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内科学试题

中医内科学试题

中医内科学试题
中医内科学试题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学院2006 学年秋季学期考试

2004 级中医学本科

《中医内科学》试卷( A 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年级

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2007-1-22 学时数:3

答卷时间:120 分钟负责人:马剑颖

单选配伍多选填空名词解问答病例分合题型题题题题释题析计满分100 得分

评卷

一、单选题

1、阴寒凝滞型心痛的主方为:

A.瓜蒌薤白白酒汤 B .乌头汤C.当归四逆汤D.桂枝甘草汤

E.以上都不是

2、眩晕的主症是:

A.头晕 B .眼花 C .头晕、耳鸣D.头晕、眼花 E .以上都不是

3、水肿的发病机制为:

A.肺失通调 B .脾失转输C.肾失开合D.膀胱气化不利E.以上都是

4、哮病发作时症见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涌盛,喉中哮鸣,咯痰粘腻难出,舌

苔厚浊,脉滑实。治宜选用:

A.苓桂术甘汤B.五苓散合五皮饮C.射干麻黄汤D.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 E .以上都不是

5、心胆气虚所致不寐的主方是:

A.安神定志丸B.琥珀多寐丸C.交泰丸

D.酸枣仁汤 E .养心汤

6、热淋的主方应该是:

A.石韦散 B. 八正散 C.沉香散 D. 小蓟饮子 E. 程氏萆解分清饮

7、张某,女,54 岁。近 1 月来常有饥饿感,饭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反而下降 5 公斤,伴烦热口渴,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治疗主方应该是:

A.白虎加人参汤

B. 小承气汤

C. 金匮肾气丸

D. 沙参麦冬汤

E.玉女煎

8、消渴病的常见并发症是:

A.中风B .视瞻昏渺C.胸痹心悸D.痈疽E.以上都是

9、五磨饮子适用于喘证之:

A.上实下虚证

B. 痰浊阻肺证

C.肝气乘肺证

D. 表寒里热证

E. 痰热遏肺证

10、阳明头痛常选用的引经药为:

A.葛根、白芷

B. 柴胡、川芎

C. 藁本、吴茱萸

D. 羌活、蔓荆子

E.苍术、细辛

11、证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白而稀,恶寒发热,肢体酸楚,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

A.风热犯肺 B.风寒袭肺 C. 燥热伤肺 D. 痰湿犯肺 E. 痰热蕴肺

12、便血鲜红, 大便不畅, 或有腹痛, 口苦, 苔黄腻, 脉滑数, 证属:

A.下焦湿热

B. 脾不统血

C. 脾胃虚寒

D. 肠道湿热

E. 胃热壅盛

13、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证属:

A.气虚

B. 血虚

C. 气秘

D. 热秘

E. 冷秘

14、中风病中的中脏腑与中经络鉴别要点是:

A.有无神志障碍

B. 有无口眼歪斜

C. 有无语言不利

D. 有无肢体瘫痪

E.有无口角流涎

15、对黄疸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特征是::

A.身黄

B. 苔黄

C. 小便黄

D. 目睛黄

E. 爪甲黄

16、鼓胀的病机重点是:

A心脾肾功能失调 B. 脾肺肾功能失调 C. 肝脾肾功能失调

D. 心肝肾功能失调

E. 心肺肾功能失调

17、主张眩晕“无痰则不作眩”,提出“治痰为主”的学者是()

A. 张景岳

B. 朱丹溪

C.张仲景

D. 孙思邈

E. 陈无择

18、“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出自()

A.《内经》

B. 《金匮要略》

C. 《医宗必读》

D. 《丹溪心法》

E.《景岳全书》

19、某男,24 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尤甚,伴有头晕目眩,心中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或细数。治疗方剂首选()

A.芍药甘草汤

B. 化肝煎

C. 丹栀逍遥散

D. 一贯煎

E. 柴胡疏肝散

20、痢疾初起,兼有表证,首先选用()

A.香连丸

B. 桃红饮

C. 白头翁汤

D. 芍药汤

E. 活人败毒散

21、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痨的临床特征()

A.身体消瘦

B. 咳嗽咯血

C.喉间痰鸣

D.潮热盗汗

E. 有传染性

22、下列哪项不是痉病的证候特征?

A.项背强直 B .四肢抽搐C.意识丧失

D.角弓反张 E .以上都不是

23、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痿病治法的是:

A.《内经》

B. 《中藏经》

C. 《千金要方》

D. 《丹溪心法》

E. 《景岳全书》

24、痰饮内停型呕吐的最佳治疗方剂是:

A.香砂六君子汤 B .理中汤加吴茱萸C.旋复代赭汤

D.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E .以上均不是

25、患者李某,女,29 岁,泄泻 5 年,发作与情志有关,嗳气食少,肠鸣攻痛,腹痛即

泻,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细弦。治疗方用;

A.越鞠丸B.柴胡疏肝散C.痛泻要方

D.四七汤E.参苓白术散

二、配伍题

题干:26-27

A.白虎桂枝汤B.犀角散

C.宣痹汤D.二妙散E.桂枝芍药知母汤

26、关节肿痛,触之灼热,得冷则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最佳方是: A

27、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质红少津,脉弦数者,最佳方是 B 题干:28-29

A.失笑散合丹参饮 B .通窍活血汤

C.桃仁承气汤D.旋覆花汤 E .桃红饮

28、瘀血停滞型胃痛宜选用: A

29、瘀血阻络型胁痛宜选用: D

题干:30-32

A.气虚发热 B .血虚发热

C.肝郁发热D.阴虚发热 E .湿郁发热

30、低热或潮热,热势随情绪波动而起伏,多见于: C

31、热势或高或低,常于劳累后发作或加重,多见于: A

32、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多见于: D

题干:33-35

A.栀子清肝汤B.泻心汤

C.龙胆泻肝汤D.滋水清肝饮E.知柏地黄汤

33、鼻衄,目赤耳鸣,烦躁易怒,头痛眩晕,口苦者,首选: A

34、吐血,色红或紫黯,脘胀胁痛,心烦易怒者,首选: C

35、小便短赤带血,头晕目眩,颧红潮热,腰酸耳鸣,舌质红,脉细数,首选: E

三、多选题

36、癃闭的临床特点是:BD

A.小便混浊,白如泔浆B.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

C.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 D .小便闭塞不通E.小便黄

37、关格常由以下哪些疾病发展而来:ABC

A.水肿B .淋证 C .癃闭D.呕吐E.黄疸

38、呃逆之证,古称有:BDE

A.干呕B .哕逆 C .嗳气D.哕E .呃

39、中风主症,除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外,尚有:ABC

A.口舌歪斜 B .语言不利C.半身不遂D.口吐白沫E.四肢抽搐

40、鼓胀的病因为:ABCDE

A.情志不遂 B .酒食不节C.感染血吸虫D.黄疸日久E.积聚日久

四、填空题

1、痢疾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症的病证。

2、中风的发生,病机虽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_____ 六端。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_____ ,标实为_____ 。

3、积聚的病机在于_____ 、_____ 、_____ ,治疗中应贯穿的基本大法。聚证病在_____ 分,故重在_____ ,积证病在_____ 分,故重在_____ 。

4、《血证论》提出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四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

出治吐血三要法,即:_____ 、_____ 、_____ 。

5、消渴的基本病机是_____ ,以_____ 为本,_____ 为标。证候一般演变规律是:初

起常以_____ 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渐至_____ ,日久出现_____ 之证。

五、名词解释

1、气瘿:

2、治痿独取阳明:

3、口僻:

4、着痹:

5、肺痈:

六、问答题

1、如何鉴别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

2、如何鉴别阳黄与阴黄?

七、病例分析:

1、患者男性,62 岁。因胸前区疼痛反复发作 3 年,加重 3 天而入院。 3 年前开始,患

者常因劳累出现胸骨后及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每次持续3~5min 不等,初时静卧休息后

可自行缓解。但近一年来发作频繁,特别是天气变冷时明显加重,甚至夜间睡眠时常痛

醒。在当地医院服用消心痛及复方丹参片后一度病情好转。 3 天前因天气骤冷,病情复

发加重,每日发作 3 次以上,继续服用消心痛及复方丹参片效果欠佳。除胸闷痛外,还

伴有心悸气短,活动后加剧,腰酸、畏寒肢冷,下肢轻度浮肿,舌淡紫暗,有瘀斑,苔

白,脉沉细。

请为该病例作出中医诊断、中医辨证、辨证分析依据、治法、主方、药物(不要求药量)。

2、患者女性,40 岁。因“头痛反复发作 2 年余”而就诊。患者伏案工作, 2 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头痛,以后枕及头顶部胀痛为主,与天气及情绪变化无明显关系,初时痛势

也不甚剧烈。但2 月前开始症状加重,头痛可持续整天不解,甚至呈阵发性刺痛样加剧,

伴头重头昏,肢体困重,纳差,时有胸闷、欲呕。无发热、复视、视物旋转、耳鸣等症。

X线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脑血流图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查体见形体肥胖,舌

淡,边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

请为该病例作出中医诊断、中医辨证、辨证分析依据、治法、主方、药物(不要求药量)。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学院2006 学年(秋)季学期考试

2004 年级中医本科

《中医内科学》试卷( A 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Ⅰ客观题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1 分,总分25 分。每小题答对计 1 分,答错、不答计0 分。1、A 2 、D 3、E 4 、D 5、A

6、B 7 、A 8、E 9 、C 10、A

11、B 12、D 13、B 14、A 15、D

16、C 17、B 18 、B 19、D 20、E

21、C 22、C 23、D 24、D 25、C

二、配伍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题 1 分,总分10 分。每小题答对计 1 分,答错、不答计0 分。26、A 27、B 28 、A 29、D 30、C

31、A 32、D 33、A 34、C 35、E

三、多选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1 分,总分 5 分。每小题全答对计 1 分,答错、少答、不答计0 分。

36、BD 37、ABC 38、BDE 39、ABC 40、ABCDE

Ⅱ主观题

四、填空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总分10 分。评分参考标准如下:

1、腹痛(0.5 分)、里急后重(0.5 分) 、下利赤白脓血(1 分) 。

2、风(0.2 分) 、火(0.2 分) 、痰(0.2 分) 、气(0.2 分) 、虚(0.2 分) 、瘀(0.2 分) 、肝肾

阴虚,气血虚弱(0.2 分) 、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滞血瘀(0.6 分) 。

3、气滞(0.2 分) 、血瘀(0.2 分) 、痰结(0.2 分) 、调气理血(0.4 分) 、气分(0.2 分) 、调

气(0.3 分) 、血分(0.2 分) 、理血(0.3 分) 。

4、止血(0.2 分) 、消瘀(0.2 分) 、宁血(0.2 分) 、补虚(0.2 分) 、宜行血不宜止血( 或只

答行血) (0.4 分) 、宜补肝不宜伐肝( 或只答补肝) (0.4 分) 、宜降气不宜降火( 或只答降气) (0.4 分) 。

5、阴虚燥热(0.4 分) 、阴虚(0.4 分) 、燥热(0.4 分) 、津伤燥热(0.4 分) 、气阴两虚(0.2 分) 、阴阳两虚(0.2 分) 。

五、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总分10 分。评分参考标准如下:

1、气瘿:是指由于素体阴虚,肝郁化火,气滞痰结气致( 1 分),以汗多心悸,易饥消瘦,气指震颤,急躁易怒,眼球外突及颈前肿大为特征的病征。( 1 分)

2、治痿独取阳明:出自《内经》,是治疗痿病的一种方法。其含义有二:一则补益后

天,即益胃养阴,健脾益气( 1 分);二则清阳明之热邪( 1 分)。

3、口僻:以口眼蜗斜,口角流涎,言语不清为主症,常伴外感表证或耳背疼痛(1 分),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所致( 1 分)。

4、着痹:是痹证的一种。由于外感风寒湿邪,而湿邪偏盛,湿性粘滞重着( 1 分),使肌肤、关节麻木、重着,痛有定处( 1 分)。

5、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1 分)。临床表现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1 分)。六、问答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8 分,总分16 分。评分参考标准如下:

1、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在病因、病程、主要症状、伴随症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

内伤发热:

由内伤病因所致( 1 分),

病程较长,起病缓慢( 1 分),

以低热者多见,或有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者,多无恶寒,常伴有内伤症状,如属实证,

可见瘀血、气滞、痰湿的表现,如属虚证,则伴脏腑气血阴阳不足之象( 1 分),

且以虚证为多( 1 分)。

外感发热:

由外感六淫或疫毒致病( 1 分),

病程相对较短,起病较急( 1 分),

常为高热,伴有恶寒、鼻塞流涕、身痛、咳嗽、脉浮等外感症状( 1 分),

且以实证为主( 1 分)。

2、阳黄:

多由湿热之邪所致( 2 分),

其黄色泽鲜明如橘( 1 分),

伴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1 分);

阴黄:

由脾胃虚寒、寒湿内阻,或肝郁血瘀所致( 2 分),

其色虽黄,但色泽晦暗( 1 分),

伴脘腹痞闷、畏寒神疲、气短乏力,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舌质紫暗有瘀斑,脉

弦涩(1 分)。

七、病例分析: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12 分,总分24 分。评分参考标准如下:

1、病名:心痛( 2 分)

证型:心肾阳虚(或心肾阳虚挟瘀血)( 2 分)

病机要点:心肾阳虚,失于温煦,胸阳不运,气机不畅,血行瘀滞。(2分)

治法:益气壮阳,温络止痛。(2分)

方:参附汤合右归饮。(2分)

药:人参、附子、桂枝、熟地、山萸、桂枝、枸杞子、杜仲(2分)

2、病名:头痛(2分)

证型:痰瘀阻络(或痰浊阻络、或痰浊阻络挟瘀血)(2分,如答“瘀血阻络”给1分)病机要点:脾失健运,内生痰湿,痰浊中阻,上蒙清窍,阻滞脑络。(2分,如只分析瘀血阻络的病机可给1分)

治法:燥湿化痰(或燥湿化痰,活血通络)。(2分,如回答“活血化瘀”或给1分)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或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活血方剂)。(2分,如只答“通窍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可给1分)

药:制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灸甘草、桃仁、红花、川芎(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