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六 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

实验六 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

实验六 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
实验六 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

实验六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3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电子在电子传递链中的传递过程;

2. 了解体外实验中研究电子传递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由NAD+ 或FAD接受生成还原型NADH或FADH2,再经一系列电子传递体传递,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些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氧化还原酶及其辅酶依次排列,顺序地起传递电子或电子和质子的作用,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在体内,代谢中间产物琥珀酸在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辅酶FAD)的作用下脱氢氧化生成延胡索酸,脱下的氢使FAD还原成FADH2,再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即FADH2→Q→细胞色素(b→c1→c→aa3),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

在体外实验中,组织细胞生物氧化生成琥珀酸的量可采用在琥珀酸脱氢时伴有颜色变化的化合物作氢受体来研究。

本实验以2,6-二氯酚锭酚(DPI)为氢受体,蓝色的DPI从还原型黄素蛋白(FADH2)接受电子,生成无色的还原型DPI·2H,蓝色消失,其反应过程如下:

琥珀酸+FAD→延胡索酸+ FADH2

DPI(蓝色)+ FADH2→DPI·2H(无色)+FAD

根据褪色时间可测定生物氧化过程中各代谢物与琥珀酸之间在代谢途径中的距离。三、试剂及材料

磷酸钾缓冲溶液(PBS,50mmol/L,pH7.4):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0ml和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395ml混合加水至2000ml。

猪心,2,6-二氯酚锭酚(1.5mmol/LPBS),葡萄糖溶液(90mmol/LPBS),琥珀酸溶液(90mmol/LPBS),乳酸溶液(90mmol/LPBS),NAD+(5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

四、仪器设备

绞肉机,纱布,细砂,研钵,冰浴,恒温水浴。

五、操作方法

1. 心肌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绞碎的心肌糜3g,置250ml烧杯中,加冰冷的去离子水200ml,搅拌1min,静置1min,小心倾去水层,同法洗涤3次后,以细纱布过滤并轻轻挤压除去过多液体。将肉糜转移至冰冷的研钵中,加等量细砂和PBS5ml,在冰浴中研磨至糊状,再加PBS15ml,抽提(至少5min),双层纱布过滤,滤液收集于试管,置冰浴中备用。

2. 底物的氧化

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依次加入各试剂(单位ml)

管号 1 2 3 4 5 6

DPI 0.5 0.5 0.5 0.5 0.5 0.5 葡萄糖溶液0.5 0.5 ————

琥珀酸溶液——0.5 0.5 ——

乳酸溶液————0.5 0.5

NAD+0.5 —0.5 —0.5 —

将试管摇匀后于37℃中保温5min,加已经37℃水浴预保温5分钟的心肌提取液各1ml,混匀并继续保温。

3. 观察

观察各管颜色变化,记录各管褪色时间,30min不褪色者记为不褪色。分析实验结果所

说明的问题。

六、注意事项

1. 无色(还原型)DPI·2H与氧接触可重新氧化成蓝色的(氧化型)DPI,所以观察本实验结果时切勿振摇试管。

2. 体外实验亦可用甲烯蓝作为受氢体,再类似实验条件下蓝色的甲烯蓝(氧化型)受氢还原成无色甲烯蓝(还原型)。

七、思考题

1. 名词解释: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作用;解偶联作用;高能化合物

2. 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

3. 讨论下列问题:

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实验七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4学时)

一、实验目的学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实验原理,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Acrylamide,简称Acr)和交联剂N,N –甲叉双丙烯酰胺(Methylence-bisacry-lamide,简称Bis)在催化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聚合交联形成的具有分子筛效应的三维网状结构凝胶。凡以此凝胶为支持物的电泳均称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PAGE)。凝胶筛孔大小、机械强度和透明度等物理参数,主要取决于凝胶浓度(T%)及交联度(C%),随着这两个参数的改变,可获得对待测分子进行分离、分辨的最适孔径。

T%=[(丙烯酰胺g + 甲叉双丙烯酰胺g)/总体积]×100

C%=[甲叉双丙烯酰胺g/(丙烯酰胺g + 甲叉双丙烯酰胺g)]×100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与不连续系统两大类。在连续系统中缓冲溶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及分子筛效应得以分离;而在不连续系统中,不仅具有前两种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使电泳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电泳时样品的浓缩效应主要由以下原因产生:(1)凝胶孔径的不连续。在不连续的PAGE 中,电泳凝胶由上下两层不同pH、不同孔径的浓缩胶和分离胶组成,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质颗粒在大孔的浓缩胶中泳动的速度快,当进入小孔分离胶时,其泳动过程受阻,因而在两层凝胶交界处,由于凝胶孔径的这种不连续性造成样品位移受阻而压缩成很窄的区带。(2)缓冲体系离子成分及pH值的不连续性。在Tris-甘氨酸缓冲体系中,各胶层中均含有HCl,HCl在任何pH溶液体系中均容易离解出Cl-,它在电场中迁移率最大;甘氨酸等电点为6.0,在pH6.8的浓缩胶中,离解度很低,仅有0.1%~1%的NH2CH2COO-,因而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很慢;大部分蛋白质pI在5.0左右,在此电泳环境中都以负离子形式存在。通电后,这三种负离子在浓缩胶中都向正极移动而且它们的泳动率按m d a ch > m p a p > m q a q排序(有效迁移率等于迁移率m与离解度a的乘积)。于是蛋白质就在快、慢离子形成的界面处,被压缩成极窄的区带。(3)是由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所至。电泳开始后,由于Cl_-的迁移率最大,很快超过蛋白质,因此在快离子后面,形成一个离子浓度低的电导区,由此产生一个高的电位梯度,使蛋白质和慢甘氨酸离子在快离子后面加速移动,当快离子和慢离子的移动速度相等的稳定状态建立后,由于蛋白质的有效迁移率正好介于快、慢离子之间而被浓缩形成一狭小的区带。

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凝胶pH变为8.8,此时甘氨酸解离度大大增加,其有效迁移率

也因此加大,并超过所有蛋白质分子。这样,快慢离子的界面(由溴酚蓝指示剂标记)总是跑在被分离的蛋白质样品之前,不再存在不连续的高电势梯度区域。于是,蛋白质样品在一个均一的电势梯度和均一的pH条件下,通过凝胶的分子筛作用,根据各种蛋白质所带的净电荷不同,具有不同迁移率而达到分离目的。

垂直平板电泳凝胶是在两块垂直放置、间隔几个毫米的平行玻璃中进行的,所得的是垂直平板状的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有以下优点:一系列样品能在同一块凝胶板上进行,显色条件也相同;平板表面大,有利于凝胶冷却;易于进行光密度扫描测定。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一种特殊形式。实验证明,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这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巯基乙醇后,巯基乙醇能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SDS能使蛋白质的氢键、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大约每克蛋白质可结合1.4克SDS,蛋白质分子一经结合了一定量的SDS阴离子,所带负电荷量远远超过了它原有的电荷量,从而消除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电荷的差别。同时,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引起了蛋白质构象的变化,使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形状近似于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均为1.8mm,而长轴则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成正比的变化。

这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仅取决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故可根据标准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和迁移率所做的标准曲线,求出未知物的分子量。

三、试剂与仪器

(一)试剂(所用水为重蒸水)

1.30%单位胶储备液(Acr:Bis=29:1)

称58g丙烯酰胺(Acr)溶于180mL双蒸水,再加入2g甲叉双丙烯酰胺(Bis),溶解后定容至200mL,过滤备用。

2.分离胶缓冲液(pH8.8,3mol/L Tris-HCl)

称取36.33g Tris溶于80mL双蒸水中,在pH计上用HCl调pH至8.8,然后定容至100mL。3.浓缩胶缓冲液(pH6.8,1mol/L Tris-HCl)

称12.11g Tris溶于80mL双蒸水中,在pH计上用HCl调pH至6.8,加水定容至100mL。4.10% SDS:称取10g SDS,在65℃下用水溶解并定溶至100mL。

5.10%过硫酸铵(AP,聚合用催化剂)

称5g AP溶解于50mL双蒸水中,最好临用之前新鲜配制。也可置于4℃冰箱中避光保存,7天后重配。

6.10% 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聚合用加速剂)

移取0.1mL TEMED稀释至1.0mL。置于4℃保存。

7.Tris-Gly电极缓冲溶液:称取7.5g Tris盐和36g甘氨酸用水溶解,再加入10%SDS 25mL,用水定容至500mL,备用。临用时稀释5倍。

8.50mmol / L Tris-HCl (pH6.8)缓冲溶液

称取0.606g Tris溶于80mL双蒸水,在pH计上用HCl调pH至6.8,然后加水至100mL。9.加样缓冲溶液:吸取50mmol / L Tris-HCl (pH6.8)缓冲溶液3.2mL、10%SDS 溶液11.5mL、β-巯基乙醇2.5mL、溴酚蓝2mg以及甘油5 mL,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mL。

10.染色液

称取0.5g考马斯亮蓝R–250溶于甲醇和冰醋酸混合液(80mL/20mL)中,过滤备用。11.脱色液

取150mL甲醇与50mL冰醋酸混溶,加双蒸水至500mL。

12.3%琼脂溶液。

13.标准分子量蛋白(电泳专用试剂)。

(二)仪器

1、直流稳压稳流电泳仪,电流100mA,电压400V—500V。

2、夹芯式垂直电泳槽,DYYⅢ 2A型,1.0mm梳槽。

四、操作方法

(一)电泳槽安装

夹芯式垂直电泳槽两侧为有机玻璃制成的电极槽,两电极槽中间夹有一个由凹形硅胶框,长短玻璃板及样品槽模板组成(如图所示)。电泳槽分上贮槽(白金电极面对短玻璃板)、下贮槽(白金电极面对长玻璃板),回纹状玻璃管用于冷凝。两电泳槽与凝胶模间靠贮液槽螺钉固定。

夹心垂直电泳槽示意图凝胶模示意图

1、导线接头;

2、下电极缓冲液槽;1、样品槽定位模扳;2、长玻璃板;

3、凹型橡胶板;

4、样品槽模板;3、短玻璃板;4、凹型橡胶框。

5、固定螺丝;

6、上电极缓冲液槽;

7、冷凝系统。

图1 垂直板电泳槽结构示意图

1.组装前各部件应做彻底清洗,尤其是长短玻璃及凹形带槽橡胶框,须用少许洗衣粉彻底清洗,晾干后才能使用。

2.把长短玻璃分别插入相应的凹形橡胶框,注意手指不要接触胶面的玻璃板。

3.用点滴管或进样枪,把已经融化的琼脂密封长、短玻璃板的间隙,琼脂以渗入长、短两玻璃键间隙的高度1.0cm为宜,可略抬起胶框的一端在琼脂末凝固之前排去琼脂胶层的气泡。而后垂直放置胶框,让琼脂完全凝固。

4.把带正极的电泳槽有机玻璃板仰放于台面,将已经用琼脂密封好的玻璃板凝胶模,以长玻璃板面对正极的方式,平放于玻璃板上方,然后把带有负极的另一侧电泳槽有机玻璃板按螺丝销钉装好,并以对角线的方式逐渐旋紧螺丝帽,松紧程度以电泳槽不渗漏电极缓冲液而样品槽梳子又能够方便插入为宜。

(二)灌胶

1、配胶

由于SDS电泳分离不取决于蛋白质的电荷密度,只取决于所形成SDS—蛋白质胶束的大小,因此凝胶浓度的正确选择尤为重要。如凝胶浓度太大,孔径太小,电泳时样品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如凝胶浓度太小,孔径太大,则样品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均随着凝胶缓冲液流向前推进,而不能得以很好地分离。因此实验中可根据分析样品的分子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凝胶配比。不同浓度分离胶配比参考如下:

表不连续缓冲系统电泳中不同网孔凝胶溶液配方参考表

2、灌胶

a分离胶制备:将配制好的分离胶,连续缓慢地沿长玻璃板板壁注入凝胶模,直至胶液的高度达到低玻璃板板面2/3左右,用注射器小心流加入2 cm左右高度的双蒸水覆盖胶面,其加水速度应控制在不破坏胶层分度。约60min左右后,当凝胶与水层间出现折射率不同的分层面时,表明凝胶聚合完成。倾去胶层蒸馏水,再用双蒸水洗涤胶面,以除去未聚合胶液,并用滤纸吸干多余的水。

b浓缩胶置备:用微量的未加TEMED的浓缩胶洗涤分离胶面一次,倾去洗涤用的浓缩胶液,用滤纸吸干多余的胶液。然后将配好的浓缩胶连续缓慢加到已聚合的分离胶的上方,直至距离短玻璃板上缘约1mm处为止,随后将样品槽梳子轻轻插入浓缩胶内。待凝胶聚合后,小心拔出槽梳板,注意不要弄断或弄裂胶层。用长针头轻而有序地将每个凹形样品槽修饰整理,加双蒸水清洗槽坑,最后用针筒抽干凹槽内的双蒸水。

将稀释5倍的Tris–Gly电极缓冲液,倒入电泳仪上、下贮槽中,缓冲液高度以浸泡短玻璃板0.5cm以上为宜,即可准备加样。

(三)样品处理与上样

1、电泳样品前处理

(1)标准蛋白样处理:按购置标准蛋白样品说明书操作,取一定体积标准蛋白样品溶液于1.5mL离心管,加入适量加样缓冲液,混匀,在100℃沸水中浴中加热3~5min,取出冷却后上样。若上样液中浑浊,离心后备用。

(2)待分析蛋白样品前处理:根据待测样品蛋白含量,加入适量的加样缓冲溶液溶解,使样品浓度约为0.5~2mg/mL,混匀,按上述方法加热处理,冷却,离心后备用。处理后的样品可放在4℃的冰箱中短期保存,-20℃冰箱中保存6个月,使用前在仍需在沸水浴中加热3~5min后上样。

2、加样

向样品槽加入20~25μL样品,一般以上样体积≤样品槽总体积2/3为宜。如样品槽出现气泡,可用注射器剔除。加样时把装有样液注射器的针头小心伸进样品槽内,并尽量接近其底部,切勿捅穿胶层,轻轻推动注射器将样液注入样品槽底部,由于加样缓冲液中含有甘油,从而使样品液的比重增加并可自动沉将于样品槽的底部。

由于两端样品槽的样点易产生边缘效应影响,影响分子量分布的分析结果,所以凝胶板两端的样品槽一般不作点样用,仅注入溴酚蓝指示液跟踪样品在电场中的泳动情况。(四)电泳

正确联接电泳槽与电泳仪的正负极,接通冷凝水,开启电泳仪开关,采用稳流电泳。首先把电压调整电位器向右旋转6~7圈,使电泳过程电压有足够的上升区间,调整电流旋钮将电流调至25mA后开始电泳。当溴酚蓝指示液泳动迁移至距离橡胶框前沿约1.5cm时,将电流回调至零,关闭电源及冷却水,电泳结束。

(五)凝胶剥离

旋松电泳槽固定螺丝,取下凝胶模,卸下硅橡胶框,用不锈钢小铲撬离短玻璃板,弃去浓缩胶,小心剥离分离胶,并在凝胶片基线处切下一角作为加样基线标记,用双蒸水略冲胶面。

(六)染色与脱色

把胶片移入染色液中,染色6小时以上,用蒸馏水漂洗数次,再用脱色液脱色,更换脱色液直到电泳区带清晰为止。

五、结果计算与分析

由电泳实验结果,记录标准蛋白质分子以及样品蛋白分子相对迁移加样端距离(cm)、溴酚蓝染料相对迁移加样端距离(cm)。根据下式计算各标准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迁移率:

相对迁移率=

)

(

) (

cm cm

染料迁移距离离

标准蛋白质分子迁移距

以标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lgM w)为纵坐标,标准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迁移率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根据样品蛋白的相对迁移率从标准曲线中求出其相对分子量。

注意:记录溴酚蓝染料相对迁移加样端距离(cm)应在凝胶脱色前完成。

六、问题讨论

1.Acr及Bis均为神经毒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使用时应予注意。

Acr和Bis的贮液在保存过程中,会由于水解作用而产生丙烯酸和NH3,虽4℃置于棕色瓶内保存可有效防止水解作用,但也只能贮存1~2个月。可通过pH值(4.9~5.2)来判断检查试剂是否失效。

2.由于玻璃板表面的不洁净,可能会导致电泳时发生凝胶板与玻璃板或硅橡胶条剥离,产生气泡或滑胶;剥胶时胶板极易断裂。所以所使用的电泳槽组件务必彻底清洗。

为保证样品槽平整,槽梳子使用前必须用95%乙醇洗净,风干后才使用。

3.用琼脂密封长短玻璃间隙及灌胶时,胶层不能包裹有气泡,以免影响系统导电性。

4.为防止电泳后区带拖尾,影响分辨率,样品中盐离子强度应尽量低,含盐量高的样品可经脱盐后再作电泳分析。

5.电泳分析时,不同分子量的样品应选用不同的分离胶浓度。蛋白质分子量在65~200KDa可选用7.5%;21~200KDa,可选用10%凝胶;14~100KDa,可选用12%凝胶;

6.5~200KDa,可选用15%凝胶。浓缩胶浓度均可选4%。操作时,若不知分子量也可先选用

7.5%分离胶浓度尝试,因为生物体内大多数蛋白质在此范围内电泳,均可取得较满意的电泳效果,而后根据分离情况选择适宜的浓度进一步取得理想的分离效果。

七、思考题

a.系中,样品在浓缩胶中是怎样被压缩成“层”的?

b.液中甘油和溴酚蓝的作用是什么?可用何物代替甘油?

c.实验过程,做好电泳的关键步骤有哪些?

d.色液可否重新使用?应如何处理?处理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e.缓冲液电泳后,能否重新使用,重新使用应做什么处理?

f.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异同点及适用范围。

电子技术实验

半导体器件的测试实验 实验组号__ __学号姓名 实验日期成绩____ ___指导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万用表测试二极管、三极管的性能好坏,管脚排列。 二、实验器材 1.万用表1只(指针式)。 2.二极管、三极管若干。 三、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量程,使万用表指针落在万用表刻度盘中间的位置为佳。 2.测试电阻前应先调零。 3.测量时不要同时用手接触元件的两个引脚。 4.测量完毕时应将万用表的转换开关转向off位置或交流最高电压档。 5.不能用万用表测试工作中的元件电阻! 四、实验内容 1.半导体二极管的测试 ◆半导体二极管的测试要点: 用指针式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当测得阻值较小的情况下,黑笔所接的极是二极管的正极。 (1)整流二极管的测试 将万用表置于R?100Ω或R?1kΩ电阻档并调零,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判断其极性和性能好坏,把测量结果填入表1中。 (2 将万用表置于R?10kΩ电阻档并调零,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判断其极性和性能好坏,把测量结果填入表2中。 2.半导体三极管的测试 ◆半导体三极管的测试要点: 将万用表置于R?100Ω或R?1kΩ电阻档并调零。 ①首先判基极和管型 ?黑笔固定某一极,红笔分别测另两极,当测得两个阻值均较小时,黑笔所接的极是基

?红笔固定某一极,黑笔分别测另两极,当测得两个阻值均较小时,红笔所接的极是基极,所测的晶体管是PNP管。 ②其次判集电极和发射极 ?对于NPN管:用手捏住基极和假设的集电极(两极不能短接),黑笔接假设的集电极,红笔接假设的发射极,观察所测电阻的大小。然后将刚才假设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对调位置,再重测一次,当测得电阻值较小时,黑笔所接的是集电极,另一电级是发射极?对于PNP管:用手捏住基极和假设的集电极(两极不能短接),红笔接假设的集电极,黑笔接假设的发射极,观察所测电阻的大小。然后将刚才假设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对调位置,再重测一次,当测得电阻值较小时,红笔所接的是集电极,另一电级是发射极。(1)将万用表置于R?100Ω或R?1kΩ电阻档并调零,判别三极管的引脚排列、管型和性能好坏,把测量结果填入表3中。 (2)将万用表置于h fe档(×10Ω档并调零),测量三极管的β值,把测量结果填入表4中。 五、实验分析 1.用万用表的R?100Ω或R?1kΩ电阻档测量同一只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时,测量值为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不能用R?1Ω或R?10kΩ电阻档测量小功率晶体管?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说明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说明书

实验要求(电信111班) l.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一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1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 f 0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生物化学(6.3)--作业生物氧化(附答案)

第六章 生物氧化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解偶联剂: 呼吸链: 细胞色素氧化酶: NADH氧化呼吸链: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P/O比值: 解偶联作用: 高能磷酸化合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化学渗透假说: α-磷酸甘油穿梭(a-glycerophosphateshuttle)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malate-asparateshuttle) 加单氧酶: 问答题 1. 简述体内能量以及水生成的方式。 2. 以感冒或患某些传染性疾病时体温升高说明解偶联剂对呼吸链作用的影响。 3. 何谓呼吸链,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4. 试述线粒体体外的的物质脱氢是否可以产生能量?如可以,是通过何种机制? 5. 给受试大鼠注射DNP(二硝基苯酚)可能引起什么现象?其机制何在? 6. 当底物充足时(如乳酸等),在呼吸链反应系统中加入抗霉素A,组分NADH和Cytaa3的氧化还原状态是怎样的? 7. 何谓加单氧酶(monooxygenase)?简述其存在部位、组成、催化的反应及其特点。 8.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的NADPH,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如何进一步氧化? 9. 生物氧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试说明物质在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有哪些异同点? 10. 人体生成A TP的方式有哪几种?请详述具体生成过程。 11. 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有何区别? 12. 胞浆中的NADH如何参加氧化磷酸化过程?试述其具体机制。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答案]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过程。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实验1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门电路图形符号与功能; 2?掌握门电路的使用与功能测试方法; 3?熟悉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设备的结构、功能与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双列直插集成电路插座,逻辑电平开关,LED发光显示器,74LS00, 74LS20 , 74LS86,导 线 三、实验电路与说明 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电路,也是构成任何复杂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基本单 元。常见基本集门电路包括与门、或门、与非门、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等,它们相应的图形符号与逻辑功能参见教材P.176, Fig.6.1。根据器件工艺,基本门电路有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之分。TTL门电路工作速度快,不易损坏,CMOS门电路输出幅度大,集成 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1.74LS00 —四2输入与非门功能与引脚: 2. 74LS20 —双4输入与非门功能与引脚: 3. 74LS86 —四2输入异或门功能与引脚: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74LS00功能测试: ①74LS00插入IC插座;②输入接逻辑电平开关;③输出接LED显示器;④接电源;⑤拔

动开关进行测试,结果记入自拟表格。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2. 74LS20功能测试: 实验过程与74LS00功能测试类似。 3. 74LS86功能测试: 实验过程与74LS00功能测试类似。 4. 用74LS00构成半加器并测试其功能: ①根据半加器功能:S A B , C AB,用74LS00设计一个半加器电路; ②根据所设计电路进行实验接线; ③电路输入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接LED显示器; ④通电源测试半加器功能,结果记入自拟表格。 5. 用74LS86和74LS00构成半加器并测试其功能: 实验过程与以上半加器功能测试类似。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内容必须包括实验名称、目的要求、实验电路及设计步骤、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总结与体会等。2?在报告中回答以下思考题: ①如何判断逻辑门电路功能是否正常? ②如何处理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 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设计性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MSI的功能与使用; 2?进一步掌握组合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3?学会用MSI实现简单逻辑函数。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生化bb第六章 生物氧化

问题1得10 分,满分10 分体内CO2来自: 所选答案: D. 有机酸的脱羧 问题2得10 分,满分10 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是意味着: 所选答案: D. 线粒体能利用氧,但不能生成ATP 问题3得10 分,满分10 分劳动或运动时ATP因消耗而大量减少,此时: 所选答案: E. ADP相应增加,ATP/ADP下降,呼吸随之加快 问题4得10 分,满分10 分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所选答案: B. ATP 问题5得10 分,满分10 分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是: 所选答案: E. Cyt aa3 问题6得10 分,满分10 分肝细胞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机制是: 所选答案: C.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问题7得10 分,满分10 分在胞质中进行的与生成能量有关的代谢途径是 所选答案: D. 糖酵解 问题8得10 分,满分10 分体内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所选答案: B. 氧化磷酸化 问题9得10 分,满分10 分下列哪个物质不是琥珀酸呼吸链的组分 所选答案: A. NAD+ 问题10得10 分,满分10 分脂溶性的递氢体是 所选答案: B. CoQ 问题11得10 分,满分10 分下列能显著促进氧化磷酸化的物质是 所选答案: C. ADP 问题12得10 分,满分10 分可抑制ATP合酶作用的物质是 所选答案: A. 寡霉素 问题13得10 分,满分10 分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生理意义在于 所选答案: B. 将胞液NADH十H+上的2H带人线粒体进入呼吸链 问题14得10 分,满分10 分下列哪一说法不是生物氧化的特点 所选答案: A. 与体外燃烧相比释放的能量较少 问题15得10 分,满分10 分糖与脂肪酸及氨基酸三者代谢的交叉点是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仪器与被测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 实验1 共发射极单级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1-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由B1R 和B2R 分压电路组成,发射极接有电阻E R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i u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i u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o u ,从而实现电压放大。 图1 测量模拟电子电路常用电子仪器的接法

在图1-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B1R 和B2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大5~10倍),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2 12 B B C C B B R U U R R ≈+, B B E C E U U I R -≈, C B I I β=,)(E C C CC CE R R I U U +-= 放大器的动态参数,电压放大倍数为 1 )1(//E be L C V R r R R A ββ ++-= 输入电阻为 121//[(1)]i B B be E R R R r R β=//++ 输出电阻为 C o R R ≈ 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有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配装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一个优质的放大器,必须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与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和放大器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0=i u 的情况下进行。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的电位B U 、C U 和E U 。然后算出 C I ≈E I =E U /E R ;BE U =B U —E U ,CE U =C U —E U 。为了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 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流C I (或CE U )的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以NPN 型三极管为例,如果工作点偏高,放大器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o u 的负半周被缩底,如图1-2a 所示。如果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o u 的正半周被缩顶,如图1-2b 所示。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i u ,检查输出电压o u 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 改变电路参数CC U 、C R 、B R (1B R 、2B R )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通常采用调节偏置电阻2B R 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2B R ,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 绝对的,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果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的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靠近交流负载的中点。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图1-2 静态工作点对o u 的影响

关于生物氧化作业与答案

生物氧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中,典型的呼吸链有两种,它们是NADH 呼吸链和 FADH 呼吸链。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2 载体不同而区别的。 2、在呼吸链中,惟一的非蛋白组分是辅酶Q ,惟一不与线粒体膜紧密结合的蛋白质是细胞色素C 。 3、细胞色素是一类含有铁卟啉辅基的电子传递体,铁硫蛋白是一类含有非卟啉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的电子传递体。 4、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化学渗透学说,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 Mitchell 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5、一对电子从NADH传递至氧的过程中,还原力逐渐降低,氧化力逐渐增强。 6、合成1分子ATP需 3 个质子通过ATP合酶,每个ATP 从线粒体基质进入胞质需消耗 1 个质子,这样每产生1分子ATP,共需消耗 4 个质子。 7、生物氧化中NADH呼吸链的P/O比值是每消耗1摩尔的原子 呼吸链的P/O比值 1.5 。生成的ATP摩尔数,FADH 2 8、用特殊的电子传递抑制剂可将呼吸链分成许多单个反应,这是一种研究氧化磷酸化中间步骤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抑制剂及作用如下:①鱼藤酮、安密妥等抑制电子由NADH 向CoQ 的传递。 ②抗霉素A抑制电子由细胞色素b 向c 的传 1

③氰化物、CO等抑制电子由细胞色素(a+a 3 ) 向分子氧的传递。 9、穿梭作用主要有磷酸甘油穿梭系统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两者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值分别是 1.5 和 2.5 。 10、ATP 是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者。脂肪是肌肉中能量的贮存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哪一叙述不是生物氧化的特点?:(D ) A、逐步氧化 B、必需有水参加 C、生物氧化的方式为脱氢反应 D、能量同时释放 2、能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的细胞色素是:( D ) A、Cyt aa 3B、Cyt b C、Cyt c 1 D、Cyt c 3、真核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定位于:( C ) A、胞液 B、质膜 C、线粒体内膜 D、线粒体基质 4、下列关于NADH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可在胞液中生成 B、可在线粒体中生成 C、可在胞液中氧化生成ATP D、可在线粒体中氧化并产生ATP 5、在生物氧化中FMN和FAD的作用是( D ) A、转氨 B、加氧 C、脱羧 D、递氢 6、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高能化合物?( A ) A、葡萄糖-6-磷酸 B、肌酸磷酸 C、GTP D、1,3-二磷酸甘油酸 7、电子传递抑制剂会引起下列哪种效应?( A ) A、电子传递停止,ATP合成停止 B、电子传递停止,ATP 正常合成 C、氧不断消耗,ATP合成停止 D、氧不断消耗,ATP正常合成 8、解偶联剂会引起下列哪种效应?( B ) A、氧不断消耗,ATP正常合成 B、氧不断消耗,ATP合成停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

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 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第六章生物氧化答案

第六章生物氧化答案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生物体内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传递氢(或电子)的酶或辅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组成递氢或递电子体系,称为电子传递链,该体系进行的一系列传递过程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相关,又称为呼吸链。 解偶联剂:能破坏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作用称为解偶联作用。能引起解偶联作用的物质称为解偶联剂。 填空题 1、糖、脂肪、蛋白质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量 2、NADH呼吸链和FAD呼吸链辅酶(辅基) 3、CoQ 4、有机酸脱羧 5、底物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6、NADH 3 7、2 3 简答题 1. 何谓氧化磷酸化作用?NADH呼吸链中有几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沿呼吸链传递的过程中,逐步释放的能量可以使ADP 磷酸化生成ATP,这种氧化释放能量和ADP磷酸化截获能量相偶联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NADH呼吸链中有3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①NADH和CoQ之间;②细胞色素b和c之间;③细胞色素aa3和O2之间。 2.生物氧化的特点是什么? (1)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是在酶的催化下,在体温、近中性pH及有水的环境中逐步进行的。 (2)生物氧化中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这样不会因能量的骤然释放而损害机体,同时使释放的能量得到有效的利用。生物氧化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先贮存在一些高能化合物如ATP中,以后通过这些物质的转移作用,满足肌体生命活动需要。 (3)CO2的生成是有机物氧化的中间产物有机酸经脱羧反应而生成的;水则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将有机物脱下的氢经过一连串的递氢或递电子反应,最终与氧化合的产

电子技术实验(6)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 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仪器 1、模拟电路实验装置一台 2、数字万用表一只 3、毫伏表一台 4、示波器一台 5. 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实验内容 1.按实验原理图,连接好电路。 2.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将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测量输出电压UO,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UO=0。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零点调好以后,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e 两端电压URE,记入表1.4.1。 测量静态工作点: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 3.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断开直流电源,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放大器输入A端,信号源的地端(黑夹子)接放大器输入B端构成双端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为频率f=1KHz的正弦信号,并使信号源的幅度输出旋钮(AMPL)旋至零,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集电极C1或C2与地之间)。

接通±12V直流电源,逐渐增大输入电压Ui(约100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i,UC1,UC2 (注意:毫伏表后面板的开关打到“FLOAT”位置,保证两个被测信号不共地),记入表1.4.2中,并观察ui,uC1,uC2之间的相位关系。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信号 表1.4.2 4.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将放大器A、B短接,信号源接A端与地之间,构成共模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f=1kHz,Ui=1V,在输出电压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Ui,UC1,UC2之值记入表1.4.2,并观察ui,uC1,u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URe随U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5.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性能测试 将图1.4.1电路中开关K拨向右边,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参照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的步骤对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进行测试,将测得的静态工作点填入自行设计的表格中,而后测量表1.4.2右侧的相关数据。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信号 实验总结 1.计算静态工作点、差模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CMRR 。 2.整理实验数据,列表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估算值,分析误差原因 3.回答思考题,总结实验收获。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xt6

第六章 生物氧化 一、课后习题 1.用对或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不需氧脱氢酶就是在整个代谢途径中并不需要氧参加的生物氧化酶类。 (2)需氧黄酶和氧化酶都是以氧为直接受体。 (3)ATP是所有生物共有的能量储存物质。 (4)无论线粒体内或外,NADH+H+用于能量生成,均可产生2.5个ATP。 (5)当有CO存在时,丙酮酸氧化的P/O值为2。 2.在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的反应G-1-P G-6-P中,在PH7.0,25℃下,起始时[G-1-P] 为0.020mol/L,平衡时[G-1-P]为0.001mol/L,求△G0?值。 3.当反应ATP+H2O→ADP+Pi在25℃时,测得ATP水解的平衡常数为250000,而在37℃时,测得ATP、ADP和Pi的浓度分别为0.002、0.005和0.005mol/L.求在此条件下ATP水解的自由能变化。 4.在有相应酶存在时,在标准情况下,下列反应中哪些反应可按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 (1)丙酮酸+NADH+H+→乳酸+NAD+ (2)琥珀酸+CO2+NADH+H+→α-酮戊二酸+NAD+ (3)乙醛+延胡索酸→乙酸+琥珀酸 (4)丙酮酸+β-羟丁酸→乳酸+乙酰乙酸 (5)苹果酸+丙酮酸→草酰乙酸+乳酸 5.设ATP(相对分子质量510)合成,△G0?=41.84kJ/mol,NADH+ H+→H2O, △G0?=-217.57 kJ/mol,成人基础代谢为每天10460 kJ。问成人每天体内大约可合成多少(千克)ATP? 6.在充分供给底物、受体、无机磷及ADP的条件下,并在下列情况中肝线粒体的P/O值各为多少(见下表)? 底物 受体 抑制剂 P/O 苹果酸 琥珀酸 琥珀酸 琥珀酸 琥珀酸 O2 O2 O2 O2 O2 ---------- ---------- 戊巴比妥 KCN 抗霉素A 解析: 1.(1)错误,只是不以氧为直接受氢体,但有氧的参与。(2)正确。(3)错误,ATP是细胞内反应间的能量偶联剂,是能量传递的中间载体,不是能量的储存物质。(4)错误,线粒体内是产生 2.5个ATP。(5)正确。 2.根据△G=△G+RTln[产物]/[反应物]进行计算,在平衡时△G=0,由此得到△G。。 3. 首先计算△G。=-RTlnKeq=-30799.9KJ·mol-1,再根据△G=△G。+RTln[产物]/[反应物]进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六预习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实验六预习报告 实验名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继电接触控制及门电路 一、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1、熟悉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并分析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及自锁、互锁的工作原 理 (简要分析写入实验报告中) 二、三变量表决电路 1、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P54的图15-1建立三变量表决仿真电路,其中输入A、B、C分别接 高低电平控制开关,输出利用发光二极管显示; 1)高低电平控制开关选择Basic 中SWITCH,型号选SPDT,分别连接VCC=5V和 GROUND 代表高、低电平,参考实验指导书P113: 2)发光二极管选择Place Diodes中的LED,颜色任选,但需串联一合适电阻; 3)与非门选择TTL中74STD,7400N、7410N、74R0N分别为两、三以及四输入与非门; 2、改变输入A、B、C的高低电平变化,观察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发亮为1,不亮为0,并将 结果填入下表: 表1 三变量表决电路测量

三、半加器 1、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P55的图15-3,利用异或门和与非门建立半加器仿真电路: 提示:异或门选择TTL中74STD,型号为7486N 2、改变输入A、B的高低电平变化,观察C、S对应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表R 半加器电路测量

四、全加器 1、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P55的图15-4,利用异或门和与非门建立全加器仿真电路: 2、改变输入A i、B i、C i-1的高低电平变化,观察S i、C i的变化,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表3 全加器电路测量

五、抢答显示器电路 1、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P56的图15-5,建立抢答器仿真电路: 2、改变输入A、B、C的高低电平变化,观察Y1、Y R、Y3的变化,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表4 抢答状态结果

第六章-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发酵 2.呼吸作用 3.有氧呼吸 4.无氧呼吸 5.异型乳酸发酵 6.生物固氮 7.硝化细菌 8.光合细菌 9.生物氧化 10.初级代谢产物: 11.次级代谢产物: 12.巴斯德效应: 13.Stickland反应: 14.氧化磷酸化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

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 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 作用下被NADH 还原为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经 、 和 途径分 解葡萄糖。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 酵、 发酵和 发酵等。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 , 发 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 磷酸化和 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 的能量储存在ATP 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 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 能储存在ATP 中。 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 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 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 转换到 下, 糖代谢速率 ,这是因为 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 22322423、CO O 、S 、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合物。 8.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 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能量的产生是通过 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 2。电子供体是 、 、 和 , 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 能量。 9.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 2还原为NH 3的过程称为 。该过程中根据微生物和其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比值 5.解偶联剂 6.高能化合物 7.细胞色素 8.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填空题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和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或____分子ATP。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____、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5.铁硫簇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相连接。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17.FMN或FAD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是____。 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是____。 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21.ATP合酶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是____,____具有催化生成ATP 的作用。 22.呼吸链抑制剂中,____、____、____可与复合体Ⅰ结合,____、____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为____,存在于线粒体中的 SOD为____,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____。 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____和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25.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细胞色素是: A.细胞色素b560 B.细胞色素b566 C.细胞色素c1 D.细胞色素c E.细胞色素aa3 26.含有烟酰胺的物质是: A. FMN B. FAD C. 泛醌 D. NAD+ E. CoA 27.细胞色素aa3除含有铁以外,还含有: A.锌 B.锰 C.铜 D.镁 E.钾 28.呼吸链存在于: A.细胞膜 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内膜 D.微粒体 E.过氧化物酶体 29.呼吸链中可被一氧化碳抑制的成分是: A. FAD B. FMN C. 铁硫蛋白 D. 细胞色素aa3 E.细胞色素c 3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分? A. FMN B. FAD C. 泛醌 D. 铁硫蛋白 E.细胞色素c 31.在氧化过程中可产生过氧化氢的酶是: A. SOD B.琥珀酸脱氢酶 C.细胞色素aa3 D.苹果酸脱氢酶 E.加单氧酶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答案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接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1.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可以根据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信号电压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挡开关、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进行调节。输出信号电压幅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连续调节。 操作要领: 1)按下电源开关。 2)根据需要选定一个波形输出开关按下。 3)根据所需频率,选择频率范围(选定一个频率分挡开关按下)、分别调节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在 频率显示屏上显示所需频率即可。 4)调节幅度调节旋钮,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所需信号电压值。 注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用来测量300伏以下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操作要领: 1)为了防止过载损坏仪表,在开机前和测量前(即在输入端开路情况下)应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处,待输入端接入电路开始测量时,再逐档减小量程到适当位置。 2)读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1”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10标度尺上的示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3”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3标度尺上的示数。 3)仪表使用完后,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位置后,才能拆线或关机。 3.双踪示波器 示波器是用来观察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及参数的设备。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观测和比较。 操作要领: 1)时基线位置的调节开机数秒钟后,适当调节垂直(↑↓)和水平(←→)位移旋钮,将时基线移至适当的位置。 2)清晰度的调节适当调节亮度和聚焦旋钮,使时基线越细越好(亮度不能太亮,一般能看清楚即可)。 3)示波器的显示方式示波器主要有单踪和双踪两种显示方式,属单踪显示的有“Y1”、“Y2”、“Y1+Y2”,作单踪显示时,可选择“Y1”或“Y2”其中一个按钮按下。属双踪显示的有“交替” 和“断续”,作双踪显示时,为了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同时显示两个波形,采用“交替”显示方式, 当被观察信号频率很低时(几十赫兹以下),可采用“断续”显示方式。 4)波形的稳定为了显示稳定的波形,应注意示波器面板上控制按钮的位置:a)“扫描速率”(t/div)

实验六 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

实验六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3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电子在电子传递链中的传递过程; 2. 了解体外实验中研究电子传递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由NAD+ 或FAD接受生成还原型NADH或FADH2,再经一系列电子传递体传递,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些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氧化还原酶及其辅酶依次排列,顺序地起传递电子或电子和质子的作用,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在体内,代谢中间产物琥珀酸在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辅酶FAD)的作用下脱氢氧化生成延胡索酸,脱下的氢使FAD还原成FADH2,再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即FADH2→Q→细胞色素(b→c1→c→aa3),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 在体外实验中,组织细胞生物氧化生成琥珀酸的量可采用在琥珀酸脱氢时伴有颜色变化的化合物作氢受体来研究。 本实验以2,6-二氯酚锭酚(DPI)为氢受体,蓝色的DPI从还原型黄素蛋白(FADH2)接受电子,生成无色的还原型DPI·2H,蓝色消失,其反应过程如下: 琥珀酸+FAD→延胡索酸+ FADH2 DPI(蓝色)+ FADH2→DPI·2H(无色)+FAD 根据褪色时间可测定生物氧化过程中各代谢物与琥珀酸之间在代谢途径中的距离。三、试剂及材料 磷酸钾缓冲溶液(PBS,50mmol/L,pH7.4):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0ml和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395ml混合加水至2000ml。 猪心,2,6-二氯酚锭酚(1.5mmol/LPBS),葡萄糖溶液(90mmol/LPBS),琥珀酸溶液(90mmol/LPBS),乳酸溶液(90mmol/LPBS),NAD+(5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 四、仪器设备 绞肉机,纱布,细砂,研钵,冰浴,恒温水浴。 五、操作方法 1. 心肌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绞碎的心肌糜3g,置250ml烧杯中,加冰冷的去离子水200ml,搅拌1min,静置1min,小心倾去水层,同法洗涤3次后,以细纱布过滤并轻轻挤压除去过多液体。将肉糜转移至冰冷的研钵中,加等量细砂和PBS5ml,在冰浴中研磨至糊状,再加PBS15ml,抽提(至少5min),双层纱布过滤,滤液收集于试管,置冰浴中备用。 2. 底物的氧化 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依次加入各试剂(单位ml) 管号 1 2 3 4 5 6 DPI 0.5 0.5 0.5 0.5 0.5 0.5 葡萄糖溶液0.5 0.5 ———— 琥珀酸溶液——0.5 0.5 —— 乳酸溶液————0.5 0.5 NAD+0.5 —0.5 —0.5 — 将试管摇匀后于37℃中保温5min,加已经37℃水浴预保温5分钟的心肌提取液各1ml,混匀并继续保温。 3. 观察 观察各管颜色变化,记录各管褪色时间,30min不褪色者记为不褪色。分析实验结果所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合集

实验名称: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系别:计算机系年级:2015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月日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3、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 通过采用仿真技术,虚拟构建一个直观、可视化的2D、3D 实验环境,从而达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虚拟仿真以及对现实实验的操作,为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实验者提供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学习者仿佛置身其中,对仪器、设备、内容等实验项目进行互动操作和练习。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1、绘制电路 利用Mulisim软件绘制如图1-1所示的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2、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测试仪观察通频带。 5.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s rad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0(KHz)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479 A V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第六章生物氧化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比值 5.解偶联剂 6.高能化合物 7.细胞色素 8.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填空题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 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和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或____分子ATP。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____、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5.铁硫簇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相连接。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 ____。 17.FMN或FAD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是____。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是____。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 21.ATP合酶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是____,____具有催化生成ATP的作用。22.呼吸链抑制剂中,____、____、____可与复合体Ⅰ结合,____、____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物 质有____、____、____。 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为____,存在于线粒体中的 SOD为____,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____。 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____和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