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杜威哲学中,经验,的再审视,杜威,经验]浅谈回到“儿童的经验”

[对杜威哲学中,经验,的再审视,杜威,经验]浅谈回到“儿童的经验”

[对杜威哲学中,经验,的再审视,杜威,经验]浅谈回到“儿童的经验”
[对杜威哲学中,经验,的再审视,杜威,经验]浅谈回到“儿童的经验”

浅谈回到“儿童的经验”——对杜威哲学中“经验”的再审视

一、杜威哲学:用经验的自然主义消解哲学上的二元论

近代哲学自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即我们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罗素曾写道,从严格的哲学观点看,杜威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对传统的真理概念的批评,这个批评表现在他称之为工具主义的理论中。其中,罗素还提到杜威不是把真理和知识作为逻辑的要素,而是把探究作为逻辑的要素。罗素提到的探究,也就是经验,也是杜威用以反对传统的二元论,即身体和精神、经验和自然、感性和理性、心灵和物质的工具。杜威的哲学思想受到实用主义者皮尔士和詹姆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但对他们的思想又有改造。杜威反对传统的经验主义,认为传统的经验主义将经验和自然分离,而我们的一切认识都离不开自然和经验。杜威说,经验到达了自然的内部,它具有了深度,它也有宽度而且可扩展到一个有无限伸缩性的范围。它伸展着,这种伸展便组成了推论。

在哲学的认识上,尼采曾试图用酒神和日神,即非理性和理性统一于自然的方式建构其回归酒神精神的前苏格拉底时代的纯粹的自然哲学,也就是人的认识的经验和理性的统一,而这种回归是为了人类免于整体性的毁灭。杜威和尼采一样,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并力图用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者自然的经验主义将经验和自然统一起来,从而达到认识论上的统一和民主社会的构建。这种观点贯穿于杜威的哲学观点和教育思想中。经验既是关于自然的,也是发生在自然之内的。被经验到的并不是经验而是自然岩石、树木、动物、疾病、健康、温度和电力等。由此看来,元青在《杜威与中国》中提出的观点是恰当的,即所谓哲学的本体既不是物质和存在,也不是观念和精神,而是他们的统一体经验。在杜威的哲学中,杜威用经验替代了以往哲学研究中的二元对立,把经验作为世界的本体论认识,经验是人类不断向前的唯一确定性的道路,这如同康德的绝对理性、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他们皆以此来打破和消解哲学认识上的二元对立。而在杜威的哲学中,经验也预示着一种认识论上的不确定性和人类不断的探究精神,这也正是杜威所提倡的科学精神之所在。因此,杜威哲学中的经验是认识论意义和本体论意义上的统一],是科学活动和思维过程的统一,是知和行的统一。

二、杜威教育哲学:经验是感性主义和实验主义的统一

关于感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杜威认为,感觉主义忽视了感觉性质在探究中的功能作用和假设地位,同样,理性主义把概念在指导探究去解决特殊问题中的作用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和独立存在的东西。杜威的教育哲学与他的哲学思想一致,强调认识活动中经验和自然的统一、身体和心灵的统一,这是探究活动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对于杜威的这种教育哲学观点,在教育领域中,杜威反对教育上的劳动与闲暇、理论与实践、身体与精神、心理状态与物质世界的对立,而这种对立使得杜威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继承上发展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经验教育哲学。杜威说,在全部不确定的情况中,有一种永久不变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即教育和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或者说,新教育哲学专心致志地寄希望于某种经验的和实验的哲学。

在杜威的经验教育哲学中,杜威所说的经验的基本定义是: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了解经验的性质。杜威在这里所讲的经验的两个因素,即尝试和承受,在尝试和承受之间,思维将二者结合了

起来,通过经验的不断更新,思维的尝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生长。从某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每一步骤,用术语来表示,便是思想的一个词,而每个词都为下一个词留下可资利用的成分。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关于经验的阐述,蒋雅俊将其归纳为六个方面:经验在自然之内,也是关于自然的;经验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经验就是生活;经验就是生命活动;经验是内在的联系着的;经验是指向未来的,它蕴含着自我生长和自我更新的力量。李长伟也指出,教育在经验之中并为着经验,但并非所有的经验都具有教育的价值,只有反思性、连续性与交互性的经验才具有教育的意义。进一步说,教育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实践。

三、我们对杜威儿童的经验的误解之处

在现代儿童教育中,我们谈儿童,势必谈到他们的经验,我们谈儿童教育,更要谈到儿童教育是依据儿童的经验而进行的。而这个经验,到底是什么,我们看不到,也猜不到,如果联系到杜威,有时候我们也说不上来。对于杜威儿童的经验的理解,以下几点是我们在教育中应当重视的。

1.教育是儿童所感受和经历的简单经验

杜威说,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是来自经验的,这并不表明一切经验都具有真正的或同样的教育性质。不能把经验和教育直接地彼此等同起来248。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杜威解释有些经验具有错误的教育作用,因为这些经验对经验本身的生长有一种阻碍和歪曲作用,因此,这是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注意的一点,既不能简单地把教育和经验等同起来,也要注意儿童所感受和经历的简单经验,即儿童没有对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反应,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没有一个承受的结果,这样的经验也不是我们所说的有益的教育经验。

在教育活动中,即使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经验情景,如果儿童没有去尝试进行主动的行动或者没有从经验情景中得到新的经验,并与以前的经验结合促使原有经验的再生长,这样的经验是一种静态的无效经验,是一种镜面的经验,不能对儿童的生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只能成为一种摆设。经验是儿童新经验获得和旧经验改造的一个生长点,而这个生长点需要儿童作为内外参与者,这样儿童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2.一切经验皆是发展的终点和积极性的

教育的过程在于提供材料以及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条件允许和阻止,以便他的受理智控制的表达得以选择,且在形式上和感情上都具有社会性的正常方向。我们在讲经验,在一些教育活动中,会把这个活动的儿童的经验的获得作为一个教育历程的终点,而下一个阶段的行动则不予考虑甚至脱离儿童已经获得的生长经验,显然,认为经验是发展的终点的看法是不合适的。在杜威的经验中,经验永远都处于一种未完成和向前的状态,经验没有终点。

除此,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消极的对于儿童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经验从教育活动中祛除,因为这是保证儿童在获得有益经验前提下所施加或者建构的消极的经验材料,而这对儿童的成长来说并不是有害的,它保证了儿童在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中,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即保持生长的有序进行和对社会行为进行有理智的控制。

四、回到儿童的经验:陈鹤琴和张雪门的贡献杜威在1919年来华讲学,除了谈政治,还

谈教育。在谈到学校教育时他说,第一个应该注重之点是儿童在没有教育以前,有一种天生的本能、情性和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东西为根据,为基础,不然便没有教育可施[14]。如果我们据此就强调杜威是一个儿童中心论者就会导致我们曲解杜威的整个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在杜威大量的教育著作中,如上关于论述儿童自身发展方面的观点很多,如儿童的兴趣、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课程及教育信条等,但是,杜威在重视儿童心理方面的同时,也重视社会方面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事实上,杜威在一定意义上又是社会本位的,他甚至是一个社会中心论者。在杜威那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真正实现了协调。笔者以为,在杜威那里,不仅儿童和社会实现了协调,且成人和儿童也实现了协调,如果我们不把未成熟看作缺失,不把成熟的成人看作终点的话。

回到儿童的经验,也就是回到儿童的自身,回到儿童的生活,回到杜威所一直提倡的生长的过程中去,回到教育本身的过程,即目的中去。在今天,儿童教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应该停下匆匆的脚步,对儿童这个教育的起点做重新的反思,今天的各种教育实践是离儿童远了还是近了?儿童喜欢还是厌烦?从本质上说,3~6岁幼儿的学习就是做事,让幼儿做符合自己需要的事,做适合他们天性的事,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以及能感受挑战的事做事的核心是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今天,我们究竟有没有给予儿童经验的生长机会以及这种机会在多大程度上在一直持续,并最终使儿童获得有益的经验,对儿童的生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杜威哲学中经验一词的关键所在。

杜威教育提高哲学(知识题)

1、约翰·杜威是( )国哲学家、教育家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2、杜威1916年出版( ) A 、《民主主义与教育》 B 、《经验与教育》 C 、《人的问题》 D 、《逻辑理论研究》 3、( )是陶行知倡导的教学方法。 A 、生活即教育 B 、社会即学校 C 、教学做合一 4、道德探究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它解决当前问题的程度,而且表现在它为行动者在未来能更好地行动而提供的条件。这一标准被杜威称为( ) A 、生活 B 、生长 C 、教育 5、杜威被誉为美国( )主义哲学的家长 A 、经验主义

B、实用主义 C、唯理主义 6、“杜威学校”是杜威在()大学任教时创办的。 A、密歇根大学 B、明尼苏达大学 C、芝加哥大学 D、哥伦比亚大学 7、格林和杜威都同意在经验方面,()负有建构性和综合性的角色。 A、理念 B、理智 C、理性 8、与传统的认识论不同,新的认识论是基于() A、牛顿的经典物理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9、杜威学校里十三岁孩子们的四项作业中()包含有讨论南非战争的内容。 A、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历史 B、摄影术和科学研究活动 C、俱乐部会所的设计

D 、时事讨论 10、1898年杜威发表了( )一文,第一次具体阐发了其儿童生长阶段的观点。 A 、《大学初等学校工作计划总纲》 B 、《大学附属小学的组织计划》 C 、《大学附属小学的课程和方法》 1、杜威认为哲学上的直觉主义的理论体系建立在( )的二元论基础上。 A 、心灵与肉体 B 、经验与直观 C 、事实与价值 D 、理性与科学 2、道德探究成功的表现( ) A 、道德探究解决当前问题的程度 B 、道德探究为行动者在未来能更好地行动而提供的条件 3、民主主义教育的目标( ) A 、发展个性的智能 B 、养成共业的习惯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主张包括( ) A 、生活即教育

康德哲学

康德道德哲学教案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文化转型、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所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尤为突出,以至于在国内时常会掀起关于道德问题和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讨论焦点就是当代社会的道德滑坡,从搀扶摔倒老人到小悦悦事件都反映了这一现象。导致出现这些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很多的。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代的失落。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都有过深入研究。我想试着从西方道德哲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一问题。 我们如何朝向一种善的生活?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在《尼可马科伦理学》中都有过大量的讨论,而且自古希腊哲学之后,可以说,这一问题成为了西方道德哲学核心命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我用最通俗的表达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 实际上,西方从建立资本主义一直到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历经了好几百年,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以来这种变化最为显著。促成这一重要转变的思想上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康德以及康德的道德哲学。因此,假如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也要经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的话,那么我想,我们应该可以从康德道德哲学中吸收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当人们一提到康德,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行文晦涩难读、思想抽象难解,对于这一点,甚至连德国人都觉得头疼。但事实上,康德对他的学说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寻常百姓的意义是非常关注的。康德曾明确表示,早年由于受到卢梭的影响,他对哲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认为他的学说应该对寻常百姓有用,否则的话,他的学问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在他的一生中所写的,包括三大批判在内的诸多著作里,他都是处处在为寻常百姓考虑他们的生存根据,立足于普通人的生活世界。 因此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通俗道德。从寻常老百姓那里去发现和寻找道德的先天原理。当然他形成的那些道德原理非常晦涩,但是他认为那些是对寻常百姓非常有用的,对寻常百姓的道德教育、对寻常百姓的日常交往以及对寻常百姓的道德素质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但仅仅是通俗的道德是不够的,所以他将通俗道德提升到道德形而上学作为第二个层次,在通俗道德中寻找道德哲学的基础。为什么会有道德哲学呢?康德坚信在人性里面有一种形而上学的根基,由此形成的道德哲学原理体系就是道德形而上学。比道德形而上学更高的就是道德哲学中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要寻求道德形而上学的前提,对道德形而上学何以可能的批判,最终形成了他的第二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现将这三个层次分别讨论。 一,通俗道德 第一个层次是从通俗道德来看,康德认为讲道德首先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出发,人们最日常的道德生活就是议论别人。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行为是人们非常不喜欢的,但是康德却为这种不好的习惯辩护,他认为对这种行为不要单纯进行道德批评,而是应该客观冷静地去看待。通过这样一些喜欢议论人的现象,透露出人的一种克制不住的本性,就是人们喜欢用一种绝对的道德尺度去衡量别人。这种所谓的议论人的现象,恰好说明了人们心目中有一个绝对的道德标尺。康德根据这些生活现象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人们总是会对别人做好事的动机提出苛刻的要求。据此康德发现了一个原则,即真正的道德行为应该是“为道德而道德,为义务而义务”,而不是为了任何其他感性的现实目的。康德从中提炼出了一些日常的道德规则,并且举了四个例子来加以证明。第一个例子就是“不要骗人”。一个人做生意,童叟无欺,这就是我们一般说的诚信。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赞扬的,但还不一定是值得敬重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儒释道三教地义理是我门传统文化地核心,它不但对人地精神面貌发生作用地,而且我们民族地共同信念与气节,都是由这里产生地.因此.恢复儒释道三教在我们文化发展中地首要地位,传统文化地现代虾才算真正地落实.由儒释道三教所形成地中华文化,所表现出来地民族特色是奋发进取、重礼知义、敬天法祖、崇德报功.这样地民族,在社会内部必然重真才实学,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而对外则能仁民爱物,和平理性,与人同乐.假如我们能使儒释道三教地精神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地重心,则中国自然能够成为保至名归地利益之邦. 简析中国传统文化地当代表现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作者:李宗桂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地一种表现,对我们地社会产生着深刻地影响.大致说来,面地文化精神,影响着全社会.作为一个不断流动地价值系统,迄今仍然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地重要构成,以下诸方一、革新进取与因循怠惰革新进取是中国传统文化地基本精神之一.古代经典《易传》讲:“夭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亦即不断地向前运行发展,是自然界地规律,君子以此为榜样,刚强不屈,努力向上,坚韧不拔,决不懈怠.可以说,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不懈奋斗精神地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这种刚健、自强地精神,在两千多年地历史发展中,一直激励着正直地人士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地恶劣势力和外来地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地斗争.历史上,反对昏君奸相地忠耿之士,浴血疆场地民族英雄,探求真理、不“卖论取官”地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是“自强不息”地民族精神地体现者.《史记》记载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殡脚,兵法修列,……《诗》三百篇,大抵圣人发奋之所作为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越是遭受挫折,越要奋起抗争地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地意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 四、中国传统文化地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仁者地关怀:中国传统文化地人本色彩 相对于以宗教为主导地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地人本主义色彩.中国最早摆脱了神地权威控制.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地宗教仪式,如祭天、拜祖等等,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地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地.“子不语乱力怪神”,“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地是“敬而远之”地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地芸芸众生,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提倡对人地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地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地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地理念是完全一致地,具有极强地时代意义. .道德地教化:构建文明地必然途径 除了对个体意义上地人具有强烈地人文关怀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群体,伦理意义上地人地道德规范与教化.儒家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忠孝仁义.这种品德规范对于个体来说,内化为个人人格地修养,外化为在人伦关系中实践道德上地义务:尊老、爱幼、忠君等等. 这一点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争议颇大地一点:过去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时,总习惯于把封建文化中地三纲五常等作为首要批判对象,然后不计其余地把整个传统文化打入冷宫.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不难发现这一整套道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促进了而非阻碍了当时社会地“和谐”与发展地.只是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我们需要地是剔除它(道德教化,或曰德治)在形式上所表现地不合理成分,去伪存真,弘扬一种现代社会正常动作所需地道德规范.而这种注重对人地道德教化,“以德治国”地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地. .和谐:人生宇宙地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地另一大精华所在,便是和谐地思想.“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地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地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及而不过,强调一种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地品性与天地合一,四肢对四季,五脏对五行,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种合谐地境界,更是一种诗化了地人生宇宙地至高境界.

杜威教育哲学(专业课)

杜威教育哲学(专业课) 共 3 大题,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请于 30 分钟内完成) 一、单选题(共 10 小题,每题 5 分) 1、下列刊物杂志发表于 1919年的是( ) A 、《新青年》 B 、《新教育》 C 、《青年杂志》 2、1922年 10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通过了( ),即所谓的“壬戌学制” A 、《学校系统改革案》 B 、《钦定宪法大纲》 C 、《中国教育改革》 3、俱乐部会所在杜威学校中主要命名为( ) A 、游戏俱乐部 B 、咖啡馆俱乐部 C 、博士俱乐部 D 、杜威俱乐部 4 、1893年杜威在其著作( )表现出自己哲学思想开始从绝对主义向实用主义转变。 A 、《作为道德理想的自我实现》 B 、《莱布尼茨关于人类理解新论》 C 、《经验与教育》 5、约翰?穆勒是( )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19世纪极具影响力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6 、格林和杜威都同意在经验方面,( )负有建构性和综合性的角色。 A 、理念 B 、理智 C 、理性 7 、( )发表了《介绍杜威先生的教育学说》《试验教育的实施》 A 、郭秉文 B 、胡适 C 、陶行知 8 、1898年杜威发表了( )一文,第一次具体阐发了其儿童生长阶段的观点。 A 、《大学初等学校工作计划总纲》 B 、《大学附属小学的组织计划》 C 、《大学附属小学的课程和方法》 9、( )年4 月30日,杜威及其夫人到达上海,并开始了长达两年的中国讲学。 A 、 1918 B 、1919 C 、1920 10、在( )一书中,( )指出,意志的善不存在于引导行为实现正确目的的能力中,善良意志自身即 是善的。 A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康德 B 、《法哲学原理》黑格尔 C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康德哲学的价值问题

康德哲学的价值问题 温纯如/文 提 要:本文从人的最高本质“人本身”出发,来探讨康德哲学的价值问题。从价值理论看,康德哲学是以人的价值理念为核心来研究人的认知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理论系统。 关键词:康德哲学;价值;认知;道德;审美 一 关于康德哲学的价值来源问题。从康德三大批判来看,康德先验哲学是关于真、善、美的系统的统一体。康德力图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体现人的全部认识能力,这是一种先验的认识能力。康德把这种认识能力归结为人的心灵所具有,这就是认知能力、评价能力和意志能力。那么这种人的心灵能力怎样同他的哲学体系相对应呢?在《判断力批判》导言中,他把全部心灵能力分为: 1.知识的能力、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及欲望的能力;2.认知能力为知性、判断力及理性;3.先验的原理为:规律性、合目的性及最后目的; 4.应用为自然、艺术及自由。实际上,人的心灵三种能力在康德那里是通过哲学体系的三种学说体现的,一是理论哲学,二是实践哲学,三是美学。作为探寻人类认知先天规律性的理论哲学,它的应用对象就是自然界;作为达其最后目的的实践哲学,它应用于自由领域;作为探寻合目的性的美学,它应用于人类艺术之中。这样,康德由人的心灵先验能力出发,剖析出知、情、意,归结出真、善、美的先验哲学体系。 康德不是把他哲学价值的来源归结为经验和神,而是来源于“人”,来源于人的“心灵”。但这种人的“心灵”,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经验的,而是理性的。理性心灵不是别的,就是人的理性本体,而它就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本身”或“人是人”。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实质问题,马克思在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德国理论所证明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是从坚决彻底废除宗教出发的,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彻底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废除一切旧关系是关于人的解放问题,而人的解放是从宣布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出发的解放。马克思所讲的,正是由康德所开创的德国古典哲学理论的实质问题。 康德的三大批判理论根基就是建立在人的最高本质,即“人是人”(或“人本身”)这一理性本体之上。康德用人的理性本体,也就是人的最高本质来取代哲学中的神的最高本体地位,把属于人的东西归还于人,“人是人”占据着哲学中最高地位,实质上这是否定“神”本体在哲学中对人的压抑,这对人是一种莫大的解放。它为实现人的自由、尊严、平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人是人”理论也确立了人的价值来源,它也成为康德“三大批判”探索价值的依据。康德“三大批判”体现了人的真、善、美的价值,也就是认知的科学价值,伦理的道德价值和美学的审美价值诸方面。 康德哲学的价值理论是以先验论的形式表现的。康德认为他在理论理性批判中,发现了认知能力的先天原则,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发现了意志能力的先天原则,在判断力批判中发现了审美的先天原则。他在规定这三类知识的原则和范围中,创立了他的三大批判哲学理论体系。而康德认为这种先天原则的基础不在此处,正是在人的最高本质“人是人”那里。在康德看来,这种先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浅析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浅析 董琳 1044407056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当时美国的教育流行的是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机械呆板,杜威在教学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课程内容贫乏,萌生了进行教育改革的要求并进而成为教育革新的倡导者。他一生著作颇丰,1916年发表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此外还有《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明日的学校》等。 他的教育思想迎合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深刻的影响了美国教育的发展至于更多国家教育思想的变革,综合看来他的教育思想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教育的本质上,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在教学论上,他提倡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强调注重教材与学者的关系、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从“做”中学;最后,他提出了著名的道德教育的理论。 杜威一生中特别重视道德教育,杜威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他把道德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围绕道德价值标准、学校道德教育目的、学校道德教育内容、学校道德教育方法四个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 首先,杜威提出道德教育的用意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人格。他强调学校道德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要同他以前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相联系,既要从社会生活、学习实践中培养道德,又要使所培养出的道德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适应社会生活。杜威认为,从广义上说道德就是教育。他的德育论是以实用主义道德论为基础的,否认客观的永恒道德,把实效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上述看来,他主张学校教育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适应社会道德的需要。 在他论道德教育的著作《道德教育原理》的序言中他说道“每当国家陷入政治危机和道德危机时,人们就会将社会的道德缺陷与盛行的道德标准和公民在学校内外所接受的抑或没有受到的教育联系起来。无乱学校存在于何处,它们一直被指望去加强、补充有时甚至代替儿童在家庭或教堂里所获得的道德教育。”

中国哲学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人的价值内涵和现实表现及其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随着炎黄子孙的繁衍变迁过程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 而价值观念是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部分,中国的先哲们一直注重对价值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觉识到人在自然界中的崇高地位,尊崇人的价值,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和超越性的精神境界。 价值观念是人们从自身需要出发而确立的关于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价值选择的观念,其核心事价值标准。具体地说来,价值观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以及主体根据什么标准和运用什么方式评估、选择和实现的一种稳定的看法、观点和态度。价值是主体人生存发展完善的需要与客体通过效应而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或结果。价值的主体是人,可以说围绕着人这一主体而展开的。 人的价值是价值的其中一种类型。在广义的意义上可以说一切价值都是人的价值,都是为了满足人这一主体需要而呈现的。可以说,人的价值问题是整个价值问题的核心,也是必须回答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重人生、长伦理的礼乐文化与人生哲学相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注重思索人的价值问题。整个中国传统哲学围绕着人的价值问题而展开了一系列的范畴和命题的阐释。 一人的价值理论内涵 由于价值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价值主体必须是人,所以从广义角度来说,价值也就是人的价值。但一般无论是在理论意义上还是现实生活层面上,人的价值概念都是从价值里面其中一种类型而言的,都是指狭义上的人的价值。但就对其概念的内涵理解却各学者的观点各有不同。那么要探讨人的价值这一概念必须应该在一般价值规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要与一般价值理论具有逻辑上的一贯性。 (一)价值的界定 1价值的界定

杜威教育哲学习题

杜威教育哲学——课后习题 成绩:85分已通过重新测试 正确17题错误3题使用时间12分38秒试卷说明: ◇本卷共20题,作答时间为3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试卷年份:2015年 ◇试卷来源:新南方教育-广东省新南方职业培训学院 ? 3. 杜威1919年5月访问上海后继而有访问了()。 A. 南京 B. 北京 C. 天津 正确答案为:A ? 4. 杜威认为从4岁到13岁的儿童,其主要的冲动和兴趣可分为()种类型。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正确答案为:B ? 6. 杜威探究理论中探究包括()个步骤。 A. 3 B. 4 C. 5 D. 6 正确答案为:B

? 2. ()一书标志着杜威完成了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改造。 A. 《经验与教育》 B. 《人的问题》 C. 《逻辑理论研究》 正确答案为:C ? 5. 杜威认为对10到13岁儿童的教育重点应放在()。 A. 读写、操作、运算 B. 学科知识的学习 C. 给予儿童充分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的机会和环境 正确答案为:B ? 1. 杜威探究理论中探究包括()个步骤。 A. 3 B. 4 C. 5 D. 6 正确答案为:B ?7. 杜威认为从4岁到13岁的儿童,其主要的冲动和兴趣可分为()种类型。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正确答案为:B ?12. 杜威认为改造中国的教育面向的标准()。

A. 中国需要实验主义的教育 B. 中国需要民主主义的教育 C. 中国学校教育需要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正确答案为:A,B,C ?13. 杜威俱乐部的主要内容(). A. 自发成立各种委员会 B. 教师指导选定建筑物地点 C. 选择地点的相关知识的研究 D. 整理笔记并进行课堂讨论 正确答案为:A,B,C,D ?9. 与社会生活背景相关的课程()。 A. 烹饪 B. 木工 C. 地理 D. 历史 正确答案为:C,D ?10. 杜威认为改造中国的教育面向的标准()。 A. 中国需要实验主义的教育 B. 中国需要民主主义的教育 C. 中国学校教育需要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正确答案为:A,B,C ?8. 与社会生活背景相关的课程()。 A. 烹饪

康德道德哲学详解

2005年6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2005第25卷第2期(总72期) Journal of Xi′an J iaot 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5(Su m No.72) 康德道德哲学详解 邓晓芒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 对康德道德哲学三个层次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即通俗道德哲学、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 指出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由此派生出三种表达方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我立法,使得行动主体具有了人格的尊严,并激发起“敬重”的道德情感,并最终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确立了自由意志在人类道德行为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对康德道德哲学进行梳理的同时,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源进行了批判式的剖析和评价,认为东西方在道德领域应该加强对话和交流,从中吸取值得借鉴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自由意志;实践理性 [中图分类号] B51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245X(2005)022******* Expound i n g on Kan t′sM ora l Ph ilosophy DE NG Xiao2mang (College of Phil os ophy,W uhan University,W uhan430072,China) Abstract Detailed analysis and expounding are made on three2layer structures of Kant′s moral phil os ophy, na mely,popular moral phil os ophy,moral metaphysics and p ractice rati on criticis m.It is pointed out that based on the moral a wareness of the common peop le,Kant abstracts the p rinci p le of moral metaphysics and de2 rives three for m s of exp ressi on,gradually leads moral a wareness t o the self legislati on of free will,enables the acti on of the main body t o have dignity of pers onality,sti m ulate moral senti m ent of"res pect",and finally es2 tablish the s overeign positi on of the free will in the moral behavi or of the mankind during p ractice rati on criti2 cis m.W hile carding Kant′s moral phil os ophy,critical analysis and evaluati on are made on the moral res ources in the traditi onal culture of China,considering that the dial og and interfl ow bet w een the East and W est in the moral fiel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 o abs orb moral concep ts worth being used as reference. Key words Kant;moral metaphysics;free will;p ractice rati on 现在国内外关于康德道德哲学的讨论非常热烈,特别是在中国目前所面临的这样一个文化转型、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所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尤为突出,以至于在国内曾经掀起过一场关于道德问题和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讨论焦点就是当代社会的道德滑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在当代条件下显出它的不适应性的问题。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最后不了了之。在这场讨论中,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回归传统文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重建现代文化。笔者认为,在当代我们应该更多地吸收一些西方人的观点和视角,了解他们在道德问题上的看法。西方从建立资本主义一直到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历经了好几百年,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以来这种变化最为显著。促成这一重要转变的思想上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康德以及康德的道德哲学。因此,假如中国当 [收稿日期] 2005-03-11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 ),男,湖南长沙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西方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 教育的启示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摘要 很多古代哲学思想都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所以现代社会要以史为鉴,用古代哲学思考现代社会,吸取以前哲学派别的经验教训,现代哲学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可以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了解、研究了古代哲学,就能明白现代哲学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预测哲学怎么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这对于开阔人们的视野,思维方式及看问题的视角都有重要的意义。而康德在后世的影响非常广泛。整个西方哲学界,不管是大陆哲学还是英美哲学,都受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反对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发挥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这都是由它所带来的一种风气。所以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以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来。指导今天,全世界人们都公认,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前言 “有两件事情我愈加反省便愈以新而不断增加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的心灵,这两件事情便是:在我们上面的充满星辉的天空以及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1880年在重修康德墓时,将这段《实践理性批判》的结束语刻在墓碑上。在哲学史上,康德以他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闻名于世界,是近三百年来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其实,作品是作家人格和精神的体现,也是构成人生的重要部分。尤其对康德这位留下这么多不朽作品的哲学家而言,想深入认识他的精神世界、他的哲学对社会的现代意义,就得深入了解他的主要著作。 康德是18世纪末德国古典哲学家,他所建立的哲学体系,是西方哲学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康德哲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而且至今不朽。整个西方哲学界,不管是大陆哲学还是英美哲学,都受康德哲学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反对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发挥他而受到了它的影响,这都是由它所带来的一种风气。所以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以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来。指导今天,全世界人们都公认,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由此可以看出来,“近世第一大哲”的康德的这些思想,即使在2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过时,而是一个还有待于我们去挖掘的思想宝藏。 西方哲学界研究、评论、解说康德哲学的著作,这可谓“汗毛充栋”。但是,在我国研究康德哲学的著作,解放以来还是屈指可数的。我的这篇《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是把康德哲学与对现代社会的意义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贯穿起来,加以研究和思考,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是很有特色的。它既要追溯并阐明康德哲学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又要研究和论述康德哲学体系中活的有生命力的东西;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则为我们理解现代人的意识形态作了理论上的说明。文章中指出:“现代西方哲学的总体演化是渊源于康德的,康德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也是复杂的、多重的。”这个论断恐怕是要在相当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有的体会。这种看法为我们研究康德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 根据这一思路,我对康德的主要哲学著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康德的辨证论直接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康德的道德哲学具有极其震撼的启蒙意义、康德哲学使人类思想进入了“批判的时代”康德哲学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号称“批判哲学”、康德的基本精神(人本主义、理想主义、不可知论)仍然是支配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主干等内容。 一、康德及其哲学简介 康德之后一百年,当尼采说“上帝死了”,人类的新世纪即将开始,世界面临的是如何重建价值的问题,尼采之后一百年的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着重建价值的问题,康德与我们相隔200年,但是他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却是一样的。200年前,康德就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精神价值的威胁,如果我们今天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不只是感受到这种威胁了,而是深受其害。很多古代哲学思想都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所以现代社会要以史为鉴,用古代哲学思考现代社会,吸取以前哲学派别的经验教训,现代哲学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可以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了解、研究了古代哲学,就能明白现代哲学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预测哲学怎么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这对于开阔人们的视野,思维方式及看问题的视角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康德大部分著作的艰涩难懂,读他的书也很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要研究哲学,康德却是无法回避的一座高峰。 “康德是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以儒学为例 摘要: 本文回溯了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内涵,以儒家思想作为例证分析其与人生的关系,又通过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古代哲学,人生,儒学,现实意义。 一、古代哲学简述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是对思考的思考,是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的一门科学。是一种“觉解”的活动。 这个世界是极为复杂的,哲学就是要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冯友兰说人生有四境界:使人超越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的境界。所以,中国哲学最讲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冯先生所理解的哲学,也就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我们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也渊源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在古代传统文化中, 最重要、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就是古代的人生哲学。 古人对于人生问题的思考,涉及极广泛的方面。其中有关于人和人性、人与自然关系、为人之道和治国之道的系统的理论; 有对于人们交往和言行的完备的规范体系; 也有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系统理论和丰富经验。其体系博大精深、丰富多样, 各派学说异彩纷呈; 从先秦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 到汉末佛教传入,魏晋隋唐玄学佛教各领风骚, 至宋代理学形成, 最终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共存互补的格局。其间众多先贤写下了浩瀚的著作, 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儒、释、道三家, 思想各有所异, 又有所同。简言之, 儒家积极, 以天下为己任, 刚健有为; 道家贵柔, 主张清静无为, 返璞归真, 全身保命; 佛教虚空, 消极出世。三家又都以天道为依归, 重视人格修养。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作用虽各有不同,却都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其所异表现了各家的特点; 所同则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质。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中, 三家在互相吸取、互相融合中发展, 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由此绘出了中国人丰富多彩的人生图画, 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论杜威哲学的辩证法缺失

第32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7月 Vol. 32 No. 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10 ────────── 收稿日期:2009-12-27 作者简介:刘华初(1969-),男,北京人,博士,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哲学。 -76- ?哲学经济学研究? 论杜威哲学的辩证法缺失 刘华初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杜威哲学缺失辩证法,其历史原因是杜威在学习黑格尔哲学的时期深受春德林堡影响,而后者结合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持自然化的黑格尔主义。杜威拒斥辩证法为一种方法,但同时接受辩证法中的相反的存在。他有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只是没有成熟的辩证法表述,而这只是导致其哲学受到指责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辩证法对于处理确定性-相对性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避免走向相对主义或者虚伪主义的精神武器。 关键词:杜威;辩证法;黑格尔 中图分类号: B 143; K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4-0076-03 On the Shortage of Dialectics in John Dewey's Philosophy LIU Hua-chu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Dewey’s philosophy lacks dialectics, and the historical reason is that he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Trendelenburg when he was studying Hegelianism; and the latter had combined the philosophy of Aristotle and held a naturalized Hegelianism. Dewey rejected dialectics as a method, but accepted the contrary existence in dialectics. He held a plain dialectics, but lacked mature demonstration of dialectics, which has been only on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accusation of his philosophy, because dialectics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problem of determinacy and indeterminacy, and also a spiritual weapon against relativism and false doctrine. Key words: Dewey; dialectics, Hegel 众所周知,现代辩证法是黑格尔的创造,古希腊的辩证法(柏拉图第一次正式使用该词)是指“对话的艺术”,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论证和发明真理的学问,亚里士多德只把辩证法当作一种逻辑论证方式。在海德格尔的存在理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得到了发扬光大,虽然海德格尔不像伽达默尔那样坦承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延续。杜威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许多养分:时间性、生长观念、整体观等,然而有个伟大的哲学方法却没有被杜威所继承,那就是辩证法。 杜威哲学缺失辩证法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杜威在学习黑格尔哲学的时期,深受春德林堡(F. A. Trendelenburg ,1802-1872)的影响,这发生在杜威的前期“黑格尔阶段”,在这个学习阶段杜威就没有接触到辩证法。所以,要说杜威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其绝对精神一起抛掉是冤枉的。春德林 堡试图复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将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和时兴的达尔文进化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没有辩证法的黑格尔主义。在他看来,自然仍然是动态的,但被给予完全自然主义的解释,生物学的环境或者情境提供相互作用的实体的动态统一性。至此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春德林堡受到当时的唯物主义和实证运动的影响,用实证性来代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运动就是潜能加现实。结果要在有机体的环境中来理解。春德林堡的这种自然主义通过莫瑞斯(Morris )对杜威产生直接而持久的影响。莫瑞斯从来不认为知识的可能性或者外在世界的存在是个哲学问题,不讨论世界的存在,而讨论存在的意义[1];莫瑞斯也熟悉但反对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在杜威的第3阶段从莫瑞斯和黑格尔中走出以后,就返回到春德林堡和亚里士多德[2]。瑞安(Alan Ryan )也认为在格林和杜威的时代,他们所阅读的黑格尔只是2/3

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综合组研 讨资料 约翰·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生平与经历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 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杜威(John Dewey)出生于一八五九年的十月二十日。这一年也是英国进化论的提倡者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发表其《物种起源》(Ori gin of Species)巨著的一年。杜威诞生在一个中产社会阶级的杂货商家中。由于杜威的家乡,是新英格兰(New England)的维蒙特(Vermont)州的贝林顿(Burlington),人民生活习惯,娴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这些可以说是新英格兰殖民区的传统精神。 杜威小时候,就显得有点害羞,天资并不聪慧,但是,却好学深思,手不释卷,喜爱阅读,是大家所共认的一位书虫。他十五岁从贝林顿当地的中学毕业,因为居家离维蒙特大学很近,加以父母的鼓励,就进入维蒙特大学就读,在一八七九年完成学业。当时的维蒙特大学规模很小,那年跟杜威一起毕业的学生仅仅十八人。 凡是在维蒙特大学就读的学生,都得研修古典语文。他们都要学习希腊文,而且每个学生都要跟维大的每一位教授学习,因为除了工科的教授之外,当时全校只有八位教授。杜威在大学的前两年修读希腊文及拉丁文,西洋古代史,解析几何及微积分。第三年开始涉猎自然科学的课程,包括地质学,动物学,进化理论;他尤其从当时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T.H. Huxley 1825-1895)的生理学教本中,获得不少的启示,特别是关于进化的理论、生物与环境的理论,在在都使他有不少心智上的激动。在大学课程的第四年,他才更为广泛地接触到人类智慧的领域;当时担任讲课的以哲学传授为主的泰锐(H.A.P. Torrey)教授,对杜威初期哲学思想的探究颇有帮助。 一八七九年,杜威从维蒙特大学毕业后,极想谋得中学教职,以发展他的志趣。但因他年纪轻,加以毫无教学经验,到秋季各校已经上课,而他的职业尚毫无端倪。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他一位在宾州南油城(South Oil City)担任中学校长的表兄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当时的月薪是美金四十元;一年之后转往贝林顿自己家乡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并继续研读哲学史,这时他认识了哈锐士教授(W.T. Harris)。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摘要: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等教育主张,一直是整个20世纪教育革新的思想源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理论是尽善尽美的,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正确认识杜威的理论思想。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从做中学 一、杜威简介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各个领域。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一般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它是现代世界中理论体系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教育巨著。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长达8 年的教育改革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 它影响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进程。虽然这一教育思想曾经遭到其他学者的猛烈抨击, 但是, 杜威对教育的贡献是空前的。正如美国学者罗思( R.J.Roth ) 所说:“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可是很难想像,它在前进中怎么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过杜威。”① 在西方哲学史上,特别是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杜威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杜威建立了一个十分庞杂、影响广泛、又颇有争议的教育思想体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简介 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无目的”等观点。(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②、“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 也包括社会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他认为, 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的开展及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 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