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目录

1、老龄化的基本情况和呈现的问题/1

1.1 基本情况/1

1.2 呈现的问题/2

2、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存在的主要影响/3

2.1农村人口老龄化对计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3

2.2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人口的扶养负担/3

2.3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机制尚且达不到人口老龄化的需求/4

2.4农村的老年性社会组织比较薄弱/5

2.5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5

3、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6

3.1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低效/6

3.2 从国家政策来看,计划生育政策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7

3.3 从经济发展来看,农村人口收入偏低导致子女供养能力受限/7

3.4 从家庭来看,劳动力人口外流导致农村空巢现象日趋严重/8

3.5 从思想观念,传统养老习惯根深蒂固致使村民对养老保障制度认识淡薄/8

4、对当地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9

4.1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9

4.2运用新的模式缓解劳动力短缺/9

4.3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10

4.4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0

5、其他方面的建议/11

5.1积极推行社会化居家养老/11

5.2加强敬老爱老的伦理道德建设/12

5.3、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13

6、主要参考文献/14

7、附件/16

附件1: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问卷/16

附件2: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统计结果/18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农村经济建设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对抚州市临川区展坪乡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字】农村人口老龄化调查研究

【Abstract】With the seriously increasing of aging in China's rural area ,our long-cherished wish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of rural area have been affected. In this paper,we did a research of the aging in Zhanping Village Lin Chuan Area of Fuzhou City. Using the information, 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aging in rural area. Finally, we proposed the suggestion of how to improve the aging in rural.

【Key words】Rural Aging Research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口总体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

1、老龄化的基本情况和呈现的问题

1.1 基本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们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没有相应地进行城镇化建设,使得大量人口滞留在乡村。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1990 年我国共有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9275 万人,其中居住在农村的有 7285 万人,约占了全国老人总数的四分之三,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而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为8073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63.91%。农村老年人口总量近6千万左右。现阶段我国农村既面临原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面临新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加上青壮年从农村外迁,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成为一个进一步发展趋势。综观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农村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并具有累进性。我国农村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农村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而人口老龄化加剧将进一步影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牵涉一系列现实问题,如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人权益保障等。

2009年7月,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赴临川实践服务队来到临川区展坪乡进行实地调查,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56.2%的调查对象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不了解,有41.0%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会危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1.2 呈现的问题

1、来自出生率的影响——农村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

1973 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展坪乡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至2009年出生率大幅下降,有资料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展坪乡的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下降到2008年的12.40%。可见,出生率的下降对展坪老龄化影响明显,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推行,还存在相当大的出生率下降的空间,所以农村老龄化程度会逐步加深。

2、来自死亡率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口比重相应升高

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上农村保存较好的自然环境等,均有助于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在生育率下降的同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迅速延长。据资料显示,1957 年,展坪乡男性和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55.82 岁、55.95 岁,而到目前为止,男性和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上升为67.36 岁、71.89 岁。死亡率下降的作用是复杂的,死亡率的降低增加了农村各年龄组人口比重,但对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这两端的作用更为明显。死亡率的下降使少儿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都有所增长,因此,随着死亡率的降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相应升高。

3、来自农村人口迁移率的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剧

临川区展坪乡人口数为19505,其中农业人口为18727,改革开放前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使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而形成城市化浪潮,其中16-40 岁是迁移人口的主体,有户籍迁移、自发迁移,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快,发展机会多,农村人口迁移率高,农村则出现大量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空心村”现象,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

2、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存在的主要影响

2.1农村人口老龄化对计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绝大多数展坪乡的老年人将自己的养老问题寄希望于下一代,并与自己的子女

同居或互为邻居。在国家实行人口计生政策后,他们习惯的看到男孩比女孩在很多

方面都有传统优势,而且女孩出嫁后基本上不承担养老责任,更确切的说,他们的

养老问题主要落在了男孩的肩上,加之“养儿防老”、“母以子贵”等观念,导致重

男轻女、遗弃女婴现象在部分地区还存在着,造成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下图的数据

可以显示:在展坪乡与老人同住在一起的占81.9%,其中住在同一套房子里的占

52.1%,住在同一个村的占29.8,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的占18.1%。在农村地区重男

轻女的现状下,展坪乡的男女比列失调现象也犹为严重。此外,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的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虽然放宽计生政策可以减缓农村人口老龄

化的步伐,但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还不发达等客观情况,是不

适宜放宽人口计生政策的。

2.2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人口的扶养负担。

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一方面要供自身支配,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分配给老年

群体。让现有的劳动者来赡养多数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群体,这无疑在代际之间形

成了一种对社会资源占有使用的博弈。根据上侧图标显示的数据分析可知:展坪乡

的老人有69.80%的平均年零花钱水准是在200元到1000元之间,这对于生活水准

您是否与老人同住 3.20%14.90%29.80%52.10%0

0.10.20.3

0.4

0.5

0.6

52.10%

29.80%14.90% 3.20%A是,住同一套房子B是,住同一个村子C不是,一个农村一个城市 D不是,老人住养老院

本来就不高的农村劳动者就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规模的

加快,社会资源必然要倾向于老年群体的消耗,给社会劳动者增添生活的负担。事

实上,农村较低水平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发展现状,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

人口就业机会,特别是高薪就业机会较少;另一方面代际冲突时有发生,使农村老

年人养老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根本上如果不提高农村劳动人口的经济生活条件,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难以得到解决。

2.3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机制尚且达不到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老年保障形式是家庭养老。由下面图表显示的数据可知:

在展坪乡竟有56.4%的老年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甚至还有8.5%的老人不知道有养

老保险。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经济转轨的新形式下,随着农村集体保障制度和家

庭保障功能的日趋减弱以及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

农村地区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近几年政府在农村推行合作医

疗,但是推行的速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慢的,也就是说农村和城市在医疗保险覆盖

的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性。农村人口老龄化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关于老年群体的特

殊的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机制建设。

10.40%

44.20%25.60%

19.80%

00.05

0.10.150.20.250.30.35

0.4

0.45

A 200元以下

B 200元~500元

C 500元~1000元

D 1000元以上

每一年您给老人多少零花钱

2.4农村的老年性社会组织比较薄弱。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以老年人为

主的社会组织和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将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未来老年人口数

量的急剧增加和社会性老年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人为实现自己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满足自身生活和娱乐的需要,老年组织和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将由自发到自

觉地快速形成,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现阶段,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老年

社会组织建设意识还不强,农村老年群体自身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对老年社会组织

的建设重视不够,但是在展坪乡,根据以下图表显示可知:42%的农村地区没有设立

老年性社会组织的专门服务,37%的农村地区有这样的服务机构,但不够周到。

2.5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

A参加了B没有参加C不知道有养老保障D知道但不愿意参加020406080100120频数您或您家老人是否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

本地是否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B有,但服务周到37%

C没有42%A有,服务得很周到13%

D没听说8%56.4% 28.7% 8.5% 6.4%

长期以来长辈抚养子女,子女赡养长辈,"哺育"与"反哺"的关系,形成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然而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特别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小家庭

日益增多,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社会上出现了重小轻老,冷漠、远离老

年人的现象,歧视老年人的问题在有些地方非常突出,虐待、残害老年人的案件时

有发生。这给老年人的精神层面带来巨大的震痛和创伤。部分老年人由于生活单调、

无人照料而变得性格迥异,在周围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利于乡村精神文明的

建设和发展。根据在展坪乡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展坪乡,有37%的村民认为老年人

需要精神需求,5%的村民认为老年人需要物质需求,只有一半的村民认为对老年人

来说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都是很重要的,还有少数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造成老

年人的晚年生活没有得到较好的照料,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地冲击,所以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更应该值得关注。

3、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3.1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低效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农村人口不仅绝对数量多而且老龄化程度

也很高。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依然是以家庭和土地为主的形式,制度化养老保

障只覆盖极少数农村人口。诸如敬老院、抚老所、老年公寓、福利院之类的机构养

老与农村老年人几乎无缘。这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高度“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造成的,广大的农村老年人群面临着既不能依靠国家养老,又难以依靠子女养老的

两难境地。农村中,享有退休金的老人仅占5.5%,享有集体养老补贴的仅有0.4%,

这就意味着,94.1%的老年人与社会保障制度无缘。中国老龄研究中心对全国抽样调

查的10084个农村60岁以上老人样本中显示享受养老保险的只占1.5.我国农村老

您觉得对于老年人来说物质需求重要还是精神需求重要D没考虑过0% A 精神需求37%B 物质需求5%

C二者都需要53%5%

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基本生活保障涉及多数人的切身利益,

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研究。

3.2 从国家政策来看,计划生育政策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

从国家的人口政策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出生率下降因素

的影响,也就是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推行

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大幅度下降,2000年总出生率为 2.31%,比1950年降低了

3.5%。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生率下降对少年人口比重下降起到的作用为19. 5%,

对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起到的作用为 2.7%,出生率下降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非常明

显。并且直到本世纪前半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出生率下降所起到的作用

仍将比较明显。由此可见,我国现在面临的是低出生率下的人口龄化,出生率的快速

下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也可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直

接人口学效果。从发展趋势看,由于农村存在相当大的生育下降潜力,随着农村经济

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进一步落实,农村人口老龄化会愈加严重。

3.3 从经济发展来看,农村人口收入偏低导致子女供养能力受限。

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

社会供养矛盾突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

企业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

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

供养能力的制约。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在社会经济转型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有退休金有养老金无保障

农村老人保障情况百分比5.5% 0.4% 94.1%

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3.4 从家庭来看,劳动力人口外流导致农村空巢现象日趋严重

20世纪末全国流动人口总数已经达到1亿人,其中8000万人左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①作为全国第一大经济城市的上海,从2000年到2003年,涌向上海的民工潮以每年30万人的规模递增,2004年第一季度显示,在上海务工的外来农民工己达375万人。②人口流动反映了社会的文明水平和进步程度,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长年在外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多是老、弱、病、残、妇,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对传统家庭养老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同时,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在缓和了城市老龄化现象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许多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庄,年轻人都陆续外出打工,只剩下清一色的老年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年村”。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大和高龄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需要赡养的农村老年人口增加,家庭养老资源需求增加。

3.5 从思想观念,传统养老习惯根深蒂固致使村民对养老保障制度认识淡薄

中国农民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由于长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农耕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深深地支配和束缚着中国农民,因而农村中的传统观念十分浓厚,形成的养老观念也根深蒂固,不易改变。调查显示,在我国只有1.4%的农村老年人购买了人寿保险,0.6%的老年人购买了医疗保险,0.2%的老年人购买了意外伤害险,2.9%的老年人购买了财产险。可见,农村老年人对商业保险的认同度很低。而高达82.4%的农村老年人在养老终身准备中把“钱花在子女身上,老了靠子女”作为第一选择,仅有7.8%的农村老年人为自己存了一笔养老金。这说明农民的传统习惯不是靠自己的储蓄养老,而是把家庭的收入全部花在子女身上,再依靠子女的反哺养老。甚至有的农民依然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女儿是人家的人,不承担养老义务。有些地方的农民,没有儿子宁可抱养一个,也不靠女儿养老,这对今天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重大障碍计划生育中养儿防老者占很大比例。再有就是农村没有“养老”之说。农村老年人是继续劳动还是脱离劳动,不是由年龄来决定而是由身体状况来决定。调查中有48.8%的老年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仍在劳动的达16.3%,许多老人是为了生计而不得不继续劳动。虽然这从积极的意义说,可为家庭继续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等,但这种只要身体许可就无限期地劳动下去的习惯,对老年人也有诸多不利之处。如在高龄阶段劳动,很可能造成对身体的损害,同时也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繁忙的劳动还会

使“老有所乐”无从谈起。因此,农村意义上的“养老”几乎成了疾病或完全衰老的代名词。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农村养老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急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

4、对当地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4.1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基于临川区展坪乡的现实情况,从实际出发,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应是多向度、多层次的。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级推进,建立起灵活务实的多元化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首先,要突出重点,特殊养老保障先行一步。要首先考虑那些无法再就业、年龄比较大、体力比较弱、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失地农民。要积极推进进城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把重点放在那些有相对稳定工作、工作满一定年限、准备长期从事现有工作或长期在现工作地工作的农民工身上,要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农民工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推进计划生育的养老保险工作,对那些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的养老保障应予以考虑。其次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由国家财政承担部分或全部的资金投入,由政府组织实施,以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基本的保障。第三,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切实提高土地保障能力。针对目前农村实际,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比较效益水平,激活土地的保障能力。二是积极鼓励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使土地通过反租倒包、转包、租赁、土地产权入股、大户托管等形式合理有效的流转,使农民获得相应的收入。第四,继续发挥家庭养老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敬老、养老美德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重要性、紧迫感的认识,在广大农村地区进一步做好“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注重敬老爱老优良家风的塑造。

4.2运用新的模式缓解劳动力短缺

在农业劳动生产青壮年人数减少,总体素质下降的今天运用新的模式,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局面。一是农机替代模式,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实施农业机械用油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加强公共服务和从业人员培训。通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使用量。二是下派支农模式。向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的村下派机关干部、农村党员、技术人员帮助劳力缺乏农户抢收抢种,确保不让农田丢荒和农户因劳动力短缺耽误农时。三是统筹调剂模式。将农

户之间自发的零星互助方式转变为有组织的劳动力调剂互助模式,各乡镇在收集好劳动力缺乏村的劳动力需求情况后,再组织农村富裕劳动力到这些村有偿务工,既有效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又增加了富裕劳动力的收入。四是土地转租分成模式。动员缺劳力的困难户在自愿基础上对承包地进行转租,收入以实物或现金形式按比例分成。

4.3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农村老人年老体弱时,收入水平下降,难以应付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很多人只能是小病硬挺、大病等死。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好农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看不起病的问题。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能拘泥于一个模式,应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沿海和高收入的东部地区可以依托强有力的集体经济和政府支撑,实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最终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统一。中等收入的中部农村地区应该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贫困现象。

4.4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养老服务的同时,应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各类养老实体。对社会力量创办的养老机构,在执行国家指定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展坪乡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在人口居住比较集中的集镇,大力推行居家养老,让老年人既不离开家庭又能享受到养老服务。发展壮大养老志愿者队伍,为困难独居、空巢和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开展“一助一”结对活动,从志愿者服务人员中选择合适的志愿者与不同需求的老人配对,提供陪聊读报、护送看病、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等一系列服务。加强赡养老人道德教育,增强子女的孝心,要及时解决侵害老人权益等问题。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是我国进入现代社会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应有积极的应对措施,让农村的老人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年所乐”的幸福生活,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养老人道德教育,增强子女的孝心,要及时解决侵害老人权益等问题。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是我国进入现代社会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应有积极的应对措施,让农村的老人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年所乐”的幸福生活,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5、其他方面的建议

5.1积极推行社会化居家养老

在农村养老问题上,我们不能彻底抛弃家庭养老方式,实行整齐划一的社会

养老方式,最好的办法应该扬二者之长,补二者之短,实行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相结合的方式——社会化居家养老。这里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指具有一定养老保

险金作后盾的,与传统的家庭养老有根本区别的现代家庭养老。即生活照料,情

感慰藉由单子女提供,经济供养部分由政府解决的一种养老方式。大力弘扬现代家庭养老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一下几点:

(1)经济支持。首先,政府可以根据地方的资源比较优势,以市场导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并为以后在农村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税源充分提供保证。其次,政府要从改善农民收入水平着手,提高农民养老的经济负担能力。一方面要加快落实各种农村政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应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为建立理想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提供财力支持。

(2)道德约束。要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地进行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宣传部门和新闻部门把赡养老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经常性的宣传计划。文学艺术作品要加大对孝道方面的选材和形象的塑造,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养老的道德氛围。政府部门应该考虑把老人节确定为法定假日,并且在全社会倡导在老人节这一天要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回家探望父母,给父母打一个问候的电话,以此来唤起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

(3)政策引导。通过给农民一些具体实惠的方式,鼓励农民由被动养老转向积极养老。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可以在分配土地的时候给与养老家庭以政策倾斜,目前,虽然土地收入不再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和经济保障,但仍然是他们规避风险的“托底”手段。国家应明确老人对其承包土地的权利,并规定子女必须在养老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的继承。其次,可以对家有老人的家庭在子女上大学时给与学费等费用的减免。再次,家庭当中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应该给与每月固定的高龄补贴,免费把高龄老人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当中,以减少核心家庭在赡养老人时带来的经济压力。最后,对于农村赡养老人周到的家庭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使整个社会培养起敬老爱老的道德风尚。

(4)法律威慑。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要让老人了解他们享有什么权利,子女应尽什么义务。同时要使各有关部门明确其职责与权限,并进而贯彻执行。要

做到这些,仅靠道德和行政手段还不行。法律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完善农村养老保障的关键是建立健全老年保障的法制建设。因此,应制定有关家庭养老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律上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和行为。针对农村家庭养老纠纷增多,应当鼓励农民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为减少赡养纠纷提供地方性法规条文。

5.2加强敬老爱老的伦理道德建设

1、继承传统养老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的道德基础就是“以孝为本”,传统文化以“孝道”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市场经济条会环境、经济基础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及其赖以依托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正受到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弘扬传统养老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弘扬“孝亲”美德,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尽管传统的孝道文化有落后的一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片面性、极端性和狭隘性,但我们更应该冷静的看到,在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下,在农民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条件下,传统养老文化和孝道精神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当然,弘扬“孝道”除了思想认识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应从经济、法律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老年人的经济利益是维持孝道的根本。

2、加强家庭养老道德建设

家庭道德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这里主要涉及的是与养老有关的家庭道德建设。家庭养老道德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加强以爱情和义务为基础的婚姻道德建设。家庭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夫妻不和,轻率离婚,家庭破裂,受害最深的是老人和小孩,家不成家,家庭养老便成了空话。因此,强调夫妻双方的义务特别是保护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保障家庭养老十分重要。其次,加强养老、敬老、爱老的家庭美德教育。家庭养老存在的社会基础在于中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以孝道为荣。儒家强调的“孝”德仍然要大力提倡。尽力满足父母生活上的需要,不仅要从经济上接济、赡养父母,还要有精神上的“敬”。正如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所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47]总之,家庭养老道德建设和农民养老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

3.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实现农民养老的道德控制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与法律不同,道德主要不是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起作用,而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来维持,要实现道德对农民养老行为的控制,必须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为:(1)

利用报刊、书籍、广播电视、街谈巷议等各种大众传媒,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尊老敬老的好传统、好风气。以尊敬老年人为荣,以不尊敬老年人为耻。老年人受到尊敬,就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提高其生活满意度。(2)通过社会舆论提供并强调子女孝敬父母。中国自古以来,孝敬父母一直在社会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朝封建皇帝大多标榜自己以孝治天下。在现时代,我们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子女孝敬父母作为一项好传统纳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发扬光大。(3)通过社会舆论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老年人,多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广泛开展老年人生活服务。(4)通过社会舆论表扬那些尊老敬老、孝敬父母、为老年人分忧解难的好人好事;批评,谴责那些不能善待老年人乃至虐待、遗弃老年人等“厌老”、“虐老”、“弃老”的丑恶行为。总之,要通过社会舆论褒扬“尊老”的道德观念,营造“敬老”的社会氛围,形成“养老”的社会环境,以促进农民养老问题的解决。

5.3、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1)重视人口结构变化

把现行的追求更低生育率、只盯在控制人口数量上的生育政策平稳过渡为“低生育率水平与调控人口年龄结构并举”的政策,就是说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问题并列。这一政策的含义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在不少地区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是不充分、不彻底的,高于生育率更替水平的地区或生育率水平有可能反弹的地区,应继续搞好控制人口数量的工作,使生育率水平降低到2.0左右;另一方面,对生育率水平特别低的地区,特别是发达的城市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0以下,则不再是继续维持这样低的生育水平,而是应该采取措施,刺激生育率回升,以达到调控人口结构的目的。所以,计划生育政策实际上是通过把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或1.9~2.1的水平上来达到既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又达到调控人口年龄结构的目标。而不再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只追求把生育率降得越低越好。因此,当我们看到1995年、1997年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的总和生育率均在1.5之下,那我们不应当再把它看成是成绩,而是一种担忧,一种问题。只有这样,中国人口在未来才不至于过分老化,才不至于带来许多今天预想不到的严峻问题。也只有这样,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加强经济调节手段

以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是未来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一个方向。具体措施是:第一,国家为计生户养老。贵州部分地区已实施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险金制

度,规定由县财政出钱对夫妻60岁以上的农村独女户、两女户,每月每人领取80元至100元的养老金。辽宁省也规定对农村独女户、两女户,每年每人领取600元养老金。这项制度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政府于2006年在全国统一实行了这一政策,目前全国已有180多万对夫妇拿到了这项扶助金。但这项政策对在农村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独子家庭来说是不公平的,应该把他们也纳入计划生育家庭养老范围之内。为了不加大政府的养老保险的支付难度,可以适当调高计划生育养老保险的给付年龄。因为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60岁—65岁老人如果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完全能够通过自身的劳动解决生存问题。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65岁以下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在75%以上,占农村该年龄段老年人口数量的3/4(如图一)。表一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

合计男性女性

60岁及以上43.2 54.9 32.0 60岁71.6 80.8 61.3

61岁68.4 78.5 57.0

62岁65.6 76.0 5306

63岁63.1 74.1 50.4

64岁60.2 71.8 47.6

60-64岁65.8 76.3 54.1

65岁及以上32.9 44.0 23.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2002),中国统计

出版社,北京。

6、主要参考文献

[1]李辉著.论建立现代养老体系与弘扬传统养老文化[J].人口学刊,2000.1:46

[2]李建新著.论生育政策与中国人口老龄化[J].人口研究,2000.2:13-14

[3] [法]保罗、帕伊亚主编.老龄化与老年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 李迎生主编.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曾毅主编.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陈佳贵、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01-2004[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 徐勤.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分析[J].人口学刊,2001(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Z].2001-05.

[9] 杨俊全.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0] 王齐彦.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99.

[11] 李晓.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12] 邬沧萍.杜鹏主编.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13] 陈瑛.论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及治理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报,2006.

[14] 程宏志.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国农村经济, 2005, (02).

[15] 王爱珠·老年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265-269·

[16] ]孙睿都“中国特色的综合养老之路.经济学探索,2004,(2):14一18

[17] [日]若林敬子.中国人口问题(周建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8] 赵秋成·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问题与解决办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2).

[19]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管,2000:48.

[20] 时正新.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9.

[21]任苒. 老年人口医疗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

7、附件

附件1: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问卷

敬爱的父老乡亲:

您们好!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探索出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措辞和方法,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赴临川社会实践服务队特组织了此次问卷调查。您的意见相当宝贵,就您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绝对保密,谢谢参与!

1.您对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了解多少?()

A.一点也不了解

B.了解较少

C.基本了解

D.非常了解

2.您了解有关人口老龄化情况的途径主要是什么?()

A.电视、广播

B.报纸、杂志

C.听别人说的

D.通过多种渠道

3.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会危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您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A. 非常赞同

B. 在一定程度上赞同

C. 不赞同,因为问题没这么严重

D. 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4.您或您家老人是否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

A.参加了

B.没有参加了

C.不知道有养老保障

D.知道但不愿参加

5.您对当地的养老和医保体系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有些地方满意,有些地方不满意

D.非常不满意

6.当地政府是否为老年人修建了文娱活动场所或提供了锻炼健身设施?()

A.有,且非常健全

B.有,设施不完善

C.没有

D.没听说过这回事

7.在当地有没有企业或社会相关组织投资老年人事业?()

A. 有,非常多

B.有,但比较少

C.没有

D.不清楚

8.当地政府和社会工作者对老龄化问题的宣传状况如何? ()

A.没有进行任何宣传

B.偶尔进行宣传

C.宣传非常及时到位 D不是很清楚

9.本地是否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

A.有,服务得很周到

B.有,但服务不周到度

C. 没有

D.没听说

10. 您是否与老人居住在一起?()

A.是,住在同一套房子

B.是,住在同一个村

C.不是,一个在农村一个城市

D.不是,老人住在养老院

11.您或您家老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解决?()

A.诉诸各类媒体

B.找法律仲裁机构解决

C.采取暴力手段

D.不解决,忍气吞声

12.您觉得对于老年人来说物质需求重要还是精神需求重要?()

A.精神需求

B.物质需求

C.二者都需要

D.不知道,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13.假如你在外地,当逢年过节您怎样表达对老人的孝敬之情?

A.回家看望老人,且给老人购买各种礼物

B.邮寄礼物给老人

C.给老人打电话问候

D.不闻不问,不管他

14.每一年,您给老人多少零花钱?

A.200元以下

B.200元~500元

C.500~1000元

D.1000元以上

15.解决农村人员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您认为哪些是行之有效且适合本地(多选)()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倡导老年人大力消费

C.重新定义“老人”的年龄标准

D.加大培养服务老年人的专业人才

E. 把握“银发消费市场”商机以及老年人丰富的智力、经验等资源

F. 让“年轻”老人照顾高龄老人

G. 利用机器人解决老龄人口护理问题

谢谢您的合作,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附件2: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统计结果

问卷调查

题目选项频数比率

1、您对于农村人口

老龄化的问题了解多

少(192人次)

A一点也不了解28 14.6%

B了解教少108 56.2%

C基本了解46 24%

D非常了解10 5.2% 2、您了解有关人口老

龄化情况的途径主

要是什么(186人

次)

A电视、广播88 47.3%

B报纸、杂志22 11.9%

C听别人说的38 20.4%

D通过多种渠道38 20.4%

3、农村人口老龄化

问题会危及社会、经

济、政治的发展,您是

否赞同这种说法(190

人次)

A非常赞同34 17.9%

B在一定程度上赞同78 41.0%

C不赞同,因为问题没这么严重48 25.3%

D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30 15.8%

4、您或您家老人是

否参加了当地的养老

保险、医疗保障(188

人次)

A参加了106 56.4%

B没有参加54 28.7%

C不知道有养老保障16 8.5%

D知道但不愿意参加12 6.4%

5、您对当地的养老和

医保体系是否满意

(186次)

A非常满意16 8.6%

B比较满意52 27.9%

C有些地方满意,有些地方不满

100 53.8%

D非常不满意18 9.7% 6、当地政府是否为老

年人修建了文娱

A有,且非常健全10 5.2%

B有,设施不完善104 22.9%

活动场所或提供了锻炼健身设施(192人次)

C没有12 62.5% D没听说过这回事56 9.4%

7、在当地有没有企业或社会相关组织投资老年人事业(192人

次)

A有,非常多 2 1.1% B有,但比较少54 28.1% C没有112 58.3%

D. 不清楚24 12.5%

8、当地政府和社会工作者对老龄化问题的宣传状况如何(188

人次)A没有进行任何宣传78 41.5% B偶尔进行宣传52 27.7% C宣传非常及时到位 6 3.2% D不是很清楚52 27.6%

9、本地是否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190人次)A有,服务得很周到24 12.6% B有,但服务周到70 36.9% C没有80 42.1%

D没听说16 8.4%

10、您是否与老人居住

在一起(188人次)

A是,住在同一套房子98 52.1% B是,住在同一个村子56 29.8% C不是,一个在农村一个城市28 14.9% D不是,老人住在养老院 6 3.2%

11、您或您家老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解决(182人次)

A诉诸各类媒体10 5.5% B找法律仲裁机构解决104 57.1% C采取暴力手段12 6.6% D不解决,忍气吞声56 30.8%

12、您觉得对于老年人来说物质需求重要还A 精神需求70 37.3%

B 物质需求10 5.3%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和政策实践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政策实践 ——国外养老模式案例研究及经验启示 人口问题是全球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据联合国统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100亿,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0亿,65岁以上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15亿,将很快超过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必须重新规划自己的退休计划,或推迟退休,甚至不退休,以维持稳定收入。控制人口的增长已迫在眉睫,而老龄化问题是人口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对社会而言,迅速膨胀的老龄人口并非一笔财富,而意味着沉重的财政负担,比如全球每年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费用超过6000亿美元。标准普尔公司在近期题为《2010年全球老龄化》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世界人口正以不可逆转的速度步入老龄化这一事实,将成为勾勒未来国民经济健康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其他力量能与其相比。”该报告警告,很多国家并未准备好负担未来这么多退休人口的养老和医疗费用;未来几十年内,假如这些国家政府未能在针对老年人口的投入政策方面作出深度改革,持续增长的国家负债水平将大大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国家有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其高达25%以上,而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按这个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控制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刻不容缓,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状况及程度 1.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增长速度快。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12年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8.2亿,预计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亿,同时也将第一次超过全世界儿童(0—14岁)的人口数。根据联合国专题项目的研究估算,到2050年每5人中将会有一个老年人,到了2150年,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图1,2)。 (图1)2010-2015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数据及预测数据(单位:亿人): (图2)部分国家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从10%增加到20%的年数: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早已跨人老龄杜会,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96%,已进人老龄社会。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复杂。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到2050年,增加到4.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占亚洲的35%,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多。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68%,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

中国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研究

中国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研究 在过去的30多年间,中国农村人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大幅度减缓,同时又经历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迁移,造成农村常住人口规模不断缩小,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农村人口变迁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村组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清晰的理解并预测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生育水平是影响人口自然变动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衡量指标——终身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始终是人口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终身生育率虽然能够反映真实的生育水平,但仅能体现已完成整个生育期(15~49岁)的女性的终身生育数量,这对指导现实乃至预测未来缺乏时效性。抽象的看,育龄妇女的终身生育数量与其初育年龄很可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由于初育行为的完成时间要早于整个生育期的结束时间,利用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率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终身生育率的时滞期限,从而增强运用终身生育率进行长期人口预测的实际意义。迁移水平是影响人口机械变动的主要因素,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的迁移是以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转移为主。普遍认为,年龄与劳动力转移概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其隐含假定不同年代出生的劳动力具有相同的转移模式(转移概率的年龄分布形式),显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历了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变化的国家,该假设并不成立。若不考虑不同出生年代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差异便对未来进行预测,则会与实际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生育水平和迁移水平估计方法的探讨及应用,进一步分析

并预测中国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研究内容一:利用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率的方法。本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确定利用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率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研究利用宏观生育率统计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初育年龄与终身生育率具有高度的负相关性,利用初育年龄得到的终身生育率估计值稳定性强、精确度高;与总和生育率估计法相比,其与真实值的拟合效果更好;应用终身生育率估计值计算得到的人口出生数量与实际调查数量的偏差较小。说明,利用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率的方法可行,且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估计结果。研究内容二:分析并预测农村人口生育水平。本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分析并预测农村人口生育水平。在研究内容一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四川和吉林六省农村人口整村(村民小组)抽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初育年龄与终身生育数量之间的负向相关关系,并指出这种负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他因素影响二者同时反向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初育年龄越晚、终身生育数量也会越少;育龄妇女及配偶在初育前具有外出非农就业经历的则更倾向于推迟、减少生育;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对二者的负向关系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预测结果显示,若不考虑"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的影响,未来农村育龄妇女的终身生育水平将继续下降。研究内容三:劳动力转移的年龄差异,并对未来转移数量的预测。本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完善劳动力转移决策模型,预测未来转移数量。本研究利用六省农村人口整村(村民小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仍然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政策体系和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制度安排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建议全社会统一思想,共同行动,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尽快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逐步形成多层次的老龄政策体系,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为重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积极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然而,现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

赡养负担更重,二元结构明显。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的过程。这是一种人口增长趋势,是老年人口相对增长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地,人口老龄化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它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上,则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则是结构呈老龄化状态。 (二)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4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这些省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2012年,有天津、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8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其中属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各有3个,属于西部地区的有2个。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地区增多,一方面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口老龄化呈现转移趋

2017人口老龄化情况调查报告

2017人口老龄化情况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您准备的2017人口老龄化情况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人口老龄化情况调查报告一:联合国规定凡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7%以上或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 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我国从 2000 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 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比 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 个百分点,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 个百分点。0-14 岁人口占16.60%,比 2000 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 个百分点。然而,90-00 年的十年间,60 岁以上和 65岁以上人口比例分别提升了 1.77 和 1.45 个百分点,0-14 岁区间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了 4.9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少年儿童比重降低速度亦在加快。 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的过程,比其他国家都要更快。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7%。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大幅上升。从总体上看,我国每百人所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较低,大体徘徊在1-2张之间。这与发达国家5-7张的床位数

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也与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预计到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至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近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4亿老年人,也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而且按照现在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比例从20%提到30%只需20多年的时间,发展非常迅速。预测到2020年,养老床位需求为729万张,2025年底全国养老床位应达到900万张以上。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教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决定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到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整个人类社会能在资源保证、环境良性状态下持续、健康发展,而人口老龄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对我国人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4年04月09日10:41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徐光瑞韩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首先,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较大,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 2012年,我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5404万人,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0040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4.1%,较2011年下降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2714万人,占当年全部人口的9.4%,比重较2011年上升0.3个百分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多。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6251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00403万人,年均增加1262.9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1.5%增加到2012年的74.1%,年均增加0.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也在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 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情况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4980.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5.1%,低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的近3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219.3万人,而2002-2012年年均增长333.7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114.4万人;从占比来看,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加0.12个百分点,而2002-2012年占比年均增长0.21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0.09个百分点。 从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抚养比指标来看,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总抚养比显示,1982-201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从62.6%下降至34.2%。但是,总抚养比近两年持续增长,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34.4%和34.9%,显示出全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正在加重。细分抚养比显示,我国少儿抚养比从1982年的54.6%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22.2%,而同时老年抚养比从8.0%上升至12.7%。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目录 1、老龄化的基本情况和呈现的问题/1 1.1 基本情况/1 1.2 呈现的问题/2 2、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存在的主要影响/3 2.1农村人口老龄化对计生工作产生重大影响/3 2.2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人口的扶养负担/3 2.3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机制尚且达不到人口老龄化的需求/4 2.4农村的老年性社会组织比较薄弱/5 2.5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5 3、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6 3.1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低效/6 3.2 从国家政策来看,计划生育政策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7 3.3 从经济发展来看,农村人口收入偏低导致子女供养能力受限/7 3.4 从家庭来看,劳动力人口外流导致农村空巢现象日趋严重/8 3.5 从思想观念,传统养老习惯根深蒂固致使村民对养老保障制度认识淡薄/8 4、对当地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9 4.1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9 4.2运用新的模式缓解劳动力短缺/9 4.3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10 4.4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0 5、其他方面的建议/11 5.1积极推行社会化居家养老/11 5.2加强敬老爱老的伦理道德建设/12 5.3、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13 6、主要参考文献/14 7、附件/16 附件1: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问卷/16 附件2: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统计结果/18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农村经济建设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对抚州市临川区展坪乡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字】农村人口老龄化调查研究 【Abstract】With the seriously increasing of aging in China's rural area ,our long-cherished wish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of rural area have been affected. In this paper,we did a research of the aging in Zhanping Village Lin Chuan Area of Fuzhou City. Using the information, 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aging in rural area. Finally, we proposed the suggestion of how to improve the aging in rural. 【Key words】Rural Aging Research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口总体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 1、老龄化的基本情况和呈现的问题 1.1 基本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们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没有相应地进行城镇化建设,使得大量人口滞留在乡村。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1990 年我国共有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9275 万人,其中居住在农村的有 7285 万人,约占了全国老人总数的四分之三,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而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为8073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63.91%。农村老年人口总量近6千万左右。现阶段我国农村既面临原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面临新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加上青壮年从农村外迁,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成为一个进一步发展趋势。综观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农村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并具有累进性。我国农村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农村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浅谈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在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迟早会出现的人口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国家,它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生育形成的,具有刚性特征。 (一)规模大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6583万人(这个数字是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人口),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达8811万人,老年人口数量巨大。 (二)速度快 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老龄人口从1982年的4.9%上升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底子薄 西方国家先进入工业化,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到人均大约1万美元的程度后进入老龄社会,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仅仅800美元时,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是“未富先老”国民经济制约着老龄问题的解决。 (四)负担重 我国是在没有社会保障积累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只能通过代际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这一代人要负担两代人的养老保险,即在供养离退休人员的同时,必须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准备部分资金。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图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图表 篇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我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20xx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确切地说,我国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加剧。 三、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

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四、老龄化社会的应对方法: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体系,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经验、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篇二: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设计与艺术学院首届孝文化节 关 于

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的分析

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的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正在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在不断加剧,这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 标签: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 前不久听取了市老龄委殷志刚教授关于“上海老龄化现状趋势及‘十三五’老龄工作目标”的报告。报告中涉及的一连串数据都指出了上海在老龄化的进程中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直面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必须重視的时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不仅老龄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于2011年4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其必将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是相关的。但是由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生育率被迫下降,因此导致了我国在国家财力尚未非常强大的时候就面临老龄人口比重过高的威胁。世界上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的人均GDP基本都大于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进入老年化国家时仅达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尚缺乏应付老龄化挑战的实力。 由于生育率水平的不同,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比农村要高,特别是上海等大城市人口老龄化超前,使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使得一些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加快。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域上看,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初探 江苏如皋东陈计生站沈艳芬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养老、医疗、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失、精神文明建设薄弱等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下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研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医疗制度乡村文化婚育观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早在2000年底,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镇的老年人口总量也呈逐渐增长态势,总体上显示出这样两个特点: 1.老龄人口增速快,高龄化现象渐趋显现。根据我镇今年(截止到到2007年7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全镇55~64岁人口为5760人,占农村人口的13.2%,65岁及以上的农村常住老年人口为7151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6.4%, 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113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8%。我们如皋是有名的长寿之乡,我镇在农村人口总体趋向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不断老化。

2.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独身老人比重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到来,我镇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程度加剧。而且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由于老年丧偶等原因独身的老人比重也相当高。 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下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研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也是当务之急。笔者不揣浅陋,谈几点个人观点,以期抛砖引玉。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几个问题 1.人口老龄化与现行养老模式的冲突 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但是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却因遇到新的问题而陷入尴尬境地。 笔者上文已经提到,在广大农村,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优势。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上的照顾。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农村“空巢老人”和独身老人的增多,有子女却无人赡养,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缺少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必然对新的养老模式提出迫切需求。

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这种变化既可以是由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以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形势越发严峻。 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现状 1.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32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解决好我国老年人口问题,对亚洲和世界来说举足轻重。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如上所述,由于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作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

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作用,改变了世界老龄人口的发展格局,即人口老龄化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的问题,而且也已经开始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3.我国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 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另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因此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篇一:20XX年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 究报告20XX年2月20XX年人口老龄化研 目录 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 ............................... (3) 1 、发达国家老龄化程 度 ............................... .. (4) 2、我国与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比较 ............................... (4) 二、老龄化背景下各国的养老困境. ..5 1、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负担状况. (6) 2 、我国社会养老负担状况

(7) 三、各国延长退休制度的举措与中国改革现状 (7) 1、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举 (8) 措?…… (1 )美 (8) 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 (2)德国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 (3) (9) 法国延长退休年龄的举 措?…… (4) (9) 日本延长退休年龄的举 (10) 2、中国的退休年龄改革困难重重............................... .. (10) 四、未来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取向预

期 (11) 1、选择时点,择机推出延期退休年龄时间............................... (11) 2、率先启动男女同龄退休、女先男后的计划............................... 11 3、小步推进,逐渐提高退休年龄 (12) 4、采用激励式弹性退休方案,提高延迟退休的主动性 (12) 国家统计局20XX年2月22日公布了《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XX年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 动年龄人口数量为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下降幅度为个百分点。这是多年增长后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伴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中国老龄人口的比重正在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XX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上年末提高个百分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 占全国人口的比率在7%-14%之间称为老龄化国家,若该比率超过14%就称为老龄国家。根据美国统计局对全球人口年龄分布的统计,20XX年全球已进入老龄化的阶段,此后老年人口以年均%的速度递增,预期到20XX年全球65

唐山老龄化现状

进入本世纪,我国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银发浪潮”。老龄人口多,老龄化进程快,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人口总数的11%。市老龄人口在不知不觉中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13%,明显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11%。在市日益发展的今天,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给市带来的重要影响,已经波及到全市的各个方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应对“银发浪潮”的冲击、如何构建适应市具体情况的完善养老体系,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过程中,我们应怎样提出积极的对策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后果,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 老龄化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 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口绝对数将达到112.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9.5%,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将继续发展,围将更为普遍,速度将明显加快。老龄化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的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都是一个自发的、平稳的、缓慢的过程,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大概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至到二战后由于低出生率出现人口严重失衡现象,人们才开始对人口老龄化进行研究。西方发达国家从人口老化到高度老龄化的发展需要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我国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的速度要快得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占总人口的7%上升到14%仅用27年。 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1老龄化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在社会经历、生理、心理以及利益等方面需要等方面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存在着某些差异,因此,各种制度的设置和社会安排应适应该群体规模的变化 2老龄化给价值观和制度上带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年人越来越多。高龄老人一般是需要照顾的群体,同时他们又可能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群体。因此,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需要在价值观、规则、立法和制度上加以调整,以满足高龄老人群体的需要,以确保社会关系得协调发展。 解决好老龄化问题对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初探 江苏如皋东陈计生站沈艳芬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养老、医疗、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失、精神文明建设薄弱等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下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研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医疗制度乡村文化婚育观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早在2000年底,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镇的老年人口总量也呈逐渐增长态势,总体上显示出这样两个特点: 1.老龄人口增速快,高龄化现象渐趋显现。根据我镇今年(截止到到2007年7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全镇55~64岁人口为5760人,占农村人口的13.2%,65岁及以上的农村常住老年人口为7151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6.4%,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113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8%。

我们如皋是有名的长寿之乡,我镇在农村人口总体趋向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不断老化。 2.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独身老人比重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到来,我镇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程度加剧。而且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由于老年丧偶等原因独身的老人比重也相当高。 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下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研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也是当务之急。笔者不揣浅陋,谈几点个人观点,以期抛砖引玉。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几个问题 1.人口老龄化与现行养老模式的冲突 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但是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却因遇到新的问题而陷入尴尬境地。 笔者上文已经提到,在广大农村,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优势。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上的照顾。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农村“空巢老人”和独身老人的增多,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办法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 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03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 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 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 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 一、综观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1. 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 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 1.41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来势猛 老龄化可能是由于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能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 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 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 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 3. 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 万美元以上。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 4. 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北京市等都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 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5. 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 说“活到70不稀奇"。我国高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 5.4%的速度增长。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一具国家或地区在一具阶段内老年人口比重别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下面是为您预备的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供大伙儿参考和借鉴噢!希翼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别断,敬请关注!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差不多进入老龄社会,许多进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进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别仅是中国自身的咨询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进展的基本态势,掌握以后中国老龄咨询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事情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差不多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xx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xx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展带来了深刻妨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xx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差不多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普通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xx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因此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进展严峻滞后,难以满脚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日子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进展缓慢的咨询题,别能满脚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都市相比,农村老龄咨询题的压力更大。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并且,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时期,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重。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时期,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埋伏生长,人口老龄化不过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不过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进展,这些压力的妨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 二、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趋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