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资料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资料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资料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资料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品德与社会

3、课时:第一课时

二、教学活动课题

活动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祖国的宝岛台湾》。

活动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根脉相连。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自豪之情,以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信心和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体会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与祖国根脉相连。

2.难点: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深切感受台湾与祖国同祖同源,根脉相连,不可分割。

三、教材分析

《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

山和水》中的第三个主题,课文整合了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历史开发、台湾人民的社会生活、台湾的屈辱历史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宝岛台湾,渴盼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四、教学活动准备

预习教材内容,利用百度搜索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历史故事等资料。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五、教学活动方法

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等。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观察地图和师

生互动,多角度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了解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祖国大陆和台湾同祖同源、根脉相连。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亲戚朋友或网友在台湾吗?(有的话让其简介台湾)

2.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台湾吗?(有去过的话让其简介台湾)

3.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台湾吗?(想)

——那么请你们先谈谈自己了了解的台湾的情况吧,,(学生交流)

师:很好。同学们对台湾已经有所了解,但都只是了解了某一方面星星点点的东西。今

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板书课题后半部分:台湾)

二、活动探究,了解认识台湾。

1.播放台湾宝岛风光片,欣赏台湾风光。

【百度视频】台湾宝岛风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v-12b48f48-896f-11df-a7da-001e0bbafa7a.html

学生交流,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台湾在哪里

出示百度地图,看看台湾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指导几名同学用地图自带的工具测量

与大陆的距离(最远200千米,最近是平潭县至新竹130公里)。

【百度地图】卫星版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明白百度地图确实是能帮助我们

学习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这种帮助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3.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1)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台湾的形成。

(2)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

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利用搜集的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百度视频】科学家详解台湾岛形成全过程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video/2414745.htm 4.周边岛屿

师:台湾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形似一片芭蕉叶,是我国第一大岛。周围还有一些小的

岛屿。出示台湾全岛并标注周边岛屿。

【百度地图】卫星版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5.学生欣赏美丽、富饶的台湾图片及视频。

【百度图片】台湾风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 C%A8%CD%E5%B7%E7%B9%E2

【百度视频】阿里山风光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u19/v_NDcxOTEzNTA.html

【百度视频】日月潭风光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v/b/18170067-1366086610.html

(设计意图:通过美妙绝伦的风光图片及视频资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

觉。)

6.学生谈看后的感受。(师板书:美丽)

7.台湾岛的美称。

(1)老师把台湾的美称一个个说出来,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

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

(2)学生思考台湾为什么有这些别称?说出理由。从这些别称中想象台湾是一个怎样

的地方?

(3)小组合作交流,描绘台湾的美丽富饶。

(4)代表发言。

(5)教师出示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摈树林、渔场等)

【百度知道】台湾岛的美称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question/216992993.html?an=0&si=1(设计意图:通过文章、图片,明白台湾岛的美称的内涵,更加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老师小结。板书:富饶,完善课题内容:宝岛

8.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

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

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

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

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

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百度百科】台湾岛历史沿革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view/102198.htm?hold=redirect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教学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集中所在。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研读教材,在读一读中有所思考,从历史开发的长河中感受台湾与祖国同呼吸,

共命运,血脉相连,水乳交融。)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板书:开发耕耘

三.收获与交流。师生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完善课题板书:祖国的。

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祖国的宝岛台湾,那么,你们到底

有了那些收获呢?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欣赏配乐诗朗诵《乡愁》。设置下节课的悬念。布置课外作业。

【百度视频】乡愁(诗朗诵)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u95/v_NjUxMDY2MjA.html 师: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世界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

同源,根脉相连,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还漂泊在祖国的

怀抱以外。“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下节课,

我们再继续探讨台湾与大陆根脉相连的关系,我们期盼着台湾宝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设计意图:巧妙渗透宝岛台湾曾经饱受磨难,为下节课设置一个悬念,有意识地引领学

生围绕台湾进行更广泛的自主学习,不但了解台湾的过去,还要了解台湾的现在,心系祖

国统一大业,从小埋下为祖国统一做出不懈努力的种子。)

要求学生课后以“祖国宝岛在我心中”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完成后同学间相互交流。

七、板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

美丽富饶

开发耕耘

八、教学反思

《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一篇政治意味很浓、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盼望统一的经典品

德课教材。通过这篇教材,既要让学生认识祖国宝岛的秀丽美景,还要让学生了解它富饶的物产,更要让学生们受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共同期盼着早日回归统一的思想教育效果。

作为生长在信息时代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应该说他们对台湾的了解是有很多渠道的,

不能说他们就一概不知。现在的青少年,认知世界的方式及水平,是有些让我们成年人出乎意料的,很多时候还会让我们成年人瞠目结舌。

真对这种现状,作为教者,就得摒弃一些传统的老办法,开创出一些新路子,才能引

导学生们获得新知,接受道德品质教育,从面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活动目标。

“百度”搜索引擎的出现,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们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呈现模

式,掌握、使用好“百度”,老师们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在三尺讲台尽情开辟新的天

地。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百度”的作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各种资源运用灵活,

挥洒自如,课堂效果非常好,特别是百度卫星地图在课堂上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年级语文:《我的家》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我的家》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我的家》教学设计(参考文 本)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录音,了解录音中那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2.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时间 1教时 教学重点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按本次训练的内容与要求,课前让学生向家长询问有关情况(如家庭地址、父母的工作单位等),然后抓住“你的家可爱在哪里”这个重点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家,而且对家里的情况都十分了解,我们怎样才能把家里的情况介绍给人家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听说训练——我的家。板书:我的家 二、明确训练内容和要求。 1.介绍自己的家,要求做到什么? ①在介绍内容上,要体现“听说内容”中所提出的3个要点; ②尽言在表达上,要把事情说清楚,语句要完整前后意思连贯,家庭地址要说明确; ③对别人的介绍(包括录音中哪位同学的介绍)要认真听,吸取

查找信息教案

第六课查找信息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甘肃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查找信息》。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搜索引擎并掌握使用全文搜索(“关键字”搜索)方式搜索网上信息的方法,学会使用收藏夹。但是教材对细节方面不够详细,比如搜索的选项,搜索的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搜索引擎; 2.熟练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方法; 3.掌握收藏夹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索引擎使用关键词搜索有关的网站和信息,使学生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网络世界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搜索和积累知识,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四.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网上信息。 五.教学难点 搜索技巧的灵活运用。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运用演示法、探究式教学法、协作学习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设有讲练结合、互帮互学等

环节,既注重教师学生的直观演示,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保证在整个教学中学生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引导,努力创设便于开展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主动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电子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打开网络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已经不再是一个打字、玩游戏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共享资源的门户,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遨游网络世界,探索网络世界的奥秘。因特网上的信息浩如大海里的水一样多,我们想查找所需的资料简直如同大海捞针,这时,为了满足多种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引擎便应运而生了。 (二)进入网络世界 1、提问:什么是搜索引擎? PPT展示:搜索引擎是因特网上查找信息的工具,它能按照用户的要求,自动从因特网检索信息,经过整理后向用户提供搜索范围以做进一步的查询。最早的搜索引擎出现在1994年4月,即是超级目录索引雅虎,并成功是搜索引擎的概念深入人心,从此,搜索引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提问:你见过的搜索引擎有哪些? PPT展示常见的搜索引擎网站: 百度: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谷歌: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雅虎: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搜狗: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网易: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思维教案参考资料

第六章:言语与思维 第一节:概述 一、教材分析 恩格斯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有多远,人类就能走多远,创造的东西就能飞多远。思维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节选取的是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心理学》第六章第一节概述,是在学习前面感知觉等认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后面学习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掌握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掌握提高思维品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提高自身思维品质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分析,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发展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新课改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演示)——激发思维兴趣(案例分析)——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加以引导) 三、学法分析

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思维水平较高,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采用的学法设计 观察录相演示——呈现思维过程——诱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参与活动过程——提高思维品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网络图片,吸引学生兴趣,提出问题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因为网络而走红)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 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由此引出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讲授新课: (一)思维的概括性 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下面我们从"日本人巧探大庆油田"的故事中来了解一下思维的概括性。 大庆油田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勘探、开发的大油田,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大庆油田具体在哪里,但日本人却对大庆油田了如指掌。日本人首先从中国画报刊登的铁人王进喜的大幅相片上推断出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处,因为相片上王进喜身穿大棉袄,背景是遍地积雪。接着他们又从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上,推断出油田离铁路不远。他们从《人民日报》的一篇报导中看到一段话,这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大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 第三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情感。 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 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地貌、地形、风光、物产、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学生准备:从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大陆与台湾的相关新闻报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祖国一定要统一”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美丽的宝岛——台湾 1.[播放动画:台湾在哪里] 围绕情境思考台湾在哪里,并在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 小结: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在台湾岛周围还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这些都是我国神圣的领土。(板书:台湾) 2.[播放视频:美丽的台湾岛]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你最喜欢台湾岛哪个地方?向大家介绍介绍。(板书:美丽的宝岛——台湾) 3.[播放动画:阿里山名称的由来]

相传250多年前,达邦有一位酋长叫阿巴里,英勇善猎,只身翻山越岭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来常常带族人来此打猎,收获颇丰,人们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 [播放动画:日月潭的传说]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交流互动:听了介绍,你感受到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优美的传说? 4.[播放视频:富饶的台湾岛]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介绍中,你知道台湾岛有哪些别称?为什么会有这些美称呢? 小结:台湾既有着优美的风景名胜,也有着丰富的物产。它真不愧是一座宝岛,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闪闪发亮。(板书:富饶宝岛)让我们带着对台湾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这首诗。[播放课件:诗] 福建以东近百里,台湾宝岛人称奇。阿里山区林如海,日月潭里波光碧。稻米甘蔗乌龙茶,香蕉菠萝甜如蜜。宝岛物产多丰富,台湾风光真美丽。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活动二根脉相连 1.创设情境:[出示文本:对台湾岛的开发]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国大陆的人们就渡海去台湾,对台湾进行了开发。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政府派万余人去台湾,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留居岛上,和当地居民一道开发台湾。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中国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开发更加深入。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介绍中你了解到什么? 小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的祖先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和血缘关系。但在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虽然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与大陆分离了,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共有中华传统习俗,共享中华灿烂文明。 2.[出示图片:根脉相连]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生活在台湾的人民哪些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与我们相同?引导学生从饮食习惯、节日风俗、语言文字、房屋风格、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找一找台湾与大陆文化的共同之处,感受“根脉相连”的含义。 小结:台湾人民在文化、习俗、信仰等许多方面与我们大陆人民完全一样。如果说台湾是绿叶,祖国就是大树。台湾是大树,祖国就是森林。台湾是森林,祖国就是一片沃土。台湾和大陆是根脉相连的。(板书:根脉相连) 【设计意图: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 美丽的宝岛——台湾 根脉相连 第2课时 活动一两岸人民盼统一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6295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班级:06级教本二班 姓名:赵国杰 提交日期: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己选择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 ? ? ?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9课 查找资料 1教案 闽教版

第9课查找资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从网上收集资料的方法。 (2)学习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资料。 2.知识目标: (1)培养同学们在网上迅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 (1)让同学们从小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2)让同学们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在网上搜集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查找各种资料,因特网不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还提供方便快捷的查找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网上收集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查找有关“恐龙”的科普知识 1.做一做,查找“恐龙”的科普知识 双击桌面上的“Internet Explorer”图标,打开IE游览器,在地址栏输入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按“Enter”键,打开“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的首页。 操作要点:在地址栏内输入网址,按回车键。 看到“中国科普博览”网站了吗?通过这个网站,你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一点通:显示在网站的的主页——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从这主页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网站上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光标变为手形的位置即是“超级链接”,点击“超级链接”即可进入相关网页(不试一下吗?)。 任务完成了吗?瞧,你已经找到了恐龙的有关知识,不难吧!

2.试一试,查找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科普知识。 活动二:查找有关“酸雨”的信息 1.做一做 信息的搜索(查找关于“酸雨”的资料) 如果我不知道有关“酸雨”的网址,怎么办? 许多的网站提供了网络信息搜索的功能——搜索引擎这样的网站有: 搜索引擎:百度: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搜狐: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新浪: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雅虎: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以“百度”为例: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关于酸雨的资料。 操作要点: (1)在地址栏内输入百度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4948667.html, (2)找到搜索引擎的位置输入关键词:酸雨 (3)按“搜索”按钮,即可进入关于酸雨的网站 你找到刚才我们游览过的“酸雨”网站了吗? 任务完成了吗?你真行,都会自己查找信息了,还想查找什么信息呢? 2.试一试 找开“百度搜索”网站,查找“蚯蚓”和成语“兵不厌诈”的有关资料。 三、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会了做什么啊?(学生回答自我总结) 2.回家后,考考爸爸妈妈。

最新综合实践-怎样查阅资料-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怎样查阅资料》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面对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如何有效快捷地查阅,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探究。“问题与思考”部分通过一段文字和学生在图书室阅览书籍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查阅资料,引入新的探究课题。然后以三个问题——“资料有哪些类型?”“我们到哪里查阅资料?”“怎样查阅资料?”引发学生思考。“学习与探究”部分让学生了解资料的类型和查阅资料的一般步骤方法。“实践与体验”环节利用教材提供的中秋节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家乡中秋节的相关活动,例如,中秋节的习俗、诗词鉴赏、趣味故事等内容,然后与同学交流。“总结与交流”部分,通过师生的总结交流,全面理解资料查阅法,包括查阅资料的不同途径及注意事项,查阅前的准备、查阅中的记录、查阅后的保存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实践中的体验与收获,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和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增强反思意识。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有了查阅资料的需求和能力。本课对资料的类型、查阅资料的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增强查阅资料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了解资料的类型。 2、初步学会查阅资料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能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3、激发问题意识,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养成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课重难点: 重点:了解资料的类型;学会查阅资料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激发问题意识,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勇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用第一人称爱国 作者:薛涌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参与孩子的成长》 早春的一天,我到当地(美国某地——编者注)高中的运动场跑步。那天运动场上仅有几个当地居民在锻炼,看台上却坐着不少人。我心里奇怪:难道大家都来看我跑步吗?跑了几圈后我才发现,两个高中球队进场,马上要开始比赛。一场小小的比赛,100多号观众,还要先唱美国国歌,而且不是放录音,是请一个高中的歌手唱。他声音一起,全场肃立,大家手捂胸口,对着美国国旗跟着唱起来。操场上锻炼、散步的几个居民,包括一个修整场地的工人,都停下来对着国旗肃立。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吭哧吭哧地跑步,那份尴尬,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我在美国生活的一个典型经历。美国人的爱国情怀之强烈、自觉,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她的经历使我有机会观察到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的。 小女5岁上幼儿园那年,就在学校学会了对国旗宣誓,她知道要先把手放在心脏一侧的胸口,但是忘了心在哪边,便着急地问妈妈:“我的心在哪里?”我们一边笑一边摇头:“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你怎么可能有爱国心呢?” 等小女上三年级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她开始学习历史,而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则是我们小时候闻所未闻的。一天,她拿回作业请妈妈帮忙。他们正在学习美国建国的历史,主角自然是那些建国之父。全班同学每个人都要介绍一个历史人物。办法是自己回去找资料,做读书笔记,然后把结果写成讲稿,面对全班同学和家长介绍这个人物,而最重要的一个规定是必须用第一人称。 女儿分配到的角色是华盛顿夫人。这不仅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还因为美国的历史观念在最近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美国建国,就是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等人的故事。自女权运动和民权运动兴起之后,妇女和少数族裔的角色开始为人所注意。这种新的史学观念,也逐渐渗透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女孩子以第一人称介绍一个女性历史人物,当然也更真实些。 这样复杂的操作不可能靠孩子独立完成,学校留这样的作业,也是鼓励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女儿跟着妈妈到了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把有关华盛顿夫人的儿童图书全借回家。女儿的阅读能力很强,几本书很快就读完了。但是,写讲稿时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这里的关键点在于“用第一人称”这个要求。用第一人称,“她”就变成了“我”,这就逼着孩子去思考:如果自己活在那个时代,将有什么感受。而且,用“我”来写历史,也避免了“揠苗助长”。一个不到9岁的孩

《数据收集整理》精品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3、教学例2。 (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 22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1、2、5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搜索引擎》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搜索引擎》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信息技术 教学课题:《搜索引擎》 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602 授课环境:机房,联网。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总结搜索经验 教材分析 1、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多样性以及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和技巧,为下一节课《文件的下载》进行基础的铺垫。 2、学习本节课使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一些学习等等的资料。 学情分析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搜索引擎有一定的了解和简单的使用。 2、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对搜素引擎更深的认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搜索引擎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容易查找资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使用搜索引擎的来查找需要的资料和软件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教育学生查找健康、有益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多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专业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资料。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 行为 设计意 图

1、情境导入 教师讲述:徐路同学是在“中华民 俗文化”网络协会的会员,他正在写一 篇关于“东巴文化”的研究报告,但是 报告中需要引用一幅关于纳西人宗教信 仰的图片,可是他在网上花了很长时间 就是找不到。怎么办?(请前后两桌四 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为进行讨论(以下 讨论小组安排同)。 提问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可以用 “百度”搜索等工具进行查找 进行了激 烈的讨论。随 意抽选5个小 组到讲台写出 所在小组的讨 论结果。 吸引学生注 意力,提高学 生学习搜索 引擎的兴趣, 引出课题《搜 索引擎》 2、搜索引擎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搜索引擎室 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它 可以划分为两个引擎。 以小组 为单位讨论, 派出代表举例 说明有什么样 的搜索引擎 让学生 回想平时搜 索资料的操 作,从而更深 一步了解搜 素引擎。让学 生体会到协 作学习的意 义。 (1)全文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观看 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继续 观看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教学设计参考书籍

1.盛群力.教学设计的涵义与价值[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林宪生.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3.高洁,杨改学.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8(03). 4.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 (10). 5.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04).

6. 盛群力,马兰.简论教学设计的重要理念[J].教育科学研究,2006(09). 7.盛群力.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7). 8.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 9.岳欣云,董宏建.建构主义之后——功能语境论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论争及启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10.张燕丽,周辉,谭敬德.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反思及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08(01). 11.布兰特·G·威尔逊,沈艳,盛群力.教学设计与技术的未来[J],远程教育杂志,2007(01 ). 钱旭鸯.创感时代教学设计的德性维度——教学设计者的主体性追求[J].现代教育技术,2009(03). 王竹立,蒋莉.基于教育二重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9(02). 吴宁宁.David Merrill的教学设计分代理论和教学交易理论评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9(02). 盛群力.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赖格卢特论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与特征[J].远程教育杂志,2009(01). 齐媛,张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张豪锋,卜彩丽.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现状[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盛群力,马兰,褚献华.论目标为本的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2008(05). 曹贤中,何仁生,王锋,郑中梅,徐小双.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01). 盛群力.掌握教学设计方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J].当代教师教育,2008(01). 蔡奇杰.教学设计模式的定性及其要素构成的层次关系[J].现代教育技术,2007(01). 何晔,盛群力.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07(02). 王丽华.论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4(08). 李文光,何克抗.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 张军征,刘志华.对我国当前教学设计模式分类观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03). David H. Jonassen,钟志贤,谢榕琴.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David H. Jonassen,钟志贤,谢榕琴.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李文光,何志龙,何克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盛群力,马兰.试论系统设计教学中的备课程序[J].教育研究,2001(05). 陈青,乌美娜.从抛锚教学看情景学习观点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1999(04).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马小琴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上网查找资料》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上网查找资料》教案设计

【百度图片】 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4%AF%C0%C0 %C6%F7&in=18194&cl=2&lm=-1&st=-1&pn=7&rn=1&di=&ln=1994&fr=&fm=index&f mq=87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7& -1&di&objURLhttp%3A%2F%2F.aiimg.%2Fpic%2Fpng%2F200901%2Fpng_576%2FAii mg__576_liulanqi_x.jpg&fromURLhttp%3A%2F%2F.aiimg.%2Fplus%2Fdownload. php%3Fopen%3D0%26aid%3D576%26cid%3D3&W425&H217&T9465&S60&TPjpg 【师】认识了浏览器,我们现在就一起遨游网络世界。 1、打开桌面的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搜索网址: .baidu.(百度) .google..hk(谷歌) ..(雅虎) .soso.(搜搜) 2、进入搜索: 3、在搜索栏输入搜索的内容。 (三)小组合作探讨如何使用搜索 【师】参照课本第3~6页,各小组探讨,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更有效地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

【学生活动】搜索内容: 植树节的由来; 中国植树节; 外国植树节的日期; 网络植树节; 植树节的标志。 【小组】各小组反馈探讨的结果,使用的方法。(关键字的提出) 【板书】关键字 【幻灯片】关键字的使用 1、表述准确。 2、查询词的主题关联与简练。 3、根据网页特征选择查询词。 【师】正确使用关键字,有效提高搜索的效率且更准确。 (四)收藏网址 【师】既然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资料和好的,为了我们下次更好地查找,我们得养成整理网址的好习惯。 【师演示】打开网址收藏添加收藏命名确定 【生】将刚才搜索到的好网址保存在收藏夹。 (五)设置主页 【师】刚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把自己找到的精美网址都存放到收藏夹。既然你们习惯都这么好,老师在这再为你们介绍一个便捷的方法。像百度一些我们经常使用到的,除了放到收藏夹,我们还可以把它设置成浏览器的主页,让我们一打开就自动打开这些。 【幻灯片】每次打开浏览器窗口后看到的网页也称为主页。 【师示X】 1、右击浏览器,打开快捷菜单。 2、选择“属性” 3、在主页里输入网址,例如:百度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教案资料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 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 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17、[美]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 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 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 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雷雨前教案参考资料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雷雨前》(2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处理生字词。 2、收集有关茅盾的资料,了解茅盾的生平、创作。查阅本课写作背景。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2、体味作者对天气闷热的妥帖表达,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渴望革命风暴涤荡一切旧势力的火热激情和英勇无畏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评价任务: 1、学生交流展示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对于雷雨前的闷热龌龊的描写。 3、再次朗读课文,探究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下雨天,真好》一文,感受到了琦君在绵绵细雨中对亲人、朋友的浓浓思念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茅盾先生的一篇与雨有关的散文《雷雨前》,看看茅盾对于雷雨又有怎样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文写作背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适当补充、强调。) 茅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本文创作于1934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入中国,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对共产党进行大肆剿杀,封建军阀,贪官污吏则气焰嚣张,白色恐怖笼罩着祖国的天空,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中国暗无天日,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前夜。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热切呼唤革命风暴的到来,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冲破压抑沉闷的空气,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2、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难读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呕.龌龊 ..瞥.过水门汀.揩.汗噤.声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请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 【设计意图: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请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选好呢?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们可以举手表决。 (2)我不同意你的方法,这样有时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用投票选举最好。 师:对我也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请同学们在纸条上写好选票,我来收。 师:同学们票是选完了,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来统计选票数。 师:怎么统计?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老师我们向选三好生那样进行唱票,有2人在黑板上记录,1人唱票,1人监督,其他同学可在纸上记录。要注意的是每个同学都要认真统计,不能出现错误,数据不准的话,还得重新唱票,那很麻烦。 师:你的办法很好。请看我这有3个同学统计的结果。(课件示出书中第3页的记录结果)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第一位同学是写“正”字纪录的,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的,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的,而且他们都写得很整齐。 师: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喜欢画“√”记录的,这样记录快。 (2) 我喜欢画“○”记录的好数。 (3)我不同意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票,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而且占得地方少还节约纸。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们都同意吗?好下面大家把他们记录的数据整理好,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中。 师:同学们看看表中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 学生回答:陈小菲。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书上第3页)

相关文档