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第1课时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第1课时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第1课时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第1课时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

第1课时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碱指示剂

1.一些物质__溶解于水__或受热熔化而形成__自由移动离子__的过程,叫做电离。

2.食醋里含有__醋酸__,人的胃液里含有__盐酸__。盐酸、硫酸、柠檬酸等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H+__;而产生的阴离子就叫做这种酸的__酸根离子__。

3.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氨水等碱,在水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_OH-_,它们的水溶液都显__碱性__。

4.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__紫色石蕊试液__和__无色酚酞试液__。

5.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__变红__,无色酚酞__不变色__;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__变蓝__,无色酚酞__变红__。

6.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__红__色,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__蓝__色。

1.以下属于酸的电离产物的是(B)

A.H+、Na+、Cl-B.NO-3、SO2-4、H+

C.Na+、K+、NO-3D.OH-、Cl-、K+

2.物质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A.H2CO3B.NaHCO3

C.P2O5D.KOH

3.下列溶液中滴入酚酞,酚酞试液变红的是(A)

A.石灰水B.食盐水C.硫酸D.醋酸

4.如图1-2-1所示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其中不正确的是(A)

图1-2-1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5.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D)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6.用稀的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B)

A.白酒B.纯碱C.白糖D.食醋

7.利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一次性鉴别的一组溶液是(D)

A.纯碱的水溶液氨水B.食盐水蔗糖水

C.食醋稀盐酸D.石灰水稀硫酸

8.电离的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盐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Cl===H++Cl-,电离方程式书写要注意等号前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等号后书写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离子符号,同时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应该相等,这样溶液才能显电中性。如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4。根据以上叙述,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NO3===__H++NO-3__;

(2)NaOH===__Na++OH-__;

(3)Ba(OH)2===__Ba2++2OH-__;

(4)AlCl3===__Al3++3Cl-__;

(5)FeCl2===__Fe2++2Cl-__;

(6)K2CO3===__2K++CO2-3__。

9.已知明矾是一种良好的净水剂,可用于家庭饮用水的净化,它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明矾溶于水后全部电离为K+、Al3+和SO2-4,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水溶液的导电性__良好__(填“良好”或“差”);

(2)往明矾水溶液中滴加几滴氯化镁溶液,是否有明显现象出现_无明显现象;

(3)已知K2SO4溶液、KCl溶液的pH=7,AlCl3溶液、Al2(SO4)3溶液的pH<7。请猜想用明矾净化后的水,其pH__<__7(填“>”“<”或“=”)。

10.请从以下词语中选择填空:

柠檬酸蓝色红色石蕊试液危险

(1)柠檬中含有__柠檬酸__,能使石蕊试液变__红色__。

(2)__石蕊试液__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3)白醋能使__蓝色__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4)实验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属于__危险__化学药品,使用要特别小心。

11.在三支试管中各盛有少量的A、B、C三种无色溶液,分别滴入石蕊试液后,A溶液呈紫色,B溶液呈蓝色,C溶液呈红色。则A、B、C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C<A<B____。

12.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取三片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 mL水中,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__酸__性。

(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容易被破坏。请你想一想,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__生吃或者用醋凉拌__。

13.有A、B、C三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

A.A>C>B B.C>B>A C.B>A>C D.B>C>A

14.小红想探究某花朵能否作为酸碱指示剂,于是在家里做了如下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变成蓝色,她将另一朵喇叭花泡在家

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红色。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喇叭花的性质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石蕊试液性质相似。所以该花汁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2)小红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__食醋__。

(3)若往肥皂水中滴入酚酞试液,则溶液呈__红__色。

15.小雨在用水煮虾的过程中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以后变成红色,尤其是虾汤加了少量的食醋后颜色更是鲜红。

[提出问题]虾汤中的这些红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这种红色物质遇到显碱性的溶液可能会变为__蓝__色。(填“红”“蓝”或“无”) [收集证据]现在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探究方案,验证上述的猜想:

[反思]你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的物质,举出生活中的类似物质__紫色喇叭花__(一种即可)。

16.2014?牡丹江小明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后,根据探究活动的提示,在家中自制紫甘蓝汁酸碱指示剂。小明在家中找到了如下用品:废塑料盒、捣蒜用的杵、筷子、纱布、白酒、紫甘蓝,并用这些用品完成了实验。

第一步:制紫甘蓝汁。①将紫甘蓝在废塑料盒中捣烂,加入__白酒__浸泡一段时间;②将①中得到的不溶物与液体分离,__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__(写具体做法),得到了自制的紫甘蓝汁。

第二步:小明欲用制得的紫甘蓝汁测出家中炉具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的酸碱性,上网查得下列资料,如表所示:

第三步:小明取少量厕所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

变为红色,得出厕所清洁剂显__酸__性;小明又取少量炉具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__黄__色,得出炉具清洁剂显碱性。

因此,小明认为紫甘蓝汁可以替代实验室中的石蕊溶液作酸碱指示剂。

17.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但是根据盐酸的电离方程式HCl===H++Cl-,我们知道稀盐酸中有H2O分子、H+、Cl-三种粒子。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呢?请填写完下表:

[实验]探究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是__试管、滴管、HCl、NaCl、H2O等__。

[结论]__H+__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18.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溶液或试剂后,悬挂于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未知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1-2-2所示)。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发生变化,请回答:

图1-2-2

(1)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酚酞试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碱性__溶液(填“酸性”或“碱性”);

(2)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石蕊试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酸性__溶液,若纸蝴蝶变蓝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碱性__溶液(填“酸性”或“碱性”);

(3)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若上述碱性溶液为浓氨水、酸性溶液为浓盐酸,说明它们都具有__挥发__性。

19.2014?嘉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B)

A.有酸味的物质

B.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D.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B.每种酸碱指示剂都有它的显色范围

C.呈中性的溶液其pH=0

D.向醋酸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

21.2013?衡阳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个字,然后再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个字。该同学所用的两种无色液体可能是(A)

A.NaOH溶液、酚酞溶液B.CuSO4溶液、NaOH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D.酚酞溶液、“雪碧”饮料

【解析】由题意“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字,然后再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根据常用的指示剂石蕊和酚酞的性质,应考虑碱与酚酞的反应。

A项,Na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B项,CuSO4溶液是蓝色的,且CuSO4溶液喷洒NaOH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故错误;C项,石蕊试液是紫色的,与题意不符,且石蕊试液遇酚酞试液不变色,故错误;D项,“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所以选A项。

1.1.1 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1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3.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5.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 知识点一同素异形体 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举例 ①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研究对象 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①“同”——指元素相同; 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典例1】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2?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探索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熔点 金属的延展性、光泽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2NaOH+CuSO 4= Na 2 SO 4 +Cu(OH) 2 ↓现象: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CuSO 4·5H 2 O = CuSO 4 + 5H 2 O 现象: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 4 + 5H 2 O = CuSO 4 ·5H 2 O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硫酸铜属于,在硫酸铜的作用下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被破坏,从而性质改变,失去及而凝固。在中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热、酸、碱、重金属盐(钡、铜、银等)以及紫外线、、的作用下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生被破坏,从而性质改变,失去溶解性及生理活性而凝固。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第二节:酸 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二、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三、盐酸的性质: 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 HCl + NaOH = NaCl + H 2 O 3 HCl + Al(OH) 3 = AlCl 3 + 3H 2 O 2HCl + CaCO 3= CaCl 2 + H 2 O + CO 2 ↑ 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 2HCl + Na 2CO 3 = 2NaCl + H 2 O + CO 2 ↑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6HCl + Fe 2O 3 = 2FeCl 3 +3H 2 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2HCl + CuO = CuCl 2 + H 2 O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 H 2 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 Fe + 2HCl ==FeCl 2 + H 2 ↑ Zn + 2HCl == ZnCl 2 + H 2 ↑ 四、稀硫酸酸性实验: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用来制取氢气)

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刚出冷库的冻肉表面有白色颗粒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会出现露珠 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3.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35℃﹣42℃ B.家用寒暑表是用来测量气温的 C.常见的温度计一般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D.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形成的是() A.护目镜上的“水雾”B.早春,冰雪消融 C.玻璃上的冰花D.热泉上的“白气”5.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

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华 6.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7.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0℃B.2℃C.4℃D.6℃ 8.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9.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B.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亲:你太厉害了,外网标志我还没发现呢?谢谢你哟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A 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B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建立起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检查元素符号的掌握情况。 2、化学是怎样一门科学?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新课教学: 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师:演示[实验1-1]和演示[实验1-2]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思考后回答。 师:你是否还能举出这样的变化? 让学生试着说出物理变化的概念(概念略)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师:演示[实验1—3] 和[实验1—4]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你是否还能举出这样的变化?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四、知识巩固:课本第10页1、2、3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word基础测试

初中科学 九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C ) A ?气体生成 B ?有沉淀生成 C ?新物质生成 D ?颜色的改变 2、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 pH 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 色、变蓝的是 ( ) A .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3、小贝对柠檬汁、肥皂水、食盐水、草木灰水的pH 分别进行了测定, A. 柠檬汁 B .肥皂水 C .食盐水 D .草木灰水 4、下列物质,在空气里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 ( C ) A 、浓盐酸 B 、蔗糖溶液 C 、浓硫酸 D 、浓硝酸 5、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 D ) A. 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B. 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 C. 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 D. 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6、 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 H2SO 、Ca (0H )2、NstSQ 溶液的是 ( A ) 8、 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C )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 A. ①⑥ B .②③⑤ C .③⑤ D .②③④ 9、 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 A ) A .氯化铁 B .氯化亚铁 C .氯化锌 D .氯化镁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其中pH 最小的是(A ) A.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稀硫酸 D . BaCl 2 溶液 7、在一定条件下,与 NaOH 溶 液、 BaC#溶液、 F&O 、Zn 、N&CO 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 A .硝酸铜 B .稀盐酸 C.稀硫酸 D.二氧化碳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测试题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测试题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D、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2.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下面或旁边,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 ] 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 B.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身上的热 C.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 D.电风扇吹来的风使汗水蒸发,而蒸发需要吸收身上的热 3.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猛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4.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5.下面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 ] A、熔化,凝华,汽化 B、凝固,凝华,液化 C、液化,熔化,升华 D、汽化,熔化,升华 6.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 ]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7.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8.关于霜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9.若将冰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冰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冰和玻璃都会熔化,但冰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初春,江河湖面上的白雾是水蒸气 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冰棒冒的"白气",这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专题一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导学案】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主备课人: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课前知识积累】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酒精有哪些性质和用途。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 【情境导入】 展示收集到的两瓶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如何区分? 二、自主探究: : 1.思考: (1)你所列举的酒精、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 (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 (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2.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 (1)熔点: 沸点: (2)密度: 独立完成习题(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2)铁生锈——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3)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把块状的硫研碎___________。 5.实验探究: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你的猜想: (3)探究结论:氧气可 ,二氧化碳可用来 ,说明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教你一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能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可作燃料 B.铜丝可做导线 C.金刚石制作刀具 D. 钢材制铁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 水和澄清石灰水 D.铁粉和食盐 4. “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坚硬的金刚石可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6. 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物质性质用途 氢气可燃性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7.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直通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B.香蕉腐烂C.冰雪融化D. 【作业布置】 P103-5 授课教师签名:

物质的变化1课、2课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2017)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归纳

【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3节)知识点归纳 【知识衔接】:八年级下册化学基础知识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2、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常见的一些气体、液体,还有碘和溴。 3、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4、离子构成的物质:酸、 碱、盐 5、1-18号元素: 6、常用元素: 钾K、钙Ca、锰Mn 铁Fe、铜Cu、锌Zn 银Ag、钡Ba、汞Hg 7、常见的原子团: 8、常见化合价:(背诵)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为+2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单质元素为零价。 9、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五步: ①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②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通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加热”常用“△”表示。 ④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 ⑤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1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量x(此时x不带单位,如“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克”是错误的); (2)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别忘了配平); (3)计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数),写在相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包括x);(4)在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面写出已知质量(纯净物质量)和未知量x; (5)将有关的四个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时x要带单位,如x=1克);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没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了新的分子。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 4、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凝固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5、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6、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沉淀、气体、温度、发光、发热、PH、状态、形状 7、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①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②寻找发现未知物质③建立物质变化模型。 8、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变化是正在发生的。(变化特殊字眼:正在、了、已经、出现等) 性质是本身具有的,不一定在发生。(性质特殊字眼:能、会、可以、易、难、具有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酸=H++酸根阴离子) 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柠檬酸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金属阳离子(或NH4+)+OH-)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双交换价不变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酸、碱、盐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气体或水,使 溶液中离子数减少。复分解反应在本质上就是离子反应。 习题 1、从理论上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一般不考虑的因素是() A、反应物的溶解性 B、生成物中有无气体、沉淀和水 C、反应物中有无酸、碱、盐 D、金属活动性强弱 2、下列物质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NaNO3 B、AgNO3 C、FeCl3 D、MgSO4 3、下列各组离子在pH=0 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K+、Cl -、OH- 2+、Fe3+、NO3-、SO42- B、Cu C、NH4+、HCO3-、NO3-、Cl- D、Na+、K +、SO42-、CO32- 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氯化氢和氢氧化钙 B、碳酸钠和硫酸 C、硝酸银和氯化钡 D、氯化钾和硫酸铜 5、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KOH、HCl 、KCl 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无色酚酞试液

6、下列措施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I气体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气体中的CO气体 C、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 7、下列化学反应能发生的是( ) A、Cu+ 2AgCI = CuCl2 + 2Ag B、Cu+ ZnSO4= CuSO4+ Zn C、KNO3+ NaCI = NaNO3+ KCI D、Na2CO3+ Ca(OH)2= 2NaOH + CaC6 J 8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 ) A、硫酸钠、碳酸钙、硝酸铁 B、硫酸镁、硫酸钡、氯化银 C、硫酸、氢氧化钡、硝酸铜 D、硝酸铵、氢氧化镁、氯化钡 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 s —Ca(OH)2 B、Fe2O3—Fe(OH)3 C、AgCl —AgNO 3 D、Na2CO3—NaOH 10、向KCl、K2SO4、KOH和K2CO3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一种不同的试剂, 反应后生成物中都有一种相同的化合物,这种相同的化合物是( ) A、KNO3 B、Ba(NO)2 C、HNO3 D、Ca(NO3)2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1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10扬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一一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一一凝华 2、(2010广东)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 3、(2010福州)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 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 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4、(2010荆门)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5、(2010南通)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6、(2010鸡西)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7、(2010哈尔滨)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8、(2010宜昌)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9、(2010龙岩)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物质的变化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物质的变化》教案第1节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药品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引入: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结合课本第2页图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举例: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绿叶的变化、钢铁的熔化、铁丝的形变、水的电解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观察形状、颜色 2、晶体的溶解

3、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4、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 5、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有沉淀产生?有状态的改变?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2、演示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3题 作业:作业本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江西九江同文中学易恒梅2014.2 4.1从全球变暖谈起——温度、温标及温度计、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课前回顾:复习热身,将下面的空格填写完整 一、从全球变暖谈起——温度、温标及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的单位有两种:一种是摄氏温度,另一种是国际单位,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最小分度值.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质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4.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5.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课中学习: 1.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不变 B.一直下降 C.一直升高 D.先下降后又升高 分析: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温度计上沾有20℃的酒精,酒精易蒸发,且蒸发要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低于20℃;当酒精蒸发完之后,由于周围空气温度为20℃,与温度计之间存在温度差而发生热传递,最后温度计的示数又回复房间内的室温. 简解:D.先下降后又升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当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当两物体温度相同后,热传递停止. 2.“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这种说法对吗? 分析:这是常见的一种错误看法. 第一,100℃不一定是水的沸点,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液体的沸点是会改变的,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 讲义&习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实验·探究】 物质的变化 【实验1-1】水(H 2O )的加热 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 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成小液滴 液态水 水蒸气液态水 【实验1-2】块状胆矾(CuSO 4·5H 2O )的研碎 1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是什么样的? 2粉碎后的胆矾颜色、状态又是什么样的? 3变化前、后胆矾有什么不同?变化后的粉末物质还是原来的胆矾吗?为什么? 【实验现象】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状固体 【实验1-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胆矾固体溶解,变为蓝色澄清的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后试管内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1-4】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块状固体逐渐消失;烧杯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冷凝 加热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示例:水的蒸发、汽油的挥发、玻璃的破碎、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溶化、氧气的液化、木材制成桌椅、矿石粉碎等 (3)基本特征:物质常伴有形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 (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示例:如木炭的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火药爆炸、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3)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 ※说明: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2)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 化.。如蜡烛燃烧时先熔化成液体,然后燃烧,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过程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而蜡烛熔化成液体是物理变化,但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的燃烧B钢铁生锈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水的蒸发 【变式联系】 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①冰雪融化②铁生锈③木材制桌椅④木材燃烧⑤石碏熔化 ⑥石碏燃烧⑦酒精挥发⑧海水晒盐⑨气球爆炸⑩火药爆炸 属于化学变化有;属于物理变化有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讲义

探索物质的变化的复习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质,性质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质. 3.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2NaOH===Cu(OH) 2 ↓+Na 2 SO 4 CuSo 4 溶液为蓝色 用途(1)可以用CuSo 4 来检验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则会变蓝色; (2)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产生,则有.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性质: (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碱=盐+水3HCl+Al(OH) 3=AlCl 3 +3H 2 O 2HCl+MG(OH) 2 =MgCl 2 +2H 2 O HCl+NaOH=NaCl+H 2 O (3)酸+盐=新酸+新盐 实验:鸡蛋壳(主要万分是CaCO 3 )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伸入试管的燃着的火柴熄灭 化学方程式:2HCl+CaCO 3=CaCl 2 +H 2 O+CO 2 ↑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CO 2 2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CO 2 气体 (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实验一: 除铁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 )实验 现象: 溶液变成黄色,时间稍长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Fe+2HCl=FeCl 2 +H 2 ↑ 实验二: 氧化铜(黑色)与盐酸的反应 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 2+H 2 O 5.酸的个性: (1)盐酸(HCl) A.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有白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 B.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 C.实验: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HCl+AgNo 3=AgCl↓+HNO 3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2)硫酸(H 2SO 4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图1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填空题(23分)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__; (2)冰雪化成水_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_______. (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__. 2.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__继续凝固.(填“能”或“不能”) 3.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 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 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 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为气体, 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 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 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 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__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259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 6.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7.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8.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9.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 的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 10.如图2,仔细观察下方的“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两个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图2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1、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物质分类: 2、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黄色沉淀 3、有关硫酸铜的实验 ①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蓝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③硫酸铜粉末(白色):CuSO4获取方式: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出现水珠) ④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发生反应: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⑤硫酸铜的用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原理:蛋白质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后使蛋白质变性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酸酸的含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 = H+ + 酸根离子 1、三大强酸:盐酸(H Cl)、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注:上述各指示剂遇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依然显示原来的颜色。 3、pH 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 越高,碱性越强;pH 等于7 的物质呈中性。 4、pH值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 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5、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碱=盐+水 H2SO4 + 2 NaOH==== Na2SO4 + 2H2O H2SO4+ Ba(OH)2= BaSO4 ↓ + 2H2O Al(OH)3 + 3HCl=AlCl3+3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 和Mg(OH)2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1、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汞(水银)、 酒精、煤油等。 2、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 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1℃,读作1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符号“K”表示,它是国际 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它以-273℃作为温度的起点,叫做绝对零度。 (3)两者的关系:T=273+t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 .... ....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 .....,待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 如图4-1中乙正确 ..、甲和丙错误 ..。 4、温度计读数:如图4-2中甲的示数为9℃;乙的示数为-16℃。 (甲)(乙) 图4-1 图4-2 图4-3 5、体温计:①人体正常体温是36.8℃(或37℃);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分度值是0.1℃;③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④体温计可 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前应先用力将水银甩回玻璃泡;⑥如图4-3中体温计的 示数为36.8℃。 6、几种新颖的温度计:气体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红外测温计、电子体温计、 光测高温计、电阻温度计。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液、气态。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 ..。 ..和沸腾 (1)蒸发: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 象。蒸发有致冷作用。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