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工肝支持治疗操作指南

人工肝支持治疗操作指南

人工肝支持治疗操作指南
人工肝支持治疗操作指南

人工肝护理常规

人工肝护理常规 人工肝是指通过体外机械、理化、生物装置,清楚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肝脏衰竭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肝移植。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治疗前需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人工 肝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治疗的方法、过程。详细地说明人工肝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疗效好、痛苦少,机器操作安全性好,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配合,保持平静的心态接受人工肝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前准备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肝昏 迷前期表现、心肺功能情况、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等。使患者保持相对舒适体位,排空大小便。 核对检查血浆。

3.血管的准备人工肝治疗必须依靠有效而稳定增长 的体外循环血量。通过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建立双腹股沟静脉或肘静脉—锁骨下静脉的体外循环。注意保护血管,观察有无渗出、血肿、脱出。 4.管路准备仔细检查人工肝血浆置换管路有无破损, 正确连接管路,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尽量排尽管路和血浆分离器内空气。 术中护理 1.患者取平卧位,注意保暖。 2.连接动静脉回路,应严格无菌消毒,开通血泵,同时开 通肝素抗凝泵。渐进增大血流速度。保持合适的体位,预防管路阻塞、曲折、脱落。 3.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床旁心电监护,测生命 体征,观察神志。(1)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畏寒、发热、荨麻疹、皮肤瘙痒等。治疗时常规静推地塞米松5mg,肌注苯海拉明20mg 或异丙嗪25mg。(2)低血压:表现为头昏、心慌、

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可减慢血流速度,必要时用升压药。(3)电解质紊乱:低血钙表现为患者口周发麻、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低钾、钠,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处理是给予相应的电解质补充。(4)其他:如出血,治疗中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血肿;观察滤出血浆的颜色,判断是否溶血。 4.及时准确完成有关记录人工肝治疗时间长(3~5h), 患者病情危重,因此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治疗中用药、血浆交换量、血流速度,分离血浆速度、动静脉压、跨膜压等参考值,有利于医师准确判断病情。 5.无菌操作重型肝炎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 下,易并发细菌感染,因此在机器预冲、静脉穿刺、术中加药、更换血浆等方面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护理 1.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穿刺部位拔针后以食、中、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5-06-30T10:11:40.2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王国先聂海[导读]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指的利用体外机械或理化装置,代替肝脏功能。王国先聂海(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557100)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 年12 月~2014年12 月收治的56 例肝衰竭患者,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 例患者治愈23 例,好转27 例,死亡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经分析发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常见高危因素为皮疹、血压一过性下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临床护理人员务必机遇足够重视。结论:为改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预后效果,临床护理工作务必要认清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高危因素,给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尽可能降低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相关风险。 【关键词】人工肝;肝衰竭;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76-01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指的利用体外机械或理化装置,代替肝脏功能,分解体内毒害物质。该系统是临床治疗肝衰竭的主要措施,有利于促进肝功能的尽早恢复。 不过,肝衰竭患者在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严重并发症,对预后十分不利。本文将我院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56 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56 例肝衰竭患者,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6 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1 例,女性化妆你和25 例;年龄范围在7~84 岁之间,平均年龄(45.5±5.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各项指标均满足2006 年我国肝衰竭诊疗指南相关要求[3],无误诊。其中,合并肝性脑病者11 例,肝肾综合征12 例,肝胆系统感染9 例,原发性腹膜炎8 例,乙型病毒性肝炎13 例,原因不明3 例。 1.2 方法全体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结合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人工支持治疗方式。治疗设备主要包括:血浆交换仪、职能多功能人工肝治疗仪以及血液透析滤过及。其中,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滤过(CHF)患者26 次,PE 联合血液透析(HD)12 次,PE 联合血液透析滤过26 次,单独PE、CHF、HD 或HDF 工84 次。 平均每例患者至少接受治疗3.5 次。 2 结果56 例患者治愈2 3 例,好转27 例,死亡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治疗期间,有2 4 例患者出现皮疹症状,占比42.9%; 16 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占比28.6%;23 例患者有畏寒症状,占比41.1%;37 例患者血压下降,占比66.1%;3 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占比5.4%;6 例患者有水肿症状,占比10.7%;1 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占比1.8%;2 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占比3.6%;堵管、破膜各1例,占比1.8%。 3 讨论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多合并各类并发症,死亡风险高,预后效果差。使用ALSS 治疗肝衰竭,有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暂时性代替肝脏净化血液。不过,该疗法的使用存在一定风险,稍有不慎则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在本组研究中,56 例患者接受ALSS治疗期间,有24 例患者出现皮疹症状,16 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23 例患者有畏寒症状,37 例患者血压下降,3 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6 例患者有水肿症状,1 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2 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堵管、破膜各1 例。研究结果提示,ALSS 的高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出血、低血压、激发性感染、堵管破膜为主。给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是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 高危因素的护理对策:①过敏反应的护理对策:皮疹、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畏寒等,均属于过敏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的发生,多与治疗过程中用到异体血浆有关。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可机遇苯海拉明或10% 葡萄糖酸钙环节症状。患者出现畏寒症状时,可加强保暖或加快血浆、置换液的输注速度。倘若患者呼吸急促、有胸闷现象,则需给予吸氧,必要时可使用地塞米松等进行药物干预[2]。 ②出血的护理对策:肝衰竭患者普遍存在凝血机制障碍,故穿刺过程中易引起血管受损。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务必要在治疗前,了解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数量,正确使用肝素抗凝。倘若患者凝血功能严重弱化,则实行无肝素处理。出血后,需立刻使用止血敏等药物积极止血,必要时可停止治疗,并用沙袋等局部加压止血。 ③低血压与激发性感染的护理对策:本组患者多在治疗后2h 出现低血压现象,多与循环血量一过性减少有关。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可酌情使用抗凝剂,或在中预冲血浆200ml 后再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注意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调节流速。一旦出现低血压,则需减慢超滤速度,待血压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针对继发性感染,则需保持留置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或缩短置管时间。④堵管破膜的护理对策:堵管破膜均由抗凝剂使用不当有关,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使用肝素,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调整肝素用量。本组56 例患者治愈23 例,好转27 例,死亡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研究结果提示,基于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ALSS 的预后效果。该研究结论与刘晓敏等人报道内容基本一致[3]。 综上所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对改善预后影响深远,临床务必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1] 张威, 王喜梅, 张晓利等.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3,22(01):22-24. [2] 丛庆伟, 朱英.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B),2014,25(08):70-73.[3] 刘晓敏, 姚玉梅, 冯佩霞等.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5(04):380-381.

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陶寅

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陶寅 发表时间:2019-05-15T16:14:21.2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作者:郑子梅崔德珍陶寅 [导读] 探究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郑子梅崔德珍陶寅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东广州510036) 【摘要】目的:探究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医院在接收的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并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为51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外周动-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是股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穿刺情况的成功率与平均血流量,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8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7.65%,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中,股静脉置管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体外循环管路畅通,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关键词】动静脉置管;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应用及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121-02 从一定程度上看,肝功能衰竭的情况,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主要的症状是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受到很大的阻碍[1]。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就是肝性脑病,凝血机制障碍等[2]。这些疾病不仅并发症较多,而且预后性较差。本次研究探究了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希望以此来对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数据 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医院在接收的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的51例患者中,男性为32例,女性为19例,年龄阶段在21岁到59岁之间,平均年龄(38.56±4.56)岁。对照组的51例患者中,男性为33例,女性为18例,年龄阶段在22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38.99±4.15)岁。两组资料基本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的是外周动-静脉联合置管的治疗方式,需要相关的人员,常规性消毒,麻醉,选择置管尾位置,使用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在动脉搏动明显位置行穿刺,若回血,就可以注射少量肝素生理盐水[3]。之后,使用静脉留置针见回血后固定。观察组使用的是股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选择合适的仰卧位,实施侧下肢外旋外展,腹股沟韧带斜下方2到3cm股动脉搏动明显的内侧0.5cm地方进行穿刺[4]。针的角度需要保持30°到45°之间,深度为3到5cm。见抽出静脉血之后,就可以使用单针向双腔导管,置入,固定 [5]。从护理上,需要从导管护理、预防感染与拔管后护理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3评价指标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情况与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将数据统计处理,用()来进行表示,利用t来,针对计量实施检验,接着通过x2 ,得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针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情况的对比中,对照组51例患者当中,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为40例,成功率为78.43%。平均血流量为(105.23±34.56)mL·min-1。观察组51例患者当中,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为46例,成功率为90.20%。平均血流量为(122.56±36.89)mL·min-1。因此,观察组穿刺情况的成功率与平均血流量,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中,对照组51例患者当中,渗血的为2例,渗液的为4例,血肿的为2例,晕针的为1例,感染为0例,栓塞的为0例,总不良反应例数为9例,不良反应率为17.65%。观察组51例患者当中,渗血的为2例,渗液的为1例,血肿的为0例,晕针的为0例,感染为0例,栓塞的为0例,总不良反应例数为3例,不良反应率为5.82%。因此,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8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7.65%,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一定程度上看,肝衰竭在一般的肝脏疾病当中,属于较为严重的类型,并且一旦出现失误,就很容易产生较高的病死率。其中,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人工肝支持系统。可以在清除有害物质的同时,补充必须的物质,并优化环境,替代衰竭肝脏的一部分功能,帮助干细胞创造再生的条件[6]。其中,股静脉的解剖位置相比之下比较固定,留置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减少患者刺穿的疼痛,并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从结果看,观察组穿刺情况的成功率与平均血流量,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中,股静脉置管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体外循环管路畅通,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参考文献: [1]罗小红.362例股静脉置管在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17,15(03):84-85. [2]王伟,陶然,何显炬,徐乐娟,熊盟.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院,2018(12):21-22. [3]程家喜,孙丽华,张跃新.肝衰竭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25(06):825-826. [4]孙潺,彭程,揭盛华,曾甫珍,杨东亮.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治疗肝衰竭的应用及安全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8,16(12):102-103.

人工肝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下称血浆置换)是用人工方法清除血液循环中因肝功能衰竭而产生的有害物质,使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代偿,从而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得时间,度过危险期以获得康复。它是采用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并弃去,同时代之以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方法】 采用门冬氨酸钾镁、甘灵铵、还原型谷胱甘肽、思美太、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及人血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血流量60~100ml/min;血浆分离和输入血浆流量30~45ml/min,单次血浆置换量2000~3000ml,间隔时间3~5天,患者行1~3次血浆置换。【物品准备】 人工肝室紫外线照射1h/d,物表用0.5%84消毒液擦拭,保持房间相对无菌。备2000~3000ml同型血浆,生理盐水、葡萄糖酸钙、异丙嗪、地塞米松等常规用药及急救药品、器械,穿刺针(16号动静脉置管用蝶形留置针)2个,穿刺盘1个。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治疗前需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人工肝治疗的必要 性,介绍治疗的方法、过程。详细地说明人工肝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疗效好、痛苦少,机器操作安全性好,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配合,保持平静的心态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前准备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肝昏迷前期表现、心

肺功能情况、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等。使患者保持相对舒适体位,排空大小便。核对检查血浆。 3.血管的准备人工肝治疗必须依靠有效而稳定增长的体外循环血 量。通过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建立双腹股沟静脉或肘静脉—锁骨下静脉的体外循环。注意保护血管,观察有无渗出、血肿、脱出。 4.管路准备仔细检查人工肝血浆置换管路有无破损,正确连接管路, 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尽量排尽管路和血浆分离器内空气。 【术中护理】 1.患者取平卧位,注意保暖 2.连接动静脉回路,应严格无菌消毒,开通血泵,同时开通肝素抗凝 泵。渐进增大血流速度。保持合适的体位,预防管路阻塞、曲折、脱落。 3.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床旁心电监护,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 (1)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畏寒、发热、荨麻疹、皮肤瘙痒等。治疗时常规静推地塞米松5mg,肌注苯海拉明20mg或异丙嗪25mg。(2)低血压:表现为头昏、心慌、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可减慢血流速度,必要时用升压药。(3)电解质紊乱:低血钙表现为患者口周发麻、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低钾、钠,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处理是给予相应的电解质补充。(4)其他:如出血,治疗中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血肿;观察滤出血浆的颜色,判断是否溶血。

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9-04-03T09:45:17.3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作者:郑子梅崔德珍陶寅[导读] 目的:探究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郑子梅崔德珍陶寅(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东广州510036)【摘要】目的:探究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医院在接收的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并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为51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外周动-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是股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穿刺情况的成功率与平均血流量,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8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7.65%,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中,股静脉置管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体外循环管路畅通,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关键词】动静脉置管;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应用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147-01 从一定程度上看,肝功能衰竭的情况,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主要的症状是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受到很大的阻碍[1]。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就是肝性脑病,凝血机制障碍等[2]。这些疾病不仅并发症较多,而且预后性较差。本次研究探究了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希望以此来对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数据 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医院在接收的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的51例患者中,男性为32例,女性为19例,年龄阶段在21岁到59岁之间,平均年龄(38.56±4.56)岁。对照组的51例患者中,男性为33例,女性为18例,年龄阶段在22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38.99±4.15)岁。两组资料基本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的是外周动-静脉联合置管的治疗方式,需要相关的人员,常规性消毒,麻醉,选择置管尾位置,使用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在动脉搏动明显位置行穿刺,若回血,就可以注射少量肝素生理盐水[3]。之后,使用静脉留置针见回血后固定。观察组使用的是股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选择合适的仰卧位,实施侧下肢外旋外展,腹股沟韧带斜下方2到3cm股动脉搏动明显的内侧0.5cm地方进行穿刺[4]。针的角度需要保持30°到45°之间,深度为3到5cm。见抽出静脉血之后,就可以使用单针向双腔导管,置入,固定 [5]。从护理上,需要从导管护理、预防感染与拔管后护理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3评价指标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情况与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将数据统计处理,用()来进行表示,利用t来,针对计量实施检验,接着通过x2 ,得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针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情况的对比中,对照组51例患者当中,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为40例,成功率为78.43%。平均血流量为(105.23±34.56)mL·min-1。观察组51例患者当中,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为46例,成功率为90.20%。平均血流量为(122.56±36.89)mL·min-1。因此,观察组穿刺情况的成功率与平均血流量,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中,对照组51例患者当中,渗血的为2例,渗液的为4例,血肿的为2例,晕针的为1例,感染为0例,栓塞的为0例,总不良反应例数为9例,不良反应率为17.65%。观察组51例患者当中,渗血的为2例,渗液的为1例,血肿的为0例,晕针的为0例,感染为0例,栓塞的为0例,总不良反应例数为3例,不良反应率为5.82%。因此,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8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7.65%,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一定程度上看,肝衰竭在一般的肝脏疾病当中,属于较为严重的类型,并且一旦出现失误,就很容易产生较高的病死率。其中,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人工肝支持系统。可以在清除有害物质的同时,补充必须的物质,并优化环境,替代衰竭肝脏的一部分功能,帮助干细胞创造再生的条件[6]。其中,股静脉的解剖位置相比之下比较固定,留置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减少患者刺穿的疼痛,并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从结果看,观察组穿刺情况的成功率与平均血流量,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中,股静脉置管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体外循环管路畅通,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参考文献: [1]罗小红.362例股静脉置管在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17,15(03):84-85. [2]王伟,陶然,何显炬,徐乐娟,熊盟.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院,2018(12):21-22. [3]程家喜,孙丽华,张跃新.肝衰竭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25(06):825-826. [4]孙潺,彭程,揭盛华,曾甫珍,杨东亮.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治疗肝衰竭的应用及安全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8,16(12):102-103.

人工肝护理

人工肝的护理 马红燕 护理方法 1.人工肝治疗前的护理 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减轻患者心理紧张和焦虑,努力把患者从心理危机中解救出来。 ②观察病情A.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病程时间,肝、肾功能,特别是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型、有无出血史、血小板计数,有无肝昏迷前期表现等等,做到心中有数,以利治疗时的观察。如对血浆有过敏史者,术前预防性的抗过敏治疗,可减少术中过敏危险性。避免因过敏而造成治疗中断,一旦具有高过敏体质患者可选用胆红素吸附治疗。 B.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凡血压偏低、心率快、体温高者,可纠正后才行人工肝治疗。 C.做好卫生宣教:嘱患者治疗前尽量少饮开水,配好高质量早餐,避免低血糖、低血压的发生。术前应逐步在床上锻炼解大、小便,以防治疗中、治疗后不适应床上大小便。下床走动过频,可导致插管的脱落移位或影响拔管后伤口的愈合。为解除心理负担,应解释此项治疗是内科的方法而并非是手术。 2.人工肝治疗技术的护理 ①操作方法及消毒隔离A.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室前必须戴帽子、口罩、更换工作鞋、穿好隔离衣,操作时戴消毒手套。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冲洗管路及血管穿刺的过程中,亦存在自身被感染和感染他人的潜在危险,操作前可用0.05%碘伏消毒液浸泡双手5-10min。 B.分离器的冲洗血浆置换分离器及血路的消毒:体外循环的管路及分离器需无菌装接,用38℃生理盐水1000ml冲洗管路,再用500ml生理盐水加肝素20mg冲洗管路。血液灌注管路的冲洗:安装和冲洗过程根据灌注器的型号不同而异,可参阅说明书。冲洗时动脉端垂直朝下,活性炭灌注器要求5%葡萄糖盐水500ml,使炭与葡萄糖结合,以减少灌注时血糖水平的下降,其他灌注器则要求用盐水冲洗。胆红素吸附管路的冲洗:基本上同血浆置换的装置相类似,因需加上胆红素吸附器,冲洗时先用38℃生理盐水2000ml,再用500ml 生理盐水加肝素20mg冲洗管路。充分除去分离器或灌流器中的微泡。治疗结束后治疗仪用0.5%过氧乙酸液进行表面擦洗,回路及分离器行污物处理或用20%戊二醛严格消毒后废弃,不得重复应用,以免交叉感染。C.室温的调节治疗时因补充大量的血浆、液体,患者常易感畏寒、寒战,因此要注意室温的恒定,保持室温在夏天26-28℃左右,冬季28-30℃左右,补充的血浆及液体应先置存37-38℃的水温中给预热,治疗仪温度调为38-39℃左右。 ②治疗时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操作时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A.正确保存和融化血浆,蛋白制品,冰冻血浆应在37℃水浴中摇动融化,水温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蛋白凝固,备好的血浆应在6h内应用,天气炎热时为4h。

人工肝治疗及护理答案

人工肝治疗及护理 人工肝的意义 C除肝硬化、肝癌之外,最容易引起死亡的肝病是(A)A H护士的定位是(D)D R如果重肝患者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增强,说明他出现了什么心理问题(B)B Z重肝患者的主要护理需求是(D)D Z重肝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有(D)D Z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情特点不包括(B)B Z重度的肝病脑病患者,要抬高头部(C)C Z重肝患者出现的全身及局部感染主要是(C)C Z重型肝炎肝衰竭与肝硬化比较,有什么特点(C)C Z在临床判断方面,护士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不包括(A)A 血液净化 F分子吸附再循环的再循环是指(B)B G肝衰竭的治疗不包括(B)B MARS可以应用于(D)D MARS可以清除的毒素包括(D)D R人工肝的分类不包括(C)C X血液滤过清除的主要是(C)C X血浆置换中被分离弃去的是(B)B Y以下哪项不是MARS的特点(C)C Y以下关于人工肝的说法正确的是(D)D Y以下哪项不是目前限制肝移植开展的问题(A)A 血浆置换 G关于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过敏反应的预防及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B R人工肝血浆置换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D)D X血浆置换的不良反应有(D)D X血浆置换治疗主要是针对哪些疾病进行的治疗(D)D X血浆置换治疗中如果出现血浆、肝素、鱼精蛋白过敏,应采取的处理方法为(A)A X血浆置换术中出现血压下降,应首先调节血流旋钮,放慢血流速度,再调制到每分钟(B)B Y以下关于血浆置换治疗中低血钙的预防,错误的是(B)B Z治疗中出现血浆分离器及管路堵塞时,首剂肝素的用法为(C)C Z治疗前应保持人工肝治疗室清洁、整齐,对室内温湿度的要求为(A)A Z治疗结束检测的凝血时间,在多长时间以上,应适当应用鱼精蛋白综合体内过多的肝素(C)C 人工肝护理 G肝素盐水的配置方法为(C) C G关于透析管路的封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 J静脉置管患者应多长时间更换可来福接头一次(A) A J静脉置管患者应定期更换敷料,一般多长时间更换一次(B) B

肝脏支持系统

人工肝支持系统 ?关键概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 是肝硬化患者严重失代偿的一个常见原因。 ?白蛋白透析装置引起ACLF致病机制相关的有益变化。包括血流动力学和生化的改善。 ?MARS1装置,与标准药物治疗相比,可改善ACLF患者的肝性脑病。 ?使用可利用的白蛋白透析装置与ACLF患者的短期生存改善无关。 ?进一步优化ACLF的定义和它的自然史对未来试验设计的评估是必要的。 ?可利用的人工肝支持装置的设计、适用性和功能能力的改进对未来的人工肝支持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总结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一个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死亡率有关,除了相关并发症的医学管理外,对ACLF没有任何特殊的治疗方法。以白蛋白透析为基础的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使用,可以改善生化紊乱和血流动力学紊乱,但对炎症方面没有明显的影响。从临床角度来看,白蛋白透析可以改善肝性脑病和肾功能。然而,这些影响不能理解为对生存的改善。 ?介绍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个定义不清的状况,其特征为以前临床情况稳定的患者,随着一个触发事件,肝功能突然恶化、相关肝外器官功能衰竭随之发生(图1)。除了其并发症的医学管理,对这种状况没有一个特殊的治疗方法,重要的是,其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肝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措施,已经清楚地证明肝移植对生存有益。然而,由于器官短缺和禁忌症(即饮酒,年事已高,药物滥用等)的存在,这种方法的适用性低。因此,人工肝支持系统在理论上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肝脏质量和功能的再生,同时保持肝功能和肝外功能。第二个目的是为肝移植提供桥梁。本章分析了当前ACLF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作用。 ?人工肝支持系统概述 ?人工肝支持最有前途的方法是利用体外系统。这些装置基本上分为生物型,非生物型(也称为人工或无细胞的技术)和生物人工型(混合的技术)装置(2)。更具体地讲,生物型装置是通过加载重要肝细胞的体外生物反应器来灌注血液或血浆为基础的。这些装置的目的是支持肝脏解毒和代谢功能,从而理论上更换所有衰竭的肝功能。与此相反,非生物型装置主要是通过透析衍生技术将水溶性毒素和蛋白质结合的毒素从病人的血浆中解毒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是基于物理/化学梯度和吸附去除毒素。生物人工或混合型装置在理论上将生物和非生物技术最好地结合起来。从临床角度来看,体外非生物装置被更广泛的分析,特别是白蛋白透析装置。它有两个主要的系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和分离出的血浆的分离和吸收(Prometheus)。与单通道蛋白技术相比,MARS系统中,富含白蛋白的透析液通过透析器后排出,白蛋白在一个单独的电路中再生,通过使用低通量透析和不同的吸附器“清理”白蛋白透析液,然后将其再次用于解毒过程。在Prometheus系统中,使用一个特殊的可渗透白蛋白的过滤器。因此,白蛋白和蛋白质结合的毒素通过膜,然后在二次循环中被特殊的吸附器直接滤除,固有白蛋白随后被重输给病人。该过程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水溶性毒素来完成。 ?白蛋白透析对ACLF 的病理生理影响

人工肝在严重肝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人工肝在严重肝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成为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清除体内毒素,改善机体内环境,有利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重症肝病;护理 重型肝炎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衰竭患者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尽管内科治疗较前不断进展,但其病死率仍高达70%[1]。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是临床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借助人工干预使肝脏功能得以暂替代,从而为患者自身肝细胞的再生及功能恢复创造较好的内环境并赢得宝贵的时间[2]。血浆置换又称人工肝,是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膜式血浆分离器将血液中的血浆与细胞分离, 弃掉分离出的血浆, 同时输入体内新的血浆或替代品, 使血液净化,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通过PE治疗的38例重症肝衰竭患者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治疗并确诊为肝衰竭并接受人工肝治疗的患者38例。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2006年) [4]。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8~69岁,平均(41.5±6.72)岁。 其中原发病为病毒性肝炎26例,酒精性肝病6例,药物性肝炎3例,爆发性肝炎3例。11例患者存在肝性脑病, 8例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内科综合治疗(休息、保肝、退黄、纠正肝性脑病、白蛋白补充等)的基础上同时行血浆置换治疗。均采用单针双腔导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使用血液净化系统及血浆分离器,在密闭循环下进行血浆置换术。置换液采用新鲜血浆,血流量为120~150 mL/h,置换液速率40~50 mL/min,肝素维持量视个体而定。整个治疗时间约3 h。每天或隔天1次,每疗程2~6次。 2结果 38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82人次,每人每次置换量为2 500~3000 mL新鲜血浆。38例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患者,治愈好转26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5例。并发症情况:穿刺部位渗血7例,予压迫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都有因体位改变如吸痰刺激、躁动等出现管路受压或扭曲导致压力一过性升高报警或采血不良报警,恢复体位后报警消除。3例患者出现寒战,考虑与输入血浆蛋白制剂或代用品引起,给予地塞米松对症处理后缓解。

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一、物理型人工肝早期以解毒功能为主的ALSS大多属物理型,如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等。用树脂、活性炭等材料进行血液灌流,可有效吸附肝衰竭患者血液中的毒性物质,是早期人工肝支持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这些吸附材料与血液生物相容性较差,临床应用副反应大。晚近采用活性炭微囊化技术、改用血浆灌流等,避免了活性炭与血细胞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但由于吸附材料本身选择性较差,在去除患者体内毒性物质的同时,也吸附了一些机体有用的物质,故虽可显著改善重型肝炎等肝衰竭患者的肝性脑病,但病死率并未明显下降[2]。目前主要利用其解毒尤其是吸附胆红素的作用与其它人工肝联合使用或用于治疗病情较轻的重型肝炎。国外最近推出一种新型吸附剂型血液治疗系统(Biologic-DT),采用精制粉末炭、阳离子交换剂、大分子溶剂等组成混合悬液状吸附剂,具有较强的毒物吸附作用,能有效地治疗药物中毒引起的肝功能衰竭[3]。据悉,国内有单位引进该系统治疗个例重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使用目前通用的聚丙烯腈膜进行血液透析,能有效地去除尿素、肌苷及无机磷酸盐等小分子物质,但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率较低,故仅用于肝衰竭同时伴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新近采用新型膜材料三醋酸纤维膜(CTA)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 A)膜制成空心纤维血液透析滤过器,其效率为聚丙烯腈膜的3倍,能使暴发性肝炎患者意识恢复率达到90%,半数以上病例存活[4]。二、中间型人工肝该型人工肝是介于物理与生物型之间的一类中间型装置,包括血浆置换、交换输血及整体洗涤等,其中以血浆置换最为常用。该疗法可去除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如内毒素)及中、小分子物质,并补充蛋白、调理素及凝血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90年代初Sugihara等[5]曾报道,血浆置换法治疗15例急性肝衰竭 9例成活,成活率达60%。但以后日本学者报道血浆置换治疗百余例重症肝炎的成活率仅有21%~24%,提示单独应用疗效并不十分理想。随后国外又有人将血浆置换疗法与新型膜材料透析滤过相结合,使10例重症肝炎全部存活。表明血浆置换与物理型人工肝方法的优化组合可显示出更好的效果。1992年天津市传染病医院采用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治疗9例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获得成功(成活率66.7%)。最近浙江医科大学采用血浆置换或联合活性炭吸附等治疗重型肝炎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治愈率进一步提高到71.4%(对照组仅为20.0%),慢性重型肝炎的治愈率较对照组(5.6%) 提高近40个百分点[6,7]。引起国内肝病界的极大关注。血浆置换是较为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但需消耗大量新鲜冷冻血浆,易发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肝炎病毒的经血传播,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置换过程中同时去除了患者机体内有益的物质。三、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型ALSS,是将肝细胞悬液、培养肝细胞等与生物合成材料相结合组装成某种形式的ALSS,它不仅具有肝特异性的解毒功能,而且具有更高的效能,如参与三大物质代谢、具有生物转化功能、可清除毒性物质、能分泌具有促进肝细胞生长活性的物质等[8]。目前,早期的生物人工肝装置如交叉循环、肝灌流等,由于疗效不肯定、副反应大、操作复杂等原因,已被逐渐放弃。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体外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BLSS)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该系统是将培养肝细胞置于体外循环装置,即生物反应器中,患者血液/血浆流过生物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

WLXGX-8888型伟力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技术参数 一、功能: 1单纯血浆置换疗法(PE) 2双重血液滤过疗法(PPE) 3血浆滤过透析(PDF) 4特异性血浆吸附(PP) 5血液/血浆灌流疗法 6血液滤过疗法 7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疗法(CRRT) *8蛋白吸附再循环疗法(PARS) *9接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 10生物人工肝及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11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12 SCUF ( 缓慢连续性超滤) 13 CVVH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 14 CVVHD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 15 CVVHDF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 二、结构功能: *1、四个流量泵,3电子秤,全自动平衡透析液及置换液出入量 2、独立肝素泵,自动注射抗凝剂,抗凝方案多样化使治疗中凝血风险最小 3、血液和置换液同时加温装置,温度可调,性能可靠 4、真彩色液晶触摸屏,全中文操作界面 *三、一次性消耗材料:开放 四、安全性: 1超声气泡监测:检测灵敏度为0.2mL以上的单独气泡 2漏血监测:检测灵敏度每升透析液中漏血≥2mL 3具备动脉压、静脉压、滤器前压、膜外压、二次膜压、跨膜压监测和独立报警功能 *4三个独立称重系统、泵速自动反馈调节系统 5肝素微量注射泵配备零容量报警

6血液加温系统,配备温度报警 五、性能参数: *1血泵流量:(6mm泵管)流量范围:10ml/min-250ml/min (8mm泵管)流量范围:15ml/min-350ml/min *2压力范围: 动脉压指示范围不小于—40kPa~40kPa(—300mmHg~300mmHg),精度为±1.3kPa(±10mmHg)。 静脉压指示范围不小于—40kPa~40kPa(—300mmHg~300mmHg),精度为±1.3kPa(±10mmHg)。 滤器前压指示范围不小于—40kPa~40kPa(—300mmHg~300mmHg),精度为±1.3kPa(±10mmHg)。 膜外压指示范围不小于—40kPa~40kPa(—300mmHg~300mmHg),精度为±1.3kPa(±10mmHg)。 二次膜压指示范围不小于—40kPa~40kPa(—300mmHg~300mmHg),精度为±1.3kPa(±10mmHg)。 跨膜压指示范围不小于—40kPa~40kPa(—300mmHg~300mmHg),精度为±1.3kPa(±10mmHg)。 微量泵推进速率范围:0mL/h~20mL/h,误差不大于±10%,快进速率不小于 50mL/h(使用20mL针筒)。 3微量泵推进速率范围:0ml/h-20ml/h,误差≤±10%,快进速率≥50ml/h(使用20ml针筒) 4称重计的测量范围 0kg-12kg,误差范围≤±0.5% *5脱水总量在0ml/h-4200ml/h的超滤率范围内,误差≤±30g/h

赛诺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可行性报告)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市场分析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通过基因重组人肝细胞培养、分离、再培养组成生物反应器,辅以血浆置换和血液透析滤过,建立起肝细胞—血浆交换—血液透析滤过的体外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从而达到重型肝炎支持治疗作用。项目产品生产采用先进的基因重组肝细胞技术、微球肝细胞培养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自控技术,为集生物技术、光机电技术、计算机技术一体的新型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高技术医用装置。 1.1市场前景 1.1.1主要用户 本项目产品主要是国内二甲以上医院购买后,用于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 1.1.2 市场规模 重型肝炎是目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危重传染病,发病及病死率居世界首位,治疗尚无良策,是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各种原因所致肝衰竭较普遍,仅重型乙肝一项,年发病在10万例以上,加上其它类型肝炎(如丙型、丁型、庚型肝炎引起的重型肝炎)、药物性肝衰竭、外科型肝衰竭等,每年发病人数高达50万人。由于肝移植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落后,致

使病死率高达60%~80%。 人工肝脏被认为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RGZ—2000型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仪可为肝衰竭患者肝再生康复提供条件和对等待肝移植者争取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二甲以上医院共有2万多家。若以目前国内50%的二甲以上医院购入生物人工肝支持仪,10%的重型肝炎患者接受本项目产品治疗,按每个患者使用2支生物反应器计算,则年需求量可达1000套人工肝支持仪和10万支生物反应器。因此本项目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1.2市场竞争 1.2.1国内外主要竞争者 人工肝的发展经历了50余年、三次技术革命,先后出现了物理型、中间型和生物型人工肝。前二者主要功能为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不理想。生物人工肝因具有正常肝脏的功能而倍受重视。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国外在近10余年就异体肝、同源肝培养肝细胞和基因重组永生化肝细胞等方面进行了不少研究,给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以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自1987年Marsumura等学者首次报告了用兔肝细胞血液透析治疗一例肝功能衰竭病人以来,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很快。近年来,已基本完成使用兔、猪等动物肝细胞培养系统和肝瘤来源的肝细胞进行生物人工肝支持的动物实验,进入早期临床研究阶段,虽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种属差异,肝细胞无法提供人白蛋白等特异性物质,支持作用并不十分理想,如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异性蛋白反应,而肿瘤来源细胞株的远期不良反应亦不能完全排除。故上述两种肝细胞不能代替同源的人肝细胞而成为生物人工肝理想的细胞源。同时,国外学者对肝细胞的分离、培养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国外正在研究复合式中空纤维系统,它是由多聚矾和醋酸盐的中空纤维管置于同一多聚碳酸盐外壳制得。 目前在血液循环领域领先的生产商主要集中在国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国家的企业及相关产品: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体会。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56 例肝衰 竭患者,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 例患者治愈23 例,好 转27 例,死亡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经分析发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 疗肝衰竭患者常见高危因素为皮疹、血压一过性下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临 床护理人员务必机遇足够重视。结论:为改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预后 效果,临床护理工作务必要认清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高危因素,给予周密、 细致的临床护理,尽可能降低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相关风险。 【关键词】人工肝;肝衰竭;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 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76-01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指的利用体外机械或 理化装置,代替肝脏功能,分解体内毒害物质。该系统是临床治疗肝衰竭的主要 措施,有利于促进肝功能的尽早恢复。 不过,肝衰竭患者在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 素的影响,进而出现严重并发症,对预后十分不利。本文将我院2013 年12 月 ~2014 年12 月收治的56 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 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56 例肝 衰竭患者,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6 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 31 例,女性化妆你和25 例;年龄范围在7~84 岁之间,平均年龄(45.5±5.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各项指标均满足2006 年我国肝衰竭诊疗指南相关要求[3],无误诊。其中,合并肝性脑病者11 例,肝肾综合征12 例,肝胆系统感染9 例,原发性腹膜炎8 例,乙型病毒性肝炎13 例,原因不明3 例。 1.2 方法全体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结合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选 择适合的人工支持治疗方式。治疗设备主要包括:血浆交换仪、职能多功能人工 肝治疗仪以及血液透析滤过及。其中,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滤过(CHF)患 者26 次,PE 联合血液透析(HD)12 次,PE 联合血液透析滤过26 次,单独PE、CHF、HD 或HDF 工84 次。 平均每例患者至少接受治疗3.5 次。 2 结果56 例患者治愈2 3 例,好转27 例,死亡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89.3%。治疗期间,有24 例患者出现皮疹症状,占比42.9%;16 例患者出现皮肤 瘙痒,占比28.6%;23 例患者有畏寒症状,占比41.1%;37 例患者血压下降,占 比66.1%;3 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占比5.4%;6 例患者有水肿症状,占比10.7%; 1 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占比1.8%; 2 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占比3.6%;堵管、破膜各1 例,占比1.8%。 3 讨论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多合并各类并发症,死亡风险高,预后效果差。使用ALSS 治疗肝衰竭,有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暂时性代替肝脏净化血液。不过,该疗法的使用存在一定风险,稍有不慎则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在本组研究中,56 例患者接受ALSS治疗期间,有24 例患者出现皮疹症状,16 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23 例患者有畏寒症状,37 例患者血压下降,3 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6 例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