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公路与桥梁

116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文/谢立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人们越来越看重

城市的居住环境,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有着道路质量不过关和排水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使城市的道路交通和人们的日常排水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来改善市政道路的排水问题势在必行。本文对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如何构建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旨在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海绵城市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交通运输需求量增加,这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海绵城市具有弹性和吸纳性,建设期间应该将道路交通系统、水系统相互结合,通过落实各个环节,实现长期使用、节能环保的目标。海绵城市的建设重要意义如下。①充分利用水资源。城市建设以海绵效应作为指导,能够改善排水功能,优化基础设施体系。一方面能够防雨防洪;另一方面可以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②改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面临严重污染,城市建设期间,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关键。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二、海绵城市下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

(一)车行道

我国当前市政道路中,车行道主要采用的是非透水性的路面,不仅容易导致路面积水,而且会阻断地下水的补给,产生热岛效应。在海绵城市理论下,车行道应该采用透水性的路面,一方面减少径流总量,另一方面回补地下水。在具体设计和施工中,上面层可以应用透水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和基层则应用非透水性材料,避免雨水侵入路基造成破坏。当雨水接触路面后,水体会沿着横坡排放到盲沟中,进入绿化带或检查井中。在坡度设置上,纵坡控制为0.3%~6%,路拱横坡控制为1%~1.5%。

(二)人行道

人行道采用不透水的路面,在雨天会造成积水、湿滑,影响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海绵城市理论下,应该采用透水铺装,促使雨水及时渗到地面下,有效调节路面的温度和湿度,在减少积水的同时,可以涵养地下水源。如果路基土壤的透水性差,可以在基层设置排水管;在坡度设置上,纵坡控制在2.5%以内,路拱横坡控制为1%~2%。

(三)绿化带

1.雨水收集。在透水地面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促使水体向绿化带的雨水口汇集,一般情况下,绿化带的高度在路面下方15~20cm;雨水口在分布上要均匀,高度处于绿化带种植土和道路高度之间。

2.水体过滤。针对降在地面的水体,对其进行过滤,才能够保证清洁度。在具体设计上,应该铺设一层种植土,然后设置砾石层,最后安装渗透管。如此,雨水在过滤的同时,还有利于渗入地下,确保自然水体的补给。

3.缓排滞蓄。分析绿化带的地形和结构特点,合理设计导流系统,确保雨水深入地下具有层次性。在雨水口位置还要设置明沟,作用是沉淀雨水;明沟两端设置出水沟渠,作用是配水,方便雨水向明沟直流。处于雨水充沛的季节,水体在雨水口的作用下滞留在绿化带内。

4.排放。设置溢流系统,促使雨水和排水管道直接连通。在降水丰富的季节,雨水口难以解决大量的雨水问题,此时,地势低的绿地会对雨水进行储存,然后在溢流系统下进入市政管网,排出多余的降水。

(四)附属设施

1.路缘石。作为道路排水设施之一,路缘石主要分为平缘石、立缘石两种类型。其中,平缘石的高度和周围地表一致,能够促使雨水径流至雨水口或绿化带,避免形成积水;立缘石稍高于周围地表,雨水漫流后汇集至雨水口。但是,考虑到以往使用的立缘石特点,无法保证雨水进入绿化带,采用豁口、打孔、间隔式立缘石,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路肩边沟。路肩边沟在设计施工中,以往使用的是混凝土材料,但是实际应用中发现,不仅缺乏美观性、容易堵塞,而且不具备雨水净化的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植草沟,即在地表沟渠种上植被,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输送、排放等。

(五)与城市绿地的衔接

在道路周边如果有城市绿地,两者的衔接能够对路面径流起到分流作用,LID源头渗透技术,包括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中途技术除植草沟以外,还有调节塘、渗渠等;末端存储技术例如雨水湿地。针对不同地域特点,道路和绿地的衔接方式也不同:

1.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雨水截污净化技术,将其排放至绿地内,从而降低径流洪峰;道路径流可以采用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对雨水进行净化;②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考虑对雨水进行储存并利用,路面雨水在排水管作用下进入湿地,经净化处理后进行储存;③径流污染严重的地区,将控制污染作为主要目标,可以采用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植草沟等形式,对雨水净化处理后排放到绿地中。

(六)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①依据相关部门的要求,进水口的设置应该明显下凹,以提高进水效率,同时根据道路的纵坡,对进水口的开口大小、设置间距进行调整,并设置防冲刷设施。②为了满足低影响开发要求,溢流排放系统要和排水系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完整的水循环系统。③针对容易发生内涝的区域,建立预警系统,配置完善的警示标志,当路面积水后,避免发生公共安全事故。④加强建设和竣工验收的监督工作,满足建设规范要求,并加强运营期间的保养检修,避免面层损坏,影响正常的交通和排水。

三、结束语

综上,给排水系统的科学合理建设,是海绵城市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的环节,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专业的技术指导下进行,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增强抵抗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能力,重点稳固雨水资源的管理。通过城市给排水系统运用海绵理论将城市雨水收集起来可合理规划运用,不仅实现了城市水系的循环发展,也减轻了城市的雨水规划带来的经济负担。要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系统操作的的可实施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真实有效的建设,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减少城市内涝的灾害问题的发生,这对一个城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我们国家国水资源现状建设特色的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岩.论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1(01).

(作者单位: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