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功能(正文)模板

浅谈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功能(正文)模板

浅谈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功能(正文)模板
浅谈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功能(正文)模板

浅谈音乐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功能

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

12220113 刘佳俐指导教师:邝嘉

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交流障碍性疾病,一般在幼儿阶段的男性中出现的较多,主要表现为说话相当晚,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完全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表现出精神发育障碍,还有一部分体现为智力低下。然而,音乐课表现出的生动有趣一般能的到该类患者的接受。同时音乐学习现对难度比较简单,倍受孤独症儿童的喜爱。曾有著名学家指出音乐治疗属于一种精神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音乐教学的各种形式去探索患者的精神世界,从而找到患者的精神突破口,使其在治疗中能够顺利的进行,使治疗得到一定的效果。而其他的治疗往往无法突破患者的精神防线,因此,音乐治疗发成为了孤独症治疗的最有效方式。

Abstract:Children with autism is a common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generally appears in the

infant stage of men more, mainly to speak quite late, not willing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full of life in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ir own. There are a large part of the patients showed mental retardation, there is a part of the mental retardation. However, music lessons show a lively and interesting general can be accepted into the class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music learning is more simple and more difficult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Had the famous scientist pointed out that music therapy belongs to a mental intervention process. In this process, teachers use various forms of music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patients, so as to find the spirit of the patient's breakthrough, the treatment can smoothly, make the treatment to a certain effect. And other treatment is often unable to break through the patient's spiritual line of defense, therefore, music therapy has becom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autism treatment.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音乐教育

Keyword:Autistic children; music therapy; music education

儿童孤独症又被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在幼儿阶段发生率最高的疾病,由于该种疾病是一种精神自我封闭的形式的疾病,所以归为心理疾病,其治疗的难度非常之高,从而倍受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引起了广大心理学家的兴趣。在国外,从1958年开始,就有很多心理学家开始了音乐治疗法的研究,通过长达十几年的临床实验表明,音乐治疗对孤独症患者的病情确有缓解作用,从而也给了众多心理学家继续研究下去的动力。然而,国内对音乐治疗孤独症患者的研究仅从前几年才开始。由于孤独症患者一般具有语言障碍,同时还在精神上进行自我封闭,往往会排斥外界一切事物,拒绝与人交流。但是,慢慢人们注意到,虽然患者拒绝与外界交流,但他们从来不排斥音乐。这一点受到各界的关注,也给人们以启示,由此,各界开始了音乐对孤独症患者治疗的研究。

1儿童孤独症的症状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常见发育障碍疾病,一般发病于3岁以下的幼儿阶段,常见的表现为语言发育障碍,除此之外,往往还表现为行为呆板、拒绝与人交流、心胸狭窄。

1.1语言障碍

孤独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交流障碍,也是患者被人们发现并送到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言语和交流障碍表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有单一的一种形式,不同的患者往往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各不相同,多数患者变现为迟迟还不会说话,有的却是表现在语言能力发育正常之后,在幼时具有表达性语言,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反而说话能力却越来越差,有的甚至完全丧失说话能力,导致终身没有言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说出几个简单的不通顺的话来。他们对语言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阻碍。

1.2社会交往障碍

部分孤独者患者具备正常的语言功能,但就是不愿意开口。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拒绝和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可以和比较亲熟或者是同龄说上几句简单的话语。但还有一部分确是拒绝和一切人交流,甚至是和爸爸、妈妈都不愿意开口说话,这类患者是最为严重的,他们完全或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一切事物都表现为排斥。例如,在幼儿园常常是一个人呆在一个角落,也不和同伴一起玩耍;看见倍的小朋友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做游戏时,也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加的愿望。

1.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还有一类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喜爱的游戏和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稀奇古怪的物品,

比如喜欢玩一些碎纸,一玩就是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也不觉得有一点点厌烦。还有一些特殊的患者喜欢一切事物一成不变,比如上床睡觉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所盖的被子从不允许更换,外出时总是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还有一类患者总是重复某个刻板动作,如重复的拍手、打转、用舌舔墙、踩脚等。

1.4智能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往往很正常的儿童有一定的差距,大量的研究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孤独症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只有极少部分的智力表现正常。智力相对正常的,我们把这类患者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2音乐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的作用

2.1 对孤独症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的帮助

有许多孤独症儿童在感知能力的各个方面都有不正常表现,有的反应太过灵敏,有的反应又过于呆滞。然而对于音乐的培养与学习注重对音乐多感官的参加,对孤独症儿童感知的训练有独到之处。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常常伴随有各种直观的视觉和触觉提示,比如用手摸彩色布条来感受音乐的长度,根据音乐来决定动作的变化等,都能很好地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在乐器的伴奏下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2对孤独症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把音乐游戏作为训练我们自身的一种形式,在游戏中,他们会忘掉自己身体上的不足,激发出和人说话,交谈的想法。同时,在音乐治疗中,研究者把语言编入歌词中,让患者反复唱,从而让他们掌握。患儿在音乐环境下,更容易记住并且背出歌词,从而达到促使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目的。音乐治疗对患者语言的引导和激发,原理类似于对婴儿语言的诱导。通常,一般的爸爸、妈妈为了培养婴儿的语言能力,都会每天定时给宝宝听一些童歌,或者每天定时让宝宝观看相关的电视节目,其中原理大同小异。因此,通过音乐不仅可以加强记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言语主动性。

2.3对孤独症儿童情绪的改善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常常会不稳定,表现出多动,急躁的情绪。音乐的作用之一的调节情绪,不仅对大人有效,对儿童也有很好的作用。用合适的音乐来调节孤独症儿童的情绪,使愤怒变得开心,使激动变得平缓,音乐不知不觉充当了情绪的调节剂。由于孤独症儿童缺乏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多元化的感官运动对抒发一些压抑的情绪非常有利。如果适当的使用音乐进行治疗,就可

以缓和他们压抑的情绪,使身心愉悦。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给他们各类敲击乐器,如鼓、锣,在他们敲打的时候,也可以发泄内心的压抑情绪,配合身体运动,使音乐成为发泄不好情绪的工具。

3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孤独症治疗方法,其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对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和现象进行干预和排除,改善和提高的治疗的技术。然而,儿童音乐治疗对医生的素质要求非常高。音乐治疗不像其他的行为干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模式,特别是要求医生对每个儿童要进行具体的观察、分析采取合适的变更。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没有适合每个人的固定方案。音乐治疗着重对孩子兴趣的开发,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创造力。⑤因此我们的医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练,从而变得成熟。

3.1把握个性治疗原则

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丰富多趣的音乐治疗法、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专业的音乐治疗医生、有趣的音乐游戏等都是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或者教育属于个体化,针对性相对比较强。因此辅助人员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和治疗医生一起熟悉每个孩子的特征,确立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目标,把握住准确的教学方向,选择最好的教育方法,尽量不要走弯路。所以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需要针对个人的障碍来随时改变环境与教学方法,还要增加所需的生活技能,让每个孩子好好的适应目前的教育、治疗生活坏境。防备患儿对坏境产生排斥的心理。

3.2掌握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和喜好

治疗孤独症儿童是相当困难的,第一,我们需要和患儿建立好充分关系才能够进入到真正的音乐治疗中。第二,儿童孤独症患者有着非常强的自我防护意识,拒绝一切外来人或事的干扰,不能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不喜欢别人对视目光。因此,他们也无享受到被关爱所带来的愉悦心情。所以,在开始治疗之前,对孤独症儿童要进行基本状况的调查、进行音乐行为和音乐能力的评估,掌握他们的喜欢和心理。成为了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3.3对治疗进行有效的监控

在音乐治疗中,由于患者的不稳定性,需要我们做到全面监控和分析,从而做到随时改变方新进行诊断,确保诊断的正确性,然后再重新研究治疗的方案和过程,对不好的治疗方案进行改

孙韵.孤独症儿童音乐教学方法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2011(2),16.

案治疗,如果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则可以结束治疗,如果还没有达到预期治疗结果,就应该重进,对治疗过程中的产生的失误进行严密分析和正确的纠正,为后面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照。在治疗效效监控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观察儿童对音乐的偏好,根据儿童的爱好进行音乐治疗方法的改变,力求做到一切与儿童的兴趣爱好相符合,力求治疗效果达到最好。

3.4培养音乐技能

音乐是以韵律、节奏、声势三者结合为一体的艺术。培养学生的韵律节奏感,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使学生对声音的长短、强弱、力度和速度等产生敏锐的感知力和反应能力。香港、台湾有音乐治疗医生发现,不同的音乐活动可以较少孤独症儿童的不正常行为,促进生活的正常化,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音乐治疗的核心是通过音乐学习来获的音乐以外的东西,即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使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逐步想正常的方向发展,使患者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让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但训练他们的音乐能力越是不能忽视的。孤独症儿童普遍对音乐感兴趣,甚至个别还在音乐方面存在天赋,音乐学习很有可能为患者以后带来不可限量的发展,忽略音乐技术的训练很可能将患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扼杀在摇篮之中。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早康复问题,还要最大限度的发现他们的潜能,加以挖掘和培养。

4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教学治疗方式

4.1趣味互动教学治疗

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爱好一般都比较少,由于患病的原因对周围的环境一般都不怎么感兴趣,对身边的人、事、物体和声音往往也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几乎完全沉浸在自己局限的爱好中。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孤独症儿童在听音乐时候的表情变现的十分专注。⑥这就表明音乐对他们有着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根据这些表现,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在音乐治疗中,使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各种有趣灵活的治疗方法。选择故事、音乐表演和音乐游戏的形式等,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成为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回应。音乐治疗过程中,用生动的课题、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住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并促使他们产生出参与到其中的欲望,使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或思维方式慢慢形成一种适应,从而达到调节心理、改善行为的最终目的。

4.2音乐游戏教学治疗

游戏绝对不是正常孩子的专属,孤独症儿童也是非常喜爱游戏的,只是他们缺少交流的方法,因心智能力低下,从而容易造成紧张、害怕的心理。游戏的功效,专家们早已有了精辟的阐述,现代特殊教育理论也将游戏作为培养智力、教育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孤石丽卿.浅析唱游与律动对自闭症学生发展的影响[J].现代特殊教育,2011(06),42-45

独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将音乐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在一起,以生动有趣的游戏为主,从最简单的做起,来满足孤独症儿童最基本的需求。比如:在舒适、宁静、简单的环境中与他们一起听一些又没缓和的音乐,可以和孤独症儿童玩一些简单的游戏,比如“卷棉被”,用厚重的棉被在孩子愿意参加的情况下把他们裹在其中,并根据音乐的节奏的快慢和力度做按摩、抖动的动作,让孤独症儿童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让身心得到放松。

4.3体态语言教学

由于存在严重的心理发展阻碍,孤独症儿童在情感、语言、思维、动作和行为等方面和正常的儿童相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尤其是在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他们很难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在音乐教学中,准确才用身体语言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辅助教学,以身体的动作代替说话,不仅能吸引到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增进他们的交流能力,更能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教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孤独症培训中心做义工的时候,有个孩子平时比较好动,但是对某些音乐节奏很明显的兴趣,由于孤独症影响了他的智力发育,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相对比较迟缓,但是也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词句,协调能力还算可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像这种类型的孩子应该教他以语言为主律动配合的方法,例如“小星星”等等这样的三字童谣让他先念,再做动作,从简单的弯弯指头到胳膊、上身、全身的运动去配合音乐的节奏,在这个过程中要监督和促进他按要求完成准确的动作,并且能维持兴趣,一直关注我的整套动作。一段时间以后他的语言能力有明显进步,能自己唱出一小段完整的歌曲,并可以配上自己简单的肢体动作。

总之,音乐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虽然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形成,但音乐治疗在孤独症的治疗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突破,起码是孤独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许多研究者在音乐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奥尔夫音乐治疗法、罗宾斯音乐治疗法等。众多研究表明,音乐可以调节和改善孤独症患者的不正常行为。这也说明了音乐治疗对孤独症的治疗是可行的的,这也希望社会能够对音乐治疗引起重视和支持,让音乐治疗能发展起来,帮助更多孤独症患者,使病情得到缓解甚至是治愈。

参考文献

[1]张辰.论音乐对健康产生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8)

[2]赵薇.谈音乐治疗,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3)

[3]谢嘉幸.高等音乐教育新视野译丛,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4]陈莞.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2-115.

[5]张众.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123-127.

[6]周祝琴.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6-78.

[7]戴旭芳.儿童自闭症饮食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5(4),93-95

[8]刘啸泉,徐建国.谈音原艺术与人体健康的微妙联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2.(6)

[9孙韵.孤独症儿童音乐教学方法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2011(2),16.

[10]石丽卿.浅析唱游与律动对自闭症学生发展的影响[J].现代特殊教育,2011(06),42-45

[11]梁小玲.音乐的心理治疗作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3)

[12]降梦吾.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38

[13]罗小平.中国古代音乐心理学思想发展的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3)

[14]张鸿懿,马廷慧主编.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M],华夏出版社,2011,65—67

[15]谢嘉幸.高等音乐教育新视野译丛[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试题(2009起)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 、、。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 3. 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 4. 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5. 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6. 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7.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知觉系统 2.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3. 创编歌词活动 4. 双圈舞 5. 音乐即兴 三、简答(每小题7分,共3 5分) 1. 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2.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3. 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4. 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 5. 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2. 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 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 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 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 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 5.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 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7. 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 创编歌词活动: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噪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 双圈舞: 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5. 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配备了网络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重点的系统辅导和专业知识领域的适度拓展。此处,配备网络教学资料包括:IP课件10学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 3.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中央电大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提倡联系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 第三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张 焱 摘 要: 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应以音乐治疗方法技术中的主动法为核心,用多种形式的音 乐活动进行干预治疗,注重“一听即动”的原则,强调“患儿本位”,透过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为患儿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结构化教育(TE ACCH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71(2006)02-0123-05 收稿日期:2005-08-12 作者简介:张 焱(1969~),女,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会员。 在现代科技作为强大的驱动力,引领人类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的今天,反观人类自身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并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存在的儿童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三大核心症状,在社会联系和交际、语言和认知、对事物的反应、感觉的调控及运动等方面存在行为异常[1](第145页)。孤独症自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莱奥?卡内尔(Leo Kanner )发现以来,世界各国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之势(目前的发病率约1/500)[2](第2页)。目前我国未对孤独症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保守地估计我国有孤独症儿童30~50万[3]。由于孤独症的病因学和生化异常改变没有被完全阐明,该症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主要通过特殊的教育与训练,以期取得良好的预后,因此孤独症已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孤独症儿童的相关症状中,大多数患儿都存在感觉异常,尤其是听觉敏感[4]。由法国耳鼻喉科医生布拉德医生建立的听觉统合训练(Audit ory I ntegrative Training,A I T )近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孤 独症儿童临床治疗中,主要针对该症儿童的症状,通过聆听经过加工过的音乐,即随机删除了低频和高频的CD 音乐,音量不要超过85分贝等方式以达到治疗目标[5]。另有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模仿能力比一些有音乐天赋的正常儿童还要高 [6]。美国孤独症研究院院长里姆兰(Berhard R i m 2land )博士认为,孤独症人士的音乐能力几乎是宇 宙性的,尽管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没有语言,但他们对音乐大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具有超凡的音乐感和超强的辨音能力[7]。 在音乐临界期内(约12岁以前),儿童对音乐都有很好的反应能力,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能成为有效地改善身心功能,协调他们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以及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个时期,有效的音乐治疗有着独特的训练意义与治疗价值。 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 )是通过音乐反应对诸如生理缺陷、精神紊乱或情绪紊乱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利用音乐刺激和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设计、策划和选择治疗方案,实现对 ? 321?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 ory of M usic

儿童音乐教育模拟试卷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试卷《A》卷 (本试卷考核时间:90分钟;考核方法:闭卷)] 学校:——————姓名:——————座号:—————分数:————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35分) 1、音乐的特点:、、、、。 2、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 3、儿童音乐的特点、、。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表述形式、、、 5、是指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6、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目标可以分为、和 三方面。 7、音乐欣赏活动的材料是指和。 8、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的原则导向性原则、_________、_ 、和。 9、音乐器包括舞板、、、、、、。 10、幼儿园的音乐游戏从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和 。 11、歌唱活动中培养创造性的创编活动形式主要有、 1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和二种形式。 二、概念题:(每题4分,共16分)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 2、音乐游戏: 3、舞蹈 4、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音乐有哪些功能?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特点? 3、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 4、如何创造轻松的演奏氛围? 5、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要点有哪些?

四、设计题(25分) 以歌曲《苹果》为例,运用总谱法中的一种(图形总谱、动作总谱或语音总谱)来设计一份配器方案,请具体说明配器建议以及活动的大致流程。 苹果(中班) 1=C 4/4 5 5 3 6 ∣ 5 5 3 - ∣1 3 5 3 ∣2 2 1 - ∣ 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5 5 3 6 ∣ 5 5 3 - ∣1 3 5 3 ∣2 2 1 - ‖ 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

最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 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 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 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 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 辨别、确认。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 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 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 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 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 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四、论述题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为结合区里的“读书让我更有魅力”活动,上周五我们幼儿园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许多老师都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我也来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后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许卓娅老师的着作。书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实际操作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再次拜读许老师的这本着作,对于许老师在打击乐方面的阐述使我感触颇多。尤其是第二章第二节第三小段,关于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发展。 书中阐述的孩子演奏乐器能力的发展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正象许老师所说,对于一些用软绳穿起来的碰铃孩子们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种主要靠小肌肉来演奏的乐器,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高。那在孩子的演奏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不能很好的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绳子的顶端,而总是用手捏住碰铃的根部,造成碰铃悦耳动听的音色出不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除了一遍遍的示范,还可以让幼儿倾听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错误的演奏方法演奏出的音色有什么不同,通过反复的教育和练习,孩子们肯定能够逐步学会用小肌肉来演奏乐器,而且,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们自然会熟悉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也了解了用什么样的演奏方法才能使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更好听。 还有对孩子们在演奏打击乐作品中的创造性表现进行的阐述。许老师说,随着儿童对音乐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经验日益扩大,感知能力逐步增强,理解体验能力逐步提高,他们对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表现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丰富,与运用这些要素来进行创造性表现的热情和能力也越来越强。对这一点,我是深有认同。以前在班里刚开始开展打击乐的演奏活动时,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不强,对演奏过程中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的把握总是让人非常失望。稍微慢点的乐曲,他们就会抢拍,快点的乐曲速度也总是更不上。 更别提对音乐中力度和音色的把握。演奏出来的作品既机械又枯燥,充其量只能是说给乐曲打拍子。正象许老师说的,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经验太少,理解体验的能力才会上不去。为此,大家可以利用时间,开设音乐欣赏活动,注意调动孩子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比如听到欢快的乐曲,可以引导他们去尽情的用身体用乐器去体验音乐的欢乐。听到悲伤的乐曲,让他们静静体会,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用打击乐演奏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多倾听自己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的音色,并集体讨论那一种方法演奏出来的音色最好听,最符合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相应的他们在演奏过程中对音乐的把握,也会有很大进步,对音乐演奏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强。 感谢您的阅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音乐)参考答案,请核对,可能某些解答题还要充实。(2011.12.9) 一、填空题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4.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5.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学前教育(音乐) 二、名词解释 1.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2.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老师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康复训练,主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音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间接的艺术。 2、世界流行的儿童音乐教育流派主要有奥尔夫体系、达尔克罗兹体系、柯达伊体系、铃木体系、综合音乐感体系。 3、歌唱活动中培养创造性的创编活动形式主要有创编歌词、创编动作。 4、幼儿歌唱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歌曲、歌唱形式、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三部分。 5、韵律活动教学中一般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示范、提问、退出、反馈。 6、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实践的基本内容分为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以教育为本位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和以_音乐为本位__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两种。 8、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9、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试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10、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和__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作品_ 两种形式。 11、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方面。 1、关于音乐起源的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 3、音乐欣赏活动的材料是指音乐作品和辅助材料。 4、“多通道参与”主要有视觉辅助材料参与、动作辅助材料的参与、言语辅助材料参与三种参与形式。 5、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基本类型包括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10、音乐才能主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 1、音乐是社会审美生活的。 2、幼儿音乐教育具有;、的特点。 3、80年代至今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体现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和特点。 5、歌唱教育活动中节奏感培养的具体方法有、、、 和。 7、音乐能力主要是指、、、和。 1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发展性原则强调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从而促进其发展。 2、音乐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首先,音乐是,同时,音乐也是,其次还是和。 4、是培养旋律感和内部听觉表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6、系列层次活动是以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它主要是针对而提出的,而预知学习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提出的。二者紧密相联系: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才能使用,也需要在科学的系列层次活动的实施中才能达到。 7、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中,最先发展的是。 8、韵律动作包括基本动作、和三种。 1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计划性原则是指评价应。 二、概念题:(每题4分,共16分) 1、韵律活动----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协调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3、系列层次活动----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可以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种节奏、一种舞步、一个音乐游戏或一种音乐知识技能等)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4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音乐活动的基本性质在于() A. 实践性 B. 音乐性 C. 游戏性 D. 娱乐性 2. 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方案时,先把握作品的某个细节部分,然后再从局部逐步扩大到整 个作品的程序为() A. 层层深入的程序 B. 层层累加的程序 C. 一一匹配的程序 D. 一一对应的程序 3. 作为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表达媒介,语言在表述时应使用() A. 概念性语言 B. 比喻性语言 C. 抽象性语言 D. 逻辑性语言 4. 音乐教育工作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担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 这一思想体现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A. 实践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原则 C. 和谐原则 D. 低耗高效原则 5. 面对陌生幼儿,不含复习活动的“研究型”公开观摩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 A. “一杆子”式 B. 三段式 C. 常规式 D. 系列化式 6. 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划分为音乐表现活动和音乐体验活动的依据是() A. 活动目的 B. 音乐实践类型 C. 活动内容 D. 音乐表现方式 7. 《金蛇狂舞》的曲作者是() A. 刘诗昆 B. 圣桑 C. 聂耳 D. 刘铁山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D. 全面和谐的发展 9.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帮助儿童获得清晰准确的表现内容并掌握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的 方法,教师应该() A. 让幼儿倾听录音范唱 B. 让幼儿倾听同伴的演唱 C. 让幼儿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 树立正确的歌唱榜样 10. 一般来说,在唱优美、温柔、悲伤的歌曲时,咬字吐字的方式用比较形象的动词来说应 1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解读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解读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解读 1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还原于自然,从人最根本的需要出发,并以最直接的方式让人们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奥尔夫音乐治疗模式是建立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基础上发展起的。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中运用了所有有效的音乐媒介(语言、乐器、运动、舞蹈等),同时也用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模式,包括诗歌、戏剧、哑剧等一些艺术形式。奥尔夫的治疗模式也是多重感官的,它在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和运动觉上,都能引起不同的刺激和反应。也因为奥尔夫的创造性、独特性、游戏性和自发性,所以它能灵活适应于不同的个体与集体治疗,以及大量的临床群体和不同障碍的人,如盲童、聋哑人、有理解障碍和痉挛性障碍以及不同障碍的青少年、成人和老人。斯古尔伯格(Shulberg)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通常能达到以下一些目标:节奏意识的加强;身体的应用;非语言的交流;小组之间的相互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参与和娱乐。 2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患者的作用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智力发育落后,感觉、知觉和行为异常。许多献记载,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不同寻常的感受力和注意力。著名的研究学者 BernardRi-land1964年曾列出一些特殊的音乐能力作为孤独症儿童的诊断标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中的还原人本、回归人本的原则以及各个音乐元素的应用都非常适用于孤独症患儿的治疗。在笔者长期实践中,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主要在两个方面帮助孤独症患者。一个方面: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等。另一个方面: 帮助孤独症患者建立自信心、获得价值感和自我实现。 2.1 提高基本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很多问候的歌曲以及促进社会交往的舞蹈。如患者通过演唱《你好》、《名字》与他人学会握手,学会与他人的目光交流,在舞蹈中能接受与他人产生肢体接触,学会关注他人的存在。语言能力:通过歌曲演唱,学习更好的发音,学会分辨音调,掌握更多词汇,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获得基本交流能力。 肢体协调能力:患者通过演奏乐器,或者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可以帮助恢复肢体协调感,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奥尔夫的乐器都是根据“原本性”的理念设计,大部分打击乐器不需要长期练习,而是为了利于参与者能够迅速融入到音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卷A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A.内容 B.目标 C.技能 D.手段 2.系列歌唱教学方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让幼儿较好地理解歌曲 B.让幼儿熟练地掌握歌曲 C.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D.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获得实际发展 3.幼儿园音乐角的活动目的主要是() A.进行系统音乐学习 B.进行自发音乐实践活动 C.进行音乐共享交流活动 D.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4.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和音乐相协调一致的能力() A.乐器操作能力 B.随乐能力 C.合作协调能力 D.创造性表现能力 5.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第一步骤是() A.选择教育目标

B.确定教学方法 C.制定教育目标 D.创设教育环境 6. 1900年创立“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达尔克罗兹 B.柯达依 C.铃木 D.奥尔夫 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方式是() A.角色的进入 B.角色的退出 C.角色的保持 D.角色的示范 8.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其基本特征之一是() A.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B.音乐是视觉的艺术 C.音乐是语言的艺术 D.音乐是空间的艺术 9.为3-4岁儿童选择配器方案时,一般宜在() A.乐句之间变化音色 B.乐段之间变化音色 C.乐句之中变化音色 D.乐段之中变化音色 10.集体舞蹈的教育重点在于适应空间变化和() A.人际交流合作 B.掌握基本舞步 C.感受音乐节奏 D.体验舞蹈风格 二、概念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2、创编歌词活动: 3、在幼儿的音乐学习中,“配器”主要是:

节奏在一例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应用

引言 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 1979年美国音乐治疗博士刘邦瑞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第一次把音乐治疗介绍到国内,这是我国音乐治疗的启蒙。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音乐治疗在中国正式开始发展。音乐治疗在儿童孤独症中的应用大概分为三个学派:心理动力学派(Psychodynamic Music Therapy)、行为学派(Behavioural Music Therapy)、创造性音乐治疗学派(Creative Music Therapy)。 作为音乐和治疗的结合体,音乐治疗是艺术,又是科学,而且也是人际关系的过程。作为艺术,他是一种主观的、个性的、创造性的和审美的。作为科学,他又是客观的、共性的、可重复性的科学的。作为人际互动关系的过程,他又强调共情、亲密、沟通交流、相互影响,以及角色关系。 音乐治疗同时作为艺术、科学以及人际的过程。是一个包含了许多表面上看起来矛盾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他可以同时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既是创造性的,又是可重复性的;既是人与人之间的,又是内心体验的。 作为一种艺术,音乐治疗是由科学的方法组成的,并聚焦在人际关系的过程之上。作为一种科学,他又充满了艺术的活力,以及治疗师与治疗对象的充满人性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这一过程又是被艺术所推动和促进,被科学所引导 。 在儿童孤独症方面,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莱奥·卡内尔(Leo Kanner)发现儿童孤独症。1982年我国学者陶国泰首次确诊了4例孤独症儿童,自此儿童孤独症在我国引起了学者的重视。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70至100万学龄儿童患有孤独症,目前发病率约1/50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无法查明,各种艺术治疗就成为了儿童孤独症治疗的重要手段。音乐治疗是一门类似于心理治疗的边缘性学科,他以心理学的各种方法技术为基础,是心理学的再创造。临床实践证明,自闭症儿童大多对音乐表现出特别的爱好,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常儿童除有“语言敏感期”外12岁以下的儿童也正处于“音乐敏感期”,孤独症儿童也如此。很多自闭症儿童

2015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三、论述题 1、答: 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方案

“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方案 “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自闭症的成因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六、七十年代的主流理论认为父母亲在潜意识抗拒孩子,因而令孩子也对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排斥,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现今已有足够的研究资料去推翻这个心理成因而去相信自闭症是生理上的问题。虽然我们对自闭症的认识比以前大大的增加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闭症的方法。纵然如此,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自闭症患者还是可以在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如听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言语治疗及音乐治疗等,对很多自闭症儿童来说,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课题界定 音乐治疗,是指通过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治疗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对生理,心理疾病和现象进行干预,排除,改善和提高的治疗技术。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因其多发于幼儿或儿童期,所以又被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

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探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及特殊教育的有效办法。因此,本研究也就界定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治疗作用方面的初浅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3岁前儿童的较为严重的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很多自闭症儿童因为没有及早的进行潜在能力的开发,极大程度的限制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而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去达到治疗的目标,包括了重建、维持及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音乐治疗师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设计音乐治疗计划,利用各类音乐活动如歌咏、乐器弹奏、节奏训练、音乐游戏、音乐聆听及即兴弹奏等,配合心理学的运用来帮助自闭症儿童。 四、理论依据 自闭症儿童往往对语言有隔膜和排斥,拒绝与人交流、配合。但是人们慢慢注意到,自闭症儿童虽然拒绝语言,却不拒绝音乐。也许每一个人对音乐都有先天的爱好和反应,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天赋的音乐能力往往比正常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为音乐擅长于抒发情感和引发情感,所以又被人们公认为是一种( ) A.声音艺术 B.情感艺术 C.听觉艺术 D.时间艺术 2.不但在理论上主张要把艺术教育当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武器,而且身体力行地深入民间采集山歌、小调,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歌曲如《锄头舞歌》的中国教育家是( ) A.康有为 B.蔡元培 C.陶行知 D.陈鹤琴 3.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 A.歌唱教学 B.节奏教学 C.即兴表演 D.动作造型 4.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是( ) A.自发的音乐活动 B.专门性的音乐活动 C.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D.隐性的音乐活动 5.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 A.目标的和谐 B.内容的和谐 C.过程的和谐 D.方法的和谐

6.“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这段目标的陈述体现了( ) A.知识技能目标 B.学习能力目标 C.音乐感发展目标 D.社会性发展目标 7.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的第一关键的技能训练是( ) A.提出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B.确定教育内容 C.选择教育方法 D.制订教育活动评价方案 8.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曲,适宜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 A.歌词创编导入 B.故事讲述导入 C.动作导入 D.游戏导入 9.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与集体相一致并能够与集体同时开始和结束,不使自己的歌声突出出来。基本上可以做到上面所述的儿童的年龄是( ) A.2岁末 B.3岁末 C.4岁末 D.5岁末 10.韵律活动中,儿童在反射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活动作是( ) A.基本动作 B.模仿动作 C.节奏动作 D.舞蹈动作 11.“小熊饿了慢慢走,小熊吃蜜蜂,吃饱了高兴地跳舞”的舞蹈动作组织形式是( )

[北京师范大学]18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离线作业

离线作业试卷 一、单选 1.不属于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是: 分值:7 A.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B.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C.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D.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2.下列不属于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分值:7 A. 首调唱名法 B. 柯尔文手势 C. 体态律动 D. 固定音名唱法 3.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学习应该遵循的过程为:分值:7 A. 听-感受(情感体验)-动作-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B.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C.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即兴创造-分析-读谱-写谱-表演 D. 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分析-感觉-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4.幼儿音乐目标的制定,首先是把( )作为依据的。分值:7 A. 幼儿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B. 幼儿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特性 C. 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D. 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 5.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为: 分值:7 A. 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B. 传授或教化的关系

C. 互动、对话的伙伴 D. 单纯教育的实施者与接受者 6.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不恰当的是:分值:7 A. 注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相结合 B. 按照主题、课程形式、大纲所要求的能力发展等某个维度来编排课程 C. 注意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与幼儿音乐能力训练的结合 D. 注意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7.教师想要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或某一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可以采用( )方法。分值:7 A. 谈话法 B. 测验法 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法 8.培养区别声音的能力(听辩能力)的最佳时段是在( ) 分值:7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9.对幼儿来说最好的音源是分值:7 A. 录音机或CD等音像设备 B. 教师或家长的哼唱 C. 同龄人的哼唱 D. 哥哥姐姐的演唱 10.当教师想要反思自己音乐教育活动组织与引导,同时又想得到旁观者的反馈时,适宜采用( )评价方法。分值:7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