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南岭中心小学

南岭中心小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参与决策的全过程,肩负着审议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的任务。

1.鉴于审议委员会成员的特殊构成,因此,要求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人士,必须认真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如《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的相关论述等,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技术。

2.校本课程开发起始阶段,审议委员会成员应该进行自我技术培训,如审议《课程纲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培训等。

3.分析评估学生、学校、社区的不同需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手资料,便于指导工作,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审议委员会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民主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审议活动,确保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5.认真负责地审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一要审《纲要》内的项目是否齐全;二要审授课时间是否确定;三要看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否恰当、合理,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与学校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四要看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授课对象;五要看课程实施建议的可行性;六要看课程评价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对审议内容要作好详细记载,经过大家讨论、分析、归纳后,确立所开课程,并公告审议结果。

6.审议委员会两月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例会。每次会议,每个成员必须先汇报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大家研讨解决;必须对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提出促改

意见,还应及时向社会、家长报告相关信息。

7.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制度,如《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8.检查与督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对工作完成好的人员给予奖励。

9.及时地将各学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报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二、校本课程培训制度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而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教师们以新的思想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

为了较好地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导主任为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带领教师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期解决学校自身的教育问题。为此,我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制定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制度。

1.组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有赖于教师真诚参与的意愿、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所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因此学校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内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陪训。使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实例中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手中、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消除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2.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我校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本校、本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与信息、资源,把各种课程资源在时空上合理地统等安排。

3.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制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把握校本开发的质量。每位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听六节校本课程课,并作好听课、评课记录。

4.责任到人,将课程开发的实施情况与学校的奖评制度相结合,将校本的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落到实处,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与数量。

5.校本课程年级组长要组织好小组成员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有

关校本课程的各项任务。

6.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校本课程公开活动,每位老师在一学年中至少上一节校本课程观摩研讨课。

7.每月请专家对授课教师进行讲座。

8.学校对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价,每学期期末进行“校本课程优秀工作者评比”。

9.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绩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教案进行修订完善。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每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10.以校本课程门类为单位形成研究共同体,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小组活动每月一次,大组活动每学期两次。

11.教研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小组活动以专业知识进修和教学活动设计,预案编写讨论等为主;大组活动以校本课程理论培训、课程纲要撰写方法介绍等为主。

12.每位教师每学年要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校本课程研究论文或两篇校本课程故事。

13.每学期期初和期末各召开一次学校校本课程研讨会,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反馈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逐一剖析、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共同商讨下一步对策、措施。

三、校本课程教研组活动制度

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校本课程教研组成员的研究情况直接关系到我校校本课程的质量,故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研究室活动制度

1.校本教研研究室每月组织教师进行一次学习活动,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校本课程管理与开发》等书籍,收集精彩文章,使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基本理论。

2.校本教研研究室加强教研组建设,每学期组织两次专题研讨活动,并请区市教研员及专家听课指导。

3.校本教研研究室认真研究、制定《校本课程评价表》。组织教师依据《校本课程评价表》进行说课、做课、听课、评课,始终用《校本课程评价表》来指导和监控学习过程。

4.校本教研研究室负责人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座谈,通过听课、发调查问卷等形式,随时了解校本课程的效果,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总结分析各种实验结果,不断调整课程。

(二)教研组活动制度:

1.搜集资源:教师围绕自己的课程主题,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各种途径搜集相关的、大量的资料,并筛选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2.编写教材:按时认真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

3.进行课题研究: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教学案例或课例。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并对所搜集的相关实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4.定期总结:每学年第一学期末教师撰写一篇论文或校本课工作总结,第二学期末围绕自己的课题撰写研究报告。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彰显小学办学特色,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和师资情况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供学生与家长选择。 一、学生报名 1.每学年初,发放“校本课程活动报名表”,学生参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自愿报名,每名学生至少选报一项。 2.报名时实行双向选择,学校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但受班额限制,所有学生须服从学校调整。 3. 校本课程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需自备学习材料。 二、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 三、授课或协助管理要求 1. 应提高认识,增强职业道德,爱护、关心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2. 授课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专业知识,自觉提高业务能力。本着对家长和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努力让学生每人都学有所得。 3. 要提高纪律观念和时间观念,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得私自更改校本课程活动时间。遇特殊情况要提前请假。 4. 授课老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前制订学期计划,认真准备并上好每一节课。课程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内容有趣味,能吸引学生。 5. 加强管理,每次活动前要做好点名工作,人数始终相对一致,并做好缺课记录。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 6. 安全第一,带学生开展活动时要组织好,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 7. 不得私自给学生统一购买学习资料和活动材料等。 8. 要教育学生爱护活动教室的物品,保持环境卫生。 四、检查安排

开学初,将所开设的校本课程分成两个大组,原则上每学期安排4位校领导分成两个检查组,分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进行每周督查。教科室每周进行巡查。 检查组督查内容: 1.检查记录每次活动的各班级生数,了解缺课学生情况,若无故缺课,应及时通知班主任。 2.检查并记录每位授课教师的上课或协助管理老师的情况,并作出相应评价,打出相应等第。 3.可随机抽查授课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方案等。 学期末,四个检查组分组对授课教师进行考核,收取检查活动记录等相应资料,并打出相应分数,作为最后校本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五、成果展示 每学期成果展示分两块进行:一是过程性活动展示;二是学期末汇报展示。 (1)过程性活动展示,要求授课老师或协助老师每月月底上传学生在一个月学习期间的相关学习、活动的照片或者开展的一些活动方案等过程性资料。【每个月直接上传学校网站】 (2)学期末汇报展示,要求在每学期最后一次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与展示。汇报形式由授课教师自行设计和安排。 六、考核办法 每学期考核分两块:(1)最后一次校本课程活动时,检查组将根据授课教师上交的“活动记录本”和相关材料情况,以及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打分,得出相应考核分数。(2)对每月月底上传的过程性活动资料,由教科室分月进行统计,并根据质量进行打分。 最终积分计算方式:检查组考核分数占60%,过程性积分占40%,两方面的合计分数为最终积分。由学校根据最终积分评出教学质量奖。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 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刚要》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 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 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 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的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 就是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课程.

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面向课程”, 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试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 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凸显个性”, 强化课程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动态发展”, 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本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 程将被淘汰.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学校在第二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学校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由学校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学校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 3、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核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学校归档. 4、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写出教案(课件).

1赵寨小学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唐河县大河屯镇赵寨小学 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一.改革的背景 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新的理念对基础教育现有的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必须有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基地,而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因此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组织实施 1.建立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为了使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卓有成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班主任为组员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针对学校现有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 2.树立开放、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取向的变化要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趋于人文化,更注重人的发展。这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管理目标要从单纯的智育培养向提高和促进师生全面持续的身心发展转变;管理内容向全过程、全方位开放性转变;管理主体从自上而下的单向领导向领导、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多元参与转变;管理方法向系统性转变,把开放、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3.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1)建立适应课改要求的教师教学工作考评细则 考评制度的改革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改的热情,实现自身价值。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考核重点关注教师教学改革的情况,以拉动学校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立足本校实际,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工作考核评价细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 东港六中

东港六中校本课程实施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责 1、领导小组工作职能,主要职能是审议决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同时负责课程教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指导、监控与评价,承担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2、审核组工作职能,负责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已有成熟课程设计,开发新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指导。 3、课程研发小组工作职能,负责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已有成熟课程设计,开发新课程,以及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各项业务工作。 二、建立相关制度,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1、审议制度 ①学校全体教师均有权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在学校进行动员与培训后,可以自主申报。 ②教师在接受专门培训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和《课程纲要》等相关资料上交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会审。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评审后,决定开发科目及实施的人员。 2、管理、监控、督导制度

①建立计划、总结交流制。凡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处及教研组的指导下,针对自己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实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组织集体交流、互相借鉴;学期末教师进行全面总结。 ②教导处每学期要安排专题督导,监控、指导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工作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开课情况将在评选优秀教研组与备课组时做重要参考。 ③每学期必检查项目有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评价成绩、学生满意率等。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按照教学常规进行教学。 3、激励制度 ①有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考核纳入到日常考核与期未考核之中。 ②有关校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学校给予优先办理。 ③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 参加评优、评先、晋级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④作为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和优秀课的优先条件。 4. 经费保障制度 ①学校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的建设,添置教师用书,合理配置教学设备。 ②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必需使用的费用有权申报(写书面使用申请)。得到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的审核批准后,必须专项使用。

学校课改工作制度

吐列毛杜中学课改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达到规范我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遵照上级推进课改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深化推进课改的工作制度。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工作计划 为了坚定我校教师深化推进课程改革之步伐,激发工作热情,我校紧紧围绕以下目标制定该项工作计划。 1、提高认识。在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今天,如不提高教师的认识,就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因此,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和教育理论。 2、转变观念。教师要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 3、提高课堂质量。要深化推进课改,就要不断提高课堂质量,要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要真正落实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保证学生课堂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4、优化教学管理。在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要设法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及业务能力和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课改的过程管理 1、科学统筹、持续推进。深化课改必须要全盘考虑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要划分各项工作环节的主次关系,有机协调,要突出重点,坚持科学统筹、持续推进的策略。 2、切合实际,勇于创新。要根据我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孕育一套属于自己推进课改的思想,开创一条高效的课改之路。

3、注重方法,科学研究。要推进课改必须要讲究方法,要努力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确保课改工作的稳定性。 三、增设推进课改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考勤制度 学校每次进行新课程改革研讨和培训都要严格考勤制度,对教师参加培训的出勤情况要进行记录,并把教师参加课改培训情况同对教师的评价挂钩,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 (二)奖惩制度 为了激发教师深化课改的积极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学校建立课改奖惩制度。凡是在课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在学年度教师考核评比中有被评为“优秀”的优先资格。相反,如在课改活动中有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老师,学校将视其影响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惩罚。严重者,将适当扣除该教师的阶段绩效工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还会把在历次课改活动中表现好的与不好的教师名单进行公布,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四、做好校本教研工作 深化推进课程改革,就要时时做好校本教研。要坚持“培训、教研、课改相结合,实行研训一体”的方针,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培训相结合。 (一)集中培训 以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观摩听课的方式进行: 1、对课改理论和工作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 2、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如何解决困惑的深入剖析。 3、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评优点,找不足,觅改进措施。 (二)个人培训 实行教师“走出去”的方法,让教师到外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业务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网络学习与培训,通过网上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技能,为我校的课改工作服务。

校本课程管理措施教学内容

响水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校本课程管理措施 公主岭市响水镇中心小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5、实效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及责任人

通过教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及内容,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再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明确责任人。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社区资源。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 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经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组织教师进行开发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的有机整体。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可以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也可以与校外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教材,而是由教师教教材。 1.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协调性原则。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 2.灵活性原则。内容灵活多样,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实际性原则。富有地方特色,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地方的建设与发展。 4.时代性原则。关注科技、文化态势及社会时政热点,引导学生紧贴生活。 〔2〕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 1.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乡情、校情研究分析,主要涉及评估学生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掌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3.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课程建设总体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的程序与评价的方式的制定、班级规模等。 4.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学校课程项目进行审议,包括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课程内容的难易度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与国家、地方课程内容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评估课程与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的影响,教师是否胜任。 5. 审议通过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将其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 6.理论反思,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应对课程实施全过程做好记录,特别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对课程内容及活动方式做进一步的修订,使课程逐步完善。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及流程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及流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 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 计划如下 :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 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 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 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 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 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 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 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 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 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 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 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 :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 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时。 2、基础性原则 :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 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 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王保柱,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 :王宙红、杨翠珍,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 :郭星、刘艳、杨康、范君、焦玲燕、陈喜、杨静、 王首艳、李艳云、屈变玲、秦立波、郝丽红。 (二 )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2

课程体系改革管理办法

课程改革与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 意见(教职成…2008?8号)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二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能力的提升。提升我校吸引力、竞争力和对首都经济发展建设的贡献力。 第三条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以行动导向课程为主体,具有我校特点符合职教规律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索改革培养模式,校企结合,合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第四条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一)科学性原则。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探索适合职业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

才的需求。 (二)人本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从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顺利就业,并能适应职业岗位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新需要提供基础保障。 (三)情境性原则。坚持专业课程发展与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同步和共同发展,充分考虑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完成专业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结合。 (四)实效性原则。要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和企业实际,能满足学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符合职业标准与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发展性原则。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要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时吸纳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等。 (六)开放性原则。课程开发要坚持校企合作,骨干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参与。教学指导方案要给学校留有二次开发的空间,有利于学校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针对就业岗位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有利于学校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 第五条课程改革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专家顾问组和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更新)组。 (一)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学主任和科研室主任为成员,领导和协调全校的课程开发实验工作,并对项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1、前期调研,了解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教师的特长和社区教育资源情况,主要采用问卷等方式进行。 2、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由教师向学校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 3、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举行论证会,讨论确定是否开设该门类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门类组长要撰写“课程纲要”并报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核。 5、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必须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养,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每学年的第一周进行“校本课程介绍会”,然后发放“校本课程宣传资料”,让学生明确本学年所上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学校教科室、教导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任课教师,安排上课的时间、地点。 3、开学后第二周校本课程教师正式上课。教师上课、备课的具体要求参照“觅渡桥小学教学常规制度”执行。 4、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开学后第一周要把校本课程预案和教材内容整理好,上交教科室。同时,课程组长要召集研究人员开展小组研讨,共同制订一学期的课程实施计划及评价方式方法,第二周交教科室。 5、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开展活动并进行安全教育。 6、教师如有特殊情况要求代课的,首先组内协调,在小组内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必须提前两天向教科室有关负责人提出申请,批准后由学校协调安排,不能私自请人代课、调课。 7、每位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必须听两节校本课程课,并作好听课、评课记录。 8、各校本课程门类组长要组织好小组成员认真完成“校本课程研究手册”及学校布置的有关校本课程的各项任务。 9、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校本课程公开活动,每位校本课程老师在一学年中至少上一节校本课程研讨课。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

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高中课程体系,根据国家教育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规划和陕西省教育厅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意见,市教育局决定自秋学期起,在全市高中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为保证我校高中新课程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陈仓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新课程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也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对于推动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效益,促进普通高中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教育“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立足我校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验工作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提高我校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课程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我校新课程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校本课程审核制度

校本课程审核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课程开发 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

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动态发展”,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被淘汰。 2、教师提出课程开发构想与意向,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学期第三周向教导处递交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简介、课程进度计划、课程评价方案、选报(人数)要求等。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室在第四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教务室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则由教导处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教务室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度 (一)、成立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二)、校本课程由学生、家长、社会、教师、学校共同确定,学校、教师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校长是主要责任人和管理者。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要体现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文化性、创造性的特点。 (三)、学校每学年必须审定一次校本课程,对校本课程在开设学习的过程中的开展方向、资源配置、开发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进行有效调控,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课程建设。 (四)、学校每学年制定一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计划,制定校本课程实施办法,建立发展性、多元性评价体系。(五)、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相关人员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学校要注重获取他们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建议。 (六)、学校要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动态管理,实行例会学习制。每月召开一次关于校本课程的工作会议,安排一次以校本课程为专题的业务学习,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关于校本课程的研讨会、观摩会。(七)、学校要把校本课程的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任课教师的工作,及时掌握教师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八)、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开阔教学视野。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发挥特长、培养兴趣,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专业发展。 (九)、任课教师每学期要编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制定教学活动的计划及学生的活动计划,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的质量评定有专业自主权,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 (十)、任课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助于探索的学习环境,要为在能力、需要、经验和学习方法诸方面各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十一)、学生对校本课程有选择权利与作出评价的权利,有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建议的权利,学生也应该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十二)、学校要进行校本课程的信息搜集,掌握最新的动态,及时向教师传递校本课程最前沿的信息和经验,健立健全校本课程档案,做到有序保管、分项归档。 (十三)、有效利用学校一切教育空间,展览学生作品,展示学生才华,使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校办成儿童的乐园、创造的殿堂。 (十四)、学校要设专项基金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校本课程的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 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 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 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改工作制度

学校课改工作制度

吐列毛杜中学课改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达到规范我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遵照上级推进课改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深化推进课改的工作制度。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工作计划 为了坚定我校教师深化推进课程改革之步伐,激发工作热情,我校紧紧围绕以下目标制定该项工作计划。 1、提高认识。在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今天,如不提高教师的认识,就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因此,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和教育理论。 2、转变观念。教师要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 3、提高课堂质量。要深化推进课改,就要不断提高课堂质量,要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要真正落实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保证学生课堂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4、优化教学管理。在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要设法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及业务能力和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课改的过程管理 1、科学统筹、持续推进。深化课改必须要全盘考虑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要划分各项工作环节的主次关系,有机协调,要突出重点,坚持科学统筹、持续推进的策略。 2、切合实际,勇于创新。要根据我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孕育一套属于自己推进课改的思想,开创一条高效的课改之路。 3、注重方法,科学研究。要推进课改必须要讲究方法,要努力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确保课改工作的稳定性。 三、增设推进课改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考勤制度 学校每次进行新课程改革研讨和培训都要严格考勤制度,对教师参加培训的出勤情况要进行记录,并把教师参加课改培训情况同对教师的评价挂钩,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 (二)奖惩制度 为了激发教师深化课改的积极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学校建立课改奖惩制度。凡是在课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在学年度教师考核评比中有被评为“优秀”的优先资格。相反,如在课改活动中有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老师,学校将视其影响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惩罚。严重者,将适当扣除该教师的阶段绩效工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还会把在历次课改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 二、课程设置 1、学校严格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 本课程。学校有责任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要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 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 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三、具体要求 1、改革课程功能。树立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 基础。 2、改革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 功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5、改革课程评价。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6、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实施各级课程的能力,促进教 师专业化成长,建立一支符合全课程要求的专家型、课程型的教师 队伍。 7、建立和健全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 8、认真履行学校全课程管理职责。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 管理,特别是对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自 我监控,确保学校全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9、继续加强全课程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非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解读和学习,提高对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刚要》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的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就是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试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剖析1.doc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剖析1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全校校本课程,注重挖掘和开发出具有创新思想、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建设全过程及实施过程;做好校本课程的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与学校其它教育活动的关系,使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