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2.2文化塑造人生

文化第二课第二框题《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分析: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 二、【课程标准】: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教学建议 自我感悟体验,反思自己所参与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方式,如阅读报刊图书、观看音像制品和电影电视、参与文化娱乐和文化旅游等,对自己人生道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集体合作讨论。一是从理论上总结,文化在塑造人生方面的表现;二是分析文化在自身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塑造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堂探究:(1)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2)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3)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 ◇探究提示:(1)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 (2)同学之间讨论这次评选结果,请看过此书的同学谈一下读后感,叙述精彩的段落或者对自己启发、影响深刻的故事、语句、诗词等,谈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影响。 (3)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进行交流共享。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课堂探究:(1)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2)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含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选择题 1.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行动在2016年3月初正式启动。这是因为() ①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是持久不变的③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2017·江西百校联考)说家史、晒家书、写家训、谈家风……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风,千千万万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环境影响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②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③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家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4.漫画《××到此一游》,表明() ××到此一游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模仿 5.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茶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给饮茶者带来了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专家建议,应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茶文化。在青少年中普及茶文化是基于() ①茶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②茶文化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灵魂④茶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新课推进】 (一)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板书) 首先,我们来欣赏PPT内容,包括各地节日,文化遗产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板书) (1)(什么叫)民族节日,(即)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下面我们来看PPT内容:①春节前夕,农民工从各地返乡、春节时,贴春联,放烟花等。②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 然后向学生说明: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扫尘、守岁、挂年灯、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赏花灯等习俗活动,祝福新的一年团圆发财、万事如意,整个节日期问充满着喜庆的气氛。稍加详细介绍一下端午节。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

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探讨:我国或国外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民族节日,他们表现出了哪些民族文化或民族情感。 2.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板书)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提问学生:你去过哪些文化遗产,能举例分析一下它们的历史成就和文化特色吗? 可以举例:地震出的丽江古城,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展现了悠久、淳朴的纳西族文化。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有中国的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大津巴布韦遗址、埃及金字塔、美洲金字塔、英伦巨石阵、麦加清真寺、比萨斜塔等等。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板书)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板书)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A.不同民族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板书) PPT举例:民族服饰、饮食的多样性表现(展示蒙古族人的衣食习惯和傣族的衣食习惯,比较有什么不同) B.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板书)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创新的意义,使学生更加认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 2、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 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难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教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本课就专门讲述有关文化创新的内容,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这些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填空《第二教材》P291)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而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但说到底,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处理:P48探究1,体会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⑴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思维提升:怎样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⑵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 活动一:处理P50探究3 归纳:书法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无疑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活动二:举例徽班进京→京剧产生;杂技《天鹅湖》 归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重证。 情感教育:要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过渡): 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个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谁是真正的创新主体呢? 4、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上的原料和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对此再进行加工、整理,才形成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总之,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过渡): 这里要特别注意,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呢? 5、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⑴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⑶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⑷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⑸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⑹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处理:P51探究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学习,我们明白了四个道理,那就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别是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历史的重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教材分析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和要求,在前后两个框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以及它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的学习,提高学生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明荣知耻”的中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难点: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科学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本课将重点学习另外一个方面,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分组学习 3、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2、“抗震救灾”英雄人物表彰大会。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充分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精讲点拨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七年,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七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六十多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问题:这样的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你认为举行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课堂探究: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来,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你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探究提示: ①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业做出巨大贡献。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练习题

第一单元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3)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 ②特立的文化环境 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我们对于文化的领悟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②③。 答案:B 2?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o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解析:本题以不同国家人的具体行为表现?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材料明显体现的是文 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答案:B 3。漫画《招聘》主要反映了() Ao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选择 C.人们的精神活动藹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加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解析慢画反映的是落后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 答案:B 4。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圧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说法错误。“随处可见的广告”是一种坏境,它影响到了人们的精神状态。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选B。 答案:B 5。漫步华盛顿唐人街,在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会见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这说明() A.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是为了吸引华人做生意 D.是一种经济现象 解析:华人开的餐馆里看见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对联,说明中国的文化习俗对华人的影 响是深远持久的。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6?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村民走进文化广场,无形中精神上得到了愉悦,修养水平得到了提髙。人们不禁称赞,文化广场真是好去处。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o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o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 D.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析:文化活动无形中影响到了人.故D入选.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D 7。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英中的许多思想和

高中政治必修三 2.1感受文化影响 教案

《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感受文化的影响 一、课标解读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属于《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的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第一框。第一课是从“人类社会”角度看文化的概念和作用,第二课则是从“个人”角度看文化影响的特点和意义。本框在第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共设三目。第一目:文化影响面面观。从具体的事例入手,介绍文化对人的影响,使学生感知文化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第二目: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引导学生感悟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之一,即潜移默化。人们从事各种文化活动,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情感陶冶等,都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因此,人们应该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自觉抵制各种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第三目:深远持久的影响。从文化习俗和“三观”的形成入手,引导学生感悟文化对人影响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即深远持久。并引导学生体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知识基础宽广、求知欲旺盛,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高中生需要参与探究性活动。但探究活动的目的并非追求单一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寻求社会意义的奉献精神。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理解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2、能力目标: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形成健康的交往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六、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讲授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项目内容 课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引入:展示各国体育项目、标志性的建筑 以上这些体育项目以及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一)异彩纷呈,交相煇映 说一说:故宫和泰姬陵各承载哪些文化内涵? (故宫——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 泰姬陵——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韵味。)

1、民族节日 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民族节日上,展示:我国、外国一些典型的传统民族节日的图片,着重比较一下我国春节与外国圣诞节。 说一说: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一代过圣诞成习惯,几乎跟春节平起平坐”这种现象? (学生各抒己见) 引用网上的评论: (1)节日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与记忆的约定!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约定,洋人有洋人的约定。中国人过洋人的节,实在有些变种的感觉。 (2)我自己对圣诞没有特殊的喜好,也没有特殊的反感。……外国的圣诞是宗教的圣诞,中国的圣诞是商业的圣诞,我的圣诞,就是自己兴奋的圣诞。 (3)为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日在我们这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度里获得接受和欢迎,我们究竟应该归咎于洋人的文化侵略还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欠缺什么。忧心种种的排斥恐怕无济于事。 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遗产 展示:我国的部分文化遗产 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课本30页第一段,增加一点: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给予保护而不是顺其自然被历史淘汰。 (二)透视文化的多样性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课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课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政治必修三第二课主要内容,高二政治学习时要重点关注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政治必修三第二课主要内容,高二政治学习时要重点关注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点)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2课同步习题

必修三第二课习题 变式1.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就会想到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 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③潜移默化、无影无踪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变式2.古人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说的是一旦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发挥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②优秀文化是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③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④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3.2018年4月9日,记者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获悉,为推进“净网2018”“护苗2018”“秋风2018”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取得更大成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从即日起至2018年11月,围绕打击非法有害出版活动、淫秽色情低俗信息、新闻“三假”和侵权盗版等重点任务,抓住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问题,紧盯网上网下重要传播渠道,精准发力,重拳出击,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推进“净网2018”“护苗2018”“秋风2018”等专项行动的依据。 1.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著名的传媒文化研究者、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提出了“童年消逝”的预警:他担心“18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始终是童年的劲敌”,认为“童年的消逝”和“成人化的儿童”是电子信息环境惹的祸。电子文化使得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这表明( ) A.文化是人创造的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人们的观念有不同层次 3.“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之所以“更久远”“更深刻”,是因为( ) 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B.文化的交流和渗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检测题(03) 出题人:时间:2014.9.4 一、选择题 1、2012年,北京中轴线、大运河、丝绸之路等45项文化遗产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显示了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我们所说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指() A.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B.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C.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建筑艺术的多样性 4、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 ) ①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 ④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展示,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5、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 ①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 ④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伦敦奥运会会徽以数字“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London),采用国际化设计语言,简洁鲜明,由单纯而大块的色彩组成的主体图案,象征着活力与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B.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已消除差别而走向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民当家做主 5-7课复习提纲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核心知识点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做主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注意:在我国,人民是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4)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①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②职权: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意: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的主体只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产生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2)基于我国的国情,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间接选举)产生。 2.人大代表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人大代表的职权 (1)审议权(2)表决权(3)提案权(4)质询权 4.人大代表的义务

[高中政治必修2第九课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第九课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 教案是思想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专业需要深入学习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2第九课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第九课第一框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代主题,以及世界人民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十六、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人教版高二政治课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二政治课必修三教案 【篇一】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要重视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性认识。 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地历史地统一。 认识的发展过程: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发展变化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他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其他相关知识点: 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真理的含义: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真理的特点: 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论。 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6.认识的特点:反复性、条件性(主体、客体)、上升性和无限性。 条件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重点突破三个内容:一是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二是正确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三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本框包括以下三个目。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生活对我们的影响;二是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化生产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 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归纳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的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文化多样性 (1)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3、民族节日的形成、地位及作用、态度 (1)形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地位及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态度:要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4、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我们应持的态度、分类 (1)地位及作用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态度: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以保护。 (3)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包含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5、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出来。 6、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民族的(民族性、个性) 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结论: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的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世界性、共性) 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结论: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7、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看笔记) 8、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具体要求(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2)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什么是文化传播?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政治必修三第五课(完整版) 文化创新人教版

第五课文化创新 课文导入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E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失去了创新能力,也就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