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白银区第五小学狄晓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人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持久地高度集中,想象力特别丰富,思维极其敏锐,不知疲倦。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弱、注意力不够持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故事,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思考问题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大部分的学生还存有童话情节,认为很多事物都是能和人类对话的。因此我觉得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创设一些故事情境,以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进行教学,吸引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将思想集中于一堂课上。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意义》时,笔者讲述了小猴吃桃的故事,师:森林里住着小猴吉吉一家。猴爸爸特别疼爱他的俩个猴宝宝,他经常给猴宝宝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一天,猴爸爸在果园里摘了8个桃子带回家。猴宝宝可高兴了,一会就吃完了。大猴吃了5个,小猴吃了3个。(老师边说边贴)猴哥哥高兴地舔着嘴唇,猴弟弟可不高兴了。它们吃到的果子的个数是不是同样多?于是小猴就觉得特别的不

公平,怎么分这8个桃才公平呢?学生的探索欲望及其强烈,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接着,我让一位同学上台分,之后我又让学生帮助猴爸爸分6个桃子,学生对这样的故事很感兴趣,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作为了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创设故事式的问题情境,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在故事情境中练习提高解题兴趣

如果只是机械的出示习题,按部就班地解答,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是很枯燥的,往往会引起反感、厌学的情绪。将练习寓于故事情节中,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小丽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一共有()个小朋友。”许多学生很快做出5+4=9(个)。这时讲这样一个故事:鸡妈妈有10只小鸡,一天,鸡妈妈让最大的鸡哥哥带着其他小鸡到外面自己找虫子吃,回来的路上,鸡哥哥一数,拍着脑袋说:“嗯﹗怪了,怎么只有10只呢?”“谁能帮鸡哥哥找一找原因?”有几个小朋友就说了:“鸡哥哥自己没有数。”然后引导学生回过来检查刚才那道题目。这时,学生兴趣盎然,还须加1 ,把小丽给忘了。一个难点就这样解决了。

二、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好说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被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实物所吸引,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将将带来的物体进行分类,之后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实物、正方体实物……让学生归纳特点, 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这样学生就感觉不到数学的抽象枯燥,在大量的直观认识中轻松地学会了数学知识。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如果让学生走进生活,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故事纳入课堂中,就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共鸣。有些知识的学习完全可以回归生活现实,让学生在现实中体会活生生的数学。

1.采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时,让学生带一些自己熟悉的水果和玩具,利用自己熟悉的物品的数量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生活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买东西付多少钱和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之类的应用题,可以提前准备好钱和东西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容易投入,从而积极思考学到知识。

四、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富有魅力的数学游戏对口令,对号入座,找朋友,开火车,送信游戏等。再如利用猜数游戏学习10以内的减法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五、运用竞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找规律填数时,我说开始头几个数,会的同学站起来围成一个圈,一个挨一个说。刚开始,有一少部分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目光,他们也暗下决心下一次也要参加。渐渐地,每一个同学都能熟练地掌握。学生好胜心强,乐于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小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利用考试进行竞争,对考的好的进行表扬,考的不太好的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细微优点和进步鼓励表扬,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力争上游,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

六、精选作业,巧设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社会上的各类数学参考书不少,将学生扔入“题海”中无疑是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扼杀。我认为在课堂上培养起来的数学学习兴趣应该在课后得到延续,此时精选一些典型习题来让学生完成,既巩固了知识,又调动了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我觉得书面作业只要控制在5~10分钟就可以了,而大部分的时间应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上。如在学习了测量的知识后,让学生在课后测量家里一些东西的长宽高,实际走一走看一千米有多长。又如,在学习了钟面的认识后,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一个钟面,这样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促使学生自己去了解其余的一些知识重复单调的练习,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有时白白浪费时间,所以练习设计要力争新颖创新。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要讲究形式多样,可以进行听音练习、对口令、看谁爬得高、开火车等生动活泼的练习。如教数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边打手势边对口令,再穿插接力赛、小猫凑数等有趣的练习,使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总之,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对孩子们我们应该少点埋怨、苛责,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使孩子们尽量能轻松愉快地学到数学知识。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理解、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培养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为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水平的欲望。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理应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实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将来工作学习的基石,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证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能够成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实行“没有数学的生活”讨论课,“到宇宙去旅行”,“数学与航天”的主题班会,以及课堂中引入的“数学与生活”等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未来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理解到数学的重要,理解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参加四化建设需要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培养思维水平、逻辑推理水平和想象水平和重要作用,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有理性发展到感性。从而好好学习,为将来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通过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性的方式提出来的,是比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因而更容易使学生接受这种要求,使它转化为学习兴趣。 二、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一名教师,有可能因为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就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所以,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实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要经常使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即时表扬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防止因操之过急而损伤学生的自尊性,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课上,就能够设置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一天猴王给小猴们分桃子。猴王说:“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吃。”小猴们连连摇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们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对学习毫无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学习非常被动。据研究,统计,至少有40%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为学困生。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而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没有,他们往往将学习当作一种应付老师、家长的任务,或者认为是人生不可违背的一项义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数学乐学境界,学习数学的最高追求就是数学乐学境界的到达。让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正是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然而近年来,学生厌学情绪趋于严重,而数学

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因而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非常不感兴趣,相对其它学科而言不愿学的学生多一些,因而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的广泛性,给数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研究发展空间。 为此,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标、内容与对象 1、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2、内容: (1)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 (2)学校、社会、家庭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 (3)小学生年龄阶段,性格差异与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 (4)教师素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 3、对象:五年级学生 三、具体措施: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发言稿)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发言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老师们能够在会后批评指正。 一、首先是要了解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条件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达到发展智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拥有动力,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而静下心来,因势利导,沟通情感,发挥师爱的巨大情感作用,让“亲其师,信其道”这句格言永存于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以下四点: (一)兴趣是学生渴望求知,学好数学的前提。 (二)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三)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 (四)兴趣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心理因素。 二、让课堂更生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开讲生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可让引入要吸引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如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两节课中,第一课时的引入,教材上处理得就比较精彩。“水星、火星、月球的直径分别约是地球直径的191869,,5023189 ,你能比较它们直径之间的大小吗?” 还配有图片。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搜集了这方面有关的资料。首先介绍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在出示这个问题。八大行星特指太阳系的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定义为“矮行星”。学生听了就非常感兴趣,而且有一个学生还说出了那个冥王星是“矮行星”,他整节课都很兴奋,非常得意。对于我来讲收获也很多的,我当时学的时候好像说的是九大行星,也增长了知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分数化成循环小数。书上的引入是两个计算题,把13222 和化成小数,在进行观察,这个引入显然比较枯燥乏味。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互动的问题,“0.9? 和1谁大?”学生讨论很激烈,大部分同学认为是1大,小部分认为一样大。带着这个问题,学完了这节课,发现是一样大。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出示西游记的几张图片,通过几张图片讲述唐僧分饼的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而功倍。本文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一探讨。 一、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悬疑法或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如一开始就设下悬念,问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用一个五分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到“证明”这节课时,先问学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会想到折纸法、剪拼法、度量法,然后进一步问这样剪拼起来恰好就是一个平角吗?度量的三个内角和,会不会是179°或181°呢?怎样才能让人确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新课内容。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变化中体现教学艺术 数学课的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

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播一下,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教师授课时为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令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教学中可适当地出一些趣味数学题,往往能引发同学们做题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灵活用脑。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插入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巳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猜想等,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帮助教师处理一些在黑板上画不好,用模型也看不清的图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如在讲到《平移》部分时,学生觉得画图比较难学,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重视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的实际,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应用时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东西。这样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事实证明,当一个学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朱雪蕾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点是小学阶段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起着基石的作用,每一个年级段都安排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也非常的广泛,特别是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数与计算是日程生活中运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这部分的知识教学起来,我们数学教师常常会感受到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往往兴致不高,无形中给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阻碍。培养学生迅速、准确的计算是我们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石。 案例 我在上《百数表》这节课时,在课的导入时设置了一个过渡环节,把100以内的数零散、无序地出现,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下一个数是几,看不出什么规律。而用百数表的方式给数排队时,学生可以很明确地知道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而且除此之外,学生发现数还有很多规律,既然百数表的一个个格子是一间间小房子,用百数表这样一个表格把数装进来。学生就觉得数这么有意思。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致,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百数表》是按顺序来装的,从1开始,每行10个数,10行正好装1到100这100个数。也就是说要装100个数就要用100个格子,这100个格子在同一行里的话这行就太长了,不方便看。分成几行装更好呢?可以2行、4行、5行、10行、……最后这个模型确定为10行,10行的好处是什么呢?横着观察,在同一行里,右面的数总比左面的数大,相邻两数相差1;如1这一行,后面是1、2、3、4、5、6、7、8、9、10,竖着观察,在同一列里,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相邻两数相差10,如3这一列,下面是13、23、33、43、53、63、73、83、93。为什么10行时数看上去就这么有规律呢?这是根据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规则安排的。 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各个位置之间的关系时,引导从不同方向来观察。横着观察,在同一行里,右面的数总比左面的数大,相邻两数相差1;竖着观察,在同一列里,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相邻两数相差10;斜着观察,从左上到右下,从右上到左下,一串数中都有着固定规律。在课堂上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百数表,发现规律。而且注意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巧借多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可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优势,动态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圆纸片依次8等分、16等分分成一些小扇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用多媒体展示把圆32等分、64等分……再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情况,帮助学生想象,最终验证得到圆面积公式。这不仅帮助学生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还加强了面积知识的构建,初步体会到数学中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学习

的兴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灵活多变。我在教学中应注意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圆同样多,一部分是比圆多出的部分,从而体会到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这样的教法让学生有了主动性,兴趣提高了,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了。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促使学生手、脑、眼、口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达到“以动激趣”的效果。 三、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摘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觉与知觉的随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针对这点,本文从六个方面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为数学类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123-01 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一种优先对某一事物或活动发生注意的感情倾向。随着兴趣越来越浓,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爱好。兴趣不仅是对事物的表面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会使人由于获得 这方面的知识,或从事该活动而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当一个人对生活感兴趣时,他就会觉 得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当一个人对学习感兴趣时,他就乐于学习,更加积极勤奋和刻苦,学 习就会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学习兴趣也就开始高涨,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应如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做法。 一故事激趣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去激发学生:在一座山 上有许多猴子,大家都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吃。它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两块,分给小猴甲一块。小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 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猴乙两块。小猴丙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小猴丙三块。讲完故事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三只小猴分得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感到这个故事很有趣,极大 地提高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操作激趣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充分说明了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 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而且往往让人恍然大悟,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口算除法”的例题 42÷3时,课前布置学生准备42根小棒,教学时让学生四人一组自由讨论,如根据前面学的 除法定义“平均分”去操作并口算结果。巡视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分发时是每次一根把木棒分 别递给另三位同学,而有的同学分发时是先把十根小棒捆起来,每人先给一捆,剩下的再平 均分成三份。我便请出不同分法的这两组同学到讲台前演示分发过程,同学们清楚看到两个 组是同时开始分的,结果每次分发一根的组还在操作,而先分一捆的组已操作完毕。各组每 人平均分得的小棒没有差异,都是14根,但操作时间显然不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激 发学习兴趣,便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三媒体激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育又带来一个春天,计算机辅助教学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 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寻着一条神奇 的路爬上山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充分地运用多 媒体的大容量,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角,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接下来我问:“大家想不想知道关于角的更多知识?”学生们大声回答:“想”。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产生了强烈的 学习兴趣。 四幽默激趣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 在活动中的生趣 1.1 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 1.2 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 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πr2。这种从动手操 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1.3 在情境活动中生趣。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 1.4 在课外活动生趣。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 2 在感悟中激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晟舍完小潘志琴“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呑到胃里,只能引起消化不良。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关爱学生,酝酿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一位学生喜欢、爱戴的老师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生活上关心照顾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上无人体贴和照顾,这些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习上扶助差生 小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应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差生学习很吃力。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差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课外不仅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内的辅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讲课时特别注意观察他们;课堂提问时尽量让他们回答能够回答的问题;学生作业时,重点辅导他们;差生的作业尽量当堂面批,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补救。这样持之以恒,差生就会逐步转变。 3、表扬鼓励,坚定信心 差生往往很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发上进心,努力学习。 二、创设情境,唤醒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试,象13、23、29、56等都不能社被3

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最有效动力。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其乐学、爱学,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其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是教学 【关键词】培养数学兴趣 心理学上认为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对其产生向往的一种心理倾向。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学习心态,激发学习热情,培养顽强意志。可以说,浓厚的兴趣能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甚至废寝忘食的巨大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益。而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享受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不断学习,直到成功。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后天的诱发和培养形成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应首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转化为稳定的内在学习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唤醒学习数学的内在冲动和激情,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当今社会,对于个人而言,必须具有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中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刻苦学习,具备真才实学,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如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衣服打折、校运动会球赛记分、短跑比赛成绩、春游租车方案等,这些与生活学习联系紧密的词语都出现在了现行的教材和练习册上。学习数学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自己生存的需要。 二、建立民主、健康、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首要条件 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着《学记》说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那么他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有96%的原因来自对任教该科老师的喜欢。 1.正视现实。农村初中生大多来自偏远的乡村,而且很多是留守儿童,家庭缺爱,学习缺辅,数学基础总体较差,如果现任教师对此一味进行唠叨、责怪,只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只能正视现实,从本班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2.老师坚信。学生除了弱智者外,都可以学会数学。老师应积极鼓励、暗示学生“我能行”,如果不能坚持这一信念,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不能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造成师生间感情的疏远→发展到在课堂上不听你讲课→反感你上课→厌恶数学→逃避并放弃学习,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3.学生自信。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思维严密、逻辑推理性强。一些学生学不好数学,主要是没有信心。因此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与学生交流、单独辅导都应该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点燃自信的火花。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从基础一点点补起,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才不会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成绩差→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低→成绩更差”。以真爱呵护学生,真诚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坚持民主,对学生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在学习方法上注重指导,在语言上注意激励,在心理上积极暗示,从而在全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风气,教学质量定会得到大面积提高。

最新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老师只要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起来了,就不愁学生不喜欢学数学,也不用愁学生数学成绩考不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从中说明,在数学教学时,如何确保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住亢奋的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爱学习,这点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一个问题。就这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奇促疑,产生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的主动的去接受新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方向”时,先出示孙悟空花果山的的录象图,然后设计问题说:有一天,猪八戒想到花果山南边摘西瓜吃,我们都知道猪八戒的脑子很笨,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分辨不出来,不知道怎么去,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我”?从而引出学习方向,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提高了兴趣。 二、以活促思,开展竞赛,培养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开展“看得清”“听得灵”“想的快”“算得准”“记得牢”“当一名好医生单项或系列竞赛评比,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基本技能,使学生反应迅速,兴趣高”。小学生逞能好强、若巧设“陷阱”使其在学习阻碍中“自拔”效果更好。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由教师导入:“同学们只要把任意的一个多位数报出,老师马上就能说出你的数是是否能被3整除,并知道余数是几,你们信么?”出于好奇,学生都想尝试老师一一作了回答,“问”是培养学习兴趣,“答”是满足了学生兴趣,从而“重写”转向了“重学”为学生创造了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以实践为媒介,激发学生情感,发展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 四、以游戏为载体,巧设情景,巩固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如果能在饶有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认识世界,如果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游戏与娱乐”、“只觉得是一种玩耍”。 例如,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乘、除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它必须反复练习,而反复练习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我们可以开展诸如“找朋友”、“小诸葛”、“夺红旗”等游戏活动来进行。如教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是数学教育多年来指导思想的突破与革新。也就是说,当前我们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把新课标理念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这不是说计算能力的培养不重要了,其实正相反。《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避免程式化的机械计算和叙述算理”。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的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许多需要计算的地方出现不该有的错误。例如:如果学生个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不达标,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而个位数的乘法也即“乘法口诀”训练不到位,就直接影响到今后多位数乘除法的学习;同理,每一个内容的口算能力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如果连口算能力都得不到很好培养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留下极大的隐患。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其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现在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1.角色的转换。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仍占据“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羔羊”;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参谋”,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一个仲裁者和鉴赏者,为学生的“拨乱反正”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四、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例如:我在进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12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让学生每人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2”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2”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继续说道:“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2) 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谈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8-05T10:02:42.15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43期供稿作者:魏红刚刘霞 [导读]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深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第二中学魏红刚刘霞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数学的学生,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数学感到焦虑或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学习 1.在导入环节中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深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为此,我们应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疑,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勾股定理》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今天的天气真好,很适合放风筝。”同学们被老师的激情吸引,接着我又说:“昨天下午我放风筝的时候,风筝飞得很高,但还有一只风筝和老师的风筝飞得差不多,我们都很想知道每只风筝到底飞得有多高。”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即在学生心中产生了疑团。他们都急于获得答案,都想知道个究竟。这时,教师趁机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的设疑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借助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进行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新授知识环节中注重实践,提高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成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时,要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认知材料,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以便培养兴趣。 如《等腰三角形》一节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让学生通过折纸自己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再分组合作,看看有什么发现,这样学生很容易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一性质。再如教学《轴对称》一节时,事先我让同学们自己准备剪刀和彩纸,在课上让他们把彩纸对折一次后剪出自己最拿手或最喜欢的图案,再展开粘贴在黑板上。比一比谁剪得好,从而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样,教师不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画图、拼摆,互相交换意见或小范围的开展讨论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3.在练习环节中开拓思维,保持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但中学生对类似的哲学观察缺乏认识,认为数学不是课,就是难,有的甚至讨厌数学。为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们将生活与数学作为开放题创设的重要的题选。以此引导教师组织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培养兴趣。 4.在课堂小节中梳理思维,发展兴趣。 课堂小节是对一节课知识的回顾,这一过程不能由老师报办代替,要切实地让学生自己进行小节。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思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有哪些?”、“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等问题,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梳理,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思考“你是怎样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启发?”等问题对自己的收获进行梳理,并进行联想和想象,梳理的过程是让学生欣赏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再创造”成功喜悦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又成为激励欣赏进一步发现、探索的动力,从而发展学习兴趣。 二、课后延伸,用多样化手段培养兴趣 1.创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如在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答错也应表扬他大胆发言的精神。再如批改作业时,我们可以写上适当的评语,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注意、关怀和喜爱。像“你真棒!”、“你这一段时间有很多进步!”、“恭喜你,全对了!”或“你很粗心,但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能改正。”等。这样,使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大大拉近了,学生没有了心理障碍,自然会保持愿学、乐学的心理状态。 2.锻炼学生写数学日记日记或数学小论文。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觉,增强学习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了“负数”之后,许多学生对负数产生了兴趣,把观察学习的收获写进了数学日记里。她这样写:星期一最高温度5度,可以用正数“5”来表示,最低温度零下2度,可以用“-2”来表示。前进了一百米和后退了一百米也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正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用负数来帮忙,真想不到,看起来很枯燥的数学原来有这么多奥秘,原来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种活动,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开设“数学天地”。 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发现、搜集的数学问题进行整理,做出答案,并把整理运算的过程记录下来的一种数学活动。活动中,学生可以从课外资料中搜集一些数学趣题,巧妙地加进自己的见解,再配上插图和说明。这种形式活泼有趣,是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理想天地。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老师精心的呵护和正确的启发引导,需要老师不断的创造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每位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找到乐趣,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2200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

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