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奥数:3-2-4环形跑道问题-题库

奥数:3-2-4环形跑道问题-题库

奥数:3-2-4环形跑道问题-题库
奥数:3-2-4环形跑道问题-题库

1、 掌握如下两个关系:

(1)环形跑道问题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是相向而行,则每合走一圈相遇一次 (2)环形跑道问题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是同向而行,则每追上一圈相遇一次 2、遇见多人多次相遇、追及能够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 3、用比例解、数论等知识解环形跑道问题

本讲中的行程问题是特殊场地行程问题之一。是多人(一般至少两人)多次相遇或追及的过程解决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击问题的关键是看我们是否能够准确的对题目中所描述的每一个行程状态作出正确合理的线段图进行分析。

一、在做出线段图后,反复的在每一段路程上利用:

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二、解环形跑道问题的一般方法:

环形跑道问题,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是相向而行,则每合走一圈相遇一次;如果是同向而行,则每追上一圈相遇一次.这个等量关系往往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 1】 一个圆形操场跑道的周长是500米,两个学生同时同地背向而行.黄莺每分钟走66米,麻雀每

分钟走59米.经过几分钟才能相遇?

【解析】 黄莺和麻雀每分钟共行6659125+=(千米),那么周长跑道里有几个125米,就需要几分钟,即

500(6659)5001254÷+=÷=(分钟).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环形跑道问题

和小王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一方向跑步,小张跑多少圈后才能第一次追上小王?

【解析】 ⑴两人相遇,也就是合起来跑了一个周长的行程.小张的速度是5001200300÷-=(米/分).

⑵在环形的跑道上,小张要追上小王,就是小张比小王多跑一圈(一个周长),因此需要的时间是:500(300200)5÷-=(分).3005500 3?÷=(圈).

【例 2】 (2008年第八届“春蕾杯”小学数学邀请赛决赛)上海小学有一长300米长的环形跑道,小亚和小

胖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小亚每秒钟跑6米,小胖每秒钟跑4米,(1)小亚第一次追上小胖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2)小亚第二次追上小胖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解析】 第一次追上时,小亚多跑了一圈,所以需要300(64)150÷-=秒,小亚跑了6150900?=(米)。

小胖跑了4150600?=(米);第一次追上时,小胖跑了2圈,小亚跑了3圈,所以第二次追上时,

小胖跑4圈,小亚跑6圈。

【巩固】 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骑自行车每分钟骑450米,乙跑步每分钟250米,两人同时从同地

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解析】 4004502502÷-=()(分钟).

【巩固】 小新和正南在操场上比赛跑步,小新每分钟跑250米,正南每分钟跑210米,一圈跑道长800

米,他们同时从起跑点出发,那么小新第三次超过正南需要多少分钟? 【解析】 小新第一次超过正南是比正南多跑了一圈,根据S v t =差差,可知小新第一次超过正南需要:

80025021020÷-=()(分钟),第三次超过正南是比正南多跑了三圈,需要

800325021060?÷-=()(分钟).

【巩固】 幸福村小学有一条200米长的环形跑道,冬冬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冬冬每秒钟跑6米,

晶晶每秒钟跑4米,问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第2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解析】 这是一道封闭路线上的追及问题,冬冬与晶晶两人同时同地起跑,方向一致.因此,当冬冬第一

次追上晶晶时,他比晶晶多跑的路程恰是环形跑道的一个周长(200米),又知道了冬冬和晶晶的速度,于是,根据追及问题的基本关系就可求出追及时间以及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 ①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所需要的时间:20064100÷-=()(秒)

②冬冬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他所跑的路程应为:6100600?=(米) ③晶晶第一次被追上时所跑的路程:4100400?=(米)

④冬冬第二次追上晶晶时所跑的圈数:60022006?÷=()(圈) ⑤晶晶第2次被追上时所跑的圈数:

40022004?÷=()(圈)

【例 3】 在3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田奇和王强同学同时同地起跑,如果同向而跑2分30秒相遇,如果背

向而跑则半分钟相遇,求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 同向而跑,这实质是快追慢.起跑后,由于两人速度的差异,造成两人路程上的差异,随着时间

的增长,两人间的距离不断拉大,到两人相距环形跑道的半圈时,相距最大.接着,两人的距离又逐渐缩小,直到快的追上慢的,此时快的比慢的多跑了一圈.背向而跑即所谓的相遇问题,数量关系为: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同向而行2分30秒相遇,2分30秒=150秒,两个人的

【巩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同地起跑,如果同向而行3分20秒相遇,如果背向而行40秒相遇,已知甲比乙快,求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甲乙的速度和为:4004010

÷=(米/秒),甲的速度为:

÷=(米/秒),甲乙的速度差为:4002002

()(米/秒).

-÷=

+÷=

10226

()(米/秒),乙的速度为:10224

【巩固】两名运动员在湖的周围环形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250米,乙每分钟跑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45分钟甲追上乙;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解析】在封闭的环形道上同向运动属追及问题,反向运动属相遇问题.同地出发,其实追及路程或相隔距离就是环形道一周的长.这道题的解题关键就是先求出环形道一周的长度.环形道一周的长度可根据两人同向出发,45分钟后甲追上乙,由追及问题,两人速度差为:25020050

-=(米/分),所以路程差为:50452250

?=(米),即环形道一圈的长度为2250米.所以反向出发的相遇时间为:22502502005

()(分钟).

÷+=

【巩固】(第4届希望杯培训题)在环形跑道上,两人在一处背靠背站好,然后开始跑,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从同处同向同时跑,每隔20分钟相遇一次,已知环形跑道的长度是1600米,那

么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两人反向沿环形跑道跑步时,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即两人4分钟共跑完一圈;当两人同向跑步时,每20分钟相遇一次,即其中的一人比另一人多跑一圈需要20分钟.两人速度和为:÷=(米/分),两人速度差为:16002080

÷=(米/分),所以两人速度分别为:16004400

()(米/分),400240160

+÷=

400802240

-=(米/分)

【例4】(难度等级※)两人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每秒跑3米,小雅每秒跑4米,反向而行,45秒后两人相遇。如果同向而行,几秒后两人再次相遇

【解析】(4+3)×45=315米——环形跑道的长(相遇问题求解)315÷(4-3)=315秒——(追及问题求解)

【巩固】(难度等级※)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小青每分钟跑260米,小兰每分钟跑210米,两人同时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解析】小青每分钟比小兰多跑50米一圈是400米400/50=8所以跑8分钟

【巩固】甲、乙两人从400米的环形跑道上一点A背向同时出发,8分钟后两人第五次相遇,已知每秒钟甲比乙多走0.1米,那么两人第五次相遇的地点与点A沿跑道上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米?

【解析】176

【例5】(难度等级※※)周老师和王老师沿着学校的环形林荫道散步,王老师每分钟走55米,周老师每分钟走65米。已知林荫道周长是480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而行。在他们第10次

相遇后,王老师再走米就回到出发点。

【解析】两人每共走1圈相遇1次,用时480÷(55+60)=4(分),到第10次相遇共用40分钟,王老师共走

【例 6】 (难度等级 ※※※)在 400 米的环行跑道上,A ,B 两点相距 100 米。甲、乙两人分别从 A ,

B 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甲每秒跑 5 米,乙每秒跑 4 米,每人每跑 100 米,都要停 10 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时间是多少秒?

【解析】 甲实际跑 100/(5-4)=100(秒)时追上乙,甲跑 100/5=20(秒),休息 10 秒; 乙跑 100/4=25

(秒),休息 10 秒,甲实际跑 100 秒时,已经休息 4 次,刚跑完第 5 次,共用 140 秒; 这时乙实际跑了 100 秒,第 4 次休息结束。正好追上。

【例 7】 在环形跑道上,两人都按顺时针方向跑时,每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速度不变,其中一人

改成按逆时针方向跑,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问两人跑一圈各需要几分钟?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两人的速度和为

14,速度差为1

12

可得两人速度分别为11124126??

+÷=

???

和111241212??-÷= ???

所以两人跑一圈分别需要6分钟和12分钟.

【例 8】 (难度等级 ※※※※)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行走120米,乙每分钟行走100米,丙每分钟

行走70米.如果3个人同时同向,从同地出发,沿周长是300米的圆形跑道行走,那么多少分钟之后,3人又可以相聚在跑道上同一处? 【解析】 由题意知道:甲走完一周需要时间为300÷120=

5

2

(分);乙走完一周需要时间为300÷100=3(分)丙走完一周需要时间为300÷700=

30

7

,那么三个人想再次相聚在跑道同一处需要时间为:[]()5,30,353030,,330272,7,11??===????

【例 9】 (难度等级 ※※※)甲、乙二人骑自行车从环形公路上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现在已

知甲走一圈的时间是70分钟,如果在出发后45分钟甲、乙二人相遇,那么乙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解析】 甲行走45分钟,再行走70-45=25分钟即可走完一圈.而甲行走45分钟,乙行走45分钟也能走

完一圈.所以甲行走25分钟的路程相当于乙行走45分钟的路程.甲行走一圈需70分钟,所以乙需70÷25×45=126分钟.即乙走一圈的时间是126分钟.

【例 10】 (难度等级 ※)林琳在45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跑一圈,已知她前一半时间每秒跑5米,后一半

时间每秒跑4米,那么她的后一半路程跑了多少秒?

【解析】 设总时间为X ,则前一半的时间为X/2,后一半时间同样为X/2

X/2*5+X/2*4=450 X=100

总共跑了100秒

前50秒每秒跑5米,跑了250米 后50秒每秒跑4米,跑了200米 后一半的路程为450÷2=225米

后一半的路程用的时间为(250-225)÷5+50=55秒

则他后一半路程跑了多少秒?

【解析】44

【例11】(难度等级※※)甲、乙、丙在湖边散步,三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绕湖行走,甲速度是每小时5.4千米,乙速度是每小时4.2千米,她们二人同方向行走,丙与她们反方向行走,半个小

时后甲和丙相遇,在过5分钟,乙与丙相遇。那么绕湖一周的行程是多少?

【解析】30分钟乙落后甲(5.4-4.2)÷2=0.6(千米),有题意之乙和丙走这0.6千米用了5分钟,因为乙和丙从出发到相遇共用35分钟,所以绕湖一周的行程为:35÷5×0.6=4.2(千米)。

【例12】(难度等级※※)甲和乙两人分别从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相遇。

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解析】注意观察图形,当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

2

圈的路程,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

共走完1+1

2

3

2

圈的路程.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二次相

遇时乙行走的总路程为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的3倍,即100×3=300米.有甲、乙第二次相

遇时,共行走(1圈-60)+300,为3

2

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

【巩固】如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行走,他们在C点第一次相遇,C离A点80米;在D点第二次相遇,D点离B点6O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解析】第一次相遇,两人合起来走了半个周长;第二次相遇,两个人合起来又走了一圈.从出发开始算,两个人合起来走了一周半.因此,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合起来所走的行程是第一次相遇时合起来所走的行程的3倍,那么从A到D的距离,应该是从A到C距离的3倍,即A到D是803 240

?= (米).24060180

-=(米).1802 360

?=(米).

【巩固】如图,有一个圆,两只小虫分别从直径的两端A与C同时出发,绕圆周相向而行.它们第一次相遇在离A点8厘米处的B点,第二次相遇在离C点处6厘米的D点,问,这个圆周的长是

多少?

C A

【解析】 如图所示,第一次相遇,两只小虫共爬行了半个圆周,其中从A 点出发的小虫爬了8厘米,第二

次相遇,两只小虫又爬了一个圆周,所以两只小虫从出发共爬行了1个半圆周,其中从A 点出发的应爬行8324?=(厘米),比半个圆周多6厘米,半个圆周长为83618?-=(厘米),一个圆周长就是:(836)236?-?=(厘米)

【巩固】 A 、B 是圆的直径的两端,甲在A 点,乙在B 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两人在C 点第一次相遇,

在D 点第二次相遇.已知C 离A 有75米,D 离B 有55米,求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米?

【解析】 340

【例 13】 (难度等级 ※※※)两辆电动小汽车在周长为360米的圆形道上不断行驶,甲车每分行驶20

米.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米的A ,B

两点相背而行,相遇后乙车立即返回,甲车不改变方向,当乙车到达B 点时,甲车过B 点后恰好又回到A 点.此时甲车立即返回(乙车过B 点继续行驶)

,再过多少分与乙车相遇?

【解析】 右图中C 表示甲、乙第一次相遇地点.因为乙从B 到C 又返回B 时,甲恰好转一圈回到A ,所

以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刚好走了半圈,因此C 点距B 点180-90=90(米).甲从A 到C 用了180÷20=9(分),所以乙每分行驶90÷9=10(米).甲、乙第二次相遇,即分别同时从A ,B 出发相向而行相遇需要90÷(20+10)=3(分).

【巩固】 (难度等级 ※※※)周长为400米的圆形跑道上,有相距100米的A ,B 两点.甲、乙两人分

别从A ,B 两点同时相背而跑,两人相遇后,乙即转身与甲同向而跑,当甲跑到A 时,乙恰好跑到B .如果以后甲、乙跑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变,那么甲追上乙时,甲从出发开始,共跑了多少米?

【解析】 如下图,记甲乙相遇点为C.当甲跑了AC 的路程时,乙跑了BC 的路程;而当甲跑了400米时,乙

跑了2BC 的路程.由乙的速度保持不变,所以甲、乙第一次相向相遇所需的时间是甲再次到达A

点所需时间的

12.即AC=12

×400=200(米),也就是甲跑了200米时,乙跑了100米,所以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2倍.那么甲到达A ,乙到达B 时,甲追上乙时需比乙多跑400-100=300米的路程,

所以此后甲还需跑300÷(2-1)×2=600米,加上开始跑的l 圈400米.所以甲从出发到甲追上乙时,共跑了600+400=1000米.

【巩固】 (难度等级 ※※※)在一圆形跑道上,甲从 A 点、乙从 B 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 分后两人

相遇,再过4 分甲到达 B 点,又过 8 分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行一周各需要多少分?

【解析】 由题意知,甲行 4 分相当于乙行 6 分.(抓住走同一段路程时间或速度的比例关系)

从第一次相遇到再次相遇,两人共走一周,各行 12 分,而乙行 12 分相当于甲行 8 分,所以甲环行一周需 12+8=20(分),乙需 20÷4×6=30(分).

【例 14】 (难度等级 ※※※)(2000年华校入学试题)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点A 出发,沿周长6千米

的圆形跑道以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一旦两车迎面相遇,则乙车立刻调头;一旦甲车从后面追上一车,则甲车立刻调头,那么两车出发后第11次相遇的地点距离有多少米? 【解析】 首先是一个相遇过程,相遇时间:6(6555)0.05÷+=小时,

相遇地点距离A 点:550.05 2.75?=千米.然后乙车调头,成为追及过程,追及时间:6(6555)0.6÷-=小时,乙车在此过程中走的路程:550.633?=千米,即5圈余3千米,那么这时距离A 点3 2.750.25-=千米.甲车调头

后又成为相遇过程,同样方法可计算出相遇地点距离A 点0.25 2.753+=千米,而第4次相遇时两车又重新回到了A 点,并且行驶的方向与开始相同.所以,第8次相遇时两车肯定还是相遇在

A 点,又1133

2÷=,所以第11次相遇的地点与第3次相遇的地点是相同的,距离A 点是

3000米.

【巩固】 二人沿一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均速前进,甲行一圈4分钟,乙行一圈7分钟,他们同时同地

同向出发,甲走10圈,改反向出发,每次甲追上乙或迎面相遇时二人都要击掌。问第十五次击掌时,甲走多长时间乙走多少路程? 【解析】 1428

【例 15】 (难度等级 ※※)下如右图所示,某单位沿着围墙外面的小路形成一个边长300米的正方

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沿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如果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0米,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才能看到乙?

【解析】 甲看到乙的时候,甲和乙在同一条边上,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最多有300米长,当甲追上乙一条

边(300米)需300÷(90-70)=15(分),此时甲走了90×15÷300=4.5(条)边,甲、乙不在同一条边上,甲看不到乙.甲再走0.5条边就可以看到乙了,即甲走5条边后可看到乙,共

需 300×5÷90=16

2

3

(分钟0,即16分40秒.

【巩固】 (难度等级 ※※※)如图,一个长方形的房屋长13米,宽8米.甲、乙两人分别从房屋的两

个墙角出发,甲每秒钟行3米,乙每秒钟行2米.问:经过多长时间甲第一次看见乙?

【解析】

开始时,甲在顺时针方向距乙8+13+8=29米.因为一边最长为13、所以最少要追至只相差13,即至少要追上29-13=16米.

甲追上乙16米所需时间为16÷(3-2)=16秒,此时甲行了3×16=48米,乙行了2×16=32米. 甲、乙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显然甲还是看不见乙,但是因为甲的速度比乙快,所以甲能在乙离开上面

的那条边之前到达上面的边,从而看见乙.而甲要到达上面的边,需再跑2米,所需时间为2÷3=2

3

秒.所以经过16+

23=162

3

秒后甲第一次看见乙.

【例 16】 (难度等级 ※※※)如图,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A,B 两点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 ,

B 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每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时间是多少秒?

【解析】 如果甲、乙均不休息,那么甲追上乙的时间为100÷(5-4)=100秒.此时甲跑了100×5=500米,乙

跑了100×4=400米.而实际上甲跑500米,所需的时间为100+4×10=140秒,所以140~150秒时甲都在逆时针距A 点500处.而乙跑400米所需的时间为100+3×10=130秒,所以130~140秒时乙走在逆时针距B 点400处.显然从开始计算140秒时,甲、乙在同一地点,即甲追上乙需要时间是140秒.

【例 17】 (难度等级 ※※※)下图是一个边长9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同时从A 点出发,甲逆时针

每分行75米,乙顺时针每分行45米.两人第一次在CD 边(不包括C ,D 两点)上相遇,是出发以后的第几次相遇?

【解析】 两人第一次相遇需360(7545)3÷+=分,其间乙走了453135?=(米).由此知,乙没走135

【例 18】 (难度等级 ※※※※)如图,8时10分,有甲、乙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分别从相距60米的A ,B

两地顺时针方向沿长方形ABCD 的边走向D 点.甲8时20分到D 点后,丙、丁两人立即以相同速度从D 点出发.丙由D 向A 走去,8时24分与乙在E 点相遇;丁由D 向C 走去,8时30分在F 点被乙追上.问三角形BEF 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

【解析】 如下图,标出部分时刻甲、乙、丙、丁的位置.

先分析甲的情况,甲10分钟,行走了AD 的路程;再看乙的情况,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

乙14分钟行走了60+AE 的路程,乙20分钟走了60+AD+DF 的路程. 所以乙10分钟走了(60+AD+DF)-(AD)=60+DF 的路程.

有6060101410AD AE DF ++==

,有()()607560AD DF

AE ED AE =+???-=+??

然后分析丙的情况,丙4分钟,行了走ED 的路程,再看丁的情况, 丁的速度等于丙的速度,丁10分钟行走了DF 的距离. 有

410

ED DF

=

,即5ED =2DF . 联立()()60756052AD AE ED DF AE ED AE ED DF

=+=+??

+=+??=?

,解得87

1845AE ED DF =??=??=?

于是,得到如下的位置关系:

ABCD 111

60(87+18)6087184515(87+18)222

=2497.5

BEF ABE EDF FCB

S S S S S ????=---=?-??-??-??四边形

二、环形跑道——变道问题

【例 19】 如图是一个跑道的示意图,沿ACBEA 走一圈是400米,沿ACBDA 走一圈是275米,其中A

到B 的直线距离是75米.甲、乙二人同时从A 点出发练习长跑,甲沿ACBDA 的小圈跑,每

⑵ 发多长时间甲、乙再次在A 相遇?

【解析】 因为甲、乙沿不同的路线,所以并不是谁多跑一圈,就一定有一次超过.超过只可能发生在他们

共同经过的路线上,也就是ACB 上.

⑴甲跑半圈ACB 用时48秒,乙跑半圈ACB 用时42秒.也就是说如果某次乙经过A 点的时间比甲晚不超过6秒,他就能在这半圈上追上甲.

甲跑一圈用的时间为2751002466÷?=秒,乙跑一圈用的时间为4001002184÷?=秒,下面

可以看出

336秒与330秒恰好差6秒,由此可知乙跑完第四圈、在跑第五圈时会第一次与甲相遇. ⑵要在A 点相遇,两人跑的必须都是整数圈,甲跑一圈用66秒,乙跑一圈用84秒,它们的最小

公倍数为[]66,84924=.因此924秒即15分24秒后,甲、乙第一次同时回到A 点.

【例 20】 如图所示,大圈是400米跑道,由A 到B 的跑道长是200米,直线距离是50米。父子俩同时

从A 点出发逆时针方向沿跑道进行长跑锻炼,儿子跑大圈,父亲每跑到B 点便沿直线跑。父亲每100米用20秒,儿子每100米用19秒。如果他们按这样的速度跑,儿子在跑第几圈时,第一次与父亲相遇?

【解析】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父亲和儿子只能在由A 沿逆时针方向到B 这一段跑道上相遇.而且儿子比父

亲跑得快,所以相遇时一定是儿子从后面追上父亲.儿子跑一圈所用的时间是

19(400100)76?÷=(秒)

,也就是说,儿子每过76秒到达A 点一次.同样道理,父亲每过50秒到达A 点一次.在从A 到B 逆时针方向的一段跑道上,儿子要跑19(200100)38?÷=(秒),父亲要跑20(200100)40?÷=(秒).因此,只要在父亲到达A 点后的2秒之内,儿子也到达A

点,儿子就能从后面追上父亲.于是,我们需要找76的一个整数倍(这个倍数是父子相遇时儿

子跑完的圈数),它比50的一个整数倍大,但至多大2.换句话说,要找76的一个倍数,它除以50的余数在0到2之间.这试一下就可以了:7650÷余26,76250?÷余2,正合我们的要求.因此,在父子第一次相遇时,儿子已跑完2圈,也就是正在跑第3圈.

【例 21】 如图,学校操场的400米跑道中套着300米小跑道,大跑道与小跑道有200米路程相重.甲以每秒

6米的速度沿大跑道逆时针方向跑,乙以每秒4米的速度沿小跑道顺时针方向跑,两人同时从两跑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甲、乙只可能在AB 右侧的半跑道上相遇.易知小跑道上AB 左侧的路程为100

米,右侧的路程为200米,大跑道上AB 的左、右两侧的路程均是200米.我们将甲、乙的行程状况分析清楚.当甲第一次到达B 点时,乙还没有到达B 点,所以第一次相遇一定在逆时针的BA 某处.而当乙第一次到达B 点时,所需时间为200450÷=秒,此时甲跑了650300?=米,在离B 点300200100-=米处.乙跑出小跑道到达A 点需要100425÷=秒,则甲又跑了625150?=米,

在A 点左边(100150)20050+-=米处.所以当甲再次到达B 处时,乙还未到B 处,那么甲必定能在B 点右边某处与乙第二次相遇.从乙再次到达A 处开始计算,还需(40050)(64)35-÷+=秒,甲、乙第二次相遇,此时甲共跑了502535110++=秒.所以,从开始到甲、乙第二次相遇甲共跑了6110660?=米.

【例 22】 (2005年《小学生数学报》优秀小读者评选活动)有一种机器人玩具装置,配备长、短不同的

两条跑道,其中长跑道长400厘米,短跑道长300厘米,且有200厘米的公用跑道(如下图)。机器人甲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6厘米的速度在长跑道上跑动,机器人乙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4厘米的速度在短跑道上跑动。如果甲、乙两个机器人同时从A 点出发,那么当两个机器人在跑道上第3次迎面相遇时,机器人甲距离出发点A 点多少厘米?

200

200

【解析】 第一次在1B 点相遇,这时甲、乙共跑了400厘米(见左下图);

B 1

200

200

A

2

B 1

200

200A

第二次在2B 点相遇,这时甲、乙又共跑了700厘米(见右上图); 同理,第三次相遇时,甲、乙又共跑了700厘米.

那么到第三次相遇时两者共跑了4007007001800++=厘米,共用时间1800(64)180

÷+=(秒),甲跑了61801080?=(厘米),距A 点40031080120?-=(厘米).

两只甲虫同时从A 点出发,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以相同速度分别沿两个圆爬行。问:当小圆上甲虫爬了几圈时,两只甲虫首次相距最远?

【解析】 我们知道,大小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内切),而在圆上最远的两点为直径两端,所以当一只甲虫在

A 点,另一只在过A 的直径另一直径端点

B ,

所以在小圆甲虫跑了n 圈,在大圆甲虫跑了m +

12圈;于是小圆甲虫跑了30n ,大圆甲虫跑了48(m +12

)=48m +24。因为速度相同,所以相同时内路程相同,起点相同,所以30n =48m +24;即5n =8m +4,有

不定方城知识,解出有n =4,m =2,所以小甲虫跑了2圈后,大小甲虫相距最远。 【例 24】 三个环行跑道如图排列,每个环行跑道周长为210厘米;甲、乙两只爬虫分别从A 、B 两地按

箭头所示方向出发,甲爬虫绕1、2号环行跑道作“8”字形循环运动,乙爬虫绕3、2号环行跑道作“8”字形循环运动,已知甲、乙两只爬虫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20厘米和每分钟l5厘米,甲、乙两爬虫第二次相遇时,甲爬虫爬了多少厘米?

3

21B

A

【解析】 根据题意,甲爬虫爬完半圈需要210220 5.25÷÷=分钟,乙爬虫爬完半圈需要2102157

÷÷=分钟.由于甲第一次爬到1、2之间要5.25分钟,第一次爬到2、3之间要10.5分钟,乙第一次爬到2、3之间要7分钟,所以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在2号环形跑道的上半圈处.

由于甲第一次爬到2、3之间要10.5分钟,第二次爬到1、2之间要15.75分钟,乙第一次爬到1、2之间要14分钟,所以第二次相遇的地点在2号环形跑道的下半圈处.

当两只爬虫都爬了14分钟时,甲爬虫共爬了2014280?=米,210221028035÷+-=(米),所以甲在距1、2交点35米处,乙在1、2交点上,还需要35(2015)1÷+=(分钟)相遇,所以第二次相遇时,两只爬虫爬了14115+=分钟.

所以甲、乙两爬虫第二次相遇时,甲爬虫爬了2015300?=厘米.

【巩固】 一个圆周长90厘米,3个点把这个圆周分成三等分,3只爬虫A ,B ,C 分别在这3个点上.它

们同时出发,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圆周爬行. A 的速度是10厘米/秒,B 的速度是5厘米/秒,C

追上C(5-3)厘米.30(53)1 5

÷-=(秒).因此15秒后B与C到达同一位置.以后再要到达同一位置,B要追上C一圈,也就是追上90厘米,需要90(53)45

÷-=(秒).B与C到达同一位置,出发后的秒数是15,60,105,150,195,……再看看A与B什么时候到达同一位置.第一次是出发后30(105) 6

÷-=(秒),以后再要到达同一位置是A追上B一圈.需要90(105)18

÷-=(秒),A 与B到达同一位置,出发后的秒数是6,24,42,60,78,96,…对照两行列出的秒数,就知道出发后60秒3只爬虫到达同一位置.

【例25】如图所示,甲沿长为400米大圆的跑道顺时针跑步,乙则沿两个小圆八字形跑步(图中给出跑动路线的次序:12341

-----)。如果甲、乙两人同时从A点出发,且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别是每秒3米和5米,问两人第三次相遇的时间是出发后秒。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人只有可能在A、B两点处相遇(本题中,虽然在B处时两人都是顺时针,但是由于两人的跑道不同,因此在此处的相遇不能看作是追及).

从A到B,在大圆周上是半个圆周,即200米;在小圆周上是整个小圆圆周,也是200米.两人的速度之比为3:5,那么两人跑200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3.设甲跑200米所用的时间为5个时间单位,则乙跑200米所用的时间为3个时间单位.根据题意可知,1个时间单位为

40

20035

3

÷÷=秒.

可以看出,只有甲跑的时间是5个时间单位的整数倍时,甲才可能在A点或B点,而且是奇数倍时在B点,是偶数倍时在A点;乙跑的时间是3个时间单位的整数倍时,乙才可能在A点或B点,同样地,是奇数倍时在B点,是偶数倍时在A点.

要使甲、乙在A、B两点处相遇,两人所跑的时间应当是15个时间单位的整数倍(由于3和5的奇偶性相同,所以只要是15个时间单位的整数倍甲、乙两人就能相遇),可以是15个时间单位、30个时间单位、45个时间单位……所以两人第三次相遇是在过了45个时间单位后,也就是

说,出发后40

45600

3

?=秒两人第三次相遇.

也可以画表如下:

从中可以看出,经过15个时间单位后两人同在B点,经过30个时间单位后两人同在A点,经过45个时间单位后两人同在B点,这是两人第三次相遇.

【例26】如图,两个圆环形跑道,大圆环的周长为600米,小圆环的周长为400米。甲的速度为每秒6

问:甲、乙可能相遇的位置距离A 点的路程是多少?(路程按甲跑的计算)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甲跑的路线是“8”字形,乙跑的路线是小圆环.甲绕大圆环跑一周需要100秒,

乙绕小圆环跑一周也需要100秒.所以两人的第一次相遇肯定是在A 点;而以后在小圆周上肯定还有相遇点.由于两人都是周期性运动,乙的情况较为简单,如果以乙为中心,可以看出,每次乙回到A 点,如果甲也在A 点,则两人在A 点相遇;如果甲不在A 点,则此时甲相当于顺时针跑,乙则逆时针跑,这是一个相遇问题,必定在小圆周上相遇.

设乙第m 次回到A 点的时间为t 秒,则100t m =,此时甲跑了6100600m m ?=米.而甲一个周

期为6004001000+=米,因此,t 时刻甲跑了

6001000

m

个周期. 而

6003331000555m m m m ????

==+????????

,其中整数部分表示甲回到A 点,小数部分表示甲又从A 点跑了一部分路程,但是不到一个周期,这一部分路程的长度是310005m ??

?????

米.由此,我们可以算出甲的位置:

以其中的第三列(51)k +为例进行说明:这一列表示351m k =+,于是310002005m ??

?=?

???

,这表明甲回到A 点后又跑了200米,此时乙在A 点处,甲要跑完大圆周再在小圆周上与乙相遇,此时两人相距1000200800-=米,所以需要的时间为800(46)80÷+=秒,在80秒内乙跑了

480320?=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甲在小圆周上跑的路程为40032080-=米,这就是此时相

遇点与A 点的距离.其它情况同理可得.

所以甲、乙可能相遇的位置在距离A 点顺时针方向320米,240米,160米,80米和0米.

三、环形跑道——变速问题

【例 27】 (难度等级 ※※)甲、乙两人沿 400 米环形跑道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向相

秒同时回到原地。求甲原来的速度。

【解析】 因为相遇前后甲,乙的速度和没有改变,如果相遇后两人和跑一圈用 24 秒,则相遇前两人和跑

一圈也用 24 秒。以甲为研究对象,甲以原速V 跑了 24 秒的路程与以(V +2 )跑了 24 秒的

路程之和等于 400米,24V +24(V +2 )=400 易得V = 173

米/秒

【例 28】 (2003年迎春杯)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沿环形跑道匀速跑步.如果出发时乙的速度

是甲的2.5倍,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甲的速度立即提高25%,而乙的速度立即减少20%,

并且乙第一次追上甲的地点与第二次追上甲的地点相距100米,那么这条环形跑道的周长是 米.

【解析】 如图,设跑道周长为1,出发时甲速为2,则乙速为5.假设甲、乙从A 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

方向跑.由于出发时两者的速度比为2:5,乙追上甲要比甲多跑1圈,所以此时甲跑了

21(52)23

÷-?=

,乙跑了5

3;此时双方速度发生变化,甲的速度变为2(125%) 2.5?+=,乙

的速度变为5(120%)4?-=,此时两者的速度比为2.5:45:8=;乙要再追上甲一次,又要比

甲多跑1圈,则此次甲跑了51(85)53÷-?=

,这个5

3

就是甲从第一次相遇点跑到第二次相遇点的路程.从环形跑道上来看,第一次相遇点跑到第二次相遇点之间的距离,既可能是52

133

-=个

周长,又可能是51

233

-=个周长.

那么,这条环形跑道的周长可能为21001503÷=米或1

1003003

÷=米.

【例 29】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从长为400米的圆形跑道的A 点背向出发跑步。跑道右半部分(粗线部分)

道路比较泥泞,所以两人的速度都将减慢,在正常的跑道上甲、乙速度均为每秒8米,而在泥泞道路上两人的速度均为每秒4米。两人一直跑下去,问:他们第99次迎面相遇的地方距A 点还有 米。

A

【解析】 本题中,由于甲、乙两人在正常道路和泥泞道路上的速度都相同,可以发现,如果甲、乙各自绕

着圆形跑道跑一圈,两人在正常道路和泥泞道路上所用的时间分别相同,那么两人所用的总时间也就相同,所以,两人同时出发,跑一圈后同时回到A 点,即两人在A 点迎面相遇,然后再从A 点出发背向而行,可以发现,两人的行程是周期性的,且以一圈为周期.

遇,再回到出发点是第四次相遇……可见奇数次相遇点都是途中相遇的地点,偶数次相遇点都是A 点.本题要求的是第99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A 点的距离,实际上要求的是第一次相遇点与A 点的距离.

对于第一次相遇点的位置,需要分段进行考虑:由于在正常道路上的速度较快,所以甲从出发到跑完正常道路时,乙才跑了20084100÷?=米,此时两人相距100米,且之间全是泥泞道路,此时两人速度相同,所以再各跑50米可以相遇.所以第一次相遇时乙跑了10050150+=米,这就是第一次相遇点与A 点的距离,也是第99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A 点的距离.

【例 30】 (难度等级 ※※※)甲、乙二人在同一条椭圆形跑道上作特殊训练: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

沿相反方向跑,每人跑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圈,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2/3.甲跑第二圈时速度比第一圈提高了1/3;乙跑第二圈时速度提高了1/5.已知沿跑道看从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点到第一次相遇点的最短路程是190米,那么这条椭圆形跑道长多少米?

【解析】 设甲跑第一圈的速度为3,那么乙跑第一圈的速度为2,甲跑第二圈的速度为4,乙跑第二圈的速

度为

12

5

.如下图:

第一次相遇地点逆时针方向距出发点35的跑道长度.有甲回到出发点时,乙才跑了2

3

的跑道长度.在乙接下来跑了13跑道的距离时,甲以“4”的速度跑了122433

÷?=圈.所以还剩下1

3的跑道

长度,甲以4的速度,乙以

12

5的速度相对而跑,所以乙跑了112124355?????÷+ ???????18

=圈.也就是第二次相遇点逆时针方向距出发点

18圈.即第一次相遇点与第二次相遇点相差3119

5840-=圈,所以,这条椭圆形跑道的长度为19

19040040

÷=米.

课后练习

奥数行程问题大全完整版

奥数行程问题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奥数行程问题 一、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模块,在小升初考试和各大奥数杯赛中都能见到行程问题的身影。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 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 三个关系: 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例: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 ×114=8892(米)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

最新【小学奥数题库系统】1-1-3-1-分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教师版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板块的部分,难度并不大。要求学生熟记加减法运算规则和运算律,并在计算中运用凑整的技巧。 一、基本运算律及公式 一、加法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即:a +b =b +a 其中a ,b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 总结: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即:a +b +c =(a +b )+c =a +(b +c ) 其中a ,b ,c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 总结: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 二、减法 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 -b -c =a -c -b ,a -b +c =a +c -b ,其中a ,b ,c 各表示一个数.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如:a +(b -c )=a +b -c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分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a -( b + c )=a -b -c a -( b - c )=a -b +c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如:a +b -c =a +(b -c ) a - b + c =a -(b -c ) a - b - c =a -(b +c ) 二、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速算巧算的核心思想和本质:凑整 常用的思想方法: 1、 分组凑整法.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或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 相同尾数的减数.“补数”就是两个数相加,如果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2、加补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 3、数值原理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4、“基准数”法,基准当几个数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要注意把多加的数减去,把少加的数加上) 【例 1】 11410410042282082008 +++=_____ 【考点】分数约分 【难度】1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2008年,希望杯,第六届,五年级,一试 【解析】 原式=1111=22222 +++ 【答案】2 【例 2】 如果 111207265009A +=,则A =________(4级) 例题精讲

小学奥数周期问题

周期问题 典型例解 [例1]把围棋里的黑白棋子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着,其中第90颗是什么棋?第101颗是什么棋? ●●○●●○●●○… 【分析】仔细观察图中棋的排列,不难发现棋的排列规律是:2颗黑棋,1颗白棋,2颗黑棋,1颗白棋,也就是按“两颗黑棋,一颗白棋”的次序循环出现,因此,这道题的周期为3。 再看看90,101里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周期,若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若是有整数个周期多几个,结果就为下一个周期里的第几个。 解答 90÷3=30,正好有30个周期。 101÷3=33……2,有33个周期还多2个。 所以,第90颗棋是白棋,第101颗棋是黑棋。 答:第90颗是白棋,第101颗是黑棋 [举一反三1] ①有一列数:5、6、2、4、5、6、2、4…第129个数是多少? ②有同样大小的黑、白、红珠子共180个,按5个红珠,4个白珠,3个黑珠排列,第158个珠子是什么颜色?这158个珠子中有多少个黑珠? ③△△○△△○△△○…其中第99个是什么图形? [例2] 7 20277777??????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相乘为1个周期。202个7相乘中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周期?余数是几?如果余数是1,那么积的个位数字是7;如果余数是2,那么积的个位数字是9;如果余数是3,那么积的个位数字是3;如果没有余数,那么积的个位数字是1。 [解答]202÷4=50(周)……2(个) 答:202个7连乘,积的个位数字是9。 [举一反三2] ① 2 100122222个????的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② 4 2003444个???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③ 9 201199999个?????的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例3]25÷74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80位是几?小数点后面前80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分析]先找出25÷74的商,25÷74=0.3378378378…,从小数点后第二个数字开始,3,7,8这三个数字依次重复不断地出现,即循环节有三个数字组成:3,7,8,即25÷74=0.3378,显然这道题的周期是3(3,7,8)。 (1)要求小数点后第80位数字,先去掉第一个数字,还剩下80—1=79(个)数字,再算一算79个数字里有几个这样的周期;79÷3=26……1,则小数点后面第80个数字是“3”。 (2)小数点后面前80个数字之和应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个数字3,26个周期中的数字和,最后一个数字3,把这三部分加起来,即可求得小数点后面80个数字之和。 [解答](1)这道题的周期是3(3,7,8) 80—1=79(个) 79÷3=26 (1) 所以,小数点后第80位数字是3。 (2)小数点后面前80个数字之和。 3+(3+7+8)×26+3 =3+468+3 =474 答:小数点后面第80位数字是3,小数点后面前80个数字之和是474。 [举一反三3] ①2÷13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2005位上的数字是多少? ②2÷7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2000位上的数字是多少?

奥数题行程问题完整版

奥数题行程问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行程问题 1.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车站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 2.5小时相遇,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2. 两个县城相距52.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0.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3. 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11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后相遇,甲每小时行12千米,问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 甲、乙两站相距486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5小时相遇。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每小时快1.7千米,两列火车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 5. 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6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火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52千米,4小时后还差多少千米才能相遇

6. 大陈庄和小王庄相距90千米。小刚和小牛分别由两庄同时反向出发。2小时24分后两人相距46.6千米,如果小刚每小时行9.9千米,小牛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 学校距活动站670米,小明从学校前往活动站每分钟行80米,2分钟后,小丽从活动站往学校走,每分钟行90米,小明出发多少分钟后和小丽相遇相遇时二人各行了多少米8. 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6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多挖2.5米。两队合挖8天后还差52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9. 张、李两位叔叔计划共同生产一种零件300个,二人一起生产了5小时后还差40个没完成。已知张叔叔每小时生产24个,李叔叔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10. 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甲队每小时修126米,乙队每小时比甲队多修48米,求完工时两队各修路多少米 11. 东西两村相距64千米。甲、乙二人同时骑车从东西两地相对出发,2.5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12.5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多少千米

【小学奥数题库系统】1-1-2-2 小数乘除法速算巧算.学生版

本节课主要学习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 一、乘法凑整 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例如:425100×=,81251000×=,520100×= 123456799111111111×= (去8数,重点记忆) 711131001××=(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 ×b =b ×a 乘法结合率:(a ×b ) ×c =a ×(b ×c ) 乘法分配率:(a +b ) ×c =a ×c +b ×c 积不变规律:a ×b =(a ×c ) ×(b ÷c )=(a ÷c ) ×(b ×c ) 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 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 ()()()()0a b a n b n a m b m m ÷=×÷×=÷÷÷≠ ,0n ≠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 b c a c b ÷÷=÷÷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例如:a b c a c b b c a ×÷=÷×=÷×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 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 变为“×”.即()()()()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⑸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 ()()()()()()a b c d a c b d a d b c ×÷×=÷×÷=÷×÷ 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 一, 乘5、15、25、125 小数乘除法速算巧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拨 例题精讲

小学五年级奥数周期问题及答案

例1:有249朵花,按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地顺序轮流排列,最后一朵是什么颜色地花?这249朵花中,红花、黄花、绿花各有多少朵? 249÷(5+9+13)=9(组)……6(朵) 这六朵花,前5朵是红花,最后1朵应是黄花。 红花:5×9+5=50(朵)黄花:9×9+1=82(朵) 绿花:13×9=117(朵) 答:最后一朵是黄花。这249朵花中,红花有50朵,黄花有82朵,绿花有117朵。 模拟练习: 1、有红、白、黑三种纸牌共158张,按5张红色,3张白色,4张黑色的顺序排列下去,最后一张是什么颜色?第140张是什么颜色? 158÷(5+3+4)=13(组)......2(张) 140÷(5+3+4)=11(组)......8(张) 答:最后一张是红色。第140张是白色。 2、有47盏彩灯,按二盏红灯、四盏蓝灯、三盏黄灯地顺序排列着。最后一盏灯是什么颜色?三种颜色地灯各占总数地几分之几? 47÷(2+4+3)=5(组)......2(盏) 红灯有2×5+2=12(盏) 蓝灯有4×5=20(盏) 黄灯有3×5=15(盏) 答:最后一盏是红灯。红灯占总数的12/47,蓝灯占总数的20/47;黄灯占总数的15/47。 例2:2002年元旦是星期二,那么,2003年1月1日是星期几? 2002年是平年,365+1=366(天) 366÷7=52(周)......2(天) 答:每个周期的第一天是星期二,所以,2003年1月1日就是星期三。 模拟练习: 1、xx年8月8日是星期五,那么,xx年10月8日星期几? 24+30+8=62(天)62÷7=8(周)......6(天) 答:xx年10月8日星期三。 2、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02年1月1日是星期几? 31+30+31+1=93(天) 93÷7=13(周)……2(天) 答:2002年1月1日是星期二。 3、2002年1月1日是星期二,2002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 31+28+31+30+31+1=152(天) 152÷7=21(周)……5(天) 答:2002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六。 4、xx年10月28日是星期六,那么,xx年元旦是星期几? 3+30+31+1=65(天)65÷7=9(周)……2(天) 6+2-7=1(天)

二年级奥数-简单的周期问题

简单的周期问题 知识要点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总是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地出现。如:一年总是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循环往复;一个星期总是由周一、周二、周三……周日,又到周一、周二、周三……如此反复;时钟总是从1点到2点.3点……12点,再回到1点开始,又一轮的运行。像这样按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周期现象。 研究周期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找出循环的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找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题1:找出下面图形排列的规律,根据规律算出第16个图形是什么? 同步训练1 1.仔细观察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算出第20个图形各是什么? 2.按照图形规律接着画下去,第25个图形各是什么? 例题2: 有一列数:2,3,l,2,3,l,2,3,1,…观察它们的规律并回答问题: (1)第25个数是几? (2)这25个数的和是多少? 同步训练: 1.有一列数:4,3,2,4,3,2,4,3,2,…观察它们的规律井回答问题: (1)第29个数是几? (2)这29个数的和是多少?

2.小丁丁在一张纸上很整齐地写了两排字: 第一列上、下两个字分别是“我”和“我”,第二列上、下两个字分别是“爱”和“是”……第38列上、下两个字各是什么? 例题3: 小南、小红、小花和小云四个小朋友顺次坐成一排,张老师手里拿了38张卡片,从小南开始顺次发卡片。最后一张卡片发给了谁?每人各发到几张卡片? 同步训练: 1.妞妞练习书法,她顺次写“我爱美丽的家园”,这七个字反复书写。你知道妞妞第60个字写的是什么字吗?这时每个字各写了几遍? 2.黄浦江大桥上挂彩灯,按“红、黄、蓝、绿、紫、青”六种色彩的顺序挂。桥的一边一共挂了50盏彩灯,每种颜色的彩灯各挂了几盏? 例题4: 小花有一本故事书,每两页之间有3页插图。那么第37页是插图还是文字? 同步训练: 1.一本书每两页之间有4页插图,也就是说4页插图的前后各有1页文字。那么第48页是插图还是文字? 2.同学们做队列练习,每2名女生中间有3名男生。第55名同学是男生还是女生?

奥数行程问题(含答案)

行程问题 讨论有关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 路程=速度×时间 如果用字母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上面的数量关系可用字母公式样表示为:s=vt。 行程问题内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主要有一个物体的运动和两个或几物体的运动两大类。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运动又可以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两类。 这一讲我们学习一个物体运动的问题的一些简单的相遇问题。 例题与方法 例1.小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90分。如果他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需30分。如果他往返都步行,需多少分? (90-30÷2)×2=150 例2.甲、乙两城相距280千米,一辆汽车原定用8小时从甲城开到乙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在中途停留30分。如果汽车要按原定时间到达乙城,那么,在行驶后半段路程时,应比原来的时速加快多少? 280÷2÷﹙8÷2-0.5﹚-280÷8=5 例3.一列火车于下午1时30分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另一列火车以同样的速度从乙站开出,当天下午6时两车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6-1.5=4.5 ﹙60+60﹚×﹙4.5-1﹚+60=480 例4.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题目是: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三年级奥数-周期问题练习题

例1:小兔和小松鼠做游戏,他们把黑、白两色小球按下面的规律排列: ●●○●●○●●○… 你知道它们所排列的这些小球中,第90个是什么球?第100个又是什么球呢? 【巩固】美美有黑珠、白珠共102个,她想把它们做成一个链子挂在自己的床头上,她是按下面的顺序排列的: ○●○○○●○○○●○○○…… 那么你知道这串珠子中,最后一个珠子应是什么颜色吗? 美美怕这种颜色的珠子数量不够,你能帮她算出这种颜色在这串珠子中共有多少个吗? 【例 1】小倩有一串彩色珠子,按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排列. ⑴第73颗是什么颜色的? ⑵第10颗黄珠子是从头起第几颗? ⑶第8颗红珠子与第11颗红珠子之间(不包括这两颗红珠子)共有几颗珠子? 【巩固】奥运会就要到了,京京特意做了一些“北京欢迎你”的条幅,这些条幅连起来就成了:“北京欢迎你北京欢迎你北京欢迎你……”依次排列,第28个字是什么字?

【巩固】节日的校园内挂起了一盏盏小电灯,小明看出每两个白灯之间有红、黄、绿各一盏彩灯.也就是说,从第一盏白灯起,每一盏白灯后面都紧接着有3盏彩灯.那么第73盏灯是什么颜色的灯? 【例 2】节日的夜景真漂亮,街上的彩灯按照5盏红灯、再接4盏蓝灯、再接1盏黄灯,然后又是5盏红灯、4盏蓝灯、1盏黄灯、……这样排下去.问: ⑴第150盏灯是什么颜色? ⑵前200盏彩灯中有多少盏蓝灯? 【巩固】在一根绳子上依次穿2个红珠、2个白珠、5个黑珠,并按此方式反复,如果从头开始数,直到第50颗,那么其中白珠有多少颗? 【巩固】小莉把平时积存下来的200枚硬币按3个1分,2个2分,1个5分的顺序排列起来. ⑴最后1枚是几分硬币 ⑵这200枚硬币一共价值多少钱? 【巩固】桌子上摆了很多硬币,按一个一角,两个五角,三个一元的次序排列,一共19枚硬币.问:最后一个是多少钱的?第十四个是多少钱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周期问题专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周期问题专题 寻找蛛丝马迹 1.一些小朋友站成一队,从左往右1~4循环报数,第103个小培养报几? 2.已知13÷44=0.2954545454…你知道小数点后的第200个数字是几吗? 3. 新世纪新风气新世纪新风气新世纪新风气… 学习学而思数学学习学而思数学学习学而思数学… 在上面的文字中,将每列上下两字组成一组,例如第一组为“新学”,第二组为“世习”,那么第50组是什么? 4.牛牛说:我喜欢数学我喜欢数学我喜欢数学… 田田说 : 知道啦知道啦知道啦知道啦知道啦… 丁丁说:你俩停下来好吗你俩停下来好吗… 如果第一组是我知你,第二组是喜道俩……照此下去,第100组是什么? 5. 有一串数字1234321234321234321….,照这样写,第2019个数字是几? 6. 25÷74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80位是几? 转动数学大脑 7. 学校运动会上,3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每人手里举着一面彩旗,从左往右依次是:红、蓝、黄、绿、紫,请问:从右往左数的第2个小朋友手里举着的是什么颜色的彩旗? 8. 2019年11月4日是周五,请问:2019年11月25日是周几? 9. 我们爱科学我们爱科学我们爱科学…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如上面所示,每列上下行字和字母组成一组,例如,第一组我A,第二组是们B,第三组是爱C….. 请写出第62组是什么?

10. 100个小朋友从左往右站成一排,从左边开始:第一位小朋友报1,第二位小朋 友开始,每位小朋友都把前一位小朋友所报数字乘3,再报出成绩的个位,请问:第100个小朋友报几? 11.将一些自然数排成一列,其中任意相邻的六个数之和是27,已知第一个数字是1, 第二个数是4,第三个数是2,第四个是8,第五个是5…….那么: (1)请写出这一列的前12个数 (2)第100个数是多少? (3)前100个数的和是多少?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周期问题专题(精品解析) 寻找蛛丝马迹 1.一些小朋友站成一队,从左往右1~4循环报数,第103个小培养报几? 解析:因为1~4循环报数,所以为“1,2,3,4”4个为一个周期, 列式:103÷4=25(组)……3(个) 所以第103个小朋友报数字3. 2.已知13÷44=0.2954545454…你知道小数点后的第200个数字是几吗? 解析:小数点后的数是除去2,9,从5,4开始不断循环,所以“5,4”2个数为一个周期. 列式:(200-2)÷2=99(组) 所以小数点后的第200个数字是4. 3.新世纪新风气新世纪新风气新世纪新风气… 学习学而思数学学习学而思数学学习学而思数学… 在上面的文字中,将每列上下两字组成一组,例如第一组为“新学”,第二组为“世习”,那么第50组是什么? 解析:新世纪新风气新世纪新风气新世纪新风气… 第一行六个字为一个周期,列式:50÷6=8(组)……2(个),第50个字是世;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 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7(小时) 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 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 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到10点钟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小学奥数题库系统】2-3-1 列方程解应用题.题库学生版

1.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来构建方程 3.合理规划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知识点说明: 一、 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还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还是等式.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去括号; 2.移项; 3.未知数系数化为1,即求解。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 是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解出未知数的值.这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未知数直接参加运算.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地设立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是: 1.审题找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各个量中的关键量,这个量最好能和题目中的其他量有着紧密的数量关系; 2.设这个量为x ,用含x 的代数式来表示题目中的其他量; 3.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4.运用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解方程; 5.通过求到的关键量求得题目答案. 板块一、直接设未知数 【例 1】 长方形周长是64厘米,长比宽多3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巩固】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底是9厘米,求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2-3-1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知识精讲 例题精讲

【巩固】(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一个半圆形区域的周长等于它的面积,这个半圆的半径是.(精确到0.01,π 3.14 =) 【例2】用边长相同的正六边形白色皮块、正五边形黑色皮块总计32块,缝制成一个足球,如图所示,每个黑色皮块邻接的都是白色皮块;每个白色皮块相间地与3个黑色皮块及3个白色皮块相邻 接.问:这个足球上共有多少块白色皮块? 【例3】(200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 某八位数形如2abcdefg,它与3的乘积形如4 abcdefg,则七位数abcdefg应是. 【巩固】有一个六位数1abcde乘以3后变成1 abcde,求这个六位数. 【巩固】(第六届“迎春杯”刊赛试题)有一个五位数,在它后面写上一个7,得到一个六位数;在它前面写上一个7,也得到一个六位数.如果第二个六位数是第一个六位数的5倍,那么这个五位数 是. 【例4】有三个连续的整数,已知最小的数加上中间的数的两倍再加上最大的数的三倍的和是68,求这三个连续整数. 【巩固】已知三个连续奇数之和为75,求这三个数。 【例5】兄弟二人共养鸭550只,当哥哥卖掉自己养鸭总数的一半,弟弟卖出70只时,两人余下的鸭只数相等,求兄弟两人原来各养鸭多少只? 【巩固】(2008年全国小学数学资优生水平测试)一人看见山上有一群羊,他自言自语到:“我如果有这些羊,再加上这些羊,然后加上这些羊的一半,又加上这些羊一半的一半,最后再加上我家里 的那只,一共有100只羊”.山上的羊群共有______只. 【例6】(清华附中培训试题)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活动,第一组26人,第二组22人,根据学校活动器材的数量,要将一组人数调整为二组人数的一半,应从一组调多少人到二组去?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周期问题(五年级).doc

周期问题 一、知要点 周期是指事物在运化的展程中,某些特征循往复出,其两次出 所的叫做周期。在数学上,不有研究周期象的分支,而且平解 也常常碰到与周期象有关的。些数学只要我展某种周期象,并充分加 以利用,把要求的和某一周期的等式相,就能找到解关。 二、精精 【例 1】流水上生小木球涂色的次序是:先 5 个,再 4 个黄,再 3 个,再 2 个黑,再 1 个白,然后又依次 5 、 4 黄、 3 、2 黑、 1 白??如此涂下去,到 2001 个 小球涂什么色? 【思路航】根据意可知,小木球涂色的次序是 5 、 4 黄、 3 、 2 黑、 1 白,即 5+4+3+2+1=15 个球一个周期,不断循。因 2001÷15=133?? 6,也就是 133 个周期余 6 个,每个周期中第 6 个是黄的,所以第 2001 个球涂黄色。 1: 1. 跑道上的彩旗按“三面、两面、一面黄”的律插下去,第50 面插什么 色? 2. 有一串珠子,按 4 个的, 3 个白的, 2 个黑的序重复排列,第160 个是什么色? 3.1/7=0.142857142857 ??,小数点后面第100 个数字是多少? - 1 -

【例 2】有 47 灯,按二灯、四灯、三黄灯的序排列着。最后一灯是什么色的?三 种色的灯各占数的几分之几? 【思路航】( 1)我把二灯、四灯、三黄灯 9 灯看作一, 47÷ 9=5 ()?? 2(),余下的两是第 6 的前两灯,是灯,所以最后一灯是灯; (2)由于 47÷ 9=5()?? 2(),所以灯共有 2×5+2=12(),占数的 12/47 ;灯共有 4×5=20(),占数的 20/47 ;黄灯共有 3×5=15(),占数的 15/47 。 2: 1.有 68 面彩旗,按二面的、一面的、三面黄的排列着,些彩旗中,旗占黄旗的几分 之几? 2.黑珠和白珠共 2000 ,按律排列着:○●○○○●○○○●○○??,第2000 珠子是什么色的?其中,黑珠共有多少? 3.在 100 米的跑道两每隔 2 米站着一个同学。些同学以一端开始,按先两个女生,再 一个男生的律站立着。些同学中共有多少个女生? 【例 3】 2001 年 10 月 1 日是星期一,那么, 2002 年 1 月 1 日是星期几? 【思路航】一个星期是 7 天,因此 7 天一个周期。 10 月 1 日是星期一,是第一个周期的第一天,再 7 天即 10 月 8 日也是星期一。算天数了方便,我采用“算尾不算”的方法,例如 10 月 8 日就用( 8-1)÷ 7=1. 没有余数明 8 号仍是星期一。中从 2001 年 10 月 1 日到 2002 年1 月 1 日,要 92 天, 92÷7=13?? 1. 余 1 天就是从星期一往后数一天,即星期二。 - 2 -

奥数:行程问题(6题)_非常有用、经典!

奥数:行程问题(6题) 例1:某校和某工厂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点钟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较作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点钟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上车去学校,在下午2点40分到,汽车速度是劳模的几倍 解:汽车行驶全程时间是1个小时,现在情况汽车2点出发,2点40分回来,说明汽车行驶40分钟,也就是说走了全程的三分之二。在不管单位的情况下可列式:车速*20min=三分之二路程(因为往返用了40min,所以单程是20min),人步行的时间是1点走到2点的60min,再加上汽车行驶三分之二路程用的20min,即80min,可列式:人速*80min=三分之一路程。两式相除车速=8倍人速 8倍 例2、自行车队出发24分钟后,通信员骑摩托车去追他们。在距出发点9千米处追上了自行车队。通信员立即回出发点,然后又返回去追自行车队,再追上时恰好离出发点18千米。求自行车队和摩托车的速度。 答案:与例1类似,摩托车24分钟行9千米×2,所以速度为9×2×(60÷24)=45(千米/小时) 摩托车行9千米用12(=24÷2)分钟,比自行车快24分钟,所以自行车36(=12+24)分钟行9千米,速度为9×60÷36=15(千米/小时) 例3、刘江骑自行车在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上行驶。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间隔相同的时间发一次车,并且车速都相同。他发现从背后每隔12分钟开过来一辆汽车,而迎面每隔4分钟有一辆汽车驶来。问汽车是每隔多少时间发一辆车? 答案:由于每隔12分钟,背后开过来一辆车,而每隔4分钟有一辆车迎面驶来,所以每经过12分钟,恰好有两辆车从不同的方向驶过身边,不妨假设一开始就如此。设相邻两辆车的间隔为1个单位,到开始时,刘江背后的一辆车与刘江相距1个单位,刘江前面的在第三辆车与刘江相距3个单位,经过12分钟,这两辆车从不同方向驶过刘江身边,由于这两辆车之间相距4个单位,车速相等,所以各驶过2个单位,而刘江则走过1个单位,这表明车速是刘江的2倍,于是汽车6(=12÷2)分钟驶过1个单位,即每6分钟发一辆车。 例4、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与一个步行人同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每隔2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每隔多少分钟发一辆公共汽车? 答案:20÷10×3=6,所以骑车人20分钟所走距离是步行人的6倍,多出5倍,也是汽车在20-10=10分钟内所行距离是步行人的5倍。所以两辆汽车(即步行人与身后第一辆车)的间隔是步行人10分钟所走距离的5-1=4倍,汽车10分钟行5个间隔,行4个间隔用10÷5×4=8分钟,即每8分钟发一辆车。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 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 得到1/甲=1/乙×2 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

小学奥数之周期问题(二)

小学奥数之周期问题(二) 1.把自然数按下表规律排列后,可分成A、B、C、D、E五类,例如,3在C类,10在B类。那么985在哪一行,哪一类? 2,把1至8个数码摆成一个圆圈《现在有一个小球,第一天从1号顺时针前进203个位置,第二天再顺时针前进335个位置,第三天又顺时针前进203个位置,第四天再舒适镇前进335个位置,第五天又顺时针前进203个位置……试问:至少经过几天后,小球又回到1号位置?

3.下表中,将每列上下两个汉字组成一组,例如,第一组为(学做),第二组为(习接)。那么第649组是什么? 4.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自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自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是1厘米的短木棍有多少根? 5.有 a、b、c、d四条直线(如图),从直线a上开始,按箭头方向从1开始依次在a、b、c、d上写自然数1,2,3,4,5,6,…

106在哪条线上? 直线a上第56个数是多少? 6..在一列数2,9,8,2,…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成积的个位数。比如,第三个数8,是前两个数的积 2 X 9 =18 的个位数字。这一列数的第180个数是几? 7..将奇数1,3,5,7,…依次排成五列(如图),把最左边的一列叫做第一列,从左到右依次将每列写上数。1997出现在哪一列?

8..把16把椅子摆成一个圆圈,依次编上1到16号。现在有一个人从第一号椅子顺时针前进213把椅子,再逆时针前进285把椅子,又顺时针前进213把椅子,再逆时针前进285把椅子,又顺时针前进12把椅子,这时他到了第几号椅子? 9..下表中每列上下两个汉字和字母组成一组,例如,第一组是(我A),第二组是(们B),…

奥数专题行程问题50道题目详解

奥数专题行程问题50道题目详解 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解: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千米, 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 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解:那2分钟是甲和丙相遇,所以距离是(60+75)×2=270米,这距离是乙丙相遇时间里甲乙的路程差 所以乙丙相遇时间=270÷(67.5-60)=36分钟,所以路程=36×(60+75)=4860米。 3、A,B两地相距540千米。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地。那么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解:根据总结:第一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2个全程,第二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4个全程,乙比甲快,相遇又在P点,所以可以根据总结和画图推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乙从第一个P点到第二个P点,路程正好是第一次的路程。所以假设一个全程为3份,第一次相遇甲走了2份乙走了4份。第二次相遇,乙正好走了1份到B地,又返回走了1份。这样根据总结:2个全程里乙走了(540÷3)×4=180×4=720千米,乙总共走了720×3=2160千米。 4、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1题) 解:原来花时间是30分钟,后来提前6分钟,就是路上要花时间为24分钟。这时每分钟必须多走25米,所以总共多走了24×25=600米,而这和30分钟时间里,后6分钟走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原来每分钟走600÷6=100米。总路程就是=100×30=3000米。 5、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解:画示意图如下.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题库系统】1-1-2-2小数乘除法速算巧算.学生版.doc

小数乘除法速算巧算 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 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 知识点拨 一、乘法凑整 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 简便。例如: 4 25 100 , 8 125 1000 , 5 20 100 12345679 9 111111111 (去 8 数,重点记忆) 7 11 131001 (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率:(a×b) ×c=a×(b×c) 乘法分配率:(a+b) ×c=a×c+b×c 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 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 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 a b (a n) (b n ) (a m) (b m) m 0 , n 0 ⑴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 a b c a c b ⑴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例如: a b c a c b b c a ⑴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 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 a ( b c) a b c a (b c) a b c ⑴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 a ( b c) a b c a (b c) a b c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 变为“×”.即a b c a (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⑴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 (a b) (c d ) (a c) (b d ) ( a d ) (b c) 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 例题精讲 一,乘 5、15、 25、 12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