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车百年》纪录片解说词

《汽车百年》纪录片解说词

《汽车百年》纪录片解说词
《汽车百年》纪录片解说词

《汽车百年》纪录片解说词

节目介绍

《汽车百年》不仅是一部关于汽车的大型纪录片,更是一部厚重的人类社会进化史诗。该片是中国第一部以百年汽车完整发展史为线索,反映人类为理想而不断进取的十二集大型高清电视专题巨制,该片在摄制资金和人力投入以及实拍的人物和文物,都创下了中国关于汽车专题片的新纪录。为把最真实、最有价值的镜头展示给观众,《汽车百年》摄制组远赴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等传统汽车研发强国或具有悠久历史的汽车文化国度,拍摄了大量珍贵素材,其中包括北美车展、日内瓦车展、上海车展等几大著名车展,走访了十几家世界著名的汽车博物馆、艺术、设计博物馆,采访同时也拍摄了包括迈巴赫、布加迪、阿尔法?罗米欧、福特野马等几乎所有名车、老爷车甚至是概念车,极大地增强了该片的审美和历史价值。

第一集发明家的黄金时代导语一个风云际会飞速变化的时代,发明家居纽在激扬的战火中,他创造了历史上第一辆自动之车,发明家奥托在挫折与失败的煎熬里,他开发出强大的动力引擎,发明家卡尔·本茨、发明家戴姆勒与迈巴赫秉承前人的智慧和热忱,他们最终实现了人类的汽车梦想,发明家们永无止境的热情和动力,推动了改变世界的机器的诞生。

凌晨一点,中国香港的刘一凡先生接听了来自德国斯图加特市的越洋电话,汽车之都的朋友们邀请他立刻出发参加两天后的汽车庆典。

(采访刘一凡先生)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对所有汽车厂家越来越重要,可以参加这个活动感到特别的兴奋。”德里克贝尔先生,一位曾经驰聘赛场让广大车迷无法忘怀的著名车手,接到参加汽车庆典的邀请后,他结束了正在美洲的休假,赶到了这里。

(采访德里克贝尔先生)我热爱赛车这项运动,它激情四射,我尽力开的更快,这样才能赶超他人。

暴晒在正午的阳光下,克利斯汀先生最后一次巡视了参加庆典活动的所有车辆,(采访克利斯汀先生德国斯图加特汽车活动负责人)我们需要确保所有的环节都可以圆满完成,能够成功地举办这次的活动,这是个很有价值的工作。

作为本次庆典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克利斯汀先生期待着享受明天。

教堂钟声响起向传统致敬,这是庆典活动的重要主题之一,有一百二十五辆新老款式汽车组成的混编车队,浩浩荡荡驶向奔驰博物馆。

一百二十五年前,那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车。这是一次回溯历史重温经典的历程,而这一切并非只是关于汽车的传奇。

罗吉尔·培根,哲学家,世界上最早相信地球是圆的人,距今八百年前,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赋予运输车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而无需求助于动物。

达芬奇,不朽名画《蒙娜丽莎》的作者,人类有史以来无可争议的天才,听着教堂的钟声,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马车,他正遐想:钟为什么会敲呢,里面有发条作为动力,对,用发条,可以试试这种自动行驶的车。

汉斯·赫丘,纽伦堡最出名的钟表匠,看到达芬奇留下的图纸后,他行动起来,汉斯·赫丘心想:用发条作为动力,上足发条,它就会向前行进。半年后的某一天,钟表匠赫丘因此成为一代名垂青史的先行者。

拉尔夫,货运马车商人,一个名不见经转的小人物,他坐在那里,手中紧握着马鞭,用充满敌意的眼神打量着那个从远方驶来的庞然大物,那是一列蒸汽火车,本地人之前从未见过的新鲜玩艺儿,它的运载量远远超过了货运马车,它驾着浓烟呼啸而来,几乎抢走了马车

(一张破旧桌子坐着两个沉默的人,商人的所有生意,于是,倔强的拉尔夫去找火车商人谈判,

两杯红酒被无情的搁置在旁,突然拉尔夫手里紧握着马鞭拍桌起身,)他要驾驶马车跟火车比

一场,看哪个跑得更快。(随后火车商人也站起身来,举起跟前的红酒倒入一边的火盆里,火焰迅速高涨,)火车商人被激怒了,他同意公开举行比赛。(火车商人走后,拉尔夫心想:我要证明,和马车相比,火车是一个只会冒出浓烟搞得到处乌烟瘴气的笨家伙。)事实总是胜于雄辩,马车和火车的比赛,引起了当地人的兴趣,竞赛当天,铁路沿线挤满了观众,(喝彩声,欢呼声,)拉尔夫赶着卯足了劲儿的马车,和火车一起站在起跑线上,砰,发令枪响了,在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里,拉尔夫的马车就像离弦的箭,瞬间就冲出去数百米,而火车还在原地打鼾似的启动机器,在人们嘲讽的叫喊声中,徐徐启动,强烈的轰鸣声和滚滚的浓烟过后,火车速度越来越快,和马车的距离渐渐拉近,拉尔夫不停的挥动马鞭,马车奔驰的速度已达到极限,而火车还在加速,很快就追上了马车,拉尔夫心想:我的马跑得飞快,我们一直努力地跑,可是那个家伙还是轻松地超过了我们。拉尔夫无奈的看着齐头并进的火车再次提速,把自己远远地抛在身后。

钟声响起一场从打开始,就没有任何悬念的比赛结束了,一个急速更新的时代已然来临。

1807年8月17日,美国,纽约,热情的人群从四面八方赶到哈德逊河边,在那里,一艘装备了蒸汽发动机的轮船正在以每小时九公里的速度破浪前进。成千上万的纽约人亲眼看到了不需要人力和风力完全凭靠机器驱动航行。蒸汽轮船的发明人富尔顿的名字因此传遍了美国和欧洲。那是一个科学和技术急速更新的时代。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人类的铁路运输事业自此开端。

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个发明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动力,还有征服世界的信心和勇气,(采访沃尔特·耶施克先生德国波鸿市黑格尔资料中心哲学家)有了发动机还不够,还要继续发明出新的东西,是科学的发展,为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使得一项项的发明用于实践,继续发展,而且都成功实现,这是现代世界的一个特点。这也是人类快速改变的一个原因。

【插播居纽,法国陆军军官,工程师,就在不久前,他接受了军部下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时的战争中,火炮的威力毋庸置疑,而同时,火炮的重量也让炮兵们大伤脑筋,军事部门希望,居纽能够制造出一种自动行驶的牵引车辆,使火炮能够轻松的运动起来,居纽:“我需要寻找一种力量,它能够让车轮子自动转起来。”】居纽所处的时代,蒸汽机已经出现,在工厂和矿山,人们用它来抽取地下水,居纽很快就关注到这种新兴的技术,他仔细研究蒸汽机的原理,六年后,居纽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历史上第一辆自动之车诞生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辆蒸汽车的模样只能用简陋来形容,一辆长7.2米,宽2.3米的木板车,一个五十升的大锅炉悬挂在车头,锅炉里的蒸汽被运送到前轮上方的汽缸,带动两个活塞使前轮转动,眼看着这辆自动之车真的已经开始前进,在场的所有人都禁不住欢呼起来,可是,后来的试车过程让居纽最终心灰意冷,这辆蒸汽车拖着一门大炮,气喘吁吁地行驶了一段路,最后一头撞在城墙上,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起车祸,原因是这车子挺着个大大的锅炉,不但开起来不稳,就连转弯都格外费劲。】居纽的蒸汽车最终被弃置一旁,然而这次事件却带给了人们新的启示,从那以后,汽车梦想开始进入发明家们的视野。

1801年,英国人特雷威迪克制造出装备有高压蒸汽发动机的汽车。

1805年,美国人艾文恩制造出水陆两用的蒸汽机车。

1827年,英国人嘉内制造出最早的蒸汽公共汽车。

(采访帅金石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蒸汽机车出现后并没有受到追捧,因为它的体积比较大,所以用在车上的话,它的惯性比较大,比较笨重,启动比较慢,制动也比较慢,就是下坡的时候它刹不住车。

因为锅炉炉压过高,蒸汽机车经常会发生爆炸。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在蒸汽车最兴盛的二十年时间里,发生锅炉爆炸惨案一万多起。

和这个笨重而危险的怪物相比,当时的大多数人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传统的马车。

19世纪中后期,在伦敦、在巴黎、在柏林,大街上往来奔跑的依旧是马拉的车子,回荡在耳边的仍然是匀速起落的马蹄声,飞奔的马车造成了众多的社会问题,随处可见的马尸,还有堆砌如山的马粪,在当时的报纸上,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大街上如同铺着温暖的臭烘烘的棕色地毯。

尽管如此,在真正的汽车出现之前,人类还是无法舍弃马车。

(采访同上)因为马比较能听人的话,而且随时都可以走,没有什么太多的一些供给方面的要求,不像汽车要蒸汽,要烧能源,它就是吃饱了就行了。

蒸汽机发明近百年之后,在当时的工业中心英国,人类第一次集中展示工业革命的伟大结晶,伟大发明背后,我们还是看到了传统马车的身影,伦敦世博会的交通展馆内,各种工艺精良,装饰豪华的马车与火车轮船并肩比美,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不久的将来,方便快捷的马车,终会成为历史。

【插播战争发生在德国和法国之间,新兴的德国在战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完胜法国,战场上的胜利为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五十亿法郎的巨额战争赔偿成为德国发展工业化的强劲助力,南部亲法的几个联邦纷纷回归中央政府,一个强大统一的德意志,从此诞生。】(采访曼弗雷德·施米徳德国斯图加特文化办公室规划工作人员)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的资本充足,德国的发展蒸蒸日上,这个时期的德国人,感觉空前得好,积极的氛围,还有和平的环境,这点也不能忽视。

19世纪中后期,人类的发明家们开始探寻能够补充和替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造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发电机,并在70年代正式投入实际运行,到了80年代,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出世界第一口油井,石油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可利用能源,成为发明家们的新宠儿。

新能源的出现再度掀起了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而这一次,幸运牢牢掌握在德国人的手中。

德国道依兹发动机公司,世界上第一家专业生产内燃发动机的工厂,一百四十多年前,它的创办人尼古拉斯·奥托在这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四冲程发动机。

【插播尼古拉斯·奥托,发明家,1860年的某一天,无所事事的奥托在咖啡馆闲坐,他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一个叫雷诺尔的法国人利用煤气做燃料制造了超越蒸汽机的发明,这台发动机完全抛弃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把外部燃料加热改为汽缸内部燃烧,更加有效的利用热能。遗憾的是这台两冲程内燃发动机必须连接在煤气管道上,功率也不够强劲,实用性几乎为零。这条消息让奥托大受启发,他觉得自己应该马上着手研制内燃机,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奥托确定了自己的工作方向,他要超越前人,设计制造一台全新的四冲程的内燃发动机。(于是,立马取了一张餐巾在咖啡桌上画下了草图)】气体进入内缸,点火燃烧,膨胀后推动活塞运动,之后排出废气,这是两冲程内燃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在当时,这已经是发明家们能够创造的极限,在自己创办的工厂里,奥托冥思苦想,反复试验,他的目标当然不是重复前人的发明,奥托心想:究竟怎么做才能够产生足够强劲的功率,增加染料,还是让燃料更加充分。

然而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增加燃料,让燃料更充分呢?面对这个难题,奥托和他的研发团队一筹莫展。

(采访赫尔穆·特米勒德国道依茨股份公司历史主管)把纸上的原理变成实实在在的机器也就是付诸实践,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十到二十年,这也是奥托的困难之所在,实验屡遭失败,耗尽了他的资产。一次次的挫败和失败,并没有减退奥托对内燃机的执着,在他的引领下,研发工作一直在继续,而成功的机会最终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在一次晚餐中,奥托突然把食物拍向桌面,竖起食指,激动地说到:“压缩!”喜悦地

望向伙伴们,伙伴们通通支持,对,用压缩,经过压缩同样大小的体积,容量却多出了好几倍,这就意味着燃烧后产生的功率也大出了好几倍。) 1876年,历经十四年的不懈研发,奥托终于制造了由进气、压缩、膨胀、排气四个过程组成的四冲程发动机,其发动机的原理被称为奥托循环。

和之前的发动机相比,奥托的四冲程发动机具有体积小、份量轻、功率大的特点,有了它的出现,汽车的诞生才真正具有了可能性,自那时起截至到今天,人类生产的汽车中约有百分之九十九使用的是根据奥托循环原理制成的发动机。

戈特利布·戴姆勒,威廉·迈巴赫,发明家,奥托内燃机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1876年,奥托的四冲程发动机研制成功,就这款发动机的未来发展方向,戴姆勒与奥托产生了分歧。奥托认为,四冲程发动机应该为工厂、矿山这样的大型机械设备提供生产动力,然而,戴姆勒却不这么想,他主张四冲程发动机应该和新型交通工具的开发联系起来,它会为一种全新的车辆提供动力,尽管这种车辆目前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想象里。

怀着这个梦想,1882年,戴姆勒和迈巴赫离开道依茨发动机公司,他们在斯图加特市郊的堪施达特城创建了自己的实验室,潜心研发更轻便更快速的发动机。

(采访安德里斯·霍夫曼-戴姆勒戈特利布·戴姆勒曾孙)戴姆勒和迈巴赫是两个天才的革新者,在其他的人都已经为新发明欣喜若狂的时候,他们两个作为革新者认为还不够好,或者说他们知道还可以做到更好。

1887年,四冲程发动机问世一年后,当时,戴姆勒和迈巴赫还在奥托的工厂里为发动机的改进和发展而绞尽脑汁,就在距离他们两百公里之外的曼海姆,一个名叫卡尔·本茨的工厂主也在为工厂的经验不善而苦恼。在一个风云际会,飞速变化的时代,一些人的命运似乎也因此带有神奇的色彩。卡尔本茨出生在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本茨在蒸汽和铁轨的光彩中度过了童年。十五岁时,他顺利通过了机械工程师的资格考试,被当地人誉为天才少年。从那时起,本茨就希望创造出一种不受轨道限制的自由行驶的交通工具。事隔二十多年,少年时的梦想依旧在本茨的心灵深处闪亮,他决定转行,而新的起点将从制造发动机开始,本茨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一名蹩脚的机械制造商从此消失,而人类世界却因此拥有一位划时代的发明家。

追逐自己的理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我对发明的热爱将永不停止。

——卡尔·本茨“我祖父的格言是对发明的热爱永不停止。因为他总是对自己做的是否正确表示怀疑,但是从来没有丢去自己的热情,他总是跨过那些障碍,继续前进。”尤塔·本茨(卡尔·本茨曾孙女)本茨在清贫和艰苦的折磨中开始了实现梦想的步伐,研发的重点集中在对奥托四冲程发动机的改进上,没有设备,没有资金,妻子贝尔塔变卖了嫁妆和首饰,支持本茨,尽管是饿着肚子拼命地工作,卡尔·本茨对自己设计方案仍然是一改再改,毫不马虎。

尤塔继续说到:“首先是能够推动汽车前进的发动机,这是所有事情的核心,我曾祖父工作的车间实际上就在住宅旁边,贝尔塔能自由进出,有时候他会说:不行,进行不下去了。这时候,贝尔塔总是鼓励他。

“ 1879年新年,一件影响本茨工作方向的事件发生了。一天上午,妻子贝尔塔向他讲述了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曼海姆城郊的一个洗衣店发生爆炸,引发爆炸的原因是被人们用作清洗剂的汽油。当时,很少有人了解汽油会具有如此高的可燃性。听了妻子的讲述,本茨突然想到,也许发动机最理想的燃料不是煤气而是汽油。

几乎在同时,或是在更早些时候,戴姆勒和迈巴赫也在工作中认识到了汽油的可贵。在斯图加特的实验室,两人开始把这一大胆设想开始付诸实践,研发体积小、功率大的新式汽油发动机成为他们工作的重心。

“戴姆斯和迈巴赫正在聚精会神的工作,时不时可以听到他们对着点火装置绝望地说,

为什么它不能正常运转,为什么,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不行了,这是为什么,他经常面对这种沮丧,很多眼泪和悲伤,以及失败,时常的失败。”(采访安德里斯·霍夫曼-戴姆勒戈特利布·戴姆勒曾孙) 1883年年末,戴姆勒和迈巴赫终于迎来了一生中最为幸运的时刻,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正飞快的运转着,戴姆勒挥舞双手,欣喜若狂,站在发动机前的迈巴赫,用沾满油渍的双手,擦拭着自己兴奋的泪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一起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今天,终于梦想成真。

这台名叫立钟的汽油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功率强大,被后世誉为人类汽车史的里程碑。

1885年,戴姆勒和迈巴赫把自己的发明安装在一辆木制的两轮车上,世界上出现了第一辆摩托车,每小时可行驶12公里。

同一年,本茨的汽车研发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他制造的一辆装备了汽油发动机的三轮车在曼海姆城实验成功,这辆汽车已经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电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挂、轮驱动、前轮转向和擎动手把等,其齿轮齿条转向器是现代汽车转向器的鼻祖。这辆车重254公斤,每小时可行驶十八公里。它是世界上第一辆真正的汽车。

1886年1月29日,在围观人群的热情簇拥下,四十二岁的卡尔·本茨来到专利局,领取了属于自己的殊荣,机动车发明专利证书,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汽车出生证,奔驰一号,世界上第一辆单缸发动机三轮汽车,如今,这辆车陈列在斯图加特市的奔驰汽车博物馆内,而本茨领取专利的1月29日,也被确定为汽车的生日。

几个月后,戴姆勒也获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他和迈巴赫把发动机装在一辆四轮马车上,以十八公里的时速从斯图加特驶向康斯塔特,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采访华立新戴姆斯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百二十五年前,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汽车,这项发明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戴姆勒可以说的上是汽车工业的马达。

1886年,真正的汽车终于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这是一部可以改变世界的机器,因为它的出现,人类的视野从此更加开阔,思维更加自由,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威廉·迈巴赫,还有历史上众多的发明家们,当他们的精彩人生融入历史,人类的生活才会如此多姿多彩。

(采访菲利尼·塞韦里诺,德国卡尔斯鲁勒大尼诺比萨餐馆老板)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本茨,就是在这出生的,因为很多人会来这参观,然后顺便进我的商店转转,我在这住了三十四年,我很高兴,能在本茨出生的地方生活。

(第一集完)第二集无马时代导语它被称为不用马拉的马车,它即将成为马路的主宰,一个个意外,带来了伟大的创意,一次次变革,造福了全世界,这是一部科技的发展史,这也是人类进步的足迹,从马车到汽车,从交通工具到艺术品,这个会自己行走的机器,为什么会是今天这样。

1886年,当地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在德国诞生的时候,这种当时被称为不用马拉的马车,此后开始不断地出现在欧洲的街头,前小后大的木质车轮,裸露的驾驶舱,它保持了许多马车的特征,而速度却与马车不可同日而语,此时,由蓄力到机器的伟大飞跃,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采访贝蒂娜·贡德勒德国历史博物馆馆长)车刚造出来时没有名字,当时的报纸称之为轮车,当地人叫它巫车,因为模样太古怪,谁都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为人类服役了几千年的马,终于可以卸下沉重的马鞍,发动机让车有了源源不绝的动力,不过,对于这个技术还不成熟的机器,人们除了好奇和惊叹,更多的是敬而远之,因为拥有一辆这样的车,就意味着拥有了没完的麻烦。以标准的姿势用刀摇动手柄,然后迅速退向一边,早

期的汽车发动过程就像一个庄重的仪式,即费力,又危险,女性基本无法单独开车,不仅如此,那时的司机还必须是勇敢的机智的修理工,在许多场合下不得不爬到汽车底下,满手油污的修理,面对这样的性能,他们常常遭到马车夫的嘲笑。

(采访同上)“车将来会成为一种大众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当时的人们根本想象不到,卡尔·本茨当初必须到处巡展自己的产品,戴姆勒公司也不得不做推广活动。”(采访兰河汽车杂志主编)“汽车诞生了以后,其实首先面临的不是说它自身的问题,而是外界对它的观念怎么看。” 19世纪末,汽车发明家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要让这能自己行走的机器不再是一个实验品,让人们真正步入汽车的时代。从单缸到多缸,从二冲程到四冲程,发动机的性能逐渐变得高效和稳定,它用澎湃的咆哮声开启了汽车进化的旅程,并向马车发出挑战,但随着动力的改善,人们发现这副马车的躯壳并没有办法支撑起如此强劲的心脏。

“这是我初次尝试不用马拉的陆地交通工具,我乘坐铁轮的戴姆勒牌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花岗石路上行驶,车子的剧烈颠簸,使我联想到药水瓶上的说明,服前摇匀。”一位美国海军少校曾经这样回忆乘坐早期汽车的感受。

(采访斯特凡·萨科法国米其林博物馆馆长)车轮是木制的,外围包了一圈铁,这种车辆坐起来非常不舒服,摇晃得厉害,车轮抓地不紧。

(采访兰河汽车杂志主编)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说坐一个汽车在外面跑那种颠簸,是让人始终在车上蹦,那这样蹦着走,蹦上几公里,显然是很累的一件事情。

速度的提升让颠簸变得更加突显,也让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大打折扣,车轮,面临着一次迫在眉睫的进化,而这次进化,得益于一种至关重要的材料——硫化橡胶。

【插播(牢门打开,一个囚犯四肢缓慢行走)查尔斯·固特异,一个喜欢动脑的发明家,不走运的五金商人,因为开发橡胶而债台高筑,现在他成了费城监狱里的一名囚犯,在这里,固特异只能吃五美分的面包,只有两床毯子,一个火炉,不过,这一切都无法阻止他对橡胶的试验。】作为一种古老的材料,橡胶很早便被东方的先民所使用,可塑性、耐用、防水等优秀的特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这种神秘的物质,然而温度过高就会融化,温度一低就会变脆变硬,这个致命的缺点,让橡胶工业无一例外的陷入了危机。

【剧情1834年9月,做五金生意刚刚破产的固特异,从费城来到纽约,在餐观一家橡胶公司时,他被迷住了,各式各样的生橡胶制品,让他觉得橡胶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用途。

“虽然橡胶的缺点让它毫无市场,但我相信橡胶将成为运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或许我将成为橡胶的拯救者。”——固特异贫困的生活激发了固特异的欲望,他不是化学家,也不是科学家,却像工人一样不停劳作,做着各种实验,盐、糖、胡椒、硝酸等等,他已经数不清往橡胶里加入过多少东西,欠债被捕后,他把实验室也搬进了牢房。此刻固特异手中揉搓的那团胶泥是橡胶与硫的混合物。

1839年的冬天,正当固特异还在为如何改良橡胶思索的时候,一块与硫混合过的橡胶,不小心掉进了炉子,高温使这混合物发生剧烈反应,同时散发出大量臭气,当橡胶团冷却下来,固特异惊讶的发现,它已不像平时那样坚硬,而具有了更好的弹性和韧性,这一天,他永久地改变了世界橡胶业。

从家具到地毯,从纽扣到梳子,利用硫化橡胶技术,固特异开发了数百种橡胶产品,但有一样他从未想到,日后却又和他的名字紧紧相连,那就是汽车轮胎。如今,世界上百分之六十五的橡胶被应用于汽车工业,固特异不会料到,他的一个偶然的发现,给车轮的进化带来了如此重要的原料,他对橡胶的执着,引发了后来交通行业的巨大变革。

事实上,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尝试的就是这种橡胶制成的实心轮胎,它增强了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降低了噪音,但对缓冲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震动和冲击,实心橡胶轮胎,并不比铁轮出色多少。就在汽车诞生后的第二年,一位叫约翰·邓禄普的英国兽医,将汽车的进化推向了一个革命性的阶段。

(采访斯特凡·萨科法国米其林博物馆馆长)有一天他在花园里浇花,看到他儿子骑着三轮车,就突然灵光闪现,觉得要是把这个浇水的橡皮管子贴到车轮上,儿子骑起来应该会舒服很多吧。

1888年约翰·邓禄普把这个不经意间蹦出来的点子付诸实践,他把橡胶做成管状,包在木质车轮边,然后充入气体,这种轮胎的弹性,不但能充分吸收震动,也让车体的机械得到更好的保护,世界第一条充气轮胎就这样诞生了。

(采访同上)“那个年代,汽车产业开始发展起来了,米其林兄弟觉得如果可拆卸轮胎在自行车上好使的话,在汽车上也应该行得通才对,可是当时这个点子没有一个人相信,人们觉得汽车太重了。” 1895年6月10日,一场争论持续到了深夜,米其林兄弟还在为是否参加第二天的比赛发愁,因为没有人愿意驾驶装有新式充气轮胎的汽车,经过一夜的思考,最终他们做出了决定。1895年6月11日,一次检验汽车性能的盛会正在巴黎进行,米其林兄弟亲自驾驶汽车参加比赛,参赛选手有四十六名。

(采访同上)“米其林兄弟的汽车,是唯一配备了充气轮胎的汽车,因为其他人都不相信,但是最后只有十辆汽车坚持到了终点,大部分选手不得不放弃比赛,因为他们的汽车都在中途散架了。”米其林兄弟出色的表现,在赛后引起了很大轰动,很多好奇的车手甚至想要切开轮胎寻找其中的奥秘,他们用比赛验证了充气轮胎在汽车上的适用性,也将轮胎汽车正式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汽车终于找到了现代化的鞋子。

(采访邴文光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门总监)“轮胎在许多人眼里,现在依然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比较简单的工业制品,但实际上正是轮胎这个黑糊糊的一个简单的橡胶制品呢,是它支撑了汽车工业近一百年来的迅猛发展。“(采访斯特凡·萨科)“从此以后,充气轮胎为汽车技术不断进步,汽车变得越来越安全,速度越来越快。”每小时十八公里,一百多年前,当人们将它形容为令人窒息的速度时,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今天一部超级跑车,仅用二点五秒就能从静止达到每小时一百公里的时速,发动机积蓄的力量,终于得到了自由的释放,车轮的进化,让汽车慢慢成为马路的主宰,但就在汽车即将越来越快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让汽车停下来?人们需要的是一部能走也能停的机器,早期的汽车沿用的是马车的停车方式,但这种方法显然控制不住汽车巨大的惯性,那时的制动器不仅非常容易磨损失控,斜坡停车也极不方便,汽车需要依靠三角垫木才能停稳,驻车性能已然是汽车战胜马车的又一障碍。

(采访林平科普作家)“我们汽车制动性不好,那么你这个车子肯定不敢开快了,为了安全嘛。“(采访兰河)“任何一个东西只要移动起来,就带有危险性,那显然我们说一部好车要守如淑女动如脱兔,它要有很好的动力性,同时它要说站能站住。” 1898年,美国的汽车,首次采用了前轮盘式制动器, 1911年,法国的标致公司设计出了第一辆四轮制动器汽车, 1970年,德国的奔驰公司研制出模拟防抱死制动系统,使汽车在制动的时候还能够保持操控的稳定性,人们终于驯服了汽车这部咆哮的机器,可以放心的高速行驶了。

昂贵的仪器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从19世纪末开始,这样的实验室渐渐取代了孤独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它成为了今天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汽车各部件的进化提供了可能。

(采访沃尔特·耶施克德国波鸿市黑格尔资料中心,研究学者)“科学是现代欧洲文化的代表性特征,也是新技术如此成功的背景条件,因为如果没有科学作基础的话,这些技术不会那么成功。”在马车夫们寞落的目光下,马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被汽车所取代,科学的进步,将汽车成功推向了欧洲的街头,它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身份的象征,先进技术的引领者,世界的模样陡然改变,很快,这种新交通工具要面对的挑战不再是马车,而是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

(采访吴迎秋寰球汽车传媒总出版人)“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进化不能脱离当时的技

术工业发展的大背景,另一个方面是由于人们的需求逐渐地清晰。德雷克,英国汽车制造商,这些天,车主对于汽车转向问题的抱怨,让他寝食难安,此前,有人曾尝试过马车的转向方法,也有人采用过自行车的转向方式,甚至仿制过飞机的转向杆,但它们或是操纵费力,或是时常因转向不灵,而造成事故。在一位造船人朋友的劝说下,德雷克准备对即将生产的汽车的控制手把做一些改变,装上轮船的转向舵。

“对于这个新的方向盘,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要赢得市场我必须冒险尝试。“——德雷克 1896年,操作灵活省力方便的轮船转向舵,被安在了新生产的汽车上,但这样的转向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它原有的缺点。

(采访兰河)“垂直的这种方向盘呢,它没有办法让驾驶者可以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朝前看,第二呢,在操作上面他经常需要把身体直立起来,这个时候就会感觉比较累。“不过,随后发生一个意外,彻底改变了方向盘的命运。

【插播 1897年,英国考文垂的戴姆勒工厂,维修工人们正在为一辆费顿牌汽车进行大检修,就在吊装工人准备把车身吊起进行装配时,吊环忽然滑脱,沉重的车身在空中坠落了下来,砸在了车子的方向盘和转向柱上,结果已经装好的方向盘转向柱被压弯了,正好向驾驶座倾斜,让修理工人感到意外的是他们不但没有被惩罚,还获得了奖励,因为他们发现,这样倾斜的转向柱使得方向盘变得更加有利于操作,这让戴姆勒的工程师找到了新的灵感,也让汽车方向盘从此由垂直变成倾斜】意外带来了伟大的创意,它让汽车一次次得到改进,但更多的时候,意外都会伴随着可怕的灾难,汽车真的可以放心驾驶了吗?【插播 1902年5月20日,美国纽约的汽车赛场,沃尔特·贝克尔正在对车辆进行赛前检查,细心的贝克尔发现他的鱼雷牌汽车座椅有些松动,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已经来不及修理了,他找来皮带和绳子钉在了赛车座椅两侧的底板上,然后把自己和同伴连同座椅一道紧紧地系好,竞赛开始了,高速飞驰的赛车突然遇到了一根从地面翘起的钢轨,赛车失去控制,冲入了人群,当场压死二人,压伤十人,然而贝克尔和同伴却因为绳带的固定和保护作用死里逃生,遗憾的是当时的报纸只是对车祸带来的惨重伤亡进行了报道,却忽视了车内没有伤亡的原因。】所以,尽管人类在汽车上第一次使用安全带就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安全带的推广和被重视却是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今天佩带安全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交通条例中的强制规定,由安全带挽救的生命,已超过一百万人。

汽车的高速度给人类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给驾驶者带来了很高的危险性,从汽车发明的那一天起,车祸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安全成了人们考虑最多的问题。

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倒车灯、后视镜等等,正逐渐成为现代汽车的必备部件,它们为驾驶者带来了安全的保障,也让更多的人敢于体验速度带来的激情。

(采访沃尔特·耶施克)“人类社会为了生存,需要推出新的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出现了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当然,人类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又会产生另一种需求。“虽然汽车已越来越安全,一百多年前,驾驶这种没有任何遮掩的汽车,仍然需要一定的勇气,迎面而来的树叶、昆虫、尘土等等将不时考验驾驶者的意志,汽车似乎成了硬汉子们的专利。

(采访兰河)“早期经常是开车人带着一个风镜,下来以后呢,难免满身都是泥土,于是大家就在想我们怎么样让开车的人不受尘土的侵扰。“ 1905年,由平板玻璃手工切割而成的挡风玻璃开始在美国的福特汽车上使用,人们的视线得到了解放,但在驾驶变得舒适的同时,也埋下了一个潜在的危险。

【插播别涅狄克,法国化学家,一天,报纸上的一篇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一辆小汽车在雾天撞在电线杆上,三个乘客,一个当场死去,另外两人被挡风玻璃碎片刺成重伤,玻璃易碎的特性,大大增加了车祸伤亡的比重,这让他突然想起了几年前的那次发现,1903年的一天,别涅狄克还是像往常那样,在打扫实验室,一不小心,一个玻璃烧杯从三米多高的架

子上碰掉到地上,原以为玻璃烧杯肯定得粉身碎骨,可是他仔细一看,尽管壁面上布满了裂纹,玻璃碎片却黏在一起,后来,他想起来原来这个杯中曾经装过硝酸纤维溶液,溶液挥发干净后,瓶壁上留下一层薄膜,它就像皮子一样,紧紧地贴在壁面上。别涅狄克心想: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出于救人的目的,别涅狄克放弃了一切研究工作,开始着手探索和制造这种打不碎的玻璃。】后来它被人们叫做夹层玻璃或安全玻璃,就是用两层普通玻璃中间夹上一层透明的硝酸纤维素。今天,它已经被不易变色的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所取代,如今,装有这种玻璃的汽车,已经跑遍了世界各个地方,安全玻璃还被用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橱窗、高楼玻璃窗、以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物都在使用这种安全玻璃保护,它的坚韧,防穿透能有效的防止盗贼的袭击,或是意外的冲撞。玻璃的变革,从造福汽车迅速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为人的需求的不断的变化,人类创造了很多新的科技,让我们的汽车不断的进化,不断的演变、不断的发展。”当历史步入二十世纪,汽车已经成为了贵族们的最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外出兜风,走亲访友,显得如此惬意,但这个今天看来,时尚前卫的敞篷设计,却很难满足当时人们在特殊天气里的需要。

1915年,美国福特公司设计生产了一种新型车,它的乘车舱很像一个大箱子,上部装有门和窗,被称为箱型汽车,因为造型酷似于欧洲的轿子式轻便座椅,轿车,成了汽车的新名称。封闭的车身让人们不用再受天气的影响可以随时出行。不过作为高速车,箱型汽车并不够理想,因为它的阻力大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

“我总是无法找到梦寐以求的车,因此,我决定亲自动手创制。”——费迪南德·波尔舍汽车演变的见证人,也是汽车发展的推动者,1931年,对于费迪南德·波尔舍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这一年,他在斯图加特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室,而此前他还是戴姆勒汽车公司的总工程师,自汽车诞生的那天起,人们就在不停的改进它,使它成为可靠、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但长久以来汽车一直是富人们的玩具,亨利·福特创造的流水线生产让广大百姓买车成为可能,这也正是费迪南德·波尔舍一直以来的梦想,由于公司的董事们决定大力开发豪华车,他不得不选择离开。

在随后的几年里,费迪南德·波尔舍的公司,一直陷于困境之中,直到1934年,一项国家任务突然给他带来了希望。最高时速一百公里每小时,油耗每加仑四十二英里,能够载两个成人三个小孩,并且看起来像甲壳虫,当时的德国政府希望大量制造这样的国民汽车。

波尔舍发现,和福特的箱型汽车比起来,甲壳虫的形状空气阻力很小,于是他把甲壳虫的造型如实地结合到车身的设计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外形的长处。

1937年,由波尔舍设计制造的甲壳虫型大众汽车很快成为了当时流线型汽车的代表作,并创造了迄今为止最畅销车型的纪录,它宣告了一个新的汽车时代的到来。

此后,汽车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在空气动力学和美学上,逐渐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今天,它正逐渐进化成能满足人们方方面面需求的伟大机器。

(采访约翰·海伍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汽车关键是要接近完美,所以挑战在于如何将先进的技术与汽车设计和风格结合起来。”(采访兰河)“汽车其实它每一次改进,每一次变化,应该说不是用鲜血换来的,就是用事故换来的。”(采访迈克尔·舍菲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剧《霹雳游侠》汽车设计师)当人们购买汽车是出于情感的原因,那么这就不只是关乎机械工程了,而是进入到心理学、美学、市场营销学的世界。“(采访吴迎秋)“汽车的进化就是人的进化,从爬行到直立,然后有很多的功能,它不需要,慢慢就淘汰了;他有很多的时候的需要,它慢慢就生长出来,汽车也是一样的。“【一幅汽车模型演变进程的动态漫画】或许我们无法想象,未来汽车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叹,但我们可以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无止境的追求,这部改变世界的机器还将继续完美前行。

第三集帝国的引擎导语它曾是富人的玩具,没人知道它会为世界带来惊人的财富,

它改变了所以东西的生产方式,人类的生产效率为此得到了革命性的转变,它的诞生,成长,成熟,兴旺与挑战引发了一次又一次世界霸权的转移,这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曾经关乎国家的命运,它们也曾经改变着世界的经济。

【插播 1894年,英国一位富有的议员埃利斯决定购买一辆轿车,他拜访了巴黎的一家机床厂,并提出了一个对于今天的汽车制造厂来说几乎不可能的要求,为了让自己使用时更加方便,他要求把变速器制动和发动机的所以控制杆件从汽车的右侧都移到左侧,今天要完成这种改变可能要花费几百万以至几亿美元,并且需要几年的时间,不过对于这家工厂来说,埃利斯的要求既简单又合理。】(采访理查德·凯勒法国米卢斯博物馆文化顾问)当人们去买车时,他们需要先买底盘,要买散热器,发动机,带轮子的底盘。然后,他们要去找一家作坊,告诉设计师这里底下我要一个双人座,要一个敞篷,再根据底盘把车的线条设计得好看些。

(采访丹尼尔·鲁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人们把它称作一种手工业,因为它需要一个工匠来负责车辆的设计,关键是必需一辆一辆地生产。

按不同买主的具体要求,用手工方式精心制作,这是当时传统的单件生产方式,它让顾主的要求得到了尽可能的满足,这样的制作方法,同样在中国广泛使用,甚至今天许多欧洲的服装和皮革厂还在借此立足,然后真正能享有这些精致的手工制造品的并不是所有人。

(采访贝蒂娜·贡德勒德国历史博物馆馆长)那些买主都是欧洲的精英阶层,如富人和贵族。

十九世纪汽车代表的是一种前沿时尚。

作为一种新鲜而复杂的产品,汽车诱人的前景,渐渐吸引了工艺制造者的眼光。从1886年到1901年的十多年时间里德国从无到有短时间内就拥有了十二家汽车制造厂,年产汽车从八百八十四辆,不过虽然富有探索精神的德国人发明了汽车,当时世界汽车工业中心却在法国。

(采访林平科普作家)法国人对新生事物比较赶时髦,那个汽车是个新玩意,所以对汽车欢迎程度比较好,所以很多德国人,包括当时卡尔·本茨戴姆勒,德国这些著名的汽车商都到法国去发展。

()奔驰公司保存的1894到1897年间的订货记录显示,这段时间一共生产了六百辆,其中二百五十辆销往法国。

1895年6月,埃利斯的汽车制造完成后,在巴黎街头通过了各种测试,回到英国后,这成了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因为他是第一个在英国驾驶汽车的人,他问这一天的到来,在巴黎足足等候了一年。这样的生产速度和成本注定了汽车只是少数人的玩物,而不能让他们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那时没有人认识到这种精美的机械上的奇迹将会为世界创造出惊人的财富。

1903年,一个有着爱尔兰血统的美国农民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从此之后他将改写历史,不仅改变汽车的生产方式,还改变了所有东西的生产方式,这个人就是亨利·福特。

【插播对于机械,亨利·福特的好奇心超乎寻常,见了钟表就拆,还在他七岁的时候,亨利就开始收集各种器械,几乎摆满了他的小房间,以至于父母亲从1863年生下他以后经常逢人就埋怨。】底特律,美国北部的一个湖港,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中心,日夜传来的机器声,好像是对他发出某种召唤。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已在这里成立了五年,亨利·福特和他的工程师们已经制造了十九种车型。就在这一年10月1日,T型车步入了历史的舞台。

(采访鲍勃·卡西亨利·福特博物馆交通运输馆馆长)它是那个时代最完美的汽车,当时美国的路况很差,大多数美国人还不会开车,他们从没来买过车,而T型车就是为糟糕的马路设计的,并且对于新手来说操作简单,它把人们带进了汽车世界。

T型车赢得了美国人的心,但四十五岁的亨利·福特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汽车的

销路不单是商人和竞争者,还包括广大普通劳动者,他开始了新的尝试,使用一种截然不同的制造方法。

(采访同上)他一直在改进汽车生产的方法,怎样才能更快,成本更低,他给工程师们布置的任务就是寻找改进生产的方法。他们做了很多事情,但产量依然落后于销量。

没人知道如何可以造出令大众接受且造价低廉的汽车,就在亨利·福特考虑如何将汽车做成像别针或火柴那样的统一规格时,一份报告引起了他的注意。

(采访鲍勃·卡西)或许就是他们中的某个人,在观察肉类包装行业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想法,一些人把类似于猪肉,猪小腿的东西装到一个中转送器上,运到生产肉的人的身旁,然后他们再把猪肉取下来,于是有人就想到,如果把这个过程反过来会怎样。

这个灵感诱发亨利·福特对汽车组装展开了一场革命,1913年,亨利·福特不仅制造出了革命性的汽车,还创造了革命性的生产技术,生产线。每一位工人固定在一个位置,负责一件工作,汽车自动从一个工序转到另一个工序,工作规范化,有效化,产品规格统一,产量迅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沃尔弗冈·伯尔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经济与社会学系教授)一直到1910年1920年左右,汽车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极富裕的人才消费得起,然后给汽车工业带来突破的是亨利·福特。

(鲍勃·卡西)他把汽车从有钱人的玩物变成了一种普通人就可以买得起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

流水线获得了空前成功,汽车价格急剧下跌,在美国 1913年一辆T型车要花两年的收入,1924年只要三个月的收入。到1924年,平均每十秒钟就造出一辆,每二十四秒就有一辆新的T型车卖出,所以与福特厂竞争的厂家,当时都无法打破这项纪录。它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而亨利·福特本人则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

(林平)包括现在很多美国人讲,汽车是谁发明的福特。实际上我们说,汽车不是福特发明的。但是福特它的成绩就是把我们的汽车带入了社会。

一时间,这种新的交通工具,迅速参与到人们生活中,美国的普通家庭,率先进入汽车时代,美国也因此占据了汽车生产王国的宝座,成为了在车轮上的国度。汽车扩大了百万人的居住范围,人们不再被迫居住在工作地周围,城市极速扩张,大面积的郊区发展起来,金融旅游保险化工,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得到迅速发展,汽车消耗着全世界百分之四十七的石油,百分之二十五的钢铁,百分之五十八的橡胶,百分之五十的玻璃,它毫无争议的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而美国则成功占据了经济霸主的地位。今天汽车的数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繁荣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

(鲍勃·卡西)装配线对于福特汽车公司以外的影响十分广泛,很快,别的汽车制造商马上意识到这才是我们生产汽车的方式,我要像亨利·福特一样制造汽车。

底特律,海兰公园的福特工厂,一股朝拜汽车生产线的人群蜂拥而至,他们中有安德烈·雪铁龙,路易·雷诺丰田喜一郎等等,福特毫无保留的和他们讨论他的技术。

(同上)幸运的是对于其他汽车制造商们而言福特并未试图将他的流程当做一个秘密,他很高兴的邀请别人来参观并模仿,因此整个流程在汽车业传播的非常迅速。

(丹尼尔·鲁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它的确是一个很杰出的系统,关键是生产线不仅改变了汽车业,还深深影响了整个制造业。

大规模生产不仅横扫美国,也改变了世界。德国决心率先尝试大量生产计划,在开工典礼的当天,当地主要报纸《汉诺瓦日报》作了这样的报道,一个小世界即将形成,这儿将成为德国政府最现代化和最美丽的工业城,快乐的人民将在这里建立属于他们的新家园,1938年在沃尔夫斯堡的土地上迅速树立起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工业城,这是大众汽车公司的大本营,但是,转眼之间一切都变了。一场波及世界的战争打乱了他们的计划。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硝烟很快席卷整个欧洲,工厂摇身一变,变成了军事机械的制造厂。

(韦尔特·坎茨勒德国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纳粹时期,它们都被迫进行武器生产,包括当时已成规模的大众汽车工厂。

这次战争成了各国国力的比拼,也成了各国汽车工业实力的较量,实力雄厚的美国成了最大赢家,德国受到了发动战争的惩罚,巨大的汽车工厂,位于空旷的田野之上,成天招来欧美盟军飞机的轰炸。

(沃尔弗冈·伯尔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经济与社会学系教授)当时位于斯图加特的其百分之巴士的生产力都在1945年被摧毁了。而大众在沃尔夫斯堡最大的厂几乎完全被摧毁了,这是战争的巨大破坏作用。

1945年5月8日,当欧洲战火刚刚平息时,德国大多数有影响的汽车制造商都处于亏损和破产的境地,国家被一分二为,变成了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8年在废墟上重建起来的大众汽车公司借助战前设计的图纸恢复了生产,两万辆甲壳虫汽车刚从流水线进入市场居然销售一空。

(沃尔弗冈·伯尔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经济与社会学系教授)德国汽车业开始发展起来,是在二战后,此时有政策的支持,当时美国文化也在德国很受欢迎,各种影像资料流入德国,汽车在当时成为现代化的标志。

被战火压抑的消费需求,在大批量生产中得到了满足。1965年甲壳虫汽车累计销量已达一千万辆,几乎覆盖了全球,作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装配线和工厂在战后也迅速恢复了运转,在站前的基础上,它还开发出了新型车奔驰SL300,并很快成为了当时重建与复兴的象征,一度停滞的汽车工业,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德国经济重新腾飞了起来。

(迈克·史密斯美国底特律历史博物馆汽车城馆长)汽车工业给人们带了的是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且报酬丰厚。

(罗尔夫·劳夫斯德国吉孚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国由二分之一的工作岗位或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汽车产业,汽车业确实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推动因素。

和二十年代的美国人一样,德国人取得了接连不断地成功,他们在废墟上创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德国再一次超越英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不过简单的重复无法真正撼动美国的霸主地位,谁也不会想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捞足了钱的美国,在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被一个来自东方的战败国打得头破血流。

【插播丰田英二工程师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接班人,1950年夏天,这位公司最年轻的董事对福特的鲁奇厂进行了三个月的考察,这是丰田家族的第二次访问。二十一年前,丰田英二的叔叔丰田喜一郎就曾访问过福特,回到日本后,丰田喜一郎将父亲经营的纺织机厂变成了丰田汽车公司,而这次考察,丰田英二带着一份更为为重要的使命。】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虽然和德国同是战败国,但战争没有在日本本土进行,汽车工厂没像德国等欧洲国家那样,遭到毁灭性破坏,然而由于生产过剩,购买力下降,丰田汽车公司已经变成置身于贫民窑里的汽车工厂,1949年,公司负债已达十亿日元,情况极其糟糕。就在日本的经济生产开始出现停滞的时候,一个转机出现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作为侵朝美军的后方基地,日本接到大批特需订货单,库存一下售空,生产迅速上升,这个从天而降的大繁荣为日本带来一个特殊的时代,也把日本的汽车业从濒死状态拯救了过来。美国《纽约时报》后来报道说,就汽车而言日本的汽车工业由于战争而濒于毁灭,如今又由于战争而苏生活来,颇具意味的是,这第二次机会,完全是美国提供的,美国极有可能为这次无意的友好而感到苦恼,因为不久的将来,美国可能会因此招来报应。朝鲜战争帮助日本汽车业暂时脱离了困境,但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等到进口外国汽车不受限制的时候,欧美各国的汽车会一拥而入,跑遍日本列岛的街头巷尾。丰田喜一郎意识到单凭日本目前拥有的技术

还很难大规模的制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车,要再战后继续生存,必须学习美国的汽车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鲁奇厂当时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制造厂,当丰田英二抵达美国的时候,正巧亨利二世正大行改革,生产和销售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丰田英二对这个庞大企业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做了审慎的考察,回到日本后他对公司提交了这一份这样的报告:福特的工厂每天能够生产八千辆汽车,而丰田的工厂每天只能生产四十辆,光从规模来讲,这两家公司实在是蚂蚁和大象的对决,我以为这种大规模的福特生产线是值得丰田效法的方面之一,但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些改进的可能。

(丹尼尔·鲁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日本的工作体系中,工人是终身制的,而装配线批量生产的原则之一就是工人是没有技术的,汽车需求量上升时,你需要生产更多辆车,于是你可以雇佣更多的工人,而需求量下降时,你也可以开除这些工人。

不仅雇佣制度大相径庭,丰田英二觉得大规模生产方式也并不适合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日本,从此之后,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今天它被称作为丰田生产方式,也叫精益生产方式,它将成为今天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也将重新改写世界大国的格局。

(同上)批量化生产,它在汽车组装的过程中,允许一定量的缺陷存在,然而精益化生产不接受这些,我们想让产品第一次就很完美,所以当装配线上的工人,看到有问题时,工人会停下生产线。

从最初昂贵的炫耀品到人们生活中的一项普通交通工具,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汽车已经演变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汽车工业就像是一部引擎,推动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这是一场没有终局的比赛,或许没有人会是最后的赢家,但在这场比赛中,汽车工业还将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继续催生出更先进的文明。

第四集创新的力量(采访齐格弗里德·格罗内尔先生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设计学院院长)design来自拉丁文的designare,意思是预先存在或者预先设计。

(采访格尔德·齐默尔曼先生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校长)这是一种应用艺术,即把艺术美学运用在大众消费品上。

(采访斯蒂芬·科勒戴姆勒股份公司全球高级设计总监)在我看来设计师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

(采访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主设计师)可以说每天对设计师的要求,每天每时每刻都是需要创新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走进我们,用什么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

(装饰品及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遵循的设计了理念是清晰明确耐久实用,但是,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普遍认同的设计理念却并非如此。工业产品,建筑业不遗余力地炫耀着它的外形,对于使用功能却视而不见。在大批量机器生产的时代,如何兼顾美感,需要有一种新的力量,将两者结合。

包豪斯大学位于德国小镇魏玛,由格罗皮乌斯在1919年创立,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的设计学院。(房间里摆放的都给人一种独特的设计感)在这间办公室里,我们能看到格罗皮乌斯所追求的,向机械产品注入灵魂的设计,这就是包豪斯理念,他用符合机器时代的简洁设计来取代手工业时期的风格。格罗皮乌斯开创性地把现代工业纳入了设计领域。

(迈克尔·斯本博德德国魏玛包豪斯博物馆馆长)欢迎来到包豪斯博物馆,包豪斯学院建立于1919魏玛共和国时期,(在一座塔形的作品前馆长停下介绍)我们接下来可以看到包豪斯最早的一个艺术品,是约翰内斯·伊顿设计的火之塔,很多曾经的理念,现在都已经变成现实。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今天,也可以具有个人特色和风格。

通过工业产品设计,把美感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童年故事又能提高这些产品使用者的审美能力。这样从工业户的技术发展衍生出一种艺术设计理念,这种理念也常被后人与包豪斯联系在一起。

上个世纪20年代,福特流水线的推广,让商品可以短时间内大量复制,从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消费浪潮。包豪斯带动的工业设计,催生大量好看又实用的产品,汽车,这个当红的业产品,也迫不及待的要装扮自己。当时的一位美国作家这样描述:汽车,这个看上去怪怪的东西像幅漫画,相信不久就会有天才站出来对汽车进行全面修整美化。

【插播 1927年的一天,好莱坞的车身制造商哈利·厄尔接到通用汽车公司,阿尔夫斯隆的邀请,他带着设计图来到了底特律,哈利·厄尔相信这些看上去稀奇古怪的图纸将会打败T型车一统天下的神话。】不久后,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了艺术与色彩部,负责人正是哈利·厄尔,这意味着所有汽车都长得一样的,永远成为了历史。

(采访黄斌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主设计师)有这么个英雄或者这么个人物,突然之间地震了一下,影响了这个格局。

(采访王波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教授)汽车的机械方面的东西越来越相像,而且将来在这种质量上也会随着各家的竞争,也会越来越相似。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东西来竞争呢?(丹尼尔·鲁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他鼓励人们明白一点,尽管当时的车能跑八万多公里,能用很长时间,但人们还是应该每两三年换一次款式。

好莱坞,电影的代名词,也是全球时尚的发源地,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哈利·厄尔就跟随父亲为好莱坞明星订造汽车,父子俩设计的汽车穿梭于各种电影中,从那时起他就十分自信地认为自己知道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的潮流。来到通用公司以后,他大胆启用女性设计师,来选择内饰的色彩和面料,他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将更多时尚和美丽完美地融入现代汽车设计。而在底特律城的另一头保守的福特已经连续十八年只生产T型车,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不愿意向前迈进一步。

(采访丹尼尔·鲁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福特是个很古怪的人,他认为你可以选T型车或者A型车,每个人都可以有一辆车,但它只能是黑色。

(采访马征昆长安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事实上如果你的车只是耐用,只是说结实只是说便宜,当你遇到到像哈利·厄尔,或者斯隆这样的竞争对手的时候,你肯定失败,因为什么呢!斯隆和哈利·厄尔在一起把设计加到汽车里去了。

1927年,对于福特来说并不美好,他的工厂依然昼夜运转,但一成不变的黑箱子,越来越不受欢迎,福特不得不在T型车的停产报告上签了字,T型车的神话破灭。仅仅几个月后哈利·厄尔推出了拉塞尔车,亮丽的颜色,修长低矮的轮廓,征服了人们。

(采访王波先生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教授)这个车从黑色变成各种颜色以后,一下就打开人们的视野,原来车可以是有颜色的,不同的颜色可能代表不同的人。

(采访黄斌先生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主设计师)因为当初大工业生产,就是一尘不变的,在他的倡导下才会有,客户需要什么,我给他什么。

(采访丹尼尔·鲁斯先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这的确改变了公众对汽车业的看法。每年秋天,市场上都有新车型面市,许多车展的公共关注度很高,这在美国是件大事。

有着一百一十四年历史的底特律车展,是北美最大的国际汽车展览会,从这里开始,哈利·厄尔把车展的概念完全颠覆,好莱坞的模特,百老汇的歌舞表演,车展不再是商人们的销售洽谈会,而是时尚潮人的集散地。对时尚的热爱,是人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体现的不仅是选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一辆什么样的车,而是通过这一选择购买,表达一种生活方式,展现自己的内在渴望,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实现怎样的梦想,不过,从实用到梦想人们走了半个多世纪。

汽车刚刚问世时,如何改进它的内部构造,一直是工程师们研究的主题,直到30年后的1913年,意大利人卡斯塔拉,首先察觉到外形的变化将会让汽车制造商,展开新一轮的角逐,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完全脱离马车模的汽车。流线型开始与汽车联系在一起。

1922年,来自匈牙利保罗·贾雷首先把风洞试验引入汽车领域,并在五年后申请了美国

专利,流线型从此有了理论的依据。

1938年,别克Y-Job车型,将哈利·厄尔的事业,推向一个极致,它有着复杂曲面构造成的流线型车身,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车,当哈利·厄尔在车展上,为人们演示这款车的时候,他说这就是梦想之车。

(采访罗德·艾博茨先生美国底特律汽车经销商协会执行董事)Y-Job开启了一种新的潮流,即在车展里展出概念车,来试探大众的反应,来确定他们要造什么车。

Y-Job的另一贡献是黏土模型技术,这种方法使得汽车的外形设计更加灵活多样。直到今天这种技术任然能帮助设计师,把他们的梦想之车从图纸变成现实。

(采访斯蒂芬·科勒戴姆勒股份公司全球高级设计总监)我们在汽车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大概能在多大程度上忠于我们的设计理念,如果我们的重点是流线和肌肉,那么这个车就太普通了。(斯蒂芬·科勒走到另一款车模型旁)这款车边款车好多了,但是还是离设计目标差一点点。

(下属在听取意见后在模型旁比划着)和那款车比,这一款和它的设计草图很相近了,车灯比较流畅。

(斯蒂芬·科勒继续走到一款银色的车模型旁)整体而言,我觉得这款车的设计很不错,颇具强劲的力量感。

今天,模型制作可以交给机器人,颜色和造型可以在电脑里不断修正,设计师可以有更多的方法来检验他们的设计,不过八十年前的设计师,可没有那么幸运。 1930年,包豪斯设计学院院长,格罗皮乌斯,接到阿德勒公司的邀请,为他们设计了这个看似张开翅膀飞翔的车标,这些车的设计,也出自格罗皮乌斯,作为工业设计的创始者,包豪斯把几何形的线条,运用到家具上取得了成功,但当它们被移植到汽车上,人们却不买账。

这是1934年克莱斯勒的‘气流’,它顶着世界上第一款流线型车的光环出现,却招致了当年最严厉的批判,人们说这款车瞪着大眼睛长的像犀牛一样。这是一俩1939年的别克车,我们不能第一眼就看到,它腹部下的突起,但是这却成了哈利·厄尔设计中的一个笑柄,人们叫它怀孕的别克。

设计的魅力就在于不断的尝试和修改中,做出最完美的组合,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谁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采访斯蒂芬·科勒戴姆勒股份公司全球高级设计总监)有些设计者,花了很大心血参与设计,但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的设计在之后的过程中被弃用,(采访王波先生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教授)我做完了,我觉得挺美,但工程师来了说这儿不行,哪儿要改。

(采访黄斌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主设计师)我不认为设计改变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痛苦的事情,应该是放开心态去接受它。

(曼弗雷德·施米德德国斯图加特文化办公室规划工作人员)如果一切都能预先测定,一切都按计划中进行,那也显得太无趣了,生活因偶然而精彩,因为那样才有新的挑战。

创新在任何时代都意味着冒险,也预示着更大的成功,对怀孕的别克的嘲笑还没有平息,哈利·厄尔很快就从二战的经历中,为汽车找到了飞翔的翅膀。洛克希德闪电战斗机,军刀战斗机,启发了哈利·厄尔,之后问世的车型,都有银光闪闪的镀络装饰和夸张尾鳍。哈利·厄尔亲自驾驶的这款车与军刀战斗机同名,外形也颇为相似,开着这样的车,似乎随时能够起飞,1959年哈利·厄尔设计了自己的最后一款车埃尔多拉多,哈利·厄尔的时代落幕。从1927年开始的三十二年间,通用汽车的艺术色彩部在哈利·厄尔的带领下,将汽车从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时髦的商品。

()我开始变得欣赏豪华、美丽、品味和方便,所有这些东西,而汽车变得可以代表你这个人,就像衣服一样。

(范冰冰影视演员)你可能看到一款车,你看它的主人,你会觉得你大概就知道这个主

人的个性是什么样子。

(乔治亚罗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大师)我们可以在家中挂上,莫迪利安尼价值不菲的画作,但是很多人看不到也认不出,汽车却不一样,通用汽车,我们很快被认可。

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哈利·厄尔的夸张设计,有人说他的退休象征着无节制社会设计时代的结束。1960年,纽约的批评家凡斯帕克德,把矛头指向通用汽车公司,指责他们宣扬炫耀性消费,他批评这是一个肤浅的时代,汽车过度迷恋于装饰性的外表和多余的细节设计,抨击制造商,强迫美国公众花掉钱财的控制策略,1965年,拉尔夫纳德强化了凡斯帕克德的观点,他出版的《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一书,是汽车工业遭到了强烈的打击,这个时期,汽车不再象征美好生活,当美国的汽车文化渐渐走向末路,保守的英国汽车,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上迷失了方向,时尚的法国汽车越来越浮华,曾经引领车身设计变革的意大利人,找到了一条能够适应汽车生产和消费条件的道路。都灵,意大利北部的一个中型城市,二战之后,全世界的汽车梦想家都集中到这座城市。

【插播 1952年战后意大利最难做生意的一年,都灵的努西奥·博通没有受到任何订单,刚刚从父亲的手里接管公司就遇上这个难关,眼前只有两张图纸,博通决定大胆制造这两款车身。】在这一年的都灵车展上,博通得到了来自美国的经销商阿诺尔特每年一百辆的订单,意大利人在美国的市场上艰难地分到第一块蛋糕,他的同胞皮尼法里纳似乎更加成功,他得到通用公司的青睐,设计了1954年卡迪拉克,简洁的车身线条,一体化的流线形状,几乎找不到从前的繁复装饰,意大利线条,一种全新的汽车设计诞生,(采访马征昆长安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我觉得在型面方面,意大利人确实是有一个非常得天独厚的,比较雄厚的艺术底蕴的。他们在设计汽车的时候,这方面肯定是取得了一个极大的优势,【展现雕塑线条美与汽车线条】(采访乔治亚罗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师)设计是三维的,他与雕塑类似,因此你不仅要在盘面上处理一幅画面,同时也必须在技术数字的层面上处理立体投影,汽车设计的各个切面,都不能过于方正或圆润,因此它非常特别。

乔治亚罗,这个名字并不被普通人熟知,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全世界有两千五百款他设计的车在奔跑,你就知道他对于汽车设计来说意味着什么。1952年十四岁的乔治亚罗进入都灵艺术学院白天学画,晚上学习工业设计,二十岁那年,他成为努西奥·博通最得意的弟子,在师傅创建的博通公司里,奉献了大量经典的设计。雕塑般优美的线条在汽车身上起伏,1968年,乔治亚罗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它独特的美学方法达到一个顶峰,他总能在市场的需求中找到创造力的支点,一下撬起众多经典的作品。这个时期,皮尼法利纳的设计公司与恩佐·法拉利合作创造出一系列最迷人的法拉利汽车。培育乔治亚罗的博通公司也成功的跨入了制造领域,创造了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的数十款里程碑式的汽车。意大利设计成为汽车美学的经典。

(采访马征昆长安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意大利这些公司,其实它的创造性这种实力,体现在于他能做各种车,所以每个人跟他要东西的时候,他能针对不同的客户给你不同的产品,所以他的东西在他的鼎盛阶段是,千姿百态,但是每个人都满足他当时客户的需求。《月球漫步》是1988年,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电影,影片中这两无所不能的汽车,出自博通设计师之手,不过此时已经不是那个推崇炫目外形的时代。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驱动世界的石油资源两次告急,引发全世界汽车产业的危机,汽车不再是现代性和进步性的象征,不再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而成为受到猜疑的可怕敌人。

(采访迈克尔·舍非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剧《霹雳游侠》汽车设计师)突然这些汽车让人非常头痛,发生了什么事。

(采访约翰·海伍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我们也就此研究,每二十分钟汽油的需求量答案是我们根本无法满足那么大的需求。突然一切都改变了,人们不再负担得起大车了。

(采访迈克尔·舍非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剧《霹雳游侠》汽车设计师)人们发现拥有

一辆省油的质量好的汽车更重要人们对汽车看法的改变对汽车设计的影响尤为强烈,这个领域开始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在过去被高估了,制造商也意识到五六十年代的繁荣,鼓舞着款式设计师们去跨越美学的极限,并得到了公众的认可,现在却不得不为那时的过分繁荣付出代价,设计师不得不将自己与实用性绑在一起,也许这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城堡叫沃尔夫斯堡,已经存在了七百零九年,在起初的六百多年里它似乎无人关注,直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它才因为大众汽车而逐渐闻名于世界,1972年有个车型在这里打破了福特T型车产量的世界纪录,一千五百万七千零三十四辆,这就是甲壳虫。大众公司意识到如果不由自己来进行更新换代,甲壳虫也会很快成为历史,乔治亚罗有机会成为改写汽车历史的人,他设计了这款叫高尔夫的小车,外形短小但内部空间宽敞,它迅速得到消费者的宠爱。

1976年第一百万辆高尔夫在沃尔夫斯堡下线。同样的产量甲壳虫用了十年,高尔夫迅速的接替甲壳虫,成为历史上第三款过千万产量的车。

(采访乔治亚罗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人们总是被自己的创造力所征服,设计师都是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工作,包括你看到的很多亮点,很多东西受启发,然后你可以把他做成一个更好的设计。

(采访黄斌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主设计师)我把没一样可能这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东西,我通过一种创造力,创造性的想法和方法,把它重新组织起来。

(采访马征昆长安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这是都是在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去工作,然后你能看到很多亮点,然后你可能把它做出一个更好的设计来。

设计师激活了汽车与公众的关系,当科学家,技术专家和政治家们必须为汽车问题寻找解决的答案时,创新能够为我们引路,并告诉我们变化是可能的,(一个从外部看感觉会很狭窄的房子)这样的房子,尺度不大,但内部空间布局非常实用,而且视觉效果出人意料,这就是日本的设计哲学。六七十年代的西方汽车工业,高度发达之时,日本汽车才开始一板一眼的模仿,仅仅是几年的时间,当汽车摧毁文明的认识,在美国、欧洲逐渐增强,日本汽车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日本设计师首先打出的是复古牌,在欧洲曾今辉煌的经典款式上做文章。

()我觉得日本人的优势在于,他能把别人的想法拿过来,把它非常好的细化和商品化,然后真把它推到市场上去。

(采访兰河汽车杂志主编)他做的车都是造型上面看也是很简练的东西,他很少搞那种很复杂的东西,那这样最大的好处一个是成本降低了,一个是容易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观。

日本的汽车公司,还首次提出制造生活方式汽车,终结了汽车的无差别时代,从多用途汽车到实用跑车,日本创造了一系列全新的汽车类型,正当邻国的汽车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道路上飞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正在酝酿自己的创造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汽车集团推出了,新能源概念车‘叶子’,从外观就让人看到了运用自然能源的理念。

(采访马征昆长安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设计师其实他就是观察生活的各个东西,所有的人造物和自然物,设计师都是观察的,所以你看‘叶子’其实你身边就有好多叶子,叶子就是光合作用,大家就会联想到,它能够清洁环境。其他你比如看历史,我们能看到比如唐僧那个画,古代的唐僧拿着个小叶子,一个荷叶,防止他嗮太阳。而且他也是最显眼的部分,突出这个主题,是一个环保的车,这辆车实际上它不是一个每个人一看当时就能接受的东西,他是一个能够启发你对未来的联想,能让你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一个造型,一个产品。

这是中国自主设计的一次完美亮相,从1958年的红旗车到今天,中国设计似乎已经在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全球化的浪潮,让汽车设计越来越国际化,好的设计不一定来自都灵,也不一定是来自底特律和斯图加特,甚至不一定是设计师,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汽车由你设计,你会怎么做,互联网为你创造机会,人人都可以制造自己的梦想之车。

“可折叠的我觉得”“比如说塞车的时候,它可能就飞到天上”(范冰冰)“也许全变成玻璃的”(乔治亚罗)“有一天,我们讲一句话,它就可以带你去你要去的地方”(采访沈坚汽车后市场资深人士) 鲜明的设计,成为消费者最能记住的东西,你喜欢什么,什么在吸引着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汽车发展的历史中,汽车设计融合了众多人的希望,没有人说得清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美的,不断的创新让汽车从未停止变化的脚步,或许,这真是人类发展到今天一直前进的动力。

这是一部汽车的历史,它讲述汽车自诞生的一个世纪以来,如何改变世界和身处其中的我们。追寻汽车的足迹,我们看到了文明的演进,看到了由技术驱动的社会变革,看到了人类永不停止的创新和探索。

从马车到汽车,从交通工具到艺术品,从公路的建设到城市的发展,它为人类带来激情与梦想,带来工业生产方式的革新,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命运兴衰。当汽车的世界出现了中国的身影,历史即将见证中国制造的力量和一个民族的崛起。汽车,这个改变世界的机器,将如何创造人类的未来?第七集:更远的地方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过百年历史,但却彻彻底底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模式。汽车与艺术的相互交融正可以让我们窥探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某种轨迹。这一切源于那个时代……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机械彻底地改变了世界。

导语:汽车是机器时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汽车与艺术的相互交融,为我们呈现了绚烂一幕,艺术的汽车为我们创造了崭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内容,而汽车的艺术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车展活动现场的画面)一年一度的日内瓦车展开幕了,这个欧洲数一数二的车展照例是各种汽车竞相展示的舞台。今年的日内瓦有这样一辆车在众多的豪车中却显示出一种特别的气质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大众GO!和Tex原型车)。这辆车的设计者就是意大利的著名设计师乔治亚罗(乔治亚罗的采访)当你还是小孩的时候,你需要父母和你一起,当你成人后也许和女朋友一起买车,然后一起享受拥有汽车的喜悦。拥有感、安全感、自由感、能力的肯定,轻易而快地到达任何目的地,无可置疑,汽车是现代社会最有魅力且无处不在的元素之一。

在意大利的工作室,乔治亚罗的车是这样设计的(其设计汽车的画面),甚至不只是汽车。似乎只要是与造型相关的艺术创作,他的工作室都会参与。乔治亚罗特意把工作室建成了这个样子,它不像我们印象中的设计室,倒更像一个艺术博物馆。也许对于他而言,汽车就是艺术品。

(乔治亚罗的采访)我小时候的偶像是伟大的画家、壁画家,我在机械以及有关现代工业品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显著,我受到的深刻影响是纯艺术上的。

可是,一提到艺术,人们首先会想到蒙娜丽莎、断臂的维纳斯,以及我们想到的一切艺术品似乎都跟汽车这个方头方脑的东西没什么关系,更何况所有那些艺术品,真品只有一件,其他的都是赝品。而汽车,这个批量生产的产品却没有真品,可以说全部都是复制品。汽车与艺术看似毫无关系,其实却并非如此。

(此处有汽车镜头的旧电影画面进入)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过百年历史但却彻彻底底的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模式,汽车与艺术的相互交融正可以让我们窥探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某种轨迹,这一切源于那个时代。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机械彻底地改变了世界。对于艺术家这群最敏感的人来说,他们眼中看到的景观与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田园牧歌没有了,羊肠小路没有了,身边疾驰而过的是庞大的机械怪物。20世纪处新技术新发明不断震撼着古典美学的基石,机械发明诱发艺术的革命产生了机器美学,艺术家开始崇拜科技,并主张基于科技来创造和理解艺术。

(毕加索画画的画面) 1907年,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出现,他笔下的人物开始出现

了一种机械的味道,不久后一种叫做未来主义的思潮产生,它更是明确地主张道,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竞争的艺术与思想才属于未来。艺术家们最早也最敏感地意识到生活环境的变化将使人类整个思维体系发生剧烈的变化,一个人与机器合体的时代正在到来,一个汽车的时代即将到来。1913年,美国底特律福特汽车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T型车下线的速度达到每十秒一辆,汽车开始大规模生产,这种廉价的箱式小车一下子卖出了三十万辆,汽车迅速从富人的玩具变成了平民代步的工具。人们喜欢汽车,对汽车的疯狂需求促使福特想出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

(采访卓凡艺术家)从工业革命开始,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后面的汽油发动机开始,所有机械发展开始的时候,我一直认为工业生产就是一个系列,在生产出一些能够流水线生产的艺术品,那么汽车其实是把艺术介入到生活的一种方式。

正是从这个汽车厂开始,人类的社会又将呈现出一种新的样貌,只不过在那时候,它到底带来什么改变还不明显。是一个艺术家率先嗅到了改变的味道,他叫杜尚,这个法国浪荡青年后来被人们称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之前的所有艺术被加上了一个定义:古典,而与之相对的,现代,成了新文明的代名词。

(画面故事即文字所叙) 1917年2月,杜尚直接把一个小便器送到了纽约独立美术家协会的美展厅,并取名为泉,这件作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那以后杜尚宣布不再创作传统的绘画作品了,他认为概念即为艺术。为什么在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就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为什么美就是那些色彩绚丽的油画和价格昂贵的雕塑呢,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开始消解。受到杜尚的影响,艺术家们开始把生活中的物品当做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出图纸,工厂按照图纸生产,现代工业设计开始出现。192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建立色彩与艺术部。哈里.厄尔出任主管,职业造型设计师走入了汽车行业。1938年一辆配有电动操作车窗和车顶的梦幻车出现在通用汽车展上,世界上第一辆概念车诞生了。艺术的概念通过汽车开始侵入生活。(此处可作链接)(采访隋建国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一点,汽车它作为一种工具,它的进化,它身上凝聚了现代文化所有最精锐的东西(采访李培新新怡工业设计公司设计总监)从一个机械然后变到在路上能跑而且很容易操控,这本身汽车就是一个概念的东西。

杜尚对于汽车与艺术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他的“泉”在1917年那次展览后不久原件就遗失了,可是杜尚并不在意,几十年后在他的授权下,“泉”开始被复制然后展览。这第一次有一件作品可能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展览中,公然盗版自己的作品有什么不可以呢?在杜尚看来,生活难道不就是充满了复制品吗?在德国,有一个专门的俱乐部,这里的会员都是同一间复制品的拥有者。

(跟拍俱乐部成员介绍)这儿是我们的爱好者协会,我们的车在这,我们有四十个会员,大约有二十五辆款式不同的汽车,我们正在举办大约有二十五个不同的活动,比如有自驾行,还有圣诞节出行等等。

1931年,一个叫费迪南德.波尔舍的设计师画出了大众汽车的第一张汽车图纸,图上这辆外形紧凑的小型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甲壳虫。1938年大众汽车在沃尔夫斯堡建厂开始批量生产甲壳虫汽车。二十七万德国人预定了当时被称为带来欢乐力量的汽车。到目前为止甲壳虫以21,529,464辆成为复制品的代表。

(链接)(采访克莱门斯.艾希贝格德国柏林甲壳虫俱乐部成员)我的这辆甲壳虫是1970年制造的。1972年我父母把它买回家,那时我才5岁,我们开着它四处旅行,大部分时候是在德国境内有时也出国。

也许在数量上后来超过甲壳虫的产品很多,但是甲壳虫是一个标志,更是被很多拥有者当做一件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采访洛萨.舒尔茨德国柏林甲壳虫俱乐部成员)我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把这辆车进行了

完全的改造,我把所有的部件重新拆卸花了上千小时的工作,终于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完成了属于我的甲壳虫。

在工业社会里真品和复制品没有区别,只要概念存在,每个人都有了艺术创作的可能。

(汽车制造画面)概念与复制品正彻底地改变着我们的头脑,我们的世界,而我们大量复制的生活正是从1913年福特用流水线复制汽车开始,生产线完美地诠释了把工人变成生产机器这一变革的开始,它逐渐演变成全世界推崇的福特主义。正如一位苏格兰哲学家所说机械的艺术只是当抑制了人类情感艺术因素的时候才能被最好地表达出来。生产力的旺盛来自把工作车间变成一台巨大的引擎,而把工人训练成为引擎上的零件。人类社会不可遏制地进入了一个复制品充斥的世界,复制我们周围的一切也包括我们自己。

(采访隋建国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对世界的深入的研究所带来的世界观的变化,这个世界不再是,只是森林,岩石,河流,海洋啊,而是可以借助机械,借助现代科技看到表面的自然现象背后的物理结构,分子结构。你看他对世界的看法完全不同了,另外就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可能艺术家不再局限于只是用水墨或者油画油彩,或者泥土石头来表达这个世界,它还可以用原来是不可把握的因素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你看从媒介到认识到表达的领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微观,使得人类自己也越来越微观,越来越零件化功能化。工业化成为了世界的组织方式,然而正当人们觉得自己要被汽车掀起的复制浪潮淹没的时候,世界的法则似乎又变了。2011年德国小镇加格瑙一场关于汽车与艺术的展览正在进行。

(采访展览员工)展览主题是汽车,作品包括已世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和其他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很有启示性,因为它展示了艺术家对汽车各式各样的视角和理解。

安迪.沃霍尔,被视为继毕加索,杜尚后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家。

(沃霍尔的作品画面展示)沃霍尔的作品几乎全部由最著名的商业元素构成,这些作品表面化,缺乏内涵,无深度,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商品。(沃霍尔本人参观某公司画面)但沃霍尔就曾直白地说商业是最好的艺术。当杜尚提出复制品、概念这些现代社会的根本属性之后,沃霍尔更进了一步,他把艺术从产品引向了商品,从工业社会引向了商业的消费社会。

(采访斯凡特.施瓦布德国乌里莫可博物馆执行主席)选择这位艺术家,我也会轻易地想到目的,就是梅赛德斯想要寻找年轻的新的顾客群体,想让这个品牌年轻化。这与梅赛德斯的经典,一个平行的目标,我认为这是非常可行的。

20世纪80年代安迪.沃霍尔受奔驰公司委托所创作的35幅丝网画。他以汽车历史上的经典跑出300SL等8个奔驰车型为描摹对象,用这种方式记录了一个品牌的历史。(链接)(采访阿尼娅.胡贝尔德国乌里莫可博物馆导游)波普艺术表现的几乎都是大众消费品,这是波普艺术家共同的创作题材,但态度各不相同,有些人选择批判,沃霍尔则选择记录。

(博物馆展厅画面)安迪.沃霍尔否认有永恒的艺术家,他认为一切都在瞬息万变,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好像每年都出现一款新的流行汽车一样。但其实他的这些作品并不是向商业社会妥协,恰恰相反,他是赤裸裸地丝毫没有粉饰地表现出这个工业、商业的现代社会的消费本性。艺术品不再是愉悦感官的美的对象,而已经成为服从着供应与需求关系的一种商品,人们的思维方式已无可避免地混入了消费主义的潜流。满足大众口味成了理所当然的目标,各种各样的汽车不仅表现了多姿多彩的现代商品社会,更表现了现代人无休止的消费欲望。

(宇宙航行员登录月球画面)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航员正漫步于月球的上的静海,(美国嬉皮士画面)同一天四十名嬉皮士登上了八辆神奇校车,车的周身涂满了迷幻图案。在车顶的目的地标牌上写着:更远的地方。席卷美国的嬉皮士运动张扬着对爱、自由和平的渴望,而此时汽车成了他们绝对的伙伴。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第1集:《使者》 主要讲述公元前138年,匈奴对汉朝的包围袭扰迫使汉武帝派遣张骞穿越河西走廊,去往西域寻求军事同盟的故事。张骞的凿空之举,带来的地理大发现使河西走廊正式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 第2集:《通道》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信息坚定了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决心。本集主要讲述公元前121年,发生在河西走廊的河西之战。一年之内,年仅19岁的霍去病率领汉朝骑兵三次出击匈奴,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并使它自此并入汉朝版图。 第3集:《驿站》 河西之战后,行政与邮驿系统遍布河西,汉朝的势力范围也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了西域。本集主要透过敦煌悬泉置驿站及其出土汉简,再现长罗侯常惠建功西域的风云往事,展现河西走廊这一战略通道在汉朝经营西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4集:《根脉》 主要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讲述魏晋时期,中原大乱之际,河西走廊以其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庇佑了迁徙至此的儒家学者。儒家文化自此在河西走廊扎下根脉,并最终东渐反哺中原,成为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 第5集:《造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恒河两岸的佛教文化开始沿着宽阔的河西走廊大规模进入中国。以昙无谶、鸠摩罗什为代表的佛教徒,以译经、造像等方式在这里弘扬佛法,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同时也为河西走廊留下了宝贵的佛教遗产。 第6集:《丝路》 魏晋南北朝,因中原动乱,河西割据,丝绸之路阻塞不通。西域商人止步于河西走廊,使这里在隋朝初年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征侵扰河西走廊的吐谷浑并在张掖举行了外交与商贸盟会。连接中原与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第7集:《敦煌》 盛唐是丝路最繁荣的时期,也是敦煌艺术最辉煌的年代。从长安来到敦煌的工匠将长安艺术带到了这里,他们在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继续开凿敦煌石窟并绘制敦煌壁画。本集以敦煌220号石窟的营建为例,讲述敦煌石窟如何见证了丝路的繁华并成为大唐盛世的缩影。第8集:《会盟》 河西走廊不仅连接了古代中原与西域,也连通着分处南北的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本集主要讲述在蒙古帝国的时代,来自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的游牧部落首领在河西走廊举行了一次关于和平的会谈。随着元朝建立,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凉州会盟深刻影响了此后数百年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格局。 第9集:《苍生》 随着明朝西北防线逐步收缩,河西走廊因闭关锁国渐趋沉寂。本集以古老的嘉峪关城为视角,讲述明清时期穿越河西走廊的东西方人士及其在河西走廊的经历与见闻。虽然这时的河西走廊已与整个国家一同进入沉寂时期,但在风雨飘摇的帝国晚期,新疆危机的爆发及振聋发聩的塞防论再次唤醒了中原统治者对河西走廊及广阔西部的重视。 第10集:《宝藏》 新中国成立后,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河西走廊复苏的动力,古老的走廊迎来了现代化的工业与机器生产,成为新中国建设蓝图的关键一环。从兰新铁路到兰新高铁,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河西走廊再度迎来崛起的契机。 河西走廊之一 使者

关于中国历史的记录片

中国史话,讲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史话》节目系科教频道特为暑期特别制作的大型历史题材系列片。《中国史话》——以时间为线,讲述一部浩浩荡荡的中国史。《中国史话》上溯五千年以前的中华文明初始,下至风云变幻的20世纪初期民族危亡、奋发自强的五四运动,按照编年史的时间顺序,围绕大的历史现象和事件,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细节展示,浩浩荡荡地为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中国史话共38集,每集47分钟 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9667360.html,/playlist_show/id_3722504.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9667360.html,/playlist/id/6 944963/ 百年中国是中央电视台迎接二十一世纪的献礼片、全片共五十二集,三百六十二期,每期五分钟,约一千八百分钟。迄今为止反映百年中国历史最为全面完整的文献纪录片,其篇幅之宏伟,资料之丰富,视点之独到在电视界中也属史无前例. 本片的主题:通过对中国二十世纪的回顾,反映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史. 本片的风格追求:从中国大历史的角度,立体化反映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在历史中发现诗意,追求可触摸的历史。 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9667360.html,/playlist_show/id_3421980.html 土豆上没找到 复兴之路,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第一集: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1911年 内容概要: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1949年 内容概要: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 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1976年 内容概要: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集:伟大转折 时间跨度:1976—1992年 内容概要:以思想解放为起点,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五集:世纪跨越 时间跨度:1989—2002年 内容概要: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的新阶段。 第六集:继往开来 时间跨度:2002—2007年 内容概要:以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地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9667360.html,/playlist_show/id_2378238.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9667360.html,/playlist/id/ 6457360/ 汉字五千年,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汉字五千年》于2009年1月28日至31日15:10,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每天两集,每集50分钟。第一集:人类奇葩。本集是全片的开篇,通过汉字与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运对比,凸现出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第二集:高天长河。本集主要表述汉字3000多年时间的生命史。历史跨度从甲骨文一直到信息时代的汉字。第三集:霞光万道。本集的主要内容是重构汉字在空间上的扩展历史。第四集:华夏心灵。本集是全片的重点之一,她的主题是挖掘解读汉字的精神价值,说明中华文明追求“内在超越”的核心特质。第五集:翰墨情怀。本集表现由汉字书写而演化出的书法艺术,并通过描述历代书法家不同的身世、命运,探讨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纪录片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一种记录文本?它已经开始向娱乐化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范文?欢迎参阅。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1 【开篇镜头的字幕】 选择从这里开始…… 幸福也从这里开始…… 那年我大学毕业?从七月流火的南方来到清爽大连工作。当时只为了心里的足球情结?和苏小明《军港之夜》中轻轻摇动的战舰。当然?看不到年轻的水兵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却一路看到了许多悠长而空旷的上坡路?梧桐树影下不高不低的小洋楼?以及晃悠晃悠从旅顺开往大连的古老列车…… 有谁能忍心拒绝这座美丽的城市呢? 劳动公园春天的玉兰?海之韵清晨的日出?深夜里东港驳船的倒影?北大桥下午比蜜糖还甜美的海风?星海广场尚未曾被围合起来的辽阔气场。万岁街?不老街?七七街?一德街?五四路?高尔基路?长春路……不知从哪个瞬间开始?我便知道自己离不开了。 离不开的还有这个给了我生计和梦想的地方。我如此热爱这里?为她感动?为她心安?为她向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反复而细致地描述每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斗转星移?数年过 1 / 12 去了。好像是在一瞬之间?我突然疲惫了起来。疲惫不是因为忙碌?或许是因为岁月的流转?许多东西模糊了?不只是西岗区的老体育场?不只是龙王塘的掩映亭阁?不只是老虎滩渔人码头上的轻轻海风……模糊了的?还有我们内心的宁静、笃定以及对个人理想的深情厚谊。 是我们的梦想变大了?还是我们的心胸变小了?是我们的社会现实了?还是我 们的情感褪色了?是我们眼里的欲望拥挤了?还是别人的议论终于让我们变得纠结 了? 然而?你可曾忘了?每当我们搭乘雨后清晨的BR卜从人民路到延安路?从星 海湾到小窑湾?从中山广场到星海广场?透过车窗的一幕幕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足迹。 我们不要忘了?这些足迹带给了我们生活的城市多少美丽。如果你在清晨漫步一方公馆的小路?你可以听见自己最真实的心跳声?还可以触摸到在那晨曦中掠过国际游艇港的温润海风; 如果你在沈阳理工大学校园听上一堂课?然后向高高的白杨树唤醒大学的美好时光?让曾经的记忆

最美行知校园解说词

行知校园文化解说词 序: 欢迎大家来到苏北农村,来到邳州、睢宁和铜山三县交界的邳南边陲小镇,来到这个偏远的农村中心小学——占城镇中心小学。 这所学校虽没有城区学校那般规模宏大,却也在农村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循行知路、践行知魂、育行知人”,扎根乡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大爱无私。草根教育,默默无闻,心系孩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不正是行知思想的集中体现吗? “秉承历史、追求卓越、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立德树人、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特色校园”的建设目标,“崇德治校、质量立校、陶研强校、特色兴校”的战略目标,何尝又不是深入践行着陶先生的办学理念?! 多年行知思想的浸润,丰厚了学校“行知文化”的内涵,如今,在占小,以人为本——墙壁会说话,花草也劝学,国学经典诗墨飘香,学生齐贤而思、教师诲人不倦,弘扬着行知大教育的思想理念。在占小,以石为基——传承文化、述说故事、呵护生命,做人诚实、做事务实、为学惜时、意若磐石,已成品质,践行着行知“教育”的精神。在占小,以绳为媒——以绳健体、以绳增智、以绳促德、以绳创美,实现着培养“团结、创新”的人才队伍为目标的行知教育理想。 “循绳墨、崇笃行”的砺志校训,“严、勤、实、美”的务实校风,以“传承、规范、团结、创新”的绳文化内涵为校园特色文化积淀,一个朝气蓬勃、魅力无限的现代化小学正在“学陶、师陶”的阳光大道长昂首阔步。 整体布局: 俯瞰占小,恢弘大器,一路双区,界限分明,三楼四园,环境优雅,一条条蜿蜒小路,一个个文化草坪,花香、景美、人杰、地灵。 远望占小,校园色彩,格调以黄色为主。黄色,一为土色,代表着扎根农村乡土教育,脚踏实地专心育人;二为肤色,传承中华文明,做龙的传人;三为金色,代表着辉煌与成功,挖掘人才,培养人才。辅助颜色五颜六色代表着缤纷亮丽的少年时光。 走进占小,一座明正桥连接着行知大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树立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为实现“家国

百年中国纪录片全集-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百年中国纪录片全集|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一 中国梦 有人说梦想是一种对未来的奢望,也有人说梦想是不现实的,但我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认只有先有了梦想,我们才有实现它的可能,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么就更别提去怎样做了! 中国梦,一个承载了十四亿华夏子孙的梦,中国梦,展现了我们每个中国人高远的志向,中国梦,激起了我们中华儿女“强国富民”的梦。 生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有自己的一份中国梦,那就是,“复兴中国古文化,创建世界一流教学”这个梦何尝不是每一位中国学生的梦啊!假如有一天我们的“清华,北大”成为世界的顶尖学校,那么我们每个中国学生不用出国留学,就可以享受世界最好的教育水平,难道这不值得骄傲吗? 中国的古文化,有着5000年的历史,承载了无数哲学家的一生,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可以像“英语”一样流传于世界那?假如有一天,华夏文明传向世界,那么我们生为华夏子孙,难道不会为了文化的复兴感到自豪吗? 这些梦想一代代的有人去试着完成,终于“中国梦”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肩负了这样的使命,那就让我们去将中华文化

播撒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的内涵。 有人会问,这样远大的国之梦与我们当今生活有什么关系那?我可以坚决的回答“生为中国人,祖国屹立在世界上,我们就屹立在世界上,祖国强大,我们就无比的自豪” 中国梦并不遥远,它承载了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梦,那么终将由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去完成!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二 空山鸟语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

纪录片解说词的情感把握与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9667360.html, 纪录片解说词的情感把握与运用 作者:张明才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9期 摘要:记录片的解说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主要在于纪录片解说员对解说词情感的把握和运用,本文将主要针对解说词的情感把握与运用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对解说词进行处理,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起到震撼、教化世人的作用,赋予解说词更加饱满而丰富的感情。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情感把握;运用 纪录片是一种记录并反映现实人们的真实生活感受的影片表达方式,通过对纪录片注入情感,能够让纪录片变得更有生命力,因而对于记录片的解说词拥有着更高层次的审美艺术要求,只有真挚而丰富的情感,才会打动观众,提高纪录片画面的艺术渲染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希望可以更好地完成对纪录片解说词的情感把握和运用。 一、纪录片解说词的情感酝酿与把握 (一)对解说词分析和理解 情感是解说词的核心,所以需要先针对解说词进行分析和理解,找到解说词内容的情感变化,即让解说员先进入到一种心理状态,要想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找到纪录片解说词中能够和观众发生共鸣的地方,最好是能够看一下纪录片中的素材画面,掌握记录片的编排线索,了解记录片的编导中心思想,明确记录片中的层次关系,指导哪部分解说词是铺垫,应该在哪部分的解说词加以抒情,什么地方动是动情点和高潮,完成对纪录片解说词的情感酝酿[1]。 (二)解说角色融入 在对记录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情感酝酿和情感把握时,还需要针对解说词和解说角色进行情感融入,我国著名的配音语言演员,乔榛老师曾经说过,解说词的编写,就是要把灵魂融入到解说词的角色里面,比如说在讲述海峡两岸亲情故事的大型纪录片《隔不断的亲情》中,抒情感人的部分比较多,有一些地方需要解说者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妈,我回来了!”,解说词情感要饱满,要能够体会到亲人被海峡相隔却不能相见的那种心情,只有当解说词融入到角色以后,才不会让解说变得矫情做作[2]。 (三)解说基调把握 在对纪录片解说词情感进行把握时,还要针对解说词的整体基调进行把握,避免词冲淡记录片的主题情感,这是因为,对于不同类型的记录片来说,解说情感的基调也是不同的,通常

新历史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sm)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欧美思想界兴起的一种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20世纪末,随着新历史主义思潮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更多的西方纪录片工作者转向编年史纪录片的制作,纪录片界出现了偏重于回顾历史的“新纪录电影”潮流。80年代后期新历史主义思潮引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新时期中国文艺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在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书写各种“家族史”、“村落史”、“心史情史”和“野史秘史”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以及“重构”、“戏说”、“调侃”和“解构”历史的影视剧,在文艺批评界,则掀起了轰动一时的“重写文学史”和“重写电影史”运动。作为一种以历史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中国当代文献纪录片在创作实践中已经常采用新历史主义的某些叙事策略,但是因为文献纪录片本身的复杂性和中国特色文献纪录片的特殊性,所以在理论上,学界还极少有人论及新历史主义思潮与中国当代文献纪录片的关联。 文献纪录片并不是中国的专利,而是发源于苏联的一种纪录片样式。文献纪录片在西方通常被称为汇编影片(compilation film),意指利用以往拍摄的资料片(有时辅以新拍摄的素材)编辑的纪录片。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提到,早在1921年前苏联导演吉加?维尔托夫就通过对新闻片的剪辑制作了历史长片《内战史》。美国电影史学家埃里克?巴尔诺认为,文献 纪录片是苏联电影工作者艾瑟?苏勃在20世纪20年代确立的一种纪录片类型,其完成于1926年的影片《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是世界文献纪录片的开端。中国纪录片学者单万里认为,1927年黎民伟完成的影片《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是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发端,如果以此为起点,中国的文献纪录片迄今已走过了80年不平凡的历史。 大历史,小细节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主流其实是那些主题先行,先写好解说词,然后再根据解说词去搜集影像资料或拍摄画面的专题片的方式,其创作视角大多采取居高临下的俯视,创作素材也基本来源于官方文献或正史档案,而新历史主义的叙事对历史题材的兴趣却全然不同,新历史主义“尤其表现出对历史记载中的零散插曲、逸闻逸事、偶然事件、异乎寻常的外来事物、卑微甚至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情形等许多方面的特别兴趣。历史的这些方面在‘创造性’的意义上可以被视为‘诗学的’”。在“诗学的”意义上对待史料促使中国文献纪录片在叙事策略上发生了重要转向,中国近20年的文献纪录片从宏大叙事走向个人视角、细节叙事就是这一转向的具体体现。 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文献片是中国特色文献片的主要片种,主要内容涉及重大节日、重大事 新历史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 文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张 宗 伟 Arts criticism 27

《百年中国》观后感

《百年中国》观后感 在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中,中国经历了从屈辱到自豪,从贫弱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从专制到民主,从分裂到统一,心情也从沉重到舒缓然后一种自豪油然而起。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被外国列强入侵分割领土,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神州大地哀鸿遍野,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经济一片萧条;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中国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香港、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五”成功升天、世博会将在中国举行、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世界的神经,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这部纪录片再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演绎了一出中华民族知耻而后勇,死地而后生的意义。看完整部视频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闭上眼睛,回想着中华民族走过的充满风雨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民族要富强要强大,必须要有超出世人的卓越眼光,有承担一切责任的勇士,有敢于人先的领头羊,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必须抛弃腐朽落后的思想,敢于创新,与外界交流,团结一心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崛起,可以说,每一步都十分之不易。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在任何一次谈判当中占到便宜,这一路走来,实在是太艰苦了。纵

观前半世纪历史,让我明白,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有这样的人,他们实事求是,拥有正确的坚定的信念,用于破除旧思想,敢于创新,承担自己的责任。事实告诉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里。 百年沧桑,再看今日的中国,已毅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再不是个受人欺凌,任人摆布,胆小怕事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我为生在这样的国家而感到自豪骄傲。加油吧!中国。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 纪录片《敦煌》十集篇目: 第一集《探险者来了》 第二集《千年的营造》 第三集《藏经洞之谜》 第四集《无名的大师》 第五集《敦煌彩塑》 第六集《家住敦煌》 第七集《天涯商旅》 第八集《舞梦敦煌》 第九集《敦煌的召唤》 第十集《守望敦煌》 第一集探险者来了 “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拿到欧洲去呢?”当这个英国人第一次展示他在中国搜集的文物时,当地官员只是这样淡淡地问了一句。他叫斯坦因。 斯坦因 有人说他是那一代最惊人的探险者、考古学家,也有人说,他是盗贼,是骗子,是丝绸之路上的魔鬼。 1907年初夏,他第一次来到敦煌。 敦煌位于亚洲中部,东经93度,北纬40度。它北临蒙古高原,西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邻青藏高原,这个位于中国甘肃西部,这个仅有十八万人口的小城市,曾经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道,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1000年前,曾有四条道路从这里通向西方。十几个世纪以来,这里曾经汇集着来自欧洲的货物和文化;来自中亚的语言及文字,来自印度的艺术和宗教;它们在这里与中华文化

全面交融。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被称为人类进入中世纪历史的钥匙。但是,当斯坦因来到时,这个沙洲小县已经被中国人遗忘了。陆续登场的是西方人。他们有英国人,过去的一个世纪,是属于这个国家的,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商船,飘扬着他们的米字旗;有法国人,在东南亚丛林里,已经布满了他们的身影;有德国人,他们已经在中国山东建起了欧式洋房;还有俄罗斯和亚洲新崛起的日本,他们正在中国的东北开战。 当这些国家越来越强大时,古老的中国仍在沉睡。 王道士 1900年,斯坦因在中国新疆开始了他第一次探险。与京城轰轰烈烈的庚子战乱相比,他的身影有些微不足道。但是,这一年敦煌城外的一个小人物,不经意间将他和这片山崖连在了一起。 当天“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裂—缝,”在一个叫王圆禄的道士写给慈禧太后的信中,藏经洞的发现颇有一些神秘。之后他说,“吾同工人用锄挖之,欣然闪出佛洞壹所,内藏古经万卷。” 藏经洞里原来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也有,有佛教的、道教的等宗教的一些经典。 “还有呢,这个官方的文书,也有私人的文书,就是好多经济的文书。什么户口、账本、地契什么都有,这都是第一手材料。” 这是春天的莫高窟,在这片延绵近两公里的砾岩峭壁上,分布着上下五层,持续开凿一千多年的七百三十五个洞窟,对于所有的游客来说,来到这里,藏经洞是一定要看的。 藏经洞的发现在敦煌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说,王道士雇了一个人在这间甬道内写经。这个人休息时,经常将点旱烟的芨芨草插到墙上的缝隙中。这天,芨芨草居然一下子深入到墙体中,他小心地敲打了一下墙壁,里面传来了一阵空洞沉闷的声音,密室就这样被发现了。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开篇镜头的字幕】 选择从这里开始…… 幸福也从这里开始…… 有谁能忍心拒绝这座美丽的城市呢? 劳动公园春天的玉兰,海之韵清晨的日出,深夜里东港驳船的倒影,北大桥下午比蜜糖还甜美的海风,星海广场尚未曾被围合起来 的辽阔气场。万岁街,不老街,七七街,一德街,五四路,高尔基路,长春路……不知从哪个瞬间开始,我便知道自己离不开了。 是我们的梦想变大了,还是我们的心胸变小了?是我们的社会现 实了,还是我们的情感褪色了?是我们眼里的欲望拥挤了,还是别人 的议论终于让我们变得纠结了? 然而,你可曾忘了,每当我们搭乘雨后清晨的BRT,从人民路到 延安路,从星海湾到小窑湾,从中山广场到星海广场,透过车窗的 一幕幕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足迹。 如果我们不是坐在原地等待,观望,抱怨,而是伸出双手来建设,交出真心来热爱,洒下青春和汗水来浇灌,我们所坚守并期许着的 美好家园,会否又让你更加无法割舍与离开。 和一方一起,相信发展的美好,相信坚持的珍贵,相信创造的生机,用耕耘家园的情意,铺筑重新建构自我价值的机遇。在大连, 在沈阳,在北京,在江西,在吉林,在福建,在云南,在每一个我 们已经涉足或尚未涉足的城市……一方邀你一起上路,向未来,书 写奇迹。 你对这个家园有多少爱,你就会收获多少爱。家园会以你善待她的方式报答于你,会以你热爱她的方式回馈于你。 【结束镜头的字幕】(也需要配音)

如果你是太阳,就一定会从地平线上升起 20xx,和一方一起 在爱与责任中,一同发现幸福的真意…… 植根一方,分享百年(略加重) 一、学校简介 二、保障机制 20xx年,我校根据赫章县教育局文件《赫教发【20xx】34号》 文件精神、《赫章县“十二五”(20xx—20xx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实施意见》,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确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师继续 教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人分管和负责办 公室业务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制定规划,从宏观上把握工 作方向,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 时调整工作思路,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领导集体。 三、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坚持“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思想,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创新精神、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努力探索新 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有了显著提高,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师德师风有了很大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也在逐渐转变, 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使学生在 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重视学生的亲身 体验及探究过程。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四、取得的成果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第一部分:片头(总体呈现慢节奏)

百年中国

《百年中国》观后感 作为一个理科生,因为对历史了解甚少,历史对于我来说有一种神秘感。但每每想起中华文明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不禁会感叹这浩瀚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心不由生出一种自豪感。我想每个中国人都有如我一般的情怀,但要说起近代史,想起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的历史进程,很多人可能就“另眼相看”了,把它当做是一段充满苦难,不堪回首的屈辱史。今天所看的一百多分钟的纪录片《百年中国》,讲述的就是这一段中国一百年来的充满争议的历史。《百年中国》的开篇把时间轴从1999年拨到1900年,那是一个新世纪,在西方,法国巴黎的万国博览会正在举行,它向人们展示着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而纽约的经济学家用“繁荣的恐慌”来表明北美经济的上升,像有讽刺意味似得,在介绍完西方的手摇电影机后,镜头转向了当时的中国,斑驳不清的影片画面是黑与白的交织,那是一段真实记录的影像画面,清朝末年的男人在狭窄的街巷中走走停停,灰暗的镜头里记录着他们没有生气的脸庞和一成不变的长辫子。在这明显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时的中国与欧洲和北美洲的越拉越远的差距,在统治者还沉醉于国家的地大物博时,殊不知这世界早已不是理想中的样子。落后就要挨打的验证也就是从此刻悄然开始。贯穿纪录片的是清朝末期一位重要的统治者——慈禧太后,她是固执守旧统治者的代表,我一直认为光绪皇帝就像是慈禧的傀儡,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我印象深刻,主题是女性的启蒙运动,当叙述完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镜头转向中国的却是封建时期缠足陋习,那段时期的清朝女性还是以“三寸金莲”为美,女性的自由被封建礼教和时代的畸形审美所束缚。这样的反差让我想起了今天戴面纱的伊朗妇女和地位低下的印度妇女,不管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的民族选择,但这绝对不是正确的,是一种对女性思想和行为的压迫。影片中出现了一位在幼年时期就开始裹小脚的老人家,我忘不了她说她还想多活几年,多享几年福时脸上满满的笑意,就算现在中国社会有太多的不公平,女性还是会遭受歧视,受到不平等对待,但事实上生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已经获得了比前人更多的自由和幸福。《百年中国》纪录片的开始是现代史与近代史历史画面的交织,跳动的影片画面中有着欢笑有着泪水,有着自豪有着屈辱。而纪录片的结尾是一副太阳升起的画面,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

纪录片解说词

附件: “中国西部纪录片创作中心白银基地”情况分析中央电视台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播纪录片频道,每天播出4小时纪录片,频道序号为CCTV—9,新的纪录片频道将在全国范围内委托定制纪录片,全国的制片人和纪录片摄制组参与创作,开启了在“制播”分离模式下纪录片创作的新时代。新的纪录片CCTV—9对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催化”。“纪录片发展的春天来了”、“纪录片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到来了”。这是业内人士对即将开播的纪录片频道的赞誉。 中国西部纪录片白银基地的成立正是顺应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既是和CCTV—9的对接,也是打造白银纪录片产业化发展平台的需要。白银纪录片基地以制作大型的电视专题片、系列纪录片、电视剧、数字电影等为重点。以弘扬主旋律、反映白银改革发展成就、展现时代精神和人文历史为己任,创作出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影视精品。2010年召开的“西部纪录片(白银)高峰论坛”为中国西部纪录片白银基地的成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甘肃的纪录片创作有白银的声音,通过纪录片,让白银走向全国。所幸的是,在纪录片制作方面,我们白银电视台并不落后(较甘肃省而言)。 2009年,白银电视台大胆实践,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创作了14集的大型人文电视系列片《黄河258》,今年拍摄4集纪录片《黄河S湾秘事》,规划中的建党90周年献礼片《陇原枪声》(又名《靖远起义》,5集)、反映会宁教育的纪录片《师魂》、红色题材

《大会师》、生态题材《大移民》、工业题材《铜城——共和国不会忘记》。2011年将是白银纪录片创作的有利时机。 还有部分设想中的选题正在酝酿,如反映白银城市建设为内容的专题片。如《白银蓝天梦》(白银空气治理);《我家的变迁》(白银棚户区改造);《最后的火车》(白银工业史);《黄河畅想曲》(聚焦黄河旅游文化经济带);《铜城儿女》(劳模、先进专访);《党旗飘飘》(党建工作);《红色记忆》(长征、西路军纪实);《荒漠化的省思》《宋平和郭富山》(绿色、环境、生态、人文);《绝响》(民间音乐、民间文艺);《黄河野鸭》(地理、环境);《旱塬古象揭秘》(考古)等。 中远期目标:28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会师》,反映发生在70多年前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的历史事件,史诗般的讲述那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抢救性的发掘历史资料。纪录片将历时3年,于2016年3月前完成,5月推广发行,9月拟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16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师魂》,以写实的手法,艺术的表现会宁的教育精神,以大山深处的几个点、几个人展开纪录,突出故事性(矛盾冲突的设计)、突出人物命运(人物命运的细节展示),突出地域文化(黄河高原的民俗风情),实现继《脊梁》后又一部反映会宁教育的影视作品。 近期目标:8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陇原枪声》,以发生在1932年的靖远起义为线索,反映中国共产党上世纪30年代的“谍战”故事,把我省地下党员血雨腥风的人生传奇搬上荧屏。 白银纪录片基地的优势:

百年中国电影大事记(1905-1930)

百年中国电影大事记(1905-1930) 1896年 据《申报》记载,本年8月2日晚,上海徐园的“又一村”放映了一组“西洋影戏”。这 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一次外国电影放映活动。 1905年 春夏之交,北京丰泰照相馆在老板任庆泰的主持下开始兼摄电影,从而揭开中国民族制片业的第一页。首部影片为戏曲纪录片《定军山》(仅摄“请缨”、“舞刀”、“交锋 ”等片断),由京剧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主演。在此后数年中,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均 为戏曲短片,拍成后主要在任庆泰自己创办的“大观楼影戏园”上映。1909年丰泰照相 馆遭受火灾,自此停止拍片活动。 1911年 杂技幻术家朱连魁为一家名叫“美利公司”的洋行拍摄纪录片《武汉战争》。这是由中 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该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战斗情形,广告称:“凡两军 战争可惊可骇、可悲可惨之真相,无不毕具。兹用电灯影戏演出,睹之与亲临战场无异,大足增发赴义之雄心、报国之热血!” 1913年 上海两位美国商人依什尔(A.Yiesel)和萨弗(T.H.Suffert),接办同籍电影制片商本 杰明·布拉斯基(Benjamain Brasky)创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由张石川和郑正秋等人 组织新民公司承包其全部拍片业务。第一部影片为《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和郑正秋联合导演,依什尔担任摄影。这是中国人拍摄的首部故事片,长4本。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先由德国进口的胶片来源断绝,亚细亚影戏公司于1914年停业关张。 1916年 张石川、管海峰等人集资创办幻仙影片公司。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专门性质的制片机构。但仅出《黑籍冤魂》一片,即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告倒闭。 1917年 商务印书馆以不足三千元盘进某美国影商的一批电影器材,开始兼营制片和放映业务。后其电影业务不断扩大,于1918年专门成立“活动影戏部”,并建成中国第一个玻璃屋 顶的专业摄影棚。

纪录片解说词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纪录片解说词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摘要】:解说词在不同种类的纪录片中具有不用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原因在于它是以文字媒介的形式进入声画影像,这使得它既不同于标准的文字媒介,又要考虑到不同的配合画面,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恰到好处的展现不同 纪录片的魅力。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画面;作用;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是依靠文字来对事物、事件或人物进行描述的,是用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还起到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在声画兼容的纪录片视听空间里,画面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声音语言,特别是解说词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它对纪录片画面中上下的穿缀、历史的阐释、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叙述、主题的升华、情感的抒发、意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同种类的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地位与作用又是有些区别的,纪录片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政论、时事报道片、历史、传记、生活、人文地理片、舞台、专题系列等。 下面我们将从三种不同种类的纪录片探讨一下解说词的地位和作用。 一、补充画面、扩大容量 电视纪录片的所有画面都是在进行时态下拍摄,但要完整表现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就必须涉及过去和未来,对此仅靠画面是无能为力的,于是解说词承担了画面所不能完成的职能。解说词在电视记录片中和画面一起相互串联、铺垫,互相补充,从而构成完整又形象的专题信息。例如:在传记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中,画面出现刘焕章在正在雕刻,仅从画面中我们仅能知道这个雕塑家正在雕刻,

对纪录片选题的思考

对纪录片选题的思考 [摘要]正如文学作品的创作,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怕什么”,即选题的确立。只有确立了选题,才能使之后的工作更好地围绕选题展开,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选题标准 多元化价值观渗入纪录片创作领域的今天,视角的丰富性、叙述方式的多样化为纪录片题材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究竟什么是好的选题,不同的人标准不一样。综合纪录片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多方观点,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题材的选择。 一、普遍性——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当今的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不同层次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社会的结构形态、价值体系,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都处于变化之中。关注和见证这种时代的变迁,记录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境况、情感经历以及精神追求,记录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性的潮流面前的处境和走向,这是纪录片创作者的职责所在。 纪录片《铁西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它忠实地纪录了时代的变迁。影片用9个小时15分钟描绘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存状况。片中展现了面临着下岗的工人在惶恐、忧虑而又无可奈何中煎熬,面对催债或被催债而不停奔忙的领导,领到补助后聚餐、唱卡拉OK的女工们……在《铁西区》中,我们看到了时间的轨迹。创作者以纪录片的形式,提供了关于一个时代的最好见证与反思。 题材的普遍性还应体现在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譬如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婚姻家庭等社会问题,也是纪录片思考的重要逻辑起点和终点。特别是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因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成为纪录片关注的重要题材。 2001四川国际纪录片电视节,一位美国的纪录片专家,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感想:很难从中国的纪录片中了解中国当今真实的状况。这对于我国的纪录片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提醒他们在选题时应充分考虑题材的普通性。

《百年中国》解说词第一集风雨世纪初

《百年中国》解说词 第一集风雨世纪初 1、新世纪 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一。和往常一样,紫禁城里显得异常宁静。光绪因病破例没有去圣母皇太后慈禧面前请安。早朝更是在两年前就取消了。 这一天,是西历纪元1900年元旦。在地球的另一端,新世纪正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在意大利,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罗马歌剧院正在上演普契尼的新作「托斯卡」。剧中的爱情故事,感染了千万观众,风靡一时。在法国,万国博览会如期举行。它向人们展示著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在美国,经济学家用「繁荣的恐慌」来形容经济的上升势头。 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不到一个半世纪,昔日的田园小镇,已经成了工厂与都市。「进步」成了人们深信不疑的信条。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的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摄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用它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纪录下来。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我们还能看到这种当年时髦的机械。 第一代的摄影机,同样为我们纪录下了世纪之交的中国。从中国电影资料馆收藏的一些当时的影像资料中,我们看到开埠半个世纪的上海,正在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 天津的这段老城墙,一年后,在八国联军逼迫下被迫拆除。 北京的出殡的场面,显示著天子脚下的排场和奢侈。 广东是大多数外国游客登陆中国的第一站,此前六十年的鸦片战争,就是从这里引发的。 在香港,外国人喜欢的交通工具是中国人抬的轿子。他们享受的是古老中国的舒适。英国人已经在这里统治了半个多世纪。 一百年前大清帝国的斑驳影像提醒我们:二十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正越拉越远。 这一年春节之前,北京下了一场雪。瑞雪兆丰年,这场雪,将会给中国带来甚么呢? 2、黑暗的政局 这是从景山顶上俯看北京的镜头。大清朝的统治中心平静中显出一种威严。二百五十六年前,满族人从东北入关,占领了这个都城,并由此出发,奠定了自己的江山社稷。 1900年1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宣布立十五岁的溥隽为大阿哥,也就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这个意在废除光绪的讯号,引起中外舆论的普遍关注。决定的总策划是慈禧太后。自1873年垂帘听政之来,她一直是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在她手中,中国失去了边疆的大片国土。 当时名义上的皇帝光绪,失去了人身自由,幽居在紫禁城西面的中南海瀛台。一年多来,他每天的主要活动是向太后请安,长时间地跪着聆听太后的训斥。这位已过「而立」(三十岁)之年的皇帝,唯一敢做的是把他的怨气发泄到他周围的下人身上。两年前的那次变革冲动,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我们能找到的最早的紫禁城的画面,拍摄于1898年,即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年。这一年中国自下而上涌动着一股变革图强的激情。甲午战争失败后,朝野内外普遍被一股挫折情绪所笼罩。民间的有识之士中间,一片变革的呼声。 维新派的著名领袖是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他们利用会试的机会,联合仕人上奏朝庭,要求变法。外地人在北京的会馆,成了他们聚会和宣扬变法的场所。他们利用报纸和刊物,警告国人:不变祖宗之法,就有亡国灭种之忧。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时评论文,往往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百年中国解说词

百年中国解说词 开篇: 20世纪,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个从屈辱走向自豪的世纪,眼泪与欢笑都在我们心间;这是一个从贫弱走向富裕的世纪,乞求与满足我们全都记忆犹新;这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世纪,善良与宽容是我们永恒的情怀;这是一个从专制走向民主的世纪,呐喊与探寻是我们不变的性格;这是一个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世纪,战争与和平我们曾历尽沧桑…… 穿越一个世纪的风雨,让我们做一次深情的回望。20世纪正渐渐远去,那一幕幕交织着中国人痛苦与欢乐的瞬间却变得越来越清晰—— 100年的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狂风巨浪,每次他都在痛苦和奋起,在烈火中涅槃。 站在新千年的门前,中国人终于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终于可以从容规划未来,一百年了,中国的容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绚丽灿烂。历史是一条割不断的长河,我们不妨将时针倒转,回到19世纪,回到20世纪的前夜,那是一个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那时候,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时针的节奏依然缓慢,南船北马、男耕女织是中国千年不变的风景,这是一个勤劳而朴实的民族,这是一个正在经苦难、正在苦苦乞求的民族,从世纪初留下的影像资料看,我们可以感受100年前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姿态。当时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迫在眉睫。长城环绕着北中国,从19世纪中期以来,这个巨大屏障的防卫功能开始丧失,这是当时中国正在萎缩的版图,割地赔款成为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痛苦与屈辱,长城无声地经历着风霜雨雪,无声地见证着一切。国力衰败而统治者却在享受人间的奢华,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耗尽了大清王朝建造北洋海军的全部费用。当这座石坊静静地卧在昆明湖上的时候,中国的海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平静,硝烟弥漫在中国的天空,炮声震惊着封闭的中国,当20世纪悄然降临的时候,等待中国的又将是什么呢? 第一集:风雨世纪初 ①新世纪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一。和往常一样,紫禁城里显得异常宁静。光绪因病破例没有去圣母皇太后慈喜面前请安,早朝更是在两年前就取消了。这一天,是公历纪元1900年元旦。 在地球的另一端,新世纪正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在意大利,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罗马歌剧院正在上演普契尼的新作“托斯卡”。剧中的爱情故事,感染了千万观众,风靡一时。在法国,万国博览会如期举行,它向人们展示着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在美国,经济学家用“繁荣的恐惶”来形容经济的上升势头。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不到一个半世纪,昔日的田园小镇已经成了工厂与都市。“进步”成了人们深信不疑的信条。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的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摄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用它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纪录下来。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我们还能看到这种当年时髦的机械。第一代的摄影机,同样为我们纪录下了世纪之交的中国。从中国电影资料馆收藏的一些当时的影像资料中,我们看到开埠半个世纪的上海,正在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天津的这段老城墙,一年后,在八国联军逼迫下被迫拆除。北京的出殡场面,显示着天子脚下的排场和奢侈。广东是大多数外国游客登陆中国的第一站,此前六十年的鸦片战争,就是从这里引发的。在香港,外国人喜欢的交通工具是中国人抬的轿子,他们享受的是古老中国的舒适,英国人已经在这里统治了半个多世纪。 一百年前大清帝国的斑驳影像提醒我们:二十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正越拉越远。 这一年春节之前,北京下了一场雪。瑞雪兆丰年,这场雪,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呢? ②黑暗的政局这是从景山顶上俯看北京的镜头,大清朝的统治中心平静中显出一种威严。256年前,满族人从东北入关,占领了这个都城,并由此出发,奠定了自己的江山社稷。 1900年1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宣布立十五岁的溥雋為大阿哥,也就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这个意在废除光绪的讯号,引起中外舆论的普遍关注。决定的总策划是慈禧太后。自1873年垂帘听政之来,她一直是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在她手中,中国失去了边疆的大片国土。当时名义上的皇帝光绪,失去了人身自由,幽居在紫禁城西面的中南海瀛台。一年多来,他每天的主要活动是向太后请安,长时间地跪着聆听太后的训斥。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皇帝,唯一敢做的是把他的怨气发泄到他周围的下人身上。两年前的那次变革冲动,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是我们能找到的最早的紫禁城的画面,拍摄于1898年,即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年。这一年中国自下而上涌动着一股变革图强的激情。甲午战争失败后,朝野内外普遍被一股挫折情绪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