是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四种碱基以不同顺序排列组成,因此一定长度DNA序列能够区分不同物种。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是以ITS2为主体条形码序列鉴定中药材的方法体系,其中植物类中药材选用ITS2为主体序列,psbA-trnH为辅助序列,动物类中药材采用COI为主体序列,ITS2为辅助序列,符合中药材鉴定简单、精确的特点,有明确的判断标准,能够实现对中药材及其基原物种的准确鉴定。本指导原则用于规范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为其应用提供指导。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药材(包括药材、药材粉末及部分药材饮片)及基原物种的鉴定。4. 方法流程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主要包括供试品处理、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序列拼接及结果判定,以下内容详细说明各流程中的主要原理及注意事项。1)供试品处理 除特殊标明外,药材使用75%乙醇擦洗表面后晾干,称取10-100 mg备用。具体见各药材项下。 2)DNA提取 DNA的提取包括破碎细胞壁、释放DNA,DNA的分离和纯化,DNA的浓缩、沉淀与洗涤等基本步骤,目前常用试剂盒法,包括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和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 由于植物类中药材种类繁多,可根据所研究中药材的具体情况对提取方法加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是鼠疫杆菌引发的致死性极高的恶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该病发病急,传染性强。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鼠疫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下面,为大家介绍鼠疫防治的基本知识: 鼠疫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鼠疫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 肺鼠疫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 一、传染源: 鼠疫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一是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二是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三是鼠疫病人。 二、传播途径:

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疫情控制: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早治疗。 (一)、避免在鼠疫疫源地,接触鼠及旱獭、特别是病死旱獭有感染鼠疫的危险。 (二)、坚持“三不”制度: 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 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 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坚持“三报”制度: 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 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 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鼠疫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鼠疫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鼠疫概述: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一种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社会危害性大,被我国法定为甲类传染病。鼠疫主要通过鼠蚤类传播,曾在历史上有过三次大暴发流行。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随着现代社会交通的发展,对鼠疫快速诊断,尽早发现控制其传播的速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产品简介: 鼠疫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采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应用膜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组织样本中的鼠疫菌抗原。用于疑似鼠疫病例的辅助诊断及现场筛查。 性能特点: 1、特异性:本品与假结核杆菌、布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土拉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108/ml悬液及正常人血清、褐家鼠血清样品,无交叉反应。 2、最低检出量:用生理盐水配制鼠疫菌F1抗原,最低检出量为1ng/ml。 检测原理: 本试剂盒以鼠疫菌特异性抗体致敏硝酸纤维素膜和制备免疫胶体金探针,应用层析式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用于临床标本、污染物和环境中鼠疫菌抗原的检出,也可用于纯培养鼠疫菌的鉴定。临床标本中,淋巴液的检出率高于血清和尿液。 试剂盒组成: 1、鼠疫抗原快速检测板 2、样本稀释液 3、说明书 4、干燥剂 包装规格:10人份/盒,单人份独立包装。 储存条件:4-25℃避光保存,不得冻存。 有效日期:2年 生产企业:广州市标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样本要求: 制备样品检测液 1、纯培养细菌:挑取疑似鼠疫菌单个菌落,于小试管中制成0.3ml生理盐水菌悬液作为样品检测液。 2、临床标本:取疑似鼠疫患者或病畜腹股沟淋巴结针刺吸出物、脑脊液、血、痰和尿液标本,或死亡动物肝脾研磨标本,加少量生理盐水(约0.3ml)充分振荡混均,自然沉降后取上清作为样品检测液。 3、环境中污染物:取疑似鼠疫菌污染的土壤、灰尘,或物体表面、动物皮毛的擦拭子,浸

鼠疫疫情控制应急处置预案

XXXXX医院鼠疫疫情控制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及时控制鼠疫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造成的危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科学防控;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成立领导小组、专家救治组及医院感染控制组,并细化各组职责。 (详见附件一) 三.日常管理机构 医院鼠疫应急处理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由医教科和公共卫生科负责。 具体任务: 1.在院领导下,开展对鼠疫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2.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鼠疫应急工作中的行为。 3.开展病人接诊、隔离、治疗和转运工作;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等。 4.及时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完成标本的采集、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5.做好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实施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防止出现院交叉感染;严格处理医疗垃圾和污水,避免环境污染。 四.监测与预警 1.按照《全国鼠疫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鼠疫日常监测工作。 2.本院要按照国家及省市的统一规定和要求,组织开展鼠疫的主动监测,并加强鼠疫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五.信息管理与报告 1.信息管理 公共卫生科负责鼠疫防治管理信息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平台建设,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分析疫情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资料。 2.信息报告 (1)医生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应立即向公共卫生科上报,报告主管院长,医教科组织院专家会诊,确诊为疑似病例后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判定人间鼠疫或疑似人间鼠疫疫情后,按规定时限在2小时进行网络直报。 (2)在开展鼠疫疫情监测期间,鼠疫监测数据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随时报告,或按规定报告阶段性鼠疫监测数据,并视监测情况随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间隔最长不得超过4个监测周期(28天)。发现异常情况时,相关数据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六.现场调查与控制

DNA条形码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几年国际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即通过使用短标准核酸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鉴定。该技术在动物研究中采用线粒体COI基因中650bp片段,在植物中条形码主要在叶绿体基因组上进行选择,此外还有核基因ITS等。虽然DNA条形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条形码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是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物种鉴定技术。本文简略的概述了DNA条形码的主要研究方法,开发应用以及面对的困难和争议,并展望该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鉴定,分类 引言 科学准确的鉴别区分物种是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自瑞典植物学分类家Carolus Linnaeus建立双名法命名体系以来,虽然已经鉴定出大约一百七十万种生物,但是地球生物种类繁多,已鉴定分类的物种斤占生物总数约15%,人类仍然没有认识鉴定的物种占大多数,尤其是深海,原始丛林中的物种。 传统生物分类法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比较解剖学等,在形态特征显著的脊椎动物,高等植物,昆虫等生物类群中应用效果较好,对形态差异较小的微小生物则差强人意,此外许多生物的形态容易受环境及生理时期影响,会导致分类产生误差。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以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与日俱增,特别是PCR技术、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利用DNA 蕴藏的信息对系统发育学的快速发展,并应用至生物分类学研究。 条形码技术是现代零售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在零售业的商品管理与销售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生物分类学家从中得到启示,DNA分子一级结构上的线性核苷酸序列可以建立类似的生物条形码,应用于快速鉴别生物。基于此,加拿大Guelph大学教授Hebert等(2003a)首次提出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

DNA条形码技术

D N A条形码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DNA条形码技术 一、DNA条形码 1、定义 DNA条形码(DNA barcode)是指生物体内能够代表该物种的、标准的、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 2、特点 理想的DNA barcoding应当符合下列标准:(1)具有足够的变异性以区分不同的物种,同时具有相对的保守性;(2)必须是一段标准的DNA区来尽可能鉴别不同的分类群;(3)目标DNA区应当包含足够的系统进化信息以定位物种在分类系统(科、属等)中的位置;(4)应该是高度保守的引物设计区以便于通用引物的设计;(5)目标DNA区应该足够的短以便于有部分降解的DNA的扩增… 。 DNA barcoding作为生物“种水平species—level”鉴定的工具引人注目。Genbank数据库中CO I序列正在快速增加。Min等分析了CO I序列及其来源基因组核苷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849个CO I基因的5 端的DNA barcoding 序列令人惊奇地准确地代表了其来源完整线粒体基因mtDNA的重要信息,也就是说对于未测序的基因组,从DNA barcoding能快速预知完整基因组的组成。 3、优点 (1)以DNA序列为检测对象,其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会改变。同种生物不同生长时期的DNA序列信息是相同的。同种生物不同生长时期的DNA序列信息是相同的,即经过加工,形态发生变化,而DNA序列信息不会改变,较之传统的方法,扩大了检测样本范围;同时样本部分受损也不会影响识别结果。(2)可进行非专家物种鉴定。该技术是机械重复的,只要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方案,经过简单培训的技术员即可操作。 (3)准确性高。特定的物种具有特定的DNA序列信息,而形态学鉴别特征会因趋同和变异导致物种的鉴定误差。

鼠疫的类型

鼠疫的发病特点 ---自《实用内科学》1978年版 鼠疫的发病是由老鼠身上所携带的病菌耶尔森氏菌,通过跳蚤传播给人类。 发病特点: 一、轻型 患者有不规则发热,一般无需卧床,局部淋巴结稍肿大,微有压痛,或化 脓,内含致病菌,如在高热时做血液培养可得阳性结果。此型多见于流行 的初期或末期。 二、腺型,腺鼠疫: 最为常见,多见于流行初期。 除有全身中毒症状外,病人常因淋巴结肿痛而就医。 发生部位以腹股沟部位最多,占70%;其次为腋下,约20%;颌下约10%; 可为单侧或双侧,或多处同时出现。 受染的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红、肿、热、痛,于发病的第二三天 最为显著,因疼痛剧烈,患者常取被迫姿态。 腺肿的中心部位为融合的淋巴结,质地坚实,其周围则有柔韧感,系组织 充血、水肿所致。 其后腺肿逐渐消散,或化脓坏死,破溃后愈合较慢,如能度过一周,恢复 机会即增多。 继发败血症和肺炎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因严重毒血症、心力衰竭等二致死。 三、肺型:肺鼠疫: 原发性肺鼠疫,起病急,有高热、虚脱等全身毒血症状及咳嗽、气促等呼 吸系统症状。 咳嗽初无特征,也无胸痛。太最初为稀薄粘液状,24~36小时内出现大量 色鲜红的流质或泡沫样血痰,内含大量鼠疫杆菌。 胸部体征多不明显,与病情的严重性不相称,有是可有局部浊音,散在啰 音和胸膜摩擦音等。 如不积极抢救,大多因心力衰竭而于2~3天内死亡。 至临终阶段呼吸困难加剧,全身为紫绀色,故鼠疫也称“黑死病”。 此型多发生于流行期的高峰,乃鼠疫杆菌感染中最凶险型之一。

四、败血型鼠疫: 原发型败血型鼠疫是鼠疫中另一最凶险型。 乃病人抵抗力薄弱而病菌毒力强大的表示。起病极迅速,有高热或竟无热,全身中毒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最为明显,并有出血倾向。患者神志不清、 谵妄或昏迷、极度衰竭、皮下及粘膜出血,鼻血、呕血、便血、血尿等均 可出现。 如不及时诊断与治疗,可与数小时至2~3天内死亡。 五、其他少见的类型: (1)皮肤型:在病菌侵入的局部出现脓包或混有血液,可成疖或融合成痈,其表面附有黑色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清润,很易发生坏死而形成溃疡。 也有周身发生脓包,颇似水痘或天花者,但不多见。 (2)眼型:病菌侵入眼内,结膜充血,肿胀疼痛显著,迅速发展为化脓性结膜炎,分泌大量脓性物,与“浓漏眼”极为相似。 (3)扁桃体型:局部发炎,有淤血水肿,颈淋巴结多遭波及,也可并发肺鼠疫。 (4)脑膜炎型:可为原性或继发性。脑膜炎症状明显,脑脊液中可找到鼠疫杆菌。 (5)肠炎型:除全身中毒症状外,有腹泻及粘液血性粪便,并有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病菌可随粪便排出。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附录B每日一练(2016.9.13)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附录B每日一练(2016.9.1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创伤急救中,首先应( ) A.解除窒息 B.抗休克 C.控制软组织渗血 D.固定骨折 E.包扎伤口 2、男性,42岁,在山丛中割草,不慎被蛇咬伤,现场急救时以下哪项有错( ) A.抬高伤肢 B.伤肢下垂 C.就地取材,绑扎 D.伤口排毒 E.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 3、金环蛇所含的毒性蛋白质属于( ) A.神经毒 B.血液毒 C.混合毒 D.无毒 E.皮肤毒 4、毒蛇咬伤后为降解伤口内蛇毒,可用于伤口外周作封闭的是( ) A.糜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 E.蛋白酶 5、金环蛇所含的毒性蛋白质属于( ) A.神经毒 B.血液毒 C.混合毒 D.无毒 E.皮肤毒 6、成年男性,矿井瓦斯燃烧,烧伤头、面部、双下肢和双手,估计烧伤面积时,下列那些不确切( ) A.头、面、颈部各位3% B.双前臂为6% C.躯干为27% D.双手为5% E.双大腿、双小腿为32% 7、在下列急诊患者中首先应处理( ) A.休克

B.尿道断裂 C.开放性气胸 D.头皮撕脱伤 E.开放性骨折 8、5℃,局部穿刺抽出脓液。此病人的切口属于( ) A.缝线反应 B.针眼脓肿 C.伤口感染 D.伤口异常 E.缝线脓肿 9、关于清创术哪项有错( ) A.一般在伤后6-8h内进行 B.清除污物,切除失活组织,彻底止血 C.对伤后12h以内伤口,经彻底清创,可一期缝合 D.对颜面部创伤口,超过24h,不考虑清创缝合 E.对污染重的伤口,清创后可延期缝合 10、不属于化学性损伤的是( ) A.强酸 B.强碱 C.毒气 D.昆虫咬伤 E.磷烧伤 11、换药用过的器械处理应( ) A.先清洗后浸泡再灭菌 B.先清洗后灭菌 C.先浸泡后清洗再灭菌 D.先浸泡后清洗 E.先灭菌再清洗 12、小而深的伤口多见于 A.刺伤 B.切割伤 C.擦伤 D.撕脱伤 E.裂伤 13、男性,42岁,在山丛中割草,不慎被蛇咬伤,现场急救时以下哪项有错( ) A.抬高伤肢 B.伤肢下垂 C.就地取材,绑扎 D.伤口排毒 E.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 14、5:1 15、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电解质溶液扩充血容量,应首选( ) A. 16、浅部软组织挫伤,何时可改用热敷( )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及其在《中国药典》(版)中的应用复习课程

中药材D N 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及其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分析》 课程论文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及其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应用 药学(药物分析方向)2012级 指导教师:高晓霞 2015 年 11月

摘要:中药材存在多基原物种及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问题,鉴于传统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存在局限性,为保证中药材临床应用安全、准确、有效,有必要增加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如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材鉴定领域的应用已逐步深入。《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了乌梢蛇饮片、蕲蛇饮片、川贝母药材的DNA分子鉴定方法,而《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了“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假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这标志着中药材的分子鉴定由实验室科研层面进入国家标准的应用层面。 关键词:中药材;DNA;鉴定;指导原则 一、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1] 1.1定义及原理 该鉴定方法主要适用于中药材(包括药材、药材粉末及部分药材饮片)及基原物种的鉴定。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DNA序列是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4种碱基以不同顺序排列组成,因此一定长度DNA序列能够区分不同物种。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通过对大样本量中药材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建立以ITS2为核心,psbA-trnH为辅的植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和以COI为主、ITS2为辅的动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 1.2方法与步骤

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简介

植物DNA条形码 摘要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标准的、具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在物种内的特异性和种间的多样性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 从而实现对物种的快速自动鉴定。尽管这一技术在理论上和具体应用上仍存在很多争论, 但DNA条形码概念自2003年由加拿大分类学家Paul Hebert首次提出后就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在动物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所采用的标准片段是线粒体COl基因中约650 bp长的一段。然而在植物DNA条形码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目前尚处于对所提议的各片段比较和评价阶段,还未获得一致的标准片段。由于植物中线粒体基因组进化速率较慢,因此条形码片段主要在叶绿体基因组上进行选择,被提议的编码基因片段主要有rpoB,rpoC1,matK,rbcL,UPA,非编码区片段有trnH-psbA,atpF-atpH,psbK-psbl,此外还有核基因ITS。 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识别,ITS, matK, 形态分类学,植物DNA条形码, rbcL, trnH-psbA,DNA barcoding,DNA barcode,plant DNA barcoding 期刊或会议 生命条形码联盟(CBOL):由研究条形码的学者、专家所组成的国际性组织。2008年2月在昆明召开“中国生命条形码研究战略研讨会”。会议邀请十余名国外顶级专家以及国内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知名学者,就DNA条形码的研究技术、策略和进展以及条形码管理发表演讲。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科技部领导和近150名国内外专业人士参加了本次会议。2009年,为了明确中国生命条形码研究的发展战略,部署与生命条形码相关的各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承办的“生命条码联盟(CBOL,the Consortium for the Barcode of Life)中国会议”近日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建立国内的生命条形码合作平台,保持独立性并体现特色,在此基础上实现与国际进行接轨合作。大会旨在引进国际上生命条形码发展的先进理念、技术和成功经验,扩大与世界各国在生命条形码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进并指导我国生命条形码发展进程。 PLOS: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简称PLoS)是一个由科学家和医生组成的非营利机构,致力于把世界上科学和医学的文献作为免费资源向公众开放。2003年,PLoS作出一个非营利科学医学发布的决定,为科学家和医生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其中会发布他们最重要的作品。在这个开放资源的模式下,PLoS期刊直接在网上可以看到,免费使用,之后再发布或使用也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按创作共享注明出处授权条款的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分子生物学期刊

DNA条码

DAN条码的应用及前景 摘要:DNA条形码技术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本文就DNA条码技术在医学媒介生物鉴定中的应用,用该技术进行物种鉴定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及其DNA条码技术的背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DNA 条形码技术;背景;物种鉴定;生物多样性保护 DNA条形码技术是运用来自生物体基因组适当部分的一段短的核苷酸序列对物种进行种级水平鉴定,DNA条形码技术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DNA片断其变异速率必须足够的慢从而使种内变异最小,同时也要求充分的快来显示种间变异,同时它必须相对容易得到,人或缺失尽量的少,使序列的对比更容.理想中的DNA条码技术应符合下列标准:(1).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作为条码的DNA序列一致,而不同物种之间具有差异;(2).应该是标准化的,即同分类群使用相同的DNA片断作为条码;(3).条码DNA片断应包含足够的系统发育信息,以便很容易将未知的或尚未“编条码”物种划入其分类等级(属,科等)中;(4).应该非常稳健,有高度保守的引物区和高可靠性的DNA扩增和测序;(5) 条码DNA片断应该足够的短,以便允

许降解的DNA 的扩增.因此,理想的DNA条码标记应具有差异的,标准化的,含有系统发育信息,极度稳健并且短的等特性,不但这样的一个理想的DNA标记尚未被发现,或许,根本存在?.用于动物和真菌的分子条形码技术的DNA片段——线粒体eoxl基因(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在陆地植物中高度保守,因此不适合作为植物的DNA条码.事实上,在植物中所有的线粒体基因进化速度都太慢,以至于不能精确的鉴别物种,因此它没有被选作植物的DNA条形码技术.核基因组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通常使用I TS 序列,但核基因组高拷贝区复杂的一致性进化和旁系同源等性质,影响了该片断在某些类群的植物中的运用.在比较了7个主要候选质体DNA片断(at pF —at pH 间隔区,mat K基因,r b c L基因,r poB基因,r poC1基因,psbK—psbI间隔区,和t r nH—ps b A 间隔区)的性能后,CBOL推荐r b c L.mat K两个片断的联合作为植物条形码.通过对通用性、序列质量、分辨率和成本之间复杂的权衡后,这种提议可能是目前最务实的方案.[1]以2个位点r b c L—mat K为核心的条码为运用DNA序列数据鉴定物种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架,从而有助于发现陆地植物中更多的物种.选择了合适的用于分析的DNA 区段以后,必须

植物DNA条形码序列筛选与鉴定研究

植物DNA条形码序列筛选与鉴定研究 DNA条形码是指用短的、标准的DNA序列作为物种标记来鉴定物种的一种新技术,它是传统形态学分类的有效补充。目前,植物类群中DNA条形码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筛选候选片段、进而确定通用条形码是当前植物条形码研究的首要任务。 为了评估候选条形码在植物中的通用性,本文选取了植物主要类群之一裸子植物门作为取样对象进行研究。此外,由于DNA条形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属内物种水平,因此本文还专门针对被子植物门中蔷薇科和大戟科两个具体类群进行小范围研究,进而加快植物标准DNA条形码的确定,促进植物完整条形码数据库的建立。 综合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扩增效率、种内种间遗传距离、"DNA barcoding gap"和物种鉴定能力四个筛选标准,本文评估了七个DNA 片段(psbA-trnH, rbcL, matK, rpoB, rpoCl,ITS和ITS2)对裸子植物鉴定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ITS2是所选片段中最适合鉴定裸子植物的条形码。 为了进一步验证ITS2对裸子植物的鉴定能力,我们扩大了样本范围对其进行评估。对于涵盖12科80属502种的888个样本,ITS2的正确鉴定效率在种水平和属水平分别达到73%和98%。 (2)以蔷薇科植物为研究对象,本文分别对四个DNA片段(rbcL, matK, rpoCl 和ITS2)的扩增成功率、遗传距离差异、"DNA barcoding gap"和物种鉴定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ITS2是所评估DNA片段中最有潜力的DNA条形码。 为了进一步检验ITS2对蔷薇科植物鉴定的有效性,本文基于一个更大的样

中国动物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

中国动物药材DNA 条形码数据库 [摘要]课题组联合相关研究者开展动物药材DNA 条 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并结合分析GenBank 序列,采用BLAST 分析防错、系统树分析防错和Barcoding Gap 检验防错等方法核验序列的可靠性,构建了中国动物药材DNA 条形码数 据库。该库由样品数据库、序列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库组成, 包含800 余种动物药材和大量动物药材混伪品及密切相关物种。中国动物药材DNA 条形码数据库可以通过中药材DNA 条形码鉴定系统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274298.html, )进行网络访问并实现未知动物样本的DNA 条形码鉴定。该研究首次构建统一的 中国动物药材DNA 条形码数据库,对动物药材鉴定、资源 可持续利用和濒危物种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动物药材;数据库;COI ;鉴定 DNA 条形码技术是动物药材鉴定的新工具[1] ,国家药典委员会已讨论通过在《中国药典》增补本中列入中药材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2] 。本课题组联合相关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动物药材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工作。 鄢丹等对包含羚羊角、鹿角的传统角类药材进行DNA 条形 码研究[3]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濒危动物药材的贸易监控和替代品寻找策略[4] 。张辉等对《中国药典》45 种动物药材及

其混伪品进行 DNA 条形码研究, 结果表明 45 种动物药材的 正品来源与其混伪品均可相互区分 [5] 。崔丽娜等利用 COI 序列对金钱白花蛇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 DNA 条形码鉴别研 究,结果表明, 金钱白花蛇 COI 序列可以明确地与混伪品区 分开[6] 。胡嵘等对海马、海龙及其混伪品共 14 个种 20 份样 品的 COI 条形码序列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运用 COI 序列能够 准确鉴定海马、海龙的基原动物及其混伪品 [7] 。此外,还开 展了龟甲、鳖甲、鹿茸以及蛤壳等的 DNA 条形码研究工作 [8-11] 。动物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工作的大量开展,为 构建中国动物药材 DNA 条形码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DNA 条形码数据库不仅是存储样品信息和 DNA 条形码 序列的工具,而且是 DNA 条形码研究和物种鉴定分析的生 物信息学平台,对推动 DNA 条形码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第一个国际 DNA 条形码数据系统( BOLD ) 命条形码联盟( CBOL )于 2007 年建立 [13] 。此外 Barcode of Life Campaign ( FISH-BOL , http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274298.html,/ ), Lepidoptera Barcode of Life ( http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274298.html,/ ), Mammalia Barcode of Life Campaign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6274298.html,/ )。此外,邵鹏柱等初步构建 了传统药物 DNA 条形码数据库( http : //137.189.42.34/mherbsdb/ ),包含 1 661 个物种, 36 679 条序 由国际生 还有多个针对特定动物类群的条形码数据库,如: Fish

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诊断标准(Plague)【WS 279-2008】 (2008-02-28发布,2008-09-01实施)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小时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1.1.2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压迫体位。 1.1.3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1.4 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1.1.5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1.6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1.1.7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1.1.8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髓浑浊。 1.2 接触史 1.2.1 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1.2.2 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院动物、动物制

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室用品。 1.2.3 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1.1.1及1.1.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1.3 实验室检验结果 1.3.1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骺端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1.3.2 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1.3.3 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F1抗原。 1.3.4 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监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2 诊断原则 2.1 具有1.1.1项临床表现;或具有1.2.1项接触史,同时出现1.1.2至1.1.8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为急热待查。2.2 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1.2.2或1.2.3项接触史,或获得1. 3.3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2.3 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患者,获得1. 3.1项或1.3.2+1.3.3项,或者1.3.4项检验结果,应作出确诊鼠疫诊断。 3 诊断分型 3.1 按临床表现1.1.2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腺型鼠疫。

鼠疫课件

鼠疫预防知识简介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媒介为带菌的鼠蚤;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经人的皮肤传入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传入引起肺鼠疫;因发绀和皮肤出血坏死,死亡后皮肤为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 二、传染源: 主要是鼠类和其它啮齿类动物。主要储存宿主以旱獭和黄鼠狼最为重要,褐家鼠是次要储存宿主,但却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其它如猫、羊、兔、骆驼等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肺鼠疫病人是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1、经鼠传播:主要媒介为鼠蚤,构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 2、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类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痰和脓液,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3、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肺鼠疫病人痰中的鼠疫菌可借飞沫构成“人—人”之间传播,引起人间的大流行。 四、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菌普遍易感,并可为隐形感染。预防接种可使易感性

降低。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腺鼠疫1—8天,原发性肺鼠疫数小时—3天,曾经接受预防接种者,可长达9—12天。 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至39℃—40℃,伴恶心呕吐,头疼和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步态蹒跚,腔道出血,衰竭。 1、腺鼠疫:好发部位依次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红肿热痛→淋巴结化脓、破溃→败血症或肺鼠疫。 2、肺鼠疫:寒战高热、胸痛、咳痰(血性泡沫状)、呼吸急促、发绀。 六、病原菌的生存条件和消毒: 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热和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阳光直射、100℃1分钟、5%甲酚皂溶液、5%-10%氯氨等均可至细菌死亡。但在潮湿、低温与有机物内存活时间则较久,在痰液和脓液中存活10—20天,在蚤粪中存活1个月,在尸体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七、预防措施: 1、灭鼠、灭蚤,严格隔离病人,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或焚烧; 2、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进行灭鼠灭蚤,可疑旅客要隔离检疫; 3、参与治疗和进入疫区的人员必须传防护服、高筒靴、面罩、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5年版 本法用于中药材(包括药材及部分饮片)及基原物种的鉴定。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是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四种碱基以不同顺序排列组成,因此对某一特定DNA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即能够区分不同物种。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通常是以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①为主体条形码序列鉴定中药材的方法体系,其中植物类中药材选用ITS2/ITS为主体序列,以叶绿体psbA-trnH②为辅助序列,动物类中药材采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③为主体序列,ITS2为辅助序列。 一、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仪器有电子天平、离心机、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仪、电泳仪和测序仪。 DNA序列测定用测序仪,是一台具有自动灌胶、自动进样、自动数据收集分析等全自动电脑控制的测定DNA片段中碱基顺序或大小,以及定量用精密仪器。测序方法主要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又称Sanger法。4种双脱氧核苷酸(ddNTP)的碱基分别用不同的荧光进行标记,在通过毛细管时,不同长度的DNA片段上的4种荧光基团被激光激发,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被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charge-coupled device,CCD)检测系统识别,并直接翻译成DNA 序列,获得供试品的峰图文件和序列文件。 二、测定步骤 本法主要包括供试品处理、DNA提取、DNA条形码序列PCR扩增、电泳检测和序列测定、序列拼接及结果判定,主要步骤如下。

鼠疫

鼠疫 文章目录*一、鼠疫的概述*二、鼠疫的典型症状*三、鼠疫的病因病机*四、鼠疫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鼠疫的并发症*六、鼠疫的防治方案 鼠疫的概述 1、定义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2、别称鼠瘟,黑死病,圣罗克病,圣罗克氏病,圣西巴斯提恩病,圣西巴斯提恩氏病 3、发病部位全身 4、传染性有传染性 5、高发人群机体抵抗力弱的人群 6、科室感染科

鼠疫的典型症状 1、鼠疫的典型症状起病急,以畏寒或者寒战发热等开始,体温迅速上升至39度至40度,头痛及四肢疼痛剧烈,有时有恶心、呕吐等,病人意识迅速模糊,表情惊惶,言语含糊,颜面和眼结膜 极度充血,步态蹒跚如酒醉状。此时病人极度衰竭,脉博与呼吸加速,脉律不规则,血压下降,肝脾肿大。有时皮肤、粘膜出现瘀血或皮下出血,鼻出血、尿血、胃肠道出血等。 2、鼠疫的分类肺鼠疫 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如抢救不及时,多于 2-3日内,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腺鼠疫 占85~90%。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因下肢被蚤咬机会较多,故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约占70%;其次为腋下,颈及颌下。也可几个部位淋巴结同时受累。局部淋巴结起病即肿痛,病后第2~3天症状迅速加剧,红、肿、热、痛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块,剧烈触痛,病人处于强迫体位。4~5日后

人间鼠疫疫情分析

人间鼠疫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对2012年四川理塘县人间鼠疫疫情综合处置分析,为今后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疫情积累经验。方法依据《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和《四川省鼠疫应急预案》,对鼠疫患者与接触者进行隔离管理,并对隔离区和现场进行相关卫生学处置,鼠疫细菌培养、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和鼠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按照卫生部行业标准-《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执行。结果细菌检测病人体材料15份、细菌阳性5份,确诊病例为腺型继发败血型鼠疫。自毙旱獭1份分离鼠疫菌1株;IHA检测接触者人体血清23份、结果阴性;RIHA检测病人体材料15份、阳性7份,滴度1:80~40960不等;鼠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抗原检测病人体材料15份、阳性7份;旱獭检材1份RIHA和GICA抗原检测均阳性。结论鼠疫疫情发生后,根据鼠疫传播特点,因地制宜,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等效防措施,防止了鼠疫疫情扩散;同时证实理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疫是我国《传染病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与危害性是众所周知的,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0年与理塘县相邻的巴县鼠疫疫源地被证实[1],理塘与巴塘县接壤,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境观相似,同时由于交通便利,人员物资来往频繁,理塘县喜马拉雅旱獭分布广泛,但因该县属于内陆县份,与省外无接壤区域,因而未列入四川鼠疫监测点,当然,也未进行过较详细的鼠疫相关调查与监测。然而,2012年9月7日理塘县发生了四川省第二次人间鼠疫疫情,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标本来源:2012年9月7~8日采集病人血清、呕吐物、鼻拭子、肛拭子、右腋下淋巴穿刺液、心、肝、脾、肺、心包液、心血皮下血拭子、肋骨、右腋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标本15份,接触者血清22份、毙旱獭1只采自病人定居点附近。试剂:鼠疫F1抗体IHA 试剂盒、鼠疫F1抗原RIHA试剂盒,由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生产;赫氏干燥培养基由北京陆桥生产,效期内按说明书使用。 1.2 人间疫情处置方法依据《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和《四川省鼠疫应急预案》进行。 1.3 检测方法细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解剖病人尸体,取标本直接接种于平板内,用接种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及其在《中国药典》(20重点

《中药制剂分析》 课程论文 中药材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及其在《中国药典》 (2015年版中的应用 药学(药物分析方向 2012级 指导教师:高晓霞 2015 年 11月 摘要:中药材存在多基原物种及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问题,鉴于传统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存在局限性,为保证中药材临床应用安全、准确、有效, 有必要增加中药材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如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材鉴定领域的应用已逐步深入。《中国药典》 2010年版收载了乌梢蛇饮片、蕲蛇饮片、川贝母药材的 DNA 分子鉴定方法,而《中国药典》 2015年版收载了“中药材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 ,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公认的相对较短的 DNA 序列来进行物种假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 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这标志着中药材的分子鉴定由实验室科研层面进入国家标准的应用层面。

关键词:中药材; DNA ;鉴定;指导原则 一、中药材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 [1] 1.1定义及原理 该鉴定方法主要适用于中药材 (包括药材、药材粉末及部分药材饮片及基原 物种的鉴定。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 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 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 DNA 序列是由腺嘌呤 (A 、鸟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4种碱 基以不同顺序排列组成,因此一定长度 DNA 序列能够区分不同物种。 中药材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通过对大样本量中药材进行 DNA 条形 码分子鉴定研究, 建立以 ITS2为核心, psbA-trnH 为辅的植物类药材 DNA 条形码鉴定体系和以 COI 为主、 ITS2为辅的动物类药材 DNA 条形码鉴定体系。 1.2方法与步骤 中药材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法主要包括供试品处理、 DNA 提取、 PCR 扩增、测序、序列拼接及结果判定,以下内容详细说明各流程中的主要原理及注意事项。 1.2.1 供试品处理除特殊标明外, 药材使用 75%乙醇擦洗表面后晾干, 称取 10~100 Mg 2+备用。 1.2.2 DNA提取 DNA的提取包括破碎细胞壁、释放 DNA , DNA 的分离和纯化, DNA 的浓缩、沉淀与洗涤等基本步骤, 目前常用试剂盒法, 包括植物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和动物组织 /细胞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 由于植物类中药材种类繁多, 可根据所研究中药材的具体情况对提取方法加以改进。植物细胞内含有大量次生代谢产物,如多糖、多酚等,这些物质在提取 DNA 的过程中与 DNA 共沉淀, 形成黏稠的胶状物难以溶解或产生褐变, 严重影响 DNA 提取的产量与质量, 以及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